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撒都該人屬祭司級的政治派別,以高抬摩西五經過於其他經卷見稱。因摩西五經沒有提及復活,故此他們認為「沒有復活的事。」(參COBTAEL, Vol. IX, 236)
(1) 撒都該人是否誠意向耶穌求問,還是想證明自己有理?
(2) 有時你自己是否持著相似的態度來求問別人?
(3) 撒都該人用申命記25:5-10 來挑戰耶穌。請問申命記這一段的原意是什麼?
(4) 為何他們以為所提的(多數是虛構)例子足證沒有復活這回事?
(5) 耶穌指出他們的錯誤是什麼?(參閱22:29)
(6) 22:30是什麼意思?這真理對你有什麼意義?
(7) 讓我們從主對出埃及記3:6的解經,有所學習:這一段的上文下理是什麼?當時神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耶穌又怎樣釋(這)經?
(8) 為何群眾希奇祂的教訓?你呢?為什麼?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很喜歡吳主光牧師解釋人的今生和來生時用一臺戲作比喻。像是在話劇中,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兒女的、有扮父母親的、有扮夫婦的。不論所扮的是什麼角色,好的演員一定是把自己完全投入所扮的角色中;是哭、是笑、是哀、是樂,都儘量如真情的流露。但在場終時,一踏下台,如果我們仍留戀在這些情緒中或仍要維持劇中角色的關係,實屬可笑。我們在地上的人生,其實也是如此。
是的,地上的一生其實是非常的短促,尤其是與永恆相比。在這短暫的人生舞臺上,我們有各樣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的關係。但像主耶穌對撒都該人所言(見太22章) ,我們一旦離開這人生舞臺,就要像天使一樣,所有地上的關係都終止了。
這並不是說,今生的關係是不真實的。神給予我們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的關係,是叫我們藉此能學習、明白和經歷神的愛。因為我們都是按神的形像造的,故此,要充份的活出人性(to be truly human),我們就要充份的似神了(truly like God)。所以,神賜我們地上的關係是福氣,叫我們藉著夫婦的愛、父子的愛、母女的愛,來明白和嘗到神的愛。但是,至終,在離世時,這些地上的關係都要終止。
或許,主耶穌對我們在這方面的提醍,是叫我們一面在親人離世時不要過份悲哀;另一面是叫我們更渴望永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那律法師提出的問題算是一個試探?
(2) 問誡命中那一條最大,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誡命應否有大小之別?這問題表明問者對誡命的態度是什麼?
(3) 既然「十誡」是如此被尊崇,最大的誡命豈不應是其中之一誡?為何主耶穌卻引自申命記6:4-5和利未記19:18,而不引自「十誡」呢?
(4) 人能否真的能持守這最大的誡命?(參閱加3:24) 從何量度?
(5) 問者是問那一條誡命最大,為何耶穌卻用兩條來作答?(參閱22:40。「總綱」是什麼意思?)
(6) 請翻閱約翰壹書4:20-21。這經節怎樣道出這兩條誡命的關係?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多數是喜歡事情是黑白分明、有次有序的。或許就是這個原故,在考試時,我們較喜歡選擇答案式(multiple-choice )的試題吧。有清楚、可量度的標準,我們覺得較公平、較容易去應付。
可惜,生命往往不是如此。
就如人間的法律是沒有可能完全的清楚、肯定的。不但滿有漏洞,還有許多灰色地帶。不少做律師的最歡迎後者,因為他們可以用迎合自己利益、有利委托人的辯辭來解釋。但在耶穌時代的律法師卻恰恰相反。
他們把律法弄至黑白分明,在摩西頒佈的律法以外,再加上好幾百條規條,認為這樣就能使神的律法不但是清晰的,更是可以量度的。
但問題是:難道神不能頒佈更清晰的律例嗎?答案當然是神能夠的。
保羅告訴我們,摩西的律法,除把神的屬性和標準告訴我們外,更是用來引我們到基督的面前。律法是叫我們知道我們絕對達不到神的標準,故此不能靠行律法稱義。我們惟有因信靠那義者耶穌基督才能稱義。所以保羅說:律法的「字句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3:6)
耶穌在馬太福音22章告訴我們律法的精意在乎愛神和愛人這兩條誡命,因為那「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22:40)
是的。若然我們愛神,我們必定愛人。若然我們既愛神,也愛人,我們就滿足了「一切」律法的要求了。想到這裡,我真不明白為何我們堅持要在法院掛上十誡,而不是主耶穌在這裡所提的兩條最大誡命呢?真是令人費解!
a. What is meant by sitting in Moses’ seat?2. Vv. 5-7:
b. In taking the seat of Moses what mistakes did they make?
c. Is it hard to take the teachings of someone whom you know does not do what they teach in the church? Why would Jesus command us to obey people like this?
d.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are you also guilty of such hypocrisy?
a. What was their core problem?3. Examine yourself in light of their errors. Vv. 8-12 In urging us not to fall into their errors, Jesus points out who we are and who God is:
b. In what areas did they exhibit their problems?
a. Who are we?4. The last verse here appears to be a “guarantee”. What is this guarantee?
b. Who are God and Christ?
c. Should we then, within the church of God, call ourselves Rabbis, Fathers (or Doctors) or Teachers?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文士是律法的專家,法利賽人則以嚴守律法自傲。
(1) 第1-4節
a. 「坐在摩西的位上」是什麼意思?
b. 你會看重或尊重「講一套、做一套」的人之教導嗎?為何耶穌卻要我們謹守遵行這些人的吩咐呢?
c. 你以為自己亦有類似法利賽人的偽善嗎?請自省。
(2) 第5-7節
a. 耶穌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是什麼?
b. 他們在那些事情上顯出這錯誤?
c. 請按耶穌所指出他們的作為來自我檢討。
(3) 第8-12節
耶穌藉提醒我們有關神是誰和我們是誰來叫我們不犯他們的錯誤:
a. 耶穌指出我們是誰?
b. 神和基督又是誰?
c. 既是這樣,在神的家中,我們應該避免那些取掉神位置的尊稱呢?
(4) 這段最後一節似是神的保證。保證什麼?
(5) 我們可以怎樣從刻意謙卑變為自然的謙卑呢?
(6) 為何耶穌要對文士和法利賽人作出如此尖銳的攻擊?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作為宗教改革後的信徒,我們自然有點不同意天主教稱一般的神僕為「神父」,特別鑒於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3:9清楚的說:「也不要稱世上的人為父。」
當時,主耶穌是責備法利賽人的驕傲,和他們把自己抬舉高過其他神的子民。故此,祂提醒他們祇有神為我們的夫子、父親和師尊。
我們因而對「教皇」和「神父」等類的尊稱感到不安,這並不為過。但是想深一層,我們其實不比他們好。我看見不少的牧者的名片印上博士銜頭,也有堅持會眾這樣稱呼他們。其實,「牧師」這尊稱不是已經很尊貴嗎?
法利賽人要坐「摩西的位」已經不好(太23:2),我們還想在神的家坐誰的位呢?
不過這種貪圖虛浮榮耀和權力的心,並不是我們作牧者專有的。陳終道牧師曾這樣的感歎:「不少在世上得不到高位和權勢的信徒,卻要在教會中奪取。」不過,我想這是人人都會有的罪性,在世俗如是,在神的家也是如是。故此,主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提醒,也是我和你都需要聆聽的。
a. What sin does Jesus accuse them of?2. The 2nd Woe (v. 15)
b. Can you think of any contemporary “Christian” religions/cults that might be guilty of the same sin?
c. What might be the “ways” in which they are preventing their flocks from entering the kingdom of God?
d. Why are they called hypocrites in this respect?
a. What kind of sacrifice and determination was described by Jesus concerning these Pharisees and scribes?3. The 3rd Woe (vv. 16-22)
b. Why would they make such a commitment? What might their motive be?
c. What does this say about the Mormons and the Jehovah Witness?
a. What is meant by being a blind guide?4. Of the above three woes, what might be the most serious sin?
b. In what way may one become a blind guide?
c. Why would they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swearing by the gold of the temple and by the temple itself?
d. What about the altar and the gifts? Why would they try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two?
e. What might be their justification?
f. What might be their true intent?
g. In what ways are they both blind and being fools?
h. How do verses 20-22 answer their (evil) intent?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耶穌繼續以尖銳的警戒語來攻擊文士和法利賽人,一般稱之為「法利賽人的七禍」:
(1) 第一禍(第13-14節)
a. 所指摘的是何罪?
b. 你可聯想到今日那些「異端」?
c. 它們用什麼方法來制止群羊進天國呢?
d. 為何主稱他們為假冒為善?
(2) 第二禍(第15節)
a. 說他們「走遍洋海陸地」是什麼意思?
b. 為何他們會肯如此付代價?
c. 這叫我們對「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有什麼領會?
(3) 第三禍(第16-22節)
a. 瞎眼領路是什麼意思?
b. 是什麼叫人成為瞎眼領路者?
c. 為何他們要把聖殿和聖殿中的金子作區別?(著名的上一代解經家Lightfoot指出,聖殿中的金子是指所獻上的「各耳板」的金。參閱馬可福音7:11。)
d. 壇和壇上的禮物又如何?
e. 他們這樣劃分道理何在?
f. 但其真正的動機可能是什麼?
g. 為何換來耶穌「瞎眼、無知」的責備?
(4) 以上三禍,你認為那一禍最嚴重?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馬太、馬可和路加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記錄主耶穌與文士對最大誡命的談話。惟有馬可記錄了耶穌在這次談話間說的最後一句:「你離神的國不遠了。」(12:34) 這句話叫人三思。
這文士雖然有試探主的意圖,但他智慧和誠意的回答,使他走近了神的國。但走近與進入仍是兩回事。尊重耶穌為拉比,甚至是先知是不夠的,他還必須相信祂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
我還記得有一次乘飛機時,坐在一位摩門教的年青醫生身旁。在談話中,我領會到他確是一位盡量誠實遵守教規的人,就與曾與耶穌對話的少年長官相似。在我們尚未交談時,他打開他的摩門經,我打開我的聖經作靈修的。在飛機著陸時,我們的談話也就結束,但他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惜,像上面提及的那文士一樣,他似乎也離神國不遠,但他尚未承認耶穌為得救惟一的源頭。
我也不禁想起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說話:「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太23:14)
在這道德淪亡的世代,我們會欣賞摩門教嚴峻的教條和信徒嚴謹遵守的心態。讓我們為他們禱告,叫這些不繼續成為他們救恩虛假的倚靠,反而叫他們知道惟有靠恩信靠主耶穌,不靠行為,才能得救,免得他們自誇。(弗2:9)
a. Does Jesus think tithing is not important?2. The 5th Woe (vv. 25-26):
b. What should be the purpose of tithing?
c. Why are justice, mercy and faithfulness more important matters of the law?
d. In Jesus’ metaphors, what is a gnat and what is a camel? (Note: It appears that the Pharisees took the trouble to make sure that they tithed everything, including minor cooking materials as cited by Jesus.)
e. What then are they guilty of?
a. The Pharisees emphasized ceremonial cleansing in order that they may enter into the temple. What might cups and dishes refer to (or represent) according to Jesus?3. The 6th Woe (vv. 27-28):
b. Why would the cleaning of the inside make the outside clean as well? What is Jesus talking about?
c. In what way were the Pharisees greedy (see Mk. 12:40)?
d. In what way were they self-indulgent?
a. According to Lightfoot, the Jews white-washed their tombs, not for beauty, but to warn people not to come near, lest they became unclean. Given this background, do you understand why Jesus likened them to white-washed tombs?4. Of the above three woes, what might be the most serious sin?
b. In what way(s) might we be guilty of the same sin?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第四禍 (第23-24節):
a. 耶穌是否看什一奉獻為不重要?
b. 奉獻的動機應是什麼?
c. 為何「公義、憐憫、信實」是更重要的?
d. 耶穌以蠓蟲和駱駝分別比喻什麼?(註:法利賽人為要嚴謹實行什一奉獻,連煮食的配菜也定入什一奉獻之列。)
e. 他們在此犯了什麼錯誤?
(2) 第五禍 (第25-26節):
a. 法利賽人非常看重禮儀上的潔淨,跟足了禮儀才進聖殿。耶穌以杯盤的內外來表明什麼?
b. 為何內裡潔淨了就能叫外面也潔淨?
c. 法利賽人犯了什麼勒索(或譯貪婪)的罪呢?(參閱可12:40)
d. 放蕩(或譯放縱)又如何?
(3) 第六禍(第27-28節)
a. Lightfoot告訴我們,一般的猶太人為防範人錯失走近墳墓成為不潔,刻意將墳墓塗上白色(中譯粉飾)。若是屬實,耶穌這比喻的意思是什麼呢?
b. 我們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4) 以上三禍,你認為那一禍最嚴重?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1) Our love for God and His peopleIf we truly understand the above, such a question will never be asked. Rather, we will constantly be asking, “Lord, do I love you enough with my tithing? Because you have said, ‘For where your treasure is, there your heart will be also'.” (Matt. 6:21)
(2) Our thanksgiving for His abundant provision
(3) Our recognition that He is the true source of our wealth
(4) Our recognition that He in fact still owns us and everything we have
(5) Our faith in that no matter how much we give as prompted by the Spirit, He will not put us to shame or allow us to be lacking
我常常被信徒問及:「什一奉獻是按扣稅前、或扣稅後的收入計算呢?」
我常常想不通為何要這樣問。
真正的奉獻對信神的兒女而言是出於:
(1) 愛神、愛教會的心;
(2) 因神的供應而生感恩的心;
(3) 承認神是錢財真正的源頭;
(4) 承認神仍擁有我們和我們的所有;和
(5) 信心的表示。相信奉獻之後神一定充足供應。
如果我們明白以上奉獻的原委,就不會發出這樣的問題了。我們反而應該常常這樣自問:「主阿,我在奉獻的事上愛祢有多深?祢曾提醒我: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a. How will they be treated?2. Why did their forefathers shed the blood of the prophets?
b. And in whose hands would they receive persecution?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第七禍:
(1) 耶穌在此預言門徒將會受逼迫:
a. 按使徒行傳的記載,門徒受到什麼逼迫?
b. 誰會逼迫他們呢?
(2) 他們的祖宗為什麼要流先知的血?
(3) 何以他們以為自己會與祖宗不同?
(4) 為何結果卻與祖宗一樣?
(5) 為何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他們身上?
(6) 為何耶穌要稱他們為「毒蛇之種」?
(7) 他們要受什麼審判?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常有機會替年青人作婚前輔導。我發覺,原來不單是我希望自己與父母親(特別是父親) 不同的。
或許這是在傳統東方家庭長大的兒女普遍的現像。我們不願意倣效父母的價值觀、文化擔子,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故此,我們總愛與他們有別,更不喜歡別人說:「你真像你的爸爸(或媽媽)。」
但事實卻非如此。我們始終多有像他們的地方。對,我們是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接受的是較開放的教育,更何況我們是在基督裡重生的人。我們豈不是已脫離了舊文化的枷鎖、上一代的價值觀念和人生哲學嗎!但我們需要知道,在基督裡這新生命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邁長,一生不斷學習的過程。(羅12:2)
我們得進入這新生命是靠聖靈;這更新、成長的過程也非靠聖靈不可。(加3:3) 法利賽人就是看不見這一點。
他們知道祖宗逼迫和殺害先知是錯的,但他們自以為與祖宗有別,不會犯同樣的罪。誰知,他們錯了,他們與祖宗並無分別。單靠自己的定意和努力,是不能叫我們與前人有所分別的。教育好、定意好、靈修操練好,都不能。就是成為了基督徒,我們也要繼續不斷的悔改,倚靠聖靈,慢慢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故此,若你還看到我像我先父的地方,請你忍耐!
a. Toward Jerusalem?5. What is God doing today to gather the people to Him?
b. Toward the world?
c. Toward your city?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耶穌為何為耶路撒冷哀歎?耶路撒冷代表什麼?今日又如何?
(2) 先知的使命是什麼?(參閱結3:16-21)
(3) 明知先知會多被殺害,為何神仍不斷的差派先知? (參閱23:37)
(4) 今天,神的心,對(a) 耶路撒冷, (b) 世界,(c) 你的城市有否改變?
(5) 今天,神仍是怎樣召聚祂的世人?
(6) 在此,你的位份是什麼?
(7) 你的位份和舊約先知有什麼相似之處?
(8) 你知道第38節的預言是會怎樣應驗的?
(9) 耶路撒冷所代表的猶太人會見到這預言的應驗嗎?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昨天晚上,我在電視中聽到以色列總理 Natenyahu一篇很有力的演講。在伊朗發展核子武器的威脅下,他為以色列的自衛權作出有力的申辯。同時他暗示自己的國家與伊朗有別,以色列是個民主的國家,既尊重女權,也是「基督徒自由實踐基督教」的地方。
我是尊重以色列的,也為藉他們這神的子民得到舊約聖經而感恩。但同時,我卻知道他們尚未「仰望…..他們所扎的」那位。(亞12:10)
正如RealChristianity.com網站的作者所言:「雖然我的大部份是對猶太人有極大的尊敬,但我另外的一部份卻為他們仍是瞎眼,還在等待彌賽亞而哀歎,因為彌賽亞已在耶穌身上出現了。」
但更可惜的是,如www.persecution.org所言:「在西岸、迦薩和以色列境內對巴勒斯坦基督徒的逼迫是最少被報導的……」
我個人是直接收到一對在以色列宣教的夫婦不時的通訊的。得知他們的家被人放火燃燒的消息,不禁叫我為耶路撒冷哀歎。我相信主耶穌仍在為耶路撒冷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