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們的「五年靈修計劃」的讀經編排次序,本週開始研讀新約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許多學者都認為馬太寫書的對象主要是猶太人。其實可能馬太原本是用希伯來文來寫的,後被翻譯為希臘文。無論如何,馬太引用許多應驗舊約預言的經文來向他的讀者証明耶穌基督就是那位彌賽亞。關於馬太福音更詳盡的背景,請參閱聖經註釋或啟導本。
(1) 為何馬太在聖靈的感動下用一段詳盡的家譜來開始他的福音書?(留意:「大衛的子孫」是個專有名詞,猶太人會明白這是指著彌賽亞而言的。例如:太20:30)。這對馬太當時的讀者,尤其是那些還未相信主的猶太人有何重要性?
(2) 為何馬太將耶穌的家譜擠進三個類別的時段?
(3) 按靈性上和政治上的倒退而言,什麼使這三時段個別有明顯的不同?
(4) 在思想以上問題時,你有留意到以下關於這家譜的獨特處嗎?
a. 在古舊的東方文化裡家譜甚少提女性的名字。然而馬太選擇特別提到數位女士,反而不提一些重要人物如亞伯拉罕之妻撒拉。原因何在?
b. 這些女士是誰?她們有什麼種族背景?她們有什麼不名譽的過去?
c. 她們出現在耶穌基督的家譜,最終要帶出什麼信息?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在降臨節的期間,為要預備我的心,我每年都有每天讀一小段福音書的習慣。有一年我在讀馬太福音,看到馬太怎樣將耶穌的家譜分成三個不同的時段,我的心特別受觸動。其中神的子民的歷史的第一時段是以榮耀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為開始,並以合神心意的王為終結。第二時段以提點大衛那不名譽的道德墜落為開始,同時聖經提到懷有所羅門的母親是別人的妻子。這時段結束時不單只是一個分裂的王國,也是神的子民流亡的開始。第三時段以流亡後王國的破落為開始,最後,以沒有王、沒有國家、沒有先知、被外族侵佔全地為終結。正當所有盼望都消逝時,耶穌基督降生了。神並沒有忘記祂的應許。神並沒有忘記祂的子民。
就在那個聖誕,有一晚我發了一個夢。其實是個噩夢。我夢見我不引以為榮的人生往事。事實上在夢中所浮現的令我尷尬萬分。醒來時我覺得自己完全是個失敗者。「主阿,」我說。「我不配作祢的僕人。」正當我感到沮喪絕望時,神提醒我在思想基督家譜時學到的功課,一股奇怪強力的溫暖流進我那憂煩的心。是的,過去的已成過去,一切已被赦免了。基督已進入並住在我心裡。舊的已逝,我已被更新了。
就在那時那地,我帶著歡欣和感恩的眼淚敬拜神。因為正如家譜裡所提的以色列不像樣的過去已完全被基督的降生所扭轉,我的過去以及其他一切信靠基督的人的過去也都被扭轉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小段經文解釋耶穌基督的降生是「怎樣」發生的。我們會用些時間按首兩節經文來思想以下與「怎樣」和「為何」有關的問題:
a. 你知道為何耶穌基督必須降世為人嗎?
b. 若是這樣,祂為何不以成人之軀來顯現呢?為何祂需要具有整個做人的過程:受孕、誕生、成長和死亡?
(2) 約瑟若是個義人,為何他想把馬利亞休了?
(3) 在那些日子,縱使是「暗暗的被休」也會帶來羞辱、不光彩,斷送了馬利亞的餘生。順從神要付上何等的代價!你對馬利亞的順從有何感受?
(4) 當然,事情若是出於神,祂必幫助我們。為何神選擇在夢中向約瑟顯現,而不是親身當面的顯現?約瑟怎能確定這夢是來自神的?
(5) 天使的信息有什麼重要意義?特別是
a. 稱約瑟為「大衛的子孫」?
b. 要他給兒子起名叫耶穌?
c. 在舊約裡,救恩或拯救有時是指從隣邦的敵人手中救出來。但這裡提到耶穌的名字,清楚說明是怎樣的拯救?
(6) 在這裡馬太抓緊機會說明耶穌的降生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他特別提到那個預言?這特別的應驗在以下兩方面有何重要?
a. 童女懷孕生子;和
b. 以馬內利。神在舊約裡的同在與「以馬內利」有何不同?
(7) 從約瑟回應天使的命令的來看,怎樣証實他的確是個義人?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曾奇怪為何神多次只在夢中向約瑟顯現,而不像其他與基督降生有關連的人,如撒迦利亞和馬利亞,是面對面地看見神的使者。我也想知道約瑟怎樣確認那些夢(關於童女生子,要逃亡到埃及去等等)真是來自神的。
不過我同時讀到每一次約瑟都立時遵從。明顯地他是知道的,他也遵從了。
這使我記起,在我聽到神的呼召進入全職傳福音的事工之前,我常聽到一些屬靈的牧者說,我們必須有清楚的呼召才可以踏進全職傳福音的事工;萬一神呼召我們,我們要提出的問題不是「這呼召是從神而來的嗎?」而是「我願意遵從嗎?」
那義人約瑟確實給我們一個極好的榜樣。當神呼召時,願意遵從的人心裡所看重的不會是疑問呼召是否來自神(因為我們內裡的聖靈會作見證),而是我們是否願意遵從。神選擇用何方式來啟示自己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一個誠實和遵從的心靈。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用些時間來回想自上一章末到博士來朝拜(那時耶穌已是一個一、兩歲大的小孩)的這段時間內馬利亞和約瑟所經歷的一切。
(2) 以下的經歷帶給馬利亞和約瑟什麼感受?
長途跋涉的回到伯利恆去,在客店找不到空房所引來的焦慮,要在馬槽裡誕下嬰孩,牧羊人的探望和他們講述天使所報的喜訊,並在聖殿中聽到西面和亞拿所說令他們驚訝的話。
(3) 他們對博士們的到訪有何感受?
(4) 觀星宿常被用來解說徵兆是異教徒的一種習俗,是摩西律法所不容的(利19:26;申18:10),為何神會在眾多人中用博士們來達到祂的目的?
(5) 為何博士們甘願長途跋涉,費時費財,冒著危險,帶著貴重的禮物來朝拜一個異國的王?
(6) 這些特選的禮物對耶穌,同時對馬利亞和約瑟有什麼意思(尤其是他們隨後要逃到埃及去)?
(7) 希律王的心緒受擾,本是毫不意外的,但為何耶路撒冷全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們不是在盼望彌賽亞的降臨嗎?有熟習舊約的祭司和文士跟著博士們去尋找耶穌嗎?為何如此?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常常很有興趣讀「三王來朝」的故事。首先,雖然有許多繪畫作品一幅一幅地畫著三個博士騎著駱駝來尋找耶穌,事實上聖經從沒有提到博士有三人。只因有提到三種不同的禮物,我們自然地認為應該有三個博士。
不過,不管是兩個、三個或甚至更多的博士都不重要,故事裡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是來自東方的博士。不論他們是否從巴比倫伊朗地而來,他們是在跟隨著一顆被神使用的明星帶領著他們去尋找耶穌。
用觀星宿來測徵兆是神絕對禁止的,神竟用這些異教人來尋找彌賽亞是怎樣想也想不到的。更令人難解的是那顆星真是那引領他們尋見耶穌的明星。
難怪沒有一個文士或祭司願意加入他們的行列去尋找彌賽亞。他們是異教人。他們的習俗違背神的律法。
然而這些博士是蒙福的人,「宗教正確」的文士與祭司卻得不到這福氣。
神的作為常是這樣的。博士們雖是異教人,又行神所嚴禁的習例,不過他們是因無知才作這些事。他們有的是一個真誠要尋找神的心。尋找就必尋見。這是神的應許。
當然,我們不能隨從或縱容那些神所嚴禁的習俗,包括看手相或觀星宿或其他形式的占卜或求徵兆。我們對神的信靠,要像但以理的三個朋友那樣,使我們不用信賴運氣。然而我們也不要鄙視那些因無知而跟隨這些習俗的人,要知道基督也是為他們降生,代他們死。只要他們有一顆真誠尋求真理的心,他們必會尋到基督。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似乎身任彌賽亞的父母的最艱苦的部份已成過去了。你若是馬利亞和約瑟,跟著你會期望什麼或專注在什麼事情上呢?
(2) 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夢中得啟示,又要踏上更長途的旅程。他們人生的下一階段會是怎樣的?你若是約瑟,你會怎樣面對?
(3) 馬太再次告訴我們,這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這一次,預言來自何西亞書11:1。請讀這預言,看看你在基督誕生前會怎樣解釋這預言。既是這樣,你對解釋舊約聖經的預言有何領會?
(4) 希伯來書4:15說耶穌曾凡事受過我們所面對的試探(或試煉)。他們逃到埃及去,耶穌就成為什麼人?耶穌與那類人認同?
(5) 希律王採取的行動,使耶穌的降生帶來什麼後果?
(6) 也許以當時較少的人口計算,可能會有數十或數百個兩歲和兩歲以下的男孩被殺。你知道每年單以北美計算,有多少嬰孩被殺於母腹中?
(7) 馬太又再次告訴我們這是應驗耶利米書31:15的預言。請讀耶和華繼續在31:16-17所說的話。基督的降生如何使神的應許成真?
(8) 你能否列出神在埃及地施行的所有神蹟?埃及現今絕對是個回教國家,你會怎樣領會以賽亞書19:25,尤其是知道耶穌曾在那地住了數年的事實?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數年前我有機會到埃及旅遊。我心對這旅程滿懷興奮,因為我常想去看看金字塔,沿著那摩西被埃及公主發現的尼羅河邊漫遊,以及看看那著名的埃及木乃伊。
結果那旅程如我所望,甚至超乎我的所想所求。我們很幸運有一位政府考古學家(視察員)作我們的嚮導。我增添了許多考古遺物的知識,也認識不少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如有關在沙漠寒夜將燒著的煤炭放在頭上取暖的習俗。
其中一個意外驚喜倒是與一些科普特(Coptic)基督徒會面和傾談。在東浸神學院進修時,我有機會與一位遠道從埃及而來上課的科普特神父會面,我才認識埃及的科普特基督徒(約佔總人口的10%)。不過,真正的驚喜是領悟到耶穌曾踏足於埃及這地,大概有數年之久。我們從聖經知道埃及這地可能是神用來施行最多最令人驚歎的神蹟之地,然而認識到這地也是孩童基督在祂逃難時的安全避難所,是寶貴的。這使我想起以賽亞書19:25的奇妙字句:埃及人被稱為神的子民。
是的,埃及現仍是一個十分回教的國家,但希望仍是存在的。有一天,他們也會轉向基督,成為神的子民!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現在,馬太介紹施洗約翰給他的讀者:
a. 以賽亞書40:3的預告人是誰?
b. 他的角色和事工是什麼?
(2) 按施洗約翰的居所,衣著和所吃的,會使人認為他是何等樣的人?為何需要這樣來配合他的角色和事工?
(3) 他傳講什麼信息?人們怎樣回應他的信息?為何如此?
(4)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甚麼人?為何約翰這樣嚴厲對待他們?
(5) 約翰警告這些有重大影響力的宗教領袖,又與他們對峙。他這樣的行為怎樣為耶穌預備道路呢?
(6) 他為耶穌作見證:
a. 他介紹耶穌是誰?
b. 耶穌的事工與他自己的有何不同?
c. 在描述耶穌時,約翰的重點是什麼?救恩還是審判?為何如此?他是怎樣為耶穌預備道路?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在耶穌時代,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都是民間的領袖。法利賽人固然操縱了議會,撒都該人是祭司,操縱了聖殿和民間的宗教生活。
耶穌針對法利賽人的虛偽,對他們作出甚多的批評,更譏諷他們為「粉飾的墳墓」。耶穌亦有針對撒都該人作出警告。他們當中卻有些人來到曠野要受約翰的洗。雖然約翰譏諷他們為「毒蛇的種類」,我相信其中仍有人願受洗的。及後使徒行傳告訴我們不少祭司和法利賽人都信了耶穌。
我相信這裡有我們當學的功課:
今天我們常愛把福音說得叫人感覺舒服,免得引起未信的人反感。我們為要叫世人接納我們,不把我們視為怪物,就把福音容易得罪人之處不提。我們以為這樣是靈巧而矣。但往往,我們傳了一個不用悔改、不用把世俗觀連根拔起、不用離開罪惡的生活和習慣的福音。
我不是主張開口就罵人的傳講福音,但我們要知道,叫人信耶穌由始至終是聖靈的工作。我們的責任是清楚的把完整的福音與人分享;若忽略了傳講罪的事實和它永恆的後果,是不會帶來聽者真正的重生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約翰想要攔住耶穌接受他的施洗?這事如何幫助我們領悟到約翰的洗禮的意義?
(2) 耶穌給他一個相當深奧的回答:
a. 若耶穌是指要盡諸般的義,他的意思是什麼?祂的受洗如何能盡諸般的義?
b. 若耶穌是指要滿足所有摩西律法的禮儀,祂豈不是根本就指同樣的事嗎?
(3) 請讀約翰福音1:31-34施洗約翰本人為這件事情所作的見證。這事情對約翰和所有目睹這施洗的群眾有何意義?
(4) 神說了什麼?為何祂選擇發聲說話?按祂所說的話,這施洗對父神有何意義?
(5) 你受洗了嗎?若是受了洗,這洗禮對你,和對其他看著你受洗的人和對父神有何意義?
(6) 你若還未受洗,那你應否受洗?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有一位傳道的朋友,愛這樣提醒掛名的基督徒:「不論你受多少次洗,就是浸到透,也未必得救!」他的意思是,受洗的本身不能叫人得救。
就真理而論,他是絕對正確的;但有些基督徒卻因此輕看洗禮,信主多年而從未受洗。其實他們要思想三個與浸禮有關的問題:
(1) 為什麼主耶穌主動的要被施洗?
讀到主耶穌受洗的記載時,你有否留意到父神興奮的在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為什麼呢?因為愛子藉這洗禮告訴父神,祂降世為人類要完成的救贖使命,祂會致死的忠心!
(2) 為什麼主耶穌要吩咐我們為別人施洗?
雖然信耶穌是在乎「心靈誠實」,我們是藉著信得以重生在神的家,故此藉著洗禮,我們不但是在神、撒但和世人面前見證我們已悔改重生,與基督在死和復活的形狀上聯合,也向神的家作出承諾,一起跟從和事奉這身體的頭,就是基督耶穌。
(3) 為何初期教會的信徒人人都接受洗禮?
他們在信主後立刻受洗,除了是要遵從主的吩咐外,更是跟從耶穌的最佳見證;因為在那時候,凡公開的跟從主,是一定會受逼迫的。故此浸禮是當時一個人決心跟從主的最佳考驗了。
浸禮從來不是單單一個外表的儀式。昔日和今日,都是最恰當的方法來見證我們信主和致死忠心的決心。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耶穌的受試探標記著耶穌公開傳道事工的開始,發生在祂接受洗禮後的不久。
(1) 為何耶穌需要經過這些試探?用意何在?
(2) 發生這事的時間有何意義?請重新思想這三個試探,不讓任何以前的見解影響:
(3) 第一個試探
a. 促成第一個試探的時機是什麼?
b. 為何那試探人的強調 —「你若是神的兒子」?
c. 將石頭變成食物有何成就?
d. 耶穌對那試探人的所說的話作了什麼實質的回答?
e. 你會怎樣把第一個試探歸類?
(4) 第二個試探
a. 這一次,那試探人的為耶穌製造一個處境來試探祂。那是一個什麼環境?
b. 為何那試探人的重複地強調:「你若是神的兒子」?
c. 從聖殿的高頂上縱身跳下去有何成就?
d. 耶穌對那試探人的所說的話作了什麼實質的回答?
e. 你會怎樣把第二個試探歸類?
(5) 第三個試探
a. 那試探人的再次製造什麼環境來試探耶穌?
b. 這次,那試探人的不再重複以前強調的話,只是要耶穌敬拜他:
i. 牠真的以為耶穌會向牠俯伏敬拜嗎?
ii. 在牠心裡(那試探人的並非是愚笨的),牠以為什麼能搖動耶穌使祂會俯伏敬拜牠?
c. 向那試探人的俯伏敬拜會使耶穌有何成就?
d. 耶穌對那試探人的所說的話作了什麼實質的回答?
e. 你會怎樣把第三個試探歸類?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其實,有關主耶穌受試探的釋經書和著作甚多,不用我加上任何的註釋。但我卻深深的被盧宏對主所受的試探其中的感想所觸動。(我說的是感想,並非釋經,因為我不大接受他的釋經方法。但他對神心意的敏銳,卻是少有的。)
他從主所受的第一個試探,想到今日我們所常落在的試探,就是對被認為「相關」(relevant) 的渴求。
主耶穌知道自己不用向誰,包括撒但證明自己是誰。故此,雖然自己有極大的肉身需要: 因四十天沒有進食所帶來的饑餓,祂也不願接受撒但的挑戰,把石頭變食物。
今天的社會同樣有不少極大和急切的需要,等待我們去解決;但這些需要往往成為了我們作為基督徒渴望被社會認同為「相關」(relevant) 的試探。我們不願意被世人看為一群祇顧讀經、禱告、聚會的信徒,對社會毫無貢獻。我們覺得需要給世人證明我們是相關的,是能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我們是有行動的。
盧宏的感想是對的:我們其實甚麼也不能給與這世界,除了我們破碎的生命。但這樣的坦言,豈不是過於懦弱、無濟於事、太不像今天成功的福音派基督徒?
真是這樣嗎?我們若真的跟從主的腳踪行,我們能獻上的是我們破碎的生命、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禱告、我們無助的同在、和如瓦般的器皿。但在我們的破碎、軟弱、禱告、無助的同在和瓦器中,卻有基督耶穌這寶貝。因為在我們的破碎中,我們在祂找到完全;在我們的軟弱中,在祂找到力量;在我們的懇切代求中,在祂找到希望;在我們無助的同在中,在祂經歷到以馬內利;更在我們破舊的瓦器中,找到祂為我們的至寶!
我們沒有什麼能給與這世代,除了主耶穌!但若然我們好像蠻有本事的給與世人我們假裝的完全、與世界看齊的影響力、花巧的禱文、政治的壓力、和我們的魅力,我們就放棄了這瓦器中的至寶!
很可惜的是:這渴求「相關」的試探,往往不是世人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加諸自己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