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2:1-8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閱申命記23:24-25和出埃及記31:12-17。你認為門徒是否真的干犯了安息日呢?為什麼?

(2) 耶穌為門徒答辯的理由是說

a. 門徒根本沒有干犯安息日?

b. 還是安息日的條例不再適用呢?

(3) 「聖經手冊」把舊約律法分析為三大類:

a. 禮儀(有關敬拜和宗教禮儀和禮節) —已被主耶穌的救贖大功所滿足(參閱來10)

b. 民事(有關社會的秩序) —如任何國家的民事法例,按需要而增減(如罰款因貨幣的改變也有所更改)

c. 道德(反映神的屬性) 不能改變,因為神的屬性絕不改變。

按這分類,安息日的條例屬於那一類?安息日的條例的精義是什麼?

(4) 耶穌舉了數個不同重點的例子:

a. 撒母耳記上21:4-6的重點是什麼?

b. 祭司在殿中的事奉包括不少禮儀上的工作,「在安息日更是加倍」(Barclay) 。這例子的重點是什麼?

c. 祂與殿和安息日的關係。這重點是什麼?

(5) 主耶穌在此再引用何西阿書6:6。你還記得祂在不久之前已引用過這話嗎?兩處的引用有何相關之處?

(6) 耶穌在此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舊約的律法呢?對今天信徒的教會生活有何影響?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使其自助

2012年美國競選激烈的辯護中,似乎經濟比社會問題更被重視,但二者的關連卻常是難以分割的。有一政客就再一次錯用了「神() 幫助那些自助的」這句口號,誤以為是聖經的話。

對極多的人而言,包括基督徒在內,他們不但不曉得這並非聖經所言,其實更與聖經的教導相違。我仍記得年少時常路過九龍土瓜灣盲人中心門外,看見其標題:幫助盲者、使其自助。這個用意是好的。

一般人以為那是1757Ben FranklinPoor Richard’s almanac中所記載的話;其實是出自1698年一篇由Algernon Sydney所寫有關政府的文章。不論其出處何在,這句話是與聖經的教導有衝突的。

以賽亞書25:4說:「你就作貧窮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難中的保障,作躲暴風之處,作避炎熱的陰涼。

羅馬書5:6說:「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就救恩而言,我們是絕對無助的。我們都中了罪的毒害(3:23) ,因罪而被定死罪(6:23) 。我們不能作什麼來改變這事實(64:6) 。但感謝神,祂幫助那不能自助的: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耶穌就為我們死(5:8) 。主耶穌為我們付上我們不能付的贖價(林後5:21) 。神正因我們不能自助,而幫助我們。

這不是說我們就有不自助的藉口。乃是說:如果我們真的願意學像基督,我們對人的憐憫與幫助,就不能基於那受憐的是否願意自助了。這正是神與世人的憐憫的分別了。

(部份資料取自www.gotquestions.org)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2:9-2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舊約律法如何處罰干犯安息日的人?(參閱出31:14) 為何如此嚴厲?

(2) 細味第10節是一個怎樣的問題?(除耶穌以外,誰能醫治這人枯乾的手呢!)

(3) 耶穌的回答怎樣再次解釋先前在第7節所說的話?

(4) 耶穌既然苦口婆心的解釋,為何法利賽人仍有第14節的反應呢?

(5) 馬太在此引用以賽亞的話如何合宜?耶穌如何彰顯祂的:

a. 不爭競:祂需要爭競嗎?

b. 不喧嘩或揚聲:這裡形容的耶穌是怎樣的人?

c. 壓傷的蘆葦:為何以蘆葦為例?為何人要折斷它?

d. 將殘的燈火:為何以此為例?人通常如何處理將殘的燈火?這裡所形容的耶穌是一位怎樣的神?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不可思議的公理

以賽亞書42章有關壓傷的蘆葦的話是極感人的,把神的憐憫形容得再貼切不過。但我們常忽略了這句話的上文下理,是與神要在列國中施行公理(justice) 有關的。(參閱42:1, 24)

什麼是公理(justice) 呢?當我們想到這方面,自然就想到公平、無私、正直或正確,甚至是合宜的賞罰。這與韋氏大字典的解釋相近。韋氏說:「是用權柄和勢力去持定正確的、公平的和合法的。」故此,一般的施法地方都以那位蒙上眼睛,一手拿天平,另一手拿劍的女神為徵記。

韋氏對公理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他的字典更是這樣寫:「公理是為義的本質」。這句話就極合乎聖經的定義了。

神不是單單看重事情的對與錯、賞罰是否與所行相稱而已。至終,神所看重的是我們是否有「義的本質」。這就是彌賽亞的使命:使人得稱義。

所以祂來,不是要叫我們得到該受的刑罰,因為我們當受的是永死的刑罰。故此,以賽亞宣告說:「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但這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並不是指不公平的被害者;恰恰相反,是指那不行公義的。當耶穌呼喚勞苦擔重擔的人到祂那裡時,祂是在呼喚罪人悔改。故此,以賽亞這番話是表明彌賽亞施行的公理是在乎 “restoration/重建

誰會理會壓傷的蘆葦呢?就像這個世界,不用他力,有一日都會自我毀滅。為何不吹熄那將殘的燈火呢?它不但已到其用處的盡頭,更在冒出令人厭煩的煙。

但神不是看我們如沒有價值的蘆葦;也不是看我們為工具的燈盞而已。耶穌在馬太福音清楚的告訴我們,祂看我們為寶貴的靈魂。祂既看見我們這些不義的人如必死的蘆葦、必滅的燈火,祂就背上我們的壓傷,叫我們得醫治,更代替我們被滅在十字架上,叫我們得生命,重獲光亮。

祂就是這樣在地上建立公理,在神面前代我們受了刑罰,叫我們有「義的本質」。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2:22-3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剛施行肉身上的醫治後,現在主耶穌再施行靈界的神蹟--趕出污鬼。群眾的反應為何特別的熱烈?他們對「大衛的子孫」有何認識?

(2) 如果你是群眾之一,你可以對這神蹟作什麼不同的解釋?

(3) 你的解釋是否也包括法利賽人的解釋?為什麼?

(4) 為何他們認為耶穌是靠鬼王趕鬼?

(5) 如果你是耶穌,你會怎樣回應?

a. 嚴責他們?

b. 再行一神蹟來證實?

c. 甚至行一個審判性的神蹟?

d. 再忍耐地勸戒他們?

耶穌的回應屬那一類?

(6) 耶穌在第25-26節用什麼理由來糾正他們?

(7) 換句話說,撒但的國是團結的。相比之下,神的教會又如何呢?

(8) 你現在曉得為何地上的教會如此輭弱、無能力嗎?作為教會的肢體,你有當作的工嗎?

(9) 耶穌繼而發出幾個警告:

a. 30節是個怎樣的警告?人對耶穌基督可以採取中立的態度嗎?為什麼?

b. 31-32節又是個什麼警告?為何把聖靈與人子有所區別?

c. 36-37節又是個什麼警告?為何說閒話的後果如此嚴重?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褻瀆聖靈

馬太福音12: 31-32,馬可福音3:28-29和路加福音12:10所提到的「不得赦免」的罪使不少過於敏感的基督徒活在恐懼之中。我認識一位弟兄,患有強迫性障害症時,一想起神就想起豬來,就認定自己是犯了這「不得赦免」的罪。直到幾十年後,這精神病得醫治後,才脫離這陰影。

有不少人因傳統對這些經文的解釋所做成的混亂,也成了受害人。早期的信徒就把褻瀆的罪分成三種:在受逼迫時,被逼否認甚至詛咒基督;異端邪說;和對聖靈的褻瀆這三類。另一些早期信徒則將其簡化為兩類:不信者對「人子」的褻瀆,和信徒對聖靈的褻瀆,引至「受洗後犯罪總不得赦免」之說。(R.T. France)

為免信徒過份敏感,有不少聖經的教師就以一個一直不肯認罪悔改為褻瀆聖靈的解釋。可惜,他們的動機雖然是好的,他們的解釋卻忽略了上文下理,和字義。

按字義,褻瀆一定是指言語的;而三段福音書的記載明顯是指直接出口對聖靈的褻瀆。耶穌更是清楚的把對「人子」和對「聖靈」的褻瀆作出區別。祂絕非是把自己降於聖靈之下,乃是明白法利賽人認不出祂真正的身份,出於「無知」(3:17) ,所說出褻瀆之言,若是願意悔改是可以被赦免的。但若是明知、刻意對聖靈的褻瀆就不得赦免了。所以就算是法利賽人,他們雖然毀謗並設計害死耶穌,但其中真有悔改信耶穌的 (15:5) 。就是彼得三次不認主(26: 69-75),也得赦免。

我相信凡真心信主的不會甘願、刻意的褻瀆聖靈的,R.T. Frances說得對:「至終,祇有神纔知道誰對祂的工作(說話)的毀謗是到了不得赦罪的地步。」

不過順帶一提的是,雖然我絕不讚同「靈恩運動」,但我們要小心,不要隨意的毀謗他們一些超自然的現像,免得我們犯了這些法利賽人的錯誤。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2:38-45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閱前數章,看看法利賽和文士已目睹什麼神蹟。他們為何還要多看一個?這一個與以前的對他們可有什麼分別?

(2) 你經歷或目睹過神蹟嗎?如果有,為何你稱之為神蹟呢?

(3) 耶穌怎樣責備他們的請求?為何這樣的請求會顯出他們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呢?

(4) 耶穌為什麼以約拿在魚腹中來比喻自己?

(5) 耶穌以那世代與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相比,用意何在?為何因此可定那世代的罪?我們現今的世代又如何?

(6) 為何更以污鬼附身為例作個相比?

a. 那世代如何因耶穌的出現得乾淨?

b. 為何裡面卻是空閒的?

c. 終被八惡鬼所附!

(7) 我們的世代是否不同,還是一樣呢?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幽靈屋(Haunted House)

William Barclay稱馬太福音12:43-45為「幽靈屋」的比喻。但他對這喻言的解釋和應用卻令我難以認同。他認為耶穌是在針對我們的閒懶,故此,他說:「教會要留得住信徒是頂容易的,只要給他們工作的機會;我們的目標不在乎消極的除惡,乃在乎積極的為基督工作。」

可惜,主耶穌在此不是論到教會,乃是那邪惡的世代:因耶穌的工作,撒但要逃遁 (10:18) ;但因世人對祂的拒絕,也因祂的離去,叫這「世界的王」重回人心(14:30),使這世界比前更糟。

其實,主耶穌在這裡指出,人不能對祂採取中立的態度,這也是祂一貫的信息。就在同一章的聖經中,祂早已說過:「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12:30)

故此,不接受祂作救主的就是拒絕祂的。不以祂為生命的主和王的,就是以撒但為主、為王了。我們常以為自己在主宰自己的生命,其實,豈不知我們「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麼?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6:16)

千萬不要作一間「幽靈屋」給撒但居住。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2:46-5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當家人到訪時,耶穌正在作什麼?

(2) 為何家人要在外邊等候,不進來聽道?

(3) 他們到訪的目的可能是什麼?

(4) 耶穌的回答是否有點不近人情?

(5) 對別人說:「看哪!我的母親……」豈不是更無禮?為何祂要如此?

(6) 祂要指出的是什麼重要真理?

(7) 祂這些話對你今天有何意義?

(8) 天主教徒會用第50節之言說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因信稱義的道理是錯的,並指出耶穌常傳“work righteousness/行為稱義,你可以怎樣回答?

a. 你可參考約翰福音6:28有關耶穌對 “work/的解釋;

b. 亦參考羅馬書3:28, 4:1-2; 5:1; 10:10及加拉太書2:6; 3:1; 3:24

(9) 你怎樣了解第50節呢?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血濃於水

不論我是在卑斯省的小鎮或是英國的鄉村;不論是在美國或香港的機場;或是參加國外的旅遊團;當遇到主內的兄姊,雖是第一次認識的,我們的距離立刻縮短,倍感親切。

我尚記得有一次在歐遊中,遇到一家從佛羅里達州來的白人家庭,一知道彼此是愛主的信徒,立刻好似多年的好友,一起交通,甚至彼此代禱。這種親密和喜樂,是同團的朋友(包括兩個新派的牧師) 所不能了解的。

但最令我印象深的,是在回教激進的城市,大亞齊,遇到的幾位年青基督徒。他們因帶職的在那地事奉,面對了不少的危險、挑戰。加上家人的反對,他們的心情可想而知。一遇見我這主內的弟兄,毫無避諱的傾訴,那種的信任實在叫我感動。

是的,他們都是我的弟兄姊妹,因為他們都是耶穌的弟兄姊妹。我們同屬一個家,是主耶穌的寶血所生的。因此,血濃於水。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3:1-9;17-2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當那一天/The same day」有沒有特別的意思?

耶穌的名聲和聚集到他那裡的群眾大增,而耶穌似乎主要用比喻教訓眾人;馬太在此把其中一些記錄下來。第一個便是撒種的比喻。第1-9 節是比喻的本身,第17-23 節是解釋。在解釋比喻時,我們要集中在比喻的中心意義,切勿妄解細節,除非耶穌自己清楚告訴我們。

(2) 除聽眾對所聽的道有四個不同的反應外,種子的本身如何把傳福音的事工貼切的表明出來?

(3) 在你傳福音撒道種時,有否經歷這四個不同的反應?

a. 落在路旁的被撒但奪去:

i. 撒但是怎樣奪去道種的?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b. 落在石上枯乾的:

i. 既因為道而遭患難,你是否就應勸他暗作門徒?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c. 落在荊棘裏的:

i. 耶穌說荊棘代表什麼?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d. 落在好地土上:

i. 什麼是好土?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以把人的心土作的準備嗎?

(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時間各有不同

我們都關心到自己親人的救恩,有時會為到他們對福音冷淡的反應著急,心中暗暗的在懷疑,他們究竟會否信主。

所以,當讀到耶穌所講的撒種比喻時,我們特別對丟在路旁,或落在淺土石頭地的,最了解。對那些曾對福音有興趣,但及後卻因事忙、不願放棄現今的生活、或遭家人反對而冷卻的,也很熟悉。

我亦經歷過想帶父母信主的漫長道路。我母親雖然是一等好人,是賢妻良母,也間中到教會聚會。但當我在中學畢業後清楚信主之後,我就擔心她沒有正式悔改接受主。終於有一天,我鼓起勇氣與她分享要悔改,接受主的需要。可惜她毫無反應(我相信與我講解得不清楚有關吧!) 我惟有繼續為她禱告,知道其他的兄弟也會為她禱告的。

不過要再經過十多二十年,到母親來加拿大與我們團聚時,她才經常到教會聚會;不但如此,她對屬靈的事很有追求,不但每天讀經禱告,更在年老時,能一口氣的當眾背誦詩篇22-24篇。

母親的信主或許是時候的問題而已,但「兇惡」的父親也能信主嗎?誰敢與他分享福音?誰敢說他要悔改?但我們的禱告神是聽的。終於在他去世之前的年日,有一位牧者剛好是在我父親(戰前) 所守的鄉鎮長大的,所以父親很接受他,也就跟他認罪悔改了。我其實有點半信半疑的。就在他的安息禮拜時,牧師在領禱,我舉頭看見一道光在照耀。對,這可能祇是樓頂的燈光。但神藉這一道光給我極奇妙、平安的印證,叫我知道,父親確是在祂的懷中。

神確是按祂的時候,叫萬事成為美好的。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13:10-1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奧秘在新約聖經中一般是指神救恩的計劃在耶穌出現時才顯明出來。既是這樣,耶穌怎樣解釋祂祇用比喻來教導眾人?

(2) 耶穌在此將門徒與猶太群眾作比較,在馬可福音更說群眾是「外人」

a. 為什麼說他們是外人?(在什麼之外呢?)

b. 門徒既是在「內」的,他們「有」什麼,以至還要加給他們?(所加的是什麼?)

c. 這猶太群眾原「有」的是什麼,卻要被奪去呢?

(3) 群眾聽而不明,看而不曉得的是什麼?

(4) 按第15節所言,是誰之過?

(5) 雖然如此,如果他們真的回轉,就會怎樣呢?

(6) Tom Rees曾說:把黏土硬化,和把臘熔化都是同一個太陽。這句話怎樣幫助你了解第15節所引用以賽亞書6:9-10的話?

(7) 為何耶穌說門徒是有福的呢?今天,我們是比他們更有福嗎?為什麼?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我懊悔已往太卑鄙

請用點時間細思這首在過去的世紀曾感動不少基督徒的詩歌;像其中有人感慨的說:「這詩歌祇需3分鐘就唱完,但要由第一節進到第四節卻是一生之久。」

1. 我懊悔已往太卑鄙抵擋主高抬自已 
我內心常向主懷疑拒絕主恩愛情義 
還驕傲的對主說專愛己卻不愛你 
我還驕傲的對主說專愛己卻不愛你 
2. 主慈悲實在太希奇始終不將我丟棄 
使我見祂流血身體聽祂為敵人禱祈 
於是我就對主說雖愛己但也愛你 
於是我低聲對主說雖愛己但也愛你 
3. 主又領我進入真理將我愚心漸開啟 
使我在祂慈愛懷裏時刻享受祂自己 
我謙卑的對主說少愛己更多愛你 
我就謙卑的對主說少愛己更多愛你 
4. 主恩愛廣大無可比至終克服我自己 
我願全心向祂歸依隨時表彰祂美麗 
靠恩我願對主說不愛己專一愛你 
靠恩我誠心對主說不愛己專一愛你 

Theodore Monod, 183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