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2:23-33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撒都該人屬祭司級的政治派別,以高抬摩西五經過於其他經卷見稱。因摩西五經沒有提及復活,故此他們認為「沒有復活的事。」(COBTAEL, Vol. IX, 236)

(1) 撒都該人是否誠意向耶穌求問,還是想證明自己有理?

(2) 有時你自己是否持著相似的態度來求問別人?

(3) 撒都該人用申命記25:5-10 來挑戰耶穌。請問申命記這一段的原意是什麼?

(4) 為何他們以為所提的(多數是虛構)例子足證沒有復活這回事?

(5) 耶穌指出他們的錯誤是什麼?(參閱22:29)

(6) 22:30是什麼意思?這真理對你有什麼意義?

(7) 讓我們從主對出埃及記3:6的解經,有所學習:這一段的上文下理是什麼?當時神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耶穌又怎樣釋()經?

(8) 為何群眾希奇祂的教訓?你呢?為什麼?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成了一臺戲

我很喜歡吳主光牧師解釋人的今生和來生時用一臺戲作比喻。像是在話劇中,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兒女的、有扮父母親的、有扮夫婦的。不論所扮的是什麼角色,好的演員一定是把自己完全投入所扮的角色中;是哭、是笑、是哀、是樂,都儘量如真情的流露。但在場終時,一踏下台,如果我們仍留戀在這些情緒中或仍要維持劇中角色的關係,實屬可笑。我們在地上的人生,其實也是如此。

是的,地上的一生其實是非常的短促,尤其是與永恆相比。在這短暫的人生舞臺上,我們有各樣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的關係。但像主耶穌對撒都該人所言(見太22) ,我們一旦離開這人生舞臺,就要像天使一樣,所有地上的關係都終止了。

這並不是說,今生的關係是不真實的。神給予我們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的關係,是叫我們藉此能學習、明白和經歷神的愛。因為我們都是按神的形像造的,故此,要充份的活出人性(to be truly human),我們就要充份的似神了(truly like God)。所以,神賜我們地上的關係是福氣,叫我們藉著夫婦的愛、父子的愛、母女的愛,來明白和嘗到神的愛。但是,至終,在離世時,這些地上的關係都要終止。

或許,主耶穌對我們在這方面的提醍,是叫我們一面在親人離世時不要過份悲哀;另一面是叫我們更渴望永恆。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2:34-4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那律法師提出的問題算是一個試探?

(2) 問誡命中那一條最大,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誡命應否有大小之別?這問題表明問者對誡命的態度是什麼?

(3) 既然「十誡」是如此被尊崇,最大的誡命豈不應是其中之一誡?為何主耶穌卻引自申命記6:4-5和利未記19:18,而不引自「十誡」呢?

(4) 人能否真的能持守這最大的誡命?(參閱加3:24) 從何量度?

(5) 問者是問那一條誡命最大,為何耶穌卻用兩條來作答?(參閱22:40。「總綱」是什麼意思?)

(6) 請翻閱約翰壹書4:20-21。這經節怎樣道出這兩條誡命的關係?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誡命

我們多數是喜歡事情是黑白分明、有次有序的。或許就是這個原故,在考試時,我們較喜歡選擇答案式(multiple-choice )的試題吧。有清楚、可量度的標準,我們覺得較公平、較容易去應付。

可惜,生命往往不是如此。

就如人間的法律是沒有可能完全的清楚、肯定的。不但滿有漏洞,還有許多灰色地帶。不少做律師的最歡迎後者,因為他們可以用迎合自己利益、有利委托人的辯辭來解釋。但在耶穌時代的律法師卻恰恰相反。

他們把律法弄至黑白分明,在摩西頒佈的律法以外,再加上好幾百條規條,認為這樣就能使神的律法不但是清晰的,更是可以量度的。

但問題是:難道神不能頒佈更清晰的律例嗎?答案當然是神能夠的。

保羅告訴我們,摩西的律法,除把神的屬性和標準告訴我們外,更是用來引我們到基督的面前。律法是叫我們知道我們絕對達不到神的標準,故此不能靠行律法稱義。我們惟有因信靠那義者耶穌基督才能稱義。所以保羅說:律法的「字句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3:6)

耶穌在馬太福音22章告訴我們律法的精意在乎愛神和愛人這兩條誡命,因為那「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22:40)

是的。若然我們愛神,我們必定愛人。若然我們既愛神,也愛人,我們就滿足了「一切」律法的要求了。想到這裡,我真不明白為何我們堅持要在法院掛上十誡,而不是主耶穌在這裡所提的兩條最大誡命呢?真是令人費解!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3:1-1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文士是律法的專家,法利賽人則以嚴守律法自傲。

(1) 1-4

a. 「坐在摩西的位上」是什麼意思?

b. 你會看重或尊重「講一套、做一套」的人之教導嗎?為何耶穌卻要我們謹守遵行這些人的吩咐呢?

c. 你以為自己亦有類似法利賽人的偽善嗎?請自省。

(2) 5-7

a. 耶穌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是什麼?

b. 他們在那些事情上顯出這錯誤?

c. 請按耶穌所指出他們的作為來自我檢討。

(3) 8-12

耶穌藉提醒我們有關神是誰和我們是誰來叫我們不犯他們的錯誤:

a. 耶穌指出我們是誰?

b. 神和基督又是誰?

c. 既是這樣,在神的家中,我們應該避免那些取掉神位置的尊稱呢?

(4) 這段最後一節似是神的保證。保證什麼?

(5) 我們可以怎樣從刻意謙卑變為自然的謙卑呢?

(6) 為何耶穌要對文士和法利賽人作出如此尖銳的攻擊?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都是弟兄姊妹

作為宗教改革後的信徒,我們自然有點不同意天主教稱一般的神僕為「神父」,特別鑒於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3:9清楚的說:「也不要稱世上的人為父。」

當時,主耶穌是責備法利賽人的驕傲,和他們把自己抬舉高過其他神的子民。故此,祂提醒他們祇有神為我們的夫子、父親和師尊。

我們因而對「教皇」和「神父」等類的尊稱感到不安,這並不為過。但是想深一層,我們其實不比他們好。我看見不少的牧者的名片印上博士銜頭,也有堅持會眾這樣稱呼他們。其實,「牧師」這尊稱不是已經很尊貴嗎?

法利賽人要坐「摩西的位」已經不好(太23:2),我們還想在神的家坐誰的位呢?

不過這種貪圖虛浮榮耀和權力的心,並不是我們作牧者專有的。陳終道牧師曾這樣的感歎:「不少在世上得不到高位和權勢的信徒,卻要在教會中奪取。」不過,我想這是人人都會有的罪性,在世俗如是,在神的家也是如是。故此,主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提醒,也是我和你都需要聆聽的。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3:13-2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耶穌繼續以尖銳的警戒語來攻擊文士和法利賽人,一般稱之為「法利賽人的七禍」:

(1) 第一禍(13-14)

a. 所指摘的是何罪?

b. 你可聯想到今日那些「異端」?

c. 它們用什麼方法來制止群羊進天國呢?

d. 為何主稱他們為假冒為善?

(2) 第二禍(15)

a. 說他們「走遍洋海陸地」是什麼意思?

b. 為何他們會肯如此付代價?

c. 這叫我們對「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有什麼領會?

(3) 第三禍(16-22)

a. 瞎眼領路是什麼意思?

b. 是什麼叫人成為瞎眼領路者?

c. 為何他們要把聖殿和聖殿中的金子作區別?(著名的上一代解經家Lightfoot指出,聖殿中的金子是指所獻上的「各耳板」的金。參閱馬可福音7:11)

d. 壇和壇上的禮物又如何?

e. 他們這樣劃分道理何在?

f. 但其真正的動機可能是什麼?

g. 為何換來耶穌「瞎眼、無知」的責備?

(4) 以上三禍,你認為那一禍最嚴重?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離神國不遠

馬太、馬可和路加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記錄主耶穌與文士對最大誡命的談話。惟有馬可記錄了耶穌在這次談話間說的最後一句:「你離神的國不遠了。」(12:34) 這句話叫人三思。

這文士雖然有試探主的意圖,但他智慧和誠意的回答,使他走近了神的國。但走近與進入仍是兩回事。尊重耶穌為拉比,甚至是先知是不夠的,他還必須相信祂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

我還記得有一次乘飛機時,坐在一位摩門教的年青醫生身旁。在談話中,我領會到他確是一位盡量誠實遵守教規的人,就與曾與耶穌對話的少年長官相似。在我們尚未交談時,他打開他的摩門經,我打開我的聖經作靈修的。在飛機著陸時,我們的談話也就結束,但他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惜,像上面提及的那文士一樣,他似乎也離神國不遠,但他尚未承認耶穌為得救惟一的源頭。

我也不禁想起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說話:「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23:14)

在這道德淪亡的世代,我們會欣賞摩門教嚴峻的教條和信徒嚴謹遵守的心態。讓我們為他們禱告,叫這些不繼續成為他們救恩虛假的倚靠,反而叫他們知道惟有靠恩信靠主耶穌,不靠行為,才能得救,免得他們自誇。(2:9)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3:23-2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第四禍 (23-24):

a. 耶穌是否看什一奉獻為不重要?

b. 奉獻的動機應是什麼?

c. 為何「公義、憐憫、信實」是更重要的?

d. 耶穌以蠓蟲和駱駝分別比喻什麼?(註:法利賽人為要嚴謹實行什一奉獻,連煮食的配菜也定入什一奉獻之列。)

e. 他們在此犯了什麼錯誤?

(2) 第五禍 (25-26):

a. 法利賽人非常看重禮儀上的潔淨,跟足了禮儀才進聖殿。耶穌以杯盤的內外來表明什麼?

b. 為何內裡潔淨了就能叫外面也潔淨?

c. 法利賽人犯了什麼勒索(或譯貪婪)的罪呢?(參閱可12:40)

d. 放蕩(或譯放縱)又如何?

(3) 第六禍(27-28)

a. Lightfoot告訴我們,一般的猶太人為防範人錯失走近墳墓成為不潔,刻意將墳墓塗上白色(中譯粉飾)。若是屬實,耶穌這比喻的意思是什麼呢?

b. 我們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4) 以上三禍,你認為那一禍最嚴重?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稅前還是稅後?

我常常被信徒問及:「什一奉獻是按扣稅前、或扣稅後的收入計算呢?」

我常常想不通為何要這樣問。

真正的奉獻對信神的兒女而言是出於:

(1) 愛神、愛教會的心;

(2) 因神的供應而生感恩的心;

(3) 承認神是錢財真正的源頭;

(4) 承認神仍擁有我們和我們的所有;和

(5) 信心的表示。相信奉獻之後神一定充足供應。

如果我們明白以上奉獻的原委,就不會發出這樣的問題了。我們反而應該常常這樣自問:「主阿,我在奉獻的事上愛祢有多深?祢曾提醒我: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3:29-3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第七禍:

(1) 耶穌在此預言門徒將會受逼迫:

a. 按使徒行傳的記載,門徒受到什麼逼迫?

b. 誰會逼迫他們呢?

(2) 他們的祖宗為什麼要流先知的血?

(3) 何以他們以為自己會與祖宗不同?

(4) 為何結果卻與祖宗一樣?

(5) 為何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他們身上?

(6) 為何耶穌要稱他們為「毒蛇之種」?

(7) 他們要受什麼審判?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我們真的不同嗎?

我常有機會替年青人作婚前輔導。我發覺,原來不單是我希望自己與父母親(特別是父親) 不同的。

或許這是在傳統東方家庭長大的兒女普遍的現像。我們不願意倣效父母的價值觀、文化擔子,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故此,我們總愛與他們有別,更不喜歡別人說:「你真像你的爸爸(或媽媽)。」

但事實卻非如此。我們始終多有像他們的地方。對,我們是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接受的是較開放的教育,更何況我們是在基督裡重生的人。我們豈不是已脫離了舊文化的枷鎖、上一代的價值觀念和人生哲學嗎!但我們需要知道,在基督裡這新生命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邁長,一生不斷學習的過程。(12:2)

我們得進入這新生命是靠聖靈;這更新、成長的過程也非靠聖靈不可。(3:3) 法利賽人就是看不見這一點。

他們知道祖宗逼迫和殺害先知是錯的,但他們自以為與祖宗有別,不會犯同樣的罪。誰知,他們錯了,他們與祖宗並無分別。單靠自己的定意和努力,是不能叫我們與前人有所分別的。教育好、定意好、靈修操練好,都不能。就是成為了基督徒,我們也要繼續不斷的悔改,倚靠聖靈,慢慢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故此,若你還看到我像我先父的地方,請你忍耐!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太福音23:37-3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耶穌為何為耶路撒冷哀歎?耶路撒冷代表什麼?今日又如何?

(2) 先知的使命是什麼?(參閱結3:16-21)

(3) 明知先知會多被殺害,為何神仍不斷的差派先知? (參閱23:37)

(4) 今天,神的心,對(a) 耶路撒冷, (b) 世界,(c) 你的城市有否改變?

(5) 今天,神仍是怎樣召聚祂的世人?

(6) 在此,你的位份是什麼?

(7) 你的位份和舊約先知有什麼相似之處?

(8) 你知道第38節的預言是會怎樣應驗的?

(9) 耶路撒冷所代表的猶太人會見到這預言的應驗嗎?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為耶路撒冷哀歎

昨天晚上,我在電視中聽到以色列總理 Natenyahu一篇很有力的演講。在伊朗發展核子武器的威脅下,他為以色列的自衛權作出有力的申辯。同時他暗示自己的國家與伊朗有別,以色列是個民主的國家,既尊重女權,也是「基督徒自由實踐基督教」的地方。

我是尊重以色列的,也為藉他們這神的子民得到舊約聖經而感恩。但同時,我卻知道他們尚未「仰望…..他們所扎的」那位。(12:10)

正如RealChristianity.com網站的作者所言:「雖然我的大部份是對猶太人有極大的尊敬,但我另外的一部份卻為他們仍是瞎眼,還在等待彌賽亞而哀歎,因為彌賽亞已在耶穌身上出現了。」

但更可惜的是,如www.persecution.org所言:「在西岸、迦薩和以色列境內對巴勒斯坦基督徒的逼迫是最少被報導的……

我個人是直接收到一對在以色列宣教的夫婦不時的通訊的。得知他們的家被人放火燃燒的消息,不禁叫我為耶路撒冷哀歎。我相信主耶穌仍在為耶路撒冷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