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4:10-12; 21-25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0-12

(1) 奧秘在新約聖經中一般是指神救恩的計劃在耶穌出現時才顯明出來。既是這樣,為何主耶穌祇用比喻教導眾人?

(2) Tom Rees 說:把黏土硬化,和把臘熔化都是同一個太陽。這句話怎樣幫助你了解第12節所引用以賽亞書6:9-10的話呢?

21-23:請按這小段的上文下理(與太5:15有異)去了解其真義;並留意第22節的「因為」兩個字:

(3) 誰是世上的光(參約1:4, 9) ?光既來到就要顯露掩蓋的事。在廣義(舉世而言)和狹義(你個人而言),可以怎樣應用?

24-25:這比喻與他們聽主耶穌講道的態度有關:

(4) 法利賽人是用什麼量器來量耶穌的話呢?帶來什麼後果?

(5) 像彼得等門徒又是用什麼量器來量耶穌的話呢?又帶來什麼後果?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隱藏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8:11)

這句話當然使我們想到今天一般西方社會的罪惡如此猖獗的原因之一,是因施法制度的煩冗,和看重罪犯的權益,往往更勝於受害者之故。但是,這也使我們想到基督徒隨意得罪神的情況。

當然,我不是說神在施公義上有不妥之處,或是說祂看重犯罪者,勝於受害者。事實上,神對我們這些得罪祂的人,是極其寬容和長久忍耐的。不過,祂是希望我們,作為祂的兒女,不是因畏懼審判,乃是因愛,而不犯罪,免得得罪祂。

神這樣的寬容,卻往往叫人以祂的「隱藏」為「看不見」。聖經對祂的全知,是清楚的向我們表明出來的:

「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4:13)

因我(耶和華神)的眼目察看他們的一切行為;他們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們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隱藏(16:17)

「因此,如果我們以為神會看不到我們的隱惡,便是自欺;在基督的臺前,這些都要顯露出來。」(林後5:10)

但是,似乎神的「隱藏」同時叫一些人在行善上感到灰心。在這方面,聖經同時的清楚說明:

這樣,善行也有明顯的,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提前5:25)

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4:5)

這樣看來,神的「隱藏」是對我們有益的叫我們選擇行善,不是要得人的稱讚;叫我們選擇離惡,更是在乎活出對「隱藏」的神的信服。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4:26-34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一般的國度是指其(a)權勢施行的領域、(b) 管理的地域和(c) 轄下的國民而言。試把這三方面應用在神的國(Kingdom of God)的觀念上。

(2) 這裡第一個比喻提到神的國(a)日夜不斷的增長,(b)不為撒種者所察覺,和(c)立刻(中譯”)的收割。這些叫你對神的國有何認識,特別是從一般國度的三方面而言?

(3) 第二個比喻提到神的國(a)極微小的開始、(b)極利害的增長力和(c)最後的成果。這些叫你對神的國有何認識,特別是從一般國度的三方面而言?

(4) 雖然耶穌是用比喻傳道,但祂仍是希望聽者能明白的(33) 。請試把自己代入群眾中,這些比喻會對你產生什麼作用?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立即的收割

馬可福音第四章記載主耶穌一連串有關神國的比喻,其中重複的重點之一是「時間有待/timing」。

這些比喻提醒我們,神的國度的拓展和實現是需要一段的時間,特別由撒種至收割,往往是一段很長的過程。

從宣教史,我們就更清楚的看到由撒種至收割,這過程的確是冗長,需要極大的耐性。這也是現今宣教事工,往往出錯的地方:把重點放在效率和果效,以為是我們可以控制的。當然,我們要運用智慧差派宣教士,作好各樣的調查與分析,作出長、短期的計劃,和定出策略是應該的。但如果我們以為因此就能迅速的建立神的國度的話,恐怕所建立的,是自己或宗派的國度而已。

馬可福音4:29告訴我們:「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希臘原文是說:「立刻」的去收割,意思是不遲、不早,時候一到,神要收割了。

在狹義上,這句話提醒我們要忠心的撒種。到了祂的時候,不一定是在我們有生之年,一定結出果子的;我們在主裡的勞苦,是不會徒然的。

在廣義上,神藉著祂的眾僕人,在過去二千多年所撒的種,也不會徒然的;播種的時期,也不會無了期的。「穀既熟了」這句話,或許是保羅在羅馬書11:25所言,「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之時,收割的主「就」會差派祂的天使去收割了。

讓我們在一年之始,像使徒約翰一樣,向主發出:「主耶穌阿,我願你來」的呼聲;同時讓我們彼此勉勵,繼續忠心的撒種。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4:35-41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按上文的記載,當天晚上,為何耶穌能在風暴中熟睡?

(2) 試形容這暴風的厲害和門徒的反應。

(3) 誰對海中的風暴最有經驗?為什麼他們要弄醒耶穌?從他們的話,門徒對耶穌有什麼指望?

(4) 耶穌用什麼方法來平靜風浪?為什麼用這方法?結果如何?

(5) 耶穌對門徒的斥責合理嗎?如果你是門徒其中之一,你會在風浪中有不同的反應嗎?為什麼?

(6) 你經歷過生命類似的風暴嗎?你是怎樣處理它的?你以為耶穌會怎樣論及你的反應呢?

(7) 門徒那夜對主有何認識?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蹟有異嗎?

作為篤信聖經的基督徒,我們當然是相信神蹟的。故此,對我們而言,神行「神蹟」是頂「自然」的事。但往往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我們可能把神蹟有大小之分。這正是主耶穌的門徒在馬可福音4:35-41中的表現。在此之前,他們都己經親眼目睹主耶穌所行的眾多神蹟,包括趕出污鬼和醫治大小的疾病(如醫好彼得岳母的熱病、叫癱子行走) 。換句話說,他們絕對相信,並知道主耶穌能行神蹟、奇事。但是奇怪的是,在目睹耶穌平靜風浪時,他們竟然「大大的懼怕」,甚至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4:41)

我們不禁的也在問:「這神蹟與他們先前所眼的有什麼不同呢?」

當然,從門徒的驚訝,我們知道他們看見耶穌能掌管自然界,比能勝過靈界的污鬼和人肉身的疾病是更大的神蹟。奇怪的是,今天文明人的思想,似乎是剛剛相反的。我們以為科學的發達,已經叫我們好像行神蹟一樣,掌管了自然。不是嗎?我們早已能登陸月球了,遲早定能找到星球把人類遷到那裡!至於各種的疾病,我們豈不是已逐一找到良方嗎?癌症和愛滋病的終止是指日可待了。反而,靈界方面,科學卻一點也沒有辦法了解。不過,科學當然也能解決這方面的困惑,就是以迷信來把靈界的事,連神在內一筆勾消。

不過,是昔日的門徒也好,是今日滿有科學頭腦的人也好,在面對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的時候,不但知道需要神蹟,更會視這個為最大的神蹟。

不少基督徒在平日表現出十分的有信心的,不論是在事奉上和生活的各方面上,都相信神的大能的。但當面對自己身患絕症時,卻失去了同樣的信心所應帶來的平安。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5:1-20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從這人身上,你對污鬼的權勢有何認識?

(2) 你可以怎樣形容一個被鬼附的人的境況?那麼,一個未信主的人的境況與這樣的一個人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3) 從污鬼與耶穌的對話,你可以對靈界的事多知些什麼?為何耶穌應允污鬼的要求?

(4) 因這地能養豬,應是外邦的地域,甚至這人可能是外邦人。無論如何,眾人目睹兩個神蹟可以有什麼不同的反應?為何選擇要耶穌離去?

(5) 為何這從前被鬼附的人懇求要跟隨主?為何主耶穌拒絕他的懇求?(註:低加波利是十個城市的意思,是包括推羅、西頓和大馬色的。)

(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立刻作見證

我有機會使用「三福」的訓練去教導自己教會和一些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怎樣作好準備,隨時能清晰的、有系統的和有責任的與人分享福音。我喜歡「三福」的其中一個提議,就是要剛相信主的人,儘快的把自己信主的決定與別人分享。這樣做,不但能使初信的人更堅固其信心,也是完全合乎主耶穌在馬可福音5:19對剛得到痊愈的被鬼附的人的吩咐:

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

對,這人肯定缺少聖經的知識,但這會隨時日得到的。他的得救是絕非偶然的。這些極其迷信的低加波利(包括推羅和西頓) 人,是十分需要福音的。這人的經歷是如此的奇特,這叫人不能否認的神蹟,對那些迷信的人成為極有力的見證,叫他們轉向認識耶穌。

雖然當地城市的人央求耶穌離去,但是耶穌並沒有放棄他們。我們在馬可福音第七章就讀到,主耶穌回到低加波利地,那時當地的人就已準備好,接受耶穌。相信是與這人所作的見證不無關係。

我當然知道接受傳福音的訓練是極其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與人分享福音和作見證的心志。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5:21-24; 35-4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按馬可福音的報導,一般會堂的領袖是怎樣對待耶穌的?他們對耶穌在安息日所作的事一般的反應是什麼?

(2) 既是這樣,這身為領袖之一的睚魯,為何竟俯伏在耶穌的面前?

(3) 留意第35節所帶來的消息。如果你是睚魯,你當時會想到什麼?

(4) 目睹血漏婦人得醫治對睚魯這時的感受有幫助嗎?為什麼?從耶穌的反應:不要怕,祇要信,你可以了解睚魯信心的掙扎嗎?

(5) 耶穌為何祇允許數門徒和孩子的父母目擊祂的神蹟呢?為何祂把亂嚷哭泣的群眾攆出去?

(6) 請細味第41節。這一節感人之處何在?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因耶穌降生之故

當我讀到馬可福音,看到馬可怎樣交替的記述患血漏的女人得醫治和睚魯的女兒復活的兩件事時,感到很有意思。特別讀到這女孩是十二歲,而那婦人也患了血漏十二年。換句話說,女孩誕生之年,也是這婦人受這病纏繞的開始;前者得從死裡復活,後者不但得醫治,其實也因信出死入生了。

這正是我們生命的寫照。睚魯何來能預知女兒會突然的死去?患了十二年之久的頑疾,這婦人又那會曉得能因遇見耶穌,叫頑疾得痊癒?

我們知道在神的手中是沒有偶然的事。如果耶穌沒有降世,死亡不論是早死或遲死只會帶來永別。如果耶穌沒有降世,疾病得治與否,真正的平安是無處可尋的。

但是,耶穌已來,凡相信祂的必得著真正的平安、真正的生命,並在復活的清晨「起來」(5:41) ,得著永生。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5: 25-34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患了血漏12年之久的人,你可以想像她身、心、靈的境況嗎?

(2) 從利未記15:19-24的規條,這樣的一個女人擦身在群眾中的後果應會如何,特別是如果他們曉得她是有血漏的?

(3) 這女人實在是難得的:她鼓起無比的勇氣去見耶穌、用盡體力擠到耶穌身旁、更有超人的信心以一摸主的衣裳可得痊癒。你會怎樣形容她得痊癒時的感受?

(4) 為何主耶穌要問誰摸我的衣裳?難道祂不曉得嗎?如此問用意何在?

(5) 為何那女子是恐懼戰兢?與你在問題(3)的答案是否不同?

(6) 她的信心豈不已叫她得痊癒嗎?為何因她願意把實情全訴述而換來耶穌的宣告: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的回去罷。如果她揀選靜靜的溜走,後果會是怎樣不同?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隱藏的愛(二)

上星期,我們有機會默想詩歌「神隱藏的愛」的首三節,今天讓我們繼續細思餘下四節:(詩歌出自「角聲詩集」,調用《先賢之信》)

4. 日下有無什麼東西,與相爭,來分我心?

呀,我求把它割棄,讓作王,無人與競。

我心才會,不再拘泥,當它藉,得了安息。

5. 哦,主求埋藏這己,使主(非我),在我內活!

惡慾邪情,釘死絕跡,不私留一,寶貝罪惡;

以外,在凡事上,使我無求,使我無望。

6. 哦,主給我,無上幫助,救我脫離,無窮之慮。

趕出己意,離我心府;離我全人,隱密之域。

使我作個順命的人,不斷稱頌,阿爸的名。

7. 使我,時刻離地,謙卑等候,聽吩咐。

對我時常提起:我是你愛、你命、你主!

來聽聲,來覺力;來嘗愛,是我所期。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馬可福音6: 1-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眾人表示對耶穌甚希奇的地方是在那三方面?這表明他們對主有什麼起碼的承認?

(2) 但這些確認立刻被其他因素所取代,以致他們「厭棄他」。是什麼因素?換句話說,他們心底裡所看重的是什麼?

(3) 耶穌在第4節的評語,說得對嗎?為什麼?

(4) 用在今天教會身上,我們面對一位在自己教會中成長的神的僕人,應看重的是什麼?如何避免犯同一的錯誤呢?

(5) 眾人的「不信」帶來什麼後果?(註:「耶穌不得行甚麼異能」不是祂不能行,乃與眾人的不信有關)

(6) 今天的經文對你有什麼主要的提醒?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與我們一樣

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6:4)

主耶穌在此是在談論祂本鄉的人對祂的拒絕。但是,我看到世人對本鄉的人的看待卻非如此。

我現居住在加州一個不太聞名的城市—Vallejo 若我們城市的名出現在新聞中,多是不太叫人興奮的事或人物,如著名的Zodiac殺人犯。但間中都有叫人感到光榮的新聞,就如本地的青年得進升為全國壘球明星之類的新聞,不論他們出身怎樣的寒微,本地的市民都為他們喝彩。

但是,在神的家中卻往往是相反。我們本該為在教會中長大,被神呼召的人喝彩,大大的高興。誰知,如果他們是回到本地在我們的教會中事奉,帶領我們;我見到的是弟兄姊妹對他們的拒絕,而且常提到過往的事,低看他們,就像主耶穌本鄉的人一樣。

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恐怕是因為他們太像我們一樣了。我們總以為要找比我們勝一籌的人來引導我們,認為這樣的人才配我們跟從、敬服。誰知,如果我們有機會接近任何的神僕,會發現他們每一個都原是與我們一樣,不同的是他們確有神呼召的印證。

其實,主耶穌之降世為人,就是要凡事與我們一樣(2:17) ,叫我們知道祂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輭弱(4:15) ,更要為我們代死在十架上。

今天,祂繼續的揀選與我們一樣的人,能體恤我們輭弱的僕人,來引導我們跟隨主的腳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