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耶穌用駱駝穿過鍼的眼來形容財主進神的國的難度呢?這樣說是言過其實,還是事實就是如此?財富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夠成為人進神國的攔阻?請以那年輕的官為例去思想以上的問題。
(2) 更重要的是:財富是否仍是你和神之間的阻隔?請誠實地撫心自問。
(3) 財富既是人進神的國如此大的攔阻,「在神凡事都能」又是什麼意思?神會怎樣使富者得拯救呢?
(4) 為何彼得對耶穌說,他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了祂?他期望耶穌作出怎樣的回答?他得到期望的回答嗎?為什麼?
(5) 你同意耶穌所說:「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所有)…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在來世必得永生」嗎?耶穌是從不說謊的。既是這樣,我們該怎樣解釋10:30這話呢?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可10:25)
聖經中記載了不少富有的人,同時是非常敬畏神的。亞伯拉罕和約伯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但這並非說主耶穌以上所言是不對。
從門徒的反應,我們知道他們對主所言感到詫異,或許你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知道金錢基本上是「中性」的。聖經所說「萬惡之根」(提前6:10) 是指「貪財」,而非錢財本身。而人不論是貧是富,都會貪財的。
若然我們誠實的自問,我們會承認「金錢」本身實在具有試探的「根源」,這些可包括(1) 勢力、(2) 享樂、(3) 驕傲、和(4)自負。
有句通俗諺語說:「有錢使得鬼推磨」。意思是說,有財自然有勢;權勢越大,也帶來更大的腐敗。
有錢也自然帶來更多的享樂,連基督徒的靈命也因而受損。不少北美的教會在冬季滑雪的季節,聚會的人數是顯然下降的。
驕傲更是導致撒但墮落的主因,也是攔阻人信主的重要因素。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更指出錢財不但叫富足的人自高,更會成為他們的倚靠。(6:17)
故此,耶穌所言實在不虛,不過祂卻勉勵我們說:在人是不能,但在神「凡事都能」(可10:27) 。按照我所見,富者或成功人者能真正的悔改信主,往往是要經過神動「手術」的。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注意:耶穌不單預言自己要受苦,更把細節說出來;就是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交給外邦人;被定死罪;被戲弄;被吐唾抹在臉上;被鞭打,殺害,最後會復活。為何耶穌向十二個門徒如此詳細的宣講呢?
(2) 請比較32-34節與35-37節的環境與氣氛。你能明白雅各和約翰在此時此刻的請求嗎?事實上他們向耶穌求的是什麼?你對二人有多少認識?(並參閱徒12:1-2 有關雅各生命的終結。)
(3) 若你是耶穌,你會怎樣回應呢?耶穌在38節的回答是什麼意思?
(4) 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是要「喝祂的杯、受祂的洗。」以雅各和約翰而言,這是什麼意思?
(5) 為何其他十個門徒惱怒雅各和約翰呢?換作是你,你也會惱怒嗎?
(6) 以耶穌為榜樣,你會怎樣為「在神的國裡為大」下個定義呢?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10:37)
馬太和馬可都在他們所寫的福音書上記載約翰和雅各對主耶穌提出以上的要求。奇怪的是,約翰及後所寫的福音書上卻沒有再次提及。可能約翰覺得不用重複,也可能這事實在太羞恥了,他不想重提。
是的,剛在耶穌語重心長的再次提到祂將要在耶路撒冷所受的痛苦和死亡之後,二人竟提出這樣的請求,實在太過份了;也一定叫主心傷。他們更說能喝主的苦杯,受主的洗,就更是狂妄、愚昧了。
結果,雅各是使徒中首批殉道的(徒12:2) 。換句話說,雅各是兄弟二人中首先要喝主的杯,受主的洗的。作為雅各的兄弟,約翰深知說出「我們能」這句話,是何等的愚昧!但這挫敗也不是徒然的,因為我們看到這「雷子」(可3:17) 也至終變成了「愛的門徒」。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你對耶穌時代的瞎子有什麼認識?
(2) 與耶穌同行的人看見過祂行神蹟嗎?他們豈不是想看神蹟嗎?為何他們嚴嚴的禁止那瞎子發聲呢?我們從這群眾身上學到什麼功課?
(3) 耶穌問瞎子的話是否多餘的?為何這不是多此一問呢?
(4) 今天若耶穌問你:「要我為你作什麼?」你會怎樣回答?(請用些時間來思想這個問題。)
(5) 你會期望耶穌應允你所求的嗎?為什麼?這瞎子的信心有何特別之處?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可10:48)
當讀到這耶利哥城瞎子的故事時,我不禁的問:「這許多人是誰,竟不許他作聲?他們的原因又是什麼?」
似乎他們看出耶穌是極重要的人物,特別在此時此刻,是不容騷擾的。
從群眾及後前呼後擁的喊著「和散那」,我們曉得他們是以耶穌為彌賽亞的;但同時,相信他們也嗅到祭司、文士要殺害耶穌的意圖。故此,在興奮之餘,他們意識到有重大的事情將要發生;怎能容許這瞎眼的討飯者來大叫大嚷,攔阻了彌賽亞與群眾前往耶路撒冷的行列呢!
如果我是群眾之一,我也必然不許這人作聲,因為不但要看「好戲」,我的思想是要弄清楚究竟耶穌是誰,我的心也是擔心那些祭司和文士會怎樣害祂。換句話說,我想的不一定是錯誤,我關心的也是正常的,但卻與主的心意、主當時所看重的完全兩樣!
雖然祂確是要面對迫害,甚至是十架的死亡,但祂先看重的竟是這瞎子的需要!沒有一個在水深火熱中的人的請求祂是會不顧的!說真的,當時的群眾豈不是也像這人一樣,是瞎眼、是極需要主的憐憫嗎?
當我想到這裡,我就記得多次當我事後才曉得一些弟兄姊妹的難處時,我便問他們:「為什麼你不告訴我呢?」他們總是這樣的回答我:「我們不想騷擾你,恐怕你太煩忙了。」這些回答,叫我深感內疚,因為我事奉的表現叫別人看不到主的心腸。我其實真與這群眾無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假想你是被差出去牽驢駒給耶穌的其中一個門徒,並在晚上寫下當天的日記。
(2) 這個經歷對你有什麼意義?這經歷是必須有的嗎?為什麼?
(3) 想像自己是這頭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直到彌賽亞騎著你進入耶路撒冷。這個經歷給你什麼屬靈的功課?(留意如「主要用牠」這話。)
(4) 請翻閱詩篇118:26 和撒迦利亞書9:9。群眾的反應表達了什麼?他們以為很快在耶路撒冷會發生什麼事情?十二個門徒的想法是否也是如此?
(5) 耶穌以萬王之王的身份進入祂自己的城,這與當時的希臘或羅馬帝皇進城有何分別?為何耶穌不選一匹俊馬而偏選一頭驢駒呢?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
猶太的拉比是曉得撒迦利亞以上的預言是指著彌賽亞說的;但是他們怎樣能把但以理所提的那駕著天雲而來得勝的彌賽亞(7:13)和撒迦利亞所寫的這位騎驢駒子謙柔的彌賽亞一起雙提並論呢?上一代解經家Lightfoot在分析耶穌騎驢駒子進耶路撒冷時,對拉比們在猶太釋經書Talmud有此評論:
「基督的勝利(進城) 應驗了預言的兩方面:一是應驗了撒迦利亞這裡的預言;二是取逾越節羊羔的吩咐,因這日正是出埃及記12:3所指的正月十日,各人要按父家取羊羔的日子。
但這些Talmud的拉比,沒有辦法領會那「駕著天雲」而來的彌賽亞,怎可能又是「騎驢駒子」的彌賽亞。因此,(他們說) :『若以色列行得好,祂便駕著天雲而來;若行得不好,祂便騎驢駒子而來』。猶太人阿,你們看錯了,因為祂駕著天雲,是以審判者的身份而來,因為你犯罪作惡很甚;但祂騎著驢駒子是因祂是美善的(而不是因你們是美善的)……(Talmud中曾記) Sapores王對撒母耳說:『你說你的彌賽亞會坐騎驢駒子來,我願贈他俊馬』。撒母耳回答說:『他就是有匹百點的俊馬,也不如這頭驢駒子(的勇猛)』。當彌賽亞極盡謙和的而來的時候,你們仍夢想著威榮的驢駒子!」
換句話說,猶太的拉比總沒法接受一位謙柔的彌賽亞,無怪他們拒絕耶穌基督。至今仍是一樣。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關於無花果樹的記載是有點不尋常,但亦富趣味性。請你寫下認為不尋常之處。
(2) 明顯地,耶穌這樣做是有目的的。你認為目的和原因何在?
(3) 馬可提到耶穌的門徒也清楚聽見了。耶穌要門徒聽見的是什麼?(註:神立的約常用樹或植物來比喻以色列,例如:賽5:4。)
(4) 為要給聖殿敬拜者“提供服務”,祭司們容許人販賣鴿子作祭牲,又讓兌換銀錢的人來“方便” 人獻祭。然而耶穌責備他們是“賊”,並驅逐他們出聖殿(外院的範圍)。你可以想像祭司們可用什麼藉口容讓在聖殿進行買賣?耶穌的責備又怎樣顯出他們的錯誤?
(5) 耶穌引用“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 來表達神的心意。教會當該如何成為名乎其實的萬國禱告的殿?我們應該怎樣使教會成為禱告之家呢?
(6)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麼?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可11:17)
耶穌在此所引用以賽亞書的預言(56:7)是叫以色列人非常驚訝的,因為預言提到聖殿不但是以色列人禱告的殿,更是「萬國」或萬民禱告的殿。當然,我不是說以色列人不相信這預言,而是他們只能想像到外邦人乃在「外邦院/court of the gentiles」中向神禱告,而非如他們—神的子民—混在一起的禱告。
但彼得清楚的告訴我們這些「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2:10) 。是的,以前我們只能在聖殿的「外邦院」中敬拜的,今天竟然成為聖靈的殿!(林前6:19) 這真是奇中之奇!
不過我們不可忽略主耶穌仍稱敬拜神的地方—神的殿—為「禱告的殿」。今天信徒談到教會時,往往是指一個聚會的地方、團契的地方、或各樣活動的地方,而不是一個「禱告的殿」。今天尋找教會的人,是放眼在教會崇拜的音樂、兒童和青年的團契、查經班或門訓的課程,鮮有在尋找一個「禱告的殿」。你說這是對的嗎?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耶穌用無花果樹的枯萎作信心的教導,甚至指出信心可以移山。若你在禱告,祈求一棵樹枯萎或祈求移動一座山,那一個祈求需要更大的信心?
(2) 使徒在使徒行傳中是怎樣憑信心行事的?怎樣反映出他們相信耶穌這個應許?
(3) 耶穌為何將饒恕人與我們的禱告連繫起來?為什麼兩者是相連的?
(4) 為什麼宗教領袖質疑耶穌“作這些事的權柄“?他們是指耶穌所作的神蹟,或是潔淨聖殿的事?
(5) 或是行神蹟、或是潔淨聖殿,他們以為當有什麼權柄?
(6) 到底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出了什麼問題?他們對施洗約翰的認識也出了什麼問題?他們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What’s wrong with them)?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可11:21)
當我居住在加拿大的時候,我們的後園種了一棵無花果樹,每年到秋天的時候都結果纍纍。因此,我們常請親友來採摘,免得浪費。我相信以色列地的無花果樹可能與加拿大的有別,但我明白耶穌看到無花果樹茂盛的葉子時,自然想到它應結出的果子。對,那時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但似乎,別的無花果樹是沒有(這麼多) 葉子,惟獨這棵是滿有葉子的。因此,遭耶穌的咒詛不是全無原因的。特別是在聖經中,植物,包括無花果樹在內,常被用來比喻以色列的。這一棵無花果樹更是以色列很合適的比喻:
- 它是神所栽種的;
- 它是為神而被栽種的;
- 它是與別不同,是被栽在溪水旁(獨有神特別的供養—聖殿、律法、先知和神蹟);
- 它應常結果子;
- 因長期沒有結果,受到咒詛。
對,這故事是我們很熟悉的,但卻是我們今天信徒需要常常藉此省察的,因為同樣的:
- 我們是神所生的;
- 我們是為神而活的;
- 我們滿有神的供養(聖靈的內住、神的話、神的家);
- 我們理應常結果子(約15:16) ;
- 若不結果(聖靈的果子、悔改的果子),我們便為無用(約15:6) 。
今天主耶穌在你身上可找到果子嗎?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這正好證明葡萄園是比喻以色列的。從第一節所詳述有關栽種者如何栽培葡萄園,我們可以領會神與以色列的關係多少?
(2) 僕人是比喻誰?這樣論到多次差派的結果要表明些什麼?
(3) 論到先知被凌辱或殺害,你可想起舊約的那一位?他遭到什麼迫害?
(4) 園主差派自己的兒子的原委是什麼?這想法正常嗎?
(5) 園主所施行的審判合理嗎?為什麼?
(6) 耶穌引用詩篇118:22-23 來總結這喻言合適嗎?為什麼?
(7) 請用一點時間思想這幾個用詞:「匠人」、「房角石」、「是主所作」和「希奇」。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末後又打發他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可12:6)
主耶穌說這個此喻是有其特別的重要性,因為:
- 這是祂進耶路撒冷後最後一周所說的比喻之一,用意是給予這些宗教的領袖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
- 這比喻的信息是非常的清晰,是「他們(能)看出……是指著他們說的」(12:12) ,這就包括:
o 葡萄園是指以色列
o 園主是神
o 眾多被派的僕人是先知
o 祂的愛子當然是耶穌的自稱
- 這比喻也清楚的顯出神無比的忍耐—一次又一次的差派先知去勸喻
- 也清楚的顯出以色列的罪行—先知一個接一個的被他們苦待,甚至殺害
- 更清楚的指出他們在設計謀害耶穌—但同時給予他們機會回轉。
其實主耶穌說這比喻不單在乎警告他們,更在乎把父神的心意向他們顯露:「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末後又打發他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這句話充份的顯露父親為愛世人而賜下獨生愛子的掙扎:
「還有一位/He had one left to send」:這是說父神已盡所能,給予機會,但以色列仍固執的反叛,把神的僕人通通拒絕,甚至殺害;
「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They may respect my son」: 父至終要差子,不是為審判,乃是為挽回;正如約翰福音3:17所言:「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是他的愛子/a son whom he loved」:明顯的,就是全能的神,祂這決定絕不容易。更因祂是全能的神,這決定就更困難,因為把我們這樣的罪人滅絕是更輕而易舉之事。
以賽亞告訴我們,父神最終的決定是什麼:「耶和華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53:10) 。
神的愛就是如此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