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馬利亞因牧羊人的話使她「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2:19) ,而路加也以她同樣的「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來結束這一章(2:51) ,加深了我們對主耶穌獨自留在聖殿這事件的領會:
(1) 路加畧過希律王追殺耶穌一事,跳到耶穌重回拿撒勒的年日,給我們稍窺耶穌童年的生活。究竟耶穌生長在拿撒勒的重要性何在?(參太2:23)
(2) 按這段的記載(特別是第40和48節的說話) ,你認為耶穌是像一般平凡的兒童長大,還是像一些偽經所言,是個常行神蹟的孩子呢?何以見得?
(3) 路加把耶穌這次多留在殿中的年齡告訴我們,可有什麼用意?
(4) 這件事發生在逾越節期間。按第49節來看耶穌是深知自己是誰。在守逾越節時,祂怎樣預備自己將來公開的使命呢?
(5) 祂三天獨留在聖殿要作什麼?
(6) 你認為祂是在向文士請教,還是藉所發的問題提醒眾人,作為祂將來實踐使命的準備呢?
(7) 你認為耶穌知道父母在尋找祂嗎?這是否不順從的表現?(參路2:51)
(8) 請細思主耶穌在第49節所說的:
a. 「我父的事」是什麼意思?
b. 為什麼祂似乎在怪責祂的父母找祂呢?
c. 為何馬利亞把這事存在心裡?
i. 這表明馬利亞對耶穌的認識是怎樣的?
ii. 馬利亞對耶穌這帶責備口吻的話有什麼回應?
(9) 你認為路加記載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請參本日反思問題的引言)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 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路2:52)
現今可以說是個耳朵特別發癢的時代(提後4:3) 。人們厭煩太單調的基督耶穌,以至重新挖出千多二千多年來已被早期教會判定為異端的偽經,古老當時興的竄改耶穌的生平,特別是祂的童年生活。
這些偽經包括主後第二世紀多馬的嬰孩福音(Infancy Gospel of Thomas) ,第六至七世紀的馬太偽經(Pseudo Matthew) ,和第六世紀的亞拉伯的嬰孩福音(Pseudo Arabic Infancy Gospel) 。這些偽經最常記載有關耶穌童年的故事,包括用泥造了十二隻活生生能飛的麻雀,和把一男童咒詛至枯竭死掉!
相反地,四本福音書都是輕輕的略過主耶穌的童年時代,因為祂確像一般的孩子那樣成長。或許,正因在路加的年代,已有類似這些偽經對耶穌童年怪誕故事的流傳,以至他在聖靈的感動下,也略為提到主耶穌童年的小小事蹟—相信他是從馬利亞口中所得的。
按路加的記載,約瑟和馬利亞明顯對待主耶穌是像對他們的其他兒女那樣的。雖然主耶穌藉著一番嚴詞表明祂深知自己的身份—即神的兒子;路加卻補充說明,祂是一個順從父母的孩子 (2:51)。
為何主耶穌不像偽經所載,在童年就動輒的使用神能呢?希伯來書這樣告訴我們:「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所以,祂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2:14, 17)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約翰是何時出來傳道的?(參註一)
(2) 為何路加要這樣詳盡的把他出現的年代說明?(1:1-4)
(3) 以水作潔淨禮是猶太宗教習俗的一部份,但約翰這樣在約但河的洗禮是與他們一般的洗濯絕然不同。他的施洗怎樣成為悔改和罪得赦免的徵記?
(4) 先知以賽亞早已詳細論及約翰的出現和工作(賽40:3-5) :
a. 為何他要在曠野傳道?
b. 他如何預備和修直主的道路?
c. 填滿山窪、削平山岡、修直彎路、改平高低路是什麼意思?
(5) 為何約翰竟稱那些 (老遠的) 跑來接受他悔改的洗的人為毒蛇的種類?
a. 如果他們沒有真正悔改的心,為什麼他們要來受洗?
b. 把信心建立在身為亞伯拉罕的子孫有何不妥?
c. 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是指什麼呢?
(6) 如果洗禮不足逃避將來的忿怒,他們為何要受約翰的洗?
(7) 約翰在第11-14節就舉出悔改果子的實例。試指出不同的環境所要結的是那一種悔改的果子?
a. 3:11
b. 3:13
c. 3:14
(8) 約翰以上的勸戒對你有什麼提醒?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一:路加對施洗約翰傳道的年日有非常確實的交代:按歷史的記載,該撒提庇留第十五年,是主後28-29年;希律為分封王管轄加利利一帶是由主前4年一直至主後39年;希律的兄弟腓力是在主前4年到主後33-34年管治他所分封的領土;至於呂撒聶是誰則不得而知。不過亞那僅作大祭司數年(由主後6-15) 就被羅馬的巡撫所罷免,由他的女婿該亞法 (主後18-36) 承繼。
註二:解經百科全書, CBTEL, 對洗禮的字義和當時的習俗有極詳盡的分析。雖然這書指出「洗禮」這字的本身沒有「投入」或「全身浸入」的意思,但在七十仕希臘文(舊約聖經) 的譯本中的四次使用中,卻有「投入、洗澡和(心靈) 被淹蓋」的意思。不過,我個人認為「洗禮」最清楚的圖案莫過於保羅在羅馬書6:2-10所詳細分析的。
「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呢?」 (路3:10)
反對因信稱義的人,最大的擔憂是恐怕我們把耶穌基督的救恩變成廉價的恩典(cheap grace) 。有些人在讀到約翰在路加福音3:7-14時,就更以為是行為稱義的明證,因為他告誡他們要「結出果子來」,才能逃避「被砍下來丟在火裡」。
但這樣的推論完全忽略了這段話的上文下理。
無論約翰怎樣的教導,都不能叫人得救,否則他不是在預備道路,乃是「道路」的本身。所以他努力的把群眾的目光轉移到耶穌身上:「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3:16)
所以,他的洗禮是在乎為主耶穌預備道路,使眾人藉著已有悔改的心,能因信賴神的兒子而得到真正的赦免。
不過,像瑪拉基所指出,約翰的預備工作,是「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4:6) 。換句話說,約翰是要他們從外表、儀文、例條的信仰,轉回「愛鄰舍」,關係性的信仰(正如主耶穌在太22:39所言) 。
如果,他們的目光真的由約翰身上轉移在基督耶穌身上,願意相信祂,愛祂;這樣,他們的信仰就不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信仰,乃是一個滿足律法要求的信心。
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福音派的信徒多作反思的。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群眾會以為約翰是彌賽亞(基督)呢?他連一個神蹟也似乎沒有行過?
(2) 這裡說約翰向他們「傳福音」,他傳的是什麼「福音」?
(3) 在第16-17節約翰論及耶穌:
a. 他怎樣把自己與耶穌相比?
b. 基督是用「聖靈與火」施洗是什麼意思?(參徒2)
c. 這「福音」的那部份其實是「禍音」?
(4) 希律王既非猶太人,約翰為何要責備他而惹禍上身呢?
(5) 在這短短一段經文中,施洗約翰給我們立下那些榜樣?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聖靈降臨在祂身上,形狀彷彿鴿子……」 (路3:21-22)
路加記載有關主耶穌受洗的事,是比較短的,但卻更叫我們看出他選擇性的記錄這事的著重之處:
首先,他指出聖靈降臨在祂身上,是正當祂禱告的時候。一般我們見證的洗禮,是施洗的人,並非是受洗的人在禱告。
所以,我們不禁會問:究竟主耶穌在禱告什麼,引至聖靈的降臨,也引至父神開聲為祂作見證呢?
我以前曾提到,父親是被祂兒子在這裡藉著洗禮所表明的至死忠心、順服至死在十字架上,以致祂激動地打開天窗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喜悅祢。
換句話說,神從天上所發的聲音,是為了見證耶穌是誰而作的。
至於耶穌站在水中時作了什麼禱告呢?或許祂在上十字架前向父神的禱告可以給我們一點點的領會:「父阿,時候到了,願祢榮耀祢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祢」(約17:1) 。
在這受洗、禱告的時刻,父神就以聖靈有形狀的(即人人能目睹的)降臨,和祂從天上作出悅納的見證,榮耀了兒子,叫站立在河邊的群眾,特別是施洗的約翰能相信耶穌就是神的兒子。在約翰福音我們就讀到,正因這經歷,施洗約翰真的相信祂是神的兒子(約1:33-34) 。
我也相信,凡像主耶穌一樣,藉著受洗來表明至死也跟隨主的人,父神在天上看見,也會禁不住發出喜悅之情。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路加有關主耶穌受洗的報導是較短的,但我們看到他報導的焦點:
a. 聖靈是在主耶穌正禱告的時候降臨的:兩者有何關連?
b. 聖靈是有「形狀」的降在基督身上,是什麼原因?
c. 這情形對施洗約翰有什麼重要的果效?(參約1:32-34)
d. 父神從天上說了什麼?從這些話,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父神的心情是怎樣的?
e. 父神為何揀選此際作這公開的見證?
(2) 路加說主耶穌是在何時開始祂傳道的工作?
a. 主耶穌在此之前作什麼呢?
b. 為何不早一點開始這救世大工?若是早一點,豈不是會有更多的人在更廣闊的地土能目睹祂的神蹟、聽到祂的道嗎?
(3) 路加在此也列出主耶穌的家譜。請與馬太福音第一章的家譜作個比較:
a. 馬太是從誰開始,以誰作結束的?
b. 他在1:1說明列出這家譜的因由是什麼呢?
c. 路加是從誰開始,以誰作結束的?
d. 路加在3:23提到:「依人看來」,這道出了這家譜的重點是什麼呢?
(4) 按這段的記錄,對路加而言,耶穌是誰?
(5)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 (路:23)
施洗約翰論到主耶穌時,指出祂的能力比他更大,自己就是給祂解鞋帶也不配。他更以火燒盡糠為喻,指出耶穌審判時的可畏。路加跟著就提到,主耶穌是在年約三十歲時才開始傳道的。我們不禁會問:究竟祂為什麼要等到這年齡才開始祂的救世工作?
教會傳統對約瑟之死,可說是眾說紛紜。在耶穌出來傳道之後,四福音就再沒有提到他了,連迦拿婚筵他也沒有出席。福音書最後一次的提到他,是在主耶穌十二歲那年,一家人同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故此,當約瑟過世時,主耶穌相信一定已達「律法之子/Bar Mitzvah」十三歲的年紀了。
故此,如果約瑟是較早離世的話,這已屆「律法之子」年紀的耶穌,就有責任承繼父業,當起木匠來養家,照顧弟妹、也照顧寡居的母親。按馬可福音的記載,主耶穌確是當起了木匠(6:30)。
這樣看來,主耶穌為盡孝道,而暫放救世大工在一旁,是不可思議的事—是每一個有年老雙或單親需要我們照顧的人何等的榜樣!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路加在記述主耶穌受試探之前,先告訴我們:
a. 祂被聖靈充滿:意思是什麼?
b. 是聖靈引祂到曠野:重點是什麼?
c. 四十天沒有吃東西:何故?
(2) 為何主耶穌要面對這一連串的試探?為何要發生在祂傳道之始?
(3) 第一個試探:
a. 是因何故主耶穌會餓,以至給魔鬼機會來試探祂?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b. 魔鬼用什麼理由來挑戰耶穌去使石頭變餅?
c. 主耶穌是否需要把石頭變餅來證明祂是神的兒子呢?
d. 主耶穌是否可以不理會魔鬼的挑戰呢?
e. 魔鬼並非愚蠢。若果這些試探不具真正的引誘力,相信牠是不會使用的:如果耶穌真的把石頭變餅充饑,是否祂已陷在試探中?
f. 主耶穌怎樣處理這試探?
g. 你認為這是那一類的試探?
h. 從主耶穌身上,你可以學到怎樣勝過試探呢?
(4) 第二個試探:
a. 為何主耶穌願意被領到高山?
b. 主耶穌大可以對魔鬼說:「權柄、榮華非我所欲」作為回應。為何祂不這樣說?
c. 主耶穌怎樣處理這試探?
d. 你認為這是那一類的試探?
e. 從主耶穌身上,你可以學到怎樣勝過試探呢?
(5) 第三個試探:
a. 為何魔鬼在此重複先前所說的:「你若是神的兒子」?
b. 每次主耶穌都以聖經的話來勝過這惡者,這次反而是魔鬼用聖經的話來試探祂。為何神的話也可以被用來作試探的呢?
c. 請翻到詩篇91:11-14看看為何魔鬼只引用第11-12節,而略去第14節?
d. 主耶穌怎樣處理這試探?
e. 你認為這是那一類的試探?
f. 從主耶穌身上,你可以學到怎樣勝過試探呢?
(6) 英譯本NIV把第13節譯得較完整:「魔鬼離開祂直到有更好的機會」:
a. 你可想到至少另外一次魔鬼乘機再試探主嗎?
b. 路加福音23:35那一次的試探與今天所讀到的有什麼相似之處?那一個更具引誘?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又是怎樣的回應呢?(參賽53:7)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 (路加福音4:3, 9)
其實,有關主耶穌受試探的釋經書和著作甚多,不用我加上任何的註釋。但我卻深深的被盧宏有關主所受的試探其中的感想所觸動。(我說的是感想,並非釋經,因為我不大接受他釋經的方法,但他對神心意的敏銳,卻是少有的。)
他從主所受的第一個試探,想到今日我們所常落在的試探,是對被認為「相關」(relevant) 的渴求。
主耶穌知道自己不用向任何人,包括撒但,證明自己是誰。故此,雖然自己有極大的肉身的需要,就是四十天沒有進食所帶來的饑餓,祂也不願意接受撒但的挑戰,把石頭變成食物。
今天的社會同樣有不少極大和急切的需要,等待我們去解決;這些需要往往成為了我們作為基督徒渴望被社會認同為「相關」(relevant) 的試探。我們不願意被世人看為一群祇顧讀經、禱告、聚會的信徒,對社會毫無貢獻。我們覺得需要給世人證明我們是相關的,是能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我們是有行動的。
故此盧宏的感想是對的:我們其實甚麼也不能給與這世界,除了我們破碎的生命。但這樣的坦言,豈不是過於懦弱、無濟於事、太不像今天成功的福音派基督徒了。
真是這樣嗎?我們若真的跟從主的腳踪行,我們能獻上的是我們破碎的生命、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禱告、我們無助的同在、和如瓦般的器皿。但在我們的破碎、軟弱、禱告、無助的同在和瓦器中,卻有基督耶穌這寶貝。因為在我們的破碎中,我們在祂找到完全;在我們的軟弱中,在祂找到力量;在我們的懇切的代求中,在祂找到希望;在我們無助的同在中,在祂經歷到以馬內利;更在我們破舊的瓦器中,找到祂為我們的至寶!
我們沒有什麼能給與這世代,除了主耶穌!若然我們好像蠻有本事的給與世人我們假裝的完全、與世界看齊的影響力、花巧的禱文、政治的壓力、和我們的魅力,我們就放棄了這瓦器中的至寶!
很可惜,這渴求「相關」的試探,往往不是世人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加諸自己身上的。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按路加上文所記,在約但河一帶的地方,正流行著什麼熱門的消息呢?是什麼引起眾人對耶穌的注意?這與施洗約翰有何關係?
(2) 主耶穌是在拿撒勒長大的,但這似乎是祂第一次對本鄉的人講道。這些人多是知道,甚至認識祂的父親、母親和弟妹的。他們會存著什麼心態來聽祂講道?
(3) 主耶穌讀完以賽亞書61:1-2那段經文後,就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4:21) 。讓我們好好思想這段經文是怎樣應驗在主身上的:
a. 「主的靈在我身上」:路加不斷的在第三和四章提到聖靈降臨、充滿和引領主耶穌,與這句話有何關?
b. 主耶穌在世有使被擄的(或坐牢的,包括施洗約翰) 得釋放嗎?
c. 主耶穌在世有否叫受壓制的(特別是在羅馬手下的以色列人) 得自由嗎?
d. 這樣,這一段是應從物質環境,還是屬靈的境況來解釋?
e. 既是如此,這裡所指的貧窮人是誰?那「福音」又是什麼?
f. 誰是主耶穌要釋放的被擄者?
g. 誰是主耶穌要叫他們能看見的瞎者?
h. 誰是主耶穌要叫他們能得自由的受壓制者?
i. 神悅納人的禧年又是指什麼?(參賽49:8-9; 林後 6:2)
(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如果你把路加在這裡所記的主耶穌所讀出的經文,與舊約以賽亞書相比,你會發覺明顯的出入。這是因為路加是引自舊約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所繙出來是與我們譯自希伯來抄本有繙譯方面的出入。但卻沒有影響其主要的內容和意思。
「主的靈在我身,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路4:18)
自從Walter Rauschenbusch提議「社會福音」之後,不少跟著他走的人,愛用路加在這裡記載主耶穌宣讀以賽亞書61:1-2的話,把福音規限於今生、屬地的好消息。
在整本新約聖經中,基督耶穌的福音肯定在乎罪得赦免,藉悔改相信祂而得永生。這不是說做善事,行公義是基督徒可以忽略的,其實這是照神形象被造的人的基本責任。許多其他的宗教也倡導這些,但基督耶穌的福音是遠超過這個範疇的。惟有基督耶穌的福音能叫人的罪在神面前得到赦免,也惟有基督耶穌的福音能叫人得永生。
故此,基督在此宣稱祂來世上要成就的:
1. 不是單向物質貧窮的人傳福音;若是如此,祂早就可以除去貧窮,或至少縮短貧富之間的距離。祂的福音乃是叫那些在神面自感不足與貧乏者,使他們信靠神而得永生;
2. 不是叫那些陷冤獄的得釋放,連施洗約翰在內;祂來乃是要釋放那些被罪和私慾綑鎖的人;
3. 不是單叫一些瞎眼的得看見。其實祂沒有醫治在猶太所有瞎眼的人,祂屢次吩咐被醫好的瞎子不要把事情傳開(如太9:30;可8:26) 。祂來是叫那些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眼,活在黑暗,失去方向的人得看見真光;
4. 也不是叫這些在羅馬統治壓制的以色列人得自由。主耶穌固然沒有推翻羅馬政府,反而祂甘心的接受他們的審訊、定罪,甚至被他們釘在十字架上。那真正的好消息是在乎人能藉著祂的死而復活,叫凡被罪擔和生活的擔子所重壓的人得自由,使他們的靈魂得享安息(太11:28-30)
是的,在那一天那段經文真的應驗在他們耳中,因為基督已來,藉著祂的死要贖他們的罪、藉著祂的復活叫他們得與神和好。祂從死亡和復活,更向罪和撒但的權勢誇勝,叫凡相信祂的人得釋放;更叫他們與祂同活而得永生。凡相信祂的人,都蒙神的悅納,得進入祂永遠的國度。這才是那好消息!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路加可能只簡短的報導主耶穌當日的講道,卻引起群眾很奇特的反應。雖然他們希奇祂口中的恩言,為何卻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
(2) 這樣的把重點放在誰是講者,而不是講道的內容。對嗎?
(3) 耶穌向這家鄉的群眾發出什麼指摘?
(4) 群眾期望祂能像在迦百農那樣多行神蹟有什麼不對?
(5) 主耶穌引用兩個舊約的例子來指出他們真正的問題出於什麼呢?
(6) 為何他們一聽之下,就怒氣滿胸?
(7) 在盛怒之下,他們試圖作什麼?
(8) 他們所犯的罪包括什麼?
(9) 主耶穌對祂家鄉的群眾是否過於苛刻?為什麼?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眾人都稱讚祂,並希奇祂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 (路4:22)
在祂長大的城市,主耶穌對群眾所說的話,似乎有點苛刻。既然他們大多數都知道,或甚至認識耶穌的父、母和弟妹;也都希奇祂口中所出的恩言,卻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換句話說,要他們接受祂是彌賽亞已經不容易,要相信祂是神的兒子就更難了。我們要知道,連主耶穌自己的弟弟們在開頭的時候都是不信祂的(約7:5) 。 這其實顯出人性最醜惡的其中一面:就是蔑視自己家中或圈子的人。
一般福音派教會都自稱是按聖經的真理而行事的。但在我看來,卻有一方面往往是我們沒有選擇遵照聖經的原則而行的,而我們並沒有感到不對的。我是指聘牧方面。
我們都知道神的僕人的品格至為重要,比他的才幹、學歷和吸引力更為重要。但教會在聘牧時卻往往側重了那些外在的條件。真不曉得是我們缺乏信心,還是缺乏勇氣?是缺乏對聖靈的感動和順服,還是不願意放下世俗的觀念?今天的教會實在出了什麼問題?
我有機會探望紐約一間教會。他們極神蹟性的在沒有資源之下,卻能從政府購買了一整座學校的大樓。但更大的神蹟卻在乎他們聘請主任牧師的決定上。
在聖靈感動下,他們竟然選擇順服聖靈的指引,不聘用有博士學位的、不聘用有名氣的、也不聘用有才華的,卻決定聘用在教會作清潔、管堂的弟兄為主任牧師,因為他有美好的見證,熱心傳福音。結果怎樣呢?
照我所知,結果教會裡有一半人離開了;原因不單是因這牧者沒有學位,更因他是出自自己的會眾。但不多年後,這教會卻建立了美好的名聲,成為其他教會在門徒訓練上要學習的榜樣。我就是在那一次的探望,從這教會身上學習如何向流浪者傳福音,並如何訓練他們才能作傳福音的門徒。
我盼望更多神的教會能真正活出自稱的—「篤信聖經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