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2:13-21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2:13-15

(1) 這個求耶穌主持公道的人,在與兄長紛爭的事上,其實有什麼其他可作的選擇呢?

(2) 在你所列的選擇中,有否包括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7的勸戒呢?

(3) 他來求主耶穌主持公允,錯在什麼地方?他可能以為耶穌有所羅門的智慧,更有天上的權柄這樣的想法有錯嗎?

(4) 主耶穌在12:15指出他的錯處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指責他呢?

12:16-21:在責備這人之餘,主耶穌就用比喻來提醒眾人:

(5) 田產豐盛豈不是神賜的福嗎?何以見得?

(6) 既無處收藏,這財主可有什麼選擇?

(7) 看來,拆建更大的倉房不但是合理的商計而已;按12:19,這計劃的真正用心是什麼?他錯在什麼地方?為何主耶穌稱他為無知?

(8) 其實,為未雨而籌謀包括儲備養老金等是生活的必需。但在籌謀、儲蓄之餘,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落在這財主的錯誤中,而變成無知?

(9) 試細思主耶穌在12:21對這財主的判語:

a. 這人錯在那兩方面?

b. 人可否為自己積財,又同時在神面前是富足的呢?(參約壹2:15)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情願受欺

「你這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 (12:14)

那個要求耶穌主持公道的人,是相信祂是正直公允的,也因祂在眾人面前是極被人尊崇的,故此他希望能迫使他的兄弟,把他當有的家業分給他。以他的估計,主耶穌應該是站在他那邊。以主耶穌的權威,他的兄弟是不能不接受祂的裁判的。

誰知,他估計錯誤了。主耶穌不但不應他所求,反而說他這樣做是出於「貪心」(12:15)

我們不禁會問:為何主耶穌不受理呢?祂不是指這人的要求不合理,卻說他是出於貪念!為什麼呢?

貪的意思自然是指一個人對現在所擁有的,尚嫌不足,而希望有更多。在這人而言,他確是對他已擁有的尚嫌不足。不過,似乎他渴望想多有的,是他合理可以分到的家業。我們對這人的經濟狀況沒有進一步的資料,但似乎雖然他的兄弟沒有把家業分開,卻沒有一定待薄他。故此,這人的問題是出於不知足,也就是貪心了。

其實,就是他的兄弟真的待薄了他,他來找耶穌,是找錯了對象。正如主耶穌所言,祂來不是要作他分家業的斷事官。一方面,「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盛」(12:15) ;另一方面,祂來是叫人得永生的。

在神的家裡,我們每每遇到有弟兄姊妹把金錢上的紏紛帶到教會裡面,要求作出公允的判決。其實,主耶穌怎樣處理這人的要求,同樣的原則是適用在其他金錢上的紏紛的:就是教會也不是被我們立為「斷事官」的。教會的首責是傳福音,把永生之道傳給世人。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7所言,在主內弟兄姊妹金錢上的紏紛中,我們的態度應是:「情願受欺、情願吃虧」。

不過,保羅這樣的勸導是難以被接受的;但主耶穌對這人的指責,相信叫這人更難的接受。事實卻是,不情願受欺,不情願吃虧,就如主所言,是貪的表現了。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2:22-34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這財主比喻之後,路加繼續記載主所講的兩個與錢財有關的比喻:

(1) 主耶穌教訓我們不要為衣食憂慮:

a. 什麼是「憂慮」?

b. 你怎知道自己是在憂慮呢?

(2) 主耶穌並沒有否認衣食是生命所需的,但說「生命勝於飲食」。

a. 這是什麼意思?

b. 若然我們的生命只在乎飲食,我們與地上別的被造物有何分別?

(3) 我們一般是怎樣看烏鴉和飛鳥的存在呢?

a. 我們是否以「適者生存」的心態來看牠們?

b. 耶穌在12:24所言與這種想法有抵觸嗎?

(4) 你真的相信自己在神面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為什麼?

(5) 若你是如此深信,你該怎樣的活著?

(6) 若然你不相信,你又能作什麼?

(7) 你是否真的相信,人的壽命,包括你的壽命,全掌握在神的手中嗎?

(8) 今日的世人,是怎樣的為延長壽命來「憂慮」呢?

(9) 行得通嗎?

(10) 用百合花為例似乎不是指基本需要這樣簡單:

a. 你遇過被花朵的美麗所觸動的經歷嗎?

b. 你同意主耶穌在12:27所言嗎?為什麼?

c. 百合花和野草的例子,其主要的信息是什麼?

(11) 相信你已讀過這些例子多次,你曾否真得從主這番話得過幫助呢?為什麼?

(12) 既是這樣,你是否「小信的人」呢?

(1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我是王的孩子

「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12:32)

這篇我們熟悉、有關憂慮的教訓叫我們體會到主耶穌對我們的了解與同情。

首先,祂沒有排除衣食這些基本生命的必需;不過祂卻指出,生命是勝於飲食、身體是勝於衣裳。祂更指出,這些雖然是必需的,卻是我們不用憂慮的。

我們需要知道,當時的門徒普遍是比較貧窮的;他們嘗過憂柴憂米的味道。但同時,他們也深明烏鴉、百合花和野草的比喻。反而,我們文明的人欠缺他們這種的領會。提到烏鴉、飛鳥的生命,我們往往是以「適者生存」的心態來看牠們。誰知,主耶穌說,天父的供養和看顧是包括牠們在內的。

雖然,主耶穌責備我們為衣食憂慮,更稱我們為「小信的人」,也將我們與「外邦人」相比,說:「這些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但是,祂並沒有說:「天父知道你們不需用這些東西」,而是說:「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12:30)

不過,這段教訓叫我更受感動的是12:32:「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對,我們如羊,沒有我們的牧人是不能生存的。再者,我們既弱小,更是人數不多;但這完全沒有減少我們在神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更叫人驚訝的是跟著的這句話:「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給你們」。換句話說,我們是王的孩子,比世上的王子更尊貴包括英國夏理和威廉王子。我們既有這天上王者尊貴的身份,為何在地上卻活得似乞丐一樣,天天不是憂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2:35-40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段所載是福音書中有關主再來,婚姻筵席的比喻之一;請留意:我們在這比喻中的身份是等待主人從婚筵中回來的奴僕;這慶典似延續在宮廷般輝煌的住所,並有照明四周的大燈:

(1) 這主人的回來(慶典的延續) 對僕人們有多重要?

(2) 他們要作好的準備包括什麼?

(3) 我們可以怎樣把他們的準備應用在自己身上?

a. 對自己身份的認準?

b. 對主人的要求的認識?

c. 我們要怎樣的束腰?

d. 我們要怎樣的點著燈?(不妨參考羅13:11-14)

(4) 儆醒的僕人會得什麼賞賜?

(5) 這賞賜的意義是什麼?

(6) 這比喻顯示不是所有僕人都是儆醒、準備好的,原因何在?你算是準備好了嗎?

(7) 為何主耶穌要用賊挖屋來比喻祂的再來呢?其相似之處包括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候主再來

你們腰裡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自己好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12:35-37)

主耶穌眾多的比喻都是取材於當時實際生活環境之中,是當時群眾很能認同的。不過,很多也是今日的讀者可以容易領會和認同的,就好像祂以盜賊入屋之突然來提醒我們,要作好準備迎接祂的再來。

不是嗎:「家主若知道賊甚麼時候來,就必儆醒,不容賊挖透房屋」(12:39) 。就因我們不知何時賊會光臨,故此我們便要作好防禦準備,如安裝防盜系統,加上堅固的門閂等等。為要阻嚇盜賊,或要增添他們闖進家門的困難。這比喻的總意是叫我們要時時作好準備迎接祂的再來。故此,我們需要知道,我們要作什麼的準備工夫呢?主耶穌在這勸告之先,已用僕人迎接主人從婚筵歸來的比喻告訴我們。從這婚筵的比喻,我們可以聯想到至少三方面當作的準備:

1. 最基本的,當然是我們先要成為這主人的僕人之一;意思是說,我們必先悔改信耶穌,以祂為我們的救主和主人。我相信讀者絕大部份已悔改歸主。若然你尚未信耶穌,你務必要立刻信祂。除了因為祂再來的日子與時辰是會突如其來的以外,更因正如主耶穌在12:20所說的:祂隨時可以要你的靈魂的;

2. 既作為信徒即在這筵席中作僕人的我們就要穿著整齊,腰裡束帶(12:35) 。這是什麼意思呢?保羅在羅馬書13:11-14有詳盡的解釋:

「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這些話是值得我們仔細的思量。

3. 我們還要作忠心有見識的管家(12:42) ,明白神已交付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不可將「他連得」埋在地裡(25:25) ,乃要勤奮的使用,並善待同伴。

以上所說的,其實都是身為奴僕的你和我當盡的本份。最希奇的是,當我們盡了本份時,所換來的賞賜是難以置信的:因為(1)「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12:37) 究竟誰是奴僕呢?!(2) 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竟然被派「管理一切所有的」 (12:44)

弟兄姊妹,我們在主裡的盼望是何等的榮耀呢!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2:41-48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你是否覺得彼得對上文的比喻所發的問題很特別呢?

a. 如果這比喻是向眾人說的又如何?

b. 是單向門徒說的又如何?

c. 對彼得來說,兩者有什麼分別?

(2) 如果彼得自視為眾僕人之首,他就有什麼更重的責任呢?

(3) 你認為12:42的責任之重點是什麼?

(4) 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身上?

(5) 若然是忠心的話,有什麼賞賜?真的嗎?

(6) 試把惡僕加以形容:

a. 他作的是什麼惡事?

b. 他當然知道主人所托是重任,為何會行這樣的惡?

c. 今日對你的提醒是什麼?

(7) 主耶穌給這樣行惡的僕人分兩類:明知故犯和不知而犯:

a. 為何會有不知(主人意思) 而犯的呢?

b. 他會否被責打?

(8) 看完這比喻後,你曉得主耶穌是怎樣回答了彼得先前的問題嗎?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耶穌在耽延嗎?

「那僕人若心裡說,我的主人必來得遲,就動手打僕人和使女,並且吃喝醉酒。」(12:45)

解經家一般都認為初期的使徒都以為主耶穌必快再來,以至他們的傳講都帶著逼切性。其後卻有不少人認為是使徒誤解了主的話,或以為主耶穌所言不實。

但當讀到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幾個有關主自己必再來的比喻,我們知道主早已提醒我們,祂的再來是要等待很長的時間,長到一個地步是人以為祂在遲延了。(12:45,並太25:5)

對!初期的信徒確甚盼主必快來,而在久候時產生疑惑,就是這原故。彼得覺得有需要提醒他們:「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彼後3:9)

請留意,彼得不是說主在寬容未信的人,乃是在寬容我們。換句話說,祂的「遲延」是我們的過失,我們實在「遲延」了大使命的完成。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2:49-59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2:49-53

(1) 我們都知道主耶穌就是「和平之君」(9:6) 。為何祂竟說祂來是叫人分爭的?兩者真有衝突嗎?為什麼?

(2) 祂當受的洗是指什麼?(參可10:38-39) 為何祂因尚未成就而感到迫切?

(3) 主耶穌所論到的分爭:(1) 固然是因祂而起;(2) 也要發生在親如家庭之中:

a. 這與祂當受的洗有何關連?

b. 為何祂願意這火已燃點起來?

c. 你有否親身經歷過這裡所預言的分爭?

d. 在歷史上,你能指出這預言應驗的時刻嗎?

(4) 從神國度的觀念來看,這些分爭至終帶來了什麼結果?

12:54-56向群眾說的話

(5) 如果昔日的人能準確的分辨天氣的轉變,今日我們的天氣預測則是甚為準確的了,是昔日所不能比較的:

a. 主耶穌責備他們「分辨這時候」是什麼意思?他們的「時候」是什麼的「時候」?

b. 與今日的「時候」有別嗎?

c. 那麼,現今的人該知今日的「時候」嗎?為什麼?

12:57-59

(6) 這短短的比喻與「現今時候」有什麼關係?

(7) 我們應否期待神審判的降臨?為什麼?

(8) 這世代的人該如何分辨「時候」?該如何回應?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烈火

我要來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麼?」(12:49)

我們都以主耶穌為謙卑溫柔的(11:29),也稱祂為和平之君(9:6) ;這些都是對的。況且,惟有藉著祂我們才得與神和好。故此,保羅稱祂為我們的和睦— He is our peace(2:14)

但是對拒絕相信祂的人,祂卻是「烈火」 (4:24; 9:3) ;這正是不信的世界要面對的審判。但同時,神亦是那煉淨的烈火(林前3:15) George Herbert是十六世紀著名的詩人,也是深懂神話語的。在思想到神是烈火時,他寫出以下的詩句:

「永恆的火(),容許祢這更大的火焰

吸引小的來就近祢;

讓那要燒滅世界的火,

先叫它順服;

並在我們內心,燃點真正的渴望

燒盡我們的慾念,

讓祢能進入。

這樣,我們的心

就要渴想祢,

我們的腦袋

就把各樣的創作放在祢的壇上

藉著所唱的詩歌,如火歸到祢那裡。」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3:1-9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除了路加在此的記載,我們對這些加利利人的死亡,和西羅亞樓倒塌之事再無所知。明顯地,那時的人把加利利人的慘死,看為與他們的罪有關。何故?

(2) 其實,撫心自問,你是否也有相似的觀念,心中猜想那些死於非命的人,是否與他們的惡行有關?

(3) 主耶穌是死在什麼地方?當時的猶太人會有什麼猜想?(參申21:23)

(4) 主耶穌怎樣更正他們這觀念?這裡說的滅亡是什麼意思?(見約3:16)

(5) 如果這棵無花果樹是指以色列(參耶24) ,這對群眾的信息是什麼?

(6) 如果用在個人身上:

a. 論到神的容忍,你的經歷是如何?

b. 你該怎樣為未信的親友代禱?

(7) 面對今日敵神的世界和勢力,我們往往感到灰心。這比喻能怎樣鼓勵我們呢?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審判

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13:5)

在看舊約聖經時,我們常常讀到神用可怕的神蹟來懲治以色列的敵人。出埃及記的十災是最典型的例子。同時,神也常用天災來管教以色列人。亞哈時代,神藉以利亞所降的旱災就是其中一個的例證(王上17:1)

故此,到了主耶穌降世的時代,一般的猶太人似乎已慣常的把天災和死於非命,與神審判人的罪連接。也因這原故,他們聽見那些被彼拉多處決的加利利人,他們的血竟攙雜在祭物的血中時,就以為是他們罪孽深重的明證。

主耶穌糾正他們這個觀念。祂並不是說這些加利利人是無罪的,乃是說他們不一定是比其他的人「更有罪」。其實主耶穌的重點,不在乎誰更有罪,乃在乎人人都有罪。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13:3)

今天,我們目睹史無前例、極度頻密和厲害的地震和各樣自然的禍害。一方面,我們不要以為這些災難地區的人「更有罪」;另一方面,我們卻要明白到,這些自然的災害是在提醒世人,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而這滅亡是永遠的(3:16)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3:10-17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我們應否怪責這些盡力堅守安息日的猶太人呢?安息日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

(2) 為何他們在安息日解開牛驢,牽去飲水而不以為然?

(3) 為什麼他們認為這樣作是沒有干犯安息日呢?

(4) 主耶穌是否說他們這樣作是錯的呢?

(5) 為何他們對耶穌治好這女人的病卻認為不該?對他們而言,兩者有何分別?

(6) 主耶穌說,這女人是被撒但綑綁了18年:你可以想像這女人這18年來的苦況嗎?這突如其來的醫治對她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7) 請試為假冒為善下一定義。

(8) 這管會堂所說的話表面上是針對誰說的?他是怎樣的假冒為善呢?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何等的假冒為善

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13:14)

在福音書中,我們常常讀到主耶穌在安息日行神蹟、醫病、趕鬼。祂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祂就是安息日的主(6:5) ;另一方面,正如祂所言,在安息日行善、救命是合宜的(6:9)

但當這管會堂者反對耶穌在安息日醫病時,他的行徑是超越了假冒為善。

一般法利賽人的假善,是在乎死守律法外表的儀文,而置人的死活不理。因著要守護他們在律法以外所加的人的傳統,他們絕對失了對人的憐憫心。這管會堂的有所不同。他不敢直接的責備耶穌,卻把責任推在患病的群眾身上:「有六日應當作的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 (13:14) 。換句話說,他表明自己並非無憐憫心,他只不過是想維護律法而已。多漂亮的話!

誰知,他換來的是主耶穌的責備,指出他其實沒有真正愛惜人,甚至不愛惜他們自己的人這被撒但捆綁了18年的女人同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他怎能視她連牛驢也不如!

為什麼主耶穌稱他為假冒為善呢?

人人都曉得,耶穌是在安息日才進會堂中教訓人的。要聽耶穌在會堂中講道,不在安息日,還在那一天?如果在平日進會堂求醫,誰能醫治這些病人和被鬼附的呢?難道是你這管會堂的嗎?

偉仕大字典給假冒為善下的定義是:虛有其表,沒有實質的敬虔。這管會堂者的罪,實在超越了一般法利賽人的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