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6:1-15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是繼失羊、失錢和浪子的比喻後,路加記載主耶穌講論的另一個比喻,不過聽眾是祂的門徒:

(1) 或許,我們先看看主耶穌的評語,然後才思想這比喻的內容:

a. 在第8節,主耶穌把那兩類人作比較?

b. 在說「今世之子」更加聰明之餘,主耶穌提到他們有「永存的帳幕」。除了天堂之外,人尚有那個永恆的歸宿呢?(參太25:41)

(2) 在這比喻中,那財主的管家忠心、可靠嗎?16:4說,他希望能藉著不義的作為,被接到他人的家中。結果,他是進那一個永恆的地方呢?(16:9)

(3) 在這比喻的終結時(16:11) ,主耶穌把那兩類錢財作比較?「真實的錢財」是指什麼?

(4) 我們對今世錢財的態度會怎樣決定神把「真實的錢財」託付我們呢?

(5) 16:13所言,在處理世上錢財不忠心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6) 為何法利賽人貪愛錢財的心使他們嗤笑主耶穌的話呢?

(7) 主耶穌在16:15說:「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這句話,怎樣回應16:8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屬世的聰明

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 (16:15)

在北美商場中工作,我常常聽到人說:「不要把餅碎留在餐桌上」;意思是在交易中,絕不以合理利潤為滿足,要趕盡殺絕,以求賺到每一分錢。

在商言商,這不但是合情合理,更是明智之舉。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並沒有質疑這是否符合聖經的教訓;直至到我有機會讀到類似以下的經文: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的神(19:9-10) 這豈不是提到要把餅碎留在餐桌上嗎?

第七年,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25:4) 這豈不是不趕盡殺絕嗎?

讀到有關禧年(即第五十年) 的律例,就更不用說了。要釋放奴隸,也要把別人賣掉的土地歸還原主(25:40-41)

當然,摩西定下這些律例是要教導以色列人不要以錢財為他們的神;要照顧貧苦,和避免使任何人終身缺乏、沒有翻身的機會。不過這些律例同時是教導他們要倚靠神來得貨財,也要好好的有身、心歇息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讓心靈定時安息,敬拜耶和華。

但這些律例明顯是與「人所尊貴的」商場操作有所衝突的。我最近更聽聞一位著名醫護機構的總裁向員工宣稱,要看每星期的每日都一樣,沒有星期日與周日的分別。他的出發點絕非要病者得到周詳的照顧,乃是要賺到每一分錢,不留餅碎在桌上!這正是「神看為可憎惡的」(16:15)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6: 16-31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6:16-18 相信這是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時,一些教訓的簡載:

(1) 16:16給我們看到施洗約翰的工作有什麼影響和果效?

(2) 「神國的福音」主要是指什麼?

(3) 主耶穌與摩西的律法的關係是什麼?

(4) 因為16:18的記載缺乏上文下理,故此要明白這句話,我們最好是也翻到馬太福音5:31-32; 19:3-9和馬可福音 10:11-12看看。這幾處相關的經文給這教訓補充了什麼?路加之單單在此加了這句教導,怎樣反映了當時「離婚」的風氣?

16:19-31 我們需要明白,比喻總有其中心的重點,其他的內容往往只具襯托的作用,不一定是教訓的一部份:

(5) 這比喻的中心重點教訓是什麼?(16:31)

(6) 16:31這句話可以怎樣應用在主耶穌從死裡復活這事上?

(7) 這財主犯了什麼錯,叫他落到陰間受苦?

a. 是他的財富?

b. 是他生前的享福?

c. 還是……(3:23?)

(8) 為何這討飯的卻被帶到亞伯拉罕的懷中?

a. 是他的貧窮?

b. 是他生前受過苦?

c. 還是……?(6:23?)

(9) 至終,人怎樣才能得永生呢?(見約3:16)

(10) 這比喻的其他細節給我們對以下數點有什麼了解:

a. 地獄是一個什麼地方?

b. 地獄的終局是否有轉機?

c. 一個人的悔改信主最重要的媒介是什麼?(16:29)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按正意分解比喻

「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 (16: 29)

我們需要明白比喻是什麼,好叫我們能按正意來分解。

比喻這個字來自希臘文 paraballopara是在旁之意;ballo則是投擲之意。合起來是指把兩件東西放在一起作比較,來道出真理。

主耶穌多次用自然界的實物來作比喻,道出屬靈的真理。就如撒種的比喻(見路加福音第8),祂沒有歪曲自然的現象種子是有落在路旁的、落在磐石上的,也有落在荊棘裡的這些種子都不能生長結實。祂以這自然的例子來表明神話語像種子一樣,在聽者的心田可以產生不出果實來。

但這自然的例子卻不一定可以完全被應用在這屬靈的教訓上。那些落在路旁、磐石上和荊棘裡的種子,可能是撒種者的不盡責或疏忽;也可能是撒種者沒有好好的清除荊棘所致。但在這屬靈教訓的引伸中,明說要負責的是聽道者,而不是撒種者!

所以,在解釋比喻時,應集中在最主要的教訓上,不要隨意的把其他細節引伸!

這個原則在解釋非用自然界來作的比喻,猶為重要。主耶穌用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是以靈界故事來表達屬靈的真理。

這比喻的主要教訓已經清楚的被耶穌交代出來:「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16:31) 。祂在這裡,預先指出祂復活以後,猶太人仍是會不信的!

故此,這比喻的其他細節不能被用來解釋天堂與地獄的實況我們不能說人在地獄是能看到天堂的;或是說得救的人是被放在亞伯拉罕的懷中。不過,這比喻卻是清楚的提醒我們地獄是真實存在的,和那處是永恆痛苦的所在;人到了地獄,就再沒有轉機了!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7: 1-10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7:1-4 主耶穌叫門徒要謹慎

(1) 你要謹慎,不至叫人跌倒的事情,可以包括什麼?試列舉三件。

(2) 你曾否使別人跌倒?是什麼事情?

(3) 為何主耶穌稱那些被絆倒的人是「小子/little ones」?

(4) 要把叫絆跌人的「用磨石拴在頸項上,丟在海中」,是什麼意思?為何主會有這樣強烈的反應?

(5) 你覺得這樣的遵守主的吩咐一天饒恕七次困難嗎?

(6) 你的困難是在乎什麼呢?

(7) 神對你的饒恕又是怎樣的呢?

17:5-6 信心

(8)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信心嗎?何以見得?

(9) 是什麼事可能觸起門徒這樣的問?

(10) 按主耶穌的回答,祂同意他們是信心不足嗎?

(11) 主耶穌指出他們真正的問題是出於什麼呢?

17:7-10 伺候的態度

(12) 你同意主耶穌在17:8的話嗎?為什麼?

(13) 這個是你在教會中的事奉態度嗎?

(1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信心須要運用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 (17:6)

讀到門徒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我感到甚為有趣:他們怎知道,或是用什麼來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呢?信心不是一種可以量度的實物不是如我們衡量是否有足夠的金錢去買東西一樣。

當然,在我們面對某些困難或挑戰時,特別是那些從人的角度來看是不可能的事情,叫我們感到絕對不能勝過障礙、或改變那環境時;我們就對自己的信心產生懷疑,頓時覺得自己信心不足了。但有時候,不一定是環境叫我們感到信心不足的。有時候是我們對事情的後果感到非常的關注,甚至覺得有切膚之痛,以至產生極大的憂慮是那憂慮,不是環境,叫我們感到信心的不足!

不論是什麼原故叫門徒發出這祈求,主耶穌的回答是很有興趣的:「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 (17:6)

主耶穌不是說他們的信心連芥菜種也不如;祂乃是說:如果你以為自己的信心細小如芥菜種,只要你使用它,後果是遠超你所想、所求的!原因是,歸根結柢,最重要的是我們信心的對象主耶穌基督:「在人不能的事,在神卻能」(18:27)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7:11-19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因為那十個長大痲瘋的人中只有一個是撒瑪利亞人,一般解經家認為這村莊應是位於加利利,而不是撒瑪利亞:

(1) 雖然你可能已熟悉長大痲瘋人的苦況,但請仍用點時間列出他們的苦況,並試指出那與人活在罪中的境況有什麼相似之處。

(2)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撒瑪利亞人何止是「外族人」,他們還會被怎樣的看待?(參約4:9) 。是什麼竟叫這障礙暫被排除?

(3) 你還記得主耶穌通常是怎樣醫治這些長大痲瘋的人嗎?(可參可1:41)

(4) 這一次,主耶穌卻叫他們作什麼?

a. 這個吩咐給他們最大的考驗可是什麼呢?

b. 你以為他們是在什麼時候察覺自己已得痊癒呢?

(5) 我們知道其中一人跑回來,其他的可能去了那裡?

(6) 如果你是他們其中一人,多年與妻兒隔絕,你會立刻作的是什麼?

(7) 為何這撒瑪利亞人卻選擇立刻回到主耶穌那裡(猶太人的地方)

(8) 細讀17:15-16這人所作的:這是代表著什麼?

(9) 對他而言,耶穌豈不是猶太人嗎?這撒瑪利亞人的選擇有什麼特別之處?

(10) 我們已讀到這人已得醫治,「你的信救了你了」又是什麼意思?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得救的信心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 (17:15-16)

我們都很熟悉路加福音這裡記載那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得醫治的故事。叫我們感到特別的,是十個被醫好的,只有一個跑回來稱謝耶穌、讚美神;而這人竟是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所鄙視的,不但不與他們來往(參約4:9) ,更是視他們不配稱為神子民的!

當然,撒瑪利亞人擅改摩西五經去迎合自己的需要是絕大的錯誤,猶太人因此而反對他們不是完全不對的。

但這些背景卻叫這撒瑪利亞人的得醫治顯得不尋常了。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這可怕的疾病竟然叫這深仇大恨被放在一旁十個人一起迎著耶穌求醫治。雖然因疾病和習俗的緣故,他們被迫住在城外,與常人隔絕,但是為求生存之故,他們一起生活,把這世代種族的隔離暫時的放下。當這十個人齊聲向主耶穌這位猶太人的彌賽亞求醫治時,這撒瑪利亞人心中其實是不曉得主耶穌會否連他都醫治的!

主耶穌的回應是向著他們一起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17:14) 。但是這撒瑪利亞人怎能去見祭司呢?這村莊相信仍是在加利利這邊的猶太人區,這人絕對沒有資格走去見猶太人的祭司的。要見自己的祭司,也惟有遠道走回撒瑪利亞去了!但奇怪的是:「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17:14)

當然,我們不能苛責那些沒有回頭感謝主的長大痲瘋的九個人祭司的明證是他們重投社會的先決條件;何況與家人、妻兒隔絕了不知多少年頭,還不立刻回家相聚嗎?

我相信這撒瑪利亞人也是回家心切的,但他這裡的舉動卻給我們看到他信心的可貴以神為首、為中心的信心。他得醫治之後,立刻、首先作的是跑回耶穌面前感謝祂、讚美神。他俯伏在耶穌腳前,是清楚的敬拜和歸降的舉動!在此之前,他可能聽到祂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但他現在知道,祂是神是他的神!

中文和合本比英譯NIV譯得更正確。正如Leon Morris所言:「你的信救了你確是原文字面的意思。相信耶穌看出這人得救的信心,故此叫他得的醫治是心靈加上身體的。完全的痊愈是包括一個得救的靈魂,和痊愈的身軀」(TNTC, Luke, 283)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7:20-37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7:20-21 對法利賽人說的話

(1) 你對「神的國」有什麼認識,特別是:

a. 誰會掌權?

b. 管轄的範圍包括什麼?

c. 誰會是這國的子民?

(可參詩9:7; 47:8; 146:10; 9:7; 西1:12-13; 和啟11:15)

(2) 法利賽人問的是「幾時」,耶穌答的是什麼?為什麼?

17:22-27 對門徒說的話

(3) 當主再來時,我們為什麼不用到處找祂?17:24的重點是什麼?

(4) 談到主再來,自然連門徒也覺得興奮,但主耶穌卻要他們留意什麼?(17:25) 為什麼?

(5) 主把祂再來的日子與挪亞和羅得的日子相比:

a. 這兩個已發生的歷史日子類似之處包括什麼?

b. 我們今日與挪亞和羅得的日子又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6) 以羅得的妻子為例,17:30-31的重點是什麼?

(7) 17:33-35的重點又是什麼?「取去」與「撇下」是什麼意思?

(8) 現在門徒問的不是「幾時」,乃是「那裡」。為何要這樣問?

(9) 耶穌有回答他們的問題嗎?為什麼?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審判是確定的

門徒說:主阿,在那裡有這事呢?耶穌說:屍首在那裡,鷹也必聚在那裡。 (17:37)

我得承認,每每看到世人完全漠視聖經對末世審判發出的警告,加上甚至一些所謂福音派的領袖避而不談主的再來,叫我感到歎息和憤怒。不是嗎?那些忠心傳講主的再來,向世人發出神審判的警告的人,常常被醜化為「火和硫磺」的傳道者。不過日光之下,確無新事。昔日有不少祭司和先知也是避而不談神將臨的審判,以至遭到耶利米的責備:「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6:13-14)

這也是主耶穌對我們今天的預言,把我們的日子與挪亞和羅得的日子相比。人在那些日子漠視神的警告,他們「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又嫁又娶」(17:27,28) 。我相信又吃又喝,又買又賣等的本身不是罪,是人專注了這些,完全不理會警告的話,帶來了是他們「全都滅了」的終局!在挪亞和羅得的日子,審判是突如其來的,其毀滅也是全然的!

不幸的是,我們今天的日子也是一樣世人看我們的日子,像以前的Titanic郵船一樣,是一個永不止息的大派對,何來世界末日和神的審判?這些只是狂熱基督徒的夢話!誰知,這些是聖經「先知更確的豫言」(彼後1:19) 。就是自然界,豈不也向我們發出了警告嗎?但世上的人不論貧富、不論平民或領袖、不論是好萊塢或新紀元人士不是完全不理會這些徵兆,就是以為靠人的力量,如環保等運動,就不用悔改敬畏神,自己會平安無事的!

如果我們勇敢地用神的話語警告他們,他們就會問:「在那裡有這些事?」(17:37),意思是問:那裡有神審判這回事,證據何在?主耶穌的回答是:「屍首在那裡,鷹也必聚在那裡」(17:37)

主耶穌可能是在引用當時的一句諺語,意思是說:有屍首自然有鷹來若然世人不悔改,他們就如死屍一般,被全然毀滅的終局是肯定的、是免不了的正如挪亞和羅得的日子一樣!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8:1-14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路加在此先告訴我們這兩個比喻的主要教訓是什麼:

18:1-8 「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1) 主耶穌為何用這個不怕神,又不尊重人的官作比喻?

(2) 為何特別選用「寡婦」作那求情的人

(3) 為何主耶穌說:「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

(4) 神與這官有什麼相同之處?

(5) 不同之處又何在?

(6) 這個比喻對我們的重要性是什麼?

(7) 雖然路加早已講明這比喻的主旨,然而這比喻重複的提到「伸冤」(18:3, 5, 7-8) ,而應用時又指明是「神的選民」(18:7) 。有解經家認為這比喻是與上文主再來的「長時間等候」有關:

a. 如果是這樣,我們看到世上不義的橫行,神的子民被辱時,該怎樣的禱告?

b. 主耶穌在這比喻結束時所發的問題又是什麼意思?

18:9-14 兩個禱告的人

(8) 你會怎樣看一個常常禱告、禁食,又忠於十一奉獻的基督徒?你是否這樣的一個信徒?

(9) 為何主耶穌卻說,這樣的信徒可能不被算為義

(10) 請停下自省,看看自己有沒有自義的地方?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不要灰心

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 (18:8)

這個寡婦與不義的官的比喻是很特別的。路加更在記載這比喻的開始,就說明了這比喻主要的教訓是什麼,好像是要免得我們錯解其意思。不過,這比喻卻刻畫出神與這官相似和不同之處。

當然,藉著這比喻中的那官,主耶穌很有力的向我們保證神聽禱告這事實,因為像這不義的官,也能被煩擾到無法不給寡婦伸冤,何況那愛我們、憐憫我們的神,豈不更會「快快的」給祂的選民伸冤嗎?我們要作的是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不過,像一些解經家所指出,這比喻是緊接著主耶穌對祂「幾時」再來的問題的回應。面對這世界對祂再來的警告完全的漠視,神的選民在這「拖長」的期間所受的迫害和冷嘲,我們要明白到,不是神不「快快的」給我們伸冤,而是:

- 像挪亞和羅得的日子一樣,神有祂的時候;何況祂總是不願意有一人沉淪,乃願意人人都悔改(彼後3:9)

- 這也是要考驗我們的忍耐與信心而這考驗是會如此長久和猛烈,以至祂要問:「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 18:8)

故此,我們需要像這寡婦一樣,要恆久忍耐,絕對不要停止禱告,也不要灰心!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18:15-23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人要抱著嬰孩,叫主耶穌摸他們?他們是怎樣想的呢?

(2) 門徒攔阻他們可有理嗎?

(3) 按約翰福音3:3,16,人是怎樣進神國的呢?

(4) 為何在神國的,正是這樣(指小孩子) 的人?

(5) 既是這樣,我們該怎樣對待教會中的小孩子?

(6) 至於這官,請翻到馬太福音19:16-24; 馬可福音10:17-25就可以知道他更是年輕和富有的。按著他所發極真誠的問題,你會對這事情的發展有什麼的預測?

(7) 主耶穌,照馬可的記載,是接受了這人的跪拜,但卻說:「除神一位以外,再沒有良善的」,這是什麼意思?

(8) 你以為這人在19:21的回答是真誠的嗎?為什麼?(參可10:21主耶穌對這人回答的反應)

(9) 為何主耶穌只問他十誡的後部份那6條,而不問首4條誡命?(參出20)

(10) 按耶穌所言,要承受永生,這人尚缺少那一件?這「一件」與十誡的首4誡有什麼關係?

(11) 主耶穌不是要每一個跟從祂的都賣掉一切所有的才能得永生,路加福音19:1-10的撒該是其中一例。但對這官,這卻是祂的要求。這樣你對作主門徒有什麼了解?

(12) 為何這少年長官甚憂愁的走了?他曉得自己所作的是什麼抉擇嗎?

(1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承受永生

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8:18)

不久之前,我讀到一篇由一位天主教知名學者所寫的諷刺新基督教徒的文章,說他們像加爾文一樣,鼓吹因信稱義,而不憑守律法稱義。他認為,耶穌在福音書中一直是看重藉行為稱義的。其中他引以為證的是馬太福音「少年長官」的故事。耶穌豈不明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參太19:17) 故此,耶穌就吩咐他要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去跟從祂。

但是靠行為、守律法稱義是與聖經清楚的靠恩得救的教導相違的(2:8-9) 。就是使徒雅各也清楚的指出,「只在一條(律法) 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2:10) 人怎能靠守律法稱義呢!

這少年長官的故事清楚的叫我們知道,就是他自以為已遵守了十誡中有關人與人之間的六條誡命,他內心誠實的知道,尚有缺欠的。故此,耶穌在馬太福音19:17所言,無非是指出這少年長官的一向錯誤的信念,以為可以靠守誡命得永生。現在,他知道是行不通的。

耶穌清楚的告訴他,得永生的路就是要跟從祂,而跟從祂,就要像祂在路加福音14:26所言,要愛祂勝過一切的人與事物這就是十誡中首四誡的真諦。

另一位著名天主教學者Reno在支持靠守律法稱義的教義時說:「聖保羅對摩西律法的批判,我們應該從基督已滿足它的廣角而看。」(First Things, January, 2012) 。他的意思是舊約的律例不夠深入,我們應繼續藉遵守和聽從基督的律例來補其不足。但事實上,沒有一人能靠自己遵守律例,不論是摩西的,或是基督的。惟有當我們信靠那死而復活的基督和祂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贖,我們才有力量去遵守誡命(7:25) 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信基督得永生是本,守律例為末。

按路加這裡的記載,這少年長官是這樣問的:「我該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18:18) 這問題已清楚的顯示,他明白永生是承受的。沒有人能作什麼去承受別人的遺產,因為這是家庭血源的關係。不論是舊約的社會,或其他的社會,一般只有兒女才能承受遺產,家外人免問。

()凡接待祂(指耶穌) 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