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約翰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有關猶太人的節期,請參閱下註。
(1) 主耶穌的弟兄:
a. 他們「不信祂」是指那方面?
b. 為何卻叫耶穌到猶太去顯揚名聲?
c. 他們所說祂所「行這些事」(7:4) 是指什麼?
d. 既是如此,為何仍不信耶穌?
(2) 祂的「時候」與被恨有何關?
(3) 「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4) 其後主耶穌暗中也上耶路撒冷。你認為祂是否向兄弟說了謊話?為什麼?
(5) 這次節期在耶路撒冷刻劃著什麼氣氛?
(6) 為何對耶穌產生了如此不同的議論?
(7) 耶穌這一次在殿裡的教訓,帶來了群眾什麼反應?7:15的話是正面還是反面的回應?為什麼?
(8) 按耶穌所言,那些人才會相信祂和祂的教訓?(7:17)
(9) 按耶穌所言,一個人的真假可憑什麼分辨出來?(7:18)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第七和八章的事情發生於住棚節的節期。這是神藉著摩西吩咐百姓要守的三個節期之一:「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你要守除酵節(是與逾越節一起守的)……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因為你是這月出了埃及。又要守收割節(是慶祝初熟農物的收割),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就是我們現在的十月時份),要守收藏節。」(出23:14-16)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25)
讀到主耶穌肉身的兄弟對祂所說諷刺的話,就叫我想起使徒保羅責備哥林多人同樣的錯誤所說的話:“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林前1:25)
主耶穌這些弟兄親眼目睹耶穌所作的神蹟,他們自己口中的話是最好的見證:“祢如果行這些事”(7:4) 。奇怪的是,既然目睹祂行這些神蹟,為何「仍不信祂」?
這可能與他們與主耶穌同住了廿多三十年有關,目睹主耶穌人性的那面。我不是說,他們目睹主耶穌有罪的那一面,因為祂是完全無罪的(來4:15) 。我乃是說,他們目睹主耶穌「軟弱」的那面:
祂像他們一樣經歷病痛;
祂像他們一樣有哀傷和激動的情緒;
祂像他們一樣要操木匠的工具作業,才得糊口;
祂像他們一樣會疲倦,需要歇息。
對他們來說,這不太像樣—不像神的樣式!雖然祂能廣行神蹟醫病,祂似乎重未為自己或家人行過任何的神蹟。結果,雖然他們目睹祂無罪的生命,也為祂有力的講道和深入的聖經知識而感詫異,見到祂行眾多的神蹟而稱奇;但他們卻不相信祂確是神的兒子。他們看錯的、不明白的是:主耶穌為要完全像他們一樣,為要“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以至我們能有一位 )大祭司,(祂)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來2:14; 4:15) 。
是的,沒有主耶穌「軟弱」的那面,我們不但沒有能體恤我們的大祭司,我們仍活在掌死權的魔鬼和罪的奴役之下!無怪保羅說:神的「軟弱」比人剛強、神的「愚拙」比人智慧!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閱昨天你對第8個問題所產生的思想:
a. 主耶穌指出他們沒有遵行神的旨意的根據是什麼?
b. 現在祂指出他們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的根據是什麼?
(2) 眾人是否真的不曉得官長是想殺害耶穌的嗎?(見7:13, 25)
(3) 既是這樣,為何卻說:「誰想要殺你」?
(4) 為何更說祂是被鬼附著的?(參可3:22)
(5) 為何他們對耶穌所行醫治神蹟的驚訝,現在變為「生氣」呢?
(6) 主耶穌指出割禮原是祖先(即亞伯拉罕) 傳來的,而非是摩西所首創的,目的何在?
(7) 你認為群眾的罪是出於(i) 偽善,(ii) 雙重標準,或是(iii) 無知?何以見得?
(8) 主耶穌對此的評論又是什麼?(7:24)
(9) 他們說:「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7:27) 的根據是什麼?
(10) 為何主耶穌說,他們其實知道祂是從那裡來的?(7:28)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那裡來;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約7:27)
那些猶太人判斷主耶穌是否彌賽亞的根據,特別是對基督該從那裡來的領會,給了我們極重要的提醒與警告:不要把人傳統的講解與聖經真正的教導混淆。容許我與你們分享上代著名解經家Lightfoot對他們這錯誤的分解:
“‘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 。他們這樣說怎能與7:42和馬太福音2:5-6吻合呢?他們(原來) 絕不懷疑祂先要在伯利恆出現,但他們卻認為祂會被隱藏起來;再隔一段的時間,從人不能知的地方,才再次的作新的顯現。
猶太人的作者告訴我們,基督確是在他們之前降生在伯利恆,但是被突然的提去,到他們不知之地,被隱藏到無人能尋……他們這些見解是在猶太釋經之Midras Schir給我們解釋: ‘我所親愛的如母鹿、如幼鹿’(Cant. ii.9) 。母鹿一現,迅即藏起來,又突然的再現。故此,我們第一個救贖者(摩西) 出現後,又藏起來,後來也再現。照樣,末後的救贖主(彌賽亞) 也將要這樣的向我們顯現,然後藏起來;但要隱藏多久呢?要多一會兒……在45日後(相信是指但12:11-12,譯者按) ,祂將再被顯現出來,使嗎哪降在他們中間。’”
(Lightfoot, Commentary on the NT from the Talmud and Hebraica, Vol. 3, 316)
以上正是耶穌當時群眾所接受按人自己意思解釋的傳統教訓;他們因此被誤導而拒絕接受耶穌。照樣,特別在主再來的教導中,我們要好好的分辨什麼是人的見解、什麼是聖經真正的教導,免得我們也被誤導!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什麼促使群眾要捉拿耶穌?這是否反映出他們不知道祂從那裡來和祂自稱是誰?為什麼?
(2) 為何卻也有好些人信祂?
(3) 這兩類人的分別出於什麼?
(4) 宗教領袖們終於要派人捉拿耶穌,是因見群眾反對祂,還是因有人信祂?為什麼?
(5) 主耶穌在7:33-34所說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6) 猶太人雖然不明祂所言,他們的推測是什麼?(7:35)
(7) 主耶穌在“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 所說的,明顯帶來了極大的果效。請參閱今日的「靈修默想小篇」,進一步了解這篇信息的背景。這篇信息對以下不同的人有什麼影響?
a. 群眾。為什麼?
b. 要捉拿祂的差役。為什麼?
c. 法利賽人。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祂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
容許我與你們分享這「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的背景。這關於住棚節的資料,大部份是取材自Word Commentary, John, p.113:
約翰福音7:37ff這段經文的背景差不多肯定是與這七天節期每日的取水儀式有關。那時,朝聖者從世界各地回耶路撒冷,以極歡樂的心來守節;就如一古代文獻所言:“那些未曾見過這取水儀式的,是一生未嘗過快樂的。”(Sukk. 5:1)
在天一亮,祭司們就齊齊從聖殿步向西羅亞池。就在這裡,他們以水盛滿一個金水瓶,把它帶回聖殿。在臨近南邊內院的「水門」時,號角就吹響三次—這歡樂的吹號是直接根據以賽亞書12:3所說的:“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那些拿水瓶的祭司就圍繞祭壇而走;群眾在觀望時,聖殿的詩班就唱出「讚美詩篇/Hallel」(即詩113-118) 。
當念到詩篇第118篇的首句:“你們要稱謝耶和華” 時,每一個男士和男孩子就用右手搖動手中的“lulab”—即用棕樹葉紮住的柳枝和石榴葉,左手舉起水果來(表示收割之意) ,大聲的回應“稱謝耶和華” 三次。念到118:25 “耶和華阿,求祢拯救” 時,也是如此。
因為這儀式是在每日獻祭的時候舉行的,這水就與每日獻的奠祭一起舉行。一個被指派的祭司便登上祭壇,上有兩個銀碗:一個裝載奠祭的酒;另一個裝載水。在祭司把酒和水倒落銀碗後,再由銀碗倒出、獻為祭給神。
群眾就會大聲的說:“舉起手來!” 這命令表明這儀式是被正確的遵守了。祭司也就把手高舉,表明他確是忠心的完成了他的責任。
這儀式背後的意思是不簡單的。因著這節期是與農作年分不開的,故此這儀式的意義包含了:
(1) 祈求天雨:在不經常有雨水的巴勒斯坦地,這是這儀式的重點(似與亞14:16-17有關) 。若在這節期中下雨,他們便以為那年一定是雨水充足的。
(2) 記念曠野的磐石出水:這節期既慶祝神在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流蕩中的恩典,這取水的儀式就提醒他們摩西如何擊打磐石出水,使百姓不至渴死(出17:1-6) 。按拉比們的教導,這磐石是在整個曠野旅程中隨著他們的(參林前10:4) 。
(3) 再者,這儀式預表將來神的國降臨時,由耶路撒冷流出的活水(見賽12:3及結47:1-12和亞14:8—在節期中會誦讀後兩篇的) 。
所以,集會的百姓都是非常清楚這儀式與神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救恩之關係的。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祭司如何拿著金瓶取水,小心翼翼的步上祭壇,把水倒進銀碗,把之獻給神。就在這時刻,即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也就是第七日,耶穌站起來,大聲的喊著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7:37-38) !群眾豈能不被這話所震撼!
每一個人都知道說這話的肯定是誰;亦明白這話的意思:就是說,神過去、現在和將來救恩的盼望,全出於說這話的耶穌!
這信息是非常有力和清楚的,以至約翰說:“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摩西所說的) 那先知。有的說,這是基督(即彌賽亞)”(7:40-41) ;連要來捉拿耶穌的差役也深受感動,不理會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命令!
及後,我們就讀到使徒保羅對主耶穌這番話的見證:“(他們)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林前10:3-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主耶穌選擇在晚上不住在耶路撒冷?
(2) 既知道宗教領袖對祂的仇恨,為何仍在早上重回耶路撒冷?
(3) 約翰指出他們是要試探耶穌(要拿告祂的把柄):
a. 你以為他們是「偶遇」這難得的機會,拿到一個正行淫的婦人嗎?為什麼?
b. 他們既如此熱衷要遵行摩西的律法,為何不照申命記所言,把犯姦淫的男士也帶來?(申22:22-27)
c. 此舉可給我們看到這些人的用心是如何的?
d. 他們想找耶穌什麼把柄?
e. 在他們的心中,以為耶穌會怎樣處置這女人,以至他們能找到告祂的把柄?
(4) 雖然約翰沒有告訴我們主耶穌在地上畫什麼字(我們也不用胡亂猜測) ,但肯定不是因祂立時找不到對策而在拖延時間:
a. 那麼祂彎腰(不是怒目盯著眾人) 在地上畫字的原因是什麼?
b. 在聖經中,每每神似是靜默或不動的目的是什麼?
c. 主耶穌的靜默是否收效:
i. 在第一次彎腰時?為什麼?
ii. 在第二次彎腰時?
(5) 為何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呢?
(6) 從整個事件來看,主耶穌說「定罪/condemn」的意思是什麼?
a. 是判斷這女人所作的是否罪?
b. 是宣判這女人當受的刑罰?
(7) 為什麼主耶穌不定這女人的罪?這婦人有否表明她的悔改?
(8) 主耶穌對這女人最後的話是什麼?有什麼重要性?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
我曾與你們分享到我從電台聽到一個聽眾的投訴。他說我們基督徒不接納“同性戀” 的行為是偽善的,因為連耶穌也不定這犯姦淫的女人的罪。這聽眾當然是斷章取義:
(1) 首先,他沒有好好明白主耶穌這裡「不定罪」的意思;
(2) 也完全不理會主耶穌對這女子說的最後一句話:“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當主耶穌問這女人:“沒有人定你的罪麼?”,祂不是指她所行的是否是罪,乃是指是否有人按著這罪在摩西律法的要求,向她施予懲罰—就是把她治死(申22:22-27) 。當祂說:“我也不定你的罪” 時,祂是向這女人宣告對她的赦免,因為她仍留在那裡沒有趁機溜走,表明了她承認自己所犯的罪,並表悔意。但在向她施行赦罪後,耶穌跟著對她說:“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這正指明,她所行的確是罪;不過如今她是個「蒙恩的罪人」了。因此,要活出與所蒙的恩相稱的生活—不要再犯罪了。故此,這裡清楚的告訴我們,主耶穌固然赦免悔改的罪人的罪,但祂絕對沒有認同罪!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請參閱今日的「靈修默想小篇」,進一步的了解主耶穌在這裡講論的情景:
(1) 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
a. 在黑暗裡走是什麼意思?
b. 生命的光又是什麼意思?
(2) 細味第13節:為何法利賽人一聽之下會作出這樣的反應?
(3) 這樣的反應顯出什麼?法利賽人明白祂的意思嗎?
(4) 耶穌豈不曾說:“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5:31) 嗎?
a. 為何在此卻說相反的話呢?(8:14)
b. 祂是否真的只有自己在作見證?(8:18)
(5) 法利賽自立作審判者,向耶穌的見證提出挑戰:
a. 主耶穌指出祂(與父神) 的使命不是什麼?(8:15; 5:22)
b. 祂的使命又是什麼?(3:17)
(6) 雖然他們問耶穌:“你的父在那裡”(8:19):
a. 其實,他們是否真的不知道耶穌所說的父是誰和在那裡嗎?
b. 但是他們真的「認識」這父嗎?(8:19)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在住棚節的末了,主耶穌解決了猶太人藉著那犯姦淫女子所設的陷阱之後,祂繼續有力的宣稱:“我是世界的光” 。容許我與你們分享說這話時的背景:
這是發生在節期結束之時:主耶穌在第七日的晚上,離開耶路撒冷,退到橄欖山上;可能是為安全計,更可能是對耶路撒冷歷來拒絕神的罪的指控!
無論如何,祂在第二天的清早,又回到殿中,面對文士和法利賽人所設的圈套。這犯姦淫女子的事件是我們所熟悉的:最後每一個人都溜走了,不願承認自己也是有罪的。
按約翰的記載,就在同一天,相信是第八天的晚上—容許我繼續從Word Commentary引述的古卷把當時的情景與你們分享:
“在住棚節的第一個晚上,百姓都齊集在(聖殿的)「女人院」的地方……金燈台和每燈其上四個金碗都在那裡,而且每個金台都有四只梯放在旁邊:祭司中的四個年青人都手拿一瓶油……把油倒在每個金碗中……耶路撒冷所有的院子,都被這取水之處所發的光芒所照耀。虔誠的男子,就是行義的人都在那裡載歌載舞,手拿火把,唱歌讚美……” (Word, John, 127)
這慶典在節期的每天晚上舉行,所以到了第八天的晚上,當群眾多有開始離開耶路撒冷之時,他們一定感到有點的失落—突然之間,耶路撒冷所有的院子好像比平日更黑暗,因為這些金燈台不再照耀了。就在此時,耶穌站起來,大聲的喊著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句話在當時是何等的震撼!這七天的歡樂—所有的歌舞、各種輝煌的儀式,雖然維持了七天,現在看來是何等的短暫;還要等365天,才能重嘗這歡喜的滋味!但主耶穌這番話在喚醒他們: “這些外表儀式和節期,只能給你們帶來短暫的歡樂,是沒有永恆的價值的,也不能除去人內心的問題—就是人因罪而要行在黑暗之中。但我就是世界的光,不但能驅除黑暗,更是那賜生命的光!”
何等震撼的話語!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在節期的末了主耶穌極有能力宣告自己為活水和世界之光後,群眾的焦點自然集中在耶穌是誰,是否像祂所自稱的,是神的兒子:
(1) 主耶穌在8:21再重複什麼信息?
(2) 猶太人固然不明白祂是論到自己的死和復活,和他們拒絕祂的後果;那麼,他們的推想是什麼?
(3) 雖然他們不明白耶穌這番話,在8:23-24祂卻說了一些他們能明白的真理:這些真理包括什麼?
(4) 因耶穌清楚的指出,不信祂是基督的必要死亡,故此他們在8:25的回應是頂自然的:
a. 但耶穌是否已多次的告訴他們呢?(參2:16; 5:17, 43; 6:43, 40; 8:16, 18, 19)
b. 為何他們仍如此問?
c. 是出於不知,還是不信?
(5) 耶穌在8:26的回答的重點是什麼?
(6) 這樣的回答仍未能叫他們明白,因而耶穌就把將來的事告訴他們(8:27-30),盼望在這些事發生後,他們或許會明白和相信:
a. 他說:“你們舉起人子” 是什麼意思?(見3:14-15)
b. 那時他們就會知道什麼?為什麼?
(7) 8:31是一句在文法上有「因」和「果」的結構:
a. 「因」是什麼?
b. 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c. 祂說:“真是我的門徒” 。是否在說,有假的嗎?
(8) 耶穌怎樣為「真理」下定義?(8:34-36)
(9) 這定義與世人的定義有什麼重要的分別?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32)
為何主耶穌要對那些已表示信祂的人說,他們若常常遵守祂的道,就真是祂的門徒?難道有「假」門徒嗎?容許我與你們分享上代解經家Lenski的分析:
“這結論:‘就真是我的門徒’ 是回應上文所述的條件。主耶穌暗示這些信祂的人已經是祂的門徒了……但是作祂的門徒與真的門徒是有分別的。那「若」字就指出了這分別。所有是耶穌的門徒都是相信祂的話的,但真的門徒是那些固定(遵守) 祂話語的:故此祂說這「若」 字。初信的,不論開始的時候是何等的真誠,有可能半途而廢,但是若果他們決意的固定,就一定「常在道中(‘常常遵守’原文之意)」,他們不會半途而廢的。請留意:主耶穌是以現代式的說:‘就真是’我的門徒;而不是將來式的‘就將會是’ 。這就排除了我們誤以為或許將來這些相信的人會達到更高的境界。他們是能很快固定、被建立在耶穌的道上;是不需要長期的受訓的。’常常在神的道中’ 不但包含廣闊之意,也含其深度。不是話語的數量和多寡使我們成為真門徒,乃是我們對交付我們的道的忠誠和固守。這些初信的人要不斷學習認識這道的寶貴—這道是信心開始的基礎;但這道—不論是已擁有的部份、或是將來要領受的—繼續的持守是叫他們的信心得以堅固。故此,常在耶穌話中的總意,正是保羅所勸勉的:’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 林前15:58) 。
耶穌的話就是「道」、祂的教訓、祂的福音;更重要的是「祂」的話。我們必須牢牢的堅守這道,因為惟有這「道」是靈、是生命,在祂以外就是靈魂的死亡。耶穌與祂的話是分不開的:’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15:7) 。耶穌藉著祂的話把祂帶到我們裡面,也把我們帶到祂裡面。常在祂話語中的例子之一是「五旬節」(信主) 的三千人:他們‘都恆心遵守(常在) 使徒的教訓’( 徒2:42) 。試把使徒行傳13:43; 歌羅西書1:23; 希伯來書3:14; 約翰壹書 2:28和約翰貳書9作比較(約翰是愛用‘常在’ 這字) 。故此:’常在’(耶穌的道中) ,不但是作門徒的標誌,更是作門徒的真意。”
(Lenski, John, 629-63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主耶穌沒有否認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你對作為亞伯拉罕的子孫的特別位份有什麼了解?
(2) 作為「亞伯拉罕的子孫」與以「亞伯拉罕為父」有什麼分別?(8:38)
(3) 主耶穌如何指出他們其實不是亞伯拉罕的兒子?(8:39-40)
(4) 主耶穌在此兩次說他們想殺祂:他們有否認嗎?為什麼?
(5) 什麼驅使他們不但堅持他們的父是亞伯拉罕、更是神?(8:41) 他們想要證明什麼?
(6) 主耶穌這樣的講論,有否清清楚楚的說明自己是誰和祂是從那裡來的?
(7) 現在,耶穌反說他們的父是魔鬼;是否言之過甚?為什麼?
(8) 主耶穌形容魔鬼是什麼?
(9) 以魔鬼為父的意思是什麼?
(10) 這對你有什麼提醒?
(11) 主耶穌在8:42說:“你們就必愛我” :這樣意味著什麼?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約8:44)
我同意Lenski的意見:雖然8:31是主耶穌向信祂的猶太人說的,但在場尚有很多其他的猶太人;這些不信的猶太人是要殺害祂的。故此,餘下的話是向他們說的。
不過,責備他們,說魔鬼是他們的父,是否屬於苛責呢?主耶穌清楚的指出魔鬼是怎樣的,因而這些猶太人所作的是屬乎魔鬼的,也因此,他們就成了魔鬼的兒子了。
主耶穌首先指出,撒但是那“起初是殺人的” :耶穌在此是指該隱殺亞伯的事。使徒約翰就此警告我們說:“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 約壹3:12) 。故此,現在他們欲殺耶穌,耶穌就指出,他們這樣行是照“你們父的私慾(而)行” 的(8:44) 。這不但顯出他們服從魔鬼的意願,更顯出他們有魔鬼的本性。
主耶穌又指出,撒但是“說謊人的父” :相信是指魔鬼在伊甸園欺騙夏娃的事。對,魔鬼犯罪的根源是出於驕傲,但欺騙、謊話是其工具。“因此,凡像這裡反對耶穌的人一樣活在虛謊中,都顯出他們與那惡者的關係”( NICNT, John, 412) 。
這同樣是對我們今天極重要的提醒。如果我們尚懷著憤恨(耶穌在太5:22說明,這是與殺人無異) 或虛假行事,我們是在照撒但的“私慾” 而行,我們就認了魔鬼作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