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會繼續研讀約翰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主耶穌叫拉撒路復活這事蹟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其中之一是因而引至不少人相信祂,但卻因而加強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要殺害祂的決心。
(1) 我們都知道神愛世上每一個人(3:16) ;但為何約翰在此特別的藉著拉撒路的兩位姊姊的口說:“主啊,祢所愛的人病了” 呢?(亦參11:5)
(2) 主耶穌指出拉撒路的病是要“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是否每一個信徒的病患都是為要叫神得榮耀呢?為什麼?
(3) 主耶穌刻意的多留兩天才動身往伯大尼:這樣的遲延怎樣教導我們面對未蒙應允的禱告呢?
(4) 門徒知道拉撒路病了,為何卻反對耶穌往猶太(伯大尼的所在地) 去?
(5) 在較早時,我們讀到主耶穌醫治那瞎子是祂在地上作工的一部份,因為祂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9:5) :
a. 這樣主耶穌怎樣回答門徒的異議?(11:9-10)
b. 這回答與叫拉撒路復活有什麼關係?
(6) 按主耶穌在11:11, 14所言,門徒以為主耶穌將會怎樣處理拉撒路呢?
(7) 在他們動身往猶太時,多馬說了什麼話?他是對拉撒路的死,還是對11:8的話作出回應?為何他要這樣說?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約11:5)
我們都知道神愛世人(約3:16) ,並且祂是不偏待人的。奇怪的是,使徒約翰卻藉著馬大和馬利亞所差來的人的口,告訴我們拉撒路是主所愛的人(11:3) 。約翰跟著也告訴我們「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的妹子並拉撒路」(11:5) 。這清楚的顯示主耶穌在世的時候與這三姐弟是有特別的感情的。
除這三姐弟的名字外,我們對這家庭所知並不多。四福音從來沒有提及他們的父母;反而給我們的感覺是馬大是當家的。故此,似乎姊弟三人是相依為命的。,
福音書也給我們看到,他們是常常開放自己的家來接待主耶穌的。到一個地步,他們與主耶穌建立了很深的情誼。在這段的記載中,約翰更特別的指出,“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11:2) ,及後他在第12章才記述這事,但相信當時他的讀者已從其他較早寫成的福音書讀到這事情(見太26:6-12和可14:3-9) 。馬利亞用香膏抹主的舉動是重要的:因為這不但表明她是極少數相信耶穌必按祂所言受難的人,她更是藉此向主耶穌傾倒她的愛。這也證明了這家人與主的情誼是何等的深厚—到一個地步,是約翰必須特別提及的。
是的,今日我們都可以與主耶穌建立同樣深厚的情誼的。就像一位詩人說:「直到今日主仍尋找,(像馬利亞一樣)體貼主心的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雖然主耶穌至終會叫拉撒路復活,但祂的遲延是刻意的:
a. 你可以想像到馬大和馬利亞在祂遲延的這四天中經歷了什麼?
b. 除了心中的哀傷,她們會對主耶穌產生了什麼問題?
c. 主耶穌是否不曉得她們這四天的經歷?祂是否很殘忍?
(2) 馬大一看見主耶穌,就發出了近乎埋怨的話(11:21) ,但她跟著再說的,是屬於什麼的話呢?(11:22)
(3) 馬利亞一看見主時所說的話,與馬大所說的有分別嗎?為什麼?
(4) 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11:25) ;原文直譯是:“我是復活和生命”。你認為「和合本」譯出了這話的真諦嗎?為什麼?
(5) 主耶穌跟著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原文直譯是“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活” 。從上文下理,你認為譯「復活」合宜嗎?為什麼?
(6) “永遠不死” 是什麼意思?(參3:16)
a. 與叫拉撒路復活有何關係?
b. 拉撒路至終有沒有再在肉身中死亡?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雖然馬大似乎埋怨主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11:21) ,但這卻顯出她確信耶穌是有醫治的大能的;並且也深信耶穌對拉撒路的愛—如果祂及時的來,祂必定會醫治他的。現在拉撒路雖然死了,她仍堅持的對主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11:22) 。我感到馬大這番話有點矛盾:
(1) 看來,她相信主耶穌是能叫拉撒路立時從死復生的。這信心是有先例可援的,因為耶穌曾叫睚魯的女兒復活(可5:22-43) ,也曾使拿因城寡婦之子復活(路7:11-17) 。相信馬大對這些神蹟都有所聽聞的;
(2) 但她卻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 。意思是說,她卻不肯定主耶穌會這樣的向父求。
耶穌的回答也是不太直接的,因為祂不是說:“不用怕,我會叫他立時從死復生” ;而是說:“你 兄 弟 必 然 復 活” 。這樣說,就叫馬大想到聖經所應許在末日的復活。我個人相信,主耶穌是故意這樣「誤導」馬大的,為要趁此機會來澄清祂究竟是誰,和顯出祂對這三姊弟特別的疼愛。
主耶穌一方面沒有說馬大對末日復活的信念是錯誤的;但另一方面祂更有力的宣稱:“我是復活和生命”( 按11:25的原文直譯) 。我曾與大家分享這「我是/I AM」是耶穌清楚的自稱為「耶和華神」(參上周靈修小篇第29日) 。故此,祂向馬大指出,祂不單是復活與生命的源頭,更是復活與生命的本身。當然,這奧秘要待祂死而復活之後,他們才能充份的領會。因祂的復活,就叫凡信祂的人,都與祂的復活聯合,以至能在末日復活過來;也與祂復活且永活的生命聯合,因而得生命—更是永遠的生命!
當然,出於對這三姊弟的愛,主耶穌更使拉撒路立刻從死裡復活;但拉撒路始終是要經歷肉身再次死亡的。故此,和合本把「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活」譯為「也必復活」是合宜;因為沒有復活,也就沒有永活—二者是不能分割的。
“我是復活和生命” 的宣稱,同樣再一次解釋主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 的意思(10:30) 。雖然,當時的馬大沒有信心相信耶穌會立時叫拉撒路復活,但耶穌這番話卻足以叫她弄清楚祂是誰:“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11:27)
是的,目前我們不一定明白神的旨意和道路;有時,我們可能像馬大那樣缺乏主會立顯神蹟的信心;有時,卻又可能誤用信心以為神必立施拯救。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論事情的後果怎樣,我們務必要仍堅定的相信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並完全降服祂。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小段中有多少次提到主耶穌“心裡悲歎/moved”?
(2) 試看每次是什麼引至祂「悲歎」呢?
(3) 為何祂更哭起來?
(4) 以上的情形,叫我們對主耶穌的心懷有什麼領會?
(5) 與祂同來的猶太人對祂這樣感情的表現又有什麼領會?
(6) 為何這裡更說主耶穌「又甚憂愁/troubled」?(11:33)
(7) 與祂同來的猶太人見這情景,產生了什麼疑惑?(11:37)
(8) 由馬大對主耶穌要挪開石頭的反應,你曉得馬大對主耶穌先前的話是怎樣領會的呢?
(9) 主耶穌的回答(11:40) ,相信是指11:4祂藉著報訊帶回給馬大的話:
a. 祂這樣的責備,對這哀傷中的姊姊是否過份苛刻?
b. 我們從耶穌這責備當學到什麼功課?
(10) 主耶穌在叫睚魯的女兒復活時,是沒有先大聲禱告父神的(見路8:54-55) ;祂在此卻為什麼要這樣作?
(11) 主耶穌是怎樣使拉撒路復活的?
(12) 祂採用這方式可有什麼意思?
(1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約11:33)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耶穌在叫拉撒路復活之前,兩次「心裡悲歎」:
(1) 第一次是當祂看到馬利亞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11:33) ;
(2) 跟著是當祂來到墳前,眾人在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麼?” 耶穌又再度「心裡悲歎」(11:37-38)
耶穌為什麼心裡悲歎呢?我相信不是因為看見馬大、馬利亞和從耶路撒冷來安慰她們的猶太人缺乏信心之故。對,耶穌是帶有責備的對馬大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11:40) 但是這不過是屬提醒性的話而已。
祂的“悲歎/moved”明顯是與馬大、馬利亞和眾人的哭泣有關,甚至祂自己也不禁哭起來了(11:35) 。這正顯出主耶穌的「人性」來。不論我們是如何的理智與堅強,也一定經歷過在看見別人哀哭時,自己也不禁哭起來的經歷。這是「人」之常情。我們是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因為我們關心、因為我們愛他們。主耶穌也是如此!
約翰也告訴我們,主耶穌且「甚憂愁/troubled」(11:33) 。這也是與他們缺乏信心無關的。我相信,為著神得榮耀,也要叫人相信祂,祂才故意的遲來。但結果卻使馬大和馬利亞—主所極愛的人—經歷了四天似乎無故極度的哀傷。在那四天裡,她們不但因痛失愛弟而傷心欲絕,更是不明白為何耶穌遲遲不來:是否祂不關心我們?是否祂不再愛我們?是否我們在祂心中其實毫不重要!
不論我們怎樣解釋耶穌的悲歎與憂愁,在場目睹的人深深的體會到:“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11:3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些猶太人看到耶穌叫拉撒路復活的過程,是因什麼而信祂呢?
(2) 為何法利賽人要立刻召集一個「緊急」會議呢?(參下註)
(3) 既然法利賽人是如此看重敬拜的自由,為何卻這樣對主耶穌?
(4) 這對我們有什麼信息?
(5) 該亞法對這事情提出什麼意見?
(6) 約翰怎樣解釋大祭司的「預言」?
(7) 從約翰的話,我們對神救恩計劃有什麼了解?
(8) 該亞法的話帶來了什麼結果?
(9) 為何聖經把該亞法說預言,與他作大祭司的話聯上關係?
(10) 我們現在讀到主耶穌在世最後的一個星期,和祂最後守的一個逾越節:試形容當時耶路撒冷的氣氛—包括到來守節的群眾、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門徒和耶穌的心境。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法利賽人是當地帶政治權勢的人,致力於討好羅馬政府,為要確保猶太人的平安和宗教自由。一般解經者認為「我們的土地」(11:48) 其實是指「聖殿」。
「他 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約11:51)
讀到這該亞法竟然能說出預言來預告耶穌為(以色列)國而死,我們或許會感到困惑,不明白為何神會使用這大惡的人,來作祂話語的出口。
約翰給我們的解釋:這是因他身為大祭司的原故。解經家Lenski就補充說:
“我們不要太快的下結論說每個大祭司都是先知,因為這是不正確的。不!神使用的是「本年」作大祭司的……這人身居重位,是按古時神治社會的第一個約而設立的,要為民作出重要的決定。現在,神要用他,不是藉著早已失傳的烏陵和土明,乃是以直接操縱他的口來說出不但有關猶太人,更是有關全世界人類,絕對重要的真理……(不過) ,他的惡仍在,因他帶著殺害的動機,使用詭詐的表達方式,來煽動公會……(結果) 他們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來殺害耶穌;神就讓他們殺害耶穌來達到祂的目的。” (Lenski, John, 829)
這事件叫我想到大惡的巴蘭,他的口舌同樣不由自主的被神控制著。他想對神的子民說咒詛之言,卻變成說祝福的話(民23-24) 。同樣,他的惡仍在,至終引誘以色列人犯姦淫的罪(民31:16) 。
這些都是對我們作神的僕人的鑑戒。神或許一時會因我們的位份用我們作祂的出口,但是如果我們持續的對祂不忠,最後我們對神的國度只會有破壞,而沒有建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主耶穌現在再回到離耶路撒冷不遠的伯大尼,亦是祂叫拉撒路復活的地方。請參考馬太福音26:6-13 及馬可福音14:3-9,這會加深你對經文的領會。香膏是「極貴」的,是無可置疑的,因它的價錢相等於一年的工資。一般婦女一定極其珍惜它,並好好的儲存。其他福音書更吩咐我們「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褔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
(1) 馬利亞膏耶穌的動機是什麼?
(2) 為何選擇此時、此地?(她不是應早已有這香膏嗎?)
(3) 既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為何現在就用?現在和等到耶穌安葬才用,分別何在?
(4) 其他福音書告訴我們,不單只是猶大有覺得浪費的想法。若是你,面對價值過萬元的香膏如此用法,會否覺得浪費?為什麼?
(5)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似是價值輕重的比較。我們肯定耶穌並非輕看窮人,但祂如此說是要指出什麼?我們可以如何應用在今天:
a. 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上?
b. 我們對事工的態度上?
(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穌說:由他罷!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12:7)
讀到馬利亞在主耶穌身上所作的「美事」,讓我們用點時間來默想以下一首詩歌的歌詞。這首詩歌自我初信到今天,都常常成為我的提醒:
「誰有一顆愛主的心」
(1) 誰有一顆愛主的心,像馬利亞單純,
世上一切不愛不親,只愛耶穌一人。
越遭誤會越與主近,甘心犧牲不吝,
直到今日主仍尋找,體貼主心的人。
(2) 求主賜我愛祢的心,像馬利亞單純,
珍貴香膏日日貯存,只獻耶穌一人。
親友譏誚唯主知心,屋中滿了芬芳,
直到今日主仍尋找,體貼主心的人。
(3) 求主賜我愛祢的心,像馬利亞單純,
抓住機會玉瓶破碎,免得香膏退回。
雖被難為何必枉費,完全澆主頭上,
直到今日主仍尋找,體貼主心的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猶太人為何要來看拉撒路?
(2) 祭司長為何想連拉撒路也要殺掉?
(3) 難道他們不曉得耶穌是有能力叫他復活的嗎?
(4) 門徒應是熟悉舊約聖經的。為何在當時卻不曉得主騎驢駒進城是要應驗撒迦利亞書9:9 之預言呢?
(5) 雖然門徒確是遲鈍,但按常理,當你看見人騎驢駒,卻自稱是王,會有何感想?
(6) 請參閱詩篇118:25-26,並思想當時群眾之熱忱,手拿棕樹枝(正如歷史所記,在主前168 年起義成功的馬加比,就是如此被群眾擁戴進城的) ,喊著主為王的口號。如果你是門徒之一,你會意味著什麼?
(7) 法利賽人也意味著什麼呢?
(8) 四福音書中,唯有約翰記載這些希臘人要見主的插曲,為什麼?用意何在?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
猶太的拉比曉得撒迦利亞書上的預言是指著彌賽亞說的;但是他們怎樣能把但以理所提的那駕著天雲而來的得勝的彌賽亞(7:13)和撒迦利亞所寫的這位騎著驢駒子進城的謙柔的彌賽亞一起並論呢?上一代解經家Lightfoot在分析耶穌騎驢駒子進耶路撒冷時,對拉比們在猶太釋經書Talmud的角度,有此評論:
「基督的凱旋(進城) 應驗了預言的兩方面:一方面是應驗了這撒迦利亞的預言;另一方面是應驗了取逾越節羊羔的吩咐,因這日正是出埃及記12:3所指的正月十日,各人要按父家取羊羔的日子。
但這些Talmud的拉比,沒有辦法領會到那「駕著天雲」而來的彌賽亞,怎可能又是「騎驢駒子」的彌賽亞。因此,(他們說) :『若以色列行得好,祂便駕著天雲而來;若行得不好,祂便騎驢駒子而來』。猶太人阿,你們看錯了,因為祂駕著天雲,是以審判者的身份而來,因為你犯罪作惡很甚;但祂騎著驢駒子是因祂是美善的(而不是因你們是美善的)……(Talmud中曾記)Sapores王對撒母耳說:『你說你的彌賽亞會坐騎驢駒子來,我願贈他俊馬』。撒母耳回答說:『他就是有匹身有百點的俊馬,也不如這頭驢駒子(的勇猛)』。當彌賽亞極盡謙和的而來時,你們仍夢想著威榮的驢駒子!」
換句話說,猶太的拉比總沒法接受一位謙柔的彌賽亞,無怪他們拒絕耶穌基督。至今仍是一樣。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主耶穌以麥子的死亡來比喻什麼?
(2) 這麥子的死要帶來什麼結果?
(3) 為何希臘人(代表外邦人)要求見祂,卻觸發耶穌談論到「祂的時候/His hour」?(可參徒1:8的大使命)
(4) 主耶穌更將祂的死應用在跟從祂的人身上:
a. 為何愛惜生命的,就失喪生命?
b. 為何恨惡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5) 這些話與跟從祂有什麼相干?
(6) 為何此時主耶穌憂愁起來?
(7) 為何父神選擇在此刻,公開的回答主耶穌?
(8) 為何主說:“這聲音是為你們” ?為何不是為祂?
(9) 主耶穌跟著指著祂的死來說話:
a. 祂的死對撒但有什麼關係?
b. 為何說祂的死是這世界受審判的時刻?
c. 祂在十字架上的死要帶來什麼果效?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約12:27)
主耶穌似乎是因希臘人的到訪,引起祂想到受難的「時候/His hour」已到。祂像是自言自語的說:“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 這些話叫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神的兒子竟為我們而經歷這些掙扎。容許我與你們分享Lenski就主耶穌這些話的一些思想:
“因著希臘人的請求,耶穌看到祂自己的死亡就在眼前。祂雖然稱這為人子得榮耀的時候,特別是要結那榮耀的果子;但是這將臨的死亡攪動了耶穌心靈的深處。’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耶穌這時的話不是對門徒或旁邊的人說的。這是一個獨白,是祂在至高者面前的低吟,但卻叫旁邊的人聽到—他們因而能一瞥耶穌心靈的掙扎。當死亡的陰影著實籠罩著祂時,讓我們看到耶穌人性的一面,。(原文的憂愁) 是完成式的,是強烈的……這掙扎再次的臨到,強烈到逼使祂現在就要顯露出來。
耶穌不是冷冷的、無動於衷、面對祂的死亡毫無感受的。祂充份的明白祂的死亡所包含的一切。祂的死亡,不是像一個因罪債還清、不再被死亡威嚇的基督徒的死亡;也不像一個瞎眼的、全不知有什麼等待他的不信的人的死亡。耶穌乃是背負著全世界人類的罪孽與過犯而死的。這罪孽的咒詛和審判要擊打祂,把祂的生命壓掉。這時,祂看到這死亡全然的可怕;祂看見將要面對的一切。
然而,祂是甘願的走向死亡。沒有任何權勢逼使祂的,除了祂自己的意志—這意志是與父一致的;在這時刻祂是可以自由選擇,免卻死亡的。但這時刻既已臨到,這獻祭的行動快要開始。那死亡的可怕、可怖、不能言喻的恐懼遮蓋了耶穌的心靈。祂內裡的人性叫祂差點兒退縮起來,(讓我用一個不完全的比例) —就像我們的身體,面對接觸到的痛楚而退縮、驚惶起來;但至終順服、忍受;不論如何痛苦,也憑意志堅持到底。這無罪、聖潔的耶穌—神的獨生子—就屈身被壓在世人罪孽的審判之下,藉著祂以人的身份的死亡來贖世人的罪。就是這樣,在這時刻祂的心靈遭受震撼!” (Lenski, John, 868-9)
阿,這是何等奇妙的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