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19:31-42

本週我們會讀完約翰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預備日」是指為安息日作好準備的日子,所以是星期五。按猶太人的習俗,被在刑架上而死的屍體是不能留過夜的(21:23) ,一定要於當日被埋葬(NICNT, John, 722)

(1) 這些猶太人不想玷污地土的要求是否出於他們的虔誠?為什麼?

(2) 打斷十字架上犯人的腿相信是使他們不能呼吸,加促他們的死亡。至於耶穌當時身體被槍扎立時有水和血流出顯示著祂已死亡:

a. 祂的腿因而不像其他二人被打斷有什麼重要性?(參詩34:20; 12:46; 9:12)

b. 祂的肋旁被刺又有什麼重要性?(參亞12:10)

(3) 在四福音書中惟有約翰記述這事件,你認為有什麼原因?(見約19:35-36)

(4) 讀到這段記載時,你的信心有否得到幫助?為什麼?

(5) 亞利馬太人約瑟和尼哥底母要求領耶穌的身體要付上什麼風險?

(6) 什麼驅使他們現在肯公開他們是耶穌門徒的身份?

(7) 一百斤(75) 的香料是非常的多與昂貴的(相信可與一個君王的葬禮相比) 。你會怎樣把二人現在膏抹主的身體與馬利亞在主死前用香膏膏主的事情相比?那個更寶貴?

(8) 耶穌進城坐的驢駒是「沒有人騎過的」(11:2) ,現在祂被埋的是新墳,亦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兩件如此相似的事帶有什麼信息?

(9) 讀到「把耶穌安放在那裡」,似給人「祂終於安息了」的感覺:但主這「安息」與我們死後被安葬的安息有什麼不同?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偽善的可怕

猶太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19:31)

按羅馬政府的規矩,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罪犯屍首,是留在十字架上以收警戒之效。故此,在釘十字架的當日,就提出除下屍體的要求是不合規矩的。但是猶太人太虔敬了,他們不敢把屍體留在十字架上過夜,免得玷污地土;因為申命記21:22-23明明的吩咐:

人若犯該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將他挂在木頭上,他的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詛的。

更因這正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這樣違反律法,就更大罪了!

他們是對的,耶穌被挂在木頭上,確是在神面前受到咒詛,但卻不是因祂自己的罪祂是完全無罪的乃是因他們的罪;當然也因全世界人的罪。解經家Leon Morris說得對猶太人不想他們的地土被屍體玷污,但卻完全不理會到這地是被他們的作為所玷污。” (NICNT, John, 723)

他們的偽善險些兒弄到主耶穌的腿被打斷;也叫有關主作神的羔羊骨頭不被折斷的預言不能應驗(如詩34:20; 12:46; 9:12) 。當然,在神主權的保守底下,主耶穌的腿並沒有被折斷。

這種可怕的偽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時時提防,免得我們在不留神的時刻,被那惡者利用來同樣的破壞神的工作。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0:1-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相信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與其他婦女一起在清晨來到墳地的(見下註) :你可以想像到這些婦女是怎樣渡過前兩天的晚上呢?

(2) 為何她們不與門徒一起去?

(3) 你對抹大拉的馬利亞有什麼認識?(見路8:2)

(4) 按馬利亞對兩個門徒所言,她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5) 中文聖經未能譯出約翰在這章的記載所用的動詞差不多全是現在式的。這樣特別的記載可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6) 約翰說他所見的裹頭巾是「捲著/folded」的:這可有什麼重要?

(7) 彼得和約翰看見了,就信馬利亞所言,卻不信基督已復活了(20:9) ,何解?

a. 是因為主耶穌沒有事先清楚講明祂必復活嗎?(18:33)

b. 他們過份的哀傷?

c. 他們有被耶穌撇棄的感受?

d. 他們有太大的內疚?

e. 他們仍在極恐懼中?(20:19)

f. 他們信得太遲鈍?(24:25)

g. 或是覺得那太沒有可能?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綜合四福音對主復活那天的記載,以下是該日事情發生較合理的次序:

婦女們帶著香膏到墳前欲膏耶穌的身體(16:2-3)

她們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16:1; 24:10)

這三人發現墓石被天使挪開(28:2)

抹大拉的馬利亞跑去告訴彼得和約翰。門徒二人立刻跑去觀看(20:2-4)

雅各的母親馬利亞,撒羅米和其他婦女也到了,進墓,並看見天使。天使告訴她們主已復活了。她們急忙跑去給門徒報訊(28:8)

彼得和約翰看見空墳卻不明白(20:4-10)

抹大拉的馬利亞再回墓地(當然是不夠彼得、約翰跑得那麼快) ,正哭的時候看見耶穌(20:11-18)

其他婦女在要給門徒報訊途中遇見主(28:9-10)

靈修默想小篇
基督已經復活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20:8-9)

雖然四本福音書對主耶穌復活那早晨有不同的記述,但彼此是絕對沒有衝突的;其實更是互相補充的。不少學者將四福音的記載撮聚起來,提供了更詳細和有秩序的當日事情發生的時間表。我已把其中一個列在今日經文默想的附註給大家參考。

有些學者指出,這復活清晨部份的事情是「我們不能解釋的」。不能解釋並不等如不能相信!事實上,四本褔音書都明顯的指出,主耶穌的墳墓是空的,證明耶穌復活的真確。更值得留意的是,約翰在記述這天的事件時,很特別在這一章(直到第29節為止) ,主要是用「現在式的動詞」來記述。其實,這是他刻意的指出,他正是「第一身的見證人」是他親耳聽見、親眼目睹、親手摸過這位復活的主,那「永遠的生命」!(約壹1:1)

這些記載是約翰用來回答當日,也包括今日,試圖否定主耶穌身體復活的懷疑者!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0:10-1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彼得和約翰不停在墳地查看究竟?

(2) 為何馬利亞卻獨自留下?

(3) 你認為為什麼天使會在那裡?

(4) 為何天使不直接告訴馬利亞而要問她為何哭泣?

(5) 馬利亞在回答天使時怎樣稱呼耶穌的呢?

(6) 為何耶穌出現時,她卻認不出是祂?

(7) 為何主耶穌也問她為何哭泣?

(8) 馬利亞要找耶穌的身體的用意是什麼?

(9) 主耶穌吩咐馬利亞告訴門徒什麼?這些話有什麼特別之處?

(10) 按重要性而言,先向門徒顯現,還是向馬利亞顯現更重要?為何主耶穌選擇先向馬利亞顯現?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向愛祂的人顯現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祂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20:16)

在復活清晨的不同記述中,主向抹大拉馬利亞的顯現最感動我。

雖然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中單單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由符類福音的記載,我們知道還有其他的婦女與她一同到主的墳墓去(見可16:1和路24:10) 。這事實也可以從馬利亞、彼得和約翰的報訊中看出;她說:我們不知道(屍體) 放在那裡”( 20:2)

約翰單單提到馬利亞相信是有他特別的原因:因為是她立刻「跑來」給二人報訊的;她也是及後惟一獨自留在墳墓的。

她這樣做顯出她的勇氣和她對主的「深愛」,也因如此,她得到特別的賞賜她成為復活的主向門徒顯現的第一個人!

在約翰描寫馬利亞得見復活主的記述中,有幾點是值得留意的:

1. 馬利亞把事情告訴了兩位門徒後,相信是與他們一同跑回墳墓處。但二人沒有給她任何的安慰和幫助就溜走了。她獨自留在墳地哭。解經家Lenski指出,原文的「哭」是指「不能抑制的哭泣」:耶穌的死已叫她傷心欲絕,現在竟然連屍體也不見了!其實,她這樣一大清早的跑到墳墓處,也是想最後一次見主的身體!

2. 按約翰的記述,當她看見天使時,似乎沒有錯愕或驚懼的表現:馬丁路德說:沒有人是勇敢到連突然看見天使都不懼怕的;而她更是女流之輩。那時她卻好像沒有看到、聽到,或是要查問;因為她的心完全不在這裡。 是的,她的心只單單的想念著主耶穌!

3. 奇怪的是,連主耶穌向她顯現時,她卻「不知道是耶穌」:相信是因她哀傷過度,根本沒有直望主耶穌;起初天使和耶穌都同樣似乎很見外的稱她為「婦人」,但這一刻卻不同了。主耶穌說:馬利亞 這是主慣常對她的稱呼:是這樣的熟悉、這樣的溫柔、這樣的充滿了愛!她就立刻認出是主,也立刻親切的說:拉波尼

其實,在如此重要的歷史時刻,主耶穌理應首先的向門徒顯現,把大使命交付他們才對。但是祂竟然選擇首先向這似乎無關重要的馬利亞顯現,這就叫我想起主自己說過的話: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7:47)

我不是說馬利亞就是那段經文所說的那個妓女,但是馬利亞的確經歷了極大的赦免主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鬼(8:2) 。這更大的赦免帶來了祂對主更大的愛!

主耶穌在臨離世前也這樣說過: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14:21)

主耶穌是守信的,祂必向愛祂的人顯現。馬利亞確在這時刻比眾人更渴望看見她所愛的主,主就不忍叫她再多哀傷一刻。在祂還未升天見父之前,就在這復活的清晨,立刻向她顯現!(20:17)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0:19-3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當天晚上,門徒相信已聽到婦女親眼看見復活的主的見證,也聽到約翰和彼得所說空墳的事實:你可以想像到他們正在討論什麼呢?

(2) 主耶穌在當晚兩次說:願你們平安。你認為這是一般的問候語嗎?為什麼?

(3) 主耶穌為何要把手和肋旁(的傷痕) 指給門徒看?

(4) 這些是失敗還是勝利的傷痕?為什麼?

(5) 為何主耶穌就用這第一晚的顯現來差遣門徒?

a. 「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是什麼意思?(是指差遣的原因/why? 方式/how? 或是內容/what?)

b. 現在要門徒受聖靈的重要性是什麼?

c. 為何把「赦罪」與這差遣連在一起?

d. 按聖經一貫的教導,「赦罪」是與什麼不能分開的?(參約壹1:9)

(6) 為何當晚多馬竟然不與他們在一起?為何他仍不接受這眾多使徒的見證?

(7) 你以為多馬真的會把指頭探入主的釘痕嗎?為什麼?

(8) 為何多馬立時的說:我的主、我的神?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應主呢?

(9) 為何未看見就信的是有福了?這是什麼意思?你是否有福呢?

(10) 到了這裡,約翰似是為這福音書作結語:

a. 他指出寫這福音書的主旨是什麼?

b. 他達到了目的嗎?為什麼?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為多馬說句公道話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20:25)

雖然在人看來,多馬似乎是十一個門徒中信心最小的,甚至歷代稱他為「懷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但我相信他不一定是門徒中信心最小的一位。

所有十一個門徒在耶穌受難後,因懼怕猶太人而躲起來。如果說當時他們的信心受到搖動,甚至粉碎了,相信不算過份:

- 他們覺得「浪費」了三年的時光來跟隨耶穌:他們更自言是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 (19:27) 。現在目睹祂懦弱的面對審判,最後是完全無助的死亡;他們「彌賽亞」的夢想幻滅了;如何再面對家人和親友呢!

- 對,主耶穌早已預言祂的受苦、死亡和復活,但是目睹祂被釘十字架、氣絕身亡,實在與想像中的彌賽亞不一樣,更談不上是神的兒子了。他們實在感到非常困惑。

- 再加上他們實在非常愛耶穌眼看著祂所受無理的審訊、凌辱、鞭打,最後是被極殘忍的死刑十字架的酷刑所殺。太可怕、太叫人心碎了!

其實,最重要的相信是「哀莫大於心死」;故此雖有空墳的證實,他們卻拿不出信心來相信主已按所預言的復活了!是的,如果主耶穌及後沒有親自向他們顯現,婦女們再見證看見了復活的主,他們也是不會相信的。

至於多馬之所以在那第一個復活的晚上沒有與其他門徒在一起,可能表明了他決定不再與他們為伍,不等待他們各走前程,自己先行離去。所以,聽到這些門徒說已看見了耶穌,他心想他們極其量是看見鬼魂罷。故此,他一定是帶著譏諷的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20:25)

其實,我很欣賞他這樣的誠實;同時,我也欣賞他在被耶穌責備時立時的悔過。我相信他是不敢真的把指頭探入主的釘痕。主的顯現,加上責備的話就足以叫他發出信心的呼喊:我主、我神! (20:28)

按著教會的傳統,是多馬是把福音帶到印度的使徒;也在那地為主殉道。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1:1-1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約翰指出這是「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的第三次(21:14) ,也該是與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8:7和馬可福音14:28的吩咐有關:

(1) 這樣只提到七個門徒,你認為其他的在那裡?

(2) 西門說:我打魚去,是什麼意思:是為娛樂、消磨時間、等待主顯現、或是想重操故業?

(3) 請翻閱路加福音5: 4-11:這整個事情的發生與路加的記載有什麼相似之處?是否巧合?為什麼?

(4) 他們既然認不出主的聲音或容貌,那麼是什麼喚醒了約翰,使他說:是主

(5) 為何彼得立時跳進水裡,卻與其他門徒一樣不敢問主?你以為在吃這早飯時,他們敢直望耶穌嗎?為什麼?

(6) 為何主耶穌刻意的使路加福音第五章的事情「歷史重演」?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拾回起初的愛心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2:4-5)

當使徒約翰結束記載耶穌基督的事蹟時,他特別記述七位門徒在提比哩亞海打魚的事件。他用這件事作福音書的結束,相信一定是有重要意義的。

他特別提到,在此之前,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已向門徒顯現過兩次,這一次是第三次(21:14) 。他們現在應該已經重拾信心,但把主撇下而逃的失敗,似乎叫他們非常的內疚。不是嗎?他們齊聲的向主表示,就是必要和祂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主。這不單是彼得的承諾,「眾門徒都是這樣說」(26:35) 。結果呢?全部都在耶穌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雞飛狗走」!(26:56)

主耶穌知道,他們若要繼續跟從祂,就必須重拾「起初的愛心」。對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而言,這「起初的愛心」盡在他們當初在革尼撒勒湖邊決定「撇下所有的跟從耶穌」那一刻表明出來(5:11) 。故此,主耶穌就好像叫歷史重演:

i. 他們同樣齊集在提比哩亞海(亦即革尼撒勒湖) ;

ii. 整夜打魚亦是一無所獲;

iii. 聽到耶穌的聲音吩咐下網;

iv. 結果神蹟性的打到極多的魚!

這「歷史的重演/“deja vu”」驅使約翰情不自禁的喊出:是主 ;彼得就立刻跳入海中游到主那裡去。這歷史的重演,足叫他們回想當初如何撇下一切,滿懷壯志的決心跟從主。故此,當主耶穌再次呼召彼得時,祂其實不單是呼召彼得,乃是同時呼召眾門徒:跟從我吧!” (21:19)

是的,不論我們認為自己已經跌倒、失敗到什麼的地步,主耶穌要我們「回想」,並重拾「起初的愛心」。現在祂同樣重新向你呼召:跟從我吧!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1:15-1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按這事情的上文下理,你認為「比這些更深麼」是指什麼?可否列出兩個可能性?

(2) 耶穌一早已給西門改名為彼得(1:42) ,為何在這裡三次重提他的舊名字?

(3) 我相信約翰這裡用希臘文記下這些對話是「神所默示的」(提後3:16) ,故此約翰是刻意記載了耶穌說的「愛」與彼得說的「愛」是有區別的:

a. 主第一次是問你愛 (agape) 我麼?” 彼得的回答是: “我愛 (phileo) 祢。

b. 第二次是問你愛 (agape) 我麼?” 彼得的回答是: “我愛 (phileo) 祢。

c. 第三次是問你愛(phileo) 我麼?彼得的回答是: “我愛 (phileo) 祢。

這裡讓我們領會到主什麼的心腸和彼得的心境是怎樣?(可參閱今天的靈修默想小篇)

(4) 為何主耶穌三次的以餵養羊群作回答?

(5) 為何主耶穌似乎非常看重彼得是否以“agape” 的愛來愛祂?

(6) 如果今天主耶穌同樣的問你這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呢?

(7) 主耶穌以餵養羊群來回應彼得的答覆,你以為主給你答覆的回應是什麼呢?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是那種愛?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21:15)

在神學院中的一位我很敬佩的教授曾就以上的經文說:主耶穌當時是用Aramaic (希伯來化的亞蘭語)說話,若把約翰用的「愛」字以不同的希臘文來思考是費時的 。一位新約學者也這樣對我說:現代的學者都認為希臘文的兩個「愛」字(agape phileo) 是沒有分別的。 我卻認為約翰刻意的把這兩個不同的「愛」字放在耶穌口中是「聖靈啟示」的一部份,是刻意的。容許我把解經家Lenski就這爭議所作的評論與大家分享:

耶穌問:ἀγαπᾷς με’(你愛我麼) ;彼得回答說:φιλῶ σε。直到今日,雖然有關這兩個字的資料一直存在,竟有人把這個字的意思倒轉來解釋,說ἀγαπᾷv是低層次的愛(像「喜愛/like」的意思) ,而φιλεiv是高層次的愛。他們把真義混淆了,因為他們以為ἀγαπᾷv單是愛恩人的愛、φιλεiv是愛自己的愛。較早期的解經家則認為這兩個動詞是沒有分別的。那些以耶穌說的是Aramaic(而認為不重要的) 也是錯的。雖然耶穌是用Aramaic,但聖經是用希臘文記述的。Aramaic或有、或沒有像希臘文這兩個「愛」的動詞,但每一個文字都有它的方法來表達不同的意思,不一定要靠不同的單字。這一段(15-17) 是最好的例子。ἀγαπᾷv是屬理智、理性和思想的愛;加上這裡的上文下理和主旨,是遠超另外層次的愛。φιλεiv是表達較個人性的喜愛和喜悅,也包括了這裡要表達的情懷;卻沒有理智和更高的目的在內。按其內容,這動詞是屬較低層次的。我們絕不能說神φιλεi(這樣的愛) 世人。在φιλεiv的層次,神只會討厭這有罪的世界。主耶穌從沒有要求我們以這層次來愛我們的仇敵。但ἀγαπᾷv(就不同) —對,神是以這層次的愛來愛世人,而我們亦能這樣的愛我們的仇敵。縱使我們明白他們一切的惡,卻能以偉大除惡的使命來接納他們、使世人得以成聖,使仇敵悔改。我們可以用這兩個「愛」的動詞將約翰福音3:16與其他一節經文作個比較。在極少的經節中,這兩個「愛」的動詞是可以交替使用的。雖然如此,它們仍有極大的分別兩者永不是相等的!” (Lenski, John, 1418-9)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翰福音21:18-25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在此時此地耶穌竟對已是門徒的彼得說:你跟從我罷?是否意味著彼得已停止跟從祂呢?為什麼?

(2) 在重新呼召彼得來跟從祂時,為何預告他將來的遭遇?

(3) 彼得對這重新的呼召立刻的反應是什麼?為何會如此?

(4) 主耶穌對彼得這回應作出了什麼勸導?祂要彼得集中留意什麼?

(5) 讀到這裡,你認為主耶穌這第三次顯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6) 現在,約翰就真的為他寫的福音書作出結語了(21:24-25) 。讓我們用一點時間來思想:

a. 約翰是誰?在眾門徒中他有什麼特別之處?

b. 他是帶著什麼資格來寫這福音書?

c. 他怎樣談到他寫這福音書的角度?

d. 他寫這福音書的主旨是什麼?(20:30-31)

(7) 請重讀約翰福音1:1-14並用自己的言詞來給這福音書作出總論。

(8) 你認為約翰在這書中所作的見證已能有力的證明「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嗎?為什麼?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約翰福音可信嗎?

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21:24)

約翰福音與符類福音(即馬太、馬可和路加)確有很顯著的分別。這些分別包括:

- 約翰福音沒有故事或比喻、沒有登山變像、沒有最後的晚餐、沒有耶穌受試探、也沒有耶穌趕鬼的記載;

- 約翰有最多的資料是符類福音所沒有的,如耶穌與尼哥底母詳盡的談話、撒瑪利亞婦人與門徒、和一些重要的神蹟(如以水變酒和拉撒路的復活)

- 約翰記載耶穌在猶太地區相當多的事蹟,包括到耶路撒冷數次的訪問;而符類福音則以報導耶穌在加利利的事工為主;

- 約翰有些的記載在次序上是具爭論性的,如耶穌(潔淨) 聖殿的行為(2)和受難周的事情正確的次序;

- 尤為重要的是約翰對耶穌的描繪:他是很有詩意的道出光、生命、見證和真理的主題;而符類福音的耶穌是強而有力的,不斷論到神的國度。

將這些分別累積起來,使人對約翰福音為耶穌作見證的歷史可靠性產生了質疑(20:31)。但是,我們是有重要的原因使我們相信約翰福音的歷史可靠性的:

- 在評估約翰福音的可靠性時,我們該看重約翰自己對這寫作的見證。在四福音中,惟有約翰清楚的記載寫作的目的(20:30-31) 。說明目的表明了作者是刻意的選載耶穌的事蹟,主旨是在乎說服讀者拿撒勒人耶穌確是那應許的彌賽亞。這位使徒知道耶穌還另外行了許多的事蹟,正如他在結束時說:若是一一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全世界也容不下了(21:25)。故此,約翰承認他省略了不少的事蹟;而這些省略絕不能作為否定他的記載的歷史性的根據。

- 其他的福音書沒有約翰這樣多次的論到真確性。他使用一連串的神蹟和證人來支持他所載的真確。這些目擊證人,包括他自己在內(19:35) 的可靠性是支持這真確性的一部份,叫讀者知道這對使徒和寫書人是何等的重要。

- 其真確性亦可從詳細報導數字(2:20; 21:11);對所用的外詞加以繙譯(1:38, 41; 20:16);以及準確的提到人物、地方和習俗(2:6; 4:20; 5:2; 19:40) 等等可以看到。

今日的讀者最好不要誇大約翰福音和符類福音表面不協調之處;也不用過份努力的加以協調。(因為) 約翰寫作福音書的目的已成功的達到了。他那動人的、真確的和有說服力的記載實在證明了耶穌確是彌賽亞,神的兒子(20:31)

(Archaeological Study Bible, p. 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