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1-11

我們按五年讀經的計劃,剛研讀過舊約第一卷書創世記。今天我們會開始研讀使徒行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使徒行傳是路加福音的續集。路加在這書卷闡述在耶穌升天後,門徒如何按著主所吩咐的大使命從耶路撒冷傳到「地極」。使徒行傳另有「聖靈行傳」和其他相當合適的名稱。研讀這書卷我們得知使徒如何部分落實耶穌的吩咐,從耶路撒冷直到羅馬履行這大使命。

(1) 這書的起頭緊接著路加福音結尾的記載。路加為何說耶穌「藉著聖靈」對使徒們臨別贈言?這一點有何意義?

(2) 路加如何強調耶穌是真的活著的?

(3) 耶穌用40天之久向使徒講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如何幫助我們對其他使徒的著作有信心呢?

(4) 耶穌囑咐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受「聖靈的洗」。第二章就接著記載使徒被聖靈充滿,用許多方言見證耶穌的復活。這樣,「聖靈的洗」是什麼意思,又不是什麼意思?

(5) 對照第6節和第3節下段。耶穌講說的內容重點是那個國度?使徒們的焦點卻放在那個國度?為何會有此分別?

John Stott 對第6節的注釋:「從他們的問題所用的動詞、名詞和副詞,都實在表明他們混淆了國度的教義。他們用了復興 這動詞表明他們期待著一個擁有政治架構和領土的國度;以色列 這名詞表明他們期待著一個擁有國民的國度;和在這時候這副詞表明他們急切期待心中的國度能不久就被建立。」)

(6) 耶穌的回答如何糾正他們的心態?主耶穌在此重申大使命:

a. 他們的使命是什麼?

b. 要在何處履行大使命?

c. 這使命如何會得成就?

d. 今天你的大使命是什麼?

(7) 耶穌被接上升時,使徒們自然地驚訝定睛看著這個榮耀的景象。兩個身穿白衣的人(相信是天使)問:「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個問題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8) 耶穌很可能是在橄欖山升天的(路24:50)。請對照第11節和撒迦利亞書14:4。這兩節新舊約的經文向我們傳達什麼信息?

(9) 這兩節新舊約的經文向我們傳達什麼信息?

靈修默想小篇
未完成的樂章

當然聖經的每一卷書都是聖靈所默示的,也是重要的。在新約的書卷中,使徒行傳則有很特別的功用。

使徒行傳把耶穌基督的生平與工作和教會的成立和開始連貫起來,並刻畫著基督教作為世界主要的宗教是怎樣開始的。

它把福音書最後耶穌囑咐的「大使命」怎樣得到實現,被使徒藉著見證祂的復活,把福音由耶路撒冷廣傳到歐亞、由猶太人的群體傳至外邦,都記述下來。

但同時,它極誠實的記述這過程進度的攔阻,不但有猶太人的逼迫,更有使徒遲延不離耶路撒冷和不願全力廣傳於外邦和全然接納他們的阻力。

這書卷把最有影響力的使徒保羅介紹給我們。路加在使徒行傳用了大部份的篇幅來描述保羅的生平和傳道工作:由他的悔改到最後在羅馬的被囚禁。藉此,路加供給了我們能了解保羅書信所必須有的背景資料,叫我們能明白不但是保羅的神學思想,更是新約整體的思想。沒有使徒行傳的話,我們是無從了解保羅書信的。

當然,它更把初期教會的生活和模式介紹給我們;這初期的教會雖非完美,卻成為歷代教會多方面的榜樣:在苦難中的忍耐、在基本真道上的堅持、在其他意見和觀點分歧上的處理、怎樣把福音的新現實溶入傳統的宗教生活,而不在福音真道和傳廣上有所妥協等等。

早期的教父多以它為路加福音的續集。路加福音是耶穌基督救世事工的卷一、使徒行傳則是祂救世事工、大使命的實踐的卷二。但我們都知道這大使命尚未完成,有待我和你去寫成這「未完成的樂章」的卷三。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12-2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領受了大使命後,使徒們怎樣等候耶穌的應許?

(2) 你又該怎樣等候,預備自己作神的工?在等候期間為何禱告是這樣的重要?為何在這情況一起禱告更是重要?

(3) 路加特別提到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弟兄都在其中等候和禱告。從這記述你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4) 路加提到這最初的一小群信徒共有多少人?你知道今天世上有多少基督徒?為何在過去的2000年間會有如此的增長?我們可以學個什麼功課和得到什麼鼓勵?

(5) 現在彼得負起了耶穌原先已訂定給他的領導地位(路22:32)。從詩篇69:25 109:8他領會到猶大的結局是無可避免的,需要有人填補他的空缺。彼得同時是否從聖經得知:

a. 這小群人有責任去揀選人去填補猶大的空缺嗎?(原先的十二使徒是誰選立的?)

b. 揀選的方法(即搖籤)嗎?

(6) 在搖籤前,他們確實有禱告,然後立下揀選的標準:那人必須是自約翰為耶穌施洗至目睹耶穌升天的期間常與他們作伴的。從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標準是合理的邏輯。但使徒保羅合乎這標準嗎?是誰選立保羅作使徒的?(參徒9:15)。彼得所立的標準說明了什麼?

(7) 今天你學到什麼主要功課?你可以怎樣應用出來?

靈修默想小篇
由禱告為始

使徒行傳記載的門徒與福音書中的門徒絕然不同的。這些原本是膽小的門徒,從藏身之處走出來,在短短的期間竟把整個世界倒轉過來!

路加清楚的記載他們這極大的轉變是與他們等候「父所應許的」聖靈有關的。使徒行傳的記載就是要把聖靈怎樣使用他們實踐從耶穌基督所領受的「大使命」記錄下來。若沒有聖靈大能的彰顯,就絕對沒有使徒行傳了。

路加同時教導我們這些門徒是怎樣「等候」的。我們常常以為等候是靜止不動的。聖經中等候的人總是積極的藉著禱告去尋求神的。

他們在主升天前,有四十天之久與復活的主同吃,並細聽祂的教訓和吩咐。這一定是甚興奮的日子。主耶穌在這四十天的講論也一定是十分的重要和詳盡。雖是如此,門徒尚需要時間去消化,因為還有甚多聖經的真理需要思索,不少實際和神學上的問題需要時間去領會。大使命確是清楚的聽到了,但該怎樣開始?怎樣能按地域推行?有否需要訂好策略?怎樣處理猶太人繼續的逼迫?以前沒有經歷過聖靈的工作,他們實難想像聖靈會如何引導他們。還有,他們尚需要處理過去的失敗和彼此的爭執。所以這「等候」的時間給他們機會去藉著禱告來認罪、來省察自己的動機和對所受托付的事委身。這段禱告的時間更給予他們機會去領會主所講論的真理。或許更重要的是藉著禱告,他們就能作好更佳的準備來領受聖靈的洗,被聖靈大大的使用來行神蹟奇事,並為主作見證而不至自鳴得意,懂得單歸榮耀給神。

如果沒有這一段藉著禱告來等候的時日,他們可能在聖靈大能藉著他們彰顯之餘,失去了焦點、重心和以神為中心的態度。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1-1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使徒行傳共有32篇講章;這是首次公開佈道的講詞。從這講章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關於如何傳福音和其中不同的重點,並看到這些講詞如何詮釋舊約。

(1) 顧名思義,五旬節標誌著逾越節後的第50天,是慶祝大麥的豐收和小麥的開始收割。眾民要帶著禮物來到耶和華面前(出23:14-17)。你曉得使徒等候那應許的「聖靈的洗」等候了多久?

(2) 試按所描述的來細思聖靈充滿使徒的過程:要分辨確實發生的現象和「好像」發生的現象。

為什麼事件發生得如此「奇突」?聖靈「分開」落在各人頭上可有什麼意義?

(3) 這是在耶穌死後使徒們首次的公開亮相說話。聽眾認出使徒們都是「加利利人」,這話有什麼意義?要公開為復活的耶穌作見證的如此重任,竟交託給他們。你對神的智慧和揀選僕人的原則可以學個什麼功課?

(4) 從這神蹟你對說方言有何認識?

a. 所說的是什麼方言?(第8 節)

b. 目的是什麼?(第12 節)

c. 怎樣發生的?(第4 節)

d. 內容是什麼?(第11 節)

(5) 因當時是節期之故,這群首批聽眾大部份是什麼人?你認為神為何揀選他們成為首批聽眾?

(6) 如此清晰的說方言神蹟擺在面前,為何還會有人譏誚他們是喝醉了酒?這給我們對傳道的事工有什麼認識?

(7) 今天你學到什麼功課?你可以怎樣實行出來?

靈修默想小篇
聖靈:由始至終

相信我們都很羨慕使徒們在使徒行傳第二章的傳福音的果效:一日之內就有三千人信主。

但我們知道這全是聖靈的工作。其實每個人的信主都是聖靈的動工。

我們若有負擔關心某人的得救時,往往是聖靈先在那人心中種下靈裡的渴求,也是聖靈把對這人的負擔放在我們的心中,催促我們為他代求。當我們順服聖靈的感動開始代禱後,就會更留意和關心他。

在神所定的時間,聖靈會給機會差我們或其他的信徒向他談道,以至最後引導這人悔改信主的。

在作平信徒時,我曾為一個姪女和她的丈夫禱告多年。鑑於雙方都非常忙碌,我們連見面交談的時間也沒有。終於有一天,他們來電邀請我和太太到他們的新居吃飯。我感到神的時候到了,但也有點猶疑,好久不見,一見就向他們傳福音,似乎有點困難。因此我禱告求神給我們談道的機會。

在飯前交談時,不知怎的,他們問及教會的近況。我立刻的想到教會於不久會舉行的福音營,就隨口的問他們有否興趣參加。誰知他們立刻的答應參加。就在這福音營中,姪女在最後的一天晚上決志信主,我更有機會在第二天早上帶領她的丈夫決志信主。

他們的決志當然沒有使徒行傳中的三千人那樣傳奇,但同樣由始至終是聖靈的工作:他們因遷入新居邀請我們到訪、我邀請他們參加福音營、他們立時的答應和及後在福音營中分別的決志,這些都絕非偶然。由始至終都是聖靈的工作。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14-3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讓我們一起從彼得的講道有所學習:

(1) 彼得怎樣扭轉群眾的反對和嘲笑作為見証的機會呢?

(2) 彼得將這神蹟與約珥書2:28-32的預言連在一起。他特別提到末後的日子的來臨:新約對末後的日子的詮釋是以耶穌降世為人開始,以耶穌的再臨為終局。故此,讓我們從這角度來看約珥書的預言:

a. 兒女、少年人,老年人、男人和女人一起說預言,見異象和作異夢:使徒們怎樣應驗這方面的預言?

b. 天上地下要顯出奇事神蹟:按彼得所言,耶穌怎樣應驗了這方面的預言?

c. 整段預言的最後部份在當時應驗了沒有?

(但末後的日子開始了。所以「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彼得繼續講述福音信息時,這一點正是他所強調的。)

(3) 彼得重點提到他們釘死耶穌的罪和耶穌已復活的事實,他怎樣有力地證明詩篇168-11是講及耶穌的復活呢?

(4) 彼得說:「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第32 節)。但是我們都不是親眼目睹耶穌復活的見證人,那末我們可作什麼見證?

(5) 彼得如何引用詩篇1101來證明耶穌是主、是基督?

(6) 今天我們若要與人分享福音,在方式和內容方面,該從彼得的首次公開講詞中學到什麼?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出來?

靈修默想小篇
福音的大能

彼得和其他的使徒多次被譏諷是加利利人而已。當時的宗教領袖認定「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3:14) 。但他們的信息卻是如此有力,叫以千計的猶太人信耶穌。

今時今日的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往往請來大有學問或成就的人或是明星歌星之類作講員,以求吸引更多人來聽道。同時又靠高科技的投射器材、有吸引力的主題和具技巧的呼召,力求能叫多人決志。但彼得和使徒們的成功全與這些無關。

就以彼得而言,他確是沒有學問的加利利魚夫。他所寫的書信沒有高度的文學價值,他的講道亦缺乏當時的拉比的修詞和辯論的修養。他的呼召更是毫不客氣,一定會引起今天的聽眾的反感。但他傳道的果效卻是有目共睹的。

但那極有學問的保羅卻步彼得的後塵。他立志在傳講福音時,不用高言大智、不用智慧委婉的言語,「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書2:2) 。他傳道的果效並不下於彼得。保羅就告訴我們他傳道的秘訣,是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16) ,不是他的辯論學、不是他的技巧,也絕不是他高深的哲學。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37-4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真心的悔改是否一定是感到扎心的回應呢?為什麼?

(2) 眾人發問:「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請不要看彼得的回答。若有人這樣問你,你會怎樣回答?請寫下你的回答,然後與彼得的回答作個比較。兩者有什麼主要的分別?其中一個分別會是受洗嗎?為何彼得要求他們「隨即」受洗?(註:學者F.F. Bruce 如此詮釋:「除非受洗是伴隨著內心的蒙恩得救,否則若以為外表的禮儀〈指受洗而言〉有任何價值的話,這就與純正的以聖經為本的教義相違。」)

(3) 路加在這一章記錄的講道相信是一篇更長講道的摘要(我們只需用三分鐘就能讀這摘要一遍)。路加補充說:彼得還用許多話來警誡他們,勸勉他們。我們強調傳福音需要技巧是正確的。但若與彼得傳福音的方式相比,我們的態度欠缺了什麼?

(4) 這批歸信者有些什麼立刻的生命改變表現?請逐一列出。「他們恆心遵守」是什麼意思?他們與大部份初信者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會是什麼?(恆心可繙譯為頑固地。)

(5) 4647 節描述這首個初信的群體所過的教會生活。請逐一列出他們每天所過的屬靈生活。這團體生活與現今我們的教會生活有何不同?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學到什麼?

(6) 這段以講述他們的得救人數天天加增為結束。你認為什麼導致信徒的數目這樣的日增?你和你的教會要有什麼改變才能有如此的增長呢?

靈修默想小篇
扎心

Chuck Colson曾說,美國基督徒的信仰像是一個湖闊有一哩,但深只有一吋而已。他說得很對。可惜這不單是美國信徒的光景,恐怕也是普世信徒的光景,特別是在後現代的西方社會。

我仍記得初信主的時代,雖然已受後現代思想的影響,但現代思想遺下的影響仍深。在學院中傳福音仍較著重理性的辯論,因而「鐵證待判」之類的護教書籍甚受歡迎。我們以為只要說服別人認同聖經的真確性,他們自然要信耶穌 (當然還要跟「四定律」作決志禱告才行)

但隨著性解放和家庭體系的崩潰,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非常破碎的世代。雖然還需要理性的辯論,但似乎心靈的醫治成為了向人傳福音更重要的焦點。或許這是「靈恩」運動增長迅速的主因。在「靈恩派」之外的基督教也把福音的重點放在全人的醫治、更美滿的生命和更充實的生命上。這樣,基督教似乎成為一個「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門路。

但這絕非是彼得在五旬節所傳的福音。他的福音並沒有叫聽者聽得舒服。相反的,是叫他們「扎心」(2:37) 。他們聽後感到恐懼,因而問道:「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

為何他們會感到扎心?為何他們會感到害怕?因為彼得指出他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2:36)

這些聽眾不是要尋找更好的生命,不是要得更充實的生命,也不是要得心靈的醫治,乃是單單要尋求神赦免他們的罪這罪叫他們面對神的審判,而審判的終局是永遠與神隔絕的沉淪。換言之,聖靈藉著彼得所傳的福音叫聽者知罪,並引至他們悔改、相信,和藉著洗禮公開的承認他們的決志。路加跟著形容他們新生命的改變,怎樣恆心(原文是頑固地) 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2:42)

這些都是真正信主的表現。這顯示他們的信仰並非只得一吋深。皆因他們是因被聖靈光照、知罪、扎心以至相信耶穌。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3: 1-1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你認為彼得和約翰早就料到、早就預備好去行這個神蹟和說出這名句:「金銀我都沒有...」嗎?

(2) 奉耶穌的名有什麼意義?為何彼得在耶穌眾多的名稱中選用「拿撒勒人耶穌基督」?這個稱呼對這一群有份釘耶穌在十字架的民眾又有什麼意義?

(3) 16: 彼得提到這叫人痊愈的神蹟是基於兩方面:耶穌的名和那人的信心。在記述那人得醫治的過程中,經文實在沒有提及那人的信心。但在得醫治後,那人如何表現他的信心呢?(可參3:11)

(4) 今天在同樣的處境中我們可以怎樣仿效彼得和約翰?

- 我們有什麼是彼得和約翰沒有的?

- 他們有什麼是我們可能沒有的?

- 他們和我們同樣有什麼?

- 我們未必能行這樣的神蹟,但我們仍能做些什麼事使人相信和讚美神呢?

(5) 為何這個行乞的人仍抓緊彼得不放?他要得著什麼?

(6) 今天的經文和反思怎樣對你說話?你可以怎樣實行出來?

靈修默想小篇
誰有更好的裝備?

在向門徒頒布大使命時,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1:8)

路加繼續報導這些使徒們怎樣忠心的由耶路撒冷開始,為耶穌作祂復活的見證。我們知道這大使命今天同樣的交付了我們。但問題卻是:當時的使徒們都親眼看見復活的主,可以作祂復活的見證;但今天的你和我都沒有見過復活的主,如何能作同樣的見證呢?

在今天的靈修經文中我們思想過以下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的重溫:

(1) 我們有什麼是彼得和約翰沒有的?

明顯的,我們現在能手持新約27書卷,包括極完整的四福音書(他們當時只有口傳的福音故事) ,以及眾多從新約角度解釋舊約經卷的書信。今天我們因此有更全面的救恩神學,加上有二千多年的宣教史來裝備我們去實踐大使命。我們更有空前先進的科技和通訊的方便來快速的傳達福音。這些都是彼得和約翰所沒有的。

(2) 他們有什麼是我們可能沒有的?

我們雖然具有以上的福氣,但恐怕卻缺乏了使徒們至死忠心和愛主的心志!

(3) 他們和我們同樣有什麼?

像他們一樣,我們都有聖靈的內住、有聖靈的能力、有同一大能的福音,也同一有清楚重新得救的經歷。

當彼得告訴那瘸腿的人:「只把所有的給你」時,他就奉耶穌的名給他醫治。彼得在3:16解釋說:「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

今天我們同樣有這全能主的名,和祂所願賜的信心。

(4) 我們未必能行這樣的神蹟,但我們仍能做些什麼事使人相信和讚美神呢?

對,我們未必能行同樣的神蹟(但我深信,若是主的旨意,今天我們是同樣能作的) ,但人的信主,非靠看見或經歷神蹟的。就像使徒行傳13章的方伯,他是更因「希奇主的道」而相信的(13:12) 。真正的相信是聖靈藉著福音的信息所帶來的。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3:12-2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是彼得第二篇公開傳福音的講章。讓我們一起從彼得身上學習怎樣傳福音吧:

(1) 彼得如何藉著這神蹟把群眾指向耶穌?

(2) 如果神藉著我們去行一些神蹟,旁人(可能包括信徒在內) 會怎樣看我們?彼得在第12節的話怎樣糾正人的錯誤?這糾正是如何重要或必須?

(3) 彼得的講章可分析如下。請反複思想每一重點,並認識到(一)福音必須有什麼內容(二)若與猶太聽眾分享福音可以提到什麼要點。

a. 當時的聽眾主要是什麼人?

b. 耶穌如何被亞伯拉罕的神所榮耀?

c. 在指出他們的罪時,彼得說:

i. 是他們交祂出去受死的;

ii. 在定意釋放他的彼拉多面前,他們棄絕了祂;

iii. 是他們殺死耶穌的

iv. 卻是出於無知

d. 神叫祂從死裡復活了

e. 使徒們都是見證人

f. 眾先知早已預言基督的受苦,這是神的計劃的一部份

g. 著意提到耶穌的身份,包括:祂是基督,生命的主,聖潔公義的主;

h. 他們要轉向神和悔改。悔改帶來的果效包括:

i. 罪得塗抹;

ii. 安舒的日子必來到

i. 為何耶穌仍留在天上:等候被神再差遣來復興萬物,正如聖先知口所說的。

j. 不信的後果:如摩西警告,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申18:15, 18, 19);

k. 他們是蒙福的,因為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耶穌首次被差遣臨到的人。

以上的重點,什麼是向非猶太人傳福音時,同樣必要提到的?

(4) 今天你領受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可以怎樣實行出來?

靈修默想小篇
祇有一個方法

我們想到初期的門徒從膽怯、懼怕中,突然改變成為一群勇敢、忠心的使徒,在短短的時間中,可以說用福音把整個世界翻轉過來。就讓我們藉Mrs. C.H. Morris (1862-1929) ,這位眼目漸盲的詩人的詩詞,開我們的心眼,思想我們今日所受的福音托付。

祇有一個方法使這滅亡的世界知道

耶穌已為罪人而死

祂已吩咐我們去傳這好信息

祂並沒有設下他法。

祂已交托我們、去傳揚福音

就是救世的福音

祂已交托我們、單交托我們

救世再無別途。

若基督的使徒緘默無聲

對這托付不忠

神救世的計劃不會被聽聞

你我也不知曉祂的憐憫

祂已交托我們、去傳揚福音

就是救世的福音

祂已交托我們、單交托我們

救世再無別途。

與人分享耶穌已拯救了你

祂寶血已赦免你罪

讓他們也捨下擔子給祂

今日來同享救恩

祂已交托我們、去傳揚福音

就是救世的福音

祂已交托我們、單交托我們

救世再無別途。

親愛救主、我願急傳福音

傳揚生命之道

聽者也要轉告他人、延續所托

直至福音傳至地極。

祂已交托我們、去傳揚福音

就是救世的福音

祂已交托我們、單交托我們

救世再無別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