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3:4-12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使徒行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使徒行傳13:4記述保羅開始第一次的宣教旅程。請翻到聖經內印備保羅宣教旅程的地圖,作為指引。

(1) 聖經再提「他們既被聖靈差遣」有何重要性?「他們」是否包括了約翰(馬可)?作為「幫手」,他也需要是聖靈差遣的嗎?

(2) 這宣教旅程的策略似乎是以猶太會堂作入手之處。是什麼原因?

(3) 「方伯」與「巡撫」同等。在這福音傳與外邦之始,能叫羅馬官員信主有何重要性?

(4) 那行法術的名叫「巴耶穌」(即拯救者的兒子之意),保羅卻稱他為「魔鬼的兒子」。你以為他為何要抵擋使徒,叫方伯不要信呢?他與未信主之前的掃羅相比,那個更是「魔鬼的兒子」?

(5) 保羅向他所行的神蹟可叫你想起那一件相似的事呢?

(6) 這神蹟帶來了什麼果效?

(7) 一直以來是巴拿巴引領保羅的,現在如何?如果你是巴拿巴,你會有何感受?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 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希奇主的道

我們在方伯士求保羅信主的過程上看到福音的大能。保羅叫攔阻方伯信主的術士瞎眼已彰顯了神的大能;但聖經告訴我們,方伯的信主是因「希奇主的道,就信了。」(13:12)

我們常常過份的看重神蹟。對,保羅靠著聖靈的大能告訴術士他要瞎眼了,「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13:11) ,就像保羅在大馬色路上那樣。但是如果神蹟本身能叫人信主,我們應看到這術士立刻的悔改。但聖經沒有這樣報導,反說明方伯的相信,主因不是這神蹟,乃是「希奇主的道/teaching」。

我遇見過好幾個多次經驗神蹟的人。在那些經歷後,他們自己也承認確是「神蹟」。但我卻看不到他們因此而產生悔改得生命。神蹟過後,除了說一些感恩的話,他們的生命毫無改變。究其因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被神的道所改變。

若然一個人沒有被聖靈藉著神的道叫他「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16:8),恐怕就算遇見更大的神蹟,他也不會真正悔改信主的。

相反地,如果我們學效保羅單傳耶穌和祂釘十字架的福音道理,就算沒有神蹟相隨,聖靈也可以叫人因「希奇主道」而悔改信主的。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3:13-43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保羅怎樣看約翰(馬可)的離隊?(15:38)

(2) 你認為約翰(馬可)離隊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3) 路加在此寫下一段較詳細的保羅的講道摘要,讓我們嚐到保羅講道的風味。請用點時間分析和細思:

a. 16-20: 他們作為神的百姓的首450(請留意每一個動詞)

b. 21-22: 神賜士師、先知、君王(特別大衛,他是合神和百姓心意的)

c. 23-25: 耶穌--大衛的後裔、施洗約翰(百姓敬重的)所見證的救主;

d. 26: 陳明救世之道;

e. 27-29: 猶太人釘祂十字架,成就了預言;

f. 30-32: 神叫祂從死裡復活,眾多見證人還在;

g. 33-37: 引用詩篇見證祂的復活早已被預言;

h. 38-39: 赦罪及稱義:非律法所能作的;

i. 40-41: 警告他們不要不信。

如果你是當時的虔敬猶太人,你會如何回應這信息?那一處會叫你慎重思考?有否察覺保羅與前幾章彼得表達信息之別?

(4) 你會怎樣形容聽眾當時的反應?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認識你的聽眾

我們當然相信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但同時我們也當從這些使徒,特別是保羅,學習怎樣藉認識聽道的人,而有效的傳講福音信息。

從使徒行傳第13章保羅的講道,我們曉得他是清楚明白他的聽眾是誰:就是「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13:16)。當他這樣稱呼時,他的聽眾就曉得保羅的信息是會針對和與他們有關的。

我們在這段信息中發現保羅特別提到:

- 以色列人流浪曠野約四十年(13:18)

- 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13:19)

- 要經過約450年才能得地為業(13:20)

- 而掃羅作王有四十年之久(13:21)

我相信保羅不是在此談論這些數字的屬靈意義,乃是要那些外邦的聽眾曉得這些舊約記載是歷史的事實,並非像他們當時人人熟悉的希臘神話屬無稽之談。

至於那些猶太人聽眾,保羅就有力的證明耶穌確是基督,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祂確是大衛的後裔(13:23);是百姓所敬重的施洗約翰所見證的(13:25);經上指著祂所記一切的話(包括祂的死和復活)都成就了(13:29);並且祂的復活是被多人多日多次看見的(13:31)

結果,「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13:43)

當然,這是聖靈的工作,但我相信這也是保羅等候、禱告和盡心準備的成果。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3:44-5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猶太人在兩個安息日聽道的反應會這樣不同?他們真正的錯誤在那裡?

(2) 你能否解釋猶太人和外邦人對福音的反應會這樣不同?

(3) 聖經說: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是什麼意思?既是這樣,你怎樣看自己的蒙恩得救?

(4) 保羅,巴拿巴在此地遭受逼迫。當地的(初信)信徒怎樣看這一切?

(5) 路加特別提到什麼人被利用來反對保羅?你有何感想?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預定得永生

我知道「預定論」是一個非常難處理的神學思想。按聖經字面的顯示,如使徒行傳14:38所說:「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似乎神若非預定,也必預知誰會得救恩的。我們覺得難接受的原因之一,乃在乎想弄清楚究竟我們還需傳福音與否。

至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上一代的牧者Dr. Vernon McGee (Through the Bible事工的主持)所講的能幫助解答。他是相信預定論的。他把那些「凡預定得永生的人」比作街上的行人,他們都配上了黃色絲帶,不過只有神能看見,我們的肉眼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有責任向神放在我們身旁的人傳福音。若聽到福音的人是配上了黃色絲帶的,他們會作出信心的回應;若不是配上黃色絲帶的就不會相信。我們的責任不是去弄清楚別人是否配上黃色絲帶;我們的責任是盡力向每一個人傳福音。

這樣,我們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2:15-16所說的:「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4:1-1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1-7節提到他們在以哥念的事工:

a. 有效嗎?

b. 神怎樣特別支持他們?

c. 他們又遭到什麼逼迫?

d. 逼迫帶來什麼結果?

e. 你有何感受?

(2) 到此保羅第一次宣教之旅快要終結了。他們到過帕弗、彼西底的安提阿和以哥念。請用一點時間簡略重溫這一段宣教的經歷。你可發覺保羅的宣教策略嗎?他的經歷對你有什麼啟迪?

(3) 路加提到保羅在路司得見那瘸腿的有信心,可得醫治 。你以為得醫治必與信心有關嗎?這信心是醫者的還是被醫者的呢?(可參彼得在第3章的醫治,和耶穌在路17:11-19的醫治。)

(4) 如果你是保羅和巴拿巴,在被人誤會為神靈時,你會如何處理?你會怎樣藉此介紹福音?

(5) 保羅和巴拿巴又是如何處理?有效嗎?為什麼?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奪神的榮耀

在使徒行傳第14章我們讀到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醫好了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人。那地方的人就以為他們是希臘的神丟斯和希耳米,要向他們獻祭。在這情形下,相信你和我都會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立刻拒絕他們的敬拜,因為我們絕對不敢以神自居,免得遭到像希律的結局。(見徒12)

這是否就等如我們真的不敢奪取神的榮耀呢?答案是:未必。

你或許像我有類似的經歷:在講完一篇很感人的道,或領完一課叫人得幫助的查經或主日學,不少人前來多謝你,稱讚你。回到家中,你的腦海仍不斷的出現著你所說過的精彩片段,甚至在晚上睡眠時也在重現這些片段。

或許雖然你所講的道、所領的課確是很精彩,但不知怎的,卻沒有人在聚會後向你說任何感謝或稱讚的話。於是你就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向人問:「剛才你覺得怎樣?」

又或許你那一次講得甚差或帶領得甚不理想,你感到非常的不好受,本不想再想。但不知怎的,你仍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向別人提問,希望得到「你所說的話對我很有幫助」之類的讚賞;雖然你心知別人若真的那樣說,也只不過是客套話,免得你難受而已。

不論是以上那一個例子都表示我們事奉心態有出錯,存心要佔單單屬於神的榮耀!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4:19-2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這些群眾轉變得這麼快,這一刻敬畏他們、下一刻竟要殺害他們?原因何在?

(2) 保羅這一次受傷害有多嚴重?

(3) 離開路司得到特庇去,第一次宣教旅程來到終點了。在回程時他們探望曾停留宣教的城市。他們的跟進工作包括什麼?(21-23) 對我們今日的宣教事工有何提醒?

(4) 最後他們回到被差遣的安提阿母堂。請把自己當作保羅。你會怎樣寫你的報告書?你的重點會包括什麼?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堅固磐石

看到使徒行傳第14章路司得人如此容易改變態度的表現,實在叫人驚訝!他們一見瘸腿的得醫治的神蹟,就擁戴保羅和巴拿巴為神。二人雖然力拒,似乎也攔不住他們向二人的獻祭。

但因安提阿和以哥念來的猶太人的挑唆,他們就立刻轉過來反對二人,甚至險些用石頭把保羅打死!無怪聖經這樣說:「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2:24

今天讓我們藉著Edward Mote這首熟悉的詩歌來思想我們信靠的對像單單是主耶穌。這首詩的最後兩節是Edward Mote在訪問將要病逝的King姊妹後而寫的:

1. 我心所望別無依靠,只有基督公義寶血; 我無好處堪足自誇,惟全然靠救主聖名。

2. 有時黑雲遮蔽主面,主恩不變是我倚靠; 在風浪中不會飄流,我錨拋牢在主恩中。

3. 基督寶血奠立聖約,救我不受洪流吞滅; 其他倚靠都要失效,救主是我居所,盼望。

4. 末日聽見號角響起,那時我必在基督裡; 穿戴救主雪白義袍,聖潔無瑕立寶座前。

副歌:

立在基督堅固磐石,其餘根基全是沙土, 耶穌基督就是磐石。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5:1-1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我們剛好讀完使徒行傳的一半。在讀第15章這極重要承先啟後的耶路撒冷大會前,請先依以下的提示重溫首14章:

1

耶路撒冷

門徒禱告等候聖靈的洗

2

耶路撒冷

聖靈的洗引至3千多人信主,初期教會正式誕生

3

耶路撒冷

在聖殿公開作見證

4

耶路撒冷

逼迫開始,使徒被捕得釋、門徒喜樂,凡物公用

5

耶路撒冷

夫婦欺哄聖靈而死、信徒遂增,逼迫亦然

6

耶路撒冷

因慈惠事工不周而生怨言,選出首批執事

7

耶路撒冷

司提反殉道

8

撒瑪利亞

大逼迫開始,門徒(非使徒) 四散傳道,腓利到撒瑪利亞傳道,帶非洲官員信主

9

大馬色、

猶太地、

撒瑪利亞

掃羅蒙召

彼得開始作跟進與宣教事工

10

該撒利亞

聖靈引導彼得帶領意大利百夫長一家信主

11

耶路撒冷

安提阿

彼得為外邦人信主得救辯證

教會派巴拿巴(後掃羅加入)查察究竟,信徒稱為基督徒

12

耶路撒冷

希律逼迫教會,雅各被殺、彼得被捕

13

安提阿

聖靈吩咐教會差遣保羅、巴拿巴出去在猶太地之外宣教

14

居比路、

小亞細亞南部

保羅、巴拿巴完成第一次宣教的旅程,很多外邦人信主

(1) 你還記得外邦人得救最有力的憑據是什麼嗎?

(2) 為何還有猶太基督徒不滿意?他們對嗎?為什麼?

(3) 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怎樣處理這爭議?我們可以怎樣學效他們?

(4) 原來法利賽人也有信主的。你以為他們應否仍留在法利賽的教門?為什麼?

(5) 試細思6-11節彼得的見證:

a. 他的見證最有力之處在那裡?

b. 彼得提出他們得救的憑據是什麼?

c. 彼得指出他們的反對是犯了什麼罪?

d. 按彼得所言,得救的原委是什麼?

(6) 如果你有份參加這次會議,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是喜還是悲?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祂可差天使

讀完使徒行傳的首14章,剛好是保羅完結了第一次宣教的旅程,也正是使徒行傳這書卷的一半。我們看見初期教會對大使命的實踐有很大的進展。若按照聖經學者Charles Puskas的估計,主耶穌是主後33年死而復活的;保羅是在主後34年信主蒙召的;這第一次宣教旅程則是在主後51年完成的。這樣,使徒行傳首14章的經歷就達18年之久了。

換言之,使徒在五旬節後留守在耶路撒冷有一年多,在司提反殉道帶來的逼迫後,門徒(並不包括使徒)才逃離耶路撒冷,把福音帶到耶路撒冷以外的各地。

就在這年間,保羅信主,然後在亞拉伯曠野渡過三年;福音同時慢慢的傳到撒瑪利亞和該撒利亞。彼得在該撒利亞帶領意大利百夫長一家信主。主後44年就是希律王逝世的那一年,福音的傳播似乎仍是集中在耶路撒冷鄰近的區域,仍限於巴勒斯坦一帶之地。

因此,福音真正超越猶大和撒瑪利亞領域的的廣傳是在主後51/52年間保羅第一次的宣教旅程開始的。保羅和巴拿巴先把福音經水路帶到居比路,然後到小亞細亞的南部。

由此看來,主耶穌的大使命經歷了18年。由五旬節聖靈大能的彰顯為開始(使徒行傳第2),繼而使徒有神蹟奇事配合他們的見證(5:12-16),經歷大逼迫(8:1),更有聖靈繼續的推動(13:2),這初期的教會才慢慢的把福音傳越自己的區域和自己的種族。

神實在是長久忍耐的。就像一首詩歌所言,神本可差遣天使去傳福音的。這樣福音一定傳得更快更有效。神卻單單揀選我們去完成這重大的救世使命。為什麼呢?原因是祂愛我們、信任我們、盼望我們至終能被模造,成為祂的形像像祂這樣的極愛世人 (3:16)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5:12-2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主的兄弟雅各是怎樣信主和成為耶路撒冷教會首領的(參加2:12)。無論怎樣,他是耶路撒冷大會會議的主持:

(1) 繼彼得的講論後,保羅和巴拿巴作見證。會眾對他們的見證有何反應?為什麼?

(2) 雅各繼而引用阿摩司書9:11-12發言。那段預言是指著那個時候而發的?如何有力的為彼得、保羅、巴拿巴作見證?

(3) 雅各提議怎樣去解決這爭議?

a. 他的提議有何根據?

b. 是否一項妥協嗎?

c. 你同意他嗎?

d. 如果要你作出提議,那會否就是你的提議?你會有不同的提議嗎?

(4) 留意:這提議最後被全教會所接納。從這事件,你可以學習該怎樣處理教會中的爭議嗎?

(5) 請細讀這信的內容。如果你是當時的外邦信徒,聽到信中所言,會有什麼回應呢?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使徒雅各

自信主以來,我有一段極長的時間不能接受使徒雅各。及後我發現這並非我獨有的難處,原來馬丁路德也是如此。雖然他仍把雅各書列入聖經的正典內,卻稱之為「稻草書信」,沒有好好反照福音的要道。讀到保羅在加拉太書對雅各間接的評語,加上使徒行傳第15章中雅各的決定,我對雅各其人是有些保留的。

後來,多閱讀到有關雅各其人的資料,我漸漸的明白為何他在初期教會中如此受敬重。容許我把Ajith Fernando對雅各的介紹節錄如下(他這部份是取材於F.F. Bruce的著作)

「我們可以在聖經以外的書卷讀到有關雅各的資料,甚至非基督徒也敬重他。因他苦修的操練,和經常到聖殿禱告。他常為耶路撒冷和百姓代求。主後62年他被石頭打死,他的殉道叫眾人驚訝。後來,不少人認為耶路撒冷的慘劇(主後72年被毀)是因為再沒有雅各的代求之故。” Bruce說:教會之接納雅各為領袖是與他的為人有關,而非因他是主肉身的兄弟之故。他在耶路撒冷公會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他為人的明證。」

雖然如此,讀到他在公會的提議時,我仍對他不滿。他說:「只要寫信,吩咐他們(指外邦信徒)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15:20) 我不明白為何在彼得已清楚明說人得救乃全因主耶穌的恩後(15:11),雅各還要加上這些規條?

其實我是完全忽略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這些外邦信徒仍置身於一個非常道德腐敗的社會中,而偶像的敬拜與不道德的生活幾乎是分不開的。雅各這樣囑咐是叫外邦信徒不容易再墮入試探中。他已肯定了彼得對救恩所說的話,他在此並非在因信稱義上加上甚麼,乃是要藉此拆除猶太信徒(對食物的拘執)和外邦信徒(對食物的隨便)之間不必要的阻隔。看來雅各確是智慧和愛心兼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