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8:12-22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使徒行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路加提到亞該亞方伯迦流的名字,叫我們曉得這段經文所載的事件發生於主後50-51年左右。至於該撒革老丟(主後41-54),他曾給予猶太人宗教庇護,後因暴動之故,把他們逐出羅馬(18:2)。不過,迦流對基督教有好感,有助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立足,其後基督教更獲得合法的地位(TNAC, Fernando, Acts, 493)

(1) 哥林多繼羅馬和亞力山太為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它有著名的亞底米神廟,擁有上千廟妓。你認為聖靈感動保羅留在此地比其他地方更久的原因何在?你能聯想到現今像哥林多一樣,富有文化、商業興盛、而道德淪亡的城市嗎?照你所知,這城市有沒有具規模的福音事工呢?

(2) 聖靈在18:9-10給保羅的應許在此處怎樣應驗呢?神會用非信徒來成就祂的旨意嗎?聖經有記載這樣的先例嗎?

(3) 聖經一般的教導是以弟兄作主導的。路加在此開始把亞居拉(先生)放在百基拉(太太)之後,你以為是什麼原因?

(4) 剪頭髮償願通常是與許拿細耳人的願有關(參民6:1-21),表明願已還了。我不曉得保羅所許何願,但他是許願、還願的人。你曾否向神許過願?償還了沒有?

(5) 看來,以弗所人對保羅的反應不錯。為何他卻不願多留在此重要的亞細亞行政重地?請重溫16:6,再讀這章的第廿一節,看看你有何領會?

(6) 22節總結了保羅的第二次宣教行程。請用一點時間畧溫15:35-18:22的主要發展,看看有什麼是值得保羅向安提阿教會報告和分享的。

(7) 試比較兩次宣教旅程的結束(14:26-2818:22) 有何不同之處?為什麼?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分裂遺害深遠

讀到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的結束,回到被差之「母會」安提阿時,不禁想到第一次旅程結束時的情境,兩者實在有很大分別!

第一次的出發是聖靈的吩咐,並有弟兄姊妹的按手、禁食、禱告(13:2-3)。這更是教會正式差傳到外邦之地,踏出實踐大使命重要的突破!

故此,在這歷史性的旅程結束時,保羅和巴拿巴召集眾人,帶著興奮的心情「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14:26-28)

可惜第二次的旅程卻是以爭吵為開始,分裂為終結。路加只記載教會為保羅作出發前的祈禱,沒有記載為巴拿巴的旅程祝福。這次的分裂肯定創傷了這滿有宣教異象的教會。

現在,保羅完成了第二次的宣教之旅,成果是極大的,且經歷了不少的神蹟。巫鬼被趕出、禁卒全家歸主、福音被傳到羅馬帝國的主要城市,如雅典、哥林多和以弗所。福音的果效甚為顯著。但成功的歸來,卻看不到什麼的慶祝、報告或感恩。路加只用寥寥數字平淡的略過。下一次的起行,也沒有什麼的禱告或祝福!

從路加的字裡行間叫人感覺到保羅與安提阿教會的關係已發生了改變;安提阿教會本身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分裂的遺害實在深遠!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8:23-2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段記述保羅開始第三次的宣教旅程。不過有解經家認為這一次的旅程只是第二次同一旅程的延續。

(1) 亞力山太是古代文化中心,也是早期教會神學表表者的重地(如革利免,俄利根,奧古士丁等)。聖經說:「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林前8:1)。從路加所記述有關亞波羅和他的事奉,你認為高深的學識有助神的事工嗎?為什麼?

(2) 後來亞波羅到亞該亞(即哥林多的所在地),他對當地教會的影響甚深。請閱哥林多前書3:1-9。對哥林多教會的分黨,保羅與亞波羅是否要付部份的責任?是誰的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10 的話是什麼意思?

(3) 亞波羅同樣對以弗所教會有所貢獻(18:26),以弗所的教會卻沒有同樣的難處。原因何在?

(4) 亞波羅剛到以弗所時,有什麼欠缺的地方?百基拉和亞居拉怎樣幫助他?亞波羅是否願意被幫助?由此可見,這具學問、口材的亞波羅,有何可取之處?

(5) 如果是你要為亞波羅寫薦書,你會怎樣寫?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知識是神所賜的

我們都知道哥林多教會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教會,因而受到保羅的責備。保羅固然是大有學問的,但他刻意不倚靠自己的學問去引導哥林多的信徒。正如他所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2:4)。同時,他亦提醒他們:「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8:1)

這是否說,知識與學問一定是基督徒生命成長的攔阻和事奉的障礙呢?

我們知道聖經有不少被神用的人是滿有知識和學問的。大有才學的所羅門寫了3,000句箴言,1,005首詩歌(王上4:32)。保羅雖然刻意謙卑自己,但他的才學卻不因此就能隱藏起來,連巡撫非斯都對保羅都驚歎說:「你的學問太大」(26:24) 。至於亞波羅,他更是著名的學者之都亞歷山大的產品;路加特別指出他是有學問的 (18:24)

所羅門的智慧叫示巴的女王不得不稱頌耶和華(王上10:9) 。不少保羅所寫的書信被譽為神學的精華。亞波羅對哥林多教會影響甚深。知識其實不一定對神的事工不利;在神的手中是可以成為祝福的。

其實,我們也不應感到奇怪。知識是神所賜的。像神所賜的一切,我們可以因據為己有而使它成為禍害;但也可以謙卑的為神所用,叫神得到榮耀。

在我蒙召時,有一位神的僕人用心良好的勸我不用費時到神學院讀神學,單讀聖經就可以了。我深幸沒有聽他的話,否則我定會變成井底之蛙,不能從歷代的先賢先聖學習認識神和祂的話。亞波羅也不是單靠自己去讀經的,他乃是謙卑自己接受百基拉和亞居拉的教導;我相信他更有從保羅處多有學習,乃是謙卑自己,接受百基拉和亞居拉的教導;相信他更有從保羅處多有學習。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1-1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以弗所是亞西亞的真正行政總部,其經濟收入則與亞底米神廟息息相關。這城市更以巫術見稱,當時的世代稱巫術的著作為「以弗所經卷」。(Bruce, Paul, 291)

(1) 我們先前讀到亞波羅單曉約翰的洗禮,現在保羅所遇見的幾個(主的)門徒也是一樣。到此,施洗約翰殉道已超過二十年了,你可以從正面如何衡量他作基督「預備道路者」的成果呢?

(2) 保羅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既是信了,但未聞有聖靈賜下(當然也未聞使徒行傳二章所發生的事),是否等如他們未受聖靈呢?按保羅在以弗所書2:8 的話,是他的按手還是他們的信心叫他們得救呢?

(3) 上一次保羅不願在以弗所久留,現在繼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卻留在此地最少兩年。按第10節這兩年有什麼成果?你對保羅上一次的不願留有何領會?

(4) 早在9:2已提到教外人把福音稱為「這道(The Way)意指信福音者有他們特殊的「生態(manner of behavior)(TICC, Barrett, Acts Vol. I, 448)今日教外人是怎樣看基督教呢?他們又怎樣看你?是生命的流露還是一個信仰的觀念?二者分別何在?

(5) 照估計推喇奴學房不可能是猶太會堂。保羅離開會堂對傳福音有何益處?對我們今日傳福音有何提醒?

(6) 路加形容保羅的神蹟為「非常的奇事」。不是所有神蹟都是「非常」的嗎?這在像以弗所這樣的城市有何重要?為何以後的使徒行傳不再有這種「非常的奇事」的記載?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這道」

在初期信耶穌的人,不但被稱為「基督徒」,他們的信仰亦被稱為「這道/the Way」。保羅在巡撫非斯都面前自辯時,就稱自己是事奉(或譯跟隨) 「這道」的(24:14)

著名的解經家C.K. Barrett在他的研究得著說:「這個稱呼不但是指一個生態,也是指那些活出此生態的人。」(TICC, Barrett, Acts, Vol. I 448)

換言之,基督徒不但因所信的道,更因活出這道而被分別出來。不曉得當時世代的人察覺到基督徒的生態是什麼?或許當時的方伯Pontius(主後61/62-115)寫給該撒Trajan的一封信可以給我們一點的提示。照知這方伯Pontius已處決了一些不肯向該撒的像跪拜的基督徒。後來,為要了解基督徒究竟是什麼人,他派人調查,然後帶著同情寫信給該撒Trajan作報告。信中包括以下的一段:

「他們(指基督徒)在所定的一天,天尚未亮的時候走在一起輪流的向基督唱詩,如向神一樣;然後各人立誓不作任何邪惡的事:不偷盜、不強搶、不犯姦淫、永不食言、也一定把按物歸還原主。之後,他們習慣的離開,但卻再聚在一處吃飽,是規規矩矩的共膳。」(COBTAEL, Vol. III 294)

這固然是對信徒較膚淺的形容,但顯示出基督徒是守法的,對政府是絕對沒有危害的,雖然他們不肯向該撒的像跪拜。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13-2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似乎在以弗所人被鬼附是常見的現象。士基瓦的七個兒子既然也使用耶穌的名,他們是否「信耶穌的名」呢?

(2) 從惡鬼的回答,你以為這七人真的認識主嗎?

(3) 既是這樣,他們信「耶穌的名」,究竟是信什麼呢?

(4) 如果你有機會遇到惡鬼,你應否懼怕?(參約壹4:4)

(5) 眾人聽見這事故然「懼怕」(19:17),但是什麼導致他們承認自己的惡行,甚至願焚燒價值不菲的書呢?

(6) 按他們所行,你可以怎樣給「真正悔改」下個定義?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現代的復興

我們常讀到上一代的復興歷史,如十九世紀的蘇格蘭大復興等,以為復興一定不再,我們常讀到上一代教會的復興歷史,如十九世紀蘇格蘭大復興,就以為復興是歷史陳跡不會再有的。其實我不時也讀到現代復興的故事,如1990年在阿根廷Resisencia市所發生的全城(40萬人)歸主的事蹟:

1988-1991達三年之久,因著連串的復興聚會,這城市經歷了信徒人數五倍的增長。每晚聚會都有人悔改歸信主,並把各樣邪教和不良的書籍用一百加侖的汽油焚燒。當悔改的人到前來,他們把各種邪門的物件投進一大桶中。在為他們禱告之前,先把氣油倒在桶裡,然後生火,把所有邪物化為灰燼。” (That None Should Perish, Ed Silvoso, Regal, 1994)

其實在過去十多年Sentinel Group在世界各地收集教會復興的資料,像魁北克北的一個土著小省,在這千禧年之始發生了大復興。信主悔改的青年人把大批的毒品和CD拿出來,一把火的全燒掉了,叫這個原本被自殺和毒品所綑綁的小鎮重獲生機。這全因鎮內的牧者多年恆切禱告之故。

讀者可以上網頁www/glowtorch.org參閱和購買Sentinel Group有關近年聖靈在各地燃點的復興火焰的DVD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21-4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保羅看到在以弗所福音有極大的突破後,他的心轉向耶路撒冷和羅馬。不過,他可能意想不到,在耶路撒冷所遭受的逼迫會引至他被捉拿,押到羅馬,並在羅馬殉道。由這一段開始,一直到使徒行傳的結束,就是記載這一段的歷史。

(1) 雖然保羅沒有提及他想到羅馬的原因,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到羅馬和羅馬本身對基督教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性?

(2) 從銀匠底米丟的口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福音在以弗所所做成的影響嗎?

(3) 你以為福音今日是否可以有同樣的影響和力量?為什麼?

(4) 我曾到過這著名的以弗所戲園的舊址:建在一山丘上,可坐二萬四千人(比一般冰球場稍大)。路加的記載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情景。不過值得留意的是:

a. 猶太人把亞力山大推出去,明顯地希望群眾不要把保羅等人與猶太教混淆;

b. 市政書記藉著正面支持亞底米的信仰而平亂。在這過程中,保羅為什麼要進入戲園?用意何在?他若真的進了戲園,後果會怎樣?從這事件你有何領會和學習?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偉大的廢墟

我有機會到希臘和土耳其兩地觀光。這兩個佈滿了使徒保羅腳踪的地方實在沒有叫我失望,部份城市也有使徒約翰的腳踪。

我尚記得站在拔摩海島使徒約翰寫下異象之洞穴前,鳥瞰山下的境色。當時我不禁有這思想:這確是靜修最佳之地。每年的十月後,因海浪之故,這島與外界完全隔絕差不多長達六個月!

但是,最叫我感觸的卻是像以弗所戲園這些宏偉的建築物。當我站在這可以坐二萬多人比冰上曲棍球場還要大的戲園,,既設有皇帝的箱座又有鋪上雲石的貴族座位,現在已成廢墟。我不其然想起導遊說的一句話:這可是最偉大的廢墟!這句話是何等的荒謬!

廢墟何能是偉大的呢?

但這正是人類的所謂成就最好的寫照。不論當時是如何的威榮、如何的偉大、如何的叫人讚歎,假以時日,必要失去其威榮。其實,假以時日,必要成為廢墟、被人遺忘。像這以弗所戲園,只能成為歷史遺跡。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0:1-1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路加多次用「勸勉」來形容保羅由以弗所進入馬其頓所作的事工。在此情此境,當地的信徒需要什麼勸勉(encouragement)呢?「勸勉」的原文與「保慰師」同義(14:16)

(2) 路加在此刻意逐一列出保羅同工的名字,並著明他們的原居地:庇哩亞、帖撒羅尼迦、特庇和亞西亞。你以為他的用意何在?

(一般的解經家以保羅是次到耶路撒冷的行程,主要是把到各地所收的奉獻帶去救濟猶大地因饑饉而有缺乏的信徒。這些同行者是各地教會指派同行的。)

(3) 第七節是聖經第一次記載信徒每週聚會的日子由安息日轉到主日 (其他早期的文獻,特別是Didache,就更清楚提到這重要的改變。)你以為初期的教會有這改變的意義何在?

(4) 雖然當時聚會的重點仍在乎聽道(且是極長的講道),路加在第711節提到擘餅是他們聚會的內容。在教會生活中,擘餅和一起擘餅有何重要性?這對你參加聖餐聚會有何提醒?

(5) 保羅似乎是由晚餐(擘餅是其中一部份)講道到半夜,再講到天亮。算起來有多少個小時?保羅是否太不近人情?是甚麼驅使信徒這樣耐性的去聽道?

(6) 少年人至多是14(Marshall, Acts, Tyndale)。由此,我們可以怎樣了解當時的家庭教會?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另類的饑荒

在神學院進修時,我覺得最難受的是要坐在課堂裡聽一小部份狂妄的教授在中傷神的教會。每次授課前這些教授都是不禱告的。他們好像不需聖靈的幫助就能進入真理,因為他們以自己的見解就是真理。其中一位這樣的教授更高傲的說:「我不會聽超過十五分鐘的道!」我想,如果他有份坐在猶推古身旁聽保羅講道,從三樓掉下去的,恐怕先是他了!

我們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糟糕。我們失去了專心的耐能,所以電視上的廣告多是十多二十秒長的,再長些就恐怕觀眾會立刻轉台。這樣看電視還可以,這樣的聽道就糟糕了。結果不少教會主日崇拜的信息是短促的。溫哥華有一間教會在門口告示板上寫著:「擔保講道不超過十五分鐘,否則可以退錢!」(我有相片為證。)

是的,阿摩司所預言的咒詛今日應驗了:「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或譯聽不到)耶和華的話。」(8:11)

每星期只有十五分鐘的餵養,無怪神家的羊又瘦、又弱。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0:13-2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保羅心甚迫切要趕到耶路撒冷去,不願被以弗所的信徒阻誤行程:

a. 保羅怎樣談到他要到耶路撒冷的心志?

b. 他知道會在耶路撒冷遇到什麼嗎?

c. 為何他仍堅持要去?

(2) 保羅在此向以弗所的長老坦言他事奉的心志:

a. 謙卑的事奉

b. 眼中流淚

c. 遭猶太人謀害

d. 不諱言的傳講

e. 在眾人前,也是逐家的

f. 向猶太人,也向希臘人

g. 傳講的信息是要證明人需要向神悔改,信靠耶穌基督

試用點時間反思以上各點,並思想各點

i. 對保羅有何重要?

ii. 對你又有何意義?

(3)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僕人領袖?

對我而言,保羅在使徒行傳第二十章對以弗所教會長老道別的一番話,是聖經中最感人的話之一。保羅非常坦白的把心中的話與他們分享。每句話不但是肺腑之言,更是充滿著愛;充份把保羅事奉的生命表露無遺:有血、有淚、有汗!他實在為我們樹立了忠心、慈愛和謙卑的僕人的典範。保羅確配叫我們效法他(林前4:16),因他先效法基督。

談到效法這方面,我對一些教會作為儀式學效主耶穌為門徒洗腳是有點保留的。因為真正僕人的心態是內在的,絕非單效法外表的動作。

我曾經目睹一位存心良好的牧者率先的為別人洗腳。不幸在洗腳之時發覺沒有毛巾,他大聲的喊叫:「人來,拿毛巾給我!」

好一個僕人領袖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