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開始研讀新約哥林多前書。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全是恩典
請留意,保羅是迫於無奈而要寫信責備這處於當時羅馬帝國最大、又繁榮、又充滿文化和不道德的城市之一。不少信徒仍帶著世俗的心態走進教會,以致教會與世界沒有多大的分別。
(1) 請按以上背景,思想保羅在第1-3節的開場白,特別思想:
a. 他怎樣稱呼自己?
b. 他怎樣稱呼哥林多的信徒?
c. 他怎樣問候他們?
(2) 在這書信內,不難找到保羅對他們崇尚知識的責備。為何他卻在此為他們的「口才知識」全備而感謝神?在什麼情況下,這些恩惠是值得感恩的?
(3) 像哥林多這樣「口才知識」全備的教會,有與沒有等候主顯現的心,會帶來什麼分別?
(4) 你今天是否有等候主顯現的心?有與沒有會怎樣影響:
a. 你的內裡生命?
b. 你的家庭生活?
c. 你對工作或事業的態度?
d. 你的教會生活?
(5) 保羅在第9節對我們的呼召有什麼提醒?
(6) 你對這呼召作了什麼回應?
(7) 神的信實與這呼召有何干?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 (林前1:2)
熟悉哥林多前書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一個仍然有人拜偶像、犯姦淫、屬世、滿有紛爭的教會;是一個不值得保羅稱讚的教會,甚至是一個叫保羅哀傷的教會。但保羅卻在這書信的開始,對這教會說出感恩,甚至讚美的話。他更在問候語中稱他們為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的(林前1:2) 。我相信保羅不是在說客套話,乃是說實話。是的,凡相信、接受耶穌作他們為救主和主的,都是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的。
這叫我們認定在主裡作聖徒的兩個基本真理:
(1) 不論我們在基本真理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我們都是在基督為一體,我們都是聖徒,我們也應這裡彼此看待。我們不應在神的家彼此爭鬪,批評,甚至以不與我們相合的為不屬基督的。我常在信徒的分爭中聽到有話說:「我懷疑他(指敵對者)是否基督徒!」保羅也可以這樣論到哥林多的信徒,但他卻堅稱他們為基督裡的聖徒。
(2) 這並不是說我們因此不用過聖潔的生活,因為我們的身份既是聖徒就更要如此。近幾十年在福音派的教會中,喜見對恩典真理的著重;不論在講壇或書籍的出版中可以看到這趨勢。這是合聖經的教訓,也是耶穌基督生命的榜樣。但這樣的著重不可偏重一面的。這正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表達的真理。我們需要過一個與世人有別的生命:一個脫離偶像、情慾敗壞、埋怨和分爭的生命。這正是這書信重複提到的信息。如果我們是認真的等候、盼望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我們就更應在講台上,和自己的生活上著重生命的聖潔,以至在主顯現的時候,我們可以無可責備(1:8)。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分黨分派
(1) 保羅在此澄清基督原不是差遣他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這樣的澄清,可叫我們怎樣更正確的看施洗的重要意義?
(2) 我們常說我們不必事事一致,但保羅卻要求我們「說一樣的話」,是什麼意思?
a.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心一意」?
b.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不一定需要「一心一意」?
c. 至終,我們是要怎樣表明我們的「一心一意」?
(3) 按這段經文所顯示,是什麼原因引至他們不能「一心一意」?
(4) 他們分黨派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5) 為何保羅連那些說是屬基督的也責備呢?
(6) 在責備他們的分爭時,保羅指出他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a. 這是什麼意思?
b. 這話如何適當地責備他們分黨派之爭?
(7) 這個責備,對你自己和今日的教會有多重要?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 (林前1:10)
我在一個基督教的期刋中曾看到一幅漫畫,內中有一個機器,能使所有由一邊進去的不同人等, 從另一邊出去時,成為外表完全相似的人,好像複製品一樣。這個漫畫當然是諷刺我們對教會合一的誤解,以為合一就是在每一件事上、每一個意見和思想上,像機器一樣,可以複製成為完全一樣。
對,合一不是像機械人一樣的同聲同氣—這是思想的控制,也是一少部份的教會領袖欲施行的家長制度,這並非保羅在此的教導。
保羅不是要求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能有不同的意見和主意,乃是要求有合一的態度。正如他在2:16所言,指出他們有一樣是共有的,就是「基督的心」。這也正是他在腓立比書2:5所詳述的:「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故此,「一心一意」,在此是指心態,而不是意見。因此,保羅就在這裡責備哥林多信徒的分黨分派是出於驕傲的心,以依附、跟隨某些屬靈領袖而自豪。這是心態的錯誤!
是的,教會中的分爭往往是出自驕傲的心態,以為自己的意見、立場、方法、靈性或是教導比別人屬靈、比別人正確、比別人更討主的喜悅。在分爭的當時,我們是很難醒覺到自己心態的錯誤。往往是要經過多年以後,才開始看到自己的錯誤。可惜,就是因這原故,基督的身體卻因我們受損。就是哥林多這教會,似乎連保羅這帶著使徒權威的勸導也不大聽從,有煩保羅再寫後書,不但相勸,更要為他自己使徒的位份和權威辯護。
我們就是如此頑固!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哥林多的信徒因著他們哲學文化的傳統而高看自己,這種驕傲的文化亦深入了他們的信仰生命中。使徒保羅,身為飽學之士,致力除掉他們這些與福音相違的文化。
(1) 福音主要的信息是什麼?為何對不信者是「愚拙」的?
(2) 但對信者,為何是「神的大能」?對你而言,福音是否是如此?為什麼?
(3) 神是怎樣「滅絕」和「廢棄」人的智慧與聰明?
a. 為何保羅問智慧人、文士和辯士(現在)在那裡?
b. 當時,他們所最敬重的哲士是誰?
c. 保羅問這問題時,他們當時在那裡?
d. 而耶穌呢?祂在那裡?
e. 既是這樣,「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你說對嗎?
(4) 為何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是求神蹟的猶太人的絆腳石,是求智慧的希臘人的愚拙?
(5) 他們(猶太人和希臘人)所能接受的是一個怎樣的福音呢?
(6) 基督的十字架怎樣顯出「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林前1:18)
雖然使徒保羅説世人是以福音為愚拙的,這並不是說這十字架的道理就是愚拙的。相反地,神就是那位賜智慧給世人的。只是當世人拒絕相信他們的創造主,不願在這位全智的主宰面前承認自己的智慧有限,更自行尋找另外救恩的途徑時,他們便變成愚妄,不能明白神的智慧。
但對那些完全的人(或譯作成熟的人),這福音便是智慧之言(林前2:6)。保羅的意思是說,那些有「基督的心」的(2:16)是成熟的人,他們是能明白神智慧的人。其實,他們才是真智慧人,能看透神的事情,但世人卻不能看透他們及神的事情。
保羅是對哥林多的信徒說這番話,這些信徒本該已有基督的心,但因著他們繼續高抬人的智慧在神之上,這就阻礙他們在基督裡的成長,使他們不能明白神的事情。其實,人類的智慧是神所賜的,但什麼時候我們高抬神所賜給人類的智慧,過於神在聖經中的啓示,什麼時候我們便變成愚拙;什麼時候我們謙卑的把神賜給人類的智慧放在神的話語之下,我們就成為真有智慧的人。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我們昔日是誰?
(1)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崇尚學識,愛以誰是他們的師傅為榮(見1:12) 。保羅卻指出他們的出身是怎樣的呢?
(2) 你的出身又如何?你在世人的角度來看是「愚拙」、「軟弱」、「卑賤」嗎?如果是,按保羅所言,為什麼神揀選你呢?
(3) 請用一點時間自省,當你作見證時,你愛怎樣分享你信主前的出身呢?
(4) 耶穌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是什麼意思?
(5) 你曾有為自己作得對、為自己的清高,甚或為自己的信仰而誇口嗎?
(6) 如果保羅到他們中間,是以智慧和委婉的言語去傳福音要道
a. 他的福音會變成什麼的福音?
b. 聽了這樣的福音而信,會有什麼危險?
(7) Dr. James Houston常對準傳道、準神學家說:「我們豈敢利用釘十架的主來創造自己的事業!」你對這句話有何感想?你可以怎樣用在自己身上?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林前2:3)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叫他們知道在蒙召之時,「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1:26) 這句話在我裡面產生了共鳴。
我的父母,就像很多中國傳統家庭的父母一樣,以子女的學業成績來影響他們對子女的愛惡。正因我作為一家最少的成員,沒有像兄姊一樣考進較有名的學校,在家中,甚至在鄰居中受到白眼。有一次,正當我考進大專商業學院就讀會計時,鄰居的長者就質疑的問:「你是讀簿記而已吧!」
但是在中學結業的一段時間,有機會清楚的信主得永生後,神醫治了我的自卑,叫我知道我是非常有價值的,甚至寶貴到一個地步,叫神願意犧牲祂的兒子為我死在十字架上。也因此,我做人就滿有信心,在家庭、事業和教會的事奉上,看到神的賜福、使用,甚至竟在從事會計二十一年後,蒙召作全時間的傳道人。
我還記得那一次,在一個有百多年歷史,擁有差不多一千會眾的教會,第一次站在那講台的後面時,雙膝在戰抖的經歷。這個不足、懼怕的感覺,叫我單單的倚靠神,不敢倚靠自己。但隨著年日的過去,聖經神學知識的增加,經驗的累積,這個不足、懼怕的感覺也隨著消逝。不是我失去了不配的認知,而是知識和經驗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信心的倚靠。我何等需要重拾這「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的心,好叫我單靠聖靈來事奉祂。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請勿隨世俗的智慧
(1) 保羅在此把那兩種智慧作此較?
(2) 保羅說:「世上有權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神奧秘的智慧。有何證據?
(3) 能明白神奧秘的智慧的惟一方法是什麼?
(4) 為何保羅形容那位「榮耀的主」是神為愛祂的人所豫備的呢?為何神稱這豫備的,是眼未曾見、耳未曾聽、心也未曾想到的呢?為何這成為對世俗智慧的反駁?
(5) 在明白神的智慧和祂的事情上,我們如何比世人勝一籌?
(6) 既是這樣,當世人說信神是懦者和不學之仕才需要時,我們當如何回應?
(7) 第15節正確的解釋應是什麼?
(8) 我們怎樣才常有「基督的心」?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林前2:6)
雖然使徒保羅說世人以十字架的道理為愚拙的,這並非是說福音就是愚拙的。其實保羅更指出,「在完全的人中(或譯成熟的人),我們也講智慧」(2:6) 。意思是說,惟有那成熟的—那有基督的心的(2:16)— 才曉得這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故此,保羅拿著這十字架智慧的信息到亞略巴古,與希臘的哲士在雅典辯論。
這不是說,保羅不曉得純理性的辯證,不能叫人悔改歸信耶穌,真正的歸信是完完全全聖靈的工作。但是,我們同樣是需要為神的智慧和大能作辯證,以至當人被聖靈「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而悔改信主時(約16:8) ,他們不但心靈敞開,更願意放棄以人的智慧為得救的基礎和根源。
我相信,我們需要對真正的悔改歸信有正確的觀念:如果人只有心靈的悔改,而沒有理性的認同,這是很容易流於迷信;但是如果單有理性的認同,而沒有心靈的知罪悔改,這人仍離救恩甚遠!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屬肉體的信徒?
(1) 一個已重生得救的信徒應有什麼最基本的表現?
(2) 一個新生的嬰孩又應有什麼標誌?
(3) 一個新生的屬靈嬰孩又應有什麼標誌?
(4) 一個成年人應有什麼標誌?
(5) 一個靈裡成長的人應有什麼標誌?
(6) 保羅指出哥林多的信徒仍需用奶來餵。「奶」是指什麼?(可參來5:11-6:2)
(7) 今天你是在吃奶,還是吃乾糧/飯?
(8) 保羅指出他們仍未能吃飯的原因是什麼?
(9) 除了「嫉妒分爭」外,還有什麼是我們仍「屬肉體,照世人的樣子行」的例子?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林前3:1)
當我們想到在基督裏的成長時,我們或許很自然的想到能明白神較深真理的能力;也可能想到對神話語硏讀的渴求;也可能想到能愛聽較深、較長的講道的表現。
較正確的觀念則可能聯想到一個人生命的表現,包括對失喪靈魂和傳福音的關注,特別是對宣敎差傳的熱心。可能我們也看看這人對事奉的擺上,特別是在教導方面,金錢奉獻方面和對社區的關注。
如果用較傳統的眼光,我們便更著眼看一個人禱告的生命作為基督裏成長極重要的指標,像蓋恩夫人等是最好的例子。
但保羅在勸勉哥林多的信徒時,他是以他們彼此的妒忌與分爭來量度他們的(不)成熟。(林前3:1-3)
保羅其實盛讚哥林多教會是滿有恩賜的(1:5),似乎什麼也不缺乏,甚至在傳福音、硏讀聖經和禱告上,也不用保羅多作提醒。他們樣樣都有,只是沒有愛;缺乏愛的實踐。保羅說這就是在基督裡不成長的表現。
既然這是基督裡不成長的表現,恐怕今天神的家是充滿了不成熟的信徒,不能吃飯的屬靈嬰孩。無怪,今天的教會無力以福音改變這世代。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教會惟一的根基
(1) 第6-9節:種植的比喻
a. 保羅以種植喻教會,其恰當之處包括什麼?
b. 作為神的用人,我們在這種植的工作上扮演什麼角色?
c. 我們雖然深知「惟有神叫他生長」,我們只是栽種或澆灌的,但卻常有領功的意念,何解?為何這樣困難去承認單單神才能成事?我們一般想領什麼功?
d. 「栽種和澆灌的都是一」是什麼意思?(原文沒有「樣」字)
(2) 第10-15節:建築的比喻
a. 保羅以建築物喻教會,其恰當之處包括什麼?
b. 保羅從何顯出他是個「聰明的工頭」?
c. 在勸我們「要謹慎」建造時,他是指什麼?蓋上蓋和立根基分別何在?
d. 什麼算是在基督以外另立根基?
e. 在根基上建造時,怎樣才算是用「金、銀、寶石」?什麼是「草木、禾稭」?與努力、恩賜或成果有關嗎?
f. 在基督顯現的那日,各人用什麼建造是怎樣被顯露出來?「火」是什麼意思?
g. 我們的工程若「存得住」,有何賞賜?若被燒了,有什麼後果?
(3) 第16-17節:殿的比喻
a. 保羅以聖殿喻教會,其恰當之處包括什麼?
b. 是否單單比喻而已?
c. 當你聽到「教會」一詞,立刻出現的觀念是什麼?
d. 當你聽到「聖殿」一詞,立刻出現的觀念是什麼?
e. 這兩觀念之別對你有什麼的提醒?
f. 我們可以怎樣「毀壞」神的殿?後果會怎樣?保羅在此是否言之過甚?
(4)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或譯作僕人)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林前3:5)
當我讀到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5的話時,感到很扎心。我不禁反省自問:
· 在我是平信徒時,我豈不是常常在帶領查經後,暗暗自豪!
· 我有多少次因自己的主日學人數比別的老師多,而暗暗自喜!
· 多少次在事奉有顯著果效之時,我的腦海多日仍是在不斷的盤旋著叫自己興奮的畫面!
· 又有多少次在講道之後得別人稱許時,口說讚美主,心卻是感覺非常舒服的呢!
· 為什麼在被人只批評我不及萬份之一的錯誤時心有不甘!
· 為什麼當敎會不接受我的意見或計劃時,我要如此的勞氣!
· 為何我竟敢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
求神幫助我們常常記得自己是誰:我們單單是僕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