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3:18 - 4: 5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新約哥林多前書。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管家而已

保羅在這書信之始責備哥林多教會因驕傲所帶來的分爭,甚至把他和亞波羅作為他們分黨的藉口,這小段為這主題之終結:

(1) 3:18-23:萬有全屬我們:

a. 保羅一直以什麼來指出哥林多教會的驕傲和看重世界的智慧?這些錯誤怎樣傷害了教會?

b. 為何因「萬有全屬我們」,就不可拿人誇口?

c. 22-23節中保羅怎樣解釋「萬有全屬我們」的意思?

(2) 4:1-5:管家而已:

a. 萬有既全屬我們,我們是否就擁有萬有?

b. 我們與萬有真正的關係應是什麼?

c. 4:1:

i. 我們的身份是什麼?

ii. 我們受託的是什麼?意思是什麼?(可參西1:23-27)

d. 神對我們這位份的要求是忠心:請為忠心下一定義。

e. 明顯的保羅正受哥林多教會的論斷

i. 當我們在判斷別人時,那些是較容易去判斷?

ii. 那些是不容易去判斷的?

iii. 當我們被別人作錯誤判斷時,如何是好?

iv. 既然動機是難以判斷的,保羅在此有何忠告?

(3)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不可誇口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 (林前3:21)

哥林多的信徒誇口的地方,在乎「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 (林前3:4) ;在這誇口當中,他們不知不覺把自己降服在人之下,失去了在基督裡的自由。

現在保羅就向他們指出說:「萬有全是你們的」,而萬有當然包括保羅、亞波羅、和彼得;也包括世界、生、死、現今、和將來(3:22) 。保羅藉此是要提醒他們在基督裡所得的完全自由。

我們在得著基督之前,是被世界、生、死、現今、和將來所奴役,但在基督裡這一切都改變了:我們不再屬世界,我們在基督裡是勝了世界的(約壹5:4) 我們的人生不再是空虛的,乃是豐盛的(10:10) ;我們不再懼怕死亡,乃在基督裡得勝了(林前15:57) ;我們也不再面對將來感到沒有把握,乃是有榮耀的盼望(8:18) 。但在誇耀自己是屬保羅、亞波羅或任何的人的時候,他們不知不覺放棄了在基督裡的自由。

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的自由了,雖然我們不再屬任何人,也不再被世界或任何事物所奴役,我們卻「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3:23) 。故此,我們除了不可拿人誇口,我們也不可拿自己誇口;正如保羅及後提醒我們:「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4:7)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4:6-1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我們不算什麼

(1) 原本上文是保羅先用在自己和亞波羅身上的判斷,這判斷怎樣能叫哥林多教會效法二人「不可過於聖經所記」?「不可過於聖經所記」是什麼意思?

(2) 雖然我們曉得沒有一樣不是從神領受的 (包括:我們的救恩、對神的認識、恩賜和事奉的機會和成果),為何我們仍常自高,好像不是領受的呢?

(3) 保羅在第8節,三次的諷刺哥林多的信徒:

a. 他們已飽足是什麼意思?

b. 他們已豐富是什麼意思?

c. 他們已作王是什麼意思?

這三重的諷刺顯出哥林多教會是怎樣的一個教會?

(4) 在叫他們羞愧時,保羅作了自白。請細思保羅每一境況(12)

a. 看看有那些是你的境況或經歷;

b. 那些是你絕對不能相比的?

(5) 若你是哥林多信徒之一,你會因保羅這番話感到羞愧嗎?或是叫你更批評保羅?為什麼?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萬物的渣滓

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林前4:13

我喜愛閱讀宣教士的傳記,我對他們特別的敬重。他們往往為主擺上一切。在他們中有不少是放棄在世人眼中的大好前途,但這對他們而言,不算得上是什麼的犧牲;因為他們往往還要擺上妻子、兒女的生命,為要把福音傳給遠處、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民族。而且,這些福音的對象,不少是帶著懷疑,甚至敵意來對待他們。我這樣說,不是單指過去世代的宣教士,乃包括今時今日,特別在回教國家的宣教士。讀到他們的事蹟,往往叫我面對自己在事奉上遇見困難時所持的態度感到羞愧,因為我的難處怎可以與他們因順服從上而來的呼召所犧牲的相比呢!

這也是保羅要哥林多的信徒所面對的:這裡(林前4:10-13) 他列出自己種種遭遇,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看看在事奉主的時候,我們有否被人看為愚拙、有否感到輭弱、被藐視,又饑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居無定所、作勞工、被咒罵而祝福、被逼迫而忍受、被毀謗而善勸、被視為世上的污穢和渣滓呢!

不曉得你與保羅的境遇相比之下有什麼感受?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4:14-21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效法保羅

(1) 保羅一直的語調都是嚴厲的,但他卻似乎有極大的希望或信心,叫他們聽從。為什麼?

(2) 保羅在第15節說「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你認為保羅有資格說這話嗎?(可參徒18:1-18)

(3) 除了是先把福音傳給他們外,保羅還怎樣作他們屬靈的父親呢?

(4) 保羅要他們效法他。對嗎?

(5) 打發提摩太到他們當中如何支持保羅這要求?

(6) 其實,你和我當如何效法保羅?

(7) 似乎他們對保羅親身的到訪有點懼怕。為什麼?

(8) 你以為保羅會怎樣顯出「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

(9) 從第21節,你對在教會中施行紀律有什麼認識?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教會的紀律

你們願意怎麼樣呢?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 (林前4:21)

我不相信在教會使用紀律已經是過時了,而是今天的信徒不願意接受教會的紀律。

當然,教會不是隨便施行紀律的,是在如有淫亂或傳異端等嚴重情況之下,才施行紀律。但因著人權的高漲和法律的權益問題,很多教會今天不敢施行紀律,就是有敢作的,也往往收不到聖經紀律的最終目的:就是悔改和挽回。那些被紀律的信徒,立刻轉到另一間「開放」、或不知底蘊的教會聚會去了。

我不曉得,就是當時的哥林多教會,他們是否理會使徒保羅帶著刑杖,或是存慈愛的心到他們那裡!其實,他們面對保羅的刑杖總比面對基督的審判台好(林後5:10) 。這也是每一個不願接受,或不理會教會紀律的人該知道的。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5:1-8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施行教會的紀律

(1) 1節所提到的罪當然嚴重。你以為現今的社會會怎樣為這罪作辯?

(2) 但從聖經的觀點來看,稱這為「淫亂」的基礎是什麼?

(3) 哥林多的教會怎樣處理這明顯的惡行?他們這樣作的可能理由是什麼?

(4) 按保羅之言,他們該當如何處理?為什麼?

(5) 保羅認為他們早該「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這樣就「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

a. 兩者有何關連?

b. 如此作的目的是什麼?

(6) 你以為哥林多教會之沒有「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這樣作,不信者的反應會怎樣?

(7) 保羅在此以逾越節來提醒他們:

a. 他們歷代守這節的目的是什麼?

b. 為何要用「無酵餅」?

c. 你對「酵」有什麼認識?它有什麼作用?

d. 保羅以「酵」來比喻什麼?

e. 他們不「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的後果將會是什麼?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與世界看齊

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林前5:1)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對教會中發生淫亂的事表示驚訝,對教會如此容忍這罪更表驚愕。竟然「有人收了他的繼母」!是的,這樣的罪就連外邦人中也沒有的。問題是:為何哥林多教會竟會容忍這罪?或許,我們可以猜想到可能的原因,包括這人甚可能在社會中有財、有勢吧!又或許他屬於教會中甚具影響力的家族,紀律他可能會牽起極大的風波!使徒保羅在此把這事與他們的自誇聯在一起(5:6) 。故此我們要問:究竟他們這樣容忍如此可怕的罪,為何他們仍會自誇呢?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或許不用回到二千年前保羅的時代,只要看看今天的教會,他們容忍什麼道德上的罪到一個地步,以至叫他們誇口的呢?答案是明顯的!越來越多的教會為接納同性婚姻感到自豪,自以為是前進、是博愛!其實,他們為越來越與世界看齊而自誇。

不少天主教徒為選出他們認為較開明的教宗法蘭西而高興,他們以為因此會給天主教帶來改革。但是他們心目中的改革,並非是如十六世紀的改革,因為那時的改革是以歸回聖經的教導為主(sola scriptura) ,但今天的改革卻是以越來越離開聖經的教訓為佳,好叫教會越來越與世界看齊!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5:9-1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與世人有別

(1) 請以聖經的角度來為「淫亂」下一定義。(可參太5:27-28)

(2) 既是這樣,倒不如不與未信的人交往。為什麼保羅卻不同意?

(3) 從保羅這段的話:

a. 什麼是「惡人」?

b. 實質上,教會是怎樣把這人「趕出去的呢」?

c. 趕或不趕出去的後果會是什麼?

d. 保羅雖說不該與世人絕交,卻堅決要我們與被趕出去的信徒絕交,連「吃飯都不可」,原因何在?那末這人還有機會回轉嗎?(可參林後 2:5-11)

(4) 除淫亂以外,保羅還列出那些罪是需要同樣的處理?

(5) 今天的教會為何對施行紀律有所猶疑?

(6) 今天的教會不施行紀律產生了什麼後果?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敢於管教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林前5:11)

屬神的人是被揀選成為「聖潔的國度」的 (彼前2:9) ,故此不能容讓罪的存在,如酵一般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5:6) 。使徒保羅在要求哥林多教會不要容忍罪的時候,特別提到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醉酒和勒索這幾樣。那些自稱是信徒,卻繼續活在這些罪當中的,不但是要被逐出教會,更連與他吃飯、相交也不可。這樣的對待似乎很嚴厲,但卻一方面顯出這些罪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是對犯罪者有真正的益處,希望他們能悔改,「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5:5) 換句話說,這樣嚴厲的處分,是在乎使犯罪者得到挽回。(6:1)

相反地,我們的容忍會帶給犯罪者害多於利。因沒有處分之故,這人固然會變本加厲,就如酵一般,使全團發起,叫其他的信徒也有樣學樣,教會更會繼而容忍其他的罪。

James Dobson勸導做父母的要敢於管教他們的兒女,這勸導實在也適用於今天的教會。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6:1-8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情願受欺

(1) 如果兩個信徒要對薄公堂,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2) 為何保羅堅決的反對?

(3) 一般教會的領袖鮮有法律的背景,如何能承擔此任?既屬法庭會處理的糾紛,為何保羅還稱之為「最小的事」?

(4) 保羅提醒我們是誰,是要在末日審判世界,甚至(墮落的) 天使(參啟20:6) ;這提醒與我們欲對弟兄提訴訟有何幫助?

(5) 若我們仍堅持提出訴訟,為什麼「已經是大錯」呢?(NIV譯為「已完全輸了」)

(6) 保羅在第7節道出解決糾紛的最重要態度:

a. 什麼態度?

b. 為何是信主的人應有的態度?

c. 參路加福音12:13-15。為何主耶穌拒絕干預糾紛?我們可以從中學個什麼功課?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大錯特錯

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林前6:7)

保羅指出在教會肢體生活中,有人把紛爭訴於公庭,是大錯特錯的事,而這事情的錯是不限於提出訴訟的人:

(1) 6:7的「你們」何止是指彼此告狀的,更是整個教會:首先,彼此告狀的既是哥林多教會中人,自然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所以也是教會參與了這訴訟,教會也是蒙了羞;再者,這也反映了教會教導無方,叫信徒未能活出末世教會的盼望。

(2) 當然,訴訟的兩方都是自己缺乏了永恆的觀念:保羅提醒說,我們是世界和天使的審判者,這是指世界末了時的審判。所以,我們不是為今生生活,乃為永恆而活。故此,凡沒有永恆價值的,沒有永恆後果的,豈不應算是「最小的事麼」?

(3) 訴訟的兩方都錯了:我們以為在訴訟中總有一方是對、另一方是錯的;但保羅說,兩方都錯了。若有一方真的欺負了別人,這當然是錯;但被欺負的同樣是錯了,因為他「不情願吃虧」(6:7) 。其實,就是他們不對白公堂而訴諸教會,若沒有願被欺的心態,而只求所謂的公平,也不會帶來榮耀神的結果就是彼此饒恕與和解。這正是主耶穌不願處理兩個兄弟紛爭之原故(12:13-15)

(4) 最後,屬神的人把紛爭帶到未信的世界是大錯特錯:保羅刻意的稱那世上作審判官的為「不義」的,反稱我們為聖徒,不是單指他們是未信的人,乃更指出他們的判斷必是按世上的不義原則為準則。故些,為何「聖徒」反被「不義的」所審判呢?這錯(原文可譯作失敗) 豈會單是聖徒的,更是那使聖徒成聖的神的!

是的,每當兩個屬主的人把紛爭訴於公堂,就是他們的失敗,是教會的失敗,也叫神的名受辱。惟一的勝利者,恐怕是撒但!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6:9-20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遠離淫亂

9-11

(1) 你認為為什麼保羅要向哥林多的信徒列出不能承受神的國的人,如此詳盡和嚴重的罪行?用意何在?

(2) 11節末,原文是這樣的:「並藉著我們神的靈,

a. 已經被洗淨了、

b. 已經被成聖了,

c. 已經被稱義了。」

重複的說「已經」,用意何在?

12-20: 一般解經家認為「凡事都可行(原文是合法之意)」,這保羅的教訓已成為當地教會的「口頭禪」,用來作他們過不著重道德生活的藉口。

(3) 保羅隨著基督的教導,針對法利賽式的律法主義,因他們加諸在摩西律法上以百計的「不可」。既是如此,保羅在第12節中,在「凡事都可行」的真理上,提出兩個重要的原則。它們是什麼?

a. 是提誰的益處?

b. 什麼是不受轄制的意思?

(4) 在當時盛行的希臘哲學影響下,哥林多的信徒,似乎不能擺脫「二元論」的觀念:把人的身體與靈魂看為分割的:看前者是邪惡的,肉體所作的與靈魂無關。你認為基督徒按聖經的教導,應怎樣看身體和靈魂的關係呢?

(5) 對食物的過份著重(貪吃或節食) ,有什麼屬靈後果?

(6) 「身子()……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是什麼意思?

(7) 基督復活後的墳墓是空的嗎?這樣,基督單是靈魂復活嗎?將來我們的身體會如何?(參林前15:44)

(8) 請細讀6:15。保羅如何更正哥林多人對身體的錯誤觀念。

(9) 為什麼淫亂的罪確與別的罪有別?

(10) 請細思「你們是重價買來的」這句話。既是這樣,你該當如何活你的命?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罪的輕重之分

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6:18

我們常常說:罪是無分大小的。雖然這句話不是直接出自聖經,也卻與聖經的教訓吻合,就如羅馬書六章23所言:「罪的工價乃是死」。是的,凡沒有接受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的禮物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贖價是得不到永生的。他們不論犯的是何罪,他們的永恆命運是一樣的。

保羅在此卻指出不是每一樣罪都是同等的,至少淫亂就不一樣了。「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6:18)而這身子更是聖靈的殿(6:19) 。故此行淫就是干犯了聖靈的殿,這罪帶來極嚴重的後果。正如保羅先前已說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3:17)

無論「神必要毀壞那人」是什麼意思,我們清楚知道,行淫會給身體帶來疾病,更是可以傳給別人的,包括自己的配偶在內。在這肉身的審判以外,姦淫的行為更是破壞了神聖配合的一體,殃及兒女、破壞整個及延伸的家庭,也破壞了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是的,罪的禍害在今生真有大小之別的!「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些「足」是不能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