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1:1-11

今天我們開始研讀新約哥林多後書。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背景:保羅寫了哥林多前書後,曾前往哥林多去探訪教會,可惜這次的經歷使雙方都感痛苦(2:1)。不過,他到馬其頓(希臘北部)與提多會面時,知悉先前所寫的信實在帶給教會一些好果效(7:5-13)。然而,教會仍存在一些嚴重問題:有人仍質疑他的使徒權柄,並且跟隨了好些「假使徒」的教導(11:13)。其後,在他欲再次探訪哥林多教會之前,保羅心受激動,就寫了這一封極為親切和感人的信,托提多帶去。你若有時間一口氣地讀完整封信,就會發現,信的前部份(1:1-6:13)滿有出自肺腑之言;後部份才有針對教會問題的教導和指引。

同時值得留意:保羅在4:7-96:3-511:23-28重複分享他為主所受的種種苦難。

(1) 比較哥林多前書及後書兩者的開頭問候語。按上述的背景資料,你認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的重點是什麼?原因何在?

(2) 保羅寫這封信以讚美為始。他讚美神什麼呢?

(3) 3-7節:對基督和哥林多信徒而言,保羅怎樣看自己所遭受的苦難?

(4) 那你該怎樣看自己所遭受的苦難?

(5) 「賜各樣安慰的神」是什麼意思?

(6) 在八福中,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 5:4)。

a.這是否說凡遭受苦難的都肯定得安慰?

b.你既是信主的,你會怎樣真正的得安慰和祝福?

(7) 正如以上背景資料所提,保羅在較後數章中詳細重述他所受的苦難,但在第89節這樣,他怎樣論到他的苦難?他在亞西亞(大概是指他在以弗所的遭遇)遇到什麼危險?(參閱林前15:3216:9)。

(8) 保羅怎樣認定:

a. 他遭受苦難的目的?

b. 為何神救他脫離這些苦難?

(9) 回想你曾經歷過的苦難。保羅的說話怎樣給你安慰和勇氣?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同受苦楚、同得安慰

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1:7)

我們常著重看到哥林多後書是保羅所寫的一封非常個人的書信,滿有出自肺腑之言,間中也有非常直接責備的話。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他多次的提到苦難,就是重複的講述自己從前及現在所遭受的苦難。

我們若留意保羅不久之前所受的苦難和他仍繼續忍受的苦難,就會更加明瞭這位使徒的心境。他擔心自己能否為福音的緣故繼續面對這些無止境的苦難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保羅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如何去「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1:9)。不過,他信靠神不一定是要神救他脫離目前的死亡,而是即或要他死,他仍信靠這位在末日叫人復活的神。

事實上,保羅不是罣心他所處的環境,而是主的教會。不錯,我們若能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離開自己的苦楚,去想念別人的受苦或需要,就能幫助我們得到力量去面對自己的苦難了。不過,這不是使徒保羅轉移他的注視的理由。這與任何心理運作無關,而是出自他對教會真心的關愛。他是何等愛教會。為要造就教會他願意做任何事,以致落在苦難中也不計;他願意化自己的苦難為他們的益處。這樣,他看自己的受苦是個機會學習如何去安慰那在苦難中的他們。當然,這樣的愛是令人驚詫的,特別是伸延至最不配的教會,就是哥林多教會,一間令他十分憂愁的教會,一間處處拒絕他,事事批評他的教會。然而,保羅在此卻為你和我樹立了何等的榜樣。

不久之前,三間我曾有幸成為一份子的教會牽進引至教會分裂的激烈爭吵中;結果有人離開教會;有人辭職不作領導。也許我們需要想像自己身處在保羅的境地中,看看我們的處境是否比保羅所經歷的還要差。保羅並沒有懷苦澀、怒氣和仇恨於心,他那不死的愛使他憂愁,在所受的苦難中,他想到他們的好處。在他心中從不出現要證明自己無辜、要報復或對他們起敵意的念頭;在他心中只有愛,只有擔心,只有禱告到一個地步,雖然哥林多教會中有些人不喜歡他,他仍定意要回到他們當中。為何他能這樣?因為保羅明白,不管教會有軟弱、誤解和嫌隙,他是這家庭的成員,神的家是絕不能分割的。我們怎樣在神的家中顯明這不能分割的真理呢?就是決意死抓不放神所安排我們這屬地的教會,決不離開。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1:12–2:1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上一次的探訪是極不愉快的,以致保羅只作短留(2:1)。大概保羅當時說過會再來,但他遲遲未出現,明顯地引起一些哥林多信徒的不滿。保羅藉這封信為自己的決定自辯。在這段話中你會留意到保羅提到世界與情慾(第1217節)。

(1) 12節:保羅怎樣以自己的為人與世界相比?他的為人以什麼為標誌?

(2) 這些標誌對基督徒,尤其是主的僕人,有何重要?

(3) 保羅在信中怎樣向他們表示自己所作的並不是靠屬世的聰明?

(4) 通常自誇是不該受推崇的。這裡提到彼此的誇口為何是好和必須的?這樣彼此的誇口有何根據?

(5) 保羅原本計劃去探訪他們有何目的?這「意圖」與他們彼此誇口有何關係?

(6) 在此保羅以他的計劃是不按世俗方式來訂的為理由來為自己(不重訪哥林多)的決定辯護。保羅用什麼來形容那些按「情慾」而訂的計劃呢?

(7) 18-22節:為要使他們認識他的行為不是按世俗(即情慾) 起的,保羅提及(i)神的信實,(ii)他們向哥林多人所傳的道,(iii)神的應許,(iv)使他們堅固的是神,和(v)神已賜「印」聖靈給我們為憑據:

a. 以上這一切與他沒有按原計劃重訪哥林多有何關係?

b. 它們為何成為保羅自辯的論點?

c. 保羅的論點是什麼?

d. 為何這論點對他(和哥林多信徒)是如此重要?

(8) 最後,保羅在第23節說出他不重返哥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聖靈—神的憑據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 1:22

使徒保羅聽到那些對他惡意的攻擊,自己感到十分不開心。我體會他的心境。顯然他確曾對哥林多的信徒說過他會儘快再來探望他們。但當他似乎在馬其頓躭擱時,有人就抓著這機會來中傷他的品格,指責他當初的承諾不真誠,或說他因私人或屬世的理由改變初衷。

讀到使徒保羅怎樣為自己的人格作辯是相當有趣的。他自辯說:「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第17節)其實發出這問題後,他大可立刻跳到第23節,說:「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然而,他選擇加上一段提到在基督裡神的信實的長篇話來反駁,表明雖然他是改變主意,但在不重返哥林多的決定上,並無任何不可告人的動機。

這段帶有能力,有關神的信實的說話,很能成為我們遇到信心掙扎時的幫助。

通常我們是不會懷疑我們所信的聖經實在是神的話。不過有些時候,就像我們經歷難以忍受的損失或苦難的時刻;又像我們眼見惡人得勢不得報應的時刻;或像我們的信心受到人本主義的挑戰他們用偽裝成真理的最新科學假設來質疑我們的信心,以致我們,起碼有一個短暫的時刻,懷疑自己所信的是否徒然枉費。就是在這些時刻,那住在我們心中的聖靈就發出有力的提醒,提醒我們神在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信實。聖靈也使我們知罪,帶領我們悔改,在最需要的時刻用神的話語向我們說話,祂更屢次帶給我們無法解釋的安慰和喜樂,許多禱告都是被神蹟般或及時的蒙應允就更加不用提了。聖靈這一切的工作持續擔任「印」的作用,並作為神先賜給我們的訂金,保證我們是屬神的,是我們信心的憑據。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2:2-1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我們如何從第2節看出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愛和與他們的關係呢?

(2) 保羅如何解釋他寫前信時所用的嚴詞厲語背後的心情,以及他是怎樣寫那信的?

(3) 你會向誰寫信或說話是帶著同樣的苦痛、受傷的心情和流著淚的呢?在如此傷痛和流 淚的時刻是什麼驅使你去寫信呢?

(4) 你會怎樣描繪這位作神僕的保羅呢?

(5) 看來第5-11節是提到保羅要他們責罰的那個人。雖然我們不能絕對肯定他就是在哥林多前書5:1-5所提的行淫亂的那人,保羅在此敦勸哥林多教會要做的事看來是適用在那人身上。讓我們重溫這事件:

a. 哥林多前書第5章提到這人犯了什麼罪?

b. 保羅要求他們怎樣責罰這人?

c. 保羅主張這樣的責罰的最終理由是什麼?

(6) 這人大概已真心悔改了。

a. 他真心悔改該有什麼表現(第7節)?

b. 雖然他犯了駭人的罪;現在哥林多信徒該怎樣做?

c. 保羅先前的要求如此嚴厲的責罰,按第9節來看,他的用意是什麼?

d. 他們若拒絕赦免那人,會有什麼的後果?(第11節)

(7) 從保羅這段話你對教會的紀律有何領受?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是什麼的愛?

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 (2:2)

在為自己決定不立時回到哥林多教會自辯時,保羅是毫無遮掩的把內心的真情向他們流露。原來,不知為什麼緣故,上一次的到訪是極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2:1) 。甚可能,保羅看到他們沒有遵從信上的吩咐,是說了不少嚴厲的話,比信上的話更甚。但同時,他心知這些話是刺透他們的心如果立刻再回去,恐怕只會叫他們受更大的創傷。

在把自己的情懷盡吐時,保羅竟然說:「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2:2)

我們都知道,其實有眾多的教會是叫保羅甚快樂的。腓立比教會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如此,保羅說,對他而言,這些教會所給他的喜樂不能填補哥林多教會所受的憂愁。雖然他們所受的嚴詞責備是他們當受的,但所帶來的憂愁是雙方的。保羅同樣的感到憂愁。惟有這憂愁得了安慰,他才會得到快樂。阿,這是何等的愛呢!正是父親的愛、母親的心。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2:12-1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縱使特羅亞的福音之門已敞開,為何保羅還心裡不安?

(2) 他該為提多這樣擔憂嗎?為什麼?這叫我們對保羅個人和作為使徒有什麼認識?(註:根據徒20:7-12保羅有回到特羅亞去講道。)

(3) 保羅把自己和其他同工比作一列由神領導的公開「遊行隊伍」。在羅馬,遊行隊伍通常分兩類:一類是得勝者的遊行;另一類是被擄者的遊行。你認為這裡描述的是那一類?原因何在?

(4) 為何保羅用這公開遊行作比擬?他的主要用意是什麼?

(5) 香氣刻畫著什麼?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是什麼意思?

(6) 你的生命流露著這樣的香氣嗎?你怎知道呢?

(7) 若我們流露的是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為何對一些人是生命的香氣,同時對另一些人卻是死亡的氣味?

(8) 誰是保羅所提的這兩類不同的人?為何對我們所發出的香氣有如此不同的反應?

(9) 「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a. 為何保羅稱這為(職)事呢?

b. 為何這(職)事是當得不起呢?

(10) 根據第17節能當得起這(職)事的秘訣是什麼?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勝過苦難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2:14)

在這週的引言中,我提到保羅是在這第二次的宣教旅程中經歷到非常的苦難後,或許仍然在苦難中寫信給哥林多的信徒的。他形容這些苦難甚至是包括死亡的威脅(1:10) 。雖然如此,保 羅不是以受害者的心態來繼續他傳福音的事奉,乃是以得勝者的姿態來傳福音。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無論他到那裡去,他都看見福音大能彰顯在悔改信主的人身上。所以,當他提到主在特羅亞也給他開了福音的門時,他立時發出歡呼,以凱旋的遊行來喻他們的得勝。

不過,表面的事實卻是相反的:不少基督徒在那時代,開始被投在鬥獸場中,是如囚犯般示眾遊行。但就是在這般苦難中,保羅看到基督的得勝。這些無懼的殉道者,不但見證了基督的得勝,更至終使這強大的羅馬帝國,屈膝在基督的腳前。基督耶穌自始至終是那得勝者。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2:17 – 3: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封信自始到此的語調令人感到沮喪,因為提到的是苦難和哥林多信徒對保羅不滿的情緒。第二章的最後一節卻是以凱歌作結束:身為基督福音的傳達者是要擔起那重大的職事,成為基督的香氣。

(1) 你認為保羅將自己與誰相比呢?

(2) 他如何將自己與那些為利傳道的人相比?為利傳道是什麼意思?

(3) 當一個傳道人到新工場去事奉時通常會携薦信在身的:

a. 保羅需要人的薦信到哥林多信徒中事奉嗎?

b. 為何不需要?(第23節)

c. 他為何在此提薦信呢?

d. 這使我們對哥林多的信徒有何認識?

(4) 保羅提到他的信心。他同時如何在第45節表現出他的謙卑?

(5) 謙卑這兩字說來容易。人該當怎樣在事工上表明他/她的謙卑?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有利可圖?

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神,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 (2:17)

在我讀神學的時候,多得一位老師給我們的勸勉,叫我一生受用。他忠告我們說:「在考慮將來事奉崗位時,不應為薪酬討價還價,只要要求有購書的貼,和足夠的休息時間。」

自踏上第一個工場時,我就守著他忠告的原則:

- 無論到那工場或教會,我會先告訴負責面試的人,請他們不要把薪酬告訴我;免得太優厚時,叫我心動;太微薄時,叫我卻步。如果不是這樣,我怎能可以無私的尋求神的旨意呢?

- 也因著我完全不理會薪酬,我就更可以無慮的要求有足夠的購書貼,以便強迫自己常常閱讀各樣有益的書籍,使我不至安坐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作教導而已。

- 也因今天的教會仍彷效世界的模式,單以時間和果效衡量牧者,鮮有明白或理會牧者有充足的安靜和歇息的必須,能「爭取」到足夠的歇息時間是何等的寶貴!

對,我們作為牧者的要作信徒的榜樣,全憑信心過活,也要勤力作工,好學不倦;更要緊抓時間歇息、親近主。但作為教會領袖的,也應愛護你們的牧者,善待他們,因為他們原是為你們勞苦操心的。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3:7–18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似乎保羅不需要在此,像在他的其他的書信裡攻擊那些以律法為中心的猶太人,不過他仍拿我們新約的職事與摩西的作比較。

(1) 保羅稱我們的職事是屬於新約的。這約是如何的新?

(2) 保羅在3:7-11用了以下的字句來描述摩西的職事:字句(叫人死),死亡,刻在石頭上,榮光是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的,漸漸退去的榮光,定罪的:他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圖畫?

(3) 你能列出保羅用來描述我們在新約之下的職事的字句與以上負面的形容作比照嗎?

a. 他在描繪一幅怎樣的圖畫?

b. 在保羅描述新職事時所用的字句中,那一字句是你感受最深的?

c. 原因是什麼?

(4) 12節所提的盼望是什麼?它怎樣使我們有膽量(能大膽做什麼?留意保羅在首兩章的主題)?

(5) 保羅為何說那些誦讀摩西律法的猶太人到今日仍有「帕子在他們心上」?

(6) 這帕子怎樣才能被揭除?

(7)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多少次提到「靈」?

(8) 結果我們得以「敞著臉」。這句的意思是什麼?

(9) 你覺得今日你是敞著臉看見神嗎?

(10) 你今日在返照著神的榮光嗎?為什麼?

(11) 能榮上加榮返照神的模樣的秘訣是什麼?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我們是敞著臉的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 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3:18)

我發覺保羅對出埃及記第34章所載,有關摩西蒙面事蹟的解釋甚為特別:

首先,他以摩西面上的榮光是與他領受律法的職事有關(3:7) ,而我們一向以為是單因摩西與神的會面有關而矣(34:29)

保羅也談到摩西要蒙面是因百姓不能定睛看他面之故,不過卻提醒我們,摩西面上的榮光是要漸漸的退去的。

然後,保羅用這蒙面的帕子來喻以色列人心中的剛硬,就是今天雖然仍誦讀律法,也是與他們無益。

這樣的分析,在當時的環境,面對以色列人對摩西與律法的敬仰,是非常勇敢和大膽的。但這番說話卻更顯出我們承當這「新約」的執事,是有何等的榮耀,因為我們傳講的是這叫人活的基督耶穌的福音。如果沒有基督耶穌,就是我們怎樣努力的傳講和敬重摩西與他的律法,帶來的不但仍是眾人的死亡,更是自己的死亡。在基督裡,我們得到從罪惡和死亡中得釋放、得自由。是的,「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3:10)

這「新約」職事的榮光最寶貴之處,更在乎今天我們不再需要摩西或任何人作我們的中保。我們是因基督耶穌的原故,可以直接的、敞著臉的,進到神的面前。如果,摩西與神會面後,面上是帶著會退去的榮光,那麼,我們這些隨時能敞著臉進到神面前的,豈不應有「榮上加榮」的反照嗎?所以,我們當自省:我們旁邊的人是否看見這「榮上加榮」的反照呢?對,我們今天沒有摩西那種叫人不敢直視的光彩,但眾人總可以看到我們常與神會面的反照。你說,對不對?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哥林多後書4: 1-7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保羅以「我們不喪膽」為本段的開始(4:1),也以「我們不喪膽」為結束(4:16) ,故此,「喪膽」應是本章的主題了。今天我們集中研讀第1-7節:

(1) 你認為保羅提到不喪膽的原因是什麼?

(2) 看來他繼續2:17所提的拿自己與「為利傳道」的作比較。他用以下的字句來描述他們:暗昧和可恥的手法,詭詐以及謬講神的道。

a. 為何保羅用如此嚴厲的字句來攻擊他們?

b. 這些販賣神道的人有什麼居心?

(3) 對比下,保羅是怎樣傳講神的道?他本人和他的方法與他們有何不同?(第2節)

(4) 他傳講福音是否必然有功效?為什麼?

(5) 我們也曾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現在我們如何能「得見福音的光就是基督的榮光,祂本是神的像」?(第6節)

(6) 保羅著重說明:「我們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我們自己是僕人」(第5節):

a. 我們有時會不自覺地傳講自己。你同意嗎?

b. 雖然我們會提到基督的名字和祂的福音,有什麼跡象會顯示我們在傳講自己呢?

c. 我們該當怎樣只以僕人的身份來講道,該當怎樣使聽者也曉得我們只是僕人?

(7) 7節如何幫助我們回答以上的問題?

(8) 今日對你的主要教訓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這瓦器中的寶貝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林4:7

基督徒的事奉是一場「馬拉松」長跑,往往有段很長不見果效的時間。讀到保羅的生平,我們會誤以為他常常享受立時的成功與果子。其實,他的事奉是有起、有落的,甚至有時是毫無果效的;也因此引至他帶著感觸的說:「如果我們的福音被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3) 。是的,這世界的神弄瞎了這些不信的人的心眼,惟有基督能開啟他們的瞎眼;也是祂決定那時刻的。所以保羅提醒我們(也提醒自己) ,我們只不過是瓦器,靠著自己,不能叫人悔改得生。但基督,這寶貝就能!因著祂的同在,我們的職事能在祂的時間,結出果子來。而祂所要求的,是我們有忠心(林前4:2)

可惜的是,每每在辛勞之餘,久久未見果效,我們就感到氣餒、灰心,很容易忘記自己只不過是瓦器。或許是這原故,有些人,不但是在保羅的時代,也是在我們的今天,行「暗昧可恥的事」、行「詭詐」、「謬講神的道理」,為要得立時的果效、成功和人的跟隨。恐怕,那些傳講「福樂的福音」和「積極的思想」,而棄絕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道理的人,就是這樣的人。

vi. 靜默時刻

今天你用了不少智力來默想。現在,就用一點時間靜下來(長、短由你決定:530分鐘),安靜地求問神,“主阿,有甚麼我忽略了的重要信息對我說?請說,僕人敬聽。

vii. 代求

除為自己有所求外 (在你禱告簿一一記下所求的,作蒙神應允時的對照) ,請填寫以下為人或事工代禱表格:

家人

其他人

教會

事工

其他

機構

本市及

普世

其他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viii. 祝福:

主阿,引導、管理我們的教會,使他在平安穩妥時能警醒,在動盪時能膽壯。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The Brev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