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開始研讀新約腓立比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是保羅的「監獄書信」之一。一般解經家相信,這書信是保羅在羅馬監牢中所寫的(即主後60-62間)。腓立比教會是保羅與西拉等所建立的(徒16:14-34);首批信徒包括了禁卒一家和賣紫色布的呂底亞。書信內容顯示保羅與腓立比教會有極其親切的關係,他所用的語調是份外的個人性。其他有關腓立比這羅馬軍署防城的資料,可從啟導本或其他福音派研經書籍中的注釋找到。
(1) 保羅書信的開始,看像是千篇一律,其實是語重心長的。他故意刻畫自己是基督耶穌的「奴僕」(按原文譯) ,又稱腓立比的信徒為「聖徒」:
a. 你是否看自己是基督耶穌的「奴僕」呢?若是「奴僕」,最重要的徵記應包括什麼?請列出三項。
b. 請看看身旁的弟兄姊姊,為何保羅稱他們為「聖徒」?既是「聖徒」,你應如何對待他們?
(2) 在這一段,保羅多次用「每逢」、「常」和「切切」等字句來道出他為他們代禱的心切。他也是常常為其他的教會代求的:
a. 為何保羅常常為其他的教會代求,甚至包括他從未到過的教會如歌羅西?(見西1:3ff)
b. 他那裡有這麼多時間呢?(是否因在監獄中他就有這份清閒呢?)
c. 你可怎樣仿效保羅?
(3) 保羅指出他之與腓立比的信徒有這份情誼,是因他們是他的「福音伙伴」 (“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原文是“福音伙伴” 之意—Koinonia in the gospel) 。你是否真的與弟兄姊妹為「福音的伙伴」?若真的如此,你怎樣活出這生命和角式?
(4) 保羅說:“你們常在我心中” ,原因是他們在福音事工上是「一同得恩」的(1:7) 。腓立比的教會是怎樣分擔保羅的福音事工?(參4:14-19; 2 林後 11:8-9)
(5) 保羅在第9-11節分享他代禱主要的內容:
a. 禱告的內容(1:9):這內容是什麼?有何特別之處?
b. 祈求的原因(1:10):原因何在?為何如此重要?
c. 禱告最終的目的(1:11):這目的是什麼?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4-5)
雖然腓立比書像其他的保羅書信一樣,內容涉及教會的合一和駁斥異端,但在這信裡保羅流露著對這在苦難中建立的教會(見徒16:14-34)極深厚的感情。他對這教會如此特別深厚的感情郤不是因為這教會是他親自建立的,乃是因他們從頭一天起是與他“同心合意興旺褔音”(1:5)—原文的意思是:他們從開始就是保羅的“福音伙伴”。
我們可以從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話看到他們怎樣作他的“福音伙伴”:
“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我在你們那裡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即腓立比教會)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 。” (林後11:8-9)
保羅在這給腓立比書信中,同樣也有提到:
“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 (腓4:14-16)
是的,這教會被建立之後,從頭一天,腓立比人就一直的在這傳福音的事工上與保羅“一同得恩”(1:7),無論是在捆鎖或在辯明證明福音時。
故此,保羅常常為他們禱告是頂自然的事。但是,當我們也看其他的保羅書信,就是他寫給從未謀面的歌羅西教會,他也告訴他們:他是 “常常為你們禱告”的(西1:3)。這就給我們看到,保羅視禱告和福音事工的拓展是分不開的:傳福音前固然要禱告、傳福音時也必要禱告,人接受了福音後,也要不斷的為他們禱告。連不是自己直接參與建立的教會,保羅也帶著負擔的為他們禱告—我們實在需要向他學習!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心胸寬大的保羅:
(1) 保羅是刻意的或是無可選擇的到羅馬呢?(參徒26:32:若保羅不是堅持上訴該撒會怎樣?) 。
(2) 保羅現在怎樣看自己的處境?(1:12)
(3) 他怎樣支持自己的看法?(1:13-14)
(4) 能在羅馬京城為主作見證為何如此重要?
(5) 為何羅馬的信徒未因保羅被囚而膽怯,反而越發放膽傳道?
(6) 從保羅身上,你可以學到怎樣看和面對你的試煉嗎?
(7) 相信保羅未到羅馬,當地已有地方教會:
a. 保羅未到前,你認有當地信徒領袖已是出於嫉妒分爭而傳福音嗎?
b. 以保羅的地位與傳講的恩賜,他的出現一定叫信徒興奮:這會怎樣影響教會當時的領袖呢?
c. 那出於嫉妒而傳福音的是怎樣的「加增(保羅)捆鎖的苦楚」?
(8) 你能想到其他不合神心意的傳福音心態嗎?(是指自己,不是別人)
(9) 為何保羅能看見別人雖傳福音出於不良動機而歡喜呢?你能嗎?你可以從保羅身上學個什麼功課?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8)
鑒於第一世紀初期教會都普通要面對逼迫,我以為在傳福音的努力上,信徒當然一定是出於愛心的—愛神、愛人是他們傳福音的動機。誰知這不是必然的。
當保羅初到羅馬時(徒28:16ff),以他的名聲,加上所帶著聖靈的能力,一定立時得到本地信徒的敬重。故此,他住在租來的房子(其實是被軟禁)那兩年間“放膽傳講”和“教導”(徒28:31),我想像得到,他的房子一定是擠滿了人。
我們總會以為當地的信徒和領袖全都會因此雀躍不已。誰知保羅說,竟有人是 “為要加增(他)捆鎖的苦楚”,帶著嫉妒而傳基督(腓1:15-17)。更叫人驚訝的是,保羅絕不介意,他竟說:“這有何妨呢?…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1:18)
這些領袖的心態固然是錯的,但卻不是罕有的;因為驕傲與嫉妒是基督徒領袖的通病。
我曾與一位神重用的僕人同工。他雖然是很成功,但因身體的原故而被逼退下來。教會當然擔心如此興旺的事工,會否因他的離去而受重創。誰知,這原已十分興旺的教會,在他離去之後,竟增長得更快。有一次當我有機會遇見這位神僕與他聚舊,談到教會這激增的情況,他說:“這真是叫我感到極其謙卑。”
我明白他所言,因為不只一次的有人在我面前把我與那些更被神重用的人相比。老實的說,我心中是有點兒不是味道的感受。使徒保羅在此顯出他事奉的心態,就是不論是他的職事或是他個人也好,都不是重要的;他是以基督為中心、以福音為重的—it is never about him, only Christ and His gospel!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保羅意味著自己有殉道的可能性,故此,他的內心是有所掙扎的。如果你是同樣的意味著死亡將近,你的掙扎會是什麼?你會否祈求生命的延續?為什麼?
(2) 保羅似乎知道自己「終必得救」(1:19) —不過這「得救」可指得釋放,也可指得見主面:
a. 如果是後者:為何仍能凡事放膽?
b. 力量從何來?
(3) 在這掙扎中,保羅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 這掙扎的結果,似乎引至保羅選擇「在肉身活著」(1:24) ,是什麼原因呢?
(5) 如果這也是你的選擇,你的原因又是什麼?與保羅有分別嗎?
(6) 保羅指出教會是有「敵人」的(1:28) 。對腓立比教會而言,身處羅馬的駐防城(徒16:12) ,面對文化、政治和猶太人的迫害。保羅怎樣勸導他們?(見1:27-28)
(7) 為何一同面對外敵,教會仍不能合一,不能同有「一個心志」?(參4:2)
(8) 保羅提醒我們:「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你初信時是否知道這真理?如果當時有人這樣告訴你,你會否決志信主呢?為什麼?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1:19)
腓立比教會確是保羅忠誠的「福音伙伴」。這在逼迫中誕生的教會(使徒行傳16),一直在金錢上支持保羅和他的事工(4:14-16; 林後11:8-9),更在禱告上為他代求。經濟上的支持固然是保羅需要的,但他更寶貴他們的代禱。
在腓立比書中,我們可以意會到保羅料到他至終是會在羅馬殉道的。但是他是無懼的,反而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1:21)世上若有人真的是預備好面對死亡的話,保羅是其中一人。
但是,當他思想到當時福音和腓立比教會的需要時,他就說他“知道/convinced” 他是會得救的(1:19) 。這句話的原文是直接引用了約伯的話:“這要成為我的拯救” (伯13:16 —七十仕譯本)。
不過,約伯當時的光景與保羅的就絕對不同了。約伯惟一的希望固然在乎神;他所有的朋友都轉而攻擊他。他找不到同情他,為他禱告神的人;他惟有仰望「天上的中保」(伯16:19)。
保羅的光景就很不同。腓立比的信徒是他的摯友、愛他的「福音伙伴」,故此他知道藉著他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 ,“這……終必叫我得救” (1:19)。
是的,像保羅一樣,有被別人常常忠心代求的是有福的!
不曉得今天神把誰放在你心中,叫你為他(她)代求呢?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保羅在2:1 論到信徒靈裡深一層的相交,這包括什麼?
(2) 他指出這些靈裡的相交,不一定是出於相同的意念、愛心和心思。有這可能嗎?請自省有否如此和原因何在。
(3) 保羅跟著指出導致「不相同」的原因是什麼?(2:3a)
(4) 保羅提出了什麼更正的良方?(2:3b-4) 你能怎樣行出來?
(5) 保羅認為最終極的更正乃在乎「以基督的心為心」(原文是基督的「意念/mind」) 。試反復思想2:6-8
a. 祂本有神的形像:什麼是神的形像(NIV譯為本性/nature)?試列出最少三方面。
b. 不強奪(即死抓不放) 與神的「同等」:什麼是與神同等?試列出最少三方面。
c. 反倒虛己(emptied it) ,取了奴僕的形像:什麼是奴僕的形像?試列舉三樣是耶穌基督所取上的。
d. 為什麼保羅以人的樣式與奴僕的形像相比?
e. 為何死亡是基督「卑微/謙卑」的表現?
f. 為什麼選擇「死在十字架上」是基督謙卑最終極的表現?(參申21:23; 彼前2:24)
(6) 當有一天你面對面見主時,你會第一句話向祂說什麼?
(7) 2:9-11提到「名」所帶的權柄。為何「名」能帶權柄?基督的「名」又帶著什麼權柄?既是這樣,我們應如何處理祂的名,特別在禱告的時候?(參約16:24)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
在吩咐腓立比的信徒要“以基督的心為心” 時( 原文的心是指意念或思想),保羅把基督降卑之舉,從五方面(或可說五個步驟)作出分析。讓我與大家略思這五方面:
(1) “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
「本/being」是指到基督耶穌的本質,就是神。故此,基督耶穌並沒有放棄祂的本質,祂永為神;祂放棄的是與神的「同等/equality」,這就包括了
a. 祂的地位:祂本在天庭為天軍所敬拜的,但祂竟放棄這地位,連叛逆的天使也敢來試探祂,挑戰祂「神的兒子」的身份(太4);
b. 祂的權柄:祂當然能吩咐天軍聽祂差遣,但在被捉拿的最後一刻,祂仍拒絕使用祂的權柄(太26:53)。天使確有在地上侍候祂,但這不是出於祂的要求(路22:43);
c. 祂的神能:祂雖然常常使用神能來醫病趕鬼,聖經卻刻意的多次指出是出於聖靈的膏抹(路4:14, 18; 徒10:38)。
(2) “成為人的樣式” :「成為」可譯(或說該譯)為降生/born,這就更說明基督耶穌不是搖身一變就成了人,乃是要與每一個人相同:先在母腹中渡過十個月,完全在無助的狀態,受盡時空的限制,然後被誕下,成為在沒有人照顧下就不能行動、不能穿衣、不能進食的嬰孩—這是可等的降卑!
(3)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 :不用我說什麼,大家都曉得什麼是奴僕—絕對沒有任何權利和擁有權。大衛在聖靈感動之下,更代基督耶穌說:“但我是蟲,不是人” (詩22:6)—這就更深刻劃了祂的「虛己/self-emptying」;
(4)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基督耶穌的死固然道出祂的降卑是何等的超奇,因為神豈能死去?祂卻為我們而死!但死始終是立時一刻的,基督的死卻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藉著「順服」這二字來表明。這是祂降生時所委身的、在受浸時所肯定的、在客西馬尼所實踐的。希伯來書的作者就這樣作見證:“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祂的虔誠蒙了應允。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來5:7-8) ;
(5) “且死在十字架上” :是的,這“且” 字是用得合宜的,就像羅馬史家Cicero所言:被釘十字架而死是“最殘酷、可怕的死” (Barclay, John, 250)。這也是最受羞辱的死;對猶太人而言,是人罪大惡極,被神所咒詛的明證:“因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詛的” (申21:23)。這正是猶太人不肯承認基督耶穌確是神兒子其中的一大因素。但他們只是對了一半,基督耶穌的死確與「罪大惡極」有關—但不是祂的罪,乃是世人—你和我—的罪!
我實在想不到合宜的字詞來形容基督耶穌這樣的降卑,只能用「無比」來形容。不曉得你有更適合的形容詞沒有?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在向基督的順服和謙卑發出極偉大的讚美詩歌後,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是「常順服的」,又勉勵他們要作成「得救的工夫」:
a. 信主時豈不是已得救了嗎?為何還要「作成」這得救的工夫?
b. 「作成」—”to work out” 是什麼意思?
c. 為何更要“當恐懼戰兢” 的去作?(參2:15我們身處在怎樣的世代)
(2) 作成「得救的工夫」包括(2:13):
a. 神的工作或位份是什麼?
b. 我們的工作或位份是什麼?
c. 保羅在此所言「得救」的意思是什麼?(參下註)
(3) 由2:14開始,保羅就論到作成「得救的工夫」的實踐:
a. 最終的目的是什麼?(2:15a)
b.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2:15b)
c. 為何保羅在此特特提出「不要發怨言」和「起爭論」?
d. 這些如何叫神的兒女不能活出無可指摘,和誠實無偽的生命?
e. 能「不要發怨言」和「起爭論」又如何叫我們與這世代有別?
(4) 保羅個人性的勸勉(2:16-18)
a. 這勸勉怎樣叫我們領會到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特別的關係?
b. 這關係如何叫我們領會到保羅作「基督耶穌僕人」的心態?(1:1)
(5)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已有不少筆墨耗盡在討論這裡的「得救」,究竟是指個人的救恩,還是信徒整體的救恩。其實這些爭論都放錯了重點。從上文下理很清楚表示是與「救恩論」無關的。它並非論及’怎樣得救’ 或是‘得救後如何堅持到底’ ;乃是與德行有關,指出‘得救的人’ 與信徒這群體,如何在這世界上‘活出這得救的生命”( 費高登, NICNT, 2345) 。就如費高登所言,保羅是叫信徒把救恩在肉身活出來(flesh it out) 。
「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2:12)
在今天經文默想的資料中,我已引用費高登的解釋來除去我們的恐懼,以為信主後或會失去救恩,或是真心悔改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和主宰後尚未得救。像費教授所指出,保羅在這裡是以道德觀的角度來吩咐腓立比的信徒要一起活生生的活出他們的生命—“to flesh out their life together in Philippi”(Fee, 230) 。
不過,保羅這吩咐是帶著一個相當嚴重的警告的,就是叫他們“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2;12) 。聖經提到恐懼戰兢時,通常是論到神的可畏,因而一些解經家認為保羅是承接上文(2:9-11),有一天萬膝要跪拜、萬口要稱基督基督為主。不過,這段所形容的是極歡樂、敬畏的時候;重點似乎並非在基督的可畏。
故此,按上文下理的講論,保羅吩咐信徒要“活出” 這救恩的環境正是個 “彎曲悖謬的世代” (2:15),正如羅得的女兒昔日所活在的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我們也知道她們當時所受到道德生活的影響。她們並沒有活出父親的信仰,反而受那世代道德文化所影響,及後竟與父親幹出亂倫的事(創19:33ff)。她們所作的不但是“彎曲悖謬的” ,更帶來可怕的後果。這兩個女兒因亂倫所生的成了摩押和亞捫人的始祖。這兩國不但成為以色列人歷代的仇敵,更引誘他們離開神。故此,信徒在這樣的世代活著,豈不需“恐懼戰兢” 嗎?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19-24—提摩太
(1) 為何保羅在此覺得需要解釋他差派以巴弗提而不是提摩太到他們當中?
(2) 為何保羅說(就與腓立比人的關係上)他沒有別的同工?(2:20)
(3) 在與保羅同工時,提摩太有什麼特出之處?(2:21-22)
(4) 保羅此時不能差派提摩太到他們當中的原因是什麼?(2:23-24)
(5) 提摩太的生命那一點是你最欣賞的呢?
(6) 你怎樣能成為一個“提摩太” ?
2:25-30—以巴弗提
(7) 腓立比教會派他到保羅處的原因是什麼?
(8) 你對這教會有什麼評價?
(9) 以巴弗提在事奉中出了什麼事?(2:27, 30)
(10) 現在保羅差他而不差提摩太的另一個原因是什麼?(2:26-28)
(11) 為何保羅現在竟稱他為「我的兄弟,與我一同做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所差遣的即使徒之意)」(2:25) ?
(12) 這給我們看到腓立比是怎樣的一個教會?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因他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腓2:30)
“這見證的字眼是小心挑選的。以巴弗提是他(保羅)的兄弟、他的同工和與他同當兵的。如解經家Lightfoot所指出,以巴弗提是與他同心、同工、同共患難的。其實,他是站在槍彈線上。保羅更稱他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我需用的僕人。這段話的意味是難以繙譯出來的。
保羅用apostolos來論到他的被差,這字的直譯是指任何被差者,但對基督徒而言,那是一個專有、高貴的用詞。保羅用它來把以巴弗提與自己並列,與所有基督的使徒相等。
保羅用leitourgos來論到他僕人的身份(譯者註:和合本沒有把這字繙出來,只說他是那供需用的) 。這字在希臘文社會上是不簡單的。在古代希臘的城市中,往往有人因甚愛自己的城市,自費為城市作建設……他們是城市的大恩人,被稱為leitourgoi(leitourgos的眾數) 。
保羅就用基督徒所寶貴的apostolos和希臘社會所敬重的leitourgos來形容以巴弗提,並叫腓立比教會‘歡歡樂樂的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因他為作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
……這段裡有一個字是後世人常引用的。英欽定本譯為以巴弗提是不顧性命(與和合本一樣);修訂本譯為冒死;這裡(指Barclay的註釋)譯為把生命冒險。這字的原文是paraboleuesthai—是賭博上的用語,是孤注一擲的意思。在早期的教會中就有一群信徒被稱為parabolani—投注者。他們專作監獄和醫院的探訪,特別探望那些病危和染上傳染病的人。在主後252年,有瘟疫在Carthage(位於北菲)漫延,人都把屍體棄掉,在恐慌中逃離。當時的基督教主教Cyprian把會眾齊集起來,一起去把屍體收斂、埋葬,並照顧這被瘟疫圍困的城市;因著他們冒上生命的危險,這城市從毀壞和滅亡中得拯救過來。
基督徒的生命是需要有這種冒險的勇氣,使他隨時準備為基督和別人孤注一擲。” (Barclay, DDBS, Philippians, 49-5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喜樂」似乎是這書信的重點之一(亦參4:2) 。你以為腓立比教會當時有值得喜樂之處嗎?今日你的教會又有值得喜樂的地方嗎?雖然在這裡保羅沒有指出當喜樂的原因,他所強調的是「要靠主喜樂/rejoice in the Lord」。這是什麼意思?
(2) 保羅連那些存嫉妒傳福音的人(1:15ff) 也沒有苛責,卻在此以「犬類/狗」來責備那些堅行割禮者。請參閱加拉太書5:26,解釋為何保羅如此強硬的斥責他們?
(3) 「靠肉體/confidence in the flesh」是什麼意思?除堅行割禮外,你可想到今日「靠肉體/confidence in the flesh」的意識或行為嗎?
(4) 保羅在此列出他以前所誇、所倚賴、所寶貴的事:讓我們藉此反思:
a. 第八天受割禮 (參創17:3-14) :這有何可誇之處?今日我們類似的誇口是什麼?
b. 以色列、便雅憫支派:那個以色列王是從便雅憫而出的?(參撒上10:21ff) 今日我們類似的誇口是什麼?
c. 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純種之意) :今日我們類似的誇口是什麼?
d. 法利賽人:他們所誇的是什麼?(參約3:1, 10)
e. 迫逼教會:這種過份的自義,今日我們也有相仿的行為嗎?
f. 無可指摘(道德高超) :今日我們在什麼事上也會顯出這種的驕傲?
為什麼保羅在認識主前如此看重這些東西?
為什麼他以這些為「有益/profit」?
(5) 請同樣的自省,今日你以什麼東西為「有益/profit」:
a. 保羅以前所自豪的有那些是你同樣感到自豪的呢?
b. 今日你所記罣的是什麼?
c. 什麼成為你心頭的重壓?
d. 什麼佔了你甚多的時間和精神?
e. 什麼是你最怕失去的?
f. 什麼是你最貪愛的?
(6) 看到保羅以前自豪的種種,你同意神特特揀選他作外邦的使徒是最適合不過的嗎?為什麼?你有否想過,你過去的失敗也可以成為神可用你之處?
(7) 保羅為何以認識基督為至寶就能把以前所愛的看為有損甚至是糞土?
(8) 這是否也是你確實的寫照?你今天該以為糞土的是什麼?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
當再次讀到這段熟悉的經文(即腓立比書3:8) 時,不禁再看到自己尚有甚多是我自以為傲、不知不覺中信靠了、甚至愛慕著的東西—包括愛上了安舒、信靠了自己的才智和恩賜、和在學識,甚至聖經的知識上的驕傲。這時,我又想起了James Houston老師的警語:“我們豈可把被釘的主作為我們的職業!”
當然,我們或許未至如此,但若沒有看萬事為有損,沒有視所自傲、誇口的為糞土,更沒有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的話—是可憐、可悲的。
在徒步返學院的年間,我常用以下Isaac Watts的詩歌來提醒自己這方面的。讓我今天與你們分享首兩節作互勉:
每逢思想奇妙十架
榮耀之主在上懸掛
萬般尊貴頓看有損
從前所誇今覺鄙下
求主禁我別有所誇
但誇我主代贖十架
從前所慕虛榮假樂
今因主血甘盡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