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9:1-15

本週我們會繼續研讀新約希伯來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為要表明那新約是更美之約,是憑更美的應許而立的,作者就先給前約加以分析:

(1) 前約禮拜之所在(9:1-5)

a. 前約的聖幕設在何處?(9:1)

b. 聖幕有兩層:

i. 第一層稱為什麼?(9:2)

ii. 內中有什麼擺設?

iii. 第二層稱為什麼?(9:3)

iv. 內中有什麼擺設?(9:4-5; 參下註)

(2) 前約禮拜的條例(9:6-10)

a. 祭司通常是在那一層事奉的?(9:6)

b. 誰才能進到第二層?是什麼時候和要作什麼準備?為什麼?(9:7)

c. 為何作者說,當時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

d. 以什麼為證?(9:8-10)

(3) 新約之別(9:11-5)

a. 基督作大祭司的帳幕是設在何處?(9:11)

b. 與前約的帳幕有什麼重要分別?(9:11)

c. 祂是藉著什麼能進到至聖所?(9:12)

d. 祂獻上的與地上大祭司所獻上的有別:(9:13-14)

i. 被獻的祭物有什麼分別?

ii. 所成就的有什麼分別?

e. 基督為我們作這新約的中保,主要目的是什麼?(9:15)

(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請參閱《每日靈修指引》第二年第147日的靈修默想小篇有關希伯來書作者把金香壇列入至聖所之原因。

靈修默想小篇
屬肉體的外表

「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9:10)

當然,那些欲重回猶太教,要遵守舊約的律法和禮儀的信徒是大錯特錯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是可以理解他們心情的。不是嗎?那「振興的時候」(或譯改革的時候/NIV 譯為“new order”)是著重心靈和誠實的敬拜 (約4:24),缺乏「前約有禮拜」(9:1) 的繁複、隆重、多姿多彩的外表儀式,包括:

- 大祭司所穿莊嚴、華麗的外袍;

- 聖禮所燒的香、所帶的血(見利16贖罪日的儀式);加上按手在羔羊頭上的高潮等。

- 並利未詩班的歌唱。

這些都不是當時「家庭教會」的崇拜可比的聚會場所的簡陋、司禮弟兄的普通衣著、能看見的實物如記念主桌上的餅和杯;新約敬拜的儀式實在難與舊約的相比。但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卻指出,這些「前約」的規條是屬肉體的、是外表的(9:10, 13),是對人的心靈沒有用處的(9:14)。

這也提醒今天的我們,不要倚重外表的敬拜禮儀,也不要醉心於帶著神秘色彩或具娛樂性的安排,單要存著誠實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 10:22)親近祂。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9:16-2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要以血立約(9:16-22)

a. 為何約(中文譯遺命/will)是人死了才生效?(9:16-17)

b. 前約是憑什麼立定的?(9:18-20; 參出24:7-8)

c. 為何要以血而立?(參利17:11

d. 為何會幕內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 灑?(9:21-22)

e. 所用的是什麼血?(9:19)

(2) 基督是更美的祭(9:23-28)

a. 基督是進入那一個聖所?(9:24)

b. 為何這聖所不再是個影像(copy) (9:24)

c. 地上大祭司一生要帶血進至聖所多少次?(9:25)

d. 所帶的是什麼血?

e. 基督帶血進至聖所多少次?(9:26)

f. 所帶的血是誰的血?

g. 為何一次就足夠?

h. 祂第一次來世上是要擔當了多人的罪 ;第二次再臨的目的又是什麼?(9:28)

(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人人都有一死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9:27)

西洋諺語有話說:人生只有兩樣東西是必然的死亡和納稅。後者未必是必然的,但前者就千真萬確了。雖然人人都有一死是人所皆知的,卻有不少人活到好似忘記了死亡這事實,或是對死亡不以為然。

如果,人真的意識到自己會有一天成為過去,也知道不能帶走世上任何的東西,為何我們卻努力積存財物?死抓著每個機會發財?日夜為名、利、勢力的得失而憂慮?這些都是會過去、對死的人是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如果未信主的是如此,我們還可了解雖然後果堪虞,因為死後且有審判9:27);但信徒豈可也是如此,與世人一樣,去追求所謂的美國人的夢

死亡,對信主或未信主的人都是重要的,因為使徒保羅提醒我們說: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14:12)。

我有機會探望一些沒有永生盼望、將死的人,他們那絕望的表情叫人心酸。但我同時探望過信主、將死的人,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的罪已蒙基督赦免,但不少仍懷著沉重的心靈,帶著滿多的後悔去見主,因為他們一生仍專注著追求世上的事!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10:1-1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律法本是影兒”(10:1-4) —這樣的話是虔誠的猶太教徒所不容易接納的,因他們以摩西律法為神的話: 
a. 摩西律法也確為神的話,但在神拯救世人的計劃中,為什麼只扮演影兒的角色?(10:1) 
b. 摩西的律法能使近前來的人得完全嗎?(10:1) 
c. 作者以什麼為證?(10:2) 
d. 牛羊的血既不能除罪,它們有什麼功用?(10:3) 
e. 你認為為何牛羊的血不能除罪(10:4) 
(2) 基督是本物的真像早在聖經中被預言(10:5-10 
a. 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詩篇40:6-8來證明舊約早已預言到基督。若你是在舊約時代讀這段經文,你會怎樣領會這預言? 
b. 祭物和禮物是祢不願意的:這句話的含意是什麼?(10:8) 
c. 這是否說律法所定獻祭的條例是會被廢掉的?為什麼? 
d. 基督應驗了這預言的第二部份嗎?(10:10) 
e. 你認為作者的辯證屬於證據確鑿嗎?為什麼? 
(3) 基督是本物的真像應驗了眾多的預言(10:11-18 
a. 1:13論到神兒子遠超天使(詩110:1): 
 i. 基督的犧牲(獻祭)如何應驗這詩篇的預言?(10:11-14) 
 ii. 就在神的右邊坐下是什麼意思? 
 iii. 誰是祂的仇敵?他們會怎樣成了祂的腳凳?(可參林前15:24-28 
b. 8:8-12論到耶利米書31:31-34所提的新約、更美的應許: 
 i.  基督的犧牲(獻祭)如何應驗這詩篇的預言?(10:14-18) 
 ii.  基督的犧牲(獻祭)如何使神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放在他們裡面 
(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罪留痕跡

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10:3-4)

罪帶來的污點是希伯來書所著重的信息。今日的教會似想忽略這重點。不過很攪笑的是,每當教會忽略這重要神的真理時,神會藉著俗世來提醒祂的百姓的。

在一個郵輪的電視廣告中,一個很有魅力的旅遊指導對船上的一個乘客說:鍾先生,為什麼不放寬你的領帶?你是在郵輪上! 正當她幫助他放寬領帶時,她不自禁的退後一步說:糟糕了,鍾先生,你的衣領上有個黑環! 鍾太太就埋怨的說:噢,那些污穢的黑環! 就在此時,廣告就推銷它們的產品。

為何這樣的廣告會引起我們的留意?為什麼污穢的東西會引起我們的回應?為何一個母親在孩子出外玩耍的時候要吩咐:不要弄穢自己 ?為何在一天勞動、出汗之後我們會說:我覺得很不潔,要洗個澡

神在我們的良知中,種下一個對我們身體外表污穢的敏感,來提醒我們認出罪給我們內心帶來的污穢。我們(卻)想忘記這事實。罪使人敗壞。它不單是觸犯神的律法;同時是破壞了我們「個人的完整/personhood」。罪使我們有污點,需要得潔淨……(希伯來書的作者就告訴我們)罪不單是關係的破裂或疏遠;乃實質上使罪人成為污穢,被厭惡。罪帶來的污點是(希伯來書)其中的一個真理。

William Lane, Hebrews, 122-3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10:19-39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既然清楚的證明基督所獻的是永遠的祭和已在天上作完全的大祭司,作者就要他的讀者作出回應: 

(1) 勸勉與鼓勵(10:19-25

a. 我們能直接來到神面前(即至聖所)的憑據是什麼?(10:19-20)

b. 基督既已在神面前作我們的大祭司,作者就催促我們:

i. 要來到神面前(10:22)

1. 來到神面前是什麼意思?

2. 你到神面前的方式包括什麼?

3. 你到神面前的原因包括什麼?(NIV譯為draw near/親近)

ii. 堅守指望(10:23)

1. 是什麼會搖動我們在基督裡那永遠的指望?

2. 我們如何能堅守這指望?

iii. 彼此相顧(10:24)

1. 相顧的生活包括什麼?

2. 如何實行出來?

iv. 不可停止聚會(10:25)

1. 這囑咐的重要性何在?

2. 若你稍停聚會(take a break)會帶來什麼危險?

v. 要彼此勸勉(10:25)

1. 你能想到在與弟兄姊妹見面、聚會時,能彼此勸勉什麼?

2. 與那(末)日臨近有什麼關係?

c. 試把以上的勸勉合起來,你可以怎樣形容一個活在末世的基督徒生命?

(2) 警告的話(10:26-31

a. 作者向什麼的罪發出警告?(10:26)

b. 這些罪要帶來什麼後果?(10:26-27)

c. 兩約相比下顯出這些罪的嚴重後果:

i. 民數記15:30-31故意犯罪和申命記17:2-6定罪的條例(10:28

1. 以上引用的舊約條例,所定的審判有多嚴厲?

2. 神應許會怎樣對付干犯祂律法的人?

ii. 對今天故意犯罪的基督徒,

1. 為何要說他們是踐踏神的兒子?

2. 神要怎樣處理他們?(10:29, 31)

(3) 被提醒的讀者(10:32-39)

a. 這些被提醒的信徒曾經歷什麼?(10:32-35)

b. 既曾為主受苦:

i. 為何還要被提醒不要丟棄勇氣?

ii. 是什麼還會使他們退後?(10:39)

iii. 作者用什麼來鼓勵他們要忍耐?(10:36-38)

iv. 你認為這會成為他們不退後的動力嗎?

v. 為什麼?

(4) 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故意犯罪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10:26)

自早期教會開始,希伯來書對那些「故意犯罪」的人的警告引起甚多不同的解釋和帶來一些教會對「告解」的規條。容許我與你們分享保守派著名解經家F.F. Bruce的意見:

這篇經文注定引來歷代教會的(激烈)反應,是作者所意料不到的。他所論到的「故意犯罪」是指「擅敢行事」(民15:30),按舊約贖罪的條例,是再沒有贖罪的可能的。他已鄭重的聲明過,凡忽略神兒子所傳救恩的信息的,要受比干犯藉著天使所傳 給摩西律法的懲罰更重(2:2);在此他重複申明這道理。

這裡的上文下理叫我們曉得他所說的要比保羅所言的「偶然被過犯所勝」的罪(加6:1)更嚴重特別因為他多次的指出,基督徒是有耶穌作大祭司,祂在我們受試探時能幫助我們、在我們軟弱時能體恤我們,又能體諒那愚蒙迷失的人。他所論到的是3:12所提到的那些「離棄永生的神」,和6:4-8離棄基督真道的人。得知真道以後而離棄它,就是放棄了惟一得救的道路。那些故意放棄倚靠基督完備的祭的,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10:29明顯是指到離經背道的;這些故意犯罪的人是「踐踏神兒子」,褻瀆了「使他成聖之約的血」,又「褻慢施恩的聖靈」。

我們的作者不是說誇張的話;當他使用這些字詞時,是用他慣常的審慎。蔑視神的兒子,用腳把祂踐踏(這正是原文字面的意思),是卑視之最 Moffat);把基督之約的血是屬祂的人惟一所倚靠得以成聖、潔淨和被引到神前的當作平常,就是決心的删除祂的犧牲和所帶來的福份。褻慢施恩的聖靈,就如耶穌所言:犯了永不得赦免 的罪(可3:29)。凡故意干犯以色列(舊約)的律法的,在足夠的見證人作證下,是要被處死的,是眼不可顧惜他 的(申13:8; 19:13)。這些只是肉體的死亡,在這「振興的時候」(即新約的時代),背道者帶來的是靈的死,這就「真是可怕的」。 NTCNT, Hebrews, 261-2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11:1-7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勉勵讀者堅守所信時,作者繼續用以前「信心的偉人」來作他們的榜樣:

(1) 信心的定義(11:1-3

a. 古人明白「信」是什麼嗎?(11:1)

b. 未見 有什麼相同之處?(11:1)

c. 實底 確據有什麼相同之處?(11:1)

d. 作者以什麼為例來證明看見 不看見 的關係?(11:3; 見詩33:6,9

e. 這些解釋怎樣幫助你明白「信」是什麼?

(2) 信心偉人之一:亞伯(11:4

a. 請翻閱創世記4:1-15

b. 為何聖經說亞伯所獻的(頭生的羊)是因著信,而該隱所獻的(地裡出產,沒有說是初熟的)卻不是?

c. 亞伯的信帶來什麼後果?

d. 亞伯雖死,卻「仍舊說話」是什麼意思?

(3) 信心偉人之二:以諾(11:5-6

a. 請翻閱創世記5:21-24

b. 以諾與神同行300年當然非常寶貴:

i. 並生兒養女 是什麼意思?

ii. 神如何賞賜他的信心?

iii. 希伯來書的作者怎樣藉著以諾的信心作出結論?(11:6)

iv. 以諾怎樣作得神喜悅 尋求神的榜樣?

(4) 信心偉人之三:挪亞(11:7

a. 請翻閱創世記6章,特別是6:1-13

b. 這裡所提到的「未見的事」是指什麼?

c. 挪亞當時要遵從神的吩咐的困難可包括什麼?

d. 他的信心成就了什麼?

(5) 以上三人,你最欣賞的是誰?為什麼?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仍舊說話

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11:7)

我們需要知道,希伯來書的作者不是以神學的角度來討論「信心」的定義,乃是在鼓勵那些正面對苦難,曾因信主被毀謗、下獄、家業被搶去的信徒(10:32-34)。讓我與你們分享這熟悉的事跡,就是啟示錄2:8-11所提到的那受苦的士每拿教會的主教,Polycarp(主後69-155)。按他的年紀,相信他必讀過希伯來書,甚至可能是首批讀這書信的信徒。

看來,在士每拿教會開始遭受逼迫時,Polycarp已年逾九十。當知道(政府)要藉一個羅馬節日來嚴厲的逼迫基督徒時,教會大部份的人都勸他這年老的牧者到市外的農場躲避。在那裡,他與陪伴的幾個友好一起禱告。

在士每拿的基督徒就被捉拿,提到方伯那裡,被力勸向該撒宣誓效忠,稱該撒為主,並向偶像獻祭。有一個稱為Qunitus的,就因要「討好群眾」而妥協,從此遺臭萬年。但大部份的士每拿信徒是忠於基督的。他們有被鞭打的、被活活燒死的、被用刑架施刑、或被猛獸撕裂。經過幾天的公開戲弄(信徒)後,觀眾感到不耐煩,要求找Polycarp出來。

Polycarp雖然逃到另一個農場,但始終不能久藏。一個年輕的奴隸,在酷刑下說出他藏身之處;警察長帶著武裝兵士把他帶到劇場那裡。當Polycarp進場時,群眾發出如雷的呼喊,卻蓋不過那從天而來對這年老牧者的聲音:‘Polycarp, 要堅強,要作大丈夫

方伯似乎從未見過Polycarp。當這備受敬重的老年人站在他面前時,他深深的被感動。他催促這年老牧者要考慮自己的年紀,叫他向該撒起誓:起誓吧;我就釋放你。咒罵基督吧。’ Polycarp 毫不猶疑的回答:我已作祂的僕人86年,祂從來未對我不是。我怎能褻瀆那拯救我的王? (Martyrdom of Polycarp, 9:3) 當所有說服的話都無效時,方伯就差人進劇場宣告三次:‘Polycarp已承認他是基督徒 。跟著就依法宣判要活活燒死他。Polycarp就被綑綁起來,被扔在火焰裡。” (Lane, Hebrews, 92)

是的,正如亞伯一樣,Polycarp “雖然死了,因這信仍舊說話。” (11:4)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11:8-12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信心偉人之四:亞伯拉罕(11:8-19作者分析他信心的歷程

(1) 11:8-10—信心之旅(一)

a. 請翻閱創世記12:1-5

b. 亞伯拉罕順服神的呼召時所要面對的困難可包括什麼?

c. 你認為那一樣是最難克服的?

d. 為何他會如此順命?

e. 作者指出,亞伯拉罕(雖然後來漸漸富有),以撒和雅各始終是住在帳棚(非固定的房屋)裡,

i. 為何會如此?(11:10)

ii. 他們得了什麼賞賜?(11:6)

f. 你可以怎樣仿效他的信心?

(2) 11:11-12—信心之旅(二)

a. 請翻閱創世記15:1-8; 17:1-8; 18:9-15; 21:1-3

b. 亞伯拉罕得兒子的應許時年紀多大?

c. 這應許得應驗時,他年紀有多大?

d. 作者如何在此稱許亞伯拉罕的信心?(11:11)

e. 創世紀15:1-8的事件如何刻畫出亞伯拉罕對神應許賜他兒子的信心?

f. 他這信心又得到什麼賞賜?

(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永不會太老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11:8)

洪水過後,人的一生的年歲明顯地劇降。雖然亞伯拉罕和撒拉都活過百歲,他們是在年老時聽從神的呼召從吾珥移居到迦南地。創世記12:4告訴我們:那時亞伯拉罕年75歲,離開哈蘭要到應許之地一個他毫不認識的最終目的地。然而,他遵命而去(來11:8)。

有些釋經家指出聖經對他首75年的生活隻字不提,只提到亞伯拉罕與他的父家同住在拜偶像的地方,並他的父家是拜那些假神的(書24:2)。

你在年老時會作如此重大的移居嗎?你的配偶願意作如此的移居嗎?為何神不儘早在我較年輕、較多辦法、較有用、和較易適應變遷時呼召我呢?亞伯蘭若提出這些類似的問題,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我們不知道神為何揀選在亞伯拉罕年老時才呼召他。也許,他的父親是個障礙;要等到他離世。也許,撒拉心中還未作好預備,直至她認定自己生孩子已無望,是否移離他們的地土和國家再無所謂了。正如我所說,我們不知道答案。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神知道何時是對我們最好的。

最近幾十年,我們目睹愈來愈多的基督徒在人生的後半期聽到神「離開與前往」的呼召。我是在七十年代察覺到由神發動的「運動」。當時我獲悉一位傑出的華人牧者決定回應神的呼召,到非洲去做宣教士。那時他是70歲,比亞伯拉罕離開哈蘭時年輕了不多。自此以後,我看見神呼召基督徒「離開」他們所建立的生意或職業,「走進」傳福音的事工裡,擔起全職事奉或是以平信徒的身份服事,還有一些甚至離開他們的家庭。這些人,像亞伯拉罕那樣,最初在屬靈的領域中大部份都活得寂寂無名。不過同樣地,他們的順從已成為許多人的祝福,甚至成為神國度的祝福。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希伯來書11:13-19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信心偉人的共通處這裡主要是論到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11:13-16)

a. 神給他們的應許至終是指著什麼說的?(創22:17; 26:3-4; 28:14

b. 他們在生時,是否看到應許的實現?(11:13)

c. 聖經說他們都確信神的應許:

i. 他們如何看地上的生命?(11:13)

ii. 他們一直在盼望什麼?(11:14)

iii. 作者對此提出什麼證據?(11:15)

iv. 他們從神得到什麼稱讚?(11:16)

d. 請停下、思想

i. 你今日看那裡是你的家?

ii. 你是否盼望神為你預備的家?

(2) 11:17-19—信心之旅(三)

a. 請翻閱創世記22:1-19

b. 亞伯拉罕既已多次顯出他的信心,為何神仍要試驗他?(11:16; 22:1)

c. 亞伯拉罕曾得到關於以撒的什麼應許?(11:18; 21:12

d. 當他服從神的吩咐,正要殺兒子時:

i. 他以為兒子會死在他的刀下嗎?

ii. 既是如此,他願意殺兒子的信心在乎什麼?(11:19)

e. 他確信神會叫兒子復活過來:

i. 是指立時的復活?或是像馬大的以為是在「末日」的復活(約11:24)?

ii. 分別何在?

f. 亞伯拉罕在此所顯出的是什麼信心?

(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可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信心之母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他以為那應許他的是可信的。(11:11)

不錯,亞伯拉罕這位信心之父的生平蓋過了他的妻子撒拉,因為他是神所揀選的,要藉著他的「後裔」(即耶穌基督) 成為全人類的祝福。

不過,撒拉也是被神揀選的,因為惟有從撒拉生的才算是被揀選的後裔。故此,她就是信心之父的妻了。我們常說,在一位偉大的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彼得在他的書信中就這樣論到撒拉:「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你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彼前3:6) 。換句話說,撒拉藉著信心行了當行的(是善的意思) ,也沒有因恐嚇而害怕。其實,作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是有很多值得害怕的時刻的!

當然,這位女先祖並非弱者。我們往往在提起她時,就想起她怎樣對待夏甲和以實瑪利。其實,作為一個大家族的女主人,按當時的習俗,她把侮辱她的女僕怎樣辦都可以。對,她是向亞伯拉罕施加壓力,但至終仍把決定權交給丈夫。故此,彼得說得對:「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

我們應該記念撒拉對亞伯拉罕的順服:

1. 她願意離鄉別井,賣掉一切,連根拔起;這對女性是絕不容易的事;

2. 她願意信任丈夫是聽到神的呼召,一家人跑到這目的地也不曉得的遠處;請問有多少個太太願意如此呢!

3. 在他們成為大富後,仍願意一生居住帳棚,過著繼續漂流的生活;

4. 她願意不斷走過危險之地,兩次被當地的王搶去為妻,險遭污辱,單是為要保存丈夫的性命;

5. 雖然可能她是事後才知丈夫獻以撒之事,她是險些兒要失去惟一的至愛、獨生的兒子。

要一生貞忠的跟隨這位「信心之父」,是要自己也有極大的信心的。故此,稱她為信心之母,或許也不太過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