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1:1-12 —信心必須要試煉

本週我們會研讀整本雅各書;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引言:從教會歷史的初期,雅各書與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叁書和猶大書已被統稱為「普通書信」,因為這些書信都不是寫給某一個教會的。雅各書是寫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一般相信,它是較早期的書信,是當教會一般仍主要以猶太信徒組成時寫的。故此,雅各書提到會堂,是早期猶太信徒仍去聚會的地方。聖經提到好幾位雅各,一般學者都認為寫這書信的是主耶穌肉身的弟弟(13:55; 1:19) ,是初期教會極具權威和重要性的領袖。

因為信中著重「行為」之故,有人認為雅各針對使徒保羅,堅持靠行為得救,到一個地步,連馬丁路德也稱這書為「禾草的信書」,把它僅僅列入他的聖經正典的末了。

這書信看似是沒有組織性的作品,很難洞察到連貫的思想;但是1:26-27是書信的主題。書信由第二章開始,環繞真偽虔誠的重要發展,包括對貧苦的尊重和照顧、勒不住的舌頭和不沾染世俗等。希望以下的分段能提供較清晰的分析:

1:1 稱呼及問候

試煉與試探

1:2-12 信心必須要試驗

1:13-18 認識試探

1:19-25 面對試探與試煉

1:26-27 真正的虔誠

積極:看顧在患難中的 消極:勒住舌頭、

不染世俗

2:1-13 輕貧重富是罪

2:14-26 信心與行為並重

3:1-8 舌頭與過失

3:9-12 舌頭與咒詛

3:13-18 舌頭與智慧

4:1-10 舌頭、紛爭、世俗

4:11-12 舌頭與論斷

4:13-17 舌頭與誇口

5:1-6 對為富不仁的警告

末了的話

5:7-11 試煉中要忍耐

5:12-20 起誓、禱告與挽回

(1) 主耶穌肉身的弟雅各怎樣稱呼祂呢?出自他的口,可以叫我們認識耶穌是誰?(參約7:5)

(2) 為何雅各一開始就提到試煉?(參閱徒8:1,看看初期耶路撒冷教會所面對的逼迫)

(3) 除逼迫外,一般的信徒(包括你在內) 會面對什麼試煉?

(4) 雅各指出基督徒遭遇試煉有些什麼目的?

(5) 雖然我們必遇試煉,是否也必達到目的呢?為什麼?

(6) 向神求智慧,特別在試煉中,有何重要性?

(7) 在試煉時求智慧,我們當確信什麼?(1:6)

(8) 雅各提到環境變遷的試煉(1:9-10) :由貧至富,或由富至貧,那一個是更大的試煉?為什麼?

(9) 雅各怎樣用兩方面來鼓勵我們面對試煉?

a. 消極方面有什麼勸勉?(1:10-11)

b. 積極方面有什麼勸勉?(1:12)

(10) 那一方面對你最有幫助?為什麼?

(11) 你真能在百般的試煉中有大喜樂嗎?(1:2) 為什麼?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預備受苦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1:2)

苦難如真正的鎖鏈,鼓勵我們與更大的愛心接連,也是靈性的完全和敬虔的基礎。讓我們聆聽說這話的:「若要服侍主,就要叫你的靈魂預備遭受試探」(Sir. 2:1) 。基督也說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16:33) ;而且「引到永生的路是窄小的」(7:14) 。每當看見苦難被稱讚,是因認識到苦難是我們需要的。在世上,沒有人能贏得獎牌是不用受苦的就如作苦工鍛煉身體、節食、運動、捱夜和類似的事。何況是我們這在爭戰當中的。

(Chrysostom, from Cramer’s CEC, ACCOS, 5)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1:13-25 —試探的操練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希臘原文的試探和試煉都是同一字,是沒有分別的。我們怎能分辨所遇的是試探還是試煉呢?

(2) 按亞當、夏娃在創世記第3章,和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4:1-11所面對的,是什麼叫我們知道所遇的是試探(特別從其來源和目的來看)

(3) 「人被試探」,按文法可譯為「人被自己的私慾試探」,這正合1:14所言。請試用自己最近所受(或仍然落在其中) 的試探為例,看看雅各所形容墮入試探的步驟:

a. 被私慾牽引誘惑:那私慾是什麼?從何而來?你是怎樣容許它引導你?

b. 私慾懷胎:這私慾是怎樣在你裡面成孕?

c. 生出罪來:你行出的罪是什麼?

d. 罪既成長:罪是怎樣成形、生根的?

e. 生出死來:死固然指到到靈裡與神交通隔絕了,以至失去了平安和對罪的敏感度;這是否你的寫照?

(4) 為何人竟會轉而埋怨,歸咎於神呢?(1:13, 16) 你曾否這樣做?

(5) 雅各在1:16-17強調神那幾方面的美德和屬性?對我們面對試探和試煉時有什麼幫助?

(6) 試把第1518節論到的兩種「生產」作比較:

a. 是怎樣的孕育以至出生的?

b. 所「生產」出來的是什麼?

(7) 死是私慾所生、初熟的果子卻是神的話語所生的:

a. 我們如何才能好好的(i) 領受神的話,並讓它(ii)被栽種在我們生命中?(1:21-25)

b. 你能如何藉每天的靈修行出來?

c. 這樣行出來,對「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有什麼幫助?

d. 雅各談到試探和對神的話語的態度時,加插了快聽、慢說、慢動怒的勸勉:

i. 快快的聽是什麼意思(似指神的話:參1:18, 21ff)

ii. 我們在受試驗中是容易動怒,和說出不當的話的:你認為有什麼可行的方法能幫助你控制怒氣?

iii. 請仔細思量第20節。我說:「一動怒時,就算你是對的,也就錯了」。你同意嗎?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生出罪來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1:15)

當我們陶醉在宴樂中,就是犯了罪,也不自覺。但是當罪達到其目的,有所「生產」時,所有的歡樂便會熄滅,我們心靈深處的苦毒要呈現。這與婦人的生產剛剛相反。在生產前,她經歷極大的痛苦,但生產的痛楚會離開,餘下的是母親的身體和新生的嬰孩。分別正在此:正當這名叫罪的嬰孩出生之後,痛苦立至,因為我們為所生出的感到羞愧;比任何生產婦女所受的更甚。所以,我由開始就勸告你們,不要歡迎污穢的思想若不如此,所播的種會在我們裡面生長;若我們容許它成長,一定會引至行出惡來,藉著審判,叫我們死亡,就是所有的懊悔和眼淚也無補於事。因為沒有比罪更具破壞力的。

(Chrysostom, from Cramer’s CEC, ACCOS, 12)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1:26 – 2:13 —真正的敬虔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1:27所言,什麼是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虔誠直譯是宗教)

(2) 1:26所言,什麼是自欺和虛假虔誠的徵記?

(3) 你認為這正、反兩面的對比,相稱嗎?

(4) 一般學者認為雅各不是在此為「宗教」下個定義,乃是就教會的時弊作出指正。

a. 在負面上,他特別提到舌頭( 1:20; 3:9; 3:14; 4:11 & 16; 5:12) 。你同意他在1:26的責備嗎?

b. 在正面上,他特別提到舊約先知重複的對百姓的提醒,也是主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指摘(23:14; 20:47) 。使徒行傳6:1和提摩太後書5:9都叫我們知道當時教會中有不少需要照顧的寡婦。今天教會對孤寡有沒有這樣特別的注意和照顧?你呢?

(5) 這些散住羅馬帝國的信徒所面對的世俗,不但是拜偶像,更是荒淫的,故被世俗沾染實在是危險的。你可以怎樣形容你周圍的世界風俗,那些是最容易叫你受到沾染的?

(6) 孤兒寡婦是當時在患難中、有需要的弱群的代表。就此,雅各用一事例來提醒我們要施憐憫(2:13) ,而不要歧視(2:1)

a. 我們若重富輕貧,是犯了什麼的惡(2:4)

b. 雅各在2:5-7中似是指出,他們正是身受富足人欺壓之苦,故更不應如此。你同意他的意見嗎?是否我們就應重貧輕富呢?(參出23:2;利19:15)

c. 一些人認為雅各倡議「靠行為(律法)得救」。按他在2:8-11所言,他其實是怎樣指出靠行律法是不能稱義的呢?

d. 基督耶穌怎樣顯出「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的呢?

e. 既是這樣,我們對待貧窮人時(特別那些我們認為可能是自取其) ,應怎樣活出「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的真義?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虛假的宗教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

「虔誠」這字,原文是threskeia,是聖經中不多用的字,其意思是宗教的敬拜,是指外表的儀式、動作或操練,不過也不一定是沒有(內心的) 敬虔的” (WCNT, VI, 25) 。故此,一般英譯本,把它譯為「宗教」。

一提到宗教,一般的意識只是聯想到外表的虔誠,沒有與神建立真正的關係。在新約聖經中,其他兩次用到這字時,就是這個意思:保羅在歌羅西書2:18用來指對天使敬拜的錯謬;在使徒行傳26:5,就用來形容自己已往的法利賽人式的熱衷。兩處的使用都是負面的。

雅各在此同樣的先指出,我們若然不勒住舌頭,縱使有虔誠的外表仍是枉然的,也只有宗教的外殼,沒有敬虔的實質。雅各以舌頭來作為內心實質的試金石,是與聖經的教訓一致的:「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4:23) 。是的,無論我們怎樣的掩飾,我們的口始終會道出我們心中的真相。

1:27中,雅各不是為「真正的宗教」下定義,乃是「給我們指出有敬虔實質的宗教,會有什麼重要的表現」(WCNT) 。這是他全本書信主要的內容。

既然「宗教」在聖經的源用,和一般世人眼中的意識,都是側重外表方面的,我們最好也避免用「宗教」來形容我們的信仰。最貼切的,莫如是與神的關係。這也是雅各在這書信中清楚表明出來的。

作為主肉身的兄弟,雅各以前是不信主的(7:5) ,但在見過復活的主後(林前15:7) ,他完全改變過來;在這書信中,他就稱耶穌為「主耶穌基督」(1:1) ,更稱祂為「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2:1) 。我們相信,雅各信主後,一直留守在耶路撒冷,甚至繼續在聖殿敬拜,直到主後62年,被大祭司亞那所殺害(Josephus, Antiquities, 20.9.1) 。對猶太人來看,雅各仍是遵從猶太教這宗教;實際上,他的生命因與主耶穌建立了全新的關係,而得著永生。耶穌不再是他肉身的長兄,乃是他的主、他的基督!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2:14-26 —真正的信心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在雅各所舉赤身露體,又缺乏飲食的弟兄或姊妹的例子中:

a. 那回應者怎樣顯出他似乎是有信心的?

b. 同時他又怎樣顯出他的信心是死的?

c. 「死的信心」是什麼意思?

(2) 2:18,雅各所假設的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這人的回應是否該是「我便將我沒有信心的行為指給你看」,這才對稱,是嗎?但這人所說的是什麼?為什麼?

(3) 鬼魔所有的是什麼的信?所沒有的是什麼的信?

(4) 那麼,雅各所針對的是什麼的信心?

(5) 雅各用亞伯拉罕為例來支持他的論點,所引的經文與事是例出於創世記15:6—神就以此(他的信)為他的義,和創世記22—獻以撒:

a. 雅各說:亞伯拉罕因獻以撒,「就應驗」神在創世記15:6稱他為義的說話。這是什麼意思?

b. 既是如此,雅各在2:24為稱義作了什麼結論?

(6) 雅各繼續再舉喇合為例來支持他的論點(2)

a. 喇合選擇藏起探子的原因是什麼?(見書2:11)

b. 她是先有信心,還是先有行為?

c. 你認為她的信心與行為有什麼關係?

(7) 雅各在2:26以身體與靈魂為喻,再作結論:信心與行為,那個是身體?那個是靈魂?以正常人為例,身體與靈魂是否可以分割的呢?

(8) 請翻到以弗所書2:8-9,並細讀數遍。你認為:

a. 雅各是反對保羅所說的嗎?

b. 是澄清或補充保羅所說的嗎?

c. 或是跟保羅所說的完全一致?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靠行為稱義?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2:17)

有關雅各書是否反對「因信稱義」這道理,是這二千多年極具爭議的題目,我也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我是同意一般保守派學者的意見,認為雅各在這裡對行為的著意,基本上與「因信稱義」這真理是沒有衝突的。在此,容許我特別的指出:

(1) 雅各不是反對因信稱義,乃是反對像鬼魔式的信,而不是得救的信(2:14),乃是死的信(2:17)。在以鬼魔的信為例,我們也可以說,他所反對的信,是單單頭腦上的信;因為鬼魔知道神的存在,是不能不信的。但這種理性上的同意,與引至悔改的相信不同(2:38),是不能叫人得救的。這是保羅肯定同意的。

(2) 雅各在整個辯論中,從來沒有說不是因信稱義;他自己也清楚引用創世記15:6,一字不漏的講明「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不過,他卻把信心引動的行動,與信心一起並論(2:17, 18, 20, 22, 26) ,繼而作出結論說,亞伯拉罕之被算為義是藉獻以撒得以應驗。不過,到底我們仍會問:究竟雅各是否倡議「信心」要再加上「行為」才得「算為義」呢?

(3)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藉著第18節的假設問題知道。那人說:「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按邏輯,那人該說:「我便將我沒有信心的行為指給你看」,這才對稱。但明顯的,從來不能有沒有信心的行為能取悅神的!行為是一定源於、出於信心;但信心卻不是源於、出於行為!故此,不是信心加上行為使人稱義;乃是本著神的恩典、藉著信心,因此稱義(2:8-9) 。但是,若然信心是真確的,就必有行為作為證據了。就是雅各所用的最後的身體與靈魂的比喻,我們知道身體和靈魂兩者都是從神來的,不是人的工作!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3:1-18 —舌頭與智慧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3:1-12—舌頭與過失

(1) 保羅說:想得監督職份,就是羨慕善工(提前3:1) ;既是這樣,為何雅各卻說:不要這麼多人作師傅呢?

(2) 好教訓別人的,會容易犯上什麼錯?雅各更加上什麼警告?

(3) 你同意雅各在第2節所說的嗎?為什麼?

(4) 為支持他在第2節所說的,雅各用馬的嚼環和船的小舵為例:兩個例子相同之處包括什麼?如何支持了第2節所說的?

(5) 雅各再用樹林的大火為例:

a. 這例要顯出有關舌頭的那幾方面?

b. 為何他說:這舌頭的火是從地獄裡點著的呢?

(6) 你同意舌頭真是「沒有人能制伏」的嗎?

(7) 你嘗過舌頭「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的經驗嗎?

(8) 雅各再以自然界的那些例子來吩咐我們不能同時頌讚神、又咒詛人?這與真假虔誠有什麼關連?

3:13-18—智慧

(9) 真智慧是怎樣顯出來的?(3:13)

(10) 假智慧又是怎樣顯出來的?其源頭是什麼?(3:14-15)

(11) 按第16節所言,「嫉妒分爭」是與什麼不能分開的?

(12) 雅各指出真智慧是從上頭來的,是包括了什麼特徵?

(13) 雅各在結束時,再重複那特徵?(3:18) 為什麼?

(1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像基督的智慧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3:17)

我們雖然都知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111:10;箴9:10) ,但不知怎的,我們仍然把知識當作了智慧。怎樣知道呢?我們豈不是對那些有更高的學位、從最著名的學府畢業和工作極有成就的人,更加敬重嗎?我們愛聽他們的講論、愛讀他們的著作、也愛看他們的訪問。

但這絕非是聖經對真智慧的定準。雅各就能鮮明的指出,沒有智慧的人的徵記:就是心懷苦毒的、嫉妒和分爭的(3:14) 。心裡的苦毒和嫉妒的心恐怕是不易察覺的;但缺乏謙卑和到處引起擾亂的行徑是容易看到的(3:13, 16)

但是雅各的重點不是叫我們去看別人,乃願我們能得真智慧。故此,他也指出真智慧的徵記:就是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憐憫、善果、沒有偏見和沒有假冒(3:17) 。這樣的去看真智慧,是叫世人驚訝的,但卻不應叫信徒覺得希奇,因為這些正是主耶穌生命的徵記。換句話說,下一次你若想從你認為滿有智慧的人身上得益處和教導,你當問的是:他像主耶穌嗎?

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乎我們自問:我像主耶穌嗎?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4:1-17 —驕傲與謙卑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4:1-6—爭鬥的罪

(1) 這既不是寫給某一個教會的書信,為什麼雅各會論到「爭鬥」的問題,好像是當時教會的通病似的?

(2) 讓我們看看雅各所責備的私慾:

a. 究竟有多強? (4:1-2)

b. 為何竟敢向神求?

c. 至終的目的是什麼?

(3) 為何稱他們為「淫亂的人」?(4:4-5)

(4) 雅各用箴言3:34來勸導的總意是什麼?

4:7-10—解決的方法:他們固然要謙卑(4:6, 10)

(5) 在謙卑的過程中,雅各指出四方面當行的:

a. 順服神:在「爭鬥」中,順服的意思是什麼?

b. 抵擋魔鬼:在「爭鬥」中,魔鬼扮演什麼角色?抵擋會帶來什麼後果?

c. 親近神:這一步有什麼重要性?到底這裡的應許是什麼?

d. 以上三點為何仍不足夠?為何還要加上:

i. 潔淨手:是什麼意思?

ii. 清潔心:與謙卑何關?

iii. 哀哭:這是什麼表現?

(6) 升高的應許怎樣顯出他們爭鬥的原委?

4:11-12—與爭鬥有關的罪

(7) 雅各在此指出爭鬥中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8) 批評與論斷有什麼關連?

(9) 我們是基於什麼來論斷別人的?

(10) 雅各提醒我們,我們對律法只能有一個什麼態度?

(11) 通常論斷是有兩個層面的:(a) 對錯與不錯的判斷,和(b) 對錯誤當有的刑罰的判決。你認為雅各針對的是那一個層面?還是二者都包括在內?

(12) 在判斷對與錯時,是什麼叫我們進到批評的層面?

4:13-17—有關明天

(13) 這裡所描寫的人,似乎很有責任感:他是想通想透、計算過代價、又作出計劃。但他錯在什麼地方?

(14) 雅各明顯不是反對人作出計劃,故此在第15節教訓我們正確的計劃態度;這態度的重點是什麼?

(15) 若然缺乏了這個態度,後果會怎樣?(4:16b, 17)

(1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兩個寶貴的應許

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4:7-8)

在極力責備他們在教會中爭鬥的罪時,雅各沒有忘記勸勉他們要悔改;他特別引用箴言3:34來提醒他們,神是「賜恩給謙卑的人」的(4:6)

當然,這樣刻意爭鬥的人,固然大大的傷害了教會的肢體,叫他們認罪、悔改,回到神那裡是不容易的。故此,在勸勉他們要謙卑、要洗手作出悔改的行動、清潔己心和深深為罪和所做成的禍害哀慟之餘,雅各給他們兩個極寶貴的應許:

(1) 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4:7) :我們一提到撒但,自然有點懼怕感。但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4:4) 。雅各更告訴我們,原來我們只要抵擋魔鬼,魔鬼不單是要離開,牠更是要逃跑的!雖然爭鬥是很可怕的罪,但若然我們一停止爭鬥,撒但就不再在掌握著我們的心,而是立刻的逃離。我們就能勝過罪惡!

(2)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4:8):如果我們要長久的離開罪惡,一定要回到神的身邊。這些人所犯的罪,雖然又重、又做成基督身體的損害;但雅各告訴他們,神在等待他們回轉,並要赦免他們。這是何等寶貴的應許!不論我們因認罪悔改而就近神,或是因愛要親近祂,原來只要我們願意來到祂面前,祂「必」親近我們!我們有這樣寶貴的應許,還在等待什麼呢?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雅各書5:1-20 —末了的話

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5:1-6—為富不仁:這書信既是寫給信徒,相信內中有不少是財主。可惜的是,他們沒有生命改變的行為:

(1) 雅各在5:2-3首先指摘什麼罪?

(2) 什麼是積財?積財有什麼不對?

(3) 為何雅各特別提到末世,與積財的罪有什麼關連?

(4) 4-6節的責備甚為厲害:

a. 享福是否是罪?這些享福的人錯在什麼地方?

b. 除了剝削工人外,雅各還控告他們枉法,甚至害死人。你能否想到今天有權勢的人在社會中所作類似的罪?基督徒會否在有意或無意中,也參與了這些罪行?

5:7-11—忍耐:在這樣被欺壓,或在百般的試煉中,雅各勸導我們要忍耐:

(5) 雅各勸勉要忍耐,所提的第一點是什麼?

(6) 與農夫等待秋雨、春雨有何關係?

(7) 在試煉中,埋怨是頂自然的事:

a. 為何會受審判?

b. 羅馬書12:19的教導與這裡5:9有什麼相同之處?

(8) 雅各用先知的例子來提醒我們,主是滿心憐憫和大慈悲的:

a. 他更以約伯的試煉為例:約伯所受的是甚麼苦難?(見伯第1)

b. 他的忍耐得到什麼後果?(見伯42:5, 12-17)

5:12-20—末了的話

(9) 不可起誓(5:12)

a. 通常是什麼引至我們起誓?

b. 其實我們該做的是什麼?為什麼?

(10) 面對苦與樂(5:13)

a. 在遇見苦難時,我們通常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我們該作的是什麼?

b. 在遇見極開心的事時,我們通常第一個的反應是什麼?我們該作的是什麼?

(11) 在遇到疾病時(5:14-18)

a. 為何要請長老們來抹油、禱告?

b. 是否就不用見醫生呢?為什麼?

c. 若病與罪有關,如何是好?

d. 雅各怎樣指出我們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

e. 你有否經歷過禱告是大有功效的呢?

(12) 我們該怎樣處理失迷真道的人?

a. 是否應直斥其罪?為什麼?

b. 若是需要嚴加處理,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13) 在讀完這書信時,請用點時間翻閱這星期的筆記,看看你在這書卷中領受的主要提醒是什麼。然後,把你的感受化成禱告的祭,獻給神。

靈修默想小篇
遮蓋許多的罪

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5:20)

讀到雅各書的最後一章,我們可能覺得他是一個嫉惡如仇,滿有憤怒的人。

對,書信一開始時,在稍提到信徒是活在試煉中後,他立刻責備心懷二意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1:7) ,這不似是太溫柔的說話。把試探的真相,生動的形容後,他指出我們的問題是與沒有好好的詳細察看神的話語有關。

在論到重富輕貧時,他的責備語調就顯然加劇了;在責備信心沒有行為的辯論中,所產生的爭議更持續到今天!

他指摘不勒住舌頭所帶來的禍患,伸延到爭戰鬥毆的責備,甚至控告他們有殺害的行為(4:2)

到了最後的一章,他對為富不仁者的責備,叫人容易誤會他是特別不喜歡有錢人!(5:1-6)

在這些極嚴厲的責備之中,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內中不斷有的「憐憫」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以這些話作為整本書信的結束: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換句話說,當他說:「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2:13) ,他不是在說空言;他是言行一致的!他用這些話來總結全書,是要告訴我們:以上所有的責備和警告的話語,都只有一個目的:不是要定他們的罪,乃是願望挽回他們。

是的,我們實在太熱衷揭發人的罪,要潔淨神的家;往往完全忽略了,在責備、警告和甚至管教之餘,我們最終的心願和目的,是要使人回轉,叫罪得遮羞。這不但是雅各的心願,更是神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