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1:1-12

本週我們會研讀新約彼得前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彼得前書

早期教會的教父都一致認定使徒彼得是彼得前書的作者,正如他在這寫給散住當時小亞細亞五個羅馬省份的信徒的書信中的自稱。這五個省份位於今天的土耳其。書信的內容叫我們知道,寫書時正值基督徒處身在羅馬帝國中經歷越來越厲害的逼迫。而他書寫這信的目的是要勉勵信徒如何在苦難中在不信的人當中生活。一般相信,彼得是在主後60-62年間,即尼魯王尚未發動對基督徒全面的逼迫前,在羅馬所寫的。5:13所指的巴比倫就是暗指羅馬這是啟示錄所慣用的暗語(16:19; 17:5; 18:2) ,而且當時的巴比倫仍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廢墟(TNTC, 33) 。書信的內容,加上收信人的所在地,讓我們曉得這書信的主要對像是外邦的基督徒。

1:1-2問候語

(1) 在思想這信的內容之前,試回想:

a. 彼得蒙召的經過是怎樣的?(參路5:8;約1:42)

b. 彼得跟從耶穌三年中其中一個重要的經歷。(如太17:1ff)

c. 彼得在初期教會的位置。(如徒2)

(2) 他怎樣稱呼收信人?(1:1) 他們是什麼的信徒?(2:10)

(3) 如果可以,請參閱聖經地圖,看看這五個省份的所在:為何彼得稱他們為「寄居」的?

(4) 1:2如何給我們看到「三位一體」的神怎樣配合來完成這救恩在我們身上?

1:3-12榮耀的救恩於信書之始,彼得先論到基督救贖的寶貴:

(5) 彼得為何以頌讚為始?

(6) 在指出這是神的大憐憫時,彼得說我們因「重生」而得到兩個什麼東西?(1:3-4—原文是born again “into”)

(7) 為何他稱我們的救恩為「活潑的盼望/Living Hope」?

(8) 至於「基業」,這是用來形容以色列所要得的「產業/inheritance」,即迦南、應許地(26:54)

a. 我們所得的基業與以色列人所得的應許地有什麼主要的分別?

b. 我們既已重生,為什麼彼得說我們所得的(指這基業)

i. 仍須神大能的保守?

ii. 到末世才顯現?(參羅13:11ff; 8:23ff)

(9) 活在「事實與實現」的張力中(1:6-9) 雖有活潑的盼望和基業,仍在百般的試煉中:

a. 試煉有何目的(1:7)

b. 我們怎樣顯出我們是得著了靈魂的救恩?(1:8-9)

c. 這是否你的寫照?為什麼?

(10) 基督救恩的奧秘(1:10-12)

a. 眾多舊約先知預言基督的救恩

i. 是誰給他們這些啟示?(1:11)

ii. 他們對救恩知多少?

iii. 他們既詳細尋求考察,卻仍有什麼不知道的?

b. 是誰傳福音給我們的?(1:12)

他們靠誰給我們報信?

c. 為何天使也要詳盡察看這救恩?(1:12)

這給我們看到:

i. 天使的有限?

ii. 還是神憐憫的愛的奧秘?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愛的奧秘

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 (彼前1:12)

雖然彼得寫的書信遠比保羅為少,我卻很愛讀他所寫的,這是與彼得其人有關。

他是主耶穌在世傳道的時候,幾個最接近祂的門徒之一。他有機會目睹主耶穌登山變像;他在客西馬尼園主禱告掙扎時,最接近祂的其中一位;他更是惟一跟到大祭司院中的門徒,曾三次不認主的那位。

在開始第一封書信時,他就先論到神的大憐憫,也禁不住發出讚美。這大憐憫是他親身經歷過、是他心知不配的;這憐憫也藉著基督的受苦臨到我們;這更是連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 的。(1:12)

後者是叫人感到驚訝的。在所有被造之物,我們相信惟有天使是知道這救恩的大計,由始至終:他們有些,像加百列,被差派把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向先知傳講 (9:22ff) ;有些被差派向牧羊人報基督降生的喜訊(2:8ff) ;更有些被差派在復活清晨向婦女們宣告基督已復活了(28:1ff) 。當然也有被差派向使徒約翰顯示末後的事(見啟示錄) 。換句話說,天使們不但被差派去報有關這救恩的信息,他們也參與這救恩大計的過程中,然而彼得卻說,連這些天使還要詳細的察看research!

我相信這些天使不是像舊約先知般需要考究基督的受苦是指什麼時候 怎樣的時候”(1:11) ,但是他們總不能明白的乃是神為何竟願意為像我們如斯的罪人,把獨生愛子送到世上來死在十字架上:

- 試想天使在天上聽到神要把兒子送到世上來拯救罪人,他們的錯愕是多大!

- 試想他們目睹神兒子降生在馬槽中的興奮!

- 試想他們眼見神兒子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的驚悸!

- 也試想他們見證基督的復活,戰勝罪和死亡時的激情!

雖然他們曉得整個救恩大計的始末,但他們始終不能明暸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3:18) ;你和我也不能!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1:13-25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既論到我們已重生且得活潑的盼望和永遠的基業(1:3-4) 彼得在此要我們「盼望」和「聖潔」 (這小段的主詞):

a. 為此,彼得囑咐我們必須「約束己心」和「謹慎自守/fully sober(1:13)

什麼會叫我們的心不受約束?什麼使我們不能全然的警醒?

b. 我們當盼望的是什麼?(1:13)

i.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在盼望什麼?

ii. 你今日盼望的是什麼?

c. 要聖潔(1:14-16)

i. 理由包括什麼?

ii. 與作順命的兒女有何關?

iii. 與那召我們的是聖潔的有何關?

iv. 你是否「順命的兒女」?在「一切所行的事上」是聖潔的嗎?

(2) 除提醒我們召我們的天父是聖潔的外,彼得也吩咐我們「在世寄居的日子」要敬畏神:

a. 為何我們要敬畏父神?(1:17)

b. 為何說我們的日子是「在世寄居」的?

c. 這敬畏與我們是怎樣被救贖有何關?(1:18-19)

d. 為何特把基督的寶血與金銀相比?

e. 為何說基督是在末世「為我們顯現」?(1:20)

f. 為何以我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來結束這小段的話?(1:20)

(3) 彼得指出我們因順從真理,就已潔淨己心(1:22)

a. 為何特別因而吩咐我們要「切實/deeply」相愛?(1:22)

b. 他列出這吩咐的理由是什麼?(1:23-25)

(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約束我們的思想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 (彼前1:13)

彼得囑咐我們要聖潔(1:15) ,並要存敬畏的心過我們在世寄居的日子時(1:17) ,他重複的提到我們的盼望,就是我們重生時所得到的那活潑(living)的盼望(1:3, 13, 21)

是的,我們心中盼望著什麼,就決定我們是否能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聖潔(1:15) 能否過敬畏父神的日子(1:17) 和能否彼此切實的相愛(1:22)

我們的盼望代表我們心底的渴慕,也較定了我們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因這緣故,彼得提醒我們,在重生之前:

- 我們的盼望是被我們的私慾所控制的(1:14)

- 因而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如金銀般,能壞的事物(1:18)

然而,在重生後,在我們得到活潑的盼望和永遠不能朽壞的基業後(1:3-4)

- 我們的盼望就轉移到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 的恩(1:13)

§ 意思是說,我們心底的渴慕就是基督快來的顯現,這也成為我們在百般試煉中能有大喜樂的源頭(1:6)

§ 我們力求聖潔,並敬畏神,不但是因那召我們的是聖潔的,更因為我們那時要面對祂的審判;

- 我們人生的目標就不再放在地上的事物上:

§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客旅和寄居的,人生也短暫如花草(1:24)

§ 也不追尋如金銀可壞的事物(1:18),乃追尋和遵守那永遠和活潑神的道(1:23)

這些都是我們曉得的,問題是:我們怎能真的從心中產生這個盼望呢?彼得就提出:

(1) 我們必須約束己心:原文是指束起我們意念的腰。我們都知道古時的人若要起來走路或工作,特別是作戰,就必先束起腰來。是的,我們的意念就是我們屬靈戰場的前線;我們常常想念什麼,我們就成了什麼樣的人!故此,必須約束我們的思想。使徒保羅教導我們如何約束我們的思想:就是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西3:2)

(2) 並且要謹慎自守:原文是清醒,不醉酒之意;意思就是不要耽溺於其中不論是酒、情慾或宴樂任何能叫我們完全忘記或暫時忘卻我們在世為客旅,是寄居的,且正邁向死亡,至終要面對審判的事實。

不曉得你今天盼望的是什麼?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2:1-1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1-3才生的嬰孩的樣式

(1) 彼得如何形容剛重生得救的信徒?(2:2)

(2) 這些屬靈的嬰孩該怎樣做?原因是什麼?(2:2)

(3) 如此愛慕靈奶的原因是什麼?(2:3)

(4) 「愛慕/crave」帶著什麼意思?

(5) 什麼是「純淨的靈奶」?

(6) 什麼是「純淨的靈奶」的相反?(2:1)

(7) 為何彼得要強調「一切」?(2:1)

(8) 在這些要除掉的東西中,那一樣仍是你沒有完全除掉的?

2:4-5比個人重生更大的意義

(9) 除了把我們比作才生的嬰孩外,彼得現在把我們比作什麼?(2:5)

(10) 我們是如何成為「活石」的?(2:4)

(11) 彼得指出信徒得救之集體使命是在乎建造靈宮即神的聖殿、居所(2:5)

a. 我們在這靈宮佔什麼位置?

b. 這位置有什麼功用?

c. 這被建造的既是神的居所,我們該如何生活?

d. 這既是聖殿,我們是聖潔的祭司:我們能獻上什麼叫神悅納的靈祭?

2:6-8基督是房角石彼得引用三段舊約經文來表明新約信徒(即教會) 是神的殿:

(12) 以賽亞書28:16 是誰安放這房角石?是為誰而安放的?(2:6)

(13) 詩篇118:22 這預言怎樣得到應驗?(2:7; 4:11-12)

(14) 以賽亞書8:14 絆跌的是什麼人?(2:8; 9:31-33)

2:9-10不只是神的殿

(15) 我們如何知道彼得是主要論到外邦的信徒?(2:10)

(16) 2:9引自出埃及記19:5-6

a. 以色列與神的關係是什麼?

b. 雖然神已在利未人中揀選了作祭司的:

i. 為何卻說整個以色列是「祭司的國度」?

ii. 他們該怎樣活出聖潔的國民的真諦?

c. 新約信徒作為被神「揀選的族類」(2:9)

i. 雖然神已在我們中間也揀選了作傳道,牧師的,我們怎樣能整體的活出「君尊祭司」和「聖潔國度」的真諦?

ii. 作為「屬神的子民/God’s special possession」對你有什麼特別意思?

(1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居所

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 (彼前2:10)

主耶穌在開始傳道的早期就藉著潔淨聖殿,預言聖殿要被拆毀,並被重建,藉此預言祂的死亡和復活。但使徒約翰坦承當時他和其他的門徒不明白主的意思,要到祂從死裡復活以後 ,才明白過來(2:22) 。雖然他們至終明白主耶穌就是神的殿,藉著祂,神就住在我們中間;但是教會(就是所有信主的人,包括外邦人) 也是神的殿、神的居所,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真理。容許我與你們分享Wayne Grudem對此的分析:

長久以來,神要住在祂子民之中,在新約時應驗在屬祂的人身上。在出埃及時,那證明神的同在的榮光,是藉著白天的雲柱、夜間的火柱顯明出來(13:21-22) 。神的榮光也充滿了摩西的會幕(33:8-13; 40:34-38) ;同樣充滿了所羅門的殿(王上8:10-11) 。但這榮光,因祂百姓的罪,在以西結的時代離開了聖殿(10:4, 18-19; 11:23) 。在被擄歸回後,神曾應許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 2:9) ;但祂的榮光從未再像所羅門的時候那樣充滿了聖殿。在及後的四百多年,那些虔誠的以色列人在等候瑪拉基的預言應驗,就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的進入祂的殿”( 3:1)

這預言的應驗就在馬利亞和約瑟抱嬰孩耶穌進聖殿時,被公義的西緬和亞拿所目睹(2:22-38) 這耶穌就是那救主,就是主基督”( 2:11)…… 祂的同在就是聖殿極大的榮光(19:47-48) ;但是祂同時宣告了對殿的審判和拆毀( 2:13-17 21:5-6) ,因為祂自己的身體才是那更偉大和更完全的神的殿( 2:19-21) 祂是那位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的 (西1:19)。故此,約翰能這樣的論及耶穌的生命:道成了肉身,住(原文是搭了會幕)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 1:14) 。在新約時代,耶穌自己就是那新的、更美好的住在人中間的神的殿。

但在五旬節後,神的居所就不單是耶穌自己,乃更是屬祂的人。祂應許要在他們中間(18:20) ,要常與他們同在(28:20) ;並說祂自己與父神和聖靈要與他們同住(14:17, 23) 。故此在這教會時代,屬神的人就真是神的殿、神的居所了。” (TNCT, 1 Peter, 102-3)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2:11-25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由這裡開始,彼得集中教訓信徒該如何實際的在世上活出聖潔的生活:

2:11-12客旅、寄居者的生命

(1) 禁戒肉體的私慾:

a. 私慾怎樣與我們靈魂爭戰?

b. 這個吩咐:

i. 是否表明禁戒私慾是做得到的?

ii. 怎樣能做得到?

(2) 品行端正:

a. 我們的好行為如何能叫人歸榮耀給神?

b. 是在什麼時候?(可參下註)

2:13-17要順服掌權的

(3) 要順服掌權者的原因是什麼?(2:14; 亦參羅13:1)

(4) 「為主的緣故」是什麼意思?(2:13)

(5) 是否該有例外?(見出 1:17 3:13-18; 6:10-24 4:18-20; 5:27-29 11:23)

(6) 彼得勸勉我們「總要作神的僕人」(2:16) :這包括什麼?(2:17)

(7) 神會如何使用我們的善行?(2:15)

2:18-25對僕人的吩咐

(8) 僕人要怎樣順服主人?(2:18)

(9) 為什麼?(2:19-20)

(10) 以基督作榜樣(2: 21-25)

a. 基督如何為作僕人的作順服的榜樣?(2:22-23)

b. 祂的順服帶來了什麼果效(2:24)

c. 我們因著祂的順服得著什麼益處?(2:25)

d. 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是為什麼蒙召的?(2:21)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鑒察的日子」是中文帶釋經性的繙譯。原文是指神眷顧(visit) 的日子,也可包括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時所提到的,不信的人在地上,因信徒的好行為而信主、以致歸榮耀給神。(5:16)

靈修默想小篇
好行為榮耀神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或作:眷顧)的日子歸榮耀給神。 (彼前2:12)

有幾個年青的兄弟姊妹一起到北美求學。我在一次逐家探訪的時候認識他們。自此之後,神帶領我們開始了定期性的查經班,參加的包括了鄰近的信徒和慕道朋友。不久,他們一個一個的信了耶穌。

這群年青人的父母當時尚未信主。每次來探望兒女時,他們總對兒女信耶穌有點保留。一方面,他們恐怕兒女放太多的時間在教會中,會影響他們的學業;另一方面,那為父的以他們稱神為天父是對他的不敬。但這些年青人繼續的參加聚會,在教會中事奉,並沒有忽略他們的學業。

經過一段時間,有一次當為父的再來探望兒女時,特別來見我。一看見我,很誠懇的伸出手來緊握著我的手,說道:「牧師,多謝你一直教導我的兒女」。當然,我不配受這道謝,但我深深的領會到,他兒女們的好行為,使這父親歸榮耀給神。

這使我想起主耶穌在登山寶訓的話: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5:16)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3:1-11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3:1-6對妻子的吩咐

(1) 3:1的原文是以「照樣地/likewise」作開始的。這是指到:

a. 「為主的緣故」?(2:13)

b. 還是基督的榜樣呢?(2:21)

(2) 為何特別的說:「自己」的丈夫?

(3) 似乎當時信徒中多有未信的丈夫:既是這樣,信主的妻子的順服有什麼重要性?(3:1-2)

(4) 「貞潔」和「敬畏」與順服丈夫有何關?(3:2)

(5) 外表的妝飾是否一定不對?為什麼?(3:3)

(6) 內裡的溫柔和安靜有什麼寶貴之處?(3:4)

(7) 以撒拉為古時「聖潔婦人」為例:

a. 她們內裡的妝飾與「仰賴神」有何關係?

b. 撒拉怎樣表達對亞伯拉罕的順服?

c. 在勸勉婦女要跟從撒拉的榜樣時(3:6)

i. 什麼是「行善」?

ii. 為何提到「不因恐嚇而害怕」?是誰的恐嚇?

3:7對丈夫的吩咐

(8) 「也要」原文是「照樣/likewsie」:是指什麼?

(9) 按情理(原文是按所知的/according to knowledge)

a. 按下理,這知識或情理是指什麼?

b. 妻子一般比丈夫在什麼方面「輭弱」?

(10) 丈夫若不按情理與妻子同住:

a. 會怎樣影響他們的禱告?

b. 為什麼?(留意彼得指出夫婦「一同作承受的/co-heirs」真理)

3:8-12對眾人的吩咐

(11) 彼得指出神希望我們能承受福氣:

a. 按第10節所言,是什麼福氣?(參詩34:12

b. 能承受這福氣的條件是什麼?(3:10b-11)

c. 為什麼?(3:12)

(12) 在吩咐我們要「離惡行善」時(3:11) ,彼得給我們一些實質的勸勉(3:8-9)

a. 我們要離的是什麼惡?

b. 我們要行的善包括什麼?

c. 試把以上所提到的逐一作自省?

d. 什麼會叫你的禱告受阻?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禱告的阻礙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識)和妻子同住;因他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他。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彼前3:7)

彼得吩咐作丈夫的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他首先說:照樣地/likewise” 是和合本沒有繙譯出來的。意思是像上文的吩咐一樣,是要為主的緣故 而作(2:13)

是的,在婚姻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到很困難,甚至沒有可能去愛或接受對方;但想到為主的緣故 ,更想到主耶穌為我們所犧牲的榜樣(2:21ff) ,就會有力量了。

在這吩咐中,彼得更指出一個婚姻重要的真理,就是「二人成為一體」的事實(2:24) 他提醒我們夫婦二人像器皿一樣,是一同承受(得產業之意) 生命之恩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想繼續從神那裡得到一切關乎生命的恩典,我們不能單獨的到祂面前領受,乃是要與我們已成一體的配偶一起才領受得到。我們也知道,禱告是與神保持關係和溝通的必須渠道;如果我們在肉體上或精神上拒絕了配偶(cut her off) ,我們就把這渠道阻塞的。

不曉得今天你的禱告有沒有阻塞?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3:12-22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3:13-16為義受苦

(1) 彼得在3:13所發的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原因在那裡?

(2) 為何為義受苦是有福?(3:17)

(3) 彼得說:當我們為義受苦時

a. 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是什麼意思?(3:15)

b. 這怎樣幫助我們不害怕、不驚慌?(3:14b)

c. 正面地,我們更要常作準備去回答:

i. 我們回答的內容是什麼?

ii. 回答時當有的態度是什麼?

iii. 為什麼呢?

3:17-22基督的榜樣

(4) 基督的受苦給我們成就了什麼?(3:18)

(5) 祂作的那些是我們不能作的?

(6) 祂的死是否祂的終局?

(7) 3:19是難明的(參下註) ,但挪亞方舟的事蹟本身是有清楚的記載:

a. 那時有多少人因方舟從水中得救?(3:20;創7:13)

b. 這「水」怎樣表明我們藉著基督得救?(3:21;亦參羅6:2ff)

(8) 基督的復活帶來什麼果效?

(9) 基督這榜樣怎樣證明行善受苦,總強如因惡為苦”(3:17)

(10) 為何彼得加上一句說若是神的旨意/if it is God’s will” (3:17)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彼得沒有說基督的靈是在復活之後去傳道給那被監禁的靈,只說祂的靈曾去傳;那些被監的靈是指那些不聽挪亞所傳的道的人他們的不信從使他們的靈在彼得的時候仍被囚禁。故此,這番話按聖經一般的真理來解釋,該是這樣:基督的靈是在藉著挪亞所傳的去給那世代的人發出警告,就如保羅所言,基督這靈磐是隨著以色列人走過曠野一樣(林前10:1-4)

靈修默想小篇
常作準備作見證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前3:15)

以上一節的經文,相信是我們都熟悉的。不過容許我指出:

(1) 這一節的上文下理是與為主受苦有關的。在這被逼迫、在我們的信仰被挑戰時,我們往往會感到不安,甚至憤怒。若是在與反對我們的人談道時,我們會把原本帶著愛和溫柔的態度,轉變成激辯。但彼得提醒我們,這正是要保持冷靜的時刻,繼續用溫柔和敬畏的心回答。箴言說得好: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箴15:1);

(2) 我們回答的內容就是把心中盼望的緣由與人分享:意思是這不是單單一個神學、真理的分析,乃是個人真實的見證。如果我們永生的盼望是真確的,就會在我們的喜樂、感恩和信心中顯出來;沒有憤怒、懼怕或不安;

(3) 我們更要常作好準備:這準備不單是指我們要知道如何傳福音和作見證,更指我們要常常留意神給予我們作見證的機會。我個人體會到,往往有心理準備,留意身旁有沒有人有慕道的心時,神「很自然的」為我打開傳福音的機會。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彼得前書4:1-11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4:1-6為義受苦()

(1) 基督受苦是帶著什麼心志?(2:21ff)

(2) 為何彼得吩咐要以這心志作「兵器」?

(3) 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 是什麼意思?

(4) 這在那些受過苦的人身上怎樣顯出來?(4:2)

(5) 這是否你的經歷?

(6) 4:3所列的是否他未信前,或你現在周圍未信的人的寫照?

(7) 你曾否有4:4所言的經歷?

(8) 既有4:5所言的審判,我們當怎樣對待那些毀謗我們的人?(註:4:6所言的「死人」該指生前聽信福音信主、現在已死的人)

4:7-11萬物結局近了

(9) 萬物結局在當時已近,現在呢?(參太24:7-8)

(10) 萬物結局既近,謹慎、自守(alert and sober) 有什麼特別的重要性?

(11) 這與禱告有什麼關係?(4:7)

(12) 怎樣活在信徒的群體中(4:8-11)

a. 彼此切實相愛(4:8)

i. 為何彼得在此重複1:22的吩咐?

ii. 所遮蓋的罪是誰的罪?

b. 我們可以怎樣應用這互相款待態度的吩咐?(4:9)

c. 恩賜的使用(4:10-11)

i. 恩賜為何賜給我們?(4:10)

ii. 我們當如何使用?(4:1011)

d. 彼得對講道者有什麼提醒?(4:11)

他的重點是什麼?

e. 這些吩咐終極的目的是什麼?(4:11b)

(13) 今日給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受苦有益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 (彼前4:1)

我察覺到,苦難往往是人生的轉機。當然,苦難會叫有些人轉離神;但卻叫有些人轉向神。

我見過一些信徒因苦難的緣故,充滿了恐懼、憤怒,後轉為麻木和沮喪;最後更遠離了神。

有些信徒卻在苦難中經歷到使徒彼得這句話: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4:1) 。這不是說他們再不會犯罪,乃是說因著這苦難的經歷:

- 我們看得更清楚生命的短促,因而學到對地上的得失看輕了很多;

- 雖然所經歷的苦難未必與我們的罪有關,我們卻像約伯一樣對我們的罪性有更深的體會(42:6)

- 苦難的經歷更會使我們的慾念和驕傲減退;

- 往往也使我們對主再來的盼望更加慇切。

對那些從苦難中得到這些益處的信徒,他們或許更能體會基督那受苦的愛,因而愛主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