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創世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亞伯蘭遵從神,踏出信心的腳步,離開他的家鄉,前往不知之地。然而他順服的首個果效就是面對大飢荒。在順服的代價和順服的基礎上我們學到什麼功課?
(2) 對埃及當時的社會情形我們得知什麼?面對如此困難的環境,亞伯蘭在作抉擇的過程中,明顯缺少了什麼?
(3) 從他不誠實地介紹自己的妻子這事來看,我們覺得他的為人和當時靈性的光景如何?
(4) 我們都知道他的謊言所帶來的後果。值得嗎?
(5) 為要諾守祂在12:3的應許,神怎樣介入這件事中?
(6) 若你是亞伯蘭,你會在這事件中學到什麼功課?
(7) 特別是,亞伯蘭對祂的神有何認識?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每逢讀到亞伯拉罕為保存自己的生命,出賣他的妻子,不是一次而是再次的,我們總會百思不解,為何這「信心之父」會有如此懦弱的行為。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就算是亞伯拉罕,他同樣需要信心的成長。這是一個漫長的人生過程,像你和我一樣。
他能對神的呼召立時和絕對的遵從,離開自己的家鄉往一個不知的地方去,實在是非常寶貴和值得敬佩的。他對神的認識,尤其是在經歷神這一方面,在他移遷到埃及之前,仍是在啟蒙的階段。整個過程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並且要經過多次的失敗,他才至終長成為「信心之父」。事實上,我們在他失敗的某些地方「可能」會比他還強—例如我們不會因怕自己的生命有危險就用妻子來說謊和納妾。然而,這些失敗並不攔阻他迅速恢復信心,並且不單信心,連他與神的關係也一起長成。
我們的神是絕對長久忍耐的,我們怎能不感恩。我們也能像亞伯拉罕那樣,從人生最可怕的犯錯中迅速重拾信心,對神的國度成為祝福的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
(1) 聖經提到亞伯蘭上一次呼求耶和華的名是在何時?與這一次的時間距離有何意義?
(2) 他怎樣變得這樣富有?
(3) 如此巨大的財富帶來什麼給他和他的家人?
(4) 亞伯蘭可有其他方法來解決這紛爭嗎?
(5) 他決定用什麼方法呢?原因何在?(換言之,他的選擇怎樣顯示他的為人與他信心的光景?)
(6) 羅得可另有選擇嗎?特別考慮到他已是亞伯蘭仁慈的受益人,以及他在古時近東家庭的地位。
(7) 羅得的選擇是什麼?原因何在?(這事怎樣反映他的為人和信心的光景?)
(8) 13:14-17 神怎樣回應亞伯蘭解決紛爭的決定?
(9) 這一次亞伯蘭重新為耶和華築一座壇。這行動有何意義?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昨日我們思想到亞伯蘭的信心看來成長得緩慢,整個過程長達數十年。儘管如此,仍是一個有進展的過程。
事實上羅得有同樣的機會。他跟隨亞伯蘭的旅程,同樣離開他自己的家鄉。他每一步都是和亞伯蘭在一起的,目睹他的失敗和他的信心成長。在亞伯蘭的生命中,他看到信心的回報,他的舅父的財富日增。其實他自己的財富也增長。不過,亞伯蘭不讓他的財富令他的信心之旅分心,而羅得卻因財富分了心。
不論是根據他身為亞伯蘭的姪兒這後輩的身份,還是根據他的財富來自亞伯蘭這明顯的事實,他都應該推辭,請亞伯蘭先選擇地。可惜財富持續的增多和興旺令他不理會文化上的禮儀,也令他看不見逐漸移近所多瑪這罪惡之城所潛伏的危險。他逐步漸近試探是由看見那城周圍的肥沃平原開始,繼而挪移靠近那城,最後住在所多瑪城為止。
換言之,他選擇憑眼見,不憑信心的生活。我在想,倘若當時羅得對亞伯蘭說:「舅父,我看見神因為你對祂的信心而大大祝福你;我的財富得增全是因為你,所以,請你先選擇,我會繼續緊隨在你身邊,沾你的福氣。」你猜,結果會是怎樣呢?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從屬靈的角度來看,你對13:11, 12 和14:12所用的動詞著重描述羅得的選擇進程有何感受?
(2) 亞伯蘭活在何等樣的世代或社會中?他怎樣應付?他是個反戰主義者嗎?
(3) 亞伯蘭,以他細小的「軍隊」,怎能擊敗掠去羅得及他的家人那四王的大軍呢?這對當時不認識神的世界發出什麼信息?
(4) 這事件如何確定神在12:1-3的應許?
(5) 常有這樣的說法:羅得代表只憑眼見的人生;亞伯蘭則代表憑信心的人生。你同意這樣的分析嗎?為什麼?
(6) 羅得與亞伯蘭分別在這事件學到什麼功課?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創世記第十四章:你若細心數算,王這個銜頭出現超過20次。這是聖經記載的第一場全軍出動的戰爭。戰爭的場地覆蓋廣大的地區,牽涉好幾國,是一場國際性爭戰。
亞伯蘭被捲進戰事中,他其實是不想參與的。因羅得的不智選擇,他是不甘願地被捲在其中。要是羅得不離開亞伯拉罕,他就不用面對這場戰爭。
然而,亞伯拉罕不情願的介入卻帶來令人驚喜的結果:他成為這場戰爭的真正和最終的勝利者。他不是王,但他擊敗其他所有的王。
不管他會是何等偉大的天才,論到軍事經驗、訓練和裝備,他不是任何一個王的對手,更不是數位強大的王聯盟的對手。故此,這樣的戰果,對當時的人和權勢而言都必是一個極震撼的消息。
麥基洗德對亞伯拉罕的祝福,以及亞伯拉罕向麥基洗德獻上的十份之一,向當地的人傳送一個清晰的信息:誰是真正的王?就是亞伯拉罕的神。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亞伯蘭擊敗東方的強大四王後,受二王的迎接。這二王代表兩個不同的世界觀:
(1) 所多瑪王
a. 不久前所多瑪王和他的子民遇到什麼事?
b. 他為何來迎接亞伯蘭?
c. 他表現何種態度?
d. 他的世界觀是什麼?
(2) 撒冷王麥基洗德(可能來自耶路撒冷):
a. 從這段經文以及其他聖經的出處,如希伯來書5:5-6; 6:20-7:30和詩篇110:4,我們認識這位撒冷王有多少?
b. 他為何來迎接亞伯蘭?
c. 他對亞伯蘭的祝福有什麼精意?
d. 他的世界觀是什麼?
e. 為何亞伯蘭拿擄物的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
(3) 為何亞伯蘭回應所多瑪王時要加上誓言(14:22)?
(4) 與二王對應時,亞伯蘭怎樣顯示
a. 他認知自己的呼召,和
b. 他與神的關係?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在思想亞伯拉罕的信心和他與神的友情時,我邀請你思想以下這首由Thomas Olivers寫歌詞的聖詩:
1. 亞伯拉罕的神,在天統治萬民,
古今將來,萬世之宗,仁愛真神;
自有永有的神,天上地下同尊,
我今低頭讚美聖名,永世無盡。
2. 亞伯拉罕的神,我遵從你旨意,
超越世俗,尋求聖手所賜福祉;
地上權勢名利,一切俗事拋棄,
主為我的盾牌,高臺,福杯滿溢。
3. 主曾賜下應許,我倚靠這應許,
我必如鷹展翅上騰,上達天宇;
親眼見主聖容,崇敬我主權能,
高聲頌主奇妙恩典,直到永恆。
4. 天上快樂眾軍,大家一致同聲,
讚美聖父,聖子,聖靈,歌頌不停;
我願隨同天軍,讚美天上父神,
獨一主宰,全權,全能,永受稱頌。
註:某一夜在倫敦市,Olivers被一間猶太會堂正在舉行的崇拜所吸引。他聽到那著名的演唱家Leoni莊嚴哀訴地在唱一首古舊的希伯來歌調。他感受甚深,要用這曲調來編寫一首聖詩的念頭悠然而生,結果寫成這首聖詩:「亞伯拉罕的神」。其中的歌詞是從古老的希伯來「榮耀頌」意譯過來的,不過Olivers用了明顯富有基督教風格的詞字。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猶太女子受洗加入基督教的信仰,引來家庭的遺棄。她逃到牧師的家裡,向他傾吐心聲。為要表示她在新得著的救主裡所享的喜樂,遠超她失去家與家人的悲痛,她開聲頌唱「亞伯拉罕的神」。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在這段經文中神兩次重述祂的約。這重複在時間上有何意義?(注意這幾個字:這事之後)
(2) 我們知道亞伯蘭剛經歷了什麼事。神一開始就對他說:「不要懼怕!」有何意義?
(3) 隨後有什麼保證?
(4) 英文聖經的第2節有but這個字在前,即「不過」亞伯蘭說。他的說話實在是他的怨言。他在埋怨什麼?這怨言是出於信心還是缺乏信心,或兩者兼有?
(5) 在回應亞伯蘭的怨言時,神用了什麼視覺教材?
(6) 那時亞伯蘭的信心看來成長了:
a. 神「以此」為他的義是什麼意思?
b. 什麼是義?
c. 成為(他的)義的基礎的信心是什麼?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在救恩的歷史中,創世記第十五章是關鍵性的經文,因為它確實建立了救恩是憑信心,非憑行為的真理(羅4:1-5)。不過,我發覺亞伯拉罕在表達對神有信心的事上,十分有趣。
在神向他重述賜地賜後裔的應許後,亞伯拉罕的回應是頗有趣的。他說:「主耶和華阿,我既無子,你還賜我甚麼呢(真的嗎?)?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在我家的僕人。」換言之,他在告訴神,他既沒有自己生的兒子,有沒有地為家產,他並不在乎。
跟著,神領他走出帳棚,叫他向天觀看那滿佈著數不盡的眾星、攝人心坎的天空。聖經說:「亞伯拉罕信」。他相信在所有不可能的情形下神確實會賜一個兒子給他!他怎樣証明自己是真心相信神會賜他一個兒子的應許呢?他立刻變得十分關心他從前不理會的應許地:「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他問。
這是一個信心還是缺乏信心的問題呢?我會讓你自己決定。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昨日提到神兩次重述祂的約。重述的首部份是關於賜下一個兒子,第二部份是關於什麼?(15:7)
(2) 英文聖經的第8節在亞伯蘭的回答之前有另一個「不過」。他的怨言是什麼?是出於信心還是缺乏信心,或兩者兼有?
(3) 這並非神首次應許他得地的。為何他不在12:7神首次提到這應許時就發問,而是在此刻才提出這問題呢?
(4) 在如此莊嚴、神聖的獻祭牲的時刻,出現了吃肉的鷙鳥,看來不相稱;這帶出什麼信息?
(5) 在亞伯蘭沉睡中,神向他喻曉他的後裔將來的詳細遭遇:
a. 他們會經歷些什麼?
b. 為何神在重新確認賜地的應許後才讓他知道?
(6) 亞伯蘭從這經歷中學到什麼功課?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亞伯拉罕因信被神稱為義,不單是亞伯拉罕的信心之旅的新階段,也在亞伯拉罕與神之間建立了永恆的關係。這永恆的關係就是永生。亞伯拉罕是我們信心之父,不只因為他的偉大信心,也因為我們都能藉著對神的信心,藉著耶穌基督,同樣獲稱為義。除了稱義和永生外,他與神的關係也引他進入一個與神的親密友誼,正如詩篇25:14所說的:「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
亞伯拉罕的整個餘下人生都表現出這一點。在創世記18: 17我們讀到神在打算懲罰所多瑪和蛾摩拉時,親口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這是何等令人羨慕的話。
我們在此處的創世記15:13-16讀到神向他透露他的後裔將會如何。其實如此的透露是完全不需要的。朋友間完全沒有秘密就真是摯友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神已應許亞伯蘭,他的兒子必是從他本身所生的(15:4);神也清楚宣告「二人成為一體」(2:24)婚姻的神聖。撒萊卻像夏娃那樣犯錯,因為她在年老時還未能為亞伯蘭生任何兒女。請比較3:6-7和16:1-3,看她們二人怎樣犯了同樣的錯。撒萊犯了何錯?
(2) 同樣比較3:6和16:2-4亞當與亞伯蘭所犯的錯;找出他們犯錯的共通點。
(3) 亞當和夏娃的犯錯帶來什麼「立時」的後果?
(4) 亞伯蘭和撒萊的犯錯帶來什麼「立時」的後果?
(5) 面對自己的犯錯帶來的後果時,撒萊的回應(16:5)與夏娃的回應有多相同?
(6) 亞伯蘭決定怎樣做來解決糾紛?你若是他,你會怎樣做?
(7) 16:7有學者認為「在近東地區的古書籍中,這是唯一記載神直呼一個女人的名字來對她說話」(Waltke) 。這一點如何將我們的神從別的異教諸神中分別出來?
(8) 夏甲為何小看撒萊?她有何用意或目的?結果她得到什麼?
(9) 神要她回去服在主母的手下。其實夏甲需要服在什麼之下?
(10) 夏甲從整個經歷學會什麼最重要的功課?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當我參考一些創世記註釋書時,知悉沒有一本近東的古書籍提及一位神明會呼名叫一個女人跟她說話的,我就有所感觸。我們的神確是不同的。祂呼叫夏甲的名字。
夏甲雖然有錯,辜負了她的主母對她如此的信任,願意將自己的丈夫交給她。夏甲其實是毫無選擇,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被利用為工具是任何人都難忍受的。換言之,撒萊缺乏信心,想出令神的應許得實現的行動中,夏甲是個受害者。她逃走時,可能是朝著她的家鄉埃及方向走的。當時她身懷六甲,獨自一個女人徒步而行,極為危險。她大概不會期望撒萊的神會介入的。然而神向她顯示祂並非是一個部落的神,而是萬族的神;祂也不偏心的。向凡轉向祂的人,祂是顧念和垂聽的(以實瑪利這名字的意思)。
此時,亞伯拉罕同樣是錯了,但神仍是信實的。即使他犯錯,神仍因他的緣故祝福夏甲,不單祝福她的後裔,也讓她親身經歷神,認識祂是看顧人的神(創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