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創世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向來在一切事上耶和華都賜福給他。」這句話是否有誇張之處?其真義是什麼?
a. 為什麼亞伯拉罕的生命如此蒙福?
b. 你的生命又如何?原因是什麼?
(2) 為何他要求僕人起誓時,稱耶和華為「天地的主」?
(3) 為何囑咐一定要在本地本族,不能從迦南地中為兒子娶妻?
(4) 為何堅持不可把兒子帶回原居地?其重要性何在?
(5) 為何亞伯拉罕肯定神必差遣使者在僕人的面前?
(6) 為何若女子不肯跟僕人回來,那誓言就終止?是亞伯拉罕缺乏信心,還是順服或信心的表現?為何不叫他為兒子找到女子為止?
(7) 這個決定如何反映亞伯拉罕對神應許的態度?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亞伯拉罕因為不希望兒子娶當地的迦南女子為妻,故派僕人遠渡而回米所波大米的故鄉,找一個自己「本地本族」的女子為兒媳。他的顧慮並非無因的,看看後期他的孫兒以掃娶了兩個赫人的女子就知道了。
創世記26:35告訴我們這二人「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裡愁煩。」是以撒和利百加有種族歧視嗎?事實上與不同種族的人同住確會帶來很多的不便,甚至磨擦,但卻不至心裡愁煩。「心裡愁煩」直譯為「靈裡憂傷」。明顯那是與生命價值觀念的不同有關。赫人拜偶像和信奉多神;以撒和利百加卻是跟隨著亞伯拉罕的腳踪,敬拜獨一的真神耶和華的。以撒更是個禱告的人(創24:63) ,利百加也學曉把心事向神傾訴(創25:22) 。他們是敬畏神的。
亞伯拉罕當然更看重對神的敬畏。他知道以撒是神所揀選的後裔,要成為萬國祝福的器皿。所以,他明白以撒需要信靠神以完成他的使命。如果他娶了迦南的女子為妻,便會成為他使命的攔阻。
對,以撒和利百加的家庭並不完美。以掃固然娶了迦南女子,使雙親愁煩;雅各也非好人,一生過著欺騙的人生。但雅各至終全然的信靠神(見創32章) ,證明了雙親屬靈的遺產和影響。
使徒保羅也吩咐我們,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林後6:14) ,其原因也是一樣。像以撒一樣,我們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承受了使萬民得福的使命,作基督耶穌的見證。基督徒的婚姻,更是要見證基督與教會的聯合(弗5:32) 。若信與不信結為夫婦,如何能作基督與教會聯合的見證呢!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僕人帶著十匹駱駝的篷車隊,長途跋涉走到米所波大米的西北部,亞伯拉罕的故鄉,為以撒覓女子為妻:
(1) 僕人定下的策略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a. 在傍晚靜候來打水的女子:原則上,他是要為以撒尋找那一類的女子為妻?
b. 他把定下的計劃獻為禱告(這是聖經首次記載尋求神指引的禱告) :他禱告的基礎是什麼?
c. 定下了計劃再禱告:這樣的禱告是否對呢?
d. 這樣詳細的計劃反映他心目中要為以撒找的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2) 「話還沒有說完」,這句話對你有什麼意思?
(3) 這樣的遇上利伯加是否巧合?何以見得?
(4) 接著所形容的,如何叫我們看到利伯加配得成為以撒這被揀選的後裔的妻子:
a. 「急忙拿下瓶子」去解陌生人的渴;
b. 更自動為駱駝打水(每匹可飲25加侖) ;
c. 是「跑」著倒水在槽裡;
d. 願意款待人與畜生過宿。
你可以怎樣形容這樣的一個女子?
(5) 如果你是那僕人,看見這情景,你立刻的反應會是什麼?
(6) 這僕人立刻的反應又是什麼?
(7) 這事件使這僕人對「主人的神」有什麼認識?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常常說,神是沒有孫兒的。用意是要指出,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個別的藉著信耶穌成為神的兒女。我們決不能因父母是基督徒,自然也是基督徒。亞伯拉罕吩咐僕人遠道去娶兒媳也見證這信仰必須是個人性的。
在創世記24章所描述的旅程中,我們多次讀到這僕人稱耶和華為「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這句話。他在24:5對這使命作出失敗的打算,叫我們知道他是缺乏信心的。雖然,他一定聽過主人與神的對話,又見證到神在主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奇事,但他對神的信心可以說是間接的,並沒有個人的認識和經歷。
雖然,他也學曉向「主人的神」禱告,把這差事交托神,但這尋索的經歷郤使他認識到耶和華並非單是他主人的神,更是他的神。他自己兩次向神俯伏下拜,是個人經歷神、認識神的表現。拉班雖然可能是隨口的對他說:「你這蒙耶和華賜福的。」(創24:31),但他的話卻道出了這僕人信心的果效。
信心是具感染力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比士利雖尚在,似乎因年老,家族已由拉班主持:
(1) 聖經特別提到拉班「看見金環…金鐲」有什麼意思?
(2) 從後來的記載,我們知道拉班多次欺騙雅各和他是拜偶像的。那麼在第31節他對僕人的稱呼叫我們知道他的為人是怎樣的?
(3) 為何僕人長途跋涉的來到,一定是又疲倦、又饑餓的,卻拒絕立刻進食。何故?
(4) 在第34-39節中,這僕人是要說服拉班一家,讓他帶走利百加。請細讀這段話,看看他是用什麼的角度來說服他們。
a. 他怎樣指出這是神的旨意?
b. 他怎樣論到亞伯拉罕的家?
c. 他怎樣指出亞伯拉罕已將一切給了以撒?
d. 他又怎樣暗示以撒不會另娶的呢?
(5) 如果你是拉班:
a. 你會同意這段婚事嗎?
b. 為什麼?
(6) 僕人在第49節其實說了一句很有力的話。你認為是嗎?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亞伯拉罕藉著為兒子娶妻,帶來了僕人經歷神、認識神的機會。讓我們藉著以下前任加拿大會督John Campbell所意譯的詩篇121篇的歌詞,作為我們個人信心歷程的反思:
我要向山,我要舉目向山,欣慕主宰;
我的幫助,是從何處而來,是從主來;
我的幫助是從耶和華來,
祂是創造天地的大主宰。
主耶和華,不使你腳搖動,賜你平安;
祂的眼睛,時時看顧著你,必不打盹;
昔日保護,以色列眾百姓,
祂看顧你,也必晝夜常醒。
主耶和華,保守你到萬世,永不改變;
祂必在你,右邊將你庇蔭,賜你安然;
白日炎熱,太陽必不傷你,
夜間恬靜,月亮必不害你。
主耶和華,要保護你平安,免受災害;
你出你入,主必要看顧你,與你同在;
主保護你,使你性命安全,
祂保守你,從今直到永遠。
(中譯歌詞:角聲11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拉班和彼土利是基於什麼作出決定的?
(1) 如果你是僕人,你會怎樣回應他們的決定?
(2) 這僕人立刻的回應是什麼?
(3) 為何拉班和他的母親及後又想延誤這行程?
(4) 為何把決定交給利百加?(在古時女兒有權作出這種決定嗎?他們以為利百加會怎樣說?)
(5) 利百加的決定是什麼?何故?
(6) 這故事的末段是很感人的:
a. 以撒在傍晚到田間默想(舊約Aramiac譯 本譯作“in order to pray”-- 為要禱告) ;
b. 「並且愛她」;
c. 「這纔得了安慰」。
從這段我們可以對以撒有什麼認識?
你以為亞伯拉罕知道兒子喪母之後的心境嗎?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對利百加所知的不多,但就聖經所給我們的資料,她確是一位難得的女子。
我們遇到她的時候,是她在傍晚到井旁準備打水。她的家庭是富裕的(至少她有乳母陪行) ,但她卻親作打水勞動的工作,不是個嬌生慣養的女子。不但如此,一聽到這陌生人的請求,她是「急忙」的拿水瓶給他,更自動的要為十匹駱駝打水,每匹可飲用25加侖水。故此,她是跑來跑去的倒水在槽中。這裡所描寫的利百加是一位好客、善良、勤勞的女子。
從創世記後來的記載,我們曉得拉班的家庭是拜偶像的。相信像拉班一樣利百加是聽過耶和華的名字的,也可能聽過耶和華呼召亞伯拉罕的事蹟。但是僕人給他們詳述神給亞伯拉罕的福,和祂如何奇妙的帶領自己找到她的見證,是她對神和祂奇妙、信實的作為第一身和第一次的經歷。我相信拉班以為妹妹會像他一樣,不大願意離開家庭,所以提議任由利百加作決定。誰知,她卻願意立刻跟僕人離去。我們雖然不能肯定她這決定的原因,但相信是與經歷神奇妙安排自己遇見這僕人有關的。這僕人述說神在亞伯拉罕身上的作為,也肯定吸引了她。結果,她的信心與這僕人一樣,成為個人化了。這是她因胎兒在腹中相爭時,曉得向神直接求問所證明的。
無怪,她能成為以撒的安慰!(24:6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一般聖經學者認為亞伯拉罕再娶是在較早之前的事,而加爾文認為可能在撒拉逐夏甲以後發生的。聖經其實沒有清楚的在這方面交代。你以為為何學者對他再婚的時間如此著重?你是否也看重這事?為什麼?
(2) 亞伯拉罕一早把產業分給各兒子的原因是什麼?
(3) 亞伯拉罕共活了175歲。他死時,以掃和雅各出生了沒有?(參創21:5;25:7, 26)
(4) 讓我們在此,回想亞伯拉罕的一生:
a. 他整家拔根遷移的原因是什麼?
b. 此舉要面對和克服的困難和障礙包括什麼?
c. 聖經誠實的記載亞伯拉罕所犯的嚴重錯誤包括什麼?
d. 這些錯誤帶來了什麼後果?
e. 神揀選他時,對他的吩咐和祝福包括什麼?
f. 他的被揀選與神終極的拯救計劃有什麼關係?
g. 亞伯拉罕之能完成他被揀選的使命的因素是什麼?
h. 你可以列出他信心旅程主要的里程碑嗎?
i. 在他的一生中,有那些事情足以讓(魔鬼) 破壞神這揀選的計劃呢?
j. 請為亞伯拉罕寫出一簡短的「述史/eulogy」。
(5) 為何聖經在此一起列出亞伯拉罕的死,他的再娶,他的後裔和以實瑪利的死和後裔?你認為亞伯拉罕留下的是什麼遺產/legacy?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得承認,在我翻閱一些保守派的解經書時,發現他們一般認為亞伯拉罕再娶基土拉是在撒拉生前發生的事,我覺得有點不安。甚至加爾文也是如此解釋,認為亞伯拉罕如同已死的身軀,加上其他的原因,不可能在生以撒之後,再娶妻生子的。
我覺得有點不安是因為這樣的解釋,豈不是說亞伯拉罕是多妻的嗎!正如加爾文說:「確是值得嚴加譴責的。」(Calvin, Genesis, 33) 他繼續的說:「我們知道一錯是會再錯的。亞伯拉罕既然已因夏甲而破壞了婚姻,在夏甲(被逐) 之餘,他沒有禁止自己再納多妾。或許,撒拉強迫夏甲的離去,創傷了他的心。(但) 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是與這樣神聖的先祖不配的。」對,這豈與這位信心之父匹配呢!
這些解經家亦認為摩西之所以揀選在亞伯拉罕臨終前才記載這事,是要避免我們失去對「神對以撒的應許和應驗」的焦點。(Wenham, 158)
其實在細讀亞伯拉罕的生平時,這並非叫我感到不安的惟一事件:他為要自保,兩次撒謊稱妻子為妹妹;他聽命於撒拉而娶夏甲為妻;及後卻殘忍的驅逐夏甲和兒子以實瑪利離家;現在更另娶基土拉!但我得同時承認,這一切的過犯和輭弱,在我讀到他在摩利亞山獻上心愛、獨生的兒子時,完全消失了。當神從天上呼叫:「現在我知道你敬畏我」時,我彷彿聽到神說:「你既然不留下你獨生的兒子獻給我,我為你和你的後裔也不留下我獨生愛子,把祂成為贖罪的羔羊。」
恐怕在世上,再沒有一人像亞伯拉罕這樣敬畏神,愛神的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不能生育似乎繼續是列祖的妻子的挑戰。古時無子對已婚的女子有多大影響?對撒拉和利百加帶來了什麼額外的挑戰?
(2) 以撒如何面對利百加二十年的不生育呢?他與亞伯拉罕在處理這挑戰中有什麼分別?
(3) 利百加怎樣處理腹中孩子們的相爭?這給我們對她有什麼了解?
(4) 在回答利百加時,神對兩個兒子作出了什麼預言?
(5) 這是否意味著以掃的生命不會討神的喜悅,而雅各就恰恰相反呢?
(6) 二人的職業分別是什麼?是否安靜的孩子就比好動的孩子好?
(7) 以撒和利百加在教養孩子上犯了什麼錯?引致了什麼後果?
(8) 「長子的名份」一般包括什麼?(可參申21:17) 對作為以撒的長子則具什麼特殊的意義(這是以掃該知道的)?
(9) 你認為雅各是早有預謀的嗎?
(10) 其實「長子的名份」真是可以買賣的嗎?他們的父母有否真的承認這交易呢?
(11) 第34節,以掃所作帶出了什麼嚴重的屬靈意義和後果?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在為神的主權辯護時,保羅引用瑪拉基書1: 2-3的話說:「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9:13)
但瑪拉基書的話是「指著以色列和以東兩國而說的,並非指兩位先祖雅各和以掃個人而說的。」(Bruce, TNTC, Romans, 182)
其實,當神回答利百加的求問時,祂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25:23)
這句話是清楚指著兩國,非兩人而言的。何況事實上,雅各後來曾經七次向以掃下拜。(33:3)
對,以掃確是輕看了他長子的名份。他應該是清楚知道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明白自己長子的身份是神聖的,是非同小可的。明顯的,他不是憑著信乃是憑著眼見而活。但這與先前神所說的預言無關。他沒有被神揀選為約的後裔,並不等如他不能過信靠、討神喜悅的生活。就如約瑟,神所揀選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哥哥猶大。但他絕對沒有讓神這揀選成為他過信靠神的生活,和成為別人祝福的管道的攔阻。
以掃祇能怪責自己,因為他沒有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全是自己的選擇,與神的預定無關、與父親的偏愛無關。是他自己選擇去娶異邦的女子為妻的!
照樣,當一個人離開神,是這人個人的選擇—與家庭、與社會、與教會無關!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神吩咐以撒不可下埃及的原因是什麼?
(2) 以撒結果怎處理饑荒的挑戰?
(3) 為什麼神要如此干預,卻沒有在同樣的危機時干預亞伯拉罕呢?(見12:10)
(4) 一般認為這亞比米勒乃是與亞伯拉罕訂和約的那位王的兒子。為什麼以撒要撒謊?他豈不應從父親的錯誤學了功課嗎?
(5) 從亞比米勒的責備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社會的道德情況有多少?
(6) 以撒的謊言帶來了什麼後果?試與亞伯拉罕同一事件作比較。(參20:1-18)
(7) 非利士人為何塞住了亞伯拉罕僕人所挖的井呢?這豈不是違反了亞伯拉罕和先王在21:30-31所定的約嗎?
(8) 以撒怎樣處理這紏紛呢?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以撒平生的遭遇有點像亞伯拉罕,或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兩人都有一位長期不能生育的妻子;兩人都蒙神賜福成為大富;兩人都遭到饑荒。這些都成為他們信心的試煉。
亞伯拉罕和撒拉在無子的危機中,錯用了自己的方法去成就神的應許。以撒是同受應許的,他似乎從亞伯拉罕的失敗中學到功課,把這危機用禱告帶到神的面前,並沒有犯父親同樣的錯誤。
兩人在過帳棚的生涯都蒙神賜財物之福,成為大富,但二人卻沒有因此而心存驕傲,沒有把財富成為他們的倚靠和人生追求的對像。
兩人都同遭饑荒的危機。亞伯拉罕沒有求問神而南遷,離開應許之地,到埃及求助。因神直接的干預,以撒免去犯父親同一的錯誤。不過,及後以撒卻像父親一樣,為求自保而撒謊,在信心的試驗上跌了一跤。然而,他們二人在這錯誤中得到更寶貴的,就是經歷到神憐憫的恩典。
這兩位先祖的遭遇,叫我們曉得生命是常會遭試驗和面對危機的。無論是站立得住,或有跌倒之時,對於愛神的人,都是引我們更親近神、更認識祂的機會。
羅得同樣經歷了不少的試驗,但這些都似乎沒有帶給他任何的益處。為何會如此呢?全因他的心早已被所多瑪的花花世界所吸引,他沒有先愛神的心。
使徒保羅勉勵我們:「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