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民數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經過可拉黨挑戰亞倫祭司專職的權利的事件後,神藉著亞倫代表利未支派的杖發芽開花來印證利未人的位份,也就在此清楚的為亞倫祭司的位份和職責與利未人劃清界線。請參閱以上的會幕圖表,以便更容易了解這方面的條例:
18:1-20—祭司神聖的職份
(1) 神賜利未人來協助祭司(18:1-7)
a. 為何神特別提到對聖所和祭司職任的「干犯」?與上文17:12-13可有關係嗎?
b. 概括來說,利未人的職任限於什麼?
c. 概括來說,祭司與利未人的職任主要分別是什麼?
(2) 祭司在祭物所得“存留不經火” (意即沒有被燒盡)的部份(18:8-10):
a. 為何這些被視為「至聖」?
b. 為何只有「男丁」才能吃?
(3) 舉祭和搖祭之份(相比之下,有解經者稱之為「不算至聖」的供物—18:11) :
a. 全家可吃:這包括祭物那些部份?(參利7:34; 14:24 and 23:20)
b. 惟一吃的條件是什麼?為什麼?
(4) 其他帶來屬祭司之份的包括:
a. 初熟之物(18:12-13)
b. 凡頭生的兒子—(18:14-16)
i. 如何去贖?
ii. 為什麼?
c. 凡頭生不潔的牲畜:為何也要去贖?
d. 凡頭生「潔淨」的牲畜(18:17-19)
i. 這些包括什麼?
ii. 為何不用贖?
iii. 那些部份要被焚燒?
iv. 那些部份歸祭司?
v. 誰能吃用?
(5) 為何神稱之為「永遠的鹽約」(18:19 —可參歷代志下13:5) ?
(6) 神對亞倫說:“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18:20) :
a. 如果你是祭司或祭司的妻兒看到其他以色列人都各有地土、屬自己的長久家園,而你什麼永久的產業也沒有,只有「神為你的分」:你會怎樣看這「永遠的鹽約」?
b. 你對要倚賴別人的奉獻為生有什麼感受?
c. 你如何看這作祭司的「權利」?
18:21-32—利未人的神聖職份
(7) 利未人像祭司一樣,「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產業」:
a. 神賜他們什麼為分?(18:21)
b. 這職份帶來什麼特權?(18:22)
(8) 他們要怎樣處理從百姓所得的十分之一?(18:25-29)
(9) 他們是否能隨意的獻上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為什麼?(18:29-32)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對亞倫說: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18:20)
在民數記第16章,我們讀到可拉領導一些利未人起來反對只有亞倫和他兒子所有的祭司「專利」。從表面看來,他們羨慕聖工,希望也能就近聖所親近和事奉神。但實質上,他們是想在人的面前得尊榮。其實,祭司的職事是否如他們的想像中,那樣的有光彩呢?
其實,當日後他們得進迦南,那些當祭司的,特別是他們的家人,看到其他的以色列人各有屬自己的土地,開始建立屬自己的家園時,就覺得自己卻什麼都沒有;惟一能得到的,是百姓獻上的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和一些少部份的祭物。這些祭司或家人會有什麼感受呢?
是的,這祭司的職份,由始至終是對神和祂命令的順服;也是出於信心,相信神就是他們的分,是遠勝房屋、田產的擁有。
其實,房屋、田產和一切物質的擁有那會是永久的呢!像傳道者所言,一切都是空虛,如泡影一樣,是很短暫的。沒有人能把擁有的房屋、田產和任何物質帶進墳墓去。
再者,房屋會燒掉、投資可以一夜之間失去價值!這些都是我們深深知道的。沒有房屋、田產,祭司也就沒有了這些牽掛。不但如此,神既是他們的產業,這位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神,豈不會看顧他們嗎?何況,祂更是他們永恆的產業。
這對昔日的祭司是千真萬確的,對今日全時間獻給神的僕人,同時是真實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按神的審判,凡二十歲及以上的都要在這四十年的流蕩中死去。我們只要簡單一算便可料到這四十年中(其實是38年) 每天都不斷的有以百計的人死亡。故此,立定條例以確保個人的「聖潔」(及防止疫病的傳染) 是必須的:
19:1-10—「除污水」的準備
(1) 那個祭司被揀選來獻這祭?
(2) 為何所獻的純紅母牛必須是沒有殘疾,還未曾負軛的呢?
(3) 所焚燒的是那部份?是什麼原因?
(4) 那祭司、那燒牛的和那拾牛灰的都必不潔淨:何故?
(5) 牛灰拾來作什麼用?(19:9)
(6) 第10節之吩咐的重點是什麼?
19:11-21—除污水之使用
(7) 19:11-13所談到,第一類不潔者是什麼人?
(8) 第二類是怎樣成為不潔?(19:14-15)
(9) 第三類是怎樣成為不潔?(19:16)
(10) 「除污水」是怎樣弄成的?(19:17)
(11) 「除污水」是要怎樣使用?(19:18)
(12) 沒有這樣行潔淨例的後果是什麼?為何如此嚴厲?(19:20)
(13) 為何與死人接觸要這樣處理?
(1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凡摸了人死屍、不潔淨自己的,就玷污了耶和華的帳幕,這人必從以色列中剪除;因為那除污穢的水沒有灑在他身上,他就為不潔淨,污穢還在他身上。」(民19:13)
從表面看來,這些對處理那些接觸過死屍的人,設下這樣嚴緊的條例是合衛生常識的,免得疫病漫延。但聖經記載這些條例時,其焦點是集中於「聖潔」身上,免得“玷污了耶和華的帳幕” (19:13) 。
這裡的信息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死亡與罪是分不開的;正如羅馬書6:23a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 。每一個人的死亡不但是一個提醒,更是一個明證,告訴我們死是由罪而來的(羅5:12)。
民數記第19章就那些接觸過死屍的人,因與罪接觸而算為不潔,需要藉著「除污水」 來得潔淨。不過,這「除污水」是預表將來那像紅母牛、沒有殘疾(即完全無罪之意)、從未負軛(沒有隱惡之意),一次過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獻上自己作贖罪祭的 耶穌基督。祂的寶血能洗淨我們的罪,更叫我們得永生。故此羅馬書6:23全句是這樣說的:“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請參閱下註,了解為什麼一般的解經者認為這事情是發生在曠野流蕩的第四十年:
(1) 聖經只有短短的一節來記載米利暗的死亡。你可有什麼感想?試簡短的用幾句話來總結她的一生。(可參出15:200ff、民12:1ff和彌6:4)
(2) 百姓曾經歷過缺水的困難嗎?(見出17)
(3) 他們說:“我們的弟兄曾死在耶和華面前,我們恨不得與他們同死。” 這話是什麼意思?這些弟兄是指誰?
(4) 他們是怎樣看過去這四十年的流蕩?他們對這經歷的焦點是什麼?
(5) 他們的焦點該是什麼?
(6) 摩西和亞倫立時的反應是什麼?(20:7)
(7) 神吩咐摩西怎樣做?試把這次的吩咐與上次(即見出17:6) 作比較:分別何在?為什麼?
(8) 摩西在遵行神的吩咐時說了什麼話?(參詩106:32-33的評語)
(9) 摩西跟著作什麼?與神的吩咐有什麼不同?
(10) 神責備的話是向摩西亞倫二人說的:
a. 他們在那方面的表現顯出他們的「不信」?
b. 是與摩西(不是亞倫) 擊石兩次,或是所說的話有關?
c. 得來的審判是什麼?
d. 為何如此嚴重?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百姓是從加低斯開始流蕩(14:25) ,現在也在此作終結。按民數記33: 36-38的記載,以色列人由加低斯來到何珥山;亞倫就在第四十年第五月的第一日死亡。按申命記1:3,摩西是在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在摩押平原向百姓說話的。這裡也該是出埃及的第四十年發生的事情。支持這推論的理由包括百姓不久就開始向迦南進發(由20:14開始) ,意味著曠野流蕩的終止(14:22-35) 。再者……第二十章就交代了摩西和亞倫不能進迦南的原因,恰恰作為(曠野流蕩) 事情的尾聲。” (NICOT, Numbers, 380)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20:12)
百姓在米利巴的背叛連累摩西,使他不能在有生之年看見自己勞苦的果效,不得踏足於應許之地。相信這是摩西一生最大的遺憾,同時顯出神是輕慢不得的。
歷代以來,不論是教會初期的教父,或是歷代的解經家都對耶和華對摩西和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 這句話有很多不同的見解。我絕對不以為自己有什麼特別的見地。與其選擇其一與你們分享,不如就聖經本身幾處的經文來與大家共思:
詩篇106:32-33:“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 。
詩人指出摩西是因說了「急躁的話」召至自己受虧損。是的,當時摩西是這樣對百姓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 (20:10)
我們豈能怪責摩西說這樣的話呢!這些百姓在四十年的流蕩中,好像什麼功課也學不到;他們重複犯38年前同樣的錯誤(出17)。摩西已近120歲了,而那些原本是二十歲開外的人,一個一個的大多數已死在曠野。他只是對這新的一代一時失去一貫的忍耐而動怒。但是,他所說的與自己身為神僕人的身份不乎—這百姓是神的,從來不是他的;整個「出埃及」的帶領者是神,不是他!不論“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 是什麼意思,焦點從來不該是「我」乃是「神」。百姓也根本不是向他求水,乃是向神發怨言。他這樣把自己引入這事情是不尊重神!
民數記27:14; 20:24:“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我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我為聖……亞倫要歸到他列祖那裡。他必不得入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因為在米利巴水,你們違背了我的命。”
亞倫和摩西相繼要死了,神分別告訴他們不能進應許地的原因;兩次都指出他們「違背了我的命」。神的命令是要「吩咐磐石出水」,杖是用來奉神的名「招聚」會眾的。但結果,摩西用杖擊打磐石兩次,明顯是神沒有吩咐的。
有先賢,如奧古士丁,看磐石代表基督(參林前10:4);認為摩西擊打磐石,就如釘主在十字架的兩條木一樣。無論這講法是對或錯,摩西的行動是違背了神命,卻是事實。任何出於我們意思的舉動都是不尊重神的。
民數記20:12:“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
最後,讓我們回到事發後,神立刻的責備;祂指出二人是「不信」祂。我不曉得這不信是單指那「急躁的話」,還是「擊打磐石兩下」。若有不信的成份,應早在百姓埋怨之時存在心中的。如果是這樣,似乎40年忍受這群人的背叛終於叫這兩位領袖感到厭倦,以至他們衝口而出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不論是疲乏、是burnout 、是厭倦,都會叫就是如摩西這樣最謙柔的人,在一時軟弱的時刻,看了環境、看著困難、看著自己,而沒有注目在神身上,因而失去信心。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20:14-22—以東的罪—在四十年曠野流蕩快要終結時,以色列人要進迦南,似乎由東面進入,地勢比較容易,但卻要經過以東人的地土:
(1) 為何摩西以為以東人會讓他們這麼多人(連男帶女可能有二百多萬,且具兵器) 經過?摩西如何論到他們彼此的關係?(見創36:9和民20:14)
(2) 摩西還給他們什麼保證?
(3) 為何以東人不允許?
a. 你認為有合理的因素嗎?
b. 如果容許以色列人經過,原因會是什麼?
(4) 結果,以東人不但不容他們經過,且在後期以色列遭國難時(被巴比倫消滅時)惡待他們。在舊約的預言中,不少的審判之言是向以東說的,如詩篇 137:7; 以賽亞書 34:5ff; 以西結書 25:12ff; 35:15ff; 約珥書 3:19; 阿摩司書 1:9 a和整本俄巴底亞書。你認為神為何對以東如此的憤怒?
20:22-29—亞倫之死(參下註)
(5) 亞倫不能進應許地的原因是什麼?為何神在此刻要這樣向亞倫和摩西曉喻?
(6) 臨死前,亞倫要把聖衣傳給兒子以利亞撒:這對亞倫有什麼意義?
(7) 試為亞倫寫一簡短的「生平」:
a. 他生命的「高潮」包括什麼?
b. 他生命的「遺憾」包括什麼?
c. 他生命值得被記念之處包括什麼?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按出埃及記7:7所記,亞倫承擔與摩西一同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任時是83歲;死時正好123歲(民33:38-39) 。
「亞倫就死在山頂那裡……以色列全家……便都為亞倫哀哭了三十天。」(民20:28-29)
雖然在摩西五經亞倫常常與摩西一起的被提及,但二人實在有很大的分別。
他們的長大過程有別:他比摩西年紀大三年,相信是法老下令殺希伯來男嬰之前出生,故此不用像摩西那樣被藏起來。也因如此,摩西在法老宮中長大時,亞倫在家受希伯來文化和宗教所薰陶。
成長了的亞倫是很有口材的(出4:14),相信他當時已是民族的領袖之一。但他沒有像摩西經過被神四十年的磨練—藉此,摩西的雄心、自傲和自恃全被破碎了—這成為摩西能被神用的「資歷」。不過,以亞倫的恩賜,他是可以成為摩西的得力助手的。
可惜的是,他所缺乏的靈裡磨練,使他很容易的向百姓妥協而鑄了金牛犢,大大的得罪神(出32) 。但神的饒恕是何等的偉大,祂竟然仍揀選亞倫和他的子孫為祭司,能在會幕中親近、事奉神。
或許是受到姊姊米利暗的影響,亞倫竟然輕看這祭司的位份,向摩西為首的位份挑戰(民12);雖然他應深知,他所擁有的一切是出於神,也間接是與摩西有關的。
不過,我相信可拉的事件(民16)像一面鏡子一樣,叫他看到自己的本相,叫他明白到作屬靈的領袖不是為權勢和人的稱讚,乃是一個神聖的委托,完全出於神的揀選,是人不能自取,也更是當以戰兢的心來領受的。
雖然亞倫多有軟弱,也至終不能進應許之地,但38年曠野的流蕩,使他成長了,安心的接受自己的位份,成為摩西不能缺少的得力助手。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21:1-3—何珥瑪之(第二) 役
(1) 請翻閱民數記14:40ff記載在這地方的第一次戰役:
a. 那一次戰役的結果怎樣?
b. 為什麼?
(2) 在38年後的今天,為何這些迦南人竟敢攻擊這一大群的以色列人?
(3) 你以為以色列人在這場戰役有人被擄的惡勢下,會有什麼反應?事實上他們的反應是什麼?為什麼?
(4) 這第二次戰役的結果怎樣?
21:4-9—火蛇與銅蛇
(5) 既在何珥瑪大獲全勝,你認為這勝利會使他們怎樣看繞以東之道而行的安排?
(6) 為何摩西不選擇直接攻擊以東,使路徑較通順易行?
(7) 上一次同樣的埋怨帶來什麼後果?(見民11:33)
(8) 為何他們現仍明知故犯?
(9) 你自己有否這樣的明知故犯,重複的犯同一的罪呢?為什麼會如此?
(10) 這次的審判與上一次有什麼不同?
(11) 主耶穌曾用這事本預表自己的死亡(約3:14) 。兩處有什麼相倣之處,特別是:
a. 導至死亡的原因?
b. 得救的渠道?
c. 得救的方法?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民21:8)
這銅蛇事件是主耶穌與尼哥底母談到救恩的時候所引用的,論到這救恩要藉著祂像銅蛇一樣被舉起而成就的:“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約3:14)。
主耶穌用這銅蛇來比喻祂怎樣為世人成就救恩是最合宜不過了:
1. 我們都是頑梗的罪人:讀到以色列人重複他們在民數記11:33所犯的罪,帶來了多人的死亡;我們不禁的問:難道他們尚未學到功課嗎?事實上,我們也屢次的重複犯同一個過犯,像以色列人一樣。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在犯罪、得罪了神,乃是像使徒保羅所言:“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羅7:18)
2. 我們都被蛇所咬:以色列人在曠野被火蛇所咬而死亡,但我們知道,真正咬他們、叫他們犯罪、死亡的是伊甸園的古蛇,撒但(創3)。這「古蛇」繼續的引誘世人犯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 —不但是今生的死亡,更是永死。(羅6:23a)
3. 掛在杆子上:羅馬書6:23繼續的說:“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就如銅蛇需要被掛在杆子上,叫人一望而活;基督耶穌同樣的被掛在十字架上。銅蛇象徵成受了百姓被蛇咬的毒,基督耶穌就身負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作為贖罪祭,能除去世人的罪孽。
4. 信而得救:百姓的罪雖然嚴重,但得拯救的方法卻是非常簡單—一望活。當然,這一望是信心的表現。他們需要相信神所預備的救法,爬出帳棚外,舉目望銅蛇。我們藉著耶穌而得的救恩,同樣是非常的簡單:只要單單仰望主耶穌,就是憑信心來到主面前,承認我們的罪,求祂的赦免;並接受祂為我們的救主和主/Savior and Lord。
雖然,得救的方法是簡單,但神的兒子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與苦痛,就絕不簡單。是的:“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3:1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21:10-20—與亞摩利人爭戰的先聲—這裡記載以色列人由以東步向東北的摩押,慚慚進入亞摩利人的境界。這裡所論到的城市,大部份是我們今天不曉得的。解經者初作多方揣測;不過經文已給我們大概的方位,就是先從「摩押相對的曠野向日出之地」來到「摩押和亞摩利人搭界的地方」,然後來到「毘斯迦的山頂」(即死海車比的邊界) 。
這小段有兩處值得留意的地方:
(1) 民數記在此取材自另一本書卷,稱為「耶和華的戰記」。這書卷已不存在,但其名稱有什麼特別之處?
(2) 以色列人為得(掘)井而作起詩歌來:這歌的內容表達了什麼?
21:21-35—擊敗亞摩利二王
(3) 21:21-26:以色列人差遣使者見西宏王,希望可平安經過其境界,並提出了種種保證:
a. 西宏王的反應是什麼?
b. 結果怎樣?
(4) 21:27-30—勝利之歌:這次是極大的勝利,你可以從聖經的地圖看看所佔領之地之廣(由希實本到雅博) 。從歌的內容:
a. 你認為這戰役對以色列人的信心有什麼影響?
b. 這勝利對摩押人有什麼影響?
c. 這勝利對約但河西的迦南人有什麼影響?
(5) 21:31-35—這勝利給以色列人一個較穩固的基地向迦南進發,但要面對的爭戰還多:
a. 為何神要對摩西說:“不要懼怕” ?
b. 神提醒他們,戰爭勝利的原委是什麼?
(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對摩西說:不要怕他。」(民21:34)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我們其實只有一樣需要懼怕,就是懼怕的本身。” 這句話原來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在就職禮時所說的:
“所以,首先讓我肯定的說出我的信念,就是我們惟一要懼怕的… …就是懼怕本身—是那無名、無理、無根據的恐懼。這恐懼會癱瘓我們必須聯手將撤退轉為前進的力量。在國家陷入每一個黑暗的時刻,誠實和有活力的領導是需要民眾的明白和支持的配合;這是勝利所必須的… …”
當然,他說得很好。但其實懼怕也有它的益處:有益的懼怕不是盲目的無懼。這懼怕不是“無名、無理、無根據的” ,乃是明白面對之挑戰的真相,而把這懼怕交給神,轉眼仰望祂,向祂求智慧、力量和拯救。這樣的懼怕是有益的。
我還記得初站講台時那種懼怕的心。但這懼怕驅使我不但好好作事先的準備,更叫我完全單單的倚靠、相信神。現在,老練了,有時因缺乏了這「懼怕」而倚靠了自己的準備和知識。感謝主,就在這些時刻祂使我嘗到挫敗,叫我學習仍要單單倚靠、相信祂。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雖然這章甚冗長,但整章一起的反思是有幫助的:
22:1-6—四周的居民甚懼怕以色列人
(1) 在懼怕之餘,巴勒與亞摩利和米甸人的對策是什麼?為什麼?
(2) 為何選中巴蘭?
(3) 你認為巴蘭的「法力」是真的?還是假的?為什麼?
22:7-14—第一次的邀請
(4) 24:1告訴我們巴蘭是慣用「法術/sorcery」的:
a. 他的法術從何而來?
b. 你以為他曾從神得法術嗎?
(5) 為何神會對他作出回應?
(6) 祂的回應是什麼?
(7) 為何這術士會遵從神的吩咐?
22:15-20—第二次的邀請
(8) 巴勒這次用什麼來說服巴蘭?
(9) 有效嗎?
(10) 雖然巴蘭口稱他行事不得超越神:
a. 為何仍再向神求問?神豈不已清楚向他顯示祂的旨意嗎?
b. 他該否再向神求問?
c. 神怎樣回答他?
22:21-41—刻意的不順從
(11) 神是否喜悅巴蘭的決定?
(12) 既是如此,為何神卻叫他去呢?(22:20)
(13) 這樣,我們該學到什麼功課?
(14) 神怎樣試圖攔阻巴蘭?
(15) 巴蘭應在那時候明白自己背逆了神的旨意?
(16) 神又再說「去罷」:這次他應該怎樣作出回應?
(17) 結果他怎樣做?
(1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你為何這三次打你的驢呢?我出來敵擋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民22:32)
“從很早之前,對巴蘭是誰是眾說紛紜的” (K&D, 759) ;不過對這方面,聖經是已給了我們不少的資料。
民數記24:1告訴我們:“巴蘭見耶和華喜歡賜福與以色列,就不像前兩次去求法術(或譯巫術)” 。換句話說,巴蘭是米所波大米出名的巫師;他之出名,故然是因為他的巫術靈驗之故。這些巫術的本源,當然不是出自耶和華,乃是邪靈。
像喇合和耶利哥人一樣(參書2:9-10),他早已聽聞耶和華的大名和大能,故此為要得到巴勒的賞賜,並成功的咒詛耶和華的百姓,他知道惟有得這耶和華的允許才行。雖然他不大認識耶和華,他也要一試。誰知耶和華竟也回答他;相信是他意料之外!
不過,耶和華的回答是清楚的:“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 (民22:12)。雖然他不大認識耶和華,卻知道最好不要得罪神靈;所以他不敢違抗。
但當巴勒差遣更尊貴的使節,相信更加重賞金,巴蘭的貪婪驅使他再次求問 耶和華。這其實是他最大的錯誤。神已清楚給他答案,就無須再問。再問是表明他不喜歡神的答案,故此,就再問不可。他再次的求問,至終都是「我行我素」。換 句話說,其志已決;故此神容讓他,是放棄他的意思。其實,神是不喜悅的。
這是我們今天的提醒!
像咒詛屬神的人這事上,根本就不用求問,因為神的旨意是清楚的。巴蘭連第一次的求問也是不須的,就應知錯與對。聖經對真理的對與錯是有清楚的教導。十誡已為我們把神的屬性和祂對人的心意表露無遺了。基督耶穌更把誡命的總意告訴我們:“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 太22:37-39) 。
就是遇到所謂的「灰色地帶」,只要有無愧的良心和順服的靈,便能明白神的旨意。神會藉著我們「心中的平安」(西3:15)和「祂的話語」(詩119:105)引導我們走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