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5:1-19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約書亞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讀分地的記述,作為靈修默想是有點兒乏味的;但若然能翻到聖經地圖觀看,會較容易投入。在第13-19章的分地記載中,你會發現猶大和便雅憫支派所得之地域最廣。

(1) 迦勒得地的記述,在士師記1:9-15重述時有更多資料;請參閱。

(2) 猶大支派是怎樣得地的?

(3) 你認為聖經為什麼特別重複記載迦勒得地的事蹟。有何重要性?

(4) 為何迦勒不自己去攻取基列西弗,而故意給與別人機會去攻取,並以女兒為獎賞?

(5) 你可以怎樣形容押撒這位妻子?

(6) 今日給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同心同行

在約書亞記分地的記載中,我們曉得這是一個公允的過程,神是把各支派人口的多少計算在內的。不過,當我們讀到各支派的地界時,就好像第15章所記載有關猶大支派的地界時,我們的焦點自然是放在猶大支派的身上。士師記第一章重述猶大得地的過程中,卻提醒我們,分地、得地絕非是個別支派的事,乃是以色列人整體的事。故此,西緬和猶大是合力作戰的(1:17)

士師記第一章也給我們看到,攻取希伯崙也並非是迦勒個人的事,而是「猶大人去攻擊住希伯崙的迦南人,殺了示篩、亞希幔、撻買(1:10) 。迦勒可能是希伯崙主要的受益人,也是這些戰役的首領,但他是猶大支派的代表。

這是我愛讀約書亞記和這分地過程的原因。這裡是團結與和諧多於紛爭與自我。約書亞雖然是神所指派的領袖,但分地是他與眾祭司和各支派領袖同工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分地也總是在神的會幕前,照神吩咐摩西的吩咐而行的。

今天的教會真的需要從這些以色列人身上學個榜樣。對,這些常常被我們批評的以色列人是我們的榜樣。在這正式成為一國的開始時刻,他們學習到齊心,成為一個國民去與敵人爭戰,一切都是按照著神的吩咐而行,不以個人為念,乃以整體為重。對,他們並不是完全的,但在那時刻他們卻比任何一個時代更完全,亦比今天不少的教會更同心!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5:20-6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裡所列的城鎮可能對你沒有多大意義,但對今天的以色列讀者又如何?試想像自己是他們當中屬猶大支派的後裔:

a. 讀到你所住的城市時,你會有什麼感想?

b. 特別當你想到那是神的應許時,你會有什麼感想?

c. 按今天以色列的政治和屬靈的光景,你會怎樣看神這應許?

(2) 作為基督徒你會怎樣回應以上的思想?

(3) 今天你的「應許地」是什麼?

(4) 你的「應許地」是(可以)怎樣得到的呢?

(5) 63節提到猶大得地的記述在完結時有點美中不足。按士師記1:19所言,那原因是什麼?

(6) 他們失敗對我們可有什麼屬靈教訓?

(7) 今日給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應許之地

我們作為外邦的基督徒是否應該支持今天以色列對他們按聖經中神藉摩西和約書亞所給予的地界主權的堅持,可能有點猶疑。我們可能懷疑這「應許」是否仍然有效,因為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已離棄神,甚至把那聖者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同時想到,雖然他們失信,但神卻仍然是信實的。不過,我們知道他們今天要趕出國境的巴勒斯坦人中有不少是基督徒,而且今日的以色列政權是不容許我們在他們中間傳耶穌基督(他們的彌賽亞)救世的福音的。

不過我們曉得使徒保羅是極愛他的骨肉之親的,甚至勝於自己的性命(9:3) 。同時,他提醒我們;「而且他們(指以色列人)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而且有一天)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11:23, 26)

故此,不論我們今日對他們在地的主權持什麼的態度,我們需要像保羅一樣為以色列祈求,盼望他們能早日「仰望……他們所扎的」那位(12:10) ,以至他們能進入那真正應許之地,就是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所盼望那天上有根基的城(11:10, 16)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6:1-1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讀到約瑟的後裔得兩份地時,讓我們回想約瑟與他的兄弟們有什麼重要的分別。

(2) 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約瑟的生命呢?

(3) 這樣看來,一個敬畏神的人,他所得的賞賜確能傳到下一代。你說對嗎?

(4) 你想你留給下一代會是什麼遺產(legacy)

(5) 以法蓮的分地同樣有美中不足的結語,但與猶大的分地(15:63) 之結語有什麼不同?這分別是否重要?為什麼?

(6) 這裡給予我們什麼提醒或警告?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我們的遺產(一)

年輕時,我們很少會想到我們所作的和我們的生命會怎樣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注意力總是自然的放在自己的身上和自己的前途上。當年紀漸長,我們的注意力也漸遷移到子女和他們的前途上就是他們的事業和經濟上。當然,作為基督徒,我們亦會關注到他們是否把生命交托給主,為祂所用。

但是,不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子女,包括愛主事主的基督徒父母的子女,都一定是乖乖的作主耶穌的門徒。我們不禁的問:「為什麼會如此?」

讀到約瑟一族得兩份的地業,瑪拿西和以法蓮像其他支派一樣被看為獨立的支派,我們就看到約瑟的敬虔和順服生命帶來了不單是他父家的保存,更是「福及」子女。地業當然是屬地的福氣而已,但若然因我們的順服與敬虔,子女能得屬地之福,何況是屬靈的福氣,神豈會是不加添!

有一次我聽到一位著名的基督徒領袖談到他認識的一位忠心的牧者。按他所言,這牧者為愛主事主之故,忽略了兒子,以至兒子吸毒、離棄神。要到他年長時,「才悔改」歸向神。我不同意他「才悔改」的結論。

兒女的反叛、離開神,往往是他們的選擇,不一定是愛主事主的父母忽略所至。其實以上的故事正顯明了神的信實。愛主事主的父母的兒女,雖然在年青時離開神,但父母敬虔的榜樣和不斷的代禱,是會叫兒女至終回轉的。我深信祇不過是時候的問題。聖奧古士丁是其中一個好例子。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7:1-1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你認為聖經為何特別要提到西羅非哈的女兒也得分地呢?

(2) 似乎女兒與「兒子」一同看待,能承繼家族的產業,古時近東的文化有類似的記載(Hess, Joshua, 258)。約書亞和以色列的領袖同樣在此作出肯定:「於是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在她們的伯叔中,把產業分給她們」(17:4) 。這事件可以給我們對當時女性的地位有什麼認識?(可參民27:8-11)

(3) 既然神早已吩咐要給她們產業權,為何她們仍需到約書亞和領袖前索取?

(4) 這事件可給我們什麼功課?

(5) 讀到這裡分地的記載時,我們看到有時地的分界線不一定是非常清楚的;我們亦曉得拈鬮的分配是與各支派的人數多寡有關的(26:54),以示公允。

a. 如果你是當時的以色列人,你會怎樣看自己所得之地?公允與否是否重要?

b. 作為神的選民,他們該如何看待支派的利益和身份?

c. 你曾否覺得神不公允對待你?曾否因此發怨言?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主耶穌我曾應許

讀到以色列人未能完全的趕出敵人時,我們不能不想到自己在試探中的掙扎。就讓我們一起細思以下詩歌的歌詞:

主耶穌我曾應許,永遠服事我主; 我救主我的朋友,懇求與我相聚, 主若時常在我旁,我將奮鬥不懼; 主若時常引我路,我便隨從無慮。

我既生存在世間,容我與主相近; 我見迷亂的景物,聽見誘惑聲音; 今生身外和心內,常有仇敵相侵; 但望耶穌和我親,將我靈魂保存。

求主常發慈悲聲,容我靈耳聽清; 不顧情慾的狂浪,不聞悖逆之音; 請用聖言印證我,使我進退遵循; 護庇我靈的主啊,出言使我聽聞。

主耶穌對眾門徒,曾有應許相告; 主得榮耀的處所,主僕必能得到; 耶穌啊,我曾許願,永遠服事殷勤; 我救主我的朋友,賜我恩惠依循。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7:14-1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約瑟的子孫為何有所埋怨?

(2) 他們的埋怨有道理嗎?為什麼?

(3) 約書亞立刻作出什麼回應?

(4) 約瑟的子孫所持的理由是否屬藉口而已?

(5) 你可以看到約瑟子孫得到分地時的心態和他們屬靈的光景嗎?

(6) 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他們?

(7) 為何約書亞要用如此強硬的態度對待他們?

(8) 你可以怎樣避免犯上他們的錯誤,特別在對人生的態度和與神的關係上?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沒有捷徑

在約書亞記第17章我們讀到以色列人於分地時少有的埋怨。約瑟支派以人口眾多為理由,埋怨所得之地過小。但約書亞卻不同意。他不是否認約瑟支派的人口眾多,而是指出:

(1) 山地的樹林也屬他們;

(2) 他們若砍伐清除樹木;

(3) 趕出迦南人就有足夠居住的地方。

據我們所知,約瑟的子孫沒有趕出迦南人,但卻大批的清除該地的樹林,這是現今考古的發掘可以證明的。(Hess, Joshua, TOTC, 261)

換言之,約瑟的子孫選擇了自己的力量所能作的,卻不願意憑信心行神早已吩咐的。這是我們信徒的鑑戒。

其實,約書亞對約瑟的子孫並非苛刻。他們也自言人口眾多是神的賜福:瑪拿西加上以法蓮的人數是超越任何支派的 (見民26) 。換言之,他們擁有最龐大的兵力,定能勝敵;若然人數不足,更可要求其他支派幫忙,何況還有神的應許與幫助呢!故此約書亞說:「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17:18)

故此,這並非能力的問題,是信心的問題。可惜約瑟的子孫選擇了自己的力量所能作的,不願意信靠神。他們的結局是我們知道的。與敵人共存,至終引至他們被引誘去跟從偶像,帶來被擄的命運,喪失現在勞苦所得的一切。

我們是否也像他們祇選擇自己的力量能作的事,不願意信靠神呢?我們選擇擺上時間和精神去事奉,因為這些是自己的能力可以付出的,卻不願意對付內裡的罪和順服神的旨意,因為這信服的功課要付上的實在太難了。但順從實在勝於獻祭,一日不對付罪,總有一天會被罪所勝所毀。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8:1-2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正當五個支派相繼的佔領和進住所分的地土時,約書亞就把大本營由吉甲遷到示羅,會幕與約櫃也隨之安放在那地(直到撒母耳記上開始的時候)

(1) 為何約書亞把未得之地的責任推在以色列餘下的支派身上?

(2) 你認為他們在等候什麼?

(3) 是什麼引至他們耽延呢?

(4) 其實所謂未得之地早已被征服,祇是各支派尚未進去把餘民(征服後重回空置城邑的人) 趕出。現在派人劃地勢與昔日派十二探子察地有什麼不同之處?

(5) 餘下的支派是否單獨的在分地後攻取自己的地土?(可參書22)

(6) 現在為餘下支派分地與先前的分地的方法主要相同之處是什麼?(18:10)

(7) 繼續讀到分地的詳情時,讓我們思想大衛如何論到他的地界(他當然是承受了猶大支派所得之地的一部份)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16:6)

大衛怎樣看自己所得之地?

他是否單指地土而言?

你能否像大衛一樣的論到你的「地界」呢?為什麼?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為何等待?

等待本是美德,因為能等待是忍耐的表現。但約書亞在此卻責備七個支派的人在耽延(NIV譯作等待/ waiting)(18:3)

約書亞的意思是,該地已被「制伏」了,敵人縱非全被消滅,也因此大大被削弱了;餘下的,都是不能敵擋他們的。猶大、以法蓮、瑪拿西、流便和迦得已得地,惟有這七支派卻按兵不動,似乎安於停留在示羅。

約書亞並沒有指出他們耽延的原因,但像不少的解經家所猜想,個中原因是不難了解的:

(1) 可能這一代的以色列人已習慣了幾十年的遊牧生活,不願進住城市,全然的改變生活的方式;

(2) 留在示羅一帶有較大的安全感。一方面接近會幕;另一方面也與其他支派在一起;

(3) 雖然地已被「制伏」了,似乎因為沒有立時的佔領已有餘民進住,要趕出他們不易,總會帶來損傷。

故此,繼續遊牧的生活多舒服、安閒。他們失去了使命感,忘記了作神子民的身份。得地從來不是個人的事,乃是「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4:24)

不曉得今天神是否也在問你:「你要耽延多久?」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約書亞記19:1-3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約書亞是怎樣分地給西緬支派的?(19:9)

(2) 是在神面前分的嗎?

(3) 猶大的得地既然已早在神面前分的(15:1),何以現在有所更改呢?

(4) 聖經有否記載猶大人對此之反應?為什麼?

(5) 我們從這事上可以學個什麼功課?

(6) 我們知道迦勒和約書亞是獨排眾議,全心信靠神的兩位探子。迦勒率先得了地土(14:6-15) ;約書亞則是最後才得地土。你可以看到約書亞是一位怎樣的領袖呢?

(7) 讀到約書亞記14-19章分地的過程時,我們看到開始和結束時,都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給他們分的。我們都知道約書亞是主要的領袖,為何聖經卻屢次的放祭司以利亞撒在他之前呢?用意何在?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領袖的典範

約書亞是可以一早就得到自己當得的地土的。與他一起作忠心探子的迦勒,早已率先要求,並取到地土。他所屬的以法蓮支派也早已得到所分的地土。但約書亞全心是要等到每一支派都獲得地土,才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這樣一等,就等到自己年紀老邁。他這樣的犧牲是令人敬佩的,也是我們事奉的人的榜樣。要完成神的使命是我們全心全意的焦點,把安舒和權利都放在一旁,直至使命完成為止。像約書亞一樣,沒有埋怨、不作他想、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