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1:1-7

本週我們開始研讀舊約的士師記。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背景:

猶太傳統一般以撒母耳為士師記的作者。士師是指神在這300350年間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所興起的軍士而非屬靈的領袖,來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綑鎖。寫作的時間應是在撒母耳在生的年間,因為

1. 那時以色列尚未有王(21:25;

2. 迦南人尚未被逐出心基色(到所羅門時才被逐出:見士1:29;王上9:16;

3. 大衛尚未征服耶路撒冷(士師記1:21 代上11:4-7;

4. 西頓而非推羅是腓尼基(Phoenicia)的京城(士1:313:310:618:28;撒下5:11

士師時代與撒母耳時代很不同、是刻畫著叛逆、審判、興起士師作拯救、再次叛逆的惡性循環。這段歷史最合宜的形容是全書最後的一節:「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在這時代神一共興起了共15個士師;13位的事蹟記載在這書卷中;以利和撒母耳則記載在撒母耳記上。

(1) 試將士師記的開始與約書亞記的開始作比較:

a. 兩段時期的開始有什麼相似之處?

b. 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 神對摩西和約書亞的應許是否已全然實現了呢?為什麼?

(3) 百姓在1:1的求問顯示他們對神應許的態度是怎樣的?

(4) 他們為何要求問?不是每支派自行攻取所分「未得之地」嗎?

(5) 有解經家認為猶大支派求助是沒有信心之舉;但一般解經者卻以為這是明智和合群之舉。你認為如何?

(6) 聖經藉亞多尼比色(即比色的主之意)之口所說的話給世人什麼教訓?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屬靈領袖有責

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說: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1:1)

為什麼神沒有興起領袖來承接約書亞呢?摩西離世後,祂豈不是立約書亞代他嗎?神豈不是容讓百姓走失敗的路嗎?

百姓及後主動的向撒母耳求立一王(8:5) ,神就告訴撒母耳,百姓其實是厭棄祂(撒上8:7) 。這正顯示神希望以色列在此建立「神治的國制/theocracy」。

對以色列人而言,摩西好像是神一樣、至今仍是備受尊崇的;而興起約書亞是要以色列人走向「神治」的目標的過渡階段。約書亞確是成功的完成任務,卻不像摩西讓百姓尊崇他。他只充當神話語的出口,教導各支派同心的倚靠神,作祂的子民。

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地土、有全備的律法、有敬拜神的會幕、有大祭司(和得以求問神的「烏陵和土明」(28:30) 和他們的長老。換句話說,他們有作神合一的百姓所具備一切的條件。這正是1:1這裡所顯示的。在約書亞死後:

- 他們向神求問誰當首先去攻敵。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忘記使命;

- 這亦顯出他們的合一、同作神的子民;

- 也告訴我們他們對神的倚靠(相信是藉著大祭司用烏陵土明來求問的)

若然他們繼續遵守耶和華的律法,繼續事事向神求問,祭司也盡職事奉,何用立王呢?

對,讀到士師時代的結束,看到祭司以利的失職和他家庭的敗壞,確是可悲;但同時也看到祭司仍是百姓和國家最終的領導。他們的失職,和自己先遠離神,是導致百姓「各人任意而行」(21:25) 重要的因素。是的,群體靈性的失敗,往往始於領導者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1:8-2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試列出猶大成功征服了那些城市。

(2) 除耶路撒冷外,你對希伯崙、即基列亞巴有什麼認識?(參創23:235:27

(3) 士師記給我們更多有關迦勒攻取基列西弗的記載(可參書15:13-19):

a. 迦勒既賜南地給女兒,為何卻不賜水源,要女兒提出才賜給她?

b. 押撒要求丈夫作什麽?為何卻要自己出口?

c. 一下驢是什麼意思?

d. 把這小插曲記載在聖經上有什麼信息?

(4) 分地時也把外族如基尼人正面的接納為他們的一部份有什麼重要的信息?

(5) 耶和華既與猶大同在(1:19),為什麼他們卻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敵人有鐵車又如何?

(6) 為什麼便雅憫人不能把耶布斯人從耶路撒冷趕出?

(7) 攻打伯特利的事蹟與攻打耶利哥城(書2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兩處相同的信息是什麼?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領導始於家庭

押撒過門的時候,勸丈夫向他父親求一塊田。押撒一下驢,迦勒問他說:你要甚麼?(1:14)

這段小插曲在約書亞記15:13-19和士師記這裡都有記載。這意味著它並非多餘的記述。是的,沒有這插曲的記載,似乎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損失。但既是神啟示的一部份,相信定有其原因的。

正如在本周的引言(背景) 中指出,士師時代是以色列人歷史中最可憐的一個時期:各人任意而行、目無律法、不敬畏神、更在家庭中失去對父母的尊重。這小插曲正顯示後者的境況。

迦勒固然是滿有信心的;12個探子中只有兩個有信心,他是其中之一。甚至在85歲時(14:10) ,他對神的信心仍不動搖。但這小插曲卻給我們看到他家中的境況:

- 或許按古時近東的習俗,族長以女兒作勇士代勞的賞賜並非奇事,但迦勒是自稱有信心和力量的;故此,不親自爭戰南地,而要別人代勞,似有點矛盾;

- 對,他也遵守諾言,把女兒押撒許配了俄陀聶;但所賜的地,卻不包括水泉。無泉之地,在當時的環境,是沒有多大的價值的;

- 這當然叫押撒不悅,故此一早要丈夫向父親求水泉。似乎俄陀聶不願意(或沒有立刻的) 向岳父作出請求,這身為女兒的就急不及待的自己作主了。士師記1:14生動的說:押撒「一下驢」這不但刻劃出她的沒有耐性,更指出她對父親的不尊敬。

正如我先前所說,這小插曲並非沒有意思的,它是以色列人這段屬靈低潮時期的一部份,也提醒我們屬靈的興衰,是始於家庭的。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1:27-3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我們讀到不能趕出迦南地居民的支派越來越多。除了猶大和便雅憫,還有瑪拿西、以法蓮、西布崙、亞設、拿弗他利和但。下一章會讀到更多有關他們失敗的原因。現在試想像:

a. 當地的居民會怎樣看以色列民,和他們聞風喪膽的耶和華神?(書2:9

b. 以色列人會怎樣看神和祂的應許?

c. 神看到以色列人的情況又會有什麼感受?

(2) 各支派不能趕出原居民的境況卻是各有不同的:

a. 瑪拿西、西布崙和拿弗他利的原因是什麼?

b. 他們既然能使迦南人服苦,為何不能趕他們出去?是誰之過?

c. 以法蓮和亞設住在原居民中間有什麼危險之處?

d. 但支派的光境實屬可憐。你意下如何?

(3) 以色列人這些失敗正是基督徒靈性失敗最好的寫照。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功課?

a. 從瑪拿西、西布崙和拿弗他利的身上?

b. 從以法蓮和亞設身上?

c. 從但的身上?

(4)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缺乏定意

迦南人卻執意住在那些地方。及至以色列強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1:27-28)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不能趕出他們的敵人是今天基督徒生命的失敗的好寫照。兩者相似之處實在容易認出。

聖經多次形容迦南人怎樣執意留在那地,卻沒有一次論到以色列人定意的要把他們趕出去。但既然沒有把他們趕出去,何來可以使他們服苦呢?很明顯以色列人缺乏了定意!

我 們對付試探往往也是如此。我們其實不是沒有力量勝過試探,乃是我們缺乏定意。我尚記得多年前,在我們「全人成長」小組中的一個弟兄,他當然知道閱讀色情刊 物是不當的。他坦白的叫我們為他這有害的習慣禱告。一周之後,我們問他怎樣處理那些刊物,他告訴我們說已把那些刊物收藏在櫃中。我們都感到詫異,為什麼他 不把它們棄掉!終於過了數星期在一次小組分享時,他卒先的告訴我們:「我已把那些刊物棄掉了。」

Steve Farrar說得好,若我們認真的要對付試探的話,就「千萬不要寫上回郵地址!」

因著沒有決心把迦南人趕出去,以色列人確是給試探「寫上回郵地址」,以至日後跟隨他們拜偶像,離開神。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2:1-5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昨天,我們思想到神對以色列人不能趕出迦南人的感受,現在我們讀到耶和華的使者所給的答案。(根據Keil & delitzsch的考究,我相信祂就是在舊約出現的耶穌基督)。

(1) 祂說神不守約的原因是什麼?

(2) 其實是否說因以色列人先沒有遵守他們與神的約,神就照様的放棄了他們?為什麼?

(3) 這裡所詳述他們所犯的罪包括什麼?為何他們會刻意犯罪?

(4) 因而帶來的審判是什麼?

(5) 你認為他們所受的是神的審判,還是自取其咎?

(6) 如果我們明知故犯(不聽神的話)而帶來不好的後果,我們怎知是神的管教,還是自取其咎?

(7) 百姓怎樣回應耶和華使者的話?你認為這是悔改的表現嗎?為什麼?

(8) 他們獻祭又表示什麼?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耶和華的使者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 (2:1)

不少解經家,特別是新派的解經者,以「耶和華的使者」單單是人,極其量是被神用來作傳話的。但著名的解經家Keil & Delitszch就有以下的分析:

「在(舊約) 簡單的歷史記述中,從沒有用耶和華的maleach 來稱呼任何一個先知的,而是用別的名字來稱呼他們,或稱他們為「神人」;就像在列王記上12:22; 13:1等地方……再者,從沒有先知像耶和華的使者這樣完全的代表神。先知總是把自己與神作出分別,在代耶和華說話時,總是在開始時說:耶和華如此說 ,就像6:8那先知所作的一樣……相反地,(我們看到) 在波金的獻祭一事上,那裡沒有神的聖所,卻有耶和華的使者的同在,原來祂不是先知,也非普通的天使,乃是耶和華的使者 ,本質上是與耶和華原為一的。」

(K&D, Vol. 2, 192-4)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2:6-1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段經文基本上把士師時期以色列人屬靈的光境總結起來:

(1) 在論到他們的地時,聖經稱之為產業。用意何在?

(2) 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產業」又是什麼?你認為你已全得這產業嗎?你懂得享用嗎?

(3) 2:10說:「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a. 為何這新的一代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是誰之過?

b. 「知道」是什麼意思?

(4) 從他們的身上,在教導下一代去認識神這方面,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提醒?

(5) 2:11-13描述這時代的惡性循環的第一階段,就是百姓離棄神。試列出這段如何形容他們所行的惡:

a. 今日的以色列又如何?

b. 今日這「後基督」的北美又如何?

c. 誰更惹耶和華的怒氣呢?

(6) 你認為士師時代的罪最貼切的形容是什麼?叛逆、不聽話、失信、離棄神、或是……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惡性循環(一)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 …… (2:11)

讀到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屬靈的光景,使我想起Charles Swindoll對他們這惡性的循環以下的感受。

「歷史家對世界一般文化時代的發現使我感到很有興趣,(他們)指出每時代大概歷時二百年。差不多沒有例外的,每個文化時代都經歷過相似的階段:

由綑綁 靈性的信心

由信心 極大的勇氣

由勇氣 自由

由自由 豐盛

由豐盛 安舒

由安舒 自私

由自私 自滿

由自滿 冷漠

由冷漠 倚賴

由倚賴 軟弱

由軟弱回到綑綁…… (Insight for Living Bible, 234)

不曉得北美是在這惡性循環的那個階段呢?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2:14-19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2:14-15描述這時代的惡性循環的第二階段,就是耶和華怒氣的發作:

a. 試列出這段如何形容神所採取的行動(動詞)

b. 這些行動(動詞) 中,那一個最為可悲?

c. 四面受敵固然可怕,但神竟與你為敵是否更可怕?為什麼?

d. 你曾否感受過神與你為敵?你可以怎樣形容這感受?可有出路嗎?

(2) 這時代的惡性循環的第三階段是什麼?

a. 士師的興起主要是為了什麼?

b. 得拯救時,百姓是否就悔改?為什麼?

c. 既是這樣,為何神仍拯救他們?

(3) 這時代的惡性循環的第四階段是什麼?這惡性循環所刻劃的是什麼?

(4) 請停下來反思:你的生命有像這惡性循環的地方嗎?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惡性循環(二)

及至士師死後,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2:19)

士師記的作者在2:10-19這段中,基本上把這時代的惡性循環作了一個總結,所描述的確是以色列極可憐的一個時期。這惡性循環大致上是這樣的:

階段一:離神行惡。這是一段叛逆神的時刻,他們不單是不聽神的話,不遵行它祂的律例而已,乃是斷然的離棄耶和華,轉而敬拜、事奉其他的神。換句話說,他們不再以自己為神的子民;他們失去了他們尊貴的身份。

階段二:神的管教。他們因為沒有趕出迦南人,被逼與他們共存,把自已「轉主為客」。結果迦南地的人搶掠、欺壓他們,使他們活在驚懼當中。我稱這是神的管教,不是審判,因為神並沒有完全的放棄他們與神的關係,仍像兒女的看待他們。是的,他們縱然失信,神仍是可信的(提後2:13)

階段三:拯救:「他們欺壓擾害,就哀聲歎氣,所以耶和華後悔了」(2:18) ,就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這是恩典、憐憫的明證。雖然以色列向神背約,神仍守祂的約,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去悔改歸回祂。

階段四:離神行惡:可惜的是,從禍患中得拯救後不久,他們就立刻的轉離神,就像豬總愛走回泥坑之中。這不但成為一個惡性的循環,更是每況愈下的境況,就如2:19所言:「 」「列祖」在此,不是指曠野時代的列祖,乃指上一代的士師管理下的先祖。按保羅所言,曠野的列祖的罪惡足以成為我們今天的鑑戒(林前10:11) 。看來,這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比那曠野時代的更不如(2:22)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士師記2:20–3: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2:20-23告訴我們耶和華沒有速速的趕出迦南各族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稱這為試驗?他們不是自作自受嗎?

(2) 既是「試驗」,意思是他們應可勝過的。他們本可怎樣勝過?

(3) 沒有速速趕出餘民其中原因之一是「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3:2) 。你認為這原因說得通嗎?

(4) 以色列人(特別是在約書亞的領導下) 是怎樣勝敵的?他們戰事上的學習與列邦有什麼主要的分別?

(5) 3:4再補充「留下這幾族」作試驗的原因是什麼?

(6) 這試驗的結果是什麼?(3:5)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試驗

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 事的以色列人 (3:1

聖經在這裡(3:1-2)給我們解釋神沒有讓以色列人全然趕出外族人的原因,表面看來有點奇怪。這豈非以色列人自己的失敗嗎?與神何關?但是士師記2:20 – 3:4卻給我們明白到,神的手確在其中:

(1) 像先前所思想過的,迦南人是執意的留在那裡,而以色列人卻缺乏定意把他們趕出去。雖然是這樣,如果神干預,祂誠然能把這些外族人趕離。但神並沒有這樣做。

(2) 神容讓他們軟弱失敗,但同時使用它成為試驗他們的機會,看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我的道不肯(2:22) 。換句話說,神對他們是有信心的。在約書亞時代的百姓,確能同心的遵守神的律例,沒有與外族通婚,更沒有敬拜、事奉別神。換句話說,他們不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環境,因為他們的環境與約書亞那一代是沒有分別的。

(3) 3:1-4的解釋甚有趣味:原來「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意思是要訓練他們學習爭戰(參英譯本NIV的繙譯) 。表面看來,這解釋是有點奇怪的。其實,我們忘記了以色列人一向所學習的爭戰,絕對與外族有別。他們既是神的子民,就像神向約書亞所提醒的:「我是來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5:14) 。是的,他們的爭戰是屬乎耶和華的。也因這原故,他們的爭戰「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的靈方能成事。(4:6) 這些是神藉著留下這幾族來訓練他們要學習的。

這也是今天我們需要學習的屬靈真理。作為神的兒女,就是我們的軟弱和失敗,也可以被神使用為試驗我們,作悔改和歸回的機會;那怕是我們自掘的墳墓,也可以被那永不放棄我們的主,使用來堅固我們,作我們重新站起來的機會。我們的神就是一位這樣愛憐我們的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