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聖經在此給我們介紹第一位士師—俄陀聶;也是以色列人這段惡性循環歷史的開始:
(1) 在此之前,你對俄陀聶有什麼認識?他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可參1:12-15)
(2) 現在這段的記載有否改變你對他的印象?
(3) 聖經怎樣形容百姓惹神怒氣的罪?
(4) 我較同意英譯本(NIV) 把3:8譯作耶和華把他們「賣」給古珊薩田:這裡所要刻畫的是什麼?
(5) 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薩田多久?
(6) 為何要等這麼久才向耶和華呼求?
(7) 為何神要聽他們的呼求?若你是神,你會否聽他們呢?
(8) 至於俄陀聶,為什麼他也等到這時候才起來抗敵?
(9) 以色列人因此享太平多久?
(10) 這段經文給你對「耶和華的靈」有什麼認識?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救他們,就是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士 3:9)
俄陀聶是神 所興起要把以色列人從他們的惡性循環中,即從叛逆、遭難、呼求中拯救出來的十五位士師的第一位。雖然士師主要是軍事的領袖,而非屬靈的領袖,我總覺得他們 至少能給予以色列人一段不短的太平時期。直至他們去世,百姓才「再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神,去事奉當地其他的神(像士3:7所言) 。
俄陀聶在1:12-15出現時,雖然是一位戰士,能替迦勒奪取底璧城,我總覺得他是內裡柔弱的。他沒有照妻子的催促,向岳父多要水源,於我看來是柔弱和不太爭取的性格表現。這樣的一個人能勝利作拯救和統一以色列的士師嗎?結果,我是看錯了—神往往真是不像人這樣看外表來揀選祂要使用的人。
不過,俄陀聶是等了以色列人服苦八年後,才起來拯救百姓的。當然這決不是他自己作主動,乃是神的呼召,更因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才能戰勝如此強敵,擔起士師的重任,給予以色列40年之久的一段相當長的太平時間。
神從猶大支派揀選第一位士師也是合宜的,因為至終要來的審判者和救主,那位彌賽亞—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也要從猶大支派而出的。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上文提到以色列人享太平多久,然後他們「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 雖然士師不一定是屬靈的領袖,何以以色列人仍能「等到」士師死後才再行惡?
(3) 這一次,神興起什麼人來管教他們(可參聖經地圖認識他們的所在)?我說是「神興起」的,你同意嗎?為什麼?
(4) 以色列人要服事摩押王多久?這一次以色列人相比上一次等待多久才向神呼求?
(5) 從這段的記述,你對以笏有什麼認識?包括:
a. 他是誰?
b. 他的背景?
c. 他所作的準備和籌劃?
d. 他要冒的危險?
e. 他怎樣得百姓的擁護?
(6) 他的勝利有多大?
(7) 以色列人因此享太平多久?
(8) 繼以笏之後,珊迦也起來救了以色列人:從這些經歷,以色列人應當學到什麼功課?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士3:15)
第二位士師是便雅憫族的以笏。聖經十分有趣的告訴我們,他是使用「左手」的。可能因此之故,摩押王沒有留意到他能用左手探入右腿拿劍,把他剌死。
無論如何,以笏與另一位士師俄陀聶很不同。他已是公認的領袖,被以色列人派作代表,送貢物給摩押王。他也確是滿 有機智,一早計劃好如何作刺客:先特製可收藏的短劍、又打發同伴離開以免引起王的猜忌、更先與王建立了起碼的信任。雖然聖經沒有明說,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 上,這並不表示他不是耶和華興起的拯救者。不過,與俄陀聶相比,他是極有主見和主動力,也並非單靠自己行事的。就像他呼籲以色列人起來爭戰時,他說:「你 們跟隨我來,因為耶和華已經把你們的仇敵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3:28)
這樣看來,我們不要定規神所用的人一定是什麼模樣、性格的了。神是可以使用任何祂所喜悅的人去完成祂使命的。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上文提到以色列人享太平多久,然後他們「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 這新的敵人有多可怕?以色列人要服事他們多久?
(3) 從對底波拉的描述,我們對「士師」有什麼認識?
(4) 底波拉這士師有什麼特別之處?
(5) 耶和華給底波拉的信息是什麼?
(6) 為什麼巴拉不願聽從?你能怪責他嗎?為什麼?
(7) 底波拉為何希望不用自己同去?
(8) 神用婦人作拯救者有何不可?
(9) 從底波拉這番話,你對這女先知兼士師有何認識?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巴拉說: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 (士4:8)
底波拉應算是神興起的第三位士師。我相信,她是深知當時文化的思想(甚至可說是如保羅所言,神藉創造次序所顯的心意) ,給予巴拉機會得到被神使用作以色列的拯救者的殊榮。
聖經告訴我們,底波拉是一位女先知,也是作以色列士師的。換句話說,她不單是士師,更是神的傳言者。在4:6,她就清清楚楚的告訴巴拉:「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說……」所以巴拉不是拒絕底波拉,乃是不聽耶和華的吩咐。
他不肯聽從,要底波拉陪同才去,是可以了解的。在當時的世代,擁有900輛鐵車實在非同少可,以色列人是絕對不能匹敵的。
其實,今天不少的基督徒,豈不是如巴拉一樣,他們對神的信心往往不是直接的—他們情願倚靠可以看到的有本事的人,卻不願意相信看不見的那位全能的神!結果,巴拉失去的豈是單作以色列的拯救者(甚至作士師) 的殊榮,更失去了因唯獨倚靠神而與神建立的直接關係!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在這戰役中提到「基尼人」,他們原不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容許這外族人住在他們中間對不對?(參1:16) 為什麼?
(2) 西西拉的軍力是如何的厲害?
(3) 為何巴拉現在竟敢向他挑戰?
(4) 這戰役的結果怎樣?
(5) 由這段所載,你對雅億有什麼認識?包括:
a. 為何她背棄友情?
b. 為何她要親自下手?
c. 她怎樣看以色列和以色列的神?
(6) 4:9所言是指雅億還是底波拉?二人在拯救以色列人這事上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
(7) 巴拉在這事上失去了什麼福份?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手裡。」 (士4:9)
雅億實在是一位很特別的婦人,配受底波拉的祝福(5:24) 。我覺得她特別的地方包括:
(1) 她其實不是以色列人,是屬米甸的基尼人。以色列人雖力求趕出外邦人,但可能因摩西之故,容許基尼人居住在他們境內(參4:11) 。雅億的家人早已離開猶大地而北移了。換句話說,她沒有欠以色列人什麼,反而與夏瑣王建立了交情(4:17) 。故此,她本應是站在迦南人那邊的。
(2) 像一些解經家所言,雅億選擇站在以色列人這邊。在當時的文化和環境,這表示她早以耶和華為自己的神了。
(3) 她選擇親手殺死西西拉,作為一個婦人,就更不簡單。這不但顯示她的勇敢,更以此向以色列人表示她的效忠。若然她讓 巴拉下手了結這已十分疲乏的西西拉豈不是一樣嗎?但她要親手殺掉西西拉,不是因為她是殘暴的婦人,乃是更表明,她以耶和華的敵人作她的敵人。是的,雅億確 配受底波拉的稱讚和祝福:「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5:24)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歌的引言:5:1
底波拉之歌可以說是這戰役始末真相的揭露,比上一章所載的更詳盡。
讚美的呼召:5:2-3
(1) 頌讚神的原因是什麼?
(2) 有何特別之處?
(3) 她的詩歌是要誰側耳而聽?為什麼?
神震撼的大能: 5:4-5
(4) 底波拉所提到神在天地間所顯的能力,一般解經家認為是引述申命記33:2。為何底波拉把它應用在與摩押的爭戰上?
憶述以色列的苦況: 5:6-8
(5) 按第7-8節,神在興起底波拉前,以色列在這20年中的生活是怎樣的?
(6) 他們陷在這苦況的原因是什麼?
(7) 5:8b所形容的是什麼情況?
轉捩點:5:9-12
(8) 底波拉在5:7怎樣自稱?
(9) 5:9怎樣表達她的母親心?
(10) 她在5:10是向誰發出挑戰?
(11) 你與這些被挑戰的人可有相似之處嗎?
(12) 我們不曉得「述說」的是誰,但「述說」的內容卻是什麼?(5:11)
(13) 以色列民怎樣作出回應?
(14) 是誰叫底波拉和巴拉興起?
(1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士5:2)
在大衛的詩篇,我們常常讀到大衛呼籲百姓來讚美神。底波拉在這裡呼籲人來讚美神的原因卻很特別:不是因為得了勝利,乃因軍長和百姓甘心犧牲自己來參加爭戰;特別軍長們似是率先作了好榜樣。
若單單讀到第四章所記載的歷史,我們會以為以色人是上下齊心的,以致叫有九百輛鐵車的強敵羞愧、敗陣。但底波拉的詩歌叫我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實情。
在第四章中,我們已經看見巴拉的遲疑。再讀到底波拉的詩歌,我們就曉得不少的貴冑和百姓是不願意參與這場清清楚楚是耶和華所呼籲的爭戰(5:10)。即使願意參與的支派,前來的被稱為「餘剩的貴冑和百姓」(5:13) 。更糟糕的是,有些支派,如但、亞設和基列(相信是指瑪拿西半支派) 根本沒有參與戰事(5:17) 。
但因著其他人甘心的犧牲自己,又有軍長率先作榜樣,這已經值得底波拉向 神發出感恩與讚美。其實,爭戰是屬乎耶和華的,勝利也屬乎耶和華。所以,人多、人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呼召我們參與戰事的是否耶和華。若然是祂, 那些選擇不作出回應、不願意聽命的,受虧損的是他們,不是神。
故此,若然今天你身旁缺少同心犧牲事主的人,不要氣餒,有神的同在已經足夠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當我們繼續讀這詩歌,就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支派是齊心抗敵的:
心中思量: 5:13-18 (英譯本/NIV譯流便支派是在「心中省察/soul searching」5:15/16是較可取)
(1) 按第13節,是那些人決定向底波拉作出回應?
(2) 試列出底波拉所提到願意回應的各支派。
(3) 那些支派是甘心,沒有遲疑的作出回應?
(4) 流便支派有所遲疑嗎?
(5) 底波拉怎樣論到基列、但和亞設呢?他們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6) 底波拉在5:18怎樣叫他們慚愧?
(7) 底波拉也完全沒有提到猶大和西緬支派。從這段的詩歌,你對以色列這重大的勝利有什麼感想?
戰勝敵人:5:19-23
(8) 5:19怎樣形容迦南諸王的徒勞無功?
(9) 是什麼叫底波拉得鼓勵(努力) ?她看得勝的原因是什麼?
(10) 她如何形容敵人的聲勢?
(11) 我們不曉得米羅斯是誰(可能是以色列的盟邦) ,又為何他們被咒詛。是誰向米羅斯發出咒語?耶和華的使者在這爭戰中扮演什麼角色?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士5:18)
既然聖經說,以色列人被耶賓王「大大的欺壓」有二十年之久,為何這麼多的以色列人不回應底波拉的呼籲,參與抗敵呢?或許,就是因為已被欺壓二十年了,他們已習慣了,也習慣背叛耶和華神,更習慣了偶像的敬拜。不過,底波拉的詩歌卻給我們進一步的了解他們的光景:
(1) 安逸自滿
原來在迦南人的欺壓下,部份的以色列人仍可以生活得舒適安逸,就像底波拉所言:「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5:10) ,這些是生活豪華的寫照。雖然受到亡國的威脅,只要能繼續這種生活,他們實在不介意呢!
這種安於現狀的心態也漫延至平民百姓,就是那些「行路的」(5:10b) ,也如貴冑般感到自滿,不思改變。相信這種心態實在與他們的心已遠離神,傾向偶像有關,以至神的子民竟失去了使命感。
(2) 經商圖利
至於那些沿岸的支派,他們不但安享「西岸」的舒適生活,更把握了海港所帶來的經濟的蓬勃,叫他們與這些欺壓似乎距離甚遠:「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5:17)
這正是北美海岸生活的寫照。由溫哥華到洛杉磯,這種西岸的安舒,恐怕已使神的兒女沉醉在安逸,連使命感也褪色了。縱使使命感還未全然失去,只是因富裕之故,就用金錢來代替生命的擺上吧。
北美的東岸也不是一樣嗎!由多倫多到紐約,在事業、金錢、名譽和勢力的驅使下,同樣叫信徒失卻了使命感。
所以,我們不要取笑以色列人,我們也和他們一樣的糟糕!不過,最低限度,我們應向流便人學習:「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自省的/soul searching」(5:15,16) 。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蒙福的雅億:5:24-27
(1) 你能想到聖經中另一個被稱為蒙福的女子嗎?
(2) 雅億之被使用作以色列的拯救,有何特別之處?包括:
a. 她的種族?
b. 她所面對的西西拉
i. 是著名的勇士
ii. 戰敗在逃
iii. 單單來到她的帳棚
iv. 她可有什麼選擇?
c. 她是怎樣殺死西西拉的?
(3) 你可以怎樣把她與約書亞記二章的喇合作比較?
被咒的母親: 5: 28-31
(4) 藉西西拉母親的口,底波拉所描述的是哀慟或是滿有信心的母親?
(5) 她對這場爭戰有什麼期望?
(6) 對,我們讀到這母親的心情,總有一點哀情—有那個母親不會為痛失兒子而哀慟!但在第31節底波拉指出這戰爭的結果之原因何在?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裡往外觀看,從窗櫺中呼叫說:」(士5:28)
讀到底波拉藉西西拉母親所說的話,似乎感到有點殘酷。有誰不為痛失自己的兒子哀慟呢!
其實,底波拉是藉著這位母親的口,叫我們看到這些迦南人對以色列人的欺壓:他們仗著勢力、鐵車和他們的神,滿以為無往而不利:「他的戰車為何躭延不來,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5:28)
不但如此,這些話也刻畫了這些迦南人的欺壓無道:「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為擄物,得繡花的彩衣為掠物......」(5:30)
現在是倒過來了,經過二十年之後,不再是以色列的母親為痛失自己的兒子而哀慟。
不過,底波拉卻告訴我們,什麼是迦南母親哀慟的主因:「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5:31)
這詩歌最後的話,不但是對迦南人發出的警告,也是對全地的人所發出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