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按「五年靈修計劃」的讀經編排次序本週會研讀舊約路得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蹟事以士師時代作背景。你會怎樣形容士師時代?(參士21:25)
(2) 你尚記得創世記中列祖也多有遇到饑荒嗎?他們怎樣面對饑荒?帶來什麼後果?(參創12:10, 26:1及42:5)
(3) 以利米勒舉家離開伯利恆(意即糧食之家/House of Bread)到以色列傳統仇敵之摩押地時,你可以理解他當時作這決定所有的掙扎和需要考慮的東西嗎?
(4)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如果你是移民,你決定移民的原因是什麼?你當時要顧慮的包括什麼?你有否尋求神的心意?)
(5) 他們原本計劃在摩押留多久?結果呢?在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
(6) 大部份解經家同意兩個兒子名字的意思不詳,但以利米勒清楚的是「耶和華是王」的意思,而拿俄米是「甜」的意思。以猶太人當時對名字意義的看重,你可以形容拿俄米這十年來的感受嗎?(參1:20)
(7) 如果你是拿俄米,你會怎樣做?
(8)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路得記誠然是一卷感人的書。一開始的記載卻是叩人心弦,賺人眼淚的移民辛酸故事。我相信大部份的讀者都能認同拿俄米的感受。我遇見不少移民,聽到不少他們難於適應新環境的感受,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困惑,甚至被歧視的經歷。也有移民不久就遇到親人的離世、經濟陷入危機的和婚姻破裂的。不論他們是否基督徒,他們都會不禁自問:「移民是否錯誤的選擇?」
拿俄米所遭遇的,恐怕是移民中最不幸之一。她喪了丈夫,更失了兩個兒子。聖經雖然沒有記載她有否問神「為什麼?」,但我相信在她心中一定產生過這個疑問的!作為一個相信耶和華的猶太人,她相信在這些事情中有神的手,不過,祂卻是在攻擊她(1:13) !。誰能怪責她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今天我們看到整個故事的前後,就知道如果沒有伯利恆的饑荒,他們一家就不會遷到摩押地去;若沒有遷到摩押地,路得就不會嫁入他們的家門;若家中的男士尚在,路得恐怕也不用跟婆婆拿俄米回到伯利恆去;若沒有回到伯利恆,路得當然也不會嫁給波阿斯而誕下基督耶穌的先祖俄備得了。
故此,神的手確是運行在拿俄米一家的身上。不過,不論神容許任何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至終是要成就祂的計劃—就是有關全人類救恩的計劃。
故此,對屬神的人而言,我們不但可以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我們得益處(羅8:28) ,我們更應明白是與神的國度有關的,雖然所要成就的往往是要在見主面時才明白。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細讀1:6。拿俄米似乎什麼也算到神的賬上,你說她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 以她的年紀和身處的境況,要回故鄉的打算是對嗎?
(3) 婆媳三人其實已上了路。是什麼觸發拿俄米想起要叫兩媳婦回娘家呢?是什麼叫她這樣的轉念呢?
(4) 兩位媳婦都已動身與婆婆上路,又痛哭的不願讓她獨自繼續這漫長和相信是危險的路程。你對這兩外籍媳婦有什麼評價?
(5) 第11-13節 從拿俄米所言,你可以了解她是怎樣看自己的處境,和她決意勸媳婦離去的原因嗎?
(6) 這一切可以叫我們看到她們婆媳的關係是怎樣的?試詳述。
(7) 俄珥巴回娘家之決定對嗎?
(8) 你曉得俄珥巴回娘家的決定叫她受到什麼損失?(特別按名字的次序她似乎是大媳婦)
(9) 俄珥巴決定回娘家,而路得則決定緊隨拿俄米。從拿俄米對前者的決定所說的話,和路得的回答,你可以看到兩媳婦的主要分別何在?
(10) 舉世認同婆媳的關係是不容易的。我們可以從路得和拿俄米身上學到什麼功課?
(11) 拿俄米對城中婦女的回答是否不對?是否可以理解?為什麼?
(12) 第19節譯得生動一點是“這怎可能是拿俄米/Can this really be Naomi”(Hubbard Jr.) ?” 為何城中婦女這樣驚訝?
(13)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路得記是舊約書卷中順理成章地被列入「正典」的一卷書,也是人人愛讀的一卷書。
這是一卷有關平凡人的書。書中沒有先知,也沒有君王。只是很平凡的一家四口—包括要作遷居重要決定的父親;一位支持丈夫的太太;加上兩個相信是年青的兒子,隨著雙親出國寄居。這卷書也與兩個平凡,嫁給異族人的女子有關。相信她們從小是跟隨父母拜當地的鬼神的。這卷書也提及民間收割的季節、農民收割和歡宴的時刻。波阿斯雖是財主,卻不是什麼顯赫的人物。讀者一定能對故事中其中的一位人物認同。
這是一卷有關人生經歷風暴的書—包括突如其來的饑荒;家庭在面對危機所要作移民的決定;親人的離世以及孤苦零丁的困境;也包括年老時的思鄉情懷和孤獨的感受。
這是一卷有關屬神的人信心之旅的書—拿俄米把每一個遭遇,是順是逆都歸咎於神;兩個外邦女子要作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不但是否願意遷移到以色列,更是願否以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的神;也看到神的手如何引導那些屬祂、順服祂的人,至終帶來神更重要的天國計劃的成就。
但這書卷與其他眾多舊約書卷有別,就是在書卷內神並沒有發出任何的聲音,沒有奇特的異象,沒有神蹟奇事,卻處處顯出祂的同在和祂的掌管。神原來是在饑荒中、在收割中、更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這是我寶貴這卷書的原因。我們不用作先知,不用作屬靈偉人,不需奇特和神秘的經歷;就是在不明不白中,只要簡單的順服和相信神的用心,著眼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的需要和益處,我們便會遇見神,嘗到祂的美善。更重要的是,我們便容讓神更重要的計劃透過我們得以成就!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參看利未記19:9-10;23:22;申命記24:19-22。為什麼神有此規定?今日的農夫或大農場會這樣作嗎?為什麼?請自省你自己在這方面對神心意的虧欠。
(2) 回伯利恆後,拿俄米和路得二人其實落在什麼境況中?從路得田中拾遺穗的行動,你可以看到她的為人和更明白她願陪伴拿俄米的決定嗎?
(3) 從管工的回答,你可以理解路得這年輕、貧窮、身處異地的外國女子的處境嗎?她是如何面對她的挑戰?
(4) 第8-9節:從波阿斯對路得所說的話,你可對他有什麼認識,包括他的年紀?
(5) 按猶太人對外邦人一般的對待來看,波阿斯對路得的看待有什麼特別之處?
(6) 第11-12節:你對波阿斯所說的話有什麼感受?
(7) 你以為路得會有什麼感受呢?
(8) 藉著這經歷路得對以色列的神有什麼認識?
(9)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大麥收割時大概是四月底、五月初。
在多年商界中工作,我常常聽到這句西人的諺語:「不要讓餅的零碎留在桌上」。特別在外銷的會議中,我也是這樣的強調,為的是要為公司爭取每一分利錢,不能錯失任何賺錢的機會。
離開廿多年的商場後,因神的呼召我進神學院受造就,有機會接觸到基督徒的倫理學,並讀到利未記19:9-10, 23:22和申命記24:19-22這類的經文。說得準確一點,我應該說,那時我才認真的留意到這些經文,因為我一定是在商場工作時已經讀過,甚至在主日學中教過這些經卷。或許你可以明白到,當我「發現」神要求收割者要刻意的為貧苦的「留下零碎」時,我的驚訝是何等的大!更叫我驚訝的是,原來在路得記這個士師時代,以色列人是真的遵照神的吩咐而行!
你能否想像今天的農場,特別是大企業所控制的農場,會如此的操作嗎?如果我是他們管理層中的一位,作出這樣的提議,相信一定會立刻被解僱。
神這樣的吩咐祂的百姓時,特別提出兩個原因:
(1)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和
(2)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
第一個其實不是原因,乃是指出他們沒有選擇遵行與否的權利,因為這是神的吩咐。如果他們不遵守的話,就要面對好像不遵守其他律法一樣的後果,就是包括失收和貧窮的咒詛。(參申28章)
第二點就確是原因了。這原因是他們曾在埃及為奴,為寄居的。他們既然曾嘗過這種苦難,就應了解並憐憫比他們更不幸的人。漠視這些人的需要,不但是違反神的吩咐,更是失去了神的形像。
我知道有些大企業會把小部份的收入捐出作象徵性的善舉,但用意恐怕是作宣傳居多。公司的目標仍是以盡取利潤為依歸。不過,我同時知道有不少基督徒商人意識到必要按聖經的原則和教訓來營商,因而訂出不單以利潤為目標的經營守則,甚至使命宣言。ServiceMaster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容許我把其使命宣言的一部份摘譯:
一切為榮耀神而行
作為我們公司的基礎,我們擁抱這宗旨,相信有絕對的是與非。這要求我們緊守價值觀和道德。這宗旨引導我們怎樣待別人,知道他們都是按神的形像和樣式造的,所以我們要接納、尊重每一個人。
有利潤的增長
我們以利潤為生意的衡量。利潤不是目標,乃是能使我們達到其他宗旨的渠道。利潤能使我們達到向股東的承諾,使人得工作的機會,得以上進和服侍。我們的挑戰是怎樣利用利潤來叫員工、顧客和社區得益處。
雖然這使命宣言與利未記和申命記的吩咐尚有距離,但它刻意的弄清楚不以利潤為唯一的宗旨;更把榮耀神,尊重按神形像被造的人,成為他們存在的基礎。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從屬靈的角度來看,這故事的主題是「救贖」。波阿斯對路得的邀請對這主題是有重要意義的。你看得出嗎?
(2) 舊約的猶太人如何看外邦人不容否定的;那麼為何波阿斯要如此恩待路得?
(3) 第20節的「他」,我同意一般解經的看法是指「耶和華」。試把拿俄米這些話與她先前在一章末的話相比:
a. 你可以看到「時間」怎樣改變了她的態度?
b. 這對你今天或曾對神發埋怨或懷苦毒的心有什麼提醒?
(4) 你以為波阿斯給僕人作什麼榜樣?
(5) 拿俄米稱他為「至近的親屬/救贖者(kinsman-redeemer)」。請翻閱利未記25:25-30, 47-55。在這些經文裡你對「救贖」有什麼了解?
(6) 拿俄米跟波阿斯一樣忠告路得要「緊隨」使女。這讓我們曉得士師是什麼的時代和路得決意陪伴婆婆回國的不容易嗎?
(7) 這一段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8)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拿俄米告訴路得,那恩待她的波阿斯原來是他們「本族的……至近的親屬」(2:20);原文的意思是至近親屬的救贖者。這人有特別的位份,包括以下的責任:
(1) 贖回親屬因貧困所賣掉的產業(利25:25-30);
(2) 贖回因貧窮而被賣為奴的親屬本人(利25:47-55);
舊約聖經論到神的拯救時,往往用「贖回」來表明。這詞句表明(1) 那被拯救的人的身份或擁有權的改變,和 (2) 拯救是要付出贖價的。
作為至近親屬的救贖者波阿斯顯然是基督的預表,因為他不但贖回以利米勒家的產業,更贖了死者的寡婦並娶為妻。
就是在未贖路得之先,波阿斯藉著邀請路得一同進食已表明了神的救贖真諦。如果使徒時代猶太人與外邦人交往是不合例的話(徒10:28) ,那麼在波阿斯時代邀請摩押女子同枱進食就更是不可思議的了。此舉象徵著基督這位救贖主邀請全人類,而不是只限於以色列人,同享天國的筵席。波阿斯本人或許不曉得他所作的有如此重大的意義,但已充份表明他接納以色列以外其他種族的人。這已是預表基督的一部份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如果你是像拿俄米那樣,無依無靠,又年老,又是寡婦,你今天最大的掛慮會是什麼?拿俄米又如何?(參第一節)
(2) 請重溫1:8-9節拿俄米對媳婦的禱告和願望。現在
a. 有人說她是看準這「神安排」的時機而行。你同意嗎?
b. 有人說她是自成心願。你同意嗎?
(3) 如果你是路得,你會照拿俄米在2-4節的吩咐去做嗎?為什麼?
(4) 波阿斯怎樣看路得這不尋常的舉動呢?看為下賤或是賢德?道理何在?
(5) 從波阿斯及後對路得的看待,你對波阿斯有什麼評價?為什麼?
(6)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部份的解經家試圖把路得記第三章路得和波阿斯晚上的事情形容為性行為。這是我絕對不同意的。
一方面,經文絕對沒有這樣的記載。如果波阿斯真的與路得在那天晚上發生了關係,他怎可以轉過來把路得讓給那更近的親屬呢?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合摩西的律法,就是一般世俗道德也不容許的。
其實,波阿斯願意先讓那更近的親屬去選擇贖回產業,包括接過路得為妻子,充份表明他的正直。波阿斯極其欣賞路得的為人,認為配為他的妻子是不可置疑的。路得以行動表明願意以身相許,確是他的殊榮和夢想。但他卻把要正直的作事放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之前。其實,他更是把整件事情放在神的手中。他這正直的行為,叫我想起著名近代黎巴嫩詩人的一首(禱告) 詩詞:
愛—你權能的手
掣抓了我的慾念
把我的饑渴
提升至正直與尊嚴
不要讓我裡面的強力和慣性
(使我) 吃喝那試我軟弱的餅和杯
我心情願因渴而乾涸
讓我死亡滅絕
免得我伸我的手
去拿那不是你舀的杯
不是你祝福的餅
Kahlil Gibran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路得記第四章前言
- 一般相信拿俄米(應該是她的丈夫)在離開伯利恆時把祖地按了。(就算是賣了,按摩西律法仍保留贖回權。)
- 摩西律法卻沒有要求連人帶地去贖回的;這可能是當時或當地的規矩,也可能是拿俄米指明附加的條件(Matthew Henry) 。
(1) 波阿斯誠然像拿俄米所言“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rest)”(見3:18) ,當日就立刻去處理。你以為原因何在?
(2) 波阿斯既然如此定意“辦成這事”,為什麼還要跟足規矩來行事這樣麻煩。萬一那更近親屬願意又如何?(況且在那士師時期,他大可運用自己有財有勢的權力呢!)
(3) 為何那更近的親屬很快的回應肯贖地,但又更快改變主意?什麼是「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買地無礙,娶路得卻有礙,原因何在?更重要的是:兩個至近親屬肯考慮贖地的出法點有何分別?
(4) 眾長老如何看路得這摩押女子?
(5) 請細讀長老的祝福。你認為他們的祝福是否帶預言性?何以見得?
(6)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那個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固然是從「利」字著想才肯贖以利米勒的那塊地,這也是一舉兩得的。一方面他在盡「至近親屬」的本份會得鄉人的稱讚;另一方面,他似乎是用不多的錢就可以買到一塊地。對,名義上是為死人存留名字,但拿俄米是無兒、無孫,地就肯定全屬於他的了。
但若然連寡婦都要娶過來,那麼「路得會成為他的妻子,而被贖的地產就祇是他暫時代管的。到路得生子,地就歸他所承受了」(Hubbard Jr.) 。這正是勞民傷財之舉。
故此,問題是:為何波阿斯在同樣的處境下,仍願意盡這「至近親屬」的所有責任呢?是否單是因為他愛上了路得?我相信愛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波阿斯是有同一的風險的。
我們不曉得波阿斯是否已有其他兒女,以他的年紀和背景,是有可能的。但他的焦點是先在乎自己「至近親屬」的身份和責任。其他的,包括地產日後歸誰家,不是最重要的。按理,路得日後所生的,因要存留死人的名,應是以利勒家的人。但這是波阿斯願意接受的,因為這兒子也是一百份之一百從他而出的。
結果,神真的賜給路得一個兒子。聖經原文似乎是指他的名是「婦人們」改的,並稱這兒子是拿俄米的。神似乎越過人間的習俗,不但在族譜中算這孩子是波阿斯的,更使這孩子成為基督—彌賽亞的先祖。這豈不是波阿斯正直得來的賞賜嗎?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拿俄米曾說:耶和華降禍與我(1:21) 。 她說得對嗎?為什麼?
(2) 為何聖經似乎著重的說,是耶和華使路得懷孕的呢?
(3) 現在故事的結束重新回到拿俄米這位人物身上:
a. 為何婦人們現在稱這孩子為「至近親屬(原文是至親救贖者)」?
b. 這孩子的出生對拿俄米有什麼重大意義?
(4) 從拿俄米的經歷,你可以學到什麼功課?請試列舉三點。
(5) 從路得的經歷,你可以學到什麼功課?請試列舉三點。
(6) 從她們身上你認為能有美好的婆媳關係,鑰匙是什麼?
(7) 從拿俄米和路得身上,我們可以怎樣為愛下定義?
(8) 請仔細閱讀本書後的家譜。你看到什麼特別之處嗎?這是誰的家譜?(參太一章)
(9) 你可從路得和她嫂嫂各作不同的抉擇中學到什麼功課?
(10)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讀到路得記最後一段時,容許我與你們分享我對這卷書的感受。這平凡的書卷給我以下平凡卻是重要的提醒:
(1) 神關心像我和你這樣平凡的人。這書卷更特別的提醒我們,神是寡婦、孤兒和寄居者的神(詩68:5;146:9)
(2) 以耶和華為神,並信靠祂是有福的。路得刻意的決定以婆婆的神—耶和華—為自己的神,帶來了今生和來生極大的福氣。
(3) 在主裡行義是有賞賜的。對,沒有人能因行為稱義,但是神不會忘記我們為祂而作正直的事。波阿斯憑憐憫與正直行事,帶來了超過他所想所求的賞賜—竟然成為彌賽亞的先祖之一。這是何等的榮耀!
(4) 最後,我看到我們每一個屬神的人,個人的歷史與神救恩的計劃是相連的。當然,我和你不會像波阿斯那樣成為基督耶穌的先祖,在祂的家譜中佔一席位。但是,我和你回信耶穌已被列入因基督降生而開始的天上家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