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開始研讀舊約撒母耳記上;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引言:撒母耳記在猶太經卷裡原只是一書卷,不分上、下卷的。在繙譯成希臘文時,被「七十仕」譯者分為兩卷。連同列王紀上、下,被稱為「君王」或「王國的書」。猶太的傳統認為撒母耳是原作者,不過歷代志上29:29-30給我們看到其來源可能是多方面的:
「大衛王始終的事都寫在先見撒母耳的書上和先知拿單並先見迦得的書上。他的國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並列國所經過的事都寫在這書上。」
撒母耳記敘述以色列立王的經過,由士師時期的終止(撒母耳為最後的一位士師) 一直到大衛王掌權的結束,期間大約有150年。
撒母耳記上主要記述撒母耳被立為最後一位士師和第一位先知的經過,及掃羅作王的時期;可分為三個主要部份:
第1-7章: 撒母耳的執政
第8-15章: 掃羅的被揀選和被棄絕
第16-31章: 掃羅與受膏者大衛的衝突
雖然撒母耳是以色列得復興,重新建立神治政制的主要人物,但這書的第一章不是以他的蒙召為始,乃是把兩個家庭對出比較—犯罪的以利祭司的一家,和敬畏神的以利加拿的家庭。這以利加拿的族譜可追溯到利未的兒子哥轄(參代上6:16-28) 。為何這裡卻稱他為以法蓮人呢? “原因是按他社區的身份,他確屬以法蓮的支派……因為利未人是被算為所居住的支派屬地的人。” (K&D, 374)
(1) 開始研讀這書時,請翻閱士師記21:25看看當時的背景。按當時社會靈性惡劣的情況來看:
a. 以色列的大祭司和他的家庭狀況會是怎樣的呢?
b. 一般以色列人的家庭狀況又會是怎樣的呢?
(2) 按第3節所言,神的會幕是由誰來管理的呢?(包括早晚的獻祭、陳設餅每周的更換、燈臺每日的整理和「至聖的」香壇的燃點等。)
(3) 以當時的習俗,我們不能以以利加拿娶兩位妻子而定他的好壞;但按當時屬靈的境況而言,他每年舉家到示羅敬拜,可以給我們看到什麼?
(4) 按一般古時的慣例,哈拿被放在毘尼拿之前,似是表明她是第一位妻子(也可能是她的不能生育,引至丈夫娶妾) :
a. 為何第5節說:「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
b. 你以為哈拿怎樣處理她的不育?這有影響她與神的關係嗎?(哈拿的名字是恩典的意思,但不能生育,在當時的環境,是被視為被神咒詛似的;是極羞辱的事情。)
(5) 毘尼拿激動哈拿的原因是什麼?
(6) 為夫的以利加拿怎樣處理這事件?合當嗎?為什麼?他能作什麼呢?
(7) 雖然哈拿心裡愁苦,她終於怎樣處理她的苦情?為何祭司以利以為她喝醉酒呢?
(8) 以利這祭司竟以為這樣傾吐的禱告為醉酒:
a. 你可以怎樣衡量他的事奉?
b. 他有否看過有人這樣在神面前禱告的情形嗎?
(9) 哈拿向神的禱告,豈不是與神「討價」嗎?
a. 可以這樣跟神「討價」嗎?
b. 她以什麼身份求神眷顧她的苦情?
c. 她給神作出了什麼承諾?
(10) 神藉以利給她的答覆是什麼?神仍能使用這樣的祭司嗎?
(11) 哈拿對神的回答有什麼立時的反應?
(12) 你可以按哈拿這反應對神所喜悅的禱告下個什麼定義?(參來11:6)
(13)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上1:18)
你曾否像哈拿一樣,心裡愁苦,以至痛哭禱告,在神面前傾心吐意到一個地步,完全沒有在意有人在你身旁,甚至那人以為你是醉酒呢?
我相信你是經歷過這樣的禱告的。問題是:當你禱告完畢,站起來的時候,你的面容有沒有改變呢?
哈拿就是這樣一個有信心的婦人!
我們要知道,哈拿是活在一個靈性破產的世代,「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更糟糕的是,大祭司帶頭行惡,失去了屬靈領袖的功用。他任由自己兩個兒子利用祭司的身份肥己。結果,「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3:1) 。
就是在這可憐的社會屬靈境況下,哈拿因不育而蒙受羞辱,被人看為是神所咒詛的。每年都到會幕前敬拜,我不曉得她能從以利和他的兩個惡兒得到什麼教導,得到什麼安慰!但是似乎不論這些祭司所行的是怎樣的大惡,所教導的是怎樣的糟糕,都沒有影響她對神的認識和信靠。她仍是每年上示羅獻祭、敬拜和禱告;只是以利從來沒有留意或關心她。
終於這一年,這愚昧的祭司因誤以她的禱告為醉酒的表現,跟她談話,就成為神對哈拿說話的出口。一句「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1:17) 就叫哈拿認定是神答應她懇求的聲音。一聽到神的答允,她的面容改變了,不再帶著愁容、更有胃口去吃飯!
今天,我們有整本新舊約聖經、對聖經的知識和領會遠超哈拿,但卻遠比不上她在禱告生命的真實。但願我們不但學習她傾心吐意的禱告,更學習她禱告的信心。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哈拿給撒母耳(讀音與「神聽了」相似) 起這個名字?
(2) 如果你是哈拿,你會對兒子有什麼夢想和盼望?
(3) 請當讀1:11哈拿向神所許的願:你認為她現在會否有點後悔?你會嗎?為什麼?
(4) 為何她不立刻踴躍的的到聖所還願,反而有所延遲?這是否她的藉口?
(5) 以利加拿對她的請求有什麼反應?他說:「但願神應驗祂的話」是什麼意思?
(6) 我們都知道以利的兩位兒子是罪大惡極的祭司(參第二章),哈拿是否放心把孩子留在聖所受教養?你會怎樣?
(7) 當哈拿實行她的許願時,撒母耳有多大?你可以怎樣形容她這守約的舉動?這舉動帶來了什麼結果?(參2:26, 35)
(8) 從歷史的廣角來看,一個婦人的禱告扭轉了整個國家的命運。請重讀哈拿在1:11所作的禱告,和1:27-28獻上兒子的話: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1:28)
說哈拿,這位母親的禱告,扭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容許我與大家分享以下《母親心》所載有關幾個母親的例子:
Gordon Parks是Kansas州一個窮苦農夫的眾多兒女中,排列十五的兒子。他從未讀完中學,但著寫了幾本書和導演幾套電影。他從未上過音樂課,但編寫了一首交響樂和幾首奏鳴曲的樂章。Gordon Parks認為自己的廣博成就全是拜母親Sara Parks所賜的。Sara是一個窮苦未受過教育的黑人女人,她常將聖經挾在腋窩下。在臨終時她把十五歲的Gordon叫到床邊,說:
「我兒,我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希望你為此而努力。要聽姐姐們的話,她們會將正途指示你,因我已教導了她們。向北部去,找緊每個機會,凡事要做得比最好的還要好一點。要常記著這個地方─我盼望這個家成為你的學習樹。」
你曾想過你的家是一棵學習樹─就是你促使兒女靈性和智力發展的地方嗎?你是否把你的家看為給兒女創造夢想和創意的地方?你的家是否讓兒女敢於發言?你的家是否給兒女勘探外邊的世界作好準備呢?
在《成功之根》(Roots of Success)這書裡,作者Leslie Elliott和Trudy Schlacter研究有關天才兒童生命中母親的角色。幾乎沒有例外的,這些兒童的母親都全身投進兒女的生活中,鼓勵、激發和培養他們。不論他們的社會或經濟的背景如何,這些母親對她們的兒女的關注是天才兒童的共通點。
在《山嶺之後》(Behind the Ranges)這書裡,我們有機會深入認識宣教先鋒J.O. Fraser的家庭生活。他的母親教導兒女繪畫和音樂,並把她對宣教工作的負擔傳給他們。Annie Fraser用心研讀聖經為要能有效地傳遞屬靈真理給兒女。這Fraser家庭甚至出版一份月刊,同時熱衷其他興趣,例如攝影和踏單車。J.O. Fraser在年幼時就已從母親那兒感染了對宣教、對學習及對生命的熱愛。
我們會以為Sara Parks和Annie Fraser是非凡和太過出色的婦女,不能成為我們的模範;以為她們的創意只屬乎少數特別有恩賜或異象的母親。當然不是!她們都是平凡的母親、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哈拿這篇的頌讚是聖經中偉大的詩歌之一。內容不但指出神是扭轉逆勢、弱群的神,更顯出她能越過自己的遭遇和環境,來論及神偉大的屬性和藉應允她的禱告來成就大事:
2:1-3—神是怎樣的一位神
(1) 她道出她讚美神的原因是什麼?(2:1)
(2) 她說神是無可比的:這是指那些方面?她怎樣體驗到的呢?(2:2)
(3) 她的仇敵應該學到什麼功課?(2:3)
2:4-8上—扭轉逆勢的神:我們在以下的情況下當認識到什麼:
(4) 在爭戰、跌倒時?(2:4)
(5) 在飽足或饑餓時?(2:5上)
(6) 在受辱或蒙福時?(2:5下)
(7) 在生死的關頭?(2:6)
(8) 在貧賤或富貴時?(2:7)
(9) 既是這樣,我們該怎樣面對逆境?(2:8上)
2:8下-10—言出必行的神
(10) 世界的柱子是屬神的、也是神立的,這與我們身處逆境有何關連?
(11) 神是怎樣保護聖民的腳步?
(12) 神是怎樣使惡人寂然不動?
(13) 這詩歌以什麼預言作結束?(原文受膏者就是彌賽亞)
(14) 從這詩歌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
a. 哈拿怎樣看撒母耳的出生?
b. 她對撒母耳有什麼厚望?
(1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素來飽足的,反作傭人求食;飢餓的,再不飢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撒上2:5)
哈拿的頌讚之歌是聖經其他不少詩篇和詩歌的模式,甚至對馬利亞的讚美歌的影響是學者所公認的(路1:46-55) 。兩首詩歌都論到神幫助弱群,一位扭轉逆境的神。
就哈拿而言,她因不生育而蒙羞;更被丈夫的另一妻子所激動。在激氣之餘,她沒有辦法改變她的苦情。但當她滿以為一生就是這樣活在蒙羞、痛苦之時,她的禱告竟蒙應允。她深知雖然自己要把兒子獻給神,神一定不會虧待她的。雖然神並非像她歌中所言,賜她七個兒女;但神一共賜她六個兒女。當然,「七」是指完美之意。其實不論多少,她知道只要是神所賜的,都是最完美的!
她的歌當然是出於聖靈的感動,以至是以預言,論到神要高舉受膏者的角,作為結束,。「受膏者」的原文就是彌賽亞。誠然,藉著她的兒子,大衛被膏立;而彌賽亞也就出自大衛的家譜。
不過這歌最重要的,是顯示出她藉著這信心的旅程和爭扎,對神產生了什麼認識。她認識到神是一定會為聖民「出面的」。只要是屬祂的:
- 在與強敵爭戰時,就是跌倒的也得力量(2:4) ;
- 在饑餓中要得飽足(2:5) ;
- 不生育的要多有生產(2:5) 。
因此,她在歌中作出如下的結論(2:2) ,就是:
- 只有耶和華為聖:意思不單是指祂的獨特,更是指祂把自己為屬祂的人分別出來;
- 除祂以外沒有可比的:她實在經歷到祂無可比的大能和眷顧;
- 也沒有磐石像祂:她傾心吐意的禱告,使她親嘗到神是她最可靠的避難所!
有一位作者在思想哈拿這歌時,想到Henry W. Longfellow所寫的一首聖誕詩歌中其中的一節:
「洪鐘擊響、悅耳尊榮:“主永不死、更常清醒;邪惡失敗、公理全勝,地上平安、世人蒙恩。”」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12-17—以利的兩兒的惡行
(1) 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祭司。按2:28的提醒,祭司有什麼極重要和神聖的任務?
(2) 神對祭司處理祭肉有什麼吩咐?(見利22:1-2)
(3) 更具體的吩咐:
a. 祭牲的那些部份是屬於祭司的呢?(參利7:30-34)
b. 脂油該怎樣處理?原因是什麼?(參利3:15-16)
(4) 既是這樣,以利的兒子干犯了什麼?
(5) 責備他們的話包括:稱他們為「惡人」、「不認識耶和華」(2:12)、及「藐視耶和華的祭物」(2:17)
a. 為何他們要作祭司?
b. 祭司這樣的行為對百姓和其他事奉神的利未人會有什麼影響?
c. 他們為何竟會膽敢這樣干犯聖職?
d. 是神所設的世襲定例的錯嗎?
e. 那麼,誰當承擔這些過錯?
(6) 這對我們按立或選立神僕有什麼提醒?
2:18-21—祭司撒母耳
(7) 相信以利的兒子的惡行是眾人皆知的:
a. 撒母耳這孩童怎樣能保持自己的純潔?
b. 你以為撒母耳是從誰得到神話語的教導呢?
(8) 神怎樣報答哈拿的守信和對祂的倚靠呢?
(9) 試列舉你欣賞哈拿和你可以學效的地方。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撒上2:12)
每當我們看到敵擋神的社會公然的漠視神,更大膽的向祂的律例挑戰,就不禁會在心中質問神:為何祢不像古時一樣,彰顯祢的大能,立刻的責罰惡人?其實,在哈拿的時代,或許這正是那些目睹以利的兩個兒子在聖所前所行的罪行的人,心中發出的問題。
不是嗎?當亞倫的兩個兒子,在獻上「凡火」時,就立刻遭受神的擊殺(利10:1-2) 。現在以利的兒子既搶祭肉,更犯姦淫,其罪豈不比亞倫的兒子大千倍?為何神容忍他們,讓他們繼續污染聖所?
不過,從實際的層面來看,我們知道當時亞倫的兩個兒子被火燒滅後,他的另外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因二人沒有干犯神,能立刻承擔祭司之職。
到這時候情形卻不同:以利自己年紀老邁,眼睛失明,行動顯然有困難;神若殺了他的二子,他就沒有其他的兒孫立時來頂替了。以利屬以他瑪的後裔;似乎當時以利亞撒的後人也沒有成年人可作祭司。(註:按神對以利家審判的預言,終於是所羅門把他的後人罷免,另立以他瑪的後人作大祭司。見王上2:27) 。故此,神要等待撒母耳在祂面前成長,才擊殺以利的兩個兒子。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從歷史和實際的角度來了解神「遲延」審判的原因。但更多的時候,所謂神「遲延」的原因是人所不能知曉的。這並不是說,神不再理會,或是神的膀臂縮短了。惡人、敵擋神的人必被懲治,不過是要按神所定的時候!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22-29—以利的罪
(1) 以利當然知道兩個兒子的惡行;他該怎樣處置他們:
a. 作為他們的父親?
b. 作為神的大祭司?
(2) 終於以利不能不處理這兩個兒子的惡行:
a. 他怎樣形容他們所行的惡?
b. 你認為所說的是屬嚴厲的話嗎?為什麼?
c. 如果這兩位祭司不是他自己的兒子,以利會怎樣處辦他們?
d. 你以為以利有否為兒子祈求?為何不這樣做?
(3) 如果,「人是環境的動物」,第26節的信息是什麼?
(4) 為何神要差神人來責備以利?用意何在?
(5) 以利本身該怎樣看祭司的職份?(2:27-28)
(6) 以利的罪:
a. 踐踏神的祭物:他自己怎樣踐踏祭物?
b. 他怎樣顯出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
c. 他自己有否吃不該吃的祭肉?
(7) 神所宣告的審判:
a. 第30節是應該整節的來領會:「必永遠行在神面前」,現在是加上了什麼的原則?
b. 其他的審判包括:
i. 家中沒有老年人/中年而死
ii. 當以色列人享福時,他家中充滿憂傷
iii. 兩個兒子同一天死
iv. 大祭司之職由一個忠心、照神心意者所代
以利對神審判的宣告有什麼反應?
他這樣的反應表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撒上2:29)
以利的兩個兒子所犯的罪,誠然是大惡—公然強搶屬神的祭物,把當燒盡給神的那份據為己有;更與會幕前供奉的婦人行淫!但神卻非常清楚的向他們的父親追討這罪債:一方面責備他尊重兒子過於神,更說他也有份以祭物肥(他自)己!
說真的,以色列人離開神,自行己路,並非始於以以利作士師的時候;他只不過是承接了這「各人任意而行」的時代(士21:25) 。換句話說,他的兩個兒子是生於一個道德淪亡、漠視神的社會中。從某個角度而言,他們所作的反映那世代一般人的景況。但是二人絕非是「一般人」;他們是神祭司的兒子,自己也承擔了這神聖無比的祭司之職。
提到以利的失敗,特別是他身為父親的失敗時,我就想到:
1. 這兩個兒子明顯地是生於以利年老的時候:2:17稱他的兒子是少年人,而他卻是年紀老邁了(2:22) 。年老生子的父母,總是過於溺愛他們的兒女,這正是常見的事。至於身為母親的以利的妻子,經文中從未被提及,相信早已不在了,所以以利就更加寶貝他的兩個兒子了。
2. 以利本身行得不正:以利的兩個兒子的惡行,不但在乎刻意的觸犯律法,更在乎搶奪了屬神的東西。問題是:他們是否創新的搶奪祭肉、干犯了獻祭的律例?還是他們只是跟從父親(沒有這樣公開) 的榜樣?事實告訴我們,以利本身是非常肥重的,加上神清楚責備他有份以祭物肥己;相信他自己以前處理祭牲時,已立下了不良的榜樣。既然在祭物的處理上,他有份干犯神的律法,他又怎能責備兒子任何的罪行呢?
3. 以利沒有盡職:作為神的大祭司和士師,他有教導和執行律法之職務和權柄。律法清楚訂立了處理犯姦淫者的條例,也清楚訂立了干犯獻祭條例的審判。相信若果干犯這些律例的不是自己的兒子,他早已把他們殺掉了。但既是自己的兒子,他不但沒有把他們除掉,連罷免也沒有,只是口頭勸戒而已!
雖然以利所犯的罪也不輕,我們卻讀到神是多次給他回轉的機會。神派神人警告他,明顯是希望他認罪、悔改、立刻處理兩個兒子。他雖然知道事態嚴重,卻沒有半點的表示。神本可以直接向撒母耳顯現,不用以利知曉;但祂三次向撒母耳呼喚,令到以利也給喚醒,豈不是再次給他悔改的機會嗎?結果,他還是沒有作出痛悔的表現。對,他的兒子可能已到藥無可救的地步,但他自己卻不是。我實在不明白,為何他不為兒子要面對極可怕的審判而向神哀求呢?為何不要兒子面對他們可怕的罪行呢?我惟一能想到的,是他不願意得罪兒子,不想破壞彼此的關係,也不想失去兩個兒子!結果,因著這姑息的愛,他不但失去兩個兒子,連自己的性命也失去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由這段的記述,我們可以一窺撒母耳孩童時代的一點情況。按以下的分析或估計,你可以怎樣形容這將來被神重用來復興以色列的先知和祭司的童年?
a. 他只能每年一次的見到雙親;
b. 他是緊依著年紀老邁,又近乎全盲的以利,與他同在聖所居住 (以利的妻子全未被提及,相信早已不在) ;
c. 年紀小小卻已參與事奉耶和華;
d. 可惜,他卻處身在藐視神的祭司和淫亂的會幕供職婦人之中。
(2) 「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是什麼意思和原因?這句話刻劃出那是一個怎樣的世代?
(3) 相比之下,今天的世代又如何?
(4) 為何神不第一次就站著向撒母耳顯現,而要三次的呼喚,並吵醒以利呢?
(5) 神要告訴撒母耳什麼?
(6) 祂指出以利犯的是什麼罪?
(7) 這信息對撒母耳有什麼意義?(參8:1-3)
(8) 這整個經歷對撒母耳有什麼重要性?(參3:7)
(9) 以利對神這一次透過這孩童的警告有什麼反應?你可以怎樣形容他這個時刻的心靈景況?
(10) 請比較3:1與3:19-21:這比較帶出什麼信息?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
撒母耳這童子是在以色列人陷於靈性低谷中出生的。當時的屬靈光景可以藉這句話表露無遺:「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 撒上3:1) 。
按士師記的記載,我們是不難領會到為什麼在那時代耶和華的言語是稀少的。當各人都任意而行時(士21:25) ,神就根本上在他們生命中不佔任何的位置了:
- 當他們無閒去聽,神怎樣向他們說話呢?
- 當他們無意去遵守,神為何要向他們說話呢?
- 若人人偏行己路,不為神而活,祂能使用誰作祂話語的出口呢?
- 當他們行惡犯罪,神怎能與他們同在呢?
這一切都因著撒母耳這孩童的出現而改變:
- 他不是無閒去聽神的話:他明白並認定自己的一生是全獻給神的;
- 作為孩童,他已有完全服從的生命:就是不配教導他,不配作他榜樣的以利,他是願意聽從的。三次的被喚醒,他不但沒有不耐煩,總是向以利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
- 他誠然潔身自愛,絕對沒有給以利的兩個兒子所污染!
不曉得你是否很久沒有聽到神的聲音呢?不妨停下來反思一刻:
- 你是否太繁忙,無閒久留在神面前傾聽呢?
- 你是否尚有未認、未對付的罪攔阻了你聽到神的話?
- 或是你缺乏願意立時、完全遵從的心,以至神不願向你說話呢?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神警告的預言之應驗:
(1) 在第一次出戰非利士人失敗後,長老們立刻的反應是什麼?
a. 他們這問題的背後帶著什麼意思?
b. 他們是向誰發出這問題?
c. 把約櫃帶到戰場是否神的心意?
(2) 把約櫃抬到戰場的用意是什麼?
(3) 這信念錯在什麼地方?
(4) 約櫃原本被放置在什麼地方?(4:4)
(5) 他們實際上要怎樣才能把約櫃移離會幕?
(6) 這一定會干犯了什麼?(參利16:2)
(7) 以色列眾人對約櫃的來到有什麼反應?
a. 這是否信心的表現?有何不對?
b. 能使士氣大增,不是甚好嗎?更叫敵人膽喪,豈不是極有效的攻心計?
(8) 約櫃有否發出預期的功效?我們從他們這次的失敗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
(9) 約櫃被抬到戰場怎樣成就了神人的預言?(2:34)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百姓回到營裡,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撒上4:3)
昨天,我們思想到撒母耳帶來以色列的改變。其實,第三章的開始和末了,就刻劃出這重大的改變:由耶和華言語的稀少(3:1) ,轉變成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將所得的默示傳遍以色列地(3:21) 。就在這轉變中,以色列人似乎蠻有信心的去迎敵,以為一定能打敗非利士人。結果怎樣呢?
對,神已恢復藉著撒母耳向以色列人說話,但他們尚要經歷因悔改而產生的生命改變:
1. 他們與神的關係仍停留在「利用的關係」:當神容許他們挫敗時,他們立刻的問題是:「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4:3) 。這句話當然表明他們明白到勝利是出於神的。但是他們卻誤以為因為他們是神的選民,神就自然要給他們勝利了。其實,他們不是真心向神或向撒母耳發出這問題;他們早已有了答案,要把神抬到前線,就是抬約櫃出來的原委。神既躲在會幕中,不如把祂抬出戰場,迫使祂參戰!當然,他們是大錯特錯的:
a. 首先,他們在爭戰之前,似乎沒有求問過神;
b. 他們把神當作偶像看待:約櫃成了他們的神,他們看神也是一位局限於地域的神;
c. 他們更把神貶為他們的僕人:不是他們服侍神,乃是要神聽他們的話,作他們的僕人。
2. 他們尚未對付他們中間的罪:以利仍作他們的士師,他的兩個大惡的兒子仍作耶和華的祭司。這樣,神怎能與他們同在,怎能為他們爭戰呢?
所以,他們的妄為帶給他們更沉重的失敗:再喪失三萬條性命、甚至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但神藉此從他們中間清除餘罪。兩個罪大惡極的祭司被殺、以利也終於死亡!
對,表面上神的名遭受羞辱,祂的約櫃被擄去;難道神自身難保嗎?當然不是。撒母耳記跟著的報導給我們知道,神怎樣藉約櫃顯出祂的大能;更重要的是,約櫃的被擄帶來了以色列人的悔改:
「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撒上7:2)
是的,神確是「長久」忍耐的神;祂總是等待人悔改的神 (彼後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