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撒母耳記下;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身為大衛姐姐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亞比篩和亞撒黑自然是效忠大衛的。他們各有所長:
a. 亞撒黑善長什麼?
b. 在戰爭中可佔什麼優勢?
c. 為何他竟擅自一人追蹤押尼珥?
(2) 為何押尼珥總想避開與亞撒黑正面對壘?(2:22)
(3) 亞撒黑終於死在押尼珥手上。他的死亡可以給我們什麼鑒戒?
(4) 約押和亞比篩當然窮追押尼珥,欲為弟弟報仇;是什麼原因叫他們停止追趕的呢?(2:26)
(5) 若這是合理的原因,為何押尼珥要帶兵到基遍向大衛挑釁?(2:12)
(6) 約押雖然把責任反推在押尼珥身上(2:27) ,他卻吹角收兵不再追。約押此舉表明他承受什麼?
(7) 這次「弟兄內哄」,誰得了勝?是否真有得勝的一方?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押尼珥呼叫約押說:刀劍豈可永遠殺人麼?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麼?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撒下2:26)
在大衛早期的生活中,雖然他已被神藉著撒母耳所膏抹,但他藉著至少兩次放過掃羅不取他的命,給全以色列表明:
- 他雖被神所揀選,卻絕不會用自己的方法去奪王位;
- 他也不會用行刺、謀殺這類不合神律法的方式;
- 自己更不會傷害神所膏立的—其實,他亦明白全以色列都屬於神;他們都是兄弟一家。
所以,這一次猶大和便雅憫的戰事,傷亡的數目雖然屬於輕微—大衛損失了二十人、押尼珥損失了三百六十人,但卻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為他們不是與以色列真正的仇敵爭戰,乃是與屬神的子民在互相殘殺。
今天我們在教會中的相爭,雖然未至流血的地步,卻比猶大和便雅憫的相爭更可憐:有些是高聲的喝罵、有些更拍爛桌子、有背後中傷、有暗中的拉票、更有對薄公堂!
難道我們真不曉得我們是在神的家中自相殘殺嗎?我們是想叫神的名在世人面前受羞辱嗎?我們豈不是助魔鬼一臂之力來控告弟兄嗎?(啟12:10)
為何我們完全不理會哥林多前書6:7的清楚教訓呢?「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
為何不聽從聖經的勸導,全交給神呢?「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
殘暴如約押,至少在一聽到押尼珥的提醒後,立時停止,再“不追趕弟兄了” (撒下2:28) 。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論到掃羅家與大衛家的爭戰,聖經突然列出大衛在希伯崙所生的兒子,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大衛在那裡同時娶了六妻—至少其中一個似是出於政治原因的(基述王的女兒瑪迦):
a. 這「敬虔的王」給他的百姓作的是什麼榜樣?
b. 對週圍列國的王又發出什麼信息?
c. 在未讀到大衛以後的歷史時,你認為這會怎樣影響到他的家庭生活,和他治國的前景?
(2) 伊施波設直斥押尼珥的淫行,卻遭押尼珥的反噬。從押尼珥在3:8-10所說的話:
a. 怎樣把他刻意立伊施波設為王對抗大衛的罪顯明出來?
b. 他立伊施波設為王真正的動機是什麼?(見3:6)
c. 他是怎樣看自己的淫行?(3:8)
(3) 大衛當然有權有權奪回妻子米甲,但為何他是在第一時機,一有機會就向伊施波設作出這要求?他不是已有六個妻子嗎?
a. 你認為大衛此舉的動機是什麼?
b. 對米甲現在的丈夫是否不公平?為什麼?
c. 你認為大衛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4) 押尼珥對以色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願意大衛作王治理你們」(3:17) :
a. 為何他們從前是這樣的想?
b. 是什麼原故使他們不擁立大衛作王呢?
(5) 大衛當然歡迎押尼珥的變節,但他應否提防像他這樣的人?為什麼?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大衛在希伯崙得了幾個兒子……三子押沙龍是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所生的……大衛這六個兒子都是在希伯崙生的。」(撒下3:2-5)
在聖經眾多的人物中,我實在很喜歡大衛:他不但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徒13:22) ,他寫的眾多詩篇更成為我在人生困境中的安慰、提醒和力量。我知道他後期所犯的借刀殺人和姦淫的罪甚為可怕,甚至叫人懷疑他是否仍能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但當讀到詩篇第51篇時,我們就知道他確是有憂傷痛悔的心,而神確也已赦免了他的罪。不過,其實在他早期的生命中,我們已看到他在情慾上的軟弱。
聖經一方面在撒母耳記下第三章告訴我們,押尼珥出於惡心,立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王來對抗大衛;但結果「大衛家日見強盛,掃羅家日見衰弱」(3:1) 。另一方面,聖經跟著告訴我們大衛在希伯崙生了六個兒子—其實也告訴我們他娶了六個妻子(3:2)! 這不禁叫人懷疑聖經是否同意多妻、多子?正如詩篇所言:「箭袋充滿的人(即多子之意)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127:5)
當然,聖經從來不讚成多妻的;摩西律法更明明的吩咐將來的以色列王:「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申17:17)
大衛是應該知道這律例、撒母耳必定已用律法來教導他。。但大衛卻選擇跟隨當時外邦文化的風俗、學習列邦君王政治的手段,娶了基述王的女兒瑪迦為妻(基述是巴珊東北面的一個小國) 。此舉卻帶來無窮的禍患,因為押沙龍由她而生:「押沙龍的名字原是“父親平安” 之意,但卻名不符實;他成為父親快樂的破壞者、是他政權的叛逆者!」(JFB 222)
大衛的多妻直接引至家庭中發生強姦、兄弟仇殺之事;更引至大衛在晚年因懼怕押沙龍之故而逃命!是的,我們種什麼、也收什麼!(伯4: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約押因大衛接待押尼珥而大為不悅。你認為他不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他是否真的懷疑押尼珥的動機呢?
(2) 約押殺死押尼珥犯了什麼罪?這樣的報仇是否合理?為什麼?
(3) 大衛對約押謀殺押尼珥有什麼反應?
a. 他為何看得這麼嚴重?(參出21:14)
b. 他為何甚至向約押和他的全家發出咒詛?
c. 為何要為押尼珥舉行如斯壯嚴的喪禮?
d. 他為押尼珥所作的哀歌,其內容是要表達什麼?
e. 大衛所作的這一切,帶來什麼後果?(3:37)
(4) 大衛對臣僕(親信) 怎樣解釋為何他不以摩西的律例立刻處理約押和亞比篩?(3:39)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那日,以色列眾民才知道殺尼珥的兒子押尼珥並非出於王意。」(撒下3:37)
押尼珥確是該死的—他草菅人命,把所統治下的少年人的性命作耍戲(2:14) 、也只顧趁掃羅之死來奪權(3:6) :他一方面絕不理會神已清楚揀選了大衛為王(3:9) ;另一方面更擅自擁立伊斯波設為王;但約押這樣刺殺他卻是摩西律法所禁止的(出21:14) 。
事實上,他確是先殺死了約押和亞比篩的弟弟亞撒黑,但他是堂堂正正的在戰場上殺死他的。其實,他已盡量避免殺死他的,他多次的勸喻亞撒黑不要追趕他,因為知道他是約押的弟弟(2:20-22)。
為弟弟報仇,這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摩西的律法清楚禁止以謀殺的方式來了斷恩仇的。所以,若約押是尊重神律法的話,他只能等待再次在戰場相會來作個了斷,或像大衛一樣,交在神的手中,讓「耶和華照著惡人所行的惡報應他」(3:9)
但約押是個惡人,他趁押尼珥絕不為意、絕無防範之時,把他刺死(3:27) 。他所作的對以色列人有重大的影響:
i. 一方面,這是犯了摩西的律法;
ii. 另一方面,他叫以色列人誤以為是大衛主使他這樣行的。
當然,大衛及後怎樣處理這件事,清楚的讓全以色列知道這罪是與他無關的。他這樣作與政治無關—不是出於恐防其他支派不擁護他。大衛這樣審慎的處理約押這罪是單單出於他的正直、他對摩西律法的尊重。這對身為君王的他是極其重要的:他要表明沒有人能在律法之上!可惜的是,正如大衛向自己的臣僕所言,他當時還缺乏處決約押的勢力(3:39) 。但是他公然的咒詛約押和他的父家(3:29) ,就向全以色列表明了他恨惡這罪,和他信靠神來審判這惡行(3:39) 。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聽到押尼珥的死訊當然叫伊施波設驚惶,因為他自己是無能力統領以色列的。在這情況下,他該作什麼?
(2) 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巴拿與利甲是便雅憫人,他們的先祖在幾百年前歸順以色列的 (見書9:17) :
a. 是什麼促使他們刺殺伊施波設的呢?
b. 就算他們要向大衛投誠,他們本可怎樣做?
c. 這樣的殺死伊施波設犯了什麼罪?
d. 大衛這樣處分他們是否過於嚴厲?為什麼?
(3) 大衛這樣處分二人,正像他處分報信自稱殺死掃羅的那個少年人(1:15-16) 。這是要給全以色列一個什麼信息?
(4) 我們到此讀過大衛怎樣處理掃羅、押尼珥和伊施波設的死亡,你同意他的做法嗎?為什麼?
(5) 看來,大衛是定意要作一個怎樣的王?
(6) 這裡順帶告訴我們,掃羅尚有後人,就是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可惜他在逃難時變成了瘸腿的,意思是他不可能承擔王位的。你認為這是一個咒詛,還是祝福?為什麼?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於是大衛吩咐少年人將他們殺了,砍斷他們的手腳,掛在希伯崙的池旁,卻將伊施波設的首級葬在希伯崙押尼珥的墳墓裡。」(撒下4:12)
有些解經者認為大衛處理掃羅、約拿單、押尼珥和伊施波設的死亡是帶著政治動機的,但我卻相信大衛的用心是基於對神的律法的尊重。
不論是那自稱殺死掃羅的少年人所行的(1:10) ,或是約押在押尼珥絕無防範時所行的(3:27) ,或是兩個便雅憫人趁伊施波設在熟睡中所作的,對大衛而言,都是屬於冷血的謀殺,明顯的干犯了摩西的律法(出21:14) 。雖然這些受害人都是他的仇敵,曾要害他命的人,這絕對沒有減輕謀殺他們的人的罪行。
我相信當初他這樣的嚴厲對待那自稱殺死掃羅的少年人時,可能叫跟隨他的人感到困惑;但當他繼續用同樣的尺度來對待約押和兩個便雅憫人的罪行時,這不變的原則給以色列人一個非常清楚的信息:就是無論是公報私仇,甚或是本著正義,也不能用私自的方法來處理,仍要按神的律法來處理;更不能私自替天行道!
雖然大衛的生命絕不完全,但在這執著上是合神心意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雖然在此評論大衛的一生實嫌過早,不過聖經在此(5:4-5)給大衛作王的年期作一總述:
a. 按這裡的年數,你可以估計,大衛從被撒母耳膏立至他正式作全以色列王相隔多少年?
b. 在這期間,大衛作了什麼導致神的應許得以成全?
c. 在這等待期間,你可以用什麼來形容大衛的經歷?
d. 從他身上,你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e. 如果他在餘下的日子要作合神心意的王,你會對他有什麼忠告?
(2) 現在的大衛,已是勢力大增,卻仍要受耶布斯人的譏諷,但他順利的征服了耶路撒冷(參下註) :
a. 雖然大衛擁有強大的軍隊和統一的帝國,聖經卻說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麼?(5:10)
b. 大衛是否有這樣的認同?(5:12)
c. 雖然大衛充份表明他的謙卑,卻在那些方面與其他邦國的君王看齊呢?(5:11-16)
d. 他真的需要一所皇宮嗎?
e. 他真的需要多子、多妻嗎?
(3) 現在,非利士人一見大衛統一了全以色列就立刻攻擊他,用意相信是要防止他的勢力得以建立。從這兩次接續的爭戰,你可以看到什麼特別之處,尤其是:
a. 大衛怎樣預備面對這兩場戰事?
b. 神怎樣參與這兩場戰爭?為何有不同的干預?
c. 戰事的結果又是怎樣?(註:代上14:12澄清說,大衛把非利士人的偶像焚燒。)
(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大衛正式登基後,就立刻重奪耶路撒冷。一般解經者認為是因耶城靠近他的家鄉伯利恆;也因它位於猶大較北的位置,對管理其他十一支派較為方便。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更稱耶城為「地球的肚臍」(JFB, 227) 。
「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在位四十年;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撒下5:4-5)
在大衛眾多的美德中,忍耐確是他很顯著的美德之一,特別是在他早期的生命中。
我參閱多本英文字典,發覺「忍耐/patience」的定義,常常提及在困境中能堅持下去的美德,但它們似都帶著負面、無可奈何的意識。當我再追溯到古時希臘的哲士對忍耐的觀點時,我就明白其原因。
TDTNT(希臘文新約神學字典) 就解釋說:“makroqumia”早在荷馬(Homer) 時代已被使用,但是帶著一點無奈的意識;“因為人與有福、不知道苦難的神明有別,惟一的選擇是makroqumia—無奈的忍受”。(375)
但是聖經中的忍耐卻是很不同的。首先,它是神的屬性的一部份。聖經常常提到神是「長久忍耐的」。這是希臘哲士沒有的意識。耶和華是知道苦難的,祂常常向叛逆祂的子民發問:「要到幾時呢?」(如民14:11, 27; 詩 4:2等)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更是甘心,並非無奈的忍受苦難(來12:2) 。
所以,當忍耐用在基督徒的身上時,TDTNT就解釋說:「這不能是眾多美德中之一個,乃是聖靈的果子(加5:22) 。它絕非是眾多德行中之一個,乃是由同一的根所生長出來,與其他(的德行) 一同結出的果子。在聖靈所結的果子(單數) 中愛(agape) 是生在前頭的。但(愛) —這無比的makroqumia是被恩慈所管理(節制) —都是與makroqumia相連的。」(383-4)
大衛確是活出了這種的忍耐。由當初被膏至正式作以色列王,他應是等待了差不多二十年之久,才看到神的應許應驗 。當初被膏的時候,他是很年輕(撒上17:33) ,相信還是個少年人,要等到三十七歲時才被擁立作以色列王(撒下5:4-5) 。在這期間,我們從未讀到他向神發出任何的埋怨,更看不到他用自己的方法來促成這應許。事實上,他是定意拒絕任何用自己方法的機會來作王的!TDTNT說得對,大衛的忍耐確是基於agape的愛—愛神、愛人、甚至愛仇敵的愛;而他的忍耐並非是眾多的美德之一,乃是由與神愛的關係所結出的果子。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大衛統一了全以色列後,就想到要把耶和華的約櫃遷回耶路撒冷:
a. 約櫃本身有什麼重要性?(6:2)
b. 為什麼大衛要派這麼多人來伴送約櫃?(可參代上13:1-5)
c. 約櫃對大衛本身有什麼重要?
(2) 大衛這樣愛神,約櫃的歸來對他當然是極高興的時刻。但是:
a. 按民數記第四章的吩咐(特別是第4-6, 12, 15和20節) ,約櫃的運送是應該怎樣處理的?
b. 約櫃現在的運送,仿如非利士人所作的,是誰之過?
c. 你以為牛失前蹄是否真是意外的事?
d. 烏撒的錯誤是否偶然的?(烏撒一家都不是利未人—參下註)
e. 為何大衛因此愁煩(其實直譯應是“發怒”) ?
f. 神在這當歡樂的時刻表明了什麼重要真理?
(3) 約櫃既然對大衛是這樣的重要,為何他竟轉意把約櫃送到別處?
(4) 神用什麼方法來讓大衛解釋他對神的誤解?
(5) 這一次,大衛怎樣運送約櫃到耶路撒冷?
(6) 不妨翻到詩篇第24篇,看看大衛護送約櫃進城時的心境。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當約櫃被送回以色列時,相信是因基列耶琳“是位於伯示麥與示羅之間是近的大城市” ,故此約櫃被運到那地。 “但基列耶琳本身並非一個劃分給利未或祭司居住的城” (K&D, 408) ,故此不大有利未家庭居住的可能性。加上聖經沒有說亞比拿達一家是利未人;就是歷代志上各利未人的家譜也沒有亞比拿達一家的記載。故此,相信烏撒並非利未人或祭司了。
「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撒下6:7)
大衛統一了國家後,約櫃得重回到他們當中,特別是到耶路撒冷這京城,本應是極高興的日子。所以出現烏撒被神擊殺的事,無怪叫大衛心裡愁煩(6:8) 。但恐怕如英譯NIV和其他不少的譯本所譯,大衛是向耶和華生怒!其實,神藉這事件叫大衛在為神大發熱心之際,要明白神仍是聖潔、輕慢不得的神。
聖經在此首先提醒我們約櫃的重要性:「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6:2) 。留名的意思是,人看見約櫃,就知道神在那裡。這位神正是萬軍的耶和華—這位創天造地、掌管萬有、甚至在天軍之上、全能、卻與以色列立約的神!聖潔無比的神!
不幸的是,在撒母耳過身之後,似乎祭司沒有熟讀律法,忽略了民數記第四章對約櫃搬運的條例:「約櫃只能由利未人,以肩枱槓,不能放在車上……連利未人也明明的被禁止用手去踫,否則必死」(K&D, 591) 。大衛卻跟隨非利士人的做法,把約櫃放在車上,由非利未人運送。
我相信牛失前蹄並非是偶然的事;烏撒伸手扶約櫃也非偶然的。我相信烏撒是一向對約櫃和神缺乏敬畏的心,是藉著這一次的事件才顯露出來吧。
大衛因此,無論只是愁煩,或是向神發怒,不繼續把約櫃接到耶路撒冷。神卻是對他忍耐的;讓時間叫他平靜下來,更藉著祝福俄別以東「全家」,使大衛明白到:
- 雖然他是為神大發熱心,踴躍的歡迎約櫃到耶路撒冷,但他絕不能忘記,他所愛的神,仍是至聖的萬軍耶和華;
- 他既凡事求問耶和華,這事雖然是出自他的好意,甚至是愛神的心,他同樣該要先求問,特別是該怎樣運送約櫃;
- 神擊殺烏撒也不過是根據民數記早已宣告的警告而作。其實像神在創世記對該穩所言一樣(4:7),如果烏撒是行得好,怎會不討神的喜悅呢!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約櫃進城時,米甲應否與全民,特別是與她的君王丈夫一起大大的歡樂嗎?她對大衛跳舞的輕視表明:
a. 她與大衛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b. 她與神的關係又出了什麼問題?
c. 她這樣的輕視大衛是否情有所原?為什麼?
(2) 按歷代志上13:3所言,把約櫃遷回耶路撒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 在約櫃重回耶路撒冷此刻獻上燔祭和平安祭有什麼特別意義?
(4) 大衛現在在約櫃面前祝福眾民,有什麼特別意義?
(5) 讓姓每人一份禮物(這些餅、肉塊和葡萄餅,相信是祭所獻的一部份) ,帶回家中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可參出29:23;利8:26)
(6) 衛不單為百姓祝福,更為自己家眷祝福,有什麼重要性?我們可以由此得到什麼提醒?
(7) 甲本來也可從神所膏立的君王和她家庭中的頭—大衛—領受祝福,但她的態度反使這祝福成為什麼的咒詛?(6:23)
(8) 然米甲這事充滿顯出大衛與她關係的破裂(相信大衛也需為此負責) ,但從大衛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謙卑嗎?
a. 他是向誰跳舞呢?
b. 他為何跳舞呢?
c. 他這樣跳舞是否輕賤的表現?為什麼?
d. 為何他這「輕賤」反倒使婢女尊重他呢?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撒下6:16)
當聖經首次介紹米甲時,相信她與大衛一樣是個少年人,而且她是愛上了大衛的。正當她以為沒有可能得到大衛時,她姐姐與大衛的婚約告吹,而掃羅及後竟把她許配給大衛;可說是美夢成真!
誰知,因著父親對大衛的忌恨,要置他於死地,她對大衛的愛就受到嚴重的考驗。她以忠誠對待大衛,不顧王的怒氣(甚至自己生命的安危) ,用計幫助丈夫脫離險境(撒上19:12) 。但她對丈夫的忠誠換來的是什麼呢?她竟被掃羅送給另一男子帕鐵作妻子(撒上25:44) !
雖然所遭的實屬不幸,至少這新夫婿是非常愛她的(撒下3:16) 。故此,若她是生怨的話,她應向自己的父親懷怨。
正當米甲接受了她的命運時,大衛卻不願意。他運用他的影響力,趁押尼珥表態投誠的機會,硬要把米甲取回來。如果是出於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時大衛已有六位妻子(撒下3:2-5) ,而帕鐵似乎只有米甲為妻!結果,人雖然回到大衛處,她對大衛的愛已變成恨和輕視了。或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大衛仍是耶和華所膏的王。雖然有眾多的軟弱,他的心仍總是愛神,願意按神的心意作王的。他既事事求問神、倚靠神,約櫃的重回耶路撒冷,就會叫以色列人繼續的求問神(代上13:3),就是在他去世之後。神容許祂的約櫃重回以色列,更是表明祂要賜福以色列,而以色列也重新得以把對耶和華的敬拜,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所以這確是大喜的日子。可惜,米甲容讓她的不幸遭遇,搶奪了她與神的關係。她把個人與大衛的恩怨放在神的國、神的家的利益之前。
我遇見過一些神的僕人,他們因事奉之故,確有對妻子有虧待之處,特別是沒有好好顧及她們的感受。很可惜的是,我看見這些神僕的妻子,有些表現像米甲的心態。其中一位更在五十多歲時對丈夫說:「我忍夠了你,也忍夠了你的神!」
如果妳真的落到米甲的地步,讓我在主裡誠懇的勸妳:放下妳的怨恨,不要讓它搶奪妳與神的關係,更不要讓它使妳不再看重神在妳和妳配偶的心意與計劃。不要像米甲一樣,把神的祝福變成咒詛。(代下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