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19:24-43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撒母耳記下;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米非波設

(1) 米非波設怎樣表示他對大衛的效忠?

(2) 米非波設既是瘸腿,為何大衛竟問他為何沒有與他同去逃難?(16:3)

(3) 米非波設怎樣加以解釋?

(4) 大衛相信他的解釋嗎?大衛是否看到自己先前魯莽的決定?現在有否加以更正?

(5) 米非波設是否對大衛的決定覺得不公允?

(6) 從這事上,你對米非波設和大衛這兩個人有什麼認識?

巴西萊

(7) 請翻到撒母耳記下17:27-29,重溫巴西萊在大衛逃難時對他的恩情。

(8) 大衛現在想怎樣報恩?

(9) 為何巴西萊差金罕與王同去?(按王上2:7的話,相信金罕是巴西萊的兒子)

支派的爭執

(10) 為何以色列眾人(即各支派的代表) 對猶大人不滿?

(11) 他們的埋怨合理嗎?為什麼?

(12) 猶大的回答是否合理?為什麼?

(13) 以色列人原是向誰投訴的?

(14) 為何大衛沒有插嘴,沒有作和事老?(19:11-14)

(1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在一切事上認定主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甚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但河? (撒下19:41)

我們都看到這些以色列人並非是可靠的。當押沙龍叛變時,他們立刻跟隨他(15:10-12) ;但當押沙龍死掉時,他們快快的要再歸順大衛(19:9-10) 。真是厚顏!

現在,是猶大支派率先渡河去迎接大衛,護送他回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本應沒有埋怨的資格:他們本是叛徒、而且有「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19:40) ;不過,相信這一半是比猶大支派遲了一點,在過河時,是跟在猶大人的後面。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以色列人是直接向大衛埋怨的(19:41),大衛卻沒有回答他們,也沒有作什麼來安撫他們。原因是很簡單的:這禍是大衛自己一手做成的!

當押沙龍死後,大衛原本可以直接的舉軍回到耶路撒冷。誰知他卻要猶大作出「請王回宮」的姿態(19:11) ,好像是說,你們不請,我就不回。但為要鞏固自己的王位:

- 這個要求是藉他所信任,對被百姓敬重的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單向自己的支派猶大人發出的(19:11)

- 同時,為要使那些心意未定的人歸順,他更向叛黨的元帥亞瑪撒送秋波。不但不因他的叛變而處他死刑,反而立他代替約押作元帥!及後,我們看到大衛其實絕不尊重亞瑪撒。當亞瑪撒稍有遲延,他就撇他在一旁(20:5)

換句話說,他沒有在這事上,像平常的去求問神、倚靠神;反而使用政治手段來鞏固自己的勢力,結果是自食其果!他更使自己的國家分裂。是的,我們不可單在某些事上才認定神,要像箴言所提醒我們的:「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3:5-6)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0:1-13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1) 為何以色列人這樣快速的跟隨示巴?

(2) 猶大人為何選擇跟隨大衛?

(3) 大衛其實可作什麼來避免這些叛變?為何他似乎沒有試圖作什麼?

(4) 大衛對守宮的妃嬪的處理是否合宜?為什麼?

(5) 為了應付示巴的動亂,大衛履行他對亞瑪撒的承諾,立他作元帥招集其他(原本跟隨亞瑪撒)的猶大人。聖經沒有解釋亞瑪撒躭延的原因:

a. 按理,給他三天來走遍猶大招兵(即去日半、返日半)是否足夠?

b. 為何大衛不等待他?

(6) 現在大衛卻吩咐亞比篩帶領主人的僕人(即約押的人) 來追趕示巴。大衛在玩弄什麼手段?合宜嗎?為什麼?

(7) 為何約押要這樣冷血的殺死亞瑪撒,像他殺害押尼珥一樣(3:26-27) ?是誰之過?為什麼?

(8) 雖然大衛這樣玩弄手段,至終誰作他軍隊的統領?(20:23)

(9) 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合宜的安排

「大衛王來到耶路撒冷,進了宮殿,就把從前留下看守宮殿的十個妃嬪禁閉在冷宮,養活他們,不與他們親近。他們如同寡婦被禁,直到死的日子。(撒下20:3)

押沙龍既已與大衛十個留守宮殿的妃嬪同寢,當大衛回城之後,若與他們同住、同寢,他自己就會干犯了摩西的律法(見利20:11) 。所以,他給這十個妃嬪的安排是合宜的;就像解經家Jamieson, Fausset Brown所言:

「猶太作家說,希伯來君王的遺孀是不可再婚的,是要餘生活在禁宮之內。中國皇帝的妻妾也是如此:當皇帝死後,這些婦人就被送到禁宮守寡(Macartney, p. 375) 。大衛就是這樣處理這些妃嬪。押沙龍卑鄙的罪行,非她們之過,故此大衛沒有正式的休了她們。然而,大衛卻沒有再公開的以妻妾身份待她們。不過,以當時的環境,婦女是不能到處的出外,這樣的活在禁宮,卻不是與坐牢相同。(JFB, Vol.1, p.266)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0:14-26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1) 示巴走遍以色列,甚至去到極北的亞比拉這就使他遠離自己的基地便雅憫了。他以此城作城壘與約押作戰,錯在什麼地方?

(2) 約押的軍旅能這樣北上圍攻這城,給我們看到他的軍力是怎樣的?

(3) 這位「聰明婦人」相信像底波拉一樣,是城中的領袖。雖然學者不能找到有關這城或那古語的歷史,但由這古語(20:18) 你可以看出這城有什麼特別之處?

(4) 這聰明婦人更以什麼來勸戒約押?

(5) 約押作出了什麼妥協?

(6) 他這妥協叫我們對這原是冷血的勇士有什麼認識?

(7) 大衛雖然多次的試圖削減約押的勢力,但他始終仍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大衛是否應該對他如此畏懼?為什麼?(3:39)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智慧的能力

「跟隨約押的眾民用錘撞城,要使城塌陷。有一個聰明婦人從城上呼叫……(撒下20:15-16)

我們對亞比拉這城所知不多,對這城裡的那個「聰明婦人」所知的就更少。不過,聖經這樣的記載,卻是提醒我們:神是不喜歡流人血的,祂是愛和平的神。

不過,在這短短的記述中,我們對這城和居民至少有以下的認識:

1. 它是位於以色列較北的地方,在拿弗他利地。示巴以這城作為與約押軍隊對抗的地方是不智的:一方面這城遠離他自己在南面便雅憫的基地,而且他對這城沒有多大的認識。結果,這城的居民根本不是支持他的;

2. 這城的人是「和平忠厚的」:換句話說,這城的人不喜歡爭戰,是酷愛和平,也是對王效忠的;

3. 更重要的是那句古語:「當先在亞比拉求問,然後事就定妥」(20:18) 。這句話表明亞比拉人以前是以智慧見稱的” (K&D,674) 。這城既是離以色列的京城甚遠(不論是掃羅的基比亞,或是大衛的耶路撒冷) ,北面的百姓就把他們的訴訟帶到亞比拉;他們滿有智慧的領袖就給他們公平的了斷;

4. 這樣的智慧充份藉著這「聰明的婦人」彰顯出來了。相信她是城中的領袖。她特別提醒約押,他這樣攻城,是會「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原文是母親)意思是以色列人敬愛的城市;更是「吞滅耶和華的產業」這愛和平、忠厚的百姓是屬耶和華的!

這幾句智慧的言語就足夠叫這本性殘暴的約押輭化下來,就如傳道書所言:「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7:19)

不過,解經家Matthew Henry對此事有極幽默的評語:「智慧是沒有性別之分。男人雖然是頭,這卻不一定是說,他就有頭腦……(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472)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1:1-10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這段記載似乎不是按歷史的年代放在這地方的。聖經的作者似乎在記述大衛生平至此,加以補充記載一些有重要性的事件:

(1) 為何大衛覺得需要在這饑荒的事上求問神?

(2) 神的回答有什麼特別、叫人意外之處?

(3) 流人血的是掃羅家(掃羅更已作古),為何卻要全以色列人遭殃?

(4) 這叫我們知道神是怎樣看妄流人血這罪呢?(請看下註)

(5) 基遍人對大衛的回答包括:() 流血的罪不能以金銀抵償,() 也不能以無辜人的性命作贖價,() 需以謀害人的子孫代罪,() 並掛在基比亞掃羅的家鄉和首府的所在:

a. 你對他們的回答覺得怎樣?

b. 是否與摩西的律法吻合?(參民35:31)

c. 按理,大衛可以不理會他們的請求;若是這樣會有什麼後果?(21:14)

(6) 大衛免卻米非波設的性命是意料中事,但卻犧牲了利斯巴的兩個兒子(她是掃羅之嬪,曾與押尼珥同寢) ,和米拉的五個兒子(她原是許配作大衛之妻,不過約掃羅臨時取消婚事)

a. 他們成了掃羅的罪的代罪羔羊,你有什麼感受?

b. 你認為利斯巴和米拉有什麼感受?

(7) 你對利斯巴所作的有什麼感受?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聖經其他地方沒有記載掃羅家殺基遍人的罪,只有這裡第2節論及的。

靈修默想小篇
報血仇的

「他們對王說:那從前謀害我們、要滅我們、使我們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內的人。現在願將他的子孫七人交給我們,我們好在耶和華面前,將他們懸掛在耶和華揀選掃羅的基比亞。(撒下21:5-6)

這裡記載有關基遍人報血仇的事,不但叫人感到困惑,也似乎是與神在舊約的律法相違。

摩西的律法是清楚的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凡被殺的都為本身的罪」(24:16) 。為何神卻容許掃羅的七個後人,因掃羅的罪而死呢?而且,是神主動的藉著饑荒來提醒大衛,去處理掃羅以前流無辜人的血之罪。明顯地,當七人被處決後,饑荒才停止,因為「神垂聽國民所求的」(21:14)

一般的解經者是極力的為神辯護,就如Matthew Henry所言:

「基遍人這件事是例外的。神把自己置身於這事件當中,也毫無疑問,把報血仇的意念放在基遍人的心中。神是(親自) 承擔所作的(21:14) ;而祂不用像人一樣被律法所限制的。(故此) 讓為父母的留意,為著兒女的原故,不要犯欺壓與殘暴的罪;否則自己死後在墳墓中,也要為神(在兒女身上所施)公義的手而汗顏。罪孽和咒詛是家庭最壞的遺產。(不過) ,似乎掃羅的後人是跟隨了掃羅的腳蹤的,因為他的家是被稱為他流人血之家”(21:1) 。他的家人承繼了他的精神,因而所受的審判不單是為掃羅的罪,也是為他們自己的罪了。」(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473)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1:11-22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埋葬掃羅家的屍骨

(1) 神應允國民所求降雨是在什麼時候?

(2) 什麼驅使大衛把掃羅、約拿單和這七人的屍骨好好的安葬呢?

與迦特偉人的爭戰

像以上有關饑荒的記載,這四次的戰事也是補充性的記載。

(3) 與以實比諾的爭戰

a. 試把這人的銅槍與大衛年輕時所殺的歌利亞的鐵槍作比較(撒上17:7)

b. 現在的大衛是身經百戰,配備優良,他能否勝過以實比諾?為什麼?

c. 誰來救助他?

d. 這事帶來什麼後果?

e. 跟隨大衛的人這樣做,最終的動機是什麼?

(4) 與其他三個迦特偉人的戰事也記錄在歷代志上20:4-8(請翻閱)

a. 記錄這些戰爭帶出什麼同共信息?

b. 聖經的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保守

「但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幫助大衛,攻打非利士人,將他殺死。(撒下21:17)

聖經的作者特別揀選去記載大衛和他的僕人怎樣勝過迦特人著名的四個偉人(或譯作巨人) 。這四人似乎都出於 “Rapha” 這個非利士人的家族,以身材高大見稱的。不過在這記載中,我們卻看見大衛險些死在他們其中一人的手上。

特別在大衛與以實比諾的爭戰中,聖經的作者似乎是與大衛年輕時與歌利亞的戰事作比較:

- 歌利亞和以實比諾都是迦特人;

- 歌利亞固然是九呎高,而我們卻不曉得以實比諾有多高;但是他拿的銅槍卻足足有三百舍客勒這樣重不過只及歌利亞的鐵槍的一半重。

兩次的戰事相似的地方好像就停在這裡,因為昔日的大衛沒有穿上盔甲,手中也只拿著甩石的機弦,加上五塊的石子。今日的大衛當然是身穿盔甲,更一定是配著精良的武器;但卻是疲乏非常。他險些要死在以實比諾的手上。不過,如果我們想深一層,其實兩次的戰事相似的地方並沒有停在這裡,因為結果是一樣的:兩個迦特巨人都被殺掉;大衛的性命都得到保守;二者同是神的工作!

我們常常誤以為一定是順順利利,更有超然的表現才是神的工作。當事情極不順利,自己又沒有能力,雖然結果仍是屬好的,我們卻不以為是神蹟。但這並不是大衛對這些戰事的看法:不論是歌利亞式的勝利,或是以實比諾式的保守,大衛說:「祂救我脫離我的勁敵和那些恨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撒下22:18)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2:1-25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這裡整章是大衛向神所唱的詩歌,重載在詩篇第18 (雖畧有差異之處) 。兩處都告訴我們「當耶和華救大衛脫離一切仇敵和掃羅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華念這詩」。既論及包括大衛早期脫離掃羅的追殺,這歌不一定是大衛晚年的詩歌,而可能是他穩定王位後所作的。無論怎樣,讓我們像分析一般詩篇一樣地,按以下提供的分段來作反思:

撒母耳記22 詩篇18

22:2-4 頌讚 18:2-3

22:5-7 重述苦況 18:4-6

22:8-16 神可畏的顯現 18:7-15

22:17-20 神的拯救 18:16-19

22:21-25 自言無辜/公義 18:20-24

22:26-28 神的道路 18:25-27

22:29-37 對神的信心 18:28-36

22:38-46 神賜勝利 18:37-45

22:47-51 頌讚 18:46-50

今天讓我們先思想22:2-25

22:2-4—頌讚

(1) 大衛怎樣形容他的仇敵?

(2) 你今天可有敵對你的人?

(3) 大衛三次的以三個不同的詞句來形容神對他是誰(who God is to him) :你可以列出這三次共九個的詞語嗎?

(4) 大衛藉著這九個詞語,總意是要表達什麼?

(5) 至於你,神對你是誰(who is God to you) ?也試用九個詞語來形容祂。

22:5-7—重述苦況

(6) 大衛以什麼來比喻他的處境?

(7) 這與約拿所述有何相似之處?(見拿2)

(8) 二人的境況:那個更危殆和難於抵受?為什麼?

(9) 你曾遭遇過大衛相似的危難嗎?

22:8-16—神可畏的顯現

(10) 相信大衛本身可能沒有這樣的目睹神可畏的顯現,但他這樣以詩的體材卻把神在古時的顯現描寫得淋漓盡致。試把這裡的描寫與神在西乃山的顯現相比(19:16-19) 。二者有什麼相仿之處?

22:17-20—神的拯救

(11) 大衛這樣對神顯現的描寫,顯出他確信這位在西乃山顯現的可畏的神就是拯救他的神。你今天是否同樣的這樣相信?

22:21-25—自言無辜/公義

(12) 你認為大衛是在犯姦淫、謀殺罪之前或之後寫出這些話呢?為什麼?

(13) 如果你是大衛,你或許會怎樣寫出這一段?(請翻閱詩103:10)

(14) 請翻閱列王紀上14:815:5,看看聖經怎樣論大衛的一生。

(15)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自義?

「耶和華按著我的公義報答我,按著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撒下22:21)

差不多我讀到的每一個古今的解經書都為大衛辯護,認為以上大衛所說的並非自義,他並非真的以自己的公義或清潔作為神拯救他的原因。

不過我們要先弄清楚兩個問題:(1) 大衛是否真的看自己是完全的、是遵守了一切典章、遠離了罪孽呢?(2) 他是以為神的拯救是他的公義和清潔的賞賜嗎?

(1) 大衛的公義:我們都記得大衛所犯的卑劣的罪,就是姦淫與謀殺的罪。故此,我們不明白大衛竟敢自稱為義、自稱為清潔,特別是用22:21-25的詞句來形容自己。不過,讓我們看看聖經本身對大衛的評語:

「將國從大衛家奪回賜給你(即耶羅波安);你卻不效法我僕人大衛,遵守我的誡命,一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上14:8)

「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王上15:5)

這樣看來,雖然大衛確犯了大惡,聖經卻仍稱他為義;這是因著他的悔改,「耶和華已經除掉()的罪」(撒下12:13) 。故此,他的義不是本於他所行的,乃是因他「心」中的順從和相信。這順從與相信是更藉著他的悔改,和接受神的赦免顯出來了。換句話說,像使徒保羅所言,信仍是稱義的基礎(3:9)

(2) 是公義的賞賜:大衛的義既是本於信,神的拯救也就是信心的賞賜,與行為仍然無關了。

雖然如此,我個人的領受是:這篇詩歌相信是大衛尚未犯那大惡之前寫的。這不是說,他對神拯救的領會會有所不同,乃是說,他可能會用如詩篇第103篇所用的詞句:

「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祂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就是那些遵守祂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103:10, 17, 18)

意思是大衛仍會論及自己是那些遵守祂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但他會更清楚指明,這是祂的公義,而不是自己的公義!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撒母耳記下22:26-51

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思考問題。

22:26-28—神的道路

(1) 大衛在此分享他對神行事的原則之體驗和認識。這是否也是你的體驗?

22:29-37—對神的信心

因著他個人體驗神作事的信實,大衛在此表達他對神的信心:

(2) 什麼樣的人能像他體驗神的信實?(22:31)

(3) 在大衛所列神的種種信實,那一個你最能認同?為什麼?

a. 神是照明你黑暗的燈?(22:29)

b. 神能使你勝敵?(22:30)

c. 神是你堅固的保障?(22:33)

d. 神引導你走完全的路?(22:33)

e. 神使你如母鹿輕步而走?(22:34)

f. 神使你穩行高處而無懼?(22:34)

g. 神教導你打(屬靈) 勝仗?(22:35)

h. 神把祂的救恩給你作盾牌以至你不喪膽?(22:36)

i. 神降卑使你為大?(22:36)

j. 神使你腳下寬敞,不至滑跌?(22:37)

22:38-46—神賜勝利

(4) 在這一小段,大衛用什麼的字句來形容神所給予的勝利是徹底(total) 的呢?請逐一列出。

(5) 你曾否(會否)嘗到這樣澈底的得勝呢?為什麼?

22:47-51—頌讚

(6) 自被神揀選後,大衛的生命一直是多有事故的。從這裡他定意給神的稱頌,你可以看出他為何在眾多的患難中仍能堅持的稱謝神?

(7) 你又如何?你能否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定意的讚美神呢?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頌讚為祭

「耶和華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撒下22:50)

讀到這篇美麗而充滿勝利的詩篇時,我們很容易忘記大衛的一生是充滿掙扎、苦難和低谷的。對,有些苦難是他自招的;但他大部份的禍患卻是與他被神揀選為以色列的君王有關的。說他的一生是「常經憂患」也不為過。奇怪的是,他大部份所寫的詩篇都是充滿著對神的讚美的,包括這裡所寫的(也是記在詩18)

若我們細讀這篇詩篇的內容,我們不難察覺到大衛生平所遭的一些禍患:

22:3: 「祢是救我脫離強暴的(violent men): 每當我遇到困難的境況,特別是人的攻擊時,我就提醒自己,我的所謂「仇敵」,豈能與大衛的仇敵相比。他有的才是「真正的仇敵」!

22:5-6: 大衛面對的不但是要他命的強暴人,他常常面臨死亡的邊緣。他所形容的死亡的波浪、急流、陰間的繩索和網羅,就如約拿所經歷的一樣真實和危急 (見拿2)

22:17-18: 大衛更深知所遇的是勁敵、是比他強盛得多的。換句話說,他知道從人的角度來看,能勝過他們是微乎其微的!若叫我這樣的常活在驚恐中,恐怕我是受不住了。

然而,大衛的詩篇卻是常常充滿著讚美的。無怪,聖經稱向神所獻的頌讚為一個「祭」(13:15) 。是的,在平順的日子讚美神是容易的;但在接二連三的患難中仍能向神獻上頌讚確是一個「祭」真如韋氏大字典所解釋:「祭/sacrifice」就是「降服/surrender就是向神完全的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