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列王紀上。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神人向著壇來說預言?
(2) 預言中的猶大王將如何處理這祭壇?
(3) 這預言如何成為耶羅波安的罪之審判?
(4) 請翻到列王紀下,看看這預言的應驗。亦翻閱上周第139日的圖表,看看這預言要等待多少年才得應驗。
(5) 雖然預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應驗,神卻給予耶羅波安什麼立時的預 兆?
(6) 既有這預言和警告,耶羅波安該怎樣回應?
(7) 但他是怎樣回應呢?為什麼?
(8) 他得到什麼立時的審判?
(9) 既是這樣,現在他該怎樣作?
(10) 他對神人的懇求是否代表他的悔改?為什麼?
(11) 為何神要醫治他?
(12) 為何王要留住神人?
(13) 為何神要吩咐神人不可留在那地吃喝?
(1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那時,有一個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從猶大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王上13:1)
北國以色列王都是不討神喜悅的。聖經每每是這樣定他們的罪,說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而他們的惡是由耶羅波安所開始的。耶羅波安在但和伯特利建壇和金牛犢,成為了繼後歷代眾王拜偶像的先河和網羅。雖然如此,我們看到神繼續給他悔改的機會。
不是每一個行惡的王都有勇敢的先知來提醒和警告他的。耶羅波安竟有神從猶大派來的神人,不顧性命的安危,遵從神的吩咐來責備他。不但如此,為要證明預言的真確,神還給予耶羅波安立時的預兆,使他目睹祭壇的破裂;更叫他枯乾的手立時得復原。
為何神要這樣待他?明顯地,行大惡如耶羅波安的,神總是希望人悔改。可惜的是,在神給予他眾多悔改的機會,聖經說:“耶羅波安仍不離開他的惡道”(13:33) 。
雖然如此,我們該學習神的心腸,繼續為那些行祂眼中看為惡事的人代求,特別是那些在位掌權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伯特利本身已有先知,為何神要從猶大差神人到北國來警告耶羅波安?
(2) 這老先知為何想找這神人?
(3) 他對神沒有使用他會有什麼感受?
(4) 他既知道神對神人的吩咐,為何要借「天使」作藉口來誆哄神人?
(5) 這神人違抗神的吩咐,留下吃喝,是誰之過?
(6) 為何神竟處罰這神人?
a. 老先知應否向神人道歉?
b. 這神人有否向神抗議?為什麼?
c. 這老先知該自疚嗎?
(7) 這神人的終局是怎樣?這審判是否不公平或太苛?為什麼?
(8) 為何老先知叫兒子在自己死後與神人同葬?
(9) 這神人的遭遇對耶羅波安會有好或是壞的影響?為什麼?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反倒回來,在耶和華禁止你吃飯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屍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墳墓。」(王上13:22)
我個人對那被獅子所噬的神人不值。不是嗎?
- 他是個忠心、聽命的先知,甘冒性命的危險,由猶大跑到伯特利來責備王,向他發出審判的預言。一如所料,這兇惡的王一怒之下,叫人拿住他,當然是想殺他(13:4);
- 他也是個仁慈的先知,竟願為王代求,使他枯乾的手得復完。這表明他有神的心腸,希望見到王悔改;
- 他更是不為財富所動、不願接受賞賜、也不願違背神命在伯特利吃喝;
- 至終的錯誤,是因老先知借天使之名來欺哄他才發生的。
不過,雖然老先知確要承擔他的錯—看來他是出於嫉妒,見神沒有使用他,而老遠差這神人從猶大來作他本可作的事!但歸根究柢,神對神人的吩咐是清清楚楚的,他自己是這樣告訴耶羅波安的(13:9) 。這吩咐是重要的,因神要藉此表明祂對以色列和王的厭棄。
作為神的僕人,這神人應當知道神的話是不改變的。就如使徒保羅所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林後1:19)
他也應當知道,神對我們的要求是絕對的順服!
雖然我是替神人感到有點不值,卻叫我得到極重要的提醒:神的吩咐是我不能輕忽的;就是在被他使用時,祂所要求的,仍是絕對的順服!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耶羅波安要差妻子去見亞希雅?
(2) 他的良心對兒子的病起了什麼感受?
(3) 此時的亞希雅對自己曾藉著預言「間接」的膏立耶羅波安為王會有什麼感受?
(4) 從神所說的話(14:7-9) :
a. 耶羅波安得到什麼特別恩惠?
b. 神揀選他有什麼心意?
c. 他以什麼來回報神的恩惠?
(5) 他和他的家要受的審判有多厲害?(14:10-11)
(6) 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兒子的死是一個祝福?(14:12-13)
(7) 神所宣告的審判是超了越耶羅波安的家(14:14-16)
a. 以色列人和他們的地土將受什麼審判?
b. 原因是什麼?
(8) 耶羅波安既看見兒子死去,悔改是否已太遲?
(9) 為何他仍不悔改?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以色列眾人將他葬埋,為他哀哭,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先知亞希雅所說的話。」(王上14:18)
我們曾思想到神的憐憫,特別是祂怎樣多次給耶羅波安悔改的機會,雖然他所作的惡甚大,陷以色列和後繼的諸王於罪中。在神給他眾多的提醒中,他兒子的死該是最有力的提醒。不過,問題是;這時悔改是否已晚?答案當然是「不」!絕對不太遲!
他兒子不是單單的死去,乃是先知所預言的,也附帶著神的警告(14:7-13) ;這足以證明神仍給耶羅波安悔改的機會。他確仍可以因而認罪、悔改、拆毀壇和金牛犢和其他的偶像。這不是說,神必因此繼續立他的後人為王;但他必要先得到神的赦免,免得以色列人因他而繼續犯罪、得罪神。
可惜,他並沒有這樣做。這樣的心硬是難以了解的,也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他已享有廿二年絕對的權勢和繁華,怎會願意放棄?何況這樣公開的認罪和拆毀自己一手所建造的是何等的羞恥!
同時他忘記了自己是誰—只是一個被造的人而已。這樣的莫視神多次給予悔改的機會,仍頑梗的抗拒,無疑是以卵擊石;又如主對尚未悔改的保羅所言:“你用腳踢刺是難的!”( 徒26:1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所羅門作王40年,而兒子羅波安登基時年41歲;那麼他是目睹所羅門的政績的:他見證到父親的(a)優點和(b)缺點是什麼?
(2) 羅波安的母親是誰?
a. 為何聖經要兩次的提到她?(14:21, 31)
b. 在所羅門一千個妻妾中,惟有她的兒子能承繼王位:你認為她會是怎樣的人?
(3) 所羅門死後,在羅波安時代,猶大的屬靈境況是怎樣的?
(4) 從14:22-24所形容的:
a. 你認為那些罪是神最憎厭的?
b. 那些罪是你意想不到的?為什麼?
(5) 你認為猶大的屬靈境況這樣急劇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6) 神給予他們什麼立時(警告性)的審判?(14:25-26)
(7) 所羅門所造的金盾,相信是作裝飾或「排場」之用:
a. 羅波安現在用什麼來取代?(14:27)
b. 為何要這樣取代?(14:28)
c. 這舉動給我們對羅波安的為人有什麼了解?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羅波安王製造銅盾牌代替那金盾牌,交給守王宮門的護衛長看守。」(王上14:27)
在上兩章聖經中我們不斷讀到對耶羅波安犯罪的責備,我們總以為南國猶大屬靈的境況一定較為好一點—他們有聖殿、也有正式的祭司,加上“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 ;甚至“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 (代下11:13-14)。故此,雖然所羅門在晚年離開神,南國或會因此帶來復興。
誰知我們讀到的是,除繼續拜偶像外,他們竟然(從外邦)引進“孌童” 這些男妓,更“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趕出的外邦人,行一切可憎惡的事” (王上14:24)。
換句話說,他們是公然的背棄與神的關係;故此,神對他們國家的審判和藉著聖殿的被拆毀來表明祂的離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但神始終是長久忍耐的神,就在這極可惡犯罪的當兒,祂只容許埃及王示撒上來奪去聖殿與王宮的寶物,卻沒有使國傾覆。其實,這管教應足夠使羅波安知道,他“犯罪觸動神的憤恨”(14:22)。
可惜的是,羅波安所關心的是如何仍能保持外表的威榮,和表面的敬虔。一方面,他仍進耶和華的殿去敬拜;另一方面製造銅盾代替被奪去的金盾,使他進殿時,仍維持以往的威榮。這實在是可笑,也顯出了他虛假的虔誠,以次好的來代替最好的獻給神。
是的,我們也有時以為可以藉著外表的敬拜,事奉和犧牲,來遮掩我們內心早已失去愛神的心。這是自欺的,因為遲早神會在眾人面前揭出我們的虛假。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段記載有關兩個猶大王的事跡:
15:1-8—亞比央
(1) 亞比央作王有多久?
(2) 他是怎樣的王?(15:3)
(3) 雖然如此,為何神竟容許他有後繼的王,更被堅立(即強盛) ?(15:5-6)
(4) 他的國是如何的強盛?(參代下13:15-21)
(5) 一個如大衛對神的忠心和敬虔的人會成為後人怎樣的祝福?
15:9-15—亞撒
(6) 亞撒作王有多久?
(7) 他與他父親和祖父有什麼不同?
(8) 你對他的宗教改革最敬仰的是那一樣?
(9) 他如何處理父親和自己「爭戰而得」的金銀器皿?為什麼?
(10) 雖然聖經沒有清楚的說明:你認為亞撒能不為上兩代遺傳的惡所影響的原因是什麼?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亞撒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上15:11)
亞撒與大衛已隔了四代,他從所羅門、羅波安和亞比央承接了三代帶來的偶像敬拜。既是如此,他有可能跳出這光景,離開偶像的敬拜,回轉向神,甚至叫國民重新敬拜耶和華嗎?看來機會甚微,但卻竟成了事實!
不錯,亞撒也非完全的君王,但聖經總括他一生時說:“亞撒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 (王上15:14) 。他能擺脫三代偶像敬拜的傳統實在不容易;他甚至砍下祖母瑪迦太后所立的偶像,且貶去她,這就更不簡單了(見代下15:16)。
當然,先知亞撒利雅曾給他極大的鼓勵,但這該是亞撒在位的第11年,是他推翻偶像敬拜之後的事情(見代下15)。
雖然聖經沒有清楚的告訴我們,亞撒能如此轉向耶和華的原因,但這明顯的給我們看到,一個人是否願意敬拜、跟從神,始終是個人的選擇。我們不能把我們的罪,歸咎於家庭的傳統、文化的背景或社會的環境。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向神交賬。這也正是先知耶利米所肯定的:“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31:29-3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5:16-24—猶大王亞撒(續)
從歷代志下13:19的記載,看來拉瑪(處於伯特利和耶路撒冷中間) 是屬猶大管轄的領域:
(1) 巴沙攻佔和修築拉瑪之舉的原因是什麼?
(2) 亞撒立時怎樣回應?為什麼?
(3) 比較15:15與15:18:這顯出亞撒對這挑釁的態度是怎樣的?
(4) 這政治的手段看來是收效的:
a. 是否就等如是神所喜悅的呢?
b. 你認為亞撒有否先求問神?
c. 是否顯出亞撒沒有倚靠神?
[請翻到代下16:7-9,看看神對這事的反應。]
(5) 亞撒的腳病:也參閱歷代志下16:12,看看他對這病的態度:
a. 有病求醫生的醫治不對嗎?
b. 你對亞撒一生有什麼評價?
15:25-32—以色列王拿答
(6) 你尚記得神對耶羅波安家的預言嗎?(見王上14:10-11)
(7) 這預言是何時和怎樣應驗的?
(8) 這怎樣證明神的話是永不落空的?(見申5:9; 民14:18和出 20:5)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亞撒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王上15:14)
一般而言,歷代志上下給我們記載有關南國猶大王時,似乎都側重在他們的優點上,較少提到他們的短處。但在記載亞撒王時卻不是這樣。反而是列王紀上專注報導他的長處—他怎樣把猶大國由偶像敬拜中扭轉過來、怎樣除去孌童、怎樣連祖母的亞舍拉也拆毀,以至說他“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 (王上15:11-14)
相反地,歷代志下則很耿直的論到亞撒的錯誤—如何在與北國的紛爭中,與亞蘭王便哈達結盟,“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 ;更在晚年患腳病時:“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 (代下16:7, 12) 。
既是這樣,為何列王紀上仍稱他是“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 呢?
這兩處似乎有相衝的記載,使我想起約翰衛斯理教導我們該怎樣明白聖經的話語。他說,我們要“把屬靈的事與屬靈的作比較” ,意思是叫我們把聖經對同一事件或題目不同的經文互相比較” (Mr. Wesley’s Preface to the Sermons, xix, 6) ,因為66卷的經卷才是神話語完全的啟示。就如四福音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記載主耶穌的生平與教訓;個中的分別不是相衝,乃是相輔。列王紀與歷代志也是如此。
故此,當歷代志直說亞撒所犯的錯誤時,列王紀就給我們曉得,雖然如此,神仍算他一生是向祂存誠實的心的;因為祂知道世上是沒有完全的人。我相信,這也當是我們對待弟兄姊妹的態度。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5:33–16:7—以色列王巴沙
(1) 這王國其中的特點是一個王朝往往是被外人所推翻的。然而聖經卻以其篡位者是神所「提拔」的(如16:2對巴沙所言)。為何聖經會這樣說?
16:8-14—以色列王以拉
(2) 巴沙作王有多久?
(3) 他是怎樣被殺的?
(4) 神藉著先知耶戶所說的預言怎樣得應驗?(16:7, 11-13)
16:15-20—以色列王心利
(5) 心利作王有多久?(16:15)
(6) 雖然只作王七日,聖經對他有什麼評價?(16:19) 奇怪嗎?
(7) 讀到這裡,你認為神不曉得這北國屬靈的境況是無望的嗎?為何神仍浪費心思與時間,繼續讓北國存在(繼續成為猶大國的一根刺) ?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心 利……自焚而死。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王上16:18-19)
讀到南國猶大能一代傳一代的,都是由大衛的後裔來承繼作王,我們就看到神的信實;祂確是守約的神。我們也看到個別的猶大王,也有能持守敬畏神的心。但是北國以色列就絕然不同了。
這十個支派組成的以色列國,往往是經刺殺篡位的,甚少有一個支派能持續的作帶領多過兩代。不但如此,每個王的都繼續的“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這就連僅作王七日的心利也不例外(王上16:19)。我們或許不禁要問:“難道神不曉得這北國回轉歸向祂是無望的嗎?為何仍費心思和時間,不早把北國滅絕呢?”
其實這正給我們看到神是何等的長久忍耐。無論那王是怎樣奪王位的,總是有神的容許,甚至是神所「提拔」的(王上16:2)。神希望這新立的王能跟從大衛,而非跟從耶羅波安的道路。
另一方面,神繼續容許北國的存在,是要它成為猶大南國的一根刺,來提醒南國他們自己的罪;也藉著祂對北國王朝不斷的更換這審判,來對兩國國民作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