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列王紀下。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以利沙給予少年先知的差事,怎樣成就了神對先知以利亞的吩咐?(王上19:16)
(2) 為何這膏抹要進嚴密的屋子內進行,並且在完成後,先知要開門逃跑?
a. 是要保存他的生命?
b. 是免得他被多問?
c. 或是有其他因素?
(3) 在被膏耶戶為王時,先知同時吩咐他什麼?
a. 是關乎亞哈的?(試與王下21:21-22相比)
b. 兩處提到的理由是什麼?
c. 是關乎耶洗別的?(試與王下21:23-26相比)
d. 兩處提到的理由是什麼?
e. 為何神竟容讓這可惡的王后存留至今(即亞哈死後大概13年之久) ?
(4) 從眾軍長這樣堅持的追問耶戶:
a. 他們曉得這少年人的身份嗎?
b. 為何他們譏笑他為狂妄(或譯瘋癲) 人?(參保羅在林前4:13所言)
(5) 為何耶戶遲延不願對眾軍長直言?
(6) 這秘密既公開後,耶戶立刻採取什麼措施?(9:15)
(7) 約蘭王既看見兩使者相繼不回來,該心中有數的:
a. 守望的人怎樣形容耶戶驅馬車的方式?
b. 這給我們對耶戶這人有什麼認識?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戶出來,回到他主人的臣僕那裡,有一人問他說:平安麼?這狂妄的人來見你有甚麼事呢?回答說:你們認得那人,也知道他說甚麼。」(王下9:11)
當以利沙吩咐那少年先知按神交付以利亞的使命去膏立耶戶時(王上19:16),他特別囑咐他要在嚴密的屋子內膏立他,並要「說完了,就開門逃跑,不要遲延」(王下9:3)。這聽來很是古怪。但我們要知道,這膏立會立刻帶來國家的動亂;而耶戶不一定心裡已準備好。立刻的逃跑是可以避免耶戶或軍長們諸多的追問,是這少年先知未能作答的。
果然我們看到耶戶絕對沒有準備好被膏立的,故此他試圖不想把真相告訴其他軍長。不過,在這過程中讓我看到他們怎樣對待這少年先知。這些軍長顯然「認得那人」(王下9:11) ,意思是他們曉得他是先知;但是他們卻稱他為「狂妄的人」—或直譯為「瘋子」!耶戶的回答也帶著認同的口吻!這正反映出當時一般人怎樣對待神的先知。其實,今天的世人對基督徒,特別是神的僕人的看待不也是這樣嗎!
使徒彼得就告訴我們個中的原因:“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 (彼前4:4)。
使徒保羅也根據自己的經歷,論到事奉主的人說:“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林前4:13)
但是歷世歷代以來,神就是用我們這些「瘋子」、這些「萬物中的渣滓」來完成祂的旨意,使救恩臨到億萬人身上!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9:21-29—約蘭與亞哈謝之死
(1) 約蘭既是在養傷,為何要親自驅車去迎耶戶?為何不以王身份等待耶戶來朝見?
(2) 從約蘭與耶戶的對話,二人都提到「平安」:
a. 約蘭的平安是指什麼?
b. 耶戶回答的平安可有什麼不同?
(3) 耶戶吩咐他的軍長畢甲作什麼?他所指的是那個預言?(參王下21:19)
(4) 這預言的應驗給我們什麼信息?
(5) 猶大王這樣的喪生又給我們什麼提醒?(參王下8:25-29的評語)
9:30-37—耶洗別的死
(6) 耶洗別該已得聞兒子約蘭的死:
a. 為何他稱耶戶為心利?(參王上16:9-14)
b. 為何要梳妝擦粉的來見耶戶?
i. 要迷惑他?
ii. 要死得像樣?
iii. 或有其他的因由?
(7) 她是怎樣死的?
(8) 她的屍首又如何?
(9) 她的死怎樣應驗了神的話?(參王上21:23)
(10) 她遭受這樣的終局的原因是什麼?(參王上21:25)
(11) 她這樣的喪生又給我們什麼的提醒?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他們就去葬埋他,只尋得他的頭骨和腳,並手掌。他們回去告訴耶戶,耶戶說:這正應驗耶和華藉他僕人提斯比人以利亞所說的話,說:在耶斯列田間,狗必吃耶洗別的肉。」 (王下9:35-36)
使徒保羅勸導我們: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原因是經上記著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羅12:19)。當然,在我們身受冤屈痛苦時,心中自然的起了報仇的意念,甚至因神不立時代為伸冤,而感到不甘。
就如神確是應許為拿伯的血伸冤,並預言要嚴加審判亞哈和耶洗別的大惡。在亞哈死後的一段很長的時間,神的話卻沒有實現。要等了十三年,才見這些預言的應驗。一應驗時,不但是句句的應驗,帶來的審判還叫人驚駭的!
看看亞哈的兒子約蘭的死就可以知道。這是殺他的耶戶親口的話:“耶戶對他的軍長畢甲說:你把他拋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間。你當追想,你我一同坐車跟隨他父亞哈的時候,耶和華對亞哈所說的預言,說:我昨日看見拿伯的血和他眾子的血,我必在這塊田上報應你。這是耶和華說的,現在你要照著耶和華的話,把他拋在這田間” (王下9:25-26)。
至於耶洗別的死就更可佈:“耶戶說:把她扔下來!他們就把她(從窗戶)扔下來。她的血濺在牆上和馬上;於是把她踐踏了。他們就去葬埋她,只尋得她的頭骨和腳,並手掌……他們回去告訴耶戶,耶戶說:這正應驗耶和華藉他僕人提斯比人以利亞所說的話,說:在耶斯列田間,狗必吃耶洗別的肉;耶洗別的屍首必在耶斯列田間如同糞土,甚至人不能說這是耶洗別” (王下9:33, 35-37)。
這給我們重要的提醒,就是神是絕對不能被輕慢的;祂一定會為屬祂的兒女伸冤—是遲早的問題。故此,我們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負責教養亞哈眾子(相信是孫兒)的領袖們決定怎樣回應耶戶發出的恐嚇?
(2) 這些將孩子們從小養大的人,現在竟殺死他們,取其首級,實在不可思議:他們可有選擇的途徑嗎?
(3) 耶戶這樣的殺盡亞哈一家是憑什麼權柄?(10:10)
(4) 你認為是「藉口」而已嗎?為什麼?
(5) 猶大王亞哈謝的弟兄自言要到訪撒瑪利亞的原因是什麼?(10:13)
(6) 他們的所言怎樣定了他們的罪?
(7) 為何耶戶卻友善待約拿達?(見下註)
(8) 聖經怎樣評論耶戶殺盡亞哈一家的事?(見王下10:17;王上21:21)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是利甲族的族長(耶35:6)。約拿達為他的子孫定下的規條是要他們過清簡的遊牧生活,以住帳棚,不靠農作為生,也不喝酒;他們這樣謹守這些聖潔的條例使耶利米(其實是耶和華)以他們為例來責備當時的(以色列)人……故此這約拿達因他嚴謹的生活被人尊重的。耶戶因他在自己民族和以色列中的地位這樣友善待他,相信能藉這友誼而在百姓中被尊崇。” (K&D, 245)
「遇見猶大王亞哈謝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是誰?回答說:我們是亞哈謝的弟兄,現在下去要問王和太后的眾子安。」(王下10:13)
剪除亞哈一家是神所命定的審判(王上21:21),也是神給耶戶的吩咐(王下9:7ff)。所以耶戶是堂堂正正的奉神的名來滅盡亞哈一家的(王下10:10)。但是,耶戶為何要連猶大王亞哈謝和他的弟兄們也殺掉呢?(見王下10:13)
亞哈謝是該死的,就如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 “亞哈謝效法亞哈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與亞哈家一樣,因為他是亞哈家的女婿。” (王下8:27) 換句話說,是他選擇成為亞哈家中的人!
聖經也告訴我們,亞哈的惡行是在耶洗別的影響下而加倍的。這耶洗別使巴力的敬拜,可以說是成為了以色列的「國教」,更加上對亞舍拉的敬拜。
故此,以利亞對亞哈和耶洗別分別作出審判的預言(王上21:19ff),而猶大王室也是一定知道的。然而,這些亞哈謝的弟兄,竟然聲明來訪問「太后的眾子」。這是與這被神所定罪、大惡的耶洗別公然結盟的行為。故此,這為耶和華發熱心的耶戶,就連他們也殺掉了。
是的,神確是愛罪人,祂只是恨惡罪惡而已;但是當罪如癌症一樣,傳散到全身,就需要被根治、被割除。耶戶之把亞哈謝和他弟兄和跟隨他們的42人殺掉,其實是為祭司耶何耶大鋪了將來復興的路(見王下11)。
這也提醒我們,應該如何澈底的對付和剷除我們自己的罪,好叫我們自己和神的家得到復興。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巴力先知會相信耶戶要拜巴力的宣告?
(2) 耶戶作了什麼使所有巴力先知、祭司和敬拜者
a. 全到齊集一處?(10:20)
b. 對他絕不懷疑?(10:24)
c. 一個也不能逃脫?(10:22, 24)
(3) 你認為耶戶是絕對聰明,還是極其詭詐?為什麼?
(4) 他怎樣徹底除滅巴力的敬拜?(10:25-27)
(5) 聖經對耶戶的一生有什麼評價?(10:30-31)
(6) 既是這樣,你怎樣領會他自言是「為耶和華熱心」這句話?(10:16)
(7) 神為何要「割裂」(或譯縮減)以色列?(10:32)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戶說:你和我同去,看我為耶和華怎樣熱心;於是請他坐在車上。」(王下10:16)
雖然剪除亞哈一家是神所命定的審判(王上21:21),也是神給耶戶的吩咐(王下9:6-10);在我讀到耶戶在執行這吩咐時,趕盡殺絕的熱衷,卻使我對他的動機有所保留。
誠然,他作在亞哈家的一切,是有神的話作根據的,但同時他也是為自己斷絕一切後患,以至他自己與承繼的後人能安枕無憂。再者,他對剿滅亞哈一家中所表現對神話語的全心遵守,卻沒有引伸到其他的層面,以至聖經這樣論到他:“只是耶戶不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律法” (王下10:31)。雖然,聖經主要提到他“不 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 ,卻足以叫我們看到他的心不是全然對準神的。
這也使我想到過去歷史上教庭對所謂持「異端」者所進行的審訊(inquisitions),甚至把被定為「異端」的人燒死在木架上;結果我們同時看到的是越來越腐敗的教庭。其實,這些審訊的精神,仍在所謂篤信聖經的教會中出現;雖然沒有燒人的木架,但對規條和非基本真理信條的「熱心」和執著,往往取代了對神話語真正的「盡心遵守」。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既是暗利的孫女,即是亞哈和耶洗別的女兒(王下8:18, 26)
a. 為何亞他利雅要起來剿滅王室?
b. 她與母親耶洗別有什麼相似之處?
(2) 亞哈謝其餘的兄弟在那裡?(見代下21:16-17)
(3) 約示巴是誰?(亦參代下22:11)
(4) 她為何要收藏約阿施?把他藏在那裡?
(5) 請翻閱歷代志下第23章那處較詳盡的記載:
a. 為何百姓和軍長竟不懼怕亞他利雅的勢力與兇殘?
b. 為何耶何耶大如此定意的把王位重新為約阿施奪回?(見代下23:3)
(6) 膏立約阿施為王的典禮包括什麼?(11:12)
(7) 把律法書交與王有什麼重要意義?(見申17:18-20)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祭司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膏他作王;眾人就拍掌說:願王萬歲!」(王下11:12)
約示巴甘冒生命的危險來藏起約阿施是值得敬佩的。我們不曉得她是亞他利雅的女兒,還是約蘭與另外一個妻子所生的。無論她是誰所生,把約阿施先藏在宮中,再藏在神的殿中六年,是需要決心和勇氣的。
可能因著她又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之故(見代下22:11)她沒有跟著王室行惡,也沒有因著約沙法與亞哈結親之故,而轉拜巴力。
或許經過了六年的時光,祭司覺得已不能再隱藏這七歲大的王子,故此決定運用他的權勢與影響(參見代下23:1)召來軍長與百姓,正式立約阿施為王。在這膏立的過程中,值得留意的是,他是按摩西律法的吩咐,把一份律法書交給這被膏的王,正如申命記17:18-20所吩咐的:
“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存在他那裡,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氣傲,偏左偏右,離了這誡命。這樣,他和他的子孫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國位上年長日久。”
看來因約阿施太年輕之故,這律法書不會是他自己抄錄的,但卻不減這儀式的真諦,就是王決心要平生誦讀神的話,謹守遵行。可惜的是,聖經告訴我們,約阿施只在耶何耶大有生之年敬畏神。在耶何耶大死後,他竟然敬拜偶像(參見代下24:17-18)。
這就提醒我們在栽培初信者的時候、或引導其他信徒成長的時候,我們要他們學習自己去研讀、明白聖經,並活出神的話語。不要讓他們長期的倚賴專家、長者或屬靈的導師。否則,他們會像約阿施一樣的倒下來!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是什麼驅使亞他利亞起來剿滅王室的呢?
(2) 她有否想到這猶大國是屬神的呢?為什麼?
(3) 她大聲說「反了」:她有否想到是誰作反在先?
(4) 從她所作的和她的終局,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提醒?
(5) 在把國重歸大衛家時,耶何耶大為何特要:
a. 先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立什麼的約?
b. 後又使王與民立約?立什麼的約?
c. 其重要性何在?(見申17:18-20)
(6) 他們立約後隨即作什麼?(11:18)
(7) 這作為有什麼重要意義?
(8) 約阿施在位時才七歲,你認為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才能長成為合神心意的王?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見他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王下11:1)
亞他利雅非是等閒之輩。她是暗利王的孫女,相信即是亞哈和耶洗別的女兒(王下8:18, 26)。當耶戶以為自己已殺盡亞哈一家的人,應驗了神藉以利亞所說的話時(王下10:17);他忘記了還有亞他利亞安全的活在猶大宮中,不但只是存活,更是候機奪權。
我們或許不能肯定亞他利雅為何在要奪權之餘,還要這樣殘酷,要「剿滅(全)王室」(王下11:1):
1. 或許,她是深受母親耶洗別的影響,繼承她兇殘的性格與手段。耶洗別是「垂簾聽政」;她卻要青出於藍,直接的掌權;
2. 又或許,她眼見耶戶殺盡亞哈一家,她希望藉著篡位掌猶大國權力之餘,能趁機復仇。
可惜的是,不論她的存心是什麼,她完全忽視了神對大衛家的應許,就是要“還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使我僕人大衛在我所選擇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裡,在我面前長有燈光” (王上11:36)。
是的,人若逆神的旨意而行,是自取滅亡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耶何耶大對約阿施有什麼重要性?
(2) 你認為最終約阿施在耶何耶大死後離開神的主因是什麼?(見代下24:17ff)
無論如何,他有很長的時期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相信這也包括了修葺聖殿的事。
(3) 在亞他利雅掌權時,聖殿落到什麼光景?(參代下24:7)
(4) 約阿施對眾祭司所說的話(12:4-5),
a. 你認為是否王旨?
b. 基本上,王對祭司所要求的是什麼?
(5) 我們不曉得是經過了多久,聖殿還是沒有被維修:
a. 在12:7-8,王宣告了什麼新命令?
b. 按這些話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麼多年來祭司所收的銀子去了什麼地方?
(6) 約阿施這次不再給予一般性的吩咐,而詳列要作的細節(12:9-12)。你可以在這些細節中,看到處理神家的金錢有什麼重要的原則:
a. 百姓把銀子放在什麼地方?為什麼?
b. 櫃子是放在什麼地方?為什麼?
c. 誰數點銀子的?為何要兩人去作?
d. 由誰代替祭司作督工?為什麼?
e. 由誰作資付工錢的?為什麼?
(7) 所收的為何不能作別的用途?(12:13)
(8) 這樣的安排會否叫祭司缺乏日常的供應?為什麼?(12:16)
(9) 以上那些原則適用於今日在神家裡理財的運作?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王下12:16)
讓我們暫把約阿施後期的生命放在一旁,而從他上半生,特別在修理聖殿一事上所顯出的智慧,有所學習。
聖殿因著亞他利雅的兒子的原故,遭到破壞,而極待維修(代下24:7)。約阿施原先已吩咐祭司們,除贖愆、贖罪祭外所得的奉獻銀子,都用來修理聖殿。不論所說的是否被寫下為聖旨,王的話當已是聖旨了。誰知,不知何故,也不知經過多久,祭司沒有遵行王的吩咐,聖殿繼續失修!王要再下聖旨,這一次是具體的,滿有智慧的指示:
1. 設有公眾的監察:那收銀子的櫃子是要放在壇旁;
2. 也是很保險的:像今日的奉獻箱一樣,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不易被人伸手偷取;
3. 經手人的保障:銀子是要兩人數算,確保公正、清廉;且是由王的書記和大祭司,兩位德高望重者數算;
4. 專人主理:督工的責任,由祭司轉移到專責的人主理;
5. 聖職人員不理財:由專人負責派發工價,不再經祭司的手,免去貪財的引誘;
6. 清楚分明錢財的用途:以今日的用語來說,把建堂的款項,與常費劃分清楚;
7. 不忽略祭司的需要:在這修殿的過程中,沒有忽略祭司生活的需要,絕不動用贖愆祭和贖罪祭的銀子。
約阿施這樣詳細的指示,是今天我們處理教會錢財上的極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