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歷代志上。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大衛統一了全以色列後,就想到要把耶和華的約櫃遷回耶路撒冷:為何他先與首領商議?(13:1-2)
(2) 這決定的原由是什麼?(13:1-4)
(3) 約櫃本身有什麼重要性?(13:6)
(4) 大衛這樣愛神,遷約櫃回耶路撒冷來對他當然是極高興的時刻:
a. 按民數記第4章的吩咐(特別是第4-6, 12, 15和20節) ,約櫃的運送應該怎樣處理?
b. 約櫃現在的運送,仿如非利士人所作的,是誰之過?
c. 你以為牛失前蹄是否真是意外的事?
d. 烏撒的錯誤是否偶然的?(烏撒一家都不是利未人—參下註)
e. 為何大衛因此愁煩(NIV譯為“發怒”) ?
f. 神在這當歡樂的時刻表明了什麼重要的真理?
(5) 約櫃既然對大衛是這樣重要,為何他竟轉意把約櫃送到別處?
(6) 神用什麼方法讓大衛領會他誤解了神的心意?(13:14)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當約櫃被運回以色列時,相信因基列耶琳“是位於伯示麥與示羅之間最近的大城市”,故將約櫃運到那地。“但基列耶琳本身並非是一個劃分給利未或祭司居住的城市” (K&D, 408) , 故此不大有利未家庭居住的可能性。加上聖經沒有說亞比拿達一家是利未人;就是歷代志上各利未人的家譜也沒有亞比拿達一家的記載。故此,相信烏撒並非是利未人或祭司了。
「耶和華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面前。」(代上13: 10)
大衛統一了國家後,約櫃得重回到他們當中,特別是回到耶路撒冷京城,本應是極高興的日子。不料卻出現烏撒被神擊殺的事,無怪叫大衛心裡愁煩(13:11) 。但按英譯本NIV和其他不少的譯本所譯,大衛是向耶和華生怒!其實,神藉著這事件叫大衛在為神大發熱心之際,要明白神是聖潔的、輕慢不得的神。
聖經在此先提醒我們約櫃的重要性:「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13:6) 。留名的意思是,人看見約櫃,就知道神在那裡。這位神正是萬軍的耶和華—這位創天造地、掌管萬有、在天軍之上、全能、卻與以色列立約的神!聖潔無比的神!
不幸的是,在撒母耳過身之後,似乎祭司沒有熟讀律法,忽略了民數記第四章約櫃搬運的條例:「約櫃只能被利未人以肩枱槓,不能放在車上……連利未人也明明的被禁止用手去踫,否則必死」(K&D, 591) 。大衛卻跟隨非利士人的做法,把約櫃放在車上,由非利未人運送。
我相信牛失前蹄並非是偶然的事;烏撒伸手扶約櫃也非是偶然的。我相信烏撒一向對約櫃和神缺乏敬畏的心,藉這次事件才顯明給眾人看吧。
我不怪大衛因此事的反應,無論他只是愁煩,或是向神發怒,不繼續把約櫃接到耶路撒冷,但神對他卻是忍耐的;讓時間叫他平靜下來,更藉著祝福俄別以東「全家」,使大衛明白:
- 雖然他是為神大發熱心,踴躍的歡迎約櫃到耶路撒冷,但他絕不能忘記,他所愛的神仍是至聖的萬軍之耶和華;
- 他既凡事求問耶和華,這事雖然是出自他的好意,甚至是愛神的心,他同樣要先求問,特別是該怎樣運送約櫃;
- 神擊殺烏撒也不過是根據早已宣告的警告(民數記4) 而作。其實像神在創世記對該隱所言一樣(創4:7),如果烏撒行得好,怎會不討神的喜悅呢!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大衛既得眾支派同心擁立為王,現更有這沿海強國推羅王的貢物:神藉著這些給大衛什麼信息?(14:2)
(2) 聖經記載大衛明白神的心意後,就立刻記載他在耶路撒冷娶妻立妾。這給我們什麼信息?
(3) 與非利士人的爭戰:在此之前,大衛與非利士人有什麼特別關係?(請參閱撒上27, 29)
(4) 這怎樣解釋非利士人率先在大衛受膏後來“尋索”他?
(5) 現在,非利士人一見大衛統一了全以色列就立刻攻擊他,用意相信是要防止他的勢力得以建立。從這兩次接續的爭戰,你可以看到什麼特別之處,尤其是:
a. 大衛怎樣預備面對這兩場戰事?(24:10, 14)
b. 神怎樣參與這兩場戰爭?為何有不同的干預?
c. 戰事的結果如何:
i. 對非利士人而言?(14:12, 16)
ii. 對大衛而言?(14:17)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代上14:2)
今天所讀的經文,提醒我們世上實在沒有完全的人。歷代志編排大衛早期作王的歷史,是與撒母耳記很不同的;我相信歷代志的作者刻意這樣的編排:
- 先記載大衛興高釆烈的要把約櫃遷回大衛城,卻遭到烏撒被神擊殺的事(13:10);
- 跟著記載希蘭王,這位歷代被認為不可輕視的推羅國國王,送來貢物,藉此使大衛領會到是神堅立他作王的,更明白神興旺他是為以色列之故(14:2) ;
- 但這美麗的圖畫立刻被大衛立眾多妻妾的記述所破壞了(14:3-7)。
這樣的安排對那些被擄歸回一段時間的以色列人是有很明顯的信息:就是連這敬畏神的王,一樣不能對神有所輕慢,而且,公開承認神的主權仍是不足夠的,惟有凡事聽命才是最重要的。
解經家JFB就這樣說:“神給予執政者王者的尊貴和權力,不是為他們的原故,乃是為百姓。如果這適用於所有君王,就更適用於以色列的君王了。這是大衛該當知道的,所有給他的榮耀與尊貴是要使他作神合用的僕人,施行有關選民神聖的旨意。”(JFB, 482)
要知這頭腦上的認知,甚至是心中的認同是不足夠的;大衛需要活出與頭腦和心中的認同相等的生活。聖經就是這樣誠實的告訴我們,大衛沒有活出申命記17:17特別對作君王的吩咐,竟然被引誘,追隨那時代的風俗:“眾多妃嬪是東方皇帝從盤古初開已有的風俗……(故此),他遭受連串叫他心傷的事,甚至因戀慕別是巴而大大的跌倒。” (K&D, Commentary on the OT, vol. 2, 584)
這不是單給被擄歸回者的提醒,也是給我們今天的提醒。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再次嘗試把約櫃移到錫安:
(1) 聖經把遷移約櫃的時刻與什麼併提?(15:1) 為什麼?
(2) 為何大衛要動用如此多利未人,更分門別類的作安排來移運約櫃回到所支搭的“帳幕”?(15:3-10)
(3) 大衛當眾承認上次搬運約櫃時犯了什麼錯誤?(15:11-15; 民4:4-6)
(4) 這一次,大衛吩咐利未人要作什麼準備?(15:12) 用意何在?
(5) 大衛更安排了極大的音樂慶典(15:16-24):
a. 這顯示什麼呢?
b. 是否需要如此?
c. 你認為神悅納這一切嗎?為什麼(15:26)?
(6) 為何大衛和利未人完全沒有恐懼?(15:26, 13:14)
(7) 他們學到什麼功課?
(8) 大衛自己為這慶典作出什麼準備?(15:27-28)
(9) 一般解經家認為,雖然穿著「以弗得」不是祭司的專利,但大衛自己也穿上「細麻布的以弗得」和外袍是顯示“他是有祭司的位份”和“王是祭司們的頭”(K&D, 510):在這時刻作這樣的打扮,大衛刻意要表明什麼?
(10) 為何他的妻子米甲竟然會輕視他?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代上15:29)
當聖經首次介紹米甲時,相信她與大衛同樣是個少年人,而且她愛上了大衛(撒上18:20)。正當她以為沒有可能得到大衛時,她姐姐與大衛的婚約告吹,掃羅及後把她許配給大衛;對她可說是美夢成真!
誰知,因著父親對大衛的忌恨,要置他於死地時,她對大衛的愛就受到嚴重的考驗。她忠誠對待大衛,不顧王的怒氣(甚至自己生命的安危) ,用計幫助丈夫脫離險境(撒上19:12) 。但她對丈夫的忠誠換來的是什麼呢?她竟被掃羅送給另一男子帕鐵作妻子(撒上25:44) !
雖然她的遭遇實屬不幸,至少這新夫婿是非常愛她的(撒下3:16) 。故此,若她是生怨的話,她應向自己的父親懷怨。
正當米甲接受了她的命運時,大衛卻不願意。他運用他的影響力,趁押尼珥表態投誠的機會,硬要把米甲取回來。如果是出於愛,這還可以理解;但這時大衛已有六位妻子(撒下3:2-5) ,而帕鐵似乎只有米甲為妻!結果,人雖然回到大衛處,她對大衛的愛已變成恨和輕視了。或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大衛仍是耶和華所膏的王;雖然有眾多的軟弱,他的心仍總是愛神,願意按神的心意作王的。他既事事求問神、倚靠神,約櫃的重回,會叫以色列人繼續的求問神(代上13:3)。神容許祂的約櫃重回以色列,更是表明祂要賜福以色列,而以色列也重新得以把對耶和華的敬拜,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所以這確是大喜的日子。可惜,米甲容讓她不幸的遭遇,搶奪了她與神的關係,把個人與大衛的恩怨放在神的國、神的家的利益之前。
我遇見過一些神的僕人,他們因事奉之故,確有對妻子有虧待之處,特別是沒有好好顧及她們的感受。很可惜的是,我看見這些神僕的妻子,有些表現像米甲的心態。其中一位妻子更在五十多歲時對丈夫說:「我忍夠了你、也忍夠了你的神!」
如果妳真的落到米甲的地步,讓我在主裡誠懇的勸妳:放下妳的怨恨,不要讓它搶奪妳與神的關係,更不要讓它使妳不再看重神對妳和妳配偶的心意與計劃。不要像米甲一樣,把神的祝福變成咒詛(撒下6:23) 。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6:1-6—在約櫃前獻祭
(1) 按歷代志上13:3所言,把約櫃搬回耶路撒冷的原因是什麼?
(2) 在約櫃重回耶路撒冷此刻獻上燔祭和平安祭有什麼特別意義?
(3) 現在大衛在約櫃面前祝福眾民,有什麼特別意義?
(4) 給百姓每人一份禮物(這些餅、肉塊和葡萄餅,相信是祭上所獻的一部份) ,讓他們帶回家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可參出29:23;利8:26)
(5) 利未人事奉崗位的分配(16:4-6):他們的職責包括什麼?
16:7-36—大衛為聖所寫的(首篇)詩篇(照估計,這篇詩篇後期被取材寫成詩篇105, 96和106篇)。
16:8-13 今天我們只思想可稱為“宣召—Call to Worship” 的一段:
(6) 今天信徒屬靈生命較弱的一環可說是在思想和言語中鮮有對神「敬仰/adoration」之情。讓我們從大衛這段「宣召」中,學習如何敬仰神。請留意其中不少是希伯來詩體的「平衡字句」,是要加強表達同一的意思:
a. 16:8a:稱謝固然是恰當,何以與“求告祂的名” 放在一起?
b. 16:8b: 當向那些人傳揚?傳揚些什麼?
c. 16:9:這詩當然是用來唱的。按當時的背景,你認為主要是什麼觸動大衛來作這頌讚詩?
d. 16:10a: 我們如何能誇耀(或譯榮耀/glory)祂的聖名?
e. 16:10a: 那些人的心應當歡喜?為什麼?
f. 16:11: 尋求:
i. 尋求是什麼意思?(NIV譯為 “look to or seek”)
ii. 尋求耶和華與尋求祂的能力有什麼分別?
iii. 尋求祂的面又與前者有什麼分別?
iv. 說到尋求祂的面,為什麼大衛加上要「時常」呢?
g. 16:12-13:要記念(remember)
i. 要記念些什麼?
ii. 這對“以色列人” 有什麼重大意義?
iii. 在神面前他們是誰?
iv. 這有多重要?
v. 你今天在神面前是誰呢?
h. 試把握大衛以上所寫的重點,用你自己的言語寫出你對神敬仰的「宣召」—如有機會可用作崇拜時的宣召、禱告。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代上16:8)
我們若是誠實的話,相信一定會承認,我們的禱告多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就是我們的崇拜,也多以自己為中心。
就讓我們以今天早上自己的禱告為例吧。我們是否以敬拜和敬仰為始?恐怕也是以祈求為始,也為終;甚至禱告主要的內容,也是著重為自己的需要、難處去求。就是有尋求神的旨意,也是與自己的東西有關的吧!
我們的主日崇拜又如何?當然,我們唱了不少詩歌,但恐怕這些詩歌也多與神滿足我們的需要有關—就是這些不一定是物質的需要,也是與自己有關的。
就是因為我們這樣以自己和自己的需要為中心,往往就忽略了究竟神真的要我們聽的是什麼,求的是什麼!
大衛在這甚可能是他第一次為約櫃前的敬拜而寫的詩篇中,給我們看到單以神為中心的敬拜是什麼的一回事。
這詩篇的開始(16:8-13) 就像崇拜的「宣召」一樣,完全把焦點放在神的身上。若你細心讀,你會留意到,當他呼籲百姓去稱謝、去傳揚、去歌唱、去談論、去誇耀、去尋求、去歡喜和記念—這些的焦點都單是放在神的身上,一句也沒有提到他自己或以色列—單單是耶和華!
你或許會問:為何這樣是如此重要?
容許我與你分享我其中一次參加教會的“讚美禱告會” 的經歷。當我們其中的一位傳道用詩歌、經文、默想來帶領我們足足45分鐘,像大衛這「宣召」一樣,全以神為中心的敬拜時刻後,我心中的思想被神的偉大、美善和慈愛充滿到一個地步,我原本想要求的東西、憂愁和難處突然顯得甚為微不足道,我再不覺得需要去提醒神,好像祂是不曉得或是不會關心那樣。其實,因著心中真的以神為中心,就是仍要向神陳明心中的想望,我的態度已完全改變了,也深知偉大的神必會應允我。
我鼓勵你今天不妨把大衛這裡的「宣召」,用你自己的感受與言語重寫一片,然後向神大聲的說出。看看會否給你今日的禱告生活帶來改變。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以上的「宣召」以“他們在神面前” 作結束;現在大衛繼續他讚美的詩篇:
16:14-18—信實的神
(1) 神是否單是以色列的神?(16:14)
(2) 神與他們立的是什麼約?(16:18)
(3) 神當初是與誰立這約的? (16:16)
(4) 神如何不斷的向他們保證這是「永約」?(16:15-17)
16:19-22—神履行祂的約
(5) 這裡回想到以色列那段的歷史?(註:在埃及時,他們正因人多勢眾而遭受埃及人的迫害—參出1:9)
(6) 這段歷史所刻畫的是什麼遭遇?
(7) 神如何履行祂的應許?(16:21-22)
(8) 神怎樣稱他們的列祖?(16:22)
16:23-34—讚美神 (這整段基本上被重編為詩篇第96篇)
(9) 神的拯救:當大衛想到神歷代的拯救時,他作出什麼回應?(16:23-24)
(10) 大衛如何把神與諸神相比?(16:25-27)
a. 這詩歌在約櫃重回耶路撒冷之時唱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b. 大衛不久前曾如何處置偶像?(14:12)
(11) 呼籲萬族敬拜耶和華(16:28-30)
a. 為何連萬族也當歸榮耀給神?
b. 他們當如何歸榮耀給神?
(12) 呼籲天地加入敬拜(16:31-33)
a. 天地要向列邦宣揚什麼?(16:31)
b. 大衛呼籲地上那些東西也要來歡呼敬拜?
c. 原因是什麼?(16:33c)
(13) 大衛以什麼結束這段的讚美?(16:34)
16:35-36—祈求(見詩篇106:1, 47-48)
(14) 大衛呼籲民眾加入作出什麼祈求?(16:35)
(15) 大衛看到神拯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16) 他以什麼來結束全篇?(16:36)
(17) 你能否與民眾一起對這詩篇發出“阿們” 呢?為什麼?
(18)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祂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16:24-25)
當我細心讀大衛這讚美詩篇時,我感覺到他是窮他的智慧與辭彙來形容神那測不透的偉大。當我想到他本身不是先知或祭司,而是一個君王、政客時,這就叫我更敬佩他。
過去幾天,我湊巧讀到一個平信徒所寫的詩詞;他像大衛一樣,窮他的智慧與辭彙,試圖描繪神那測不透的偉大,特別是祂捨身在十字架上的大愛。也像大衛一樣,他是個政客(Royalist)、政府官員(是英國皇后旅居巴黎時的文書)、植物學家、更曾作間諜。他用相對的詞句,生動的刻畫出基督偉大的愛。這詩甚值得細思。容許我嘗試譯出:
基督的受苦
屬地的思索豈不足以,
都是捕風捉影。
拿起琵琶,在上佩上,
響亮、永恆的弦線。
邊彈、邊唱,
奏出喜樂的哀歌;
那悲哀的榮耀,
屬於那偉大、被釘的君王。
像高山堆砌的奇妙!不斷的增高
直到把地與天相連!
山腳何其廣闊、山峰可其高聳,
肉眼看不見其半。
我何能測透這廣闊無邊的事?
我何以能奏?何以能唱?
我要唱出那奇妙愛的奧妙
不單是地上如斯罪人,就是天上有福的使者
如何加以剖釋也不能領會
何以那“全人類的生命” 竟藐視死亡!
我要唱出那神聖、不可測的憐憫
其深仍不可度
窮理性去測、窮智慧去度
這準繩過輕、這尺亦過短
永恆的父,何竟賜下
祂永恆的兒子,作仇敵的贖價。
我要揚聲高唱,讓全世界聽聞
那被埋葬的得勝者
如何使地獄被它作囚的擄掠
那可怕奪命的“死亡”、被那釘死的吞滅!
Abraham Cowley (1618-1667)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6:37-43—侍立約櫃前的班次
(1) 大衛藉著這次約櫃重回的慶典,重新恢復經常的敬拜:
a. 請試列出大衛在約櫃所在(即耶路撒冷)和會幕所在(仍在基遍)司職的安排(參下註)
b. 當民眾各歸各家,即“照常生活” 之時,大衛為祭司和利未人作這些安排對他們有什麼重要性?
17:1-15—大衛欲為神建殿
(2) 什麼驅使大衛產生要為神建殿的心?
(3) 他生此心意,最值得人敬重之處是什麼?
(4) 如果你是大衛,你會否產生同樣的心意?為什麼?
(5) 先知拿單對大衛此心意立時的反應是什麼?
(6) 這反應背後有什麼假設?
(7) 拿單這反應錯在什麼地方?
(8) 為何神仍選擇透過先知向大衛說話?
(9) 當神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 ,祂是在提醒大衛,就算是出於愛神的心,不是就會被神揀選去建祂的殿的。這信息對我們今天有什麼重要性?
(10) 讓我們按以下的分段來思想神對大衛的回答:
a. 17:5-6:為何在曠野期間,神沒有要求為祂建殿?這有否妨礙神與他們同在?為什麼?
b. 17:7-8:神形容大衛以前是「跟從羊群」的。不是羊群跟從大衛嗎?神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否同樣是你生命的寫照?神在大衛身上成就了什麼改變?祂在你身上又成就了什麼改變?
c. 7:9-10:神保守和提升大衛最終的心意是什麼?
d. 7:11-14:解經者稱這小段為神與大衛的約:
i. 這約是指著彌賽亞/基督,還是所羅門說的?何以見得?
ii. 這約怎樣得到應驗?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似乎這裡的重點不在乎詳記各利未人和祭司的工作,因為早在第6章已交代清楚。此處的重點乃在乎大衛藉這機會重新恢復經常獻上贖罪祭(6:49) 、早晚的獻祭和經常的崇拜。
「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代上17:4)
大衛生了要為神建殿之心,實在是很美的事。雖然神確如所羅門所言:「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 ;大衛因見自己身住宮殿,而神仍住帳棚而感到不安,正顯出他愛神的心。
我相信神確甚喜悅和欣賞大衛的好意,但是祂卻指出:“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17:4) 。原來,神不是不喜悅這心意,乃是要按祂的旨意,所羅門才是為祂建殿的那位。
其實連先知拿單也看錯了;他以為如此美好的心意,大衛更有神的同在,他大可以照他的心意而行(17:2) 。
這正是事奉神的人所要留意的:我們心中的意念、甚至是對得準神,為神家而起的意念—如植堂、帶領短宣隊、拓展事工—不一定就與神的旨意或時間吻合的。我們要像大衛一樣,把這些意念放在神的面前,好好的求問。否則,我們不是跟從神,乃是要神跟從我們了!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段記載大衛以禱告回答神藉先知對他所說的話:
17:16-19:“我是誰?”
(1) 大衛怎樣看自己與他的家庭?
(2) 為何大衛感到如此不配和被神如此偏愛?
(3) 如果大衛當時明白神是指彌賽亞/基督將從他(的後裔)而生,你認為大衛會有什麼不同回應?
(4) 這是否也是你對神的感受?為什麼?
17:20-22:又真又活的神
(5) 是什麼叫大衛經歷到神是超越「耳中聽見」的真確?
(6) 他現在認識到神是怎樣特別看待以色列人呢?
(7) 你是否對大衛這些話心中發出同感?為什麼?
17:23-24:求神守約
(8) 他以什麼原因來求神守約?
(9) 最後的原因是否有點自我中心?為什麼?
17:25-27:神反應許給大衛建「家」
(10) 大衛為自己的家獻上什麼禱告?
(11) 他這樣大膽的求,是基於什麼呢?
(12)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代上17:17)
大衛生了要為神建祂的殿(神的家) 的心,從先知的口中,他竟然得到神的回答是向他立約,反為他建立永遠的家。無怪他感動萬分的說:「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17:17)
我相信大衛實在知道,正如所羅門所言,神那裡會以人手所建的殿為居所呢!他只是要向神表達對祂的愛和感謝—為神賜福給他和百姓、為他們打敗敵人、又使他的名在列邦中為大。不過,我相信這建殿的意念,也在乎使耶和華不像在士師和掃羅時代那樣的棄掉他們,要藉著這殿的存在,叫耶和華始終與他們同在。
神其實是接納他建殿的心意的,只是要由他的兒子來作成。最使他受感動的是:他欲為神建家—the house of the Lord,反得神為他建永遠的家—the house of David!
我們當然不能與大衛相比,但神是同樣對待我們的。我們並非是神的以色列選民,也從未關心過神的事情,更沒有想到祂的居所,卻被接到祂向大衛所應許建立的永遠國度裡。這國度是在此所應許的大衛後裔,耶穌基督,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出那立約的血所建立的(林前11:25) 。是的,像大衛一樣,我們是神所偏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