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歷代志上。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一章似乎把大衛一生的戰事作個總論;跟著第19章就提到與亞捫人和亞蘭人的戰事:
(1) 如果你所用的聖經底頁印有地圖的話,請翻到大衛時代的版圖,看看大衛征服的地域,包括:非利士、摩押、洗巴(敍利亞) 、亞蘭、以東、亞瑪力、亞捫等地。這些地域位於以色列地之東、南、西或北呢?
(2) 被大衛所擊敗的敵人中,被殺最多的是什麼人?
(3) 被大衛戰勝的敵人中,配備優良的包括什麼?
(4) 大衛為鞏固征服之地,作出什麼策略?(如18:6, 13)
(5) 聖經這樣描寫大衛所征服的領土、所勝過的敵勢之強大和所擄掠的財寶,用意何在?
(6) 大衛爭戰如此成功,聖經兩次提到他成功的因素是什麼?(8:6, 13)
(7) 大衛怎樣處理所擄掠或進貢給他的財寶?
(8) 他本可以怎樣處理這些財寶呢?
(9) 他這樣把財寶「獻給耶和華」表明了什麼?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代上18:13-14)
自從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釋放出來後,祂一直盼望以色列能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出19:6) 。經過多年忍受以色列的叛逆和偶像的敬拜,神終於在大衛身上找到一個合祂心意的王,秉公行義的治理百姓。也因這緣故,祂能按所應許的為他們「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命士師治理…..以色列的時候一樣……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代上17:9-10;撒下7:10-11) 。
大衛統治以色列的時間不算太長。他在這短短四十年的統治,一定使神非常的喜悅;因為以色列在政制上雖是君主制度,實質上是活出了神治的社會。
故此這第18章就說:「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18:14) ,換來的是:「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18:6, 13) 。這是見證詩篇33:12所說的:「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昔日如是、今日也如是!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神確應許給大衛「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撒下7:11) 。這當然不是說,大衛從此就沒有仇敵的入侵,乃是說他總能勝敵。這一章就給我們看到這應許的真實。這樣看來,你對能在神面前得「安靖」(或譯作安息/rest) 有什麼領會?
(2) 為何大衛欲厚待哈嫩,這位以前敵人的兒子?(參撒上11) 此舉與別國的王有何特別之處?
(3) 他這厚待之舉是否被接納?他應否感到意外?為什麼?
(4) 亞捫領袖們對王說話的背後可有什麼用意?
(5) 他們其實應該知道自己並不是大衛的對手,為何竟敢羞辱大衛的使者?
(6) 亞捫人一共召來多少僱傭兵?
(7) 大衛立國時已有多少兵? (參你在第105天經文默想問題12的答案)
a. 你認為這次戰事勝敗的關鍵在乎什麼?
b. 這是否說大衛的大軍就不用動用策略嗎?
c. 約押的態度如何顯出他對神的倚靠?(19:13)
d. 亞蘭人是否就知難而退?
e. 第二次戰役的結果是怎樣?
(8) 你認為這次的戰役對鄰邦有什麼影響?
(9) 對大衛和以色列人又有什麼重要性?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代上19:13)
約押固非敬虔之輩,他兇狠成性到一個地步,大衛在臨終時,吩咐兒子所羅門要處理他(王上2:5-6)。但是,似乎因他長期跟隨大衛出入,不多不少受大衛敬畏神的生命所影響,以致在這次與亞捫人和他們的僱佣兵(亞蘭人)的爭戰上顯出他對神的信靠、信服:
- 雖然是面對強大、配備優良的敵人(至少有32,000輛戰車,尚不計步兵),他仍勉勵自己的戰士“當剛強,作大丈夫” (19:13);
- 他更提醒他們爭戰不但是為“本國的民” ,更是為“神的城邑” (19:13);
- 當被敵人前後圍攻時,他不但智慧地把自己最精良的軍兵去抵擋最強的敵人—亞蘭軍,至終他完全把他們的爭戰,連同性命交托在神的手中說:“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19:13)
是的,在人生的爭戰中,我們需要運用神給予我們的智慧,也需盡力而為;至終,我們不是倚靠這些,乃是單單的倚靠神,把結果全放在主的手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0:1-3—與亞捫人的爭戰
(1) 上一章給我們看到大衛親自統帥出戰,在此為何聖經特別指出當“列王出戰的時候”,“大衛仍住在(即留在)耶路撒冷”?(20:1)
(2) 請翻閱撒母耳記下11:1FF,看看大衛仍留在耶路撒冷的結果。
(3) 歷代志上只簡述攻取拉巴的戰役。請翻閱撒母耳記下12:26-31較詳細的記載:
a. 為何約押打發使者向王說出極無禮的話?
b. 約押當然曉得大衛所行的惡,因為大衛吩咐約押去借敵人的刀來殺死烏利亞:你認為約押如今怎樣看大衛?
c. 這戰爭最後的結果怎樣?
d. 雖然得了大勝,功勞亦歸大衛;但這事件背後的罪是否叫這勝利大大失色呢?為什麼?
e. 為何歷代志的作者完全不提及這在大衛生命中極重要、極可怕的事蹟?
20:4-8—與非利士人的爭戰—這裡相信是與非利士的“偉人”(即Rephaites) 幾次戰事的補充性記載。
(4) 誰是這勇士西比該(參11:29)?這次的勝利帶來什麼後果?
(5) 誰是這勇士伊勒哈難(參11:26)?這爭戰有什麼特別之處?
(6) 誰是這勇士約拿單?(20:7; 參撒上16:9—沙瑪即示米亞)
(7) 以上三個事蹟共通之處是什麼?
(8) 聖經要我們得到什麼的信息?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過了一年,到列王出戰的時候……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代上20:1)
雖然歷代志的作者選擇不再次提大衛與拔示巴所犯的姦淫,和謀殺她丈夫烏利亞的罪(撒下11),他卻仍指出,在列王出戰的時候—這包括了亞捫人與以色列人的衝突— “大衛仍住(即留在)在耶路撒冷”(20:1) 。這是指出,大衛在極成功之餘,雖然深知他一切的成就全是神所賜給的,他卻漸漸的失卻“使命感” ,以為不用親自統兵,帶領百姓作戰了,結果帶來了極可怕的後果。撒母耳記下11章告訴我們,他因閒懶之故,陷入了姦淫和謀殺的罪中;同時也失去了軍帥約押的尊重。約押派使者帶譏諷的對大衛說:“我攻打拉巴,取其水城。現在你要聚集其餘的軍兵來,安營圍攻這城。恐怕我取了這城,人就以我的名叫這城。” ( 撒下12:27-28)
當然,大衛與約押的關係一向是惡劣的。不論是在約押冷血刺殺押尼珥(撒下3:22ff),或是後期同樣刺殺亞瑪撒(撒下20:8ff)的事上,大衛也不敢秉公行義的處理他。一方面,他害怕約押的勢力(撒下3:39);另一方面,因他是藉約押而借刀殺烏利亞的,他那有資格去處理約押呢!大衛就因為自己所犯的姦淫和謀殺罪,以致先去了他身為君王本有的秉公行義的權柄。
神家的領袖當以此為鑑戒—有些罪是我們不能犯的,否則我們便失去在神家事奉的權柄了!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這次數點兵力,歷代志說是出於「撒但的攻擊」;撒母耳記下24:1則說是 「耶和華向以色列發怒所激動的」:
a. 你可以怎樣調解這兩處似乎甚為衝突的講法?(約伯記第一章所載的事蹟能否給我們一些提示?)
b. 既然在此之前,神已向「以色列發怒」,原因可能是什麼?這次因數點兵力帶來的後果有什麼特別的作用?
(2) 約押顯然看穿了大衛的用心:
a. 從約押所言,大衛數點人數的動機是什麼?
b. 為何約押這殘暴成性的人會這樣直諫他的君主?
(3) 為何在約押和眾軍長(參撒下24:4)齊聲勸導之下,這原是敬畏神的君王仍不聽?
(4) 撒母耳記下24:8告訴我們大衛統治之地域,由南至北極其廣闊,結果需用9個月零20天才完成這數點的工作:
a. 結果,大衛知道自己的軍力有多少?
b. 為何大衛的良心在約押提醒他時不受責備,現在才感到自責?
(5) 為何大衛看這數點軍力的事為大罪?
(6) 你認為這確屬大罪嗎?為什麼?
(7) 數點軍力本是一般國家正常和明智之慣例,為何對大衛而言,卻是干犯神的大惡?(亦參出30:11-16對數點人數的定例)
(8) 大衛既然知罪後悔,為何神仍要降禍?
(9) 神給大衛三個選擇:
a. 為何神給他選擇?
b. 大衛揀選那一個災?為什麼?
c. 你會揀選那一個?為什麼?
(10)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代上21:4)
大衛當時是沒有龎大的全職正規軍的。一般能持刀打仗的,都是在戰爭爆發時徵召的。故此,大衛不知道若要爭戰,,他實際的軍力有多少。一般的君王都按時按候來數點軍力,這是智慧之舉;古今如是。大衛更需要知道他的軍力之強弱所在。可是他卻不是一般的君王,以色列也不是一般的國家。以色列是神的子民、大衛是被膏立代神管理祂的百姓的。故此,由開始被神膏立,大衛是明白到:「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17:47) 。所以,現在他要數點人數肯定是出於驕傲,也顯示他把信心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單單信靠神了。
大衛驕傲的心更在不肯聽從約押的勸戒這事上顯出來。對,按屬靈的角度來看,這殘暴的約押是不值得大衛尊重的。嘿!現在你竟以神的名來勸戒我?!若這時出言勸戒大衛的是先知迦得,或許大衛會聽勸。但他的驕傲叫他輕看約押的話。
是的,要在位掌權的接受別人的責備是不容易的。可幸,大衛始終是敬畏神的。在數點人數後,他就被良心所責備,不過這卻叫七萬個以色列人遇難。箴言說得對:“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16:1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瘟疫結果殺死多少人?這對數點兵力帶來什麼諷刺?
(2) 為何神吩咐天使停手?
(3) 這叫我們對神有什麼認識?這與大衛對神的認識相符嗎?(見21:13及下註)
(4) 你認為天使用盡了所定的三日嗎?為什麼?
(5) 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時,為要救百姓,他對神作什麼請求?你會這樣作嗎?為什麼?
(6) 為何大衛不一早如此求?(21:17)
(7) 為何神不簡單的赦免大衛,而要他築壇獻祭呢?
(8) 為何大衛堅持要按價值給亞珥楠買禾場及牛?
a. 既獻上流血的祭牲,豈不就可以贖罪嗎?
b. 他說:「我不用白得之物作燔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樣給「奉獻/sacrifice」下定義?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神的後悔與人的後悔不同:神是早知結果的後悔,人卻是看到結果才知後悔。故此撒母耳指出神逈非世人,決不(像人那樣的) 後悔(撒上15:29) 。或許,像大部份的英文譯本,把神的「後悔」譯為「哀傷/grieved」更好。
「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代上21:13)
大衛想知道自己的軍力而數點人數,是大大得罪了神,因為他這樣作是像列國的王一樣來統治以色列(撒上8:20) 。一方面,這正顯示著大衛的驕傲,藉此要確知和顯示實力—共有一百一十萬拿刀的勇士(21:5) ;另一方面,這是不以耶和華神為以色列真正的王的舉動。既有這麼大的軍旅,何用倚靠神呢?這位原是敬畏神的王,竟需經過九個月零二十天後才被良心譴責(撒下24:8, 10) 。不過,他的悔過發生在先知宣告神的審判之前,故此是真誠的。
不過神給他三種災禍,任擇其一:三年的饑荒、三個月的逃避敵人的追趕、或三日的瘟疫。大衛較早前已經歷過三年的饑荒(撒下21);雖然我們不曉得那一次死了多少百姓,但常理告訴我們,在饑荒中首先遭殃的一定是老弱和孩童。至於逃難,大衛一生已逃難多次,嘗過逃難的艱辛和羞辱,他早已厭倦了。雖然瘟疫是可怕,但三天總比三個月容易過去,何況如他所言:他情願落在耶和華憐憫的手裡!
大衛是對的。雖然撒母耳記下說這瘟疫自那天的早晨到「所定的時候」(24:15),一些解經者因「所定的時候」在原文是沒有「定冠詞/the」,認為不是指那三天的定期(K&D, 709) ,或許是指獻晚祭的時候。這也與大衛在亞勞拿的禾場上獻祭的時間吻合。況且,是神叫滅命的天使停手,說:「彀了,住手罷」(21:15) 。故此,相信瘟疫祇發生了一天,但已使七萬人喪命了。
讀到這裡,我就回想到自己也曾面對困難的選擇,亦是自己的愚昧所至。就在那段時候的一個早上,我讀到這段經文,就把第14節用顏色筆圈上,決定選擇把自己放在神的憐憫的路上。現在回頭一看,雖然也要因自己的愚昧吃點苦頭,但所經歷的後果只能說盡是恩典、盡是神的憐憫!故此,願意彼此勸勉,選擇落在神的手總不會錯,「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21:13) 。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1:29–22:1—聖殿的新址
(1) 大衛決定在那處為耶和華建聖殿?
(2) 原因何在?(註:21:30之“懼怕”可譯為“震撼”)
22:2-3; 13-15—為殿作好準備
(3) 神雖然不許大衛給祂建殿(17:4):
a. 這有否止息大衛建殿之心?何以見得?
b. 這給我們看到大衛對神是怎樣的?
c. 他為興建聖殿作了什麼準備?你可以怎樣形容他所作的準備?
22:4-13—給所羅門的囑咐
(4) 大衛道出如此充足的準備建殿的材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22:4)
(5) 大衛特別告訴所羅門,神不許他建殿的原因是什麼?(22:7)
a. 大衛與鄰邦的爭戰是建立這屬神的以色列國所必需的,故此這些爭戰是屬乎耶和華的。再者,這些爭戰的最終目的,是要帶來“和平與安歇” :為何神現在反而用來作不許大衛建殿的原因?
b. 這樣怎樣反映神的心腸和性情?
(6) 大衛固然沒有資格建聖殿,為何所羅門卻有資格呢?(22:8-9)
(7) 大衛特別為所羅門求什麼?(22:11)
(8) 所羅門得亨通與成功附帶著什麼條件?(22:11-12)
(9) 藉著這禱告,我們可以給真正的聰明智慧怎樣下定義?
22:16-18—給首領們的吩咐
(10) 大衛希望這些領袖怎樣實質的幫助所羅門?(參29:6)
(11) 大衛提醒他們神為他們作了什麼大事?(22:17)
(12) 既是如此,他們當如何回應神的恩惠?(22:18)
(13) 那麼,建殿與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有何關?
(14)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和合本與一般英文譯本的本章節數是有出入的。請留意。
「只是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代上22:8)
當聖經記述耶和華藉先知拿單向大衛說話,告訴他不可給祂建造殿宇時,並沒有記載個中的原因(歷代志上17:4)。但是當大衛囑咐所羅門要為神建殿時,他就道出原因。原來神對他說:“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22:8) 。
表面看來,這句話是不大合理的。因為:
- 大衛是神親自揀選作以色列的王;是神揀選他作王、不是他自己要作的(17:1) ;
- 在以色列處於周圍敵對的鄰邦的景況中,大衛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是要先發制人,也是要保衛國家(可參18-19章與鄰邦爭戰事蹟的記載);
- 況且,在這一切的爭戰中,“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18:6)。換句話說,這些爭戰是屬乎耶和華的;
- 再者,他要爭戰,才能帶來百姓的安全、平穩的生活。
故此,為何神反以此為不許他建殿的原因呢?這豈不是有點不合理嗎?
其實,這正給大衛和我們明白到人類的生命是神聖的,因為人類是神所創造的:
- 如解經家Keil所言:“戰爭與流血,雖然是難免,特別是要在地上建立(屬)神的國,與敵對祂的爭戰是需要的;但這與聖殿所彰顯和包含神國的屬性相違。因為神的國的本質是一個和平的國度,戰爭只是重建和平的工具,(真正的和平)是在乎罪惡和所有敵神的在這世上被戰勝後,人得與神重新和好” (K&D, 536);
至終,創造的神是生命的惟一賜予者;因此,祂也是惟一能收取生命的那位。雖然,大衛在為神爭戰中是合理、合法的取人生命—這也是神給予地上掌權的權柄去“佩劍……刑罰那作惡的” (羅13:1-4);但是他們仍需要戰戰兢兢的,在沒有其他選擇餘地之下,為保持社會的和平時才施行這原屬神的權柄!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第23-26章記載大衛為要建立在聖殿長久穩定的敬拜而為利未人清楚說明人數和職事的安排。第23章首先數算和列出利未後人的主要家族,然後再列出祭司的班次(24章),歌唱的班次(25章) 和守門的班次(26章) :
23:1-6—引言
(1) 大衛作王共多少年?共活了多少年?(參撒下3:45;王上2:10-11)
(2) 在立所羅門作王前立定聖殿敬拜的聖職人員的班次與職務有什麼重大意義?
(3) 這裡數點從三十歲以外的利未人共有多少?他怎樣劃分他們?
(4) 這裡重述利未的三個兒子是誰?(23:6)
23:7-11—革順的後裔—這裡所列的族長與6:16, 20-21所記載的甚有出入;原因相信是因為這裡是按大衛當時的安排而列出,第6章則反映在被擄歸回時,到以斯拉時代那些選擇歸回和尚存的主要家族的姓名。我們可以把兩處略讀,看看其主要的分別。
23:12-20—哥轄的後裔—6:2-15, 50-53有更詳盡的記載
(5) 亞倫的後裔與別的利未人不同,因為被神揀選作祭司,而“亞倫長子的後裔更作大祭司”(JFB, 298):
a. 這些祭司主要的職務是什麼?(23:13)
b. 為何這樣偉大,被神重用的摩西,他的子孫只算為其他利未人的一部份(23:14) ?
23:21-23—米拉利的子孫—請與6:29-30作比較,看看其主要分別。
23:24-27—大衛更改利未人供職的年齡
(6) 原先摩西為利未人定下供職的年歲是什麼?(見民4:3, 23, 30, 39ff)
(7) 後來又更改到什麼?(民8:23-26)
(8) 為何大衛要把最低的年歲再減低?(23:25-26)
23:28-32—利未人的職務—主要是服事(即協助)亞倫的子孫(即祭司們):
(9) 請把這些職務逐一列出。
(10) 與祭司職務(23:13) 主要的分別是什麼?
(11) 利未人施行聖職的地理範圍是什麼?(23:32)
(12) 在聖殿的範圍內,那處是他們不能進的?
(13)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至於神人摩西,他的子孫名字記在利未支派的冊上。」(代上23:14)
歷代志的作者在此刻意重申在利未人中,神只揀選亞倫和他的後人供祭司的職份;故此,其他的利未人的職任,“是服事(或譯協助)亞倫的子孫,在耶和華的殿和院子,並屋中辦事,潔淨一切聖物,就是辦神殿的事務”(23:28) 。奇怪的是,在提到摩西的子孫時,聖經一方面以「神人」稱摩西,另一方面卻指出,他的子孫只算為其他利未人的一部份(23:14) ;意思是沒有祭司的職份。
我們會以為,像摩西這樣被神重用、更極合神心意的「神人」,他的後裔的職份一定超過其他的利未人。何以這祭司的職份沒有他們的分兒,反而落在亞倫後裔身上?其實,這事實是含有重要屬靈的意義的:
- 原因在神國事工的原則是合乎「分工合作」,團隊的精神。就如在出埃及的過程中,摩西自感是拙口笨舌的,神就為他預備了哥哥亞倫作他的代言人,因亞倫是“能言的” (出4:14)。這是分工合作的好例證;
- 當然,亞倫及後的生命顯出他眾多的軟弱,但這並不就是說,摩西的後人一定比亞倫的後人好;撒母耳的兒子就遠不及撒母耳,更是行惡的(撒上8:3)。是的,神是沒有“孫兒” 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向神交賬,與父母、先祖無關;
- 神是有絕對主權的神;祂要揀選誰,就揀選誰。正如保羅說:“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羅9:11);他也說:“恩賜原有分別…..職事也有分別……功用也有分別……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林前12:4-11)。
故此,摩西的後人不能因摩西而自以為比其他利未人高,更不能隨意揀選事奉的崗位。他們需要絕對的遵從神藉摩西所分配他們的崗位—不能多、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