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歷代志下。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6:1-5—烏西雅作猶大王
(1) 烏西雅作猶大王時年僅16,父親亞瑪謝該對他有什麼影響?
(2) 結果他是個怎樣的一位君王?(26:2-5)
(3) 我們對這章的撒迦利亞一無所知(一些解經家認為他是在烏西雅早期作大祭司的):
a. 這撒迦利亞對王有什麼影響?
b. 第5節的話暗示著什麼?
26:6-15—烏西雅的興盛
(4) 聖經如何形容他的軍事勢力?(26:6-8;米烏尼人相信是以東西珥山的居民)
(5) 按這裡所言(特別是26:9-10),你會怎樣形容烏西雅統治之下的民生?
(6) 烏西雅時代的猶大軍有什麼突出之處?(26:11-15)
(7) 烏西雅這樣興盛的原因是什麼?(26:5)
(8) 烏西雅又是怎樣看自己的亨通?(26:16)
(9) 聖經說因他「心高氣傲」而擅進聖殿燒香:
a. 祭司們為何要攔阻他這樣做?(26:18)
b. 烏西雅有何道理要這樣做呢?
c. 他怎樣回應祭司的阻擋?(26:19)
d. 神怎樣直接的干預這事?(26:19-20)
e. 這事件給我們什麼重要的提醒?
(10) 烏西雅如何渡過他的晚年?(26:21)
(11) 你以為烏西雅至終有否悔改?為什麼?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烏西雅啊,給耶和華燒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亞倫子孫承接聖職祭司的事。你出聖殿罷!因為你犯了罪。你行這事,耶和華神必不使你得榮耀。」(代下26:18)
聖經清楚的指出,烏西雅王是因「心高氣傲」以致擅進聖殿燒香。不過,不曉得他心中如何以為自己可以擔起祭司的聖職呢?或許,他心中同樣有抵擋亞倫和摩西的可拉黨的心態:他們也是心高氣傲的挑戰亞倫和摩西說:
“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民16:3)
在多年的事奉中,我曾聽到類似以上以色列人的怨聲不少次,都是針對教會牧者的聲音。一般反對牧者「專權」的根據,都與彼得前書2:5, 9的經文有關:“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
不過,彼得在此不是提出新的真理,乃是引用舊約的真理:“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出19:6) 。是的,今天我們都是祭司,像以色列人昔日一樣;或用一些解經者的慣用語,我們是「屬靈的以色列」。
舊約的以色列全群體雖然都是神的「君尊的祭司」,但神仍須揀選一個特別的群體,就是亞倫和他的後裔作全職的祭司來在會幕事奉祂。今天,神也呼召一些信徒全職在神的家中作事奉的—有牧者和宣教士。對,他們不是比平信徒更聖潔、不能自視高過會眾,但事實卻是,他們是被神呼召來代表其他的信徒,專一、全職的事奉神,就像亞倫和他子孫一樣,分別為聖的全職事奉神。先賢Ambrose就此這樣勸戒我們:
“讓那些反對的人學習畏懼神的不悅,和服從祭司。這是什麼意思呢?地豈沒有因大坍、亞比蘭和可拉的反對,而開口把他們吞沒了嗎?當這些人煽動250個領袖來攻擊摩西和亞倫時…你需要想想,是什麼促使他們犯罪呢?他們是刻意的輕視、隨意的執行祭司之職,他們是為此而提出反對摩西和亞倫的。他們更埋怨和不認同神揀選祭司的判斷。(因此) 犯罪的被提去,從世上完全被剷除,以致空氣不因他們的呼吸、天空不因他們的眼目、海不因他們的撫摸、和地不因他們的墳墓所污染……也因如此,神自己揀選亞倫作祭司,這不是出於人的私意,乃是神的恩典,成為揀選祭司的動力;也叫這成為屬天的聖職,並非是人的自願、或人自己的選擇。那為罪人而受苦的,就能代罪人獻上(贖罪) 祭物,因為甚至祂(基督耶穌)自己,如經上所說:“擔當我們的憂患” 。沒有人可以自承這尊榮,是要被神所召,像亞倫一樣。故此,就是基督也不是自取祭司的職份,乃是從神那裡領受過來的。” (ACCS, OT III, 228-9, 234)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約坦登基時年紀有多大?(27:1)
(2) 在正式登基前,他已承擔了什麼重任?(26:21)
(3) 他父親的過失該對他有什麼影響?
(4) 結果,他是怎樣的一位君王?(27:2)
(5) 他強盛亨通的原因是什麼?(27:6)
(6) 在成功之餘,他有否跟隨父親的腳踪行?為什麼?
(7) 請參閱以賽亞書6:1ff,看看他登基前所發生的大事。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代下27:6)
在讀到這期間的猶大王歷史時,我似乎看到一個模式重複的出現:
- 猶大王約阿施至少有23年時間是敬畏神的,並且曾努力的修葺神的殿;但在後期竟然離開神去事奉亞舍拉和其他偶像”( 24:17-18) ;
- 亞瑪謝接約阿施作王,在早期也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他也在神的恩待下成為富強,建立甚有組織的國家。他更大大的戰勝了以東人(25:11-12) 。可惜的是,他被權勢與成功沖昏了頭腦,把以東的神像帶回猶大,立之為神,「在他面前叩拜燒香」( 25:14) 。
- 稍後的烏西雅王也是一樣,在早期甚敬畏神,「定意尋求神」( 26:5) 。但後期在強盛之餘,竟擅自獻祭而遭神審判,長了大痲瘋。
三王都曾歷經過神所賜的一段平安、興盛的日子;但三人同樣的在安穩、興盛之餘忘記神。正如箴言所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16:18) 。以烏西雅為例,聖經就指出:“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 25:16) 。
這三個王既是如此,當讀到承接烏西雅作王的約坦時,我同樣的以為他會重複這模式。誰知所讀到的是:“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27:6) 。在強盛之餘,他沒有心生傲氣、也沒有離開神。
是的,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可以不被環境所左右的!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亞哈斯登基時,年紀有多大?(28:1)
(2) 他該從父親身上學到什麼?
(3) 結果他是怎樣的一位君王?(28:1-4)
(4) 在亞哈斯所犯的罪中,你認為那個是最令神憎惡的?(28:3)
(5) 你認為亞哈斯不跟隨父親的腳踪,反行以色列諸王的道的原因何在?
(6) 他行惡帶來什麼後果?(28:5)
(7) 聖經說,他們被以色列王比加殺戮是因「他們離棄了耶和華」(28:6)
a. 神的管教有多嚴厲?(28:6-8)
b. 既是出於神,為何先知俄德卻要責備神所用作管教的工具—以色列人呢?(28:9-11)
c. 以色列人中的一些領袖,如何回應先知的責備?為什麼?
d. 那些得勝的軍兵怎樣回應先知和領袖們的話?(28:14)
e. 他們對那些被擄的猶大人的處理,有什麼令人感動之處?(28:15)
f. 他們為何會這樣做?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們想要使我們得罪耶和華,加增我們的罪惡過犯?因為我們的罪過甚大,已經有烈怒臨到以色列人了。」(代下28:13)
當讀到以法蓮的族長竟然被先知的話所感動,因而吩咐出兵回來的人,把被擄的猶大人釋放,真感到非常的驚奇:
- 一方面因為南北兩個的關係一直是非常惡劣;在這時期,以色列王正與亞蘭王聯手,要攻陷耶路撒冷(王下16:5);
- 先知俄德豈不是清楚的指出,他們這次的勝利是出於神對猶大人的惱怒?(28:9) 換句話說,這次勝利是神賜的;
- 而以色列人在比加的統治之下,已不再敬畏耶和華了(王下15:28)。
故此,他們何需聽從他們已不再畏懼的耶和華的先知呢?何況在當時的世代擁有二十萬俘擄是非常大的財富。他們之會聽從先知的話,相信是與這些領袖的話有關的:“你們想要使我們得罪耶和華,加增我們的罪惡過犯?因為我們的罪過甚大,已經有烈怒臨到以色列人了。”(28:13)
看來,北國以色列國勢漸衰,屢受當時世界的霸權亞述入侵,使這些以法蓮的領袖開始感到是神對他們干犯祂的罪的的懲罰(其實在比加死亡後的不久,北國就被亞述所滅了)。因此,先知這番話叫他們看到神用他們作審判猶大的工具時,不禁看到神的可畏,也看到自己的罪來。故此,這勝利所帶來的竟不是狂歡,乃是自省。
他們的態度提醒我們,在看到神懲治我們中間的惡人時,這也不是值得高興的時刻,而同樣是我們自省的時候,免得我們落入像法利賽人般的自義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亞哈斯的惡行把國家弄到陷入什麼景況?(28:16-18;可參聖經地圖,看看他們陷在四面楚歌的險況。)
(2) 聖經再次指出,是什麼導致他們的險況?(28:19)
(3) 亞哈斯本該怎樣做?(要知道當時有先知以賽亞,他甚至可能是王室人員)
(4) 亞哈斯卻選擇如何處理這危機?(28:16, 21)
(5) 聖經給他此舉有什麼評語?(28:20-21)
(6) 亞哈斯選擇倚靠亞蘭王的神的原因何在?(28:22-23;不妨也參閱王下16:7ff對這事情更詳盡的記載)
(7) 聖經怎樣論到他轉去敬拜亞蘭王的神的愚昧?(28:23)
(8)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那時,亞哈斯王差遣人去見亞述諸王,求他們幫助。」(代下28:16)
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夾攻之下,亞哈斯向亞述王求助,而不倚靠耶和華。這是難明的,因為:
- 他的父親約坦和祖父烏西雅都留下敬畏神的榜樣,並且都是因倚靠神而得以強盛。聖經更是這樣論到他父親:“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 (27:6)。
- 而且,亞哈斯更有先知以賽亞的幫助,用神的話語來勸勉、指導。特別在這危機中,神更藉以賽亞以彌賽亞的兆頭—以馬內利—來作拯救的應許(賽7:15)。
再者,他面臨的危機不算是絕境,因為雖然他被敵人圍困,聖經卻清楚的指出:“卻不能勝他” (王下16:5;賽7:1)
因此,亞哈斯是沒有理由不信靠神的。可惜的是,信靠神與絕對順服神是分不開的、也是要不憑眼見的、而效果不一定是立時的。相反地,信靠人是容易得多:人是可以被賄賂的,其勢力往往是可見的,而後果是立見的!
亞哈斯卻忽略了,人的幫助是短暫和不可靠的;但全能的主不但是可靠和永久的,倚靠祂使我們能更深的經歷和認識祂的能力與慈愛。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希西家從父親亞哈斯承繼了一個怎樣的國家?(28:2-4)
(2) 他是什麼時候重開聖殿的門、並進行修理的?(29:3; 註:不少譯本,包括NIV是譯為「登基後第一個月」)
(3) 這給我們看到希西家登基前,已作了什麼決定?
(4) 召集了眾祭司和利未人後,他吩咐他們作的第一件事是什麼?(29:5) 原因是什麼?
(5) 希西家對他們指出列祖犯了什麼罪?(29:6-7)
(6) 列祖的罪帶來了什麼後果?(29:8-9)
(7) 希西家修殿和重新建立聖殿敬拜的主因是什麼?(29:10)
(8) 希西家如何督促他們修殿?(29:11)
(9) 祭司與利未人用了多少時間潔淨聖殿?(29:15-17)
(10) 按你的領受,這次潔淨聖殿的工夫,有什麼重大意義?
a.對祭司和利未人?
b.對整個國家?
c. 對王自己?
(11) 你認為今天神的家需要潔淨的當包括什麼?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代下29:3)
希西家25歲時登基 (29:1) ,這就是說,他該親自看到父親亞哈斯怎樣把國家陷在拜偶像的罪中,甚或目睹亞哈斯怎樣“用火焚燒他的兒女,行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驅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28:3) 。換句話說,希西家就算不是親眼目睹自己的兄姊被燒獻作火祭,他也會與家人一同感受過這可怖的經歷。無怪,就在「登基」的元年正月,他立刻重開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29:3)。
及後,更“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 ,更寶貴的是,“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因為到那時以色列人仍向銅蛇燒香。” (王下18:4)
今天,不少天主教教徒是向一些所謂曾顯神蹟的地方敬拜,但那時的希西家己明白到敬拜神的真義。就如主耶穌所指出的:“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約4:24) 。我們不禁希奇的問:是什麼導致希西家對神有如此純正的觀念,更熱衷的要把國家帶回轉向耶和華,甚至登基的第一個月就急不及待的打開殿門,重修聖殿呢?
相信這是與以賽亞有關的。以賽亞書36-38章記載希西家與以賽亞的相交和他聽從先知的話。相信以賽亞所傳講的信息與預言,深深影響了這年青的王儲。他在登基前,已充份準備好,要把國家帶回敬畏耶和華的路上。
對,從歷史的角色,至終猶大王也相繼行惡,導致神的審判,把猶大國也毀滅了。但在這些黑暗的日子中,希西家像一度的曙光,照亮了自己的世代。照樣,我們所處的世界也至終會走向滅亡的道路,甚至神的教會,像聖經所預言,在末世多有離道反教的;但我們要像希西家一樣,守住我們的純正信仰,成為曙光,照著我們黑暗的世代。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聖殿既得潔淨,希西家就準備獻上「贖罪祭」(29:20-24):
a. 為何要把城中的領袖召來?(29:20)
b. 「七」相信是聖經中「完全」的標記(JFB, 560):這裡指出這「贖罪祭」是為什麼 (或為誰)獻上的?(29:21)
c. 按手在公山羊身上代表什麼?(可參利16:16, 21)
(2) 重立聖樂的敬拜(29:25-30)
a. 使用的樂器包括什麼?(29:25-26)
b. 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奏樂、歌唱的?(29:27)
c. 直到那時為止?(29:28)
d. 這樣,音樂在這敬拜上扮演什麼位置?
e. 獻上祭物後,王與百姓如何作出回應?(29:29)
f. 利未人跟著用什麼來頌讚神?(29:30)
g. 你可以怎樣形容當時的氣氛?(29:30)
(3) 獻上甘心的祭(29:31-35)
a. 獻上贖罪祭後,王要求百姓作什麼?(29:31)
b. 會眾怎樣回應王的挑戰?(29:31-33)
c. 剝祭牲皮本是祭司的專責聖職(參利1:6):
i. 為何會不夠祭司來作這事?
ii. 這問題怎樣得到解決?
(4) 神如何賜福這慶典?(29:35-36)
(5)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牽了七隻公牛,七隻公羊,七隻羊羔,七隻公山羊,要為國、為殿、為猶大人作贖罪祭。」(代下29:21)
到了希西家作王時,耶和華聖殿的敬拜,在亞哈斯的統治之下,實質上已停止了16年(28:1)。不但是聖殿前的集會、獻祭和歌唱與聖樂的彈奏停頓了,亞哈斯更把所敬拜偶像的東西也搬進神的殿中。這不但是祭司與利未人要承擔的罪,也是王與猶大百姓共同承擔的罪。故此,當希西家把聖殿潔淨之後,就立即按照贖罪日的模式(利16),獻上「贖罪祭」。
但他不是按一般贖罪日所規定的祭牲種類與數目獻上,而是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七隻羊羔,再加上七隻公山羊。這數字「七」,在聖經中往往是象徵「完全」的意思(JFB, 560)。獻上這些祭牲,是要顯出他們承認自己的罪之深重,需要動用如此多數目與祭牲的種類來作「贖罪祭」獻上(29:21) 。聖經在此特別指出,這贖罪祭是要:
- 為國:希西家以自己來代表歷代諸王的過錯;
- 為殿:不但是為疏忽了對神的敬拜,更為容許在那裡對偶像的敬拜的罪;
- 為猶大人:更承認是全民有責,需要神的赦免。
這贖罪祭的獻上,正給我們看到全國悔改的榜樣。一個國家歸向神,必須包括民間的領袖、作神僕的、和百姓一起的悔改。在今天的日子如此全國性的悔改看來已不可能再出現了。但神和祂的大能絕對沒有改變。Sentinel Group就採訪了世界各地,尋找到不少像希西家時代這樣的現象:在最近的幾十年中,有整個國家或城市,由領袖、到神僕、以至百姓一同悔改的見證。不妨到他們的網頁www.sentinelgroup.org溜覽,看看這些令人鼓舞的見證。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你認為希西家邀請全以色列來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用意是什麼?
(2) 先前耶羅波安在但和伯特利建金牛犢的用意是什麼?(參王上12:26-29)
(3) 現在北國已滅亡(見30:6),以色列這十支派的人就必會踴躍回耶路撒冷守節嗎?為什麼?
(4) 摩西律法原定在正月十四日守逾越節的(見出12):
a. 他們現在要改在何時去守?(20:2)
b. 原因是什麼?(20:3)
c. 在那兩個情況下,摩西律法容許延遲一個月去守的? (參民9:6-13)
d. 他們這樣延期,乎合律法的要求嗎?(30:3)
(5) 請柬(30:6-9)
a. 你認為這亡國的十支派如何看他們的遭遇?
b. 他們對神會有什麼感受?
c. 希西家如何論到他們的遭遇?(30:7)
d. 他如何鼓勵他們?(30:9)
e. 他希望這些人怎樣顯出他們的悔改?(30:8)
(6) 驛卒得到什麼反應?(30:10)
(7) 這是否意料中事?為什麼?
(8) 為何一些亞設、瑪拿西和西布倫人願意接受邀請?(30:11)
(9) 不論是以上的小撮以色列人,或是猶大的百姓和領袖:他們遵守王這命令的主因是什麼?(30:12)
(10)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驛卒就由這城跑到那城,傳遍了以法蓮、瑪拿西,直到西布倫。那裡的人卻戲笑他們,譏誚他們。」(代下30:10)
希西家向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發出歸回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邀請,和向神悔改的呼籲,實在令人敬佩。
從請柬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邀請並非在他登基那年發出的,乃是在亞述滅吞以色列國(主前722)之後發出的。雖然,以色列北國不再存在了,我對他們接納希西家的邀請與勸導不大樂觀,因為:
(1) 離耶羅波安帶領他們離開神去敬拜偶像(主前975)已有差不多250年之久,北國百姓對耶和華的認識實在有限;
(2) 對他們來說,南國猶大一直是他們的仇敵;在北國遭殃時,南國並沒有加以援手;
(3) 在亞述手下,他們不但國破,家人更多有被擄到遠方的。論到神的審判,相信他們是心中不忿的!希西家這呼籲無疑是落井下石!
所以,就算沒有讀到這事情繼續的發展,我相信以色列人是不會理睬希西家的驛卒的。結果真如我所料:“那裡的人卻戲笑他們、譏誚他們” (30:10)我不禁的問:希西家何必多此一舉?
但想深一層,希西家之舉,豈不是與我們今天傳福音相似嗎?主耶穌早已提醒我們:“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4) 。雖然如此,祂仍把大使命交付我們,差派我們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太28:19) 。使徒彼得就解釋說,這是因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彼後3:9)
照樣,希西家體貼神的心腸,就是明知會換來譏笑與拒絕,他仍願意作所當作的。其實,他的勞苦不盡是徒然的,因為“也有人自卑,(從北國)來到耶路撒冷” (30:11)。
這正提醒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成功的傳福音」:不是在乎成果,乃在乎我們的忠心;成果全操在神的手中(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