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5:1-14

本週我們會完成研讀以斯帖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你還記得以斯帖如何準備自己進見亞哈隨魯王嗎?她在內院等候進見亞哈隨魯王時的心情會是如何?

(2) 亞哈隨魯王如何接待突然進見的以斯帖?(5:2-3

(3) 以斯帖是負有拯救猶太人的使命進見王帝的。亞哈隨魯王不但沒有懲罰以斯帖的突然進見,更表示要成就以斯帖的一個心願。(5:4-8

a. 你若是以斯帖,你會向王提出什麼心願?

b. 為什麼以斯帖沒有提出拯救猶太人的心願,反而兩次邀請王和要置自己族人於死地的哈曼出席筵席?

c. 你認為這是出於以斯帖的智慧,還是聖靈的感動?為什麼?

(4) 飲宴完畢,哈曼心中快樂。然而,他卻因末底改而變得心中不快。(5:9-10

a. 末底改的舉動如何觸怒哈曼?

b. 哈曼的心中不快表達了他內裡什麼問題?

(5) 為什麼哈曼要請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來?(5:11-14

a. 他們如何處理哈曼的不快?若哈曼向你申訴,你又會如何處理他的不滿?

b. 哈曼對他們的提議有什麼反應?

c. 從哈曼對身邊人的舉動的反應(包括末底改的舉動、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的提議),你可看見他的一些內在問題嗎?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內裡空洞的哈曼

只是我見猶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5:13)

哈曼是一個內裡空洞、甚至自卑的人。他不停追求別人對他的讚賞推崇,以致別人的讚賞已成為他心中的偶像。為了要全國人認同讚賞他,哈曼不惜付任何代價,甚至要殲滅整個猶太民族。(末底改一人對他的不跪不拜使哈曼定意要把整個猶太民族陷入滅族危機。)

這種內裡空洞的人,他的情緒是完全受制於他身邊的人。當有人吹捧他的時候,他的自我就不斷膨脹,心花怒放。皇后以斯帖邀請他與王出席宴會,他便覺得自己身價升了十倍,滿心歡喜。然而當他遇見不肯跪拜他的末底改,他的怒氣上升,先前的喜樂都一掃而空。他更說:「只是我見猶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及後,他向他的朋友、妻子誇讚自己的榮耀,被他們吹捧後,他就歡歡喜喜地繼續隨王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可見哈曼已被他心裡的偶像別人對他的認同讚賞沖昏了頭腦。哈曼正正是聖經裡說的「愚昧人」(傳 7:6),喜悅別人的吹捧過於一切。這種人到頭來只得一個虛空的人生,因為在他的裡面只有人的吹捧,而沒有真正的「靠山」,以致全然空洞。

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傳 7:6

今天,我們會否像哈曼那樣是一個內裡空洞的人?當我們渴求別人的讚賞吹捧時,我們可有把這些認同讚賞變為我們內裡的偶像?若是如此,我們真的要小心。因主基督警告我們: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6:1-1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背景:亞哈隨魯王翻查王朝歷史書(第六章)與末底改粉碎暗殺亞哈隨魯王的陰謀(第二章),兩者相差達五年之久。

(1) 為什麼亞哈隨魯王會突然翻查王朝歷史書?(6:1-3

a. 從翻閱歷史書,亞哈隨魯王得知什麼?

b. 亞哈隨魯王翻查王朝歷史書這舉動對拯救猶太民族有什麼幫助?

c. 若當時(五年前)亞哈隨魯王已即時賞賜末底改,這對五年後拯救猶太民族有什麼影響?

(2) 你若是末底改:

a. 在五年前,亞哈隨魯王忘記賞賜你救他一命,你當時有何感受?

b. 五年後,你若明白亞哈隨魯王翻查王朝歷史書這舉動對拯救猶太民族的幫助,你會如何看亞哈隨魯王五年前的失誤呢?

c. 在你個人的生命裡,可有類似經歷?你當時的感受如何?

(3) 正當亞哈隨魯王翻查王朝歷史書時,哈曼正要進見王。他的目的何在?(6:4-10

a. 他如何向亞哈隨魯王提議賞賜王所喜悅尊榮的人?

b. 哈曼以為王欲賞賜的是自己,故有6: 8-9的提議。這些提議對哈曼有什麼意義?

c. 但哈曼得到一個什麼結果?

(4) 哈曼在執行賞賜王所喜悅的人這事上,扮演了什麼角式?或有什麼參與?(6:11-12)你認為哈曼在執行這命令時有何感受?

(5) 哈曼的妻和他的眾朋友如何回應哈曼的述說?(6:13

a.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個反應?

b. 哈曼進見王的動機(6:4)與進見王的結果(6:11-13),兩者相差甚遠。這件事的轉捩點在那裡?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命運逆轉

王對哈曼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於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6:10-11)

哈曼進見亞哈隨魯王,原意是要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他所預備的木架上。但真的是「世事如棋局局新」,哈曼進見王所得的結果是他要為自己所憎恨的末底改穿上朝服,更伴隨他騎在馬上,走遍城中大街小巷,在眾人面前宣告末底改就是王所喜悅尊榮的人。這對哈曼來說真是奇恥大辱。事情的突變只是出於一件無關痛癢、微不足道的事亞哈隨魯王的一夜失眠!那夜的失眠使亞哈隨魯王無故要翻閱王朝歷史書,以致他得知他尚未賞賜末底改粉碎行刺王陰謀的事。他五年前的一個小疏忽竟成了挽救猶太族裔被殲滅的轉捩點。

猶太人的命運逆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若我們靜心細想,表面是因王的失眠、湊巧地留意到自己在五年前所犯的一個疏忽、湊巧地遇上要立刻加害末底改的哈曼等等;但這一個接一個的湊巧不是正正表明了在萬事背後是有神的掌管嗎?!雖然「神」這名字從未出現於以斯帖記整卷書裡(亦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書卷不應列入聖經正典裡),然而神的恩手卻是從未離開過以色列民族。縱使他們頑梗悖逆,以致神要以亡國被擄來懲罰他們,但信實的神仍會履行祂對以色列民所立的約:作他們的神、作他們的保護(出17)。

以斯帖記這個故事最核心的信息是:神在人的生命中的照管。神的照管可透過施行偉大的神蹟(如領以色列民過紅海),亦可透過人平常的生活,甚至一些瑣碎事來成就祂的約、祂的應許。若我們能反思我們的生命,神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什麼足跡?可能我們並不覺察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但祂的照管其實是無時無刻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行。重點是:我們是否留意到神是與我們共同生活,指引我們的腳步,領我們到祂早已為我們預備的寬闊光明之地。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6:14-7:1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背景:正當哈曼的妻子及眾朋友表示哈曼斷不能勝過末底改,因他是猶大人;王的太監就來催促哈曼前往赴以斯帖的筵席,一個死亡的宴席。

(1) 在表揚末底改為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後,和聽了他的妻子及眾朋友對他與末底改之爭的結論,你認為哈曼會以怎樣的心情前往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7:1-2

(2) 此時,無人知道以斯帖是猶太人: 以斯帖若要拯救猶太人被殲族的危機,除了要揭露自己是猶太人的身份外,她還要面對什麼更嚴峻的挑戰?(7:3-4

提示:以斯帖記3:9-11

a. 以斯帖用了什麼策略來贏取亞哈隨魯王的認同?(7:3

b. 以斯帖在7:4所指「王的損失」是敵人萬不能補足的。她所指的是什麼「損失」?(7:4

(3) 亞哈隨魯王聽了以斯帖的言詞,有什麼反應?(7:5-7

a. 為什麼亞哈隨魯王要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

b. 若要推翻先前殲滅猶太族的諭令,亞哈隨魯王要面對什麼挑戰?

(4) 以斯帖本是猶太人,若根據諭旨,她理應屬有罪之身。何故哈曼卻要向她求情?(7:7-8

哈曼向以斯帖的求情,如何成為他的喪命之舉?

(5) 哈曼最終的結局是怎樣?(7:9-10

哈曼為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要置他於死地,但這木架竟成了自己的死亡之具。從哈曼的結局,你有何領受?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生死之間

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 7:3)

以斯帖若要拯救猶太人被滅族的危機,除了要揭露自己是猶太人的身份外,她還要面對亞哈隨魯王的面子問題;因為這個殲滅猶太族的諭令是亞哈隨魯王讓哈曼用自己的戒指蓋印,代表了王的旨意。如要廢除這死亡之令,即表示王要承認自己犯了大錯,這是萬不能發生的事。因此,以斯帖所要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是要為亞哈隨魯王建一個下台階,以致不失他的面子之餘而能推翻諭令。以斯帖知道若與亞哈隨魯王曉以大義,証明殲滅猶太族的諭令是錯誤的會是完全不奏效的,因亞哈隨魯王並不是一個忠奸分明的皇帝。因此,以斯帖使用王對她的鍾愛為「魚餌」,以致她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若王堅持那死亡之令,王便會失去他的至愛,這是「敵人萬不能補足」的。

對亞哈隨魯王來說,若不推翻死亡之令,他便會失去他的至愛(以斯帖);但若推翻諭令不單會令他的府庫損失一萬他連得銀子,也會令他成為國民的笑柄。然而,他不能不回應以斯帖的要求,因他三次當眾答應了以斯帖要成就她的心願。今次,以斯帖的要求真的使亞哈隨魯王左右為難,他老羞成怒,便離開酒席往御園去思想如何處理這困局。

正在困局中,哈曼伏在以斯帖的榻上央求她救命,這正正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根據後宮規定的禮儀,除了王之外,無人可以單獨與後宮的婦女共處一室。哈曼在皇宮服侍多年,沒有理由不知道當中的禁忌。當亞哈隨魯王離開酒席往御園的時候,他必須立刻離開後宮。然而,他不單沒有離開,更俯伏在以斯帖的榻上央求她救命,簡直是不可思議。他這舉動大大幫助了亞哈隨魯王解決他的困局,以致王因利成便,用哈曼違反後宮禮儀,以凌辱王后為藉口,把他立刻處決。

整個事件的發展和結局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縱使以斯帖用王對她的鍾愛為「魚餌」,也難為亞哈隨魯王建造一個下台階。然而哈曼竟幫她一把,他的無心之失竟鑄成大錯,以致他用來陷害末底改的木架竟成了自己死亡的刑具。哈曼的一生都是追求地上的權柄名利,而被自己的私慾牽引犯罪要滅絕以色列民;最終落得如此下場。這是對我們作信徒的一個重要的提醒:若我們生命的追求是地上的成功而不是神,那麼我們會同樣地的被自己的私慾牽引犯罪,而犯罪的必作繭自斃。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 1:14-15

因此,我們務要在真道上謹守儆醒,因為魔鬼是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要尋找可吞吃的人。若我們被試探誘惑,離開真道,我們在主再來的時候,在神的面前便會落得哈曼的下場。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8:1-1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哈曼的死如何扭轉局勢?(8:1-2

a. 哈曼的死使末底改得到了什麼?

b. 哈曼的失與末底改的得對你有什麼提醒?

(2) 哈曼已死了。為什麼以斯帖仍要向亞哈隨魯王求情?她求的是什麼?(8:3-6

王如何回應以斯帖的請求?為什麼他這樣回應?(8:7-8

(3) 末底改頒佈了一個什麼諭旨?(8: 9-14

a. 請比較哈曼所下的諭旨(3:10-15)與末底改所下諭旨(8:9-14)。兩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b. 這些相同和不同之處代表了什麼?

(4) 諭旨准許各城的猶太人殺戮他人,當中有什麼規範(如時間、對象、目的等)?(8:11-12

a. 這諭旨帶來什麼後果?

猶太人的反應

非猶太人的反應

b. 請對比猶太人與非猶太人在3:148:15-17的反應。

(5) 本章以形容末底改得王的器重為結束。請把8:154:1-2對比,你有什麼發現?

a. 在故事的開始,聖經介紹哈曼是亞甲族人;一般學者都認為亞甲族是亞瑪力人的後裔(或代表反猶太族的宿敵)。末底改和以斯帖卻有猶太王族血統。故事的結束是哈曼死在以斯帖的計謀下。這個故事的發展如何引証耶和華神在出埃及記中的宣告(17:8-1619:4-6)?

b. 從哈曼的結局,你對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有何領受?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的主權

諭旨中,王准各省各城的猶大人在一日之間,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十三日,聚集保護性命,剪除殺戮滅絕那要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奪取他們的財為掠物。(斯8:11-12)

末底改是哈曼的逆轉!

藉著以斯帖,末底改不單管理了哈曼的家產;他更承繼了哈曼的權柄,因王把哈曼曾戴過的戒指賜給末底改。更重要的是:末底改的諭令其實是哈曼的諭令的逆轉。若我們把兩個諭令對照,就發現兩個諭令所用的文字是相同的,祇是猶太人與波斯人的位置對調。從前,王授權波斯人去殲滅境內的猶太人;現在王授權猶太人聚集保護性命,並全然剪除殺戮那要攻擊他們的一切仇敵,和奪取他們的財為掠物。

有神學家認為末底改與哈曼的命運引證了耶和華神的主權。出埃及記記載了神命定亞瑪力人為以色列民的宿敵,要世世代代與猶太人爭戰(出17:16)。神更囑咐掃羅要滅絕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撒上 15:3)。然而,掃羅卻因憐惜亞甲,和愛惜上好的牲畜和一切美物,不肯滅絕(撒上15:9),以致留下的餘種繼續與以色列民爭戰。以斯帖記的記載正是這兩個民族爭戰的延續。神學家 Karen Jobes解說:

不論哈曼是否有意識地這樣做,他對付猶太人的死亡頒令正是試圖將神應許滅絕亞瑪力人的命運扭轉,將滅亡之路轉移到神的子民猶太人。末底改的諭令將哈曼的諭令扭轉,因此,將滅絕的應許再轉移到猶太人的仇敵身上。末底改的諭令重述了神自己的命令,神在整個舊約一直向神子民的敵人宣佈聖戰。

以斯帖記的故事引証了神的主權是永遠長存的。縱使猶太人與亞瑪力人的爭戰是始於多個世紀前、縱使神的名字不曾在故事中出現、縱使神沒有用偉大的神蹟奇事來扭轉局勢、縱使屬祂的子民把祂遺忘了,但神的保護管照仍然是永遠長存的,因祂就是那位必定履行祂所立的約、信實的神。

藉著基督,神今天對我們這羣屬祂的子民立了新的盟約。神呼召我們作祂的子民,應許我們祂的國度必降臨;祂同時囑咐我們要在地上作鹽作光,要堅定不移的持守真道、傳揚福音。我們是否願意參與其中?若我們不願意,神便呼召其他人去成就祂的計劃,因神的旨意是必定成就;只是我們不在其中享有神最終的榮耀。若是如此,那麼我們現在想如何回應神對我們的囑咐呢?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9:1-1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等待已久的亞達月十三日終於來臨了。第一節經文如何形容那日?(9:1

a. 對猶大人的仇敵而言

b. 對猶太人而言

c. 你對那日的結果有何觀感?

(2) 猶太人在波斯境內屬少數民族。為何他們竟能轄制大多數的波斯人?(9:2-6

a. 經文重複猶太人要對付的是什麼人(9:1, 2, 5, 16)?這重複有何特別意思?

b. 你對猶太人的殺戮有何觀感?

(3) 聖經用了很多篇幅(4節經文)記載哈曼的兒子和他們的結局。有何用意?(9:7-10, 13-14

(4) 為什麼以斯帖向亞哈隨魯王要求延續猶太人殺戮恨他們的人?(9:11-14

有神學家驚訝以斯帖這個舉動。有的認為她是為了報復;有的認為她已被權力沖昏了頭腦,變成第二個哈曼。你會如何理解以斯帖這個舉動?

(5) 全段經文重複了三次猶太人「沒有下手奪取財物」(9:10, 15, 16)。這個舉動有何特別意思?為什麼經文不斷重複這意念?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聖戰之爭

十二月,乃亞達月,十三日,王的諭旨將要舉行,就是猶大人的仇敵盼望轄制他們的日子,猶大人反倒轄制恨他們的人。(斯9:1)

亞達月十三日,表面看來是一個讓猶太人屠殺恨他們的仇敵的日子;然而從聖經神學角度,這是一場神命定的聖戰。這場聖戰是延續、或再次重述神對掃羅的命令(撒上 15章),因此以斯帖和猶太人做了一些特別的舉動:

- 猶太人要對付的祇限於「恨他們的仇敵」(在故事中,即是亞瑪力人及其波斯黨羽)。因神曾囑咐掃羅要滅絕亞瑪力人,然而他沒有聽從吩咐而放他們一條生路。因此,亞達月十三日是延續這場聖戰;不過執法者是波斯境內的猶太人。

- 經文三次重複猶太人「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是為要保持這場聖戰的聖潔。古代的聖戰有一規定:不能奪取財物,要將所有活物(人、牲畜)和財物全部獻給神(書6:20-24)。掃羅正因貪戀上好的戰利品,以致他觸犯了規定,污穢了聖戰的聖潔。故事中的猶太人明白這重點,他們意識到亞達月十三日並不是他們任意殺戮任何人的日子,而是為神爭戰,要遵行神的命令滅絕亞瑪力人。因此,縱使末底改容許他們奪取敵人的財物為掠物(8:12),他們也不敢獵取分毫。

- 以斯帖要求把哈曼的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公開示眾,這也是古代聖戰裡的一個慣常的做法,如非利士人把掃羅和他的兒子的屍體釘在城牆上示眾(撒上31:1-13)。

- 以斯帖更要求延長多一日,讓猶太人完全的殺戮他們的仇敵;這是為了要徹底的把亞瑪力族全然消滅,不重蹈掃羅的覆轍。

今天我們活在21世紀,雖然未有實際參與任何聖戰行動;但其實我們時刻都是在屬靈爭戰之中。然而,我們很多時會忘記了聖戰的規矩:不能奪取財物為戰利品。當我們在事奉中取得成功,當別人讚賞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在心裡沾沾自喜,把這些成功和讚賞成為自己的戰利品,忘記了這些成就都是因著神的能力和恩典而來的。在以斯帖記裡,當猶太人戰勝亞瑪力人的時候,他們緊記「不能下手奪取財物」,為要保持聖戰的聖潔。讓我們儆醒學習,要保持我們心靈裡的聖潔,以致配得作神的精兵,為神打屬靈的爭戰。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9:20-3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猶太人如何慶祝普珥日?(9:20-22, 31

a. 這種慶祝方式有何意義?

b. 我們是如何慶祝聖誕節和復活節?

c. 普珥日的慶祝方式對我們今天慶祝神的節期有何提醒?

(2) 慶祝普珥日的意義是什麼?(v. 22-28

(3) 普珥是掣籤的意思。對猶太人而言,這掣籤有什麼特別意義?(v. 24-25

(4) 以斯帖記指出猶太人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都要紀念遵守普珥日。這個要求與神訂定的逾越節相似(出 12:17)。這兩個節期所記念的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今天,還有什麼屬神的節期與普珥日、逾越節所記念的意義相似?

(5) 慶祝普珥日如何能幫助我們面對今天的困難?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慶祝普珥日

照著普珥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斯9:26-27)

慶祝普珥日是為了記念猶太人從哈曼的滅族危機裡得到拯救,以致猶太人能脫離仇敵的攻擊得享平安。這是一個轉憂為喜、化悲為樂的經歷。這奇妙的拯救經歷是始於哈曼掣籤祈求他的神靈訂定猶太滅族的日子;然而整件事的發展表明了神子民的命運不會由其他神靈來決定生死,而是由耶和華神來掌管。雖然慶祝普珥日的意義與逾越節和新約的復活節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普珥日決不能與逾越節和復活節相提並論,因為普珥日並不是由神所命定,而是以斯帖與末底改以國家統治者的權柄來制定的。因此,普珥日是一個由人民自發性回應神拯救的舉動。但縱使如此,普珥日的慶祝對我們今天的信徒有兩個提醒:

1. 普珥日是一個表彰了神的信實的節期。縱使猶太人被神懲罰亡國被擄,縱使是遠在波斯境內,神的照管依然臨在,只因他們是以色列民,是神揀選的民族並神與他們立約的。今天,我們同樣是神揀選的子民,但是我們是否確信神的信實和祂的應許,以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有亞伯拉罕的信心,縱使經歷痛苦仍知道神在當中掌管、神有預備?

2. 慶祝普珥日著重「記念」神的拯救。今天,我們作信徒的是如何記念神的拯救?我們是如何慶祝神的節期(如聖誕節、復活節等)?同樣地,我們會「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甚至「賙濟窮人」;然而當我們作這些慶祝活動時,我們可有記念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拯救和照管?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斯帖記10:1-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背景:在這些事過後,一切也回復昔日的正常生活。

(1) 經文指出一切回復平靜後,亞哈隨魯王使人民進貢給他。(10:1

a. 什麼是「進貢」?

b. 「進貢」的目的是什麼?

c. 你認為這句經文背後有什麼意思?(1:1-8

(2) 在這些事以後,末底改有什麼改變?(10:2

(3) 末底改的改變對猶太民族有什麼影響?(10:3

(4) 在全卷書的結束,作者祇提及亞哈隨魯王和末底改。當中有什麼含意?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十架的得勝

亞哈隨魯王使旱地和海島的人民都進貢。(斯10:1)

普珥日是一個安息的日子,代表神的子民勝過邪惡及死亡的威脅而得享安息。然而,普珥日所代表的祇是一個短暫的安息,因為窮奢極侈的亞哈隨魯王仍在位,以致人民仍被他剝削。雖然末底改已被亞哈隨魯王高升為宰相,能替猶太人求好處,說和平的話;然而,末底改仍要仰望王的鼻息。稍有差池,末底改也可以落得哈曼的下場。

我們信徒真正的安息並不在於智慧者的統治,而是建基在主基督的復活。以斯帖的故事是一個猶太人得拯救的故事;當中哈曼和末底改的命運逆轉,正好表徵了主基督的死和復活。正當人看見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以為屬神的一方完全被擊敗了,但原來神的能力奇妙地使事情逆轉:被擊敗的反是全然得勝,因他從死裡復活。因此,以斯帖記並不單只是一個猶太人得拯救的故事;它更象徵著信徒藉著基督而得到最終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