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5:15–6:12

本週我們會完成研讀舊約傳道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5:15-17財富之患這段似是與上一節(5:14) 相連的:

(1) 5:15似是引用約伯之言(1:21)

a. 這人生的事實是福還是禍呢?

b. 為何約伯竟能因此稱頌神?

(2) 5:17是否一般人的寫照?為什麼?(註: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燭影下吃晚飯的。)

(3) 5:16-17所形容的人生,你說這對貧者還是富者是更大的禍患?

5:18–6:9享用財富所羅門把兩類財主作比較

(4) 他看為善為美的是那一類的財主?(5:18-20)

(5) 他看為禍患的是那一類的財主?(56:1-2)

a. 他與第一類的有什麼相同之處?

b. 不同之處又在那裡?

c. 所羅門有否說出分別之因?你認為呢?

(6) 何以既有這一切(6:2所形容的加上眾多的兒子)而不能享用,甚至不得埋葬?

a. 你遇見過相似的人嗎?

b. 為何所羅門要把這樣的人與死胎相比?(6:4-6)

(7) 所羅門看不論智慧與愚昧;貧與富(6:7-9)

a. 都是為口腹勞碌(6:7) :你說對嗎?

b. 「心卻不知足」:為何會如此?

c. 他的結論是:眼看得到的比心想的好(6:9) :這是什麼意思?你同意嗎?

d. 為何連這個也是虛空、捕風呢?

6:10-12財富的總論所羅門論到財富與享用(或不能享用) 時,沒有與人的善惡連上關係;一切似是偶然的:

(8) 這裡所說「比人力大」的是誰?

(9) 既然先前所有的「事物」已起了名、「何為人」也被知道,我們也不能與有能力的(造物主?) 相爭:他就作出什麼結論?(註:6:11可譯為加增言語、更顯虛浮)

(10) 6:12是他對「日光之下」的人生的結論:

a. 作為信徒,你對這句話有什麼意見?

b. 這句話怎樣幫助你了解世人一般對永生的心態?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 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無故的信仰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 (5:15)

約伯記是比傳道書較早期的著作,相信是亞伯拉罕時代或更早期的經書,故此是所羅門所熟悉的。當他論到財主積財的禍患時,他是借用了約伯所言的名句: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1:21)

所羅門因這觀察而看之為一宗大禍患”(5:16) 相反的,約伯卻說: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為何會如此不同呢?

我相信他們主要的分別是出於不同的人生追尋的目標。

所羅門自己承認在追尋人生的意義時,是從今生的事物中尋找,為要滿足心靈(人那永恆的靈)的需要。結果,不論是享樂、工作、大工程的建設、財富、甚至是智慧本身(1:16 –2:10),都不能填補心靈的空處;於是他稱這些追尋和成果為虛空與捕風。這些事物可能給予他短暫的喜樂(5:19) ,但當失去這些時或是在今生、還因死亡,就顯為更大的禍患了。

當這滿有智慧的所羅門在作理性的分析時,約伯卻是親身的經歷失去了十個兒女和極豐厚的財富(1:13-19)。但作為一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1:1) ,約伯從不以這些地上的事物為尋找滿足的根據,而是看重他與這賜恩典和生命的造物主的關係。雖然他在極大和持續的苦難之中多有掙扎,至終他向撒但顯明,他敬畏神確是無故的(伯1:9)。一些解經家就稱約伯這不從這地上、會過去的事物尋找滿足和生命意義的信仰,為「無故的信仰」。這是約伯和所羅門的分別。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7:1-29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7:1-10強(弱)的比較所羅門這裡的見解往往與常人的思想相反的:

(1) 名譽與香膏(7:1a)

a. 美名與香水有什麼共同之處?

b. 不同之處又何在?(可包括價值、長久等等)

(2) 生與死(4:1b-4)

a. 死的「日子」如何能勝過生的「日子」?(7:2, 4)

b. 你能誠實的說,情願赴喪家而非宴樂之家嗎?

c. 為什麼?

d. 下一次,你會用什麼心情去赴喪禮?

(3) 我們都不喜歡憂愁和失望:7:3能怎樣幫助你去面對這些?

(4) 我們也不喜歡被責備:7:5能怎樣幫助你去面對它?

(5) 作為智慧人,我們當怎樣處理人的稱讚?(7:5-6)

(6) 7:7再不是用比對,乃是直言:

a. 在什麼情況下,智慧人竟會勒索(或用私刑)

b. 在什麼情況下,智慧人竟會行賄?

(7) 事情的終局和起頭與忍耐和驕傲有何關?(7:8) 為何以「終局」為佳?

(8) 7:9所言,你領會到保羅對提多在選立屬靈領袖時說:不暴躁 的勸戒之因嗎?(1:7)

(9) 為何說:今非昔比/good old days” 是不智?(7:10)

7:11-12智慧頌

(10) 為何把智慧與遺產和銀錢相提並論?

(11) 智慧怎樣勝過二者?(7:12)

7:13-18敬畏神

(12) 人既不能改變神的作為:

a. 我們該如何面對喜樂和患難的日子?(7:14)

b. 為什麼?

(13) 什麼是「過分」的行義和「過於」智慧?(7:16)

(14) 為何因此會自取敗亡?

(15) 為何所羅門說,敬畏神的人會避免這兩個「極端」?

(16) 你可以怎樣應用這勸勉在自己身上?

7:19-29沒有義人

(17)世上實在沒有義人(7:20):

a. 是誰之責:人還是造物主?(7:29)

b. 為何所羅門看女人比男人邪惡?(7:27, 28)

c. 是他的偏見?是事實嗎?

(18) 所羅門既說:萬事之理離我甚遠”(9:24) ,為何仍然尋求?他的尋求集中在什麼事上?(9:25)

(1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自義的惡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7:16)

稍眼看來,以為所羅門以上的一句話是提倡中國和希臘「中庸之道」的哲理;這哲理當然很有智慧。但聖經一般的教導似乎不是反對「極端的公義」,而是反對「自義」。這正是法利賽人的罪;這種「假冒為善」的罪是害人害己的大惡。

在四福音中,我們讀到這些法利賽人是主耶穌主要的仇敵,也成為主耶穌一再嚴責的對象。法利賽人自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嚴守摩西的律法,因而比別人更聖潔、更認識律法。結果,他們的自義反而弄瞎了他們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罪的醜惡、看不到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赦免、也同時像瞎子領路一樣(15:14),引導別人走向死亡。耶穌論到他們的自義如何害自害人時,說: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 (太23:15

可惜的是,這樣法利賽式的自義仍然在神的家中甚為普遍。這些「摩登」法利賽人不明白真理,不曉得把基本要義與不重要的人的傳統區別,往往引進無謂的爭議,甚至導致教會的分裂。往往連累到新信的和慕道者要離開教會。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8:1-17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8:1-9要聽王命

(1) 一般解經家都不能肯定8:1與下文的關係:

a. 為何智慧能使人臉上的暴氣(硬容) 改變?

b. 智慧如何幫助人面對王命(包括無理的命)

(2) 在勸戒我們要遵王命時(古時君王當然是有絕對的主權),所羅門指出:

a. 什麼是基本的原因?(8:2)

b. 什麼是道德方面的原因?(8:3)

c. 什麼是實際的原因?(8:4)

d. 什麼是理智的原因?(8:5)

e. 與「定時」、「定理」和「重壓」何關?(8:6)

f. 事件的終結的不可知(特別是生死)與遵王命有何干?(8:7-8)

(3) 這場爭戰無人能免 一般的英譯本為譯無人能免兵役 :這與邪惡不能救行惡的人有何關?(8:8)

(4) 身為君王的所羅門怎樣勸戒其他君王?(8:9)

8:10-15惡人與義人

(5) 8:10論同一類的惡人(是自言為正直,也出入聖地) :他們遭到什麼結局?

(6) 世上罪惡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什麼?(8:11)

(7) 這對我們社會如何處理罪惡有什麼提醒?

(8) 所羅門說行惡者會有什麼報應?(8:12-13)

(9) 但這是否是必然的?(8:14)

(10) 既非必然,所羅門對人生有什麼感想?(8:15)

(11) 你同意嗎?為什麼?

8:16-17有限的智慧

(12) 所羅門在8:16作出什麼觀察?

(13) 為何這觀察會引至他看到智慧的極限?

(1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改變的面容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8:1)

當所羅門說: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8:1) 他是否在說,智慧人能解釋萬事呢?當然不是;在結束這一章時,他就作此結論: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8:17)

故此,真正的智慧不在乎萬事通,乃在乎承認自己的有限、知道自己的「不知」,這也是智慧的所羅門自己承認的。惟有那些自以為必須萬事通,在找不到答案時,他們的驕傲轉為的沮喪,都顯在他們僵硬的面容上。相反地,那些自知有限的,面上卻發出真正智慧的光彩。

不過,知道自己有限是不只對智慧而言的,更是適用於人的力量。我見過一些窮己力,力求工作的完美者,在達不到自己的理想時,那種沮喪同樣顯在他們僵硬的面容上。(8:1之臉上暴氣,不少解經者譯為僵硬的面容)

相反地,當人自知力量有限,在盡了己力之餘,平靜的接受結果。他們的謙遜也顯在他們的臉光之中。

不曉得你今天的面容是僵硬的,還是有光彩的呢?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9:1-1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9:1-12相同的命運

(1) 義人和智慧人(9:1)

a. 他們的作為都在神的手中是什麼意思?

b. 這意味著惡人和愚昧人的作為是怎樣呢?

c. 前面是愛是恨是人所不如:這對義人和智慧人重要嗎?為什麼?

(2) 好人與壞人(9:2-3)

a. 這好與壞的對比中,為何所羅門把「起誓」和「怕起誓的」包括在內?怕作承諾是錯的嗎?為什麼?

b. 是否世人的心「都」充滿了惡?(可參耶17:9)

(3) 活比死好(9: 4-10)

a. 活比死好的原因是什麼?(9:4-6)

b. 能叫活的比死的好,所羅門這裡有什麼暗示?(9:5-6)

c. 既然人人都必死,為何視之為「禍患」?(9:3)

d. 似因這「禍患」叫所羅門力言一生是「虛空的」(9:9):

i. 因此,他勸導我們該怎樣過這生?(9: 7-10)

ii. 你認為他是在說反調,還是認真的?為什麼?

(4) 殘酷的現實(9:11-12)

a. 他又觀察到人生那兩個現實?

b. 這兩個現實是否就支持他在9:7-10的勸導?為什麼?

9:13-18智慧的事例

(5) 你對這貧窮的智慧人是否同樣的佩服?(9:13「廣大」之意) 為什麼?

(6) 你認為城中的人後來為何藐視、不聽從他?

(7) 這事例給你什麼感想?

(8) 所羅門對這事的感想又是什麼?(9:17-18)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同一的命運?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 …… (9:2)

經過這麼多的尋索和思想,所羅門說: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all share a common destiny)”(9:1-2)

看來,這詳細的考究使他歎息,因為義人和惡人都同樣面對一樣的事,就是死亡;故此這是一件禍患(9:3) 。這禍患更顯可惡,因為日光之下的事件,全是「機緣巧合」(9:11-12) ,是人不能掌管的。

這個歎息似乎更驅使他作出「存在主義式」的結論,認為人生莫過於盡情的享樂—live life to the fullest(9:7-10) 。這正是今日世人的人生哲學。

不過,我相信所羅門是在作反面的結論,叫那些「存在主義式」的人看到自己的錯誤;因為早在這段講論的開始,他已指出: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9:1)

他的意思是說,義人和智慧人的作為既都在神的手中,這就是說有神的引導,也就是說有神的掌管。相反地,不義和愚昧人的作為是他們不能主宰的,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9:11) 。對,就是義人和智慧人也不知是愛、是恨在等待著他們(9:1) 。但是既然他們的作為(與前路) 都在神的手中,他們就不用太多的罣慮;他們的人生不像不義與愚昧的,並非是虛空的。

反而,那些不義與愚昧的,能盡情享樂,是他們虛空人生最好的份兒(9:7-10)。不過這結論是有待所羅門在結束傳道書時,給我們要「記念造你的主」的忠告時,才明顯的道出來(12:1)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10:1-2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一章是把不同的箴言收集起來;讓我們逐個的思想:

(1) 10:1 似是9:18b的延續:「一點的愚昧」既能有這樣的破壞力,我們當如何防範?

(2) 10:2-3—愚昧人能否隱藏自己的愚昧?為什麼?(參下註)

(3) 10:4—對待暴躁者的良策是什麼?

(4) 10:5-7—這是常見的現象

a. 是否一定是壞事?

b. 如果真是「禍患」,按你的體驗和觀察,會怎樣得到改正的呢?

(5) 10:8-9, 11—凡事都有風險:

a. 是否我們就避而不作?

b. 或是要小心去作?

(6) 10:10是屬常理:你可以怎樣應用?

(7) 10:12-14—說話要小心

a. 智慧之言的標記是什麼?(10:12)

b. 愚昧之言的標記是什麼?(10:14a)

c. 愚昧之言會引至什麼後果?

(8) 10:15—我們都會因勞碌而困乏:

a. 愚者的困乏卻有什麼不同?

b. 為什麼?

(9) 10:16-20—王與臣僕

a. 好的君王既是那些不醉酒、好宴樂的(10:16-17) ,但為何他又讚同設擺筵席等等?(10:19)

b. 10:20要表明什麼事實?

c. 我們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身上?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古時的以色列,右手是權力和拯救的象徵;右邊是正直和喜悅的的象徵。故此,尊貴者是坐在右邊的。左邊往往象徵無能與邪惡。” (Crenshaw, 169)

靈修默想小篇
要慎言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 (10:12)

第十章是收集了一大堆的箴言;相信在研讀時,你會遇到一些是很有趣的(如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10:2]);有些是不明所以的(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或作僕人)[10:16]) ;但都是值得細思的。

對我最大的提醒,是那些有關說話的箴言,特別是10:12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 。這句話提醒我,智慧與否是人可以察覺到的,特別是在我們的說話中。是的,這就使我想起多年所學到,仍然繼續在學習的,就是在怒中所說的話,一定是會叫我後悔的。

在婚姻輔導時,我愛這樣的提醒婚姻有難處的夫婦,就是:怒中說的話,也要記挂 。話雖如此,我也知道,說了話是不能收回的;對方已受了創傷!故此,我不斷的提醒自己,在激動時,不要立即作出任何的回應;要讓自己度過一個晚上(sleep on it for a night) ,才作出回應。

每當我能如此,真的待明天才作出回應時,在平靜後,我會發覺:

- 事件其實是不重要,不值得我如此激動;

- 或是那激怒我的人,並非存壞的心腸;

- 或是他確有他的苦衷;

- 或是我其實誤會了他的話;

- 或更是:這是我當得的!

下一次你在激動時,不妨試試 “sleep on it” 待明天才作出回應!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11:1-1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1:1-6—投資的良策

(1) 所羅門在此提供那兩個投資的良策(11:1-2)

(2) 他用什麼比喻來表明「長線投資」的益處?(11:3a)

(3) 他又用什麼比喻來提醒我們投資的成功不是必然的?(11:3v, 6)

(4) 他又提出什麼會成為投資的障礙?(11:4-5)

(5) 他用什麼理由來鼓勵我們要多元化的投資和勤勞?(11:2, 6)

11:7-10—及時行樂,但是……

(6) 當快樂(11:7-8): 尚有日光,就當快樂,但卻要

a. 想到什麼?

b. 為什麼?

(7) 對少年人的勸告(11:9-10)

a. 現今的少年人是怎樣過活的?

b. 叫他們歡喜怎樣就行:是否適當?

c. 如果他們真的重視神的審判,會怎樣影響他們的生活?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投資的良策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或譯把麥賣到遠洋),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11:1-2)

我一直是留意著所羅門的道德和靈意上的講論,故此當讀到如此實際有關投資方面的提議,是感到有點意外和興趣。在11:1-2,他基本上是作出兩個投資的建議,於今日也適用的:

(1) 要作長線的投資:把麥賣到遠洋,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11:1)

當然把麥子賣到遠洋與送到本地市場出售很不同,是要等待很長時間才收到價銀,且帶較大的風險。但明顯的,是有它的好處:

- 風險大、利益自然也較豐厚;

- 市場也被拓展;

- 與短線投資不同,不用日日擔心市價。

(2) 多元化的投資: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11:2)

現代投資的諺語有云:不要把所有雞蛋全放在一個籃裡 ;這正是所羅門這句話的意思。他很實際的指出,所有投資都具風險,就如林中的樹向南或向北倒是不能預料的(11:3) ;投資的結果也是如此:你不知那一樣發旺”(11:6) 。故此,多元化的投資把風險減低了。

你不能不說,這是非常合現代的投資良策!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傳道書12:1-14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所羅門在日光之下對人生的觀察到了完結時,提出了兩個勸戒:

12:1-8要記念造你的主所羅門用很幽默的比喻來形容老年的難處:

(1) 年幼時就須要記念造你的主(12:1)

a. 如何是「記念造你的主」?

b. 對年幼者有何重要?

c. 年青人能如此的記念,困難嗎?

d. 年老的又如何?

(2) 所羅門稱老年為衰退,毫無喜樂 的年日,並作解釋;試看你同意否?(12:2-6)

a. 12:1怎樣形容我們漸衰的身心?

b. 12:3a怎樣論到我們漸衰的膝頭和腿?

c. 12:3b如何形容我們越來稀少的牙齒和衰退的視力?

d. 12:4怎樣論到我們衰退的聽覺,和早起?

e. 12:5a如何形容我們過馬路的風險?

f. 12:5b杏樹開花似指白髮,蚱蜢成重擔又指什麼呢?

g. 12:5b指人會失去欲望 :這可包括什麼呢?

h. 12:5c-6就提到死亡;你認為以下比喻恰當嗎?為什麼?

i. 銀練的折斷:似指靈與體的分開(severed)

ii. 金罐的破裂(參撒迦利亞4章之油罐):生命的傾倒;

iii. 泉旁的瓶子和在井口的水輪:指生命的泉源:都破爛了!

(3) 論到人的死亡,所羅門在12:7如何引用創世記3:19?卻加上什麼?為什麼?

(4) 為何所羅門說老年是衰敗、毫無喜樂的年日 ?你同意嗎?

(5) 你從他這結論學到什麼?

(6) 這樣,生命是否就是虛空?(12:8) 為什麼?

12:9-14—總意

(7) 所羅門指出他智慧的言語的出處是什麼?(12:11)

(8) 為何他說: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是什麼的提醒?

(9) 再次論到一切都是虛空時,他就指出「人當盡的本分」是敬畏神 謹守祂的誡命”(12:13)

a. 他說這話的原因是什麼?(12:14)

b. 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c. 他有交代或說明嗎?為什麼?

(10) 傳道書給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人當盡的本份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12:13)

當讀到所羅門重複的說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虛空」時,我總是希望他在結束時,能正面的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對,在全書結束時,他的確很清楚和有力的告訴我們:要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 ,因為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13) 。較早時,在這最後一章的開始,他已告訴我們:當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12:1) ;意思是這樣才能做到人當盡的本分。

這當然是很重要的教訓,但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嗎?本分就是意義嗎?我相信兩者是有分別的。

雖然如此,我們需要知道,傳道書像其他聖經的書卷一樣,是聖經正典66卷之一而已。要66卷一起才是神給我們完整的啟示。

其實舊約的其他經卷都有提到我們人生的目標:如申命記就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6:5) ;如以賽亞所言: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 (43:7) ;又如出埃及記所言: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19:6) 等。但以色列人一向把這些看為他們民族的責任,而他們之未能遵守,是得到神審判以色列和猶大的原因。故此,傳道書,特別是它的結論,不但道出他們離開神就只有虛空的人生,更清楚指出有「個人」面對審判的後果。容許我在此與你們分享Delitzsch就此的分析:

最後的審判不會是社群性的,乃是個人性的,雖然也與所處的社會有關。這個人性的審判,在當時舊約時代並沒有像國家的審判那樣被著重。馬太福音7:21-23,啟示錄20:12等之普世、個人性的審判在舊約中是找不到的。在那時代的舊約經卷所提的最後審判是針對邦國、城市和人的景況。這裡的傳道者開了先河,把最後審判的指頭指向人,也指到超越當時,有關將來的審判……把這針對普世的人的(信息)作為教義(doctrine) ,是主耶穌和使徒繼續傳講的……

(傳道書)就如晨曦的照耀,把新的啟示放出來……為福音作寶貴以及合宜的橋樑。因著傳道書,舊約(傳統)的宗教奏出喪樂,卻同時粉碎了民族的界限、個人生命的綑鎖這些都是攔阻我們明白生命之謎的在尚沒有復活預言的宣告中,只能成為人本宗教的昇華而已!” (K&D,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