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

第1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9:1-21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以賽亞書。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因書卷的篇幅長度,我們不會像其他書卷的逐節思想,乃以靈修式的多以重點來作反思。

這一章記載彌賽亞(即基督) 的預言是舉世馳名的,不過我們需要留意上文:就是神在吩咐先知不可行百姓所行的道(8:11) ,也要警告百姓不要求問交鬼和行巫術的,否則必落在艱難、黑暗和幽暗的痛苦中(8: 19-22) 。在這兩個警告中,神就預言祂必一方面作他們的聖所,但也作以色列家的絆腳石(8:14)

9:1-7—彌賽亞降生的預言

(1) 歷史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沒有聽從神藉著先知所發出的警告,換來的不單是國家的滅亡(以色列在主前721年、猶大則在主前586年先後亡國) ,更是落在屬靈的幽暗中聖殿的被毀,足以證明神已離開他們。9:1的「但」字,說明這並非他們的終局。西布倫與拿弗他利是處於以色列的北部,屢受北面來的敵人的蹂躪,以至成為「外邦人」之地是猶太人與迦南人、亞蘭人和米所波大米人混雜之地:

a. 這外邦加利利地的人「看見了大光」是什麼意思?(見太4:14)

b. 為何稱他們為「住在死蔭之地的人」(參先前審判的預言,如4:2; 7:23; 8:4)

(2) 這裡論到他們的喜樂時,提到(i) 如在埃及般的重壓和肩頭的杖折斷和(ii) 如基甸藉極少的軍族解開米甸七年的綑鎖(士第7)

a. 這裡指出的是什麼的喜樂?

b. 9:5所形容的是什麼景象?

(3) 導致這喜樂景象的原因在9:6-7道出:

a. 為何特稱這「救主」為「嬰孩」、為「子」?(參路2:7;約3:16;約壹4:9)

b. 祂要承擔什麼責任或權柄?

i. 祂的政權有什麼特點?(9:7)

ii. 既是這樣,這是一個怎樣的政權或國度?

c. 祂的名分別表明祂是誰?

i. 「奇妙」:見士師記13:18

ii. 「策士」:見以賽亞書11:2

iii. 「全能的神」:見申命記10:17;耶利米書32:18;尼希米記9:32和詩篇24:8

iv. 「永在的父」

v. 「和平之君」:見彌迦書5:5;以弗所書2:14

(4) 以上的名稱怎樣叫我們曉得這位彌賽亞既有人也有神的身份?

(5) 以上的名稱怎樣幫助我們明白「三位一體」的真理?

繼續犯罪、繼續的審判(9:8-21)

(6) 頑梗的罪(9:8-12)

a. 這裡論到的是什麼罪?

b. 何細亞王的行為怎樣顯出這罪來?(見王下17:3-4)

c. 他們要得什麼審判?

(7) 領袖禍及百姓(9:13-17)

a. 神怎樣形容領袖的罪?

b. 解經家Delitzsch指這是以賽亞以狗搖尾來喻先知的醜惡,你意下如何?

c. 領袖的罪如何禍及百姓?

(8) 火的審判(9:18-21)

a. 為何以火來喻他們的罪,同時也喻神的憤怒?

b. 9:20-21所言的審判是比「火」更甚,你說對嗎?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神賜獨生愛子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9:6)

加爾文對這奇妙寶貴的應許神賜獨生愛子有以下的應用:

現在讓我們去應用這應許:每當心中起了疑惑,所有出路 都關閉了;換句話說,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完蛋了,讓我們緊記基督稱為「奇妙」,因為祂有意想不到的方法來幫助我們,而祂的能力遠超我們所能想像的。當我們 需要引導時,讓我們記得祂是「策士」。當我們需要力量時,讓我們記得祂是「全能的神」。當新的驚懼突然臨到,死亡的威脅從四面侵襲時,讓我們倚靠那位「永 在」的,而且確是我們的「父」;也因這原故,讓我們在所有要過去的艱難上安然。每當我們被憂慮的風暴衝擊,每當撒但試圖困擾我們的良心時,讓我們記得基督 是「和平的君」;並且祂能輕易的消除我們不安的情緒。因此,祂的名給我們堅固在基督裡的信心,也給我們力量去面對撒但和地獄的攻擊。 (Calvin’s Commentaries VII, 312-3)

除了加爾文以上的勉勵,這榮耀的預言更有力的早已告訴我們:

- 我們的救主基督是人亦是神:祂既降生為「嬰孩」,故此是完全的人;祂同時是「全能的神」,故此也100%是神;

- 祂的名除了是「全能的神」,更是「永在的父」祂更是耶和華自己:這就更肯定「三位一體」的真理了。

第2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0:1-1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0:1-4—以色列繼續行惡:這裡的預言是繼續上一章的「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的主題:

(1) 這裡形容以色列繼續行什麼罪?

(2) 所要面對的是什麼審判?

10:5-19—亞述,神審判的工具,亦遭審判

(3) 10:5-6所顯示的:

a. 是誰使這亞述強大的?

b. 神要藉他成就什麼旨意?

(4) 但亞述是怎樣看自己的呢?(10:7)

(5) 亞述怎樣看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和他們的耶和華神?(10:8-11)

(6) 今天世上的領袖在治國和處理國際戰爭上怎樣看我們的神?

(7) 亞述又是怎樣看自己呢?(10:13-14) 特別是

a. 所擁有的能力?

b. 智慧?

c. 勝利?

(8) 亞述最大的錯誤是什麼?(10:15)

a. 他們看錯了什麼?

b. 為什麼?

(9) 他們要受什麼審判?(10:16, 18, 19)

(10) 誰是「以色列的光」?(10:17)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順民意的領袖

禍哉!那些設立不義之律例的和記錄奸詐之判語的。(10:1)

在藉著以賽亞向以色列發出審判的警告時,神在此特別指出他們領袖的罪(9:13-21; 10: 1-4) 。解經家Oswalt就這些責備領袖的說話有以下的感想:

那種以人為本的驕傲和傲慢,是社會崇拜偉人根源。但這種的崇拜使(帶領者) 慢慢失去領導的能力。因為正直的領導能力是單屬於那些 認識自己的軟弱和敗壞的人。再者,當這樣的人認識到自己至終是要向神負責的,他便會存戰兢、忠誠的心來承擔責任。但人若認定或潛意式的相信「人」才是最終 的權威,他會很容易接受人的抬舉,並會盡一切所能爭取人的稱讚。當作領袖的越來越順善變的民意,真正的「治理」就不存在了。這是以賽亞在3:1-12,亦再在28:1-29(向以法蓮) 所記述的情景。那些原本是國家所倚靠來定方向、設立尺度作標準的,竟然轉向百姓來求問,看看什麼是最討群眾喜悅的方向和標準。結果就因要得名聲和自肥之故,使所有的價值觀和目標成為腐化。”(NICOT, Isaiah 1-39, 254)

第3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0:20 – 11: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那日」在以賽亞書一般是指「耶和華的日子」:

10:20-23—餘民的盼望

(1) 在末後的日子,餘剩之民將會是怎樣的不同?

(2) 神既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多如海沙(22:17-18) ,但卻只留「剩下」的蒙福,是不是與祂的應許相違?為什麼?

(3) 這固然是將來的應許,目前將要面對的是什麼?(10:21) 為什麼?

10:24-34—從亞述的軛得脫

(4) 神用什麼作錫安在亞述權勢下的比喻?(10:27)

(5) 神用那些歷史的例子來作拯救的證據?(參士7:23-25; 14:21ff)

(6) 神雖然應許拯救,卻仍把亞述入侵的可怕景象在10:28-32中形容出來亞葉、米磯崙、密抹等乃亞述攻耶路撒冷所經的城鎮:

a. 但神同時在10:33-34給予什麼應許?(10:19; 和結31:3)

b. 按歷史而言,亞述確滅了以色列;但猶大和耶路撒冷卻沒有在主前701年這次的攻擊中滅亡;反而亞述卻在主前609-5年被巴比倫所毀滅:你對這段預言有何感受?(參下註)

11:1-9—榮耀盼望之根

(7) 在論到餘剩之民的盼望時,彌賽亞被喻為「根生的枝子」,且是發自「耶西即大衛的父親的墩」是什麼意思?(參撒下7:12-16)

(8) 這裡論到彌賽亞的出現,祂與地上的以色列王在下列方面有什麼重要的分別:

a. 祂與神的關係?(11:2)

b. 祂的施政?(11:3-4)

c. 祂國度的生活?(11:5-9)

d. 為何會有這些的分別?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世界史(Sennacherib’s annals)與聖經這裡對亞述試圖攻取耶路撒冷的詳盡情節是有出入的;但這更證明以賽亞書的預言並非按世界史,在事後寫作的。再者,西拿基立的記載又是可靠嗎?解經家Young就十分同意Delitzsch的分析:「如果我們按正意解釋先知這裡的預言,它其實是已按字面的應驗了。亞述確從北面以征服者的姿態入侵;而那些城市確落在戰爭危險的威嚇之下。這正是先知所預言的:是從神直接看到的啟示,從神智慧的心所領受的,而像畫家一樣在這些啟示的片光中塗上他腦海裡的顏色」(Young, 374, K&D, 179)

靈修默想小篇
耶西的本

從耶西的本(原文是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11:1)

在宣告關於彌賽亞來臨那榮耀的信息時,以賽亞稱祂為「耶西的墩」。神本可叫以賽亞稱祂為大衛的根所生的,但以賽亞卻稱祂為耶西、即大衛父親的墩,這應該是有其特別的意思的:

- 這預言是緊接對亞述所發的審判,預言他要像高大的樹木般被伐倒(10:34) ,連樹墩也不存留。這毀滅當然是永遠的。但以色列卻非如此。 雖然她因罪也要受極嚴厲的審判,但所遭的毀壞卻非永久的,因為尚有餘剩的人,像樹墩一樣,神要行奇事使之復生,重新生長如高大的樹林一樣。這是神一貫的行 事途徑:先叫屬祂的人謙卑、除去驕橫,當他們悔改、重新惟一的倚靠祂時,祂就復興他們,甚至遠勝往昔;

- 有些解經者,包括加爾文在內,認為提到耶西,是故意不提威榮的大衛王室,而提平民百姓的耶西。這是要表明,救恩是單單屬神的恩賜,與人的威榮無關,全是出於信實的神。 (NICOT, Isaiah 1-39, 278-9)

弟兄姊妹,如果你今天感到像樹墩一樣,不要絕望,要重新信靠神,惟獨信靠祂;按祂的時候,祂能重新建造你成為高大的樹木。

第4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1:10 – 12: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1:10-16—彌賽亞的國度的建立

(1) 耶西的根被竪立為大旗(11:10, 12) 與基督的救贖有什麼關連?(見約3:14-15; 12:32)

a. 那兩類人被召到祂的旗下(11:10-12)

b. 保羅對這兩類人的解釋是什麼?(11:25-27)

c. 為何稱祂的所在為「安息之所」?(11:10)

(2) 這裡更預言猶大和以色列的和好:

a. 他們的彼此嫉妒消散:有可能嗎?為什麼?(參弗2:15-16)

b. 鄰邦要順服他們:你該怎樣看今天以色列被鄰邦的威脅?

c. 好像昔日使紅海乾涸的神蹟(11:15-16) :這第二次 的拯救會與第一次有什麼分別?(參啟16:12有關大河 即伯拉大河的乾涸)

12:1-6—救恩之歌

(3) 從這歌的內容,「那日」除了是可怕審判之日外,更是個什麼日子?

(4) 這歌可分為兩部份:

a. 第一部份(12:1-3)

i. 領受這救恩的是誰?

ii. 到今日為止,你曉得神向祂的子民(即以色列和猶大)發怒有多久?

iii. 他們會怎樣得「安慰」?(40:1-2)

iv. 他們會認識到耶和華是誰?

v. 他們從何會取到救恩的泉源?(見約7:37-38)

b. 第二部份(12:4-6)

i. 錫安的居民當向誰傳揚耶和華的名?(12:4)

ii. 為什麼?(12:5)

iii. 祂所行的「甚是美好」是指什麼而言?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要傳揚祂的救恩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12:2)

當以賽亞宣告有關「以馬內利」的預言後(7-11) ,他就不禁唱出感恩、讚美的詩歌,以歌頌神這奇妙的救恩作結束。這歌可分為兩部份:

第一部份(12:1-3) :就像摩西過紅海之後所唱的歌(15) ,為神奇妙的拯救而發出感恩與讚美。但以賽亞所言的救恩有很不同之處:

- 這裡藉「以馬內利」所成就的,是真真正正的「救恩」,不單是從地上仇敵中所得的拯救,乃是因罪得赦免,不用再從神手中受審判而得的「安慰」(詳見40:1-2)

- 因此,他們不用懼怕。不但是因有彌賽亞管治下所得的平安(11:2-9) ,遍地(不只是以色列) 被認識耶和華的知識所充滿(11:9) ;更因神的怒氣全消,他們不再被罪自己的罪和列邦的罪所欺壓了;

- 這裡並非像出埃及時,是曠野旅程的開始,乃是終結:是進入真正安息的時刻(11:10) ,更是歡樂的從救恩的泉源基督取永遠生命的水(4:10,14; 7: 37-38)

第二部份(12:4-6) :這部份是一個傳福音的詩歌。因著自己得著救恩,他們也盼望萬民也求告神的名;他們要普傳天下。解經家Young如此說:

這是宣教士傳道真正的信息:就是耶和華所行的大能、奇事。但單說神行奇事而不加以解釋是沒有可能的。我們不能單說有耶穌這人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必須傳講耶穌是誰,和祂藉死亡所成就的。當我們這樣的傳講,我們是傳講福音的教義(doctrine)。故此教義必須是我們傳福音給異教徒的內容。一如保羅證道時所說:「你們是怎樣離棄偶像歸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他兒子從天降臨,就是他從死裡復活的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帖前1:9, 10) 這可說是保羅宣講的福音要義。

第5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3:1-2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那救恩之歌把「以馬內利」的預言帶到一個總結。繼續預言的篇幅是以「神是當倚靠的」為主題:

上文的第7-12指出亞哈斯倚靠亞述而招禍患;

下文的第36-39指出希西家倚靠神而得平安,卻見亞述滅亡;

在這兩段歷史之間是神對列國的信息:

13-23章:列國的命運掌握在神的手中

24-27章:神是世界歷史的主

28-33章:倚靠人=愚昧

34-35章:逆神者=遭報;屬神者=成華美

註:第13-14章為一個完整的信息

13:2-5—神招聚其軍旅

(1) 招聚軍旅的目的何在?(13:2,5)

(2) 這軍旅從何而來?

(3) 為何神稱這屬地的軍旅為我的” (原文更是my holy ones 我的聖者)

(4) 所行的毀滅要到什麼程度?

13:6-16—耶和華的日子

(5) 上文(12) 的日子是歡樂的,為何這時卻是要哀號呢?

(6) 人類會怎樣面對這日子?(13:7-8)

(7) 這日子臨到的原因是什麼?(13:9, 11)

(8) 天地會怎樣回應這日子?(13:10) 為什麼?(13:13)

(9) 人類所得的是什麼審判?(13:12, 15-16)

(10) 按這裡的形容,你會稱這日子為什麼日子?

13:17-22—人類矜誇的審判(請參閱今日靈修默想小篇有關以巴比倫作人類驕傲的代表)

(11) 尼布甲尼撒怎樣看自己的成就?(見但4:28-30)

(12) 巴比倫國維持了多久?(見耶25:12; 29:10)

(13) 巴比倫是怎樣滅亡的?(見但5:30-31)

(14) 以賽亞怎樣預言這列國的榮耀巴比倫的終局呢?(13:20-22 參下註)

(15) 這預言的主旨是什麼?

(1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審判的結果是全然的荒涼,但卻不是一次過的應驗。古列王沒有拆毀巴比倫的城牆,它們是稍後在主前518年才被毀壞。那時薛西王把Belus的廟宇毀壞。當巴比倫衰落時,西流斯興起。在希臘史家Strabo的時代(主前一世紀),巴比倫已成荒地:「這遍大曠野是(昔日) 的大城」……主後一世紀的希臘旅遊家Pausanius就說,巴比倫只剩下一幅牆

(Young, Volume I, 427)

靈修默想小篇
掌管世界歷史的神

我必激動瑪代人來攻擊他們。瑪代人不注重銀子,也不喜愛金子。(13:17)

以賽亞書用了極多的篇幅來論到世上列國將來的命運,叫我們知道,耶和華神並非某土著的神,乃是全宇宙的主。先知先藉頭十二章的預言來警告亞哈斯王和他的百姓,倚靠亞述不但是徒勞無功,反而以色列要被亞述所亡;猶大也要受到亞述的蹂躪不過卻不至像以色列一樣被亞述所滅;而亞述至終會被巴比倫所滅!

就在這一連串的預言中,神與人同在以馬內利這救恩榮耀的信息就在第7-12章被宣告出來。這榮耀的啟示,立刻被第13-35章有關列國的預言所緊接:這些預言都有極清晰的信息,就是耶和華神是掌管世界歷史的神。這信息的開始是以巴比倫為例,代表了歷代至今,人類對神的反叛和抗拒、驕傲的罪。在讀這段冗長的廿多章聖經之前,讓解經家Oswalt以下的分析來作我們反思的啟導:

我們觀察到,第13-14章是以驕傲的罪為主題(來開始這一大的段落) 。清楚地,這裡的攻擊不是真的著重歷史上的巴比倫(21:10就清楚) ,而是巴比倫所代表的人的榮耀。巴比倫比亞述是較合宜的代表,因為亞述連自己都一向看自己在文化上比巴比倫遜色的。照樣,把這段信息帶到另一個段落的第23對推羅的默示,也是充滿著喻意,表明所攻擊的是超越了歷史中的推羅;乃是人所倚靠因商業發達所帶來的財富和榮耀來誇口。也值得注意的是:啟示錄論及巴比倫所用的比喻是取材自這裡論推羅的內容(16:1-6)

(NICOT, Isaiah 1-39, 299)

第6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4:1-2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段是從巴比倫的滅亡與神的救恩關係的角度來預言的。

14:1-8—以色列的救恩普及全地

(1) 一般解經家按原文以「因為」為這章的開始:巴比倫的滅亡與神憐憫雅各有何關係?

(2) 為何以色列會與外邦人「聯合」,甚至被「帶回本土」?這樣的「聯合」豈不是連使徒彼得也難接受嗎?(見徒10:28)

(3) 在這聯合的景況中,為何外邦人要作他們的僕婢?試看你認為以下那一個解釋最合理:

a. K&D: “能被神的子民所統治是列國真正的喜樂;甘願這樣被統治是真自由” (K&D, 199) ;或是

b. Young: “以色列不會服侍他們;乃是他們要服侍她,藉此事奉神……異邦是藉基督而在靈裡被征服;意思是說,藉著神的僕人和宣教士,他們被基督所征服。 (Young, Volume I, 434)

(4) 14:5-8— “地上平安 臨到,因為:

a. 那欺壓者和其憤怒止住:他曾怎樣施欺壓?

b. 神折其杖、斷其圭:神藉瑪代、波斯來奪巴比倫的權勢,祂卻是怎樣折斷撒但的杖和圭呢?

c. 利巴嫩樹木的歌唱:

i. 這裡以什麼來形容得拯救的以色列?(14:7-8)

ii. 我們可以怎樣應用在被基督所救贖者的身上?

14:9-23— 陰間的震動

(5) 為何陰間會因巴比倫的來到而震撼?(14:9-11) 為何會如此驚訝?

(6) 有部份解經者看14:12-17是用來形容撒但的;無論如何,人的狂傲確是從撒但而來的:

a. 巴比倫昔日是怎樣的威榮?(14:12, 16-17)

b. 尼布甲尼撒的狂傲與14:13-14所言有什麼相似?(見但3:15; 4:30)

c. 建造巴別塔怎樣顯出他們的狂傲?(見創11:1-5)

d. 你可以想到今天人類相似的狂傲嗎?

(7) 作為人類狂傲的表表者,巴比倫要受到以下的羞辱:(i) 連安葬之墳地也沒有(14:19) (ii) 死於非命(14:19) (iii) 屍首被踐踏(14:19) (iv) 永不被記念(14:20) (v) 無後繼的(14:21) :

既然歷史似乎沒有記載巴比倫王有如此收場,我們當如何看這咒詛?(14:22-23)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應該歌唱

現在全地得安息,享平靜;人皆發聲歡呼(歌唱/NIV) (14:7)

基督教誠然是一個歌唱的宗教。其實歌唱,像禱告一樣,往往能叫人身、心、靈一致的把人內心深處的感受向造物主表達。甚至在歌唱時,有時內心的感受是非言語所能表達的。就在此時,無言的音樂就如眼淚一般可以是歡樂,也可以是哀傷的淚水把心中最深的信息向神獻上。

我相信這是聖經,特別舊約聖經,為何充滿了眾多詩篇的原因:不是單被誦讀,更是要被個人和會眾唱出的。這些詩歌是「活潑靈命的要素」(Oswalt)

雖然,這「靈修指引」是刻意的給我們提供一個更有意義,與神親近的媒介;但有時我們的禱告、反思,甚至靜默的時刻、都可以仍停留在魂的層面。但神造我們是一個靈魂體的個體(帖前5:23) ,我們是需要「全人」投入的敬拜、親近祂。故此,我鼓勵你在遭到心靈乾旱的時刻,不妨把「靈修指引」放在一旁,拿起詩歌來輕唱,又或拾起詩詞來細讀。你會發覺,這些能叫你心土軟化,使你更容易進入禱告和研讀神話語的心境中。

第7日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經文默想
以賽亞書14:24 – 15:9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在這人類狂傲的代表巴比倫的審判後,先知現在論到當時的霸權亞述:

14:24-27— 亞述的審判

(1) 請翻閱耶利米書,看看亞述和巴比倫的審判為何是連在一起被提到。

(2) 巴比倫將被瑪代所滅,亞述會在那地方踐踏?

(3) 聖經怎樣論到這預言的應驗?(參王下19:35-37;賽37:33-38)

(4) 這樣的應驗提醒我們該怎樣看古、今和將來的世界歷史?(14:26-27)

14:29-32—非利士的審判

(5) 請參閱歷代志下28:18有關這段默示的背景。

(6) 亞哈斯是怎樣的一個王?(見代下28:1-4, 22-25)?

(7) 既是這樣,為何要審判因王駕崩而喜樂的非利士?

(8) 其實亞哈斯的死亡是猶大一個重要的轉機,你同意嗎?(參代下29:1-2)

15:1-9—摩押的審判

(9) 摩押的首府亞珥和堅城基珥的毀滅有什麼相同之處?

(10) 當你細讀第2-5節審判之言,你有否發現其語調與上文非利士有什麼不同?刻意重複的是什麼?

(11) 至於對猶大東南面不敬畏耶和華的鄰邦的默示:

a. 這默示對猶大有什麼信息?

b. 對摩押的信息又是什麼?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靈修默想小篇
與惡人同哭?

我心為摩押悲哀;他的貴冑(或譯:逃民)逃到瑣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亞。他們上魯希坡,隨走隨哭。在何羅念的路上,因毀滅舉起哀聲。(15:5)

我總以為當先知向神子民以外的列國發出嚴厲的責備和審判時,總會帶一點點因正義感而來的喜悅。不是嗎?不認識神的列國,屢屢叫神子民受苦的邦國,現因神的審判,得到當得的報應!

但讀到以賽亞書第15章時,卻發覺並不是這樣!

首先,在先知連串對摩押遭難的說話中,所重複刻畫的是哀哭的說話:到高處哭泣頭上光禿鬍鬚剃淨俱各哀號眼淚汪汪 等的形容。所形容的是一幅舉國哀悼的慘況。

叫我更希奇的是讀到,連先知也流淚:「我心為摩押悲哀」(15:5)

這 就給我一個很嚴肅的提醒:就是在我對社會各樣罪惡出言攻擊之時,在講台上責備社會莫視神的法度、公然的藐視基督耶穌的救恩時,我需要有以賽亞的心腸、要明 日聖經所發審判的信息是千真萬確的,是必然臨到這不信的世代的。不但如此,當「耶和華的日子」臨到,以賽亞和眾先知所說的審判,加上啟示錄更詳細的末日的 審判,會是何等的可怕,不但叫這不信的世代哀哭、哀號,而且他們的滅亡是永遠的!

無怪,連以賽亞也為這審判感到悲哀;也無怪神說:「惡人死亡,豈是我喜悅的麼?」(18:23) ;也無怪主尚未再來,因為「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