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舊約以賽亞書。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因書卷的篇幅長度,我們不會像其他書卷的逐節思想,乃以靈修式的多以重點來作反思。
在為摩押哀傷之餘,先知繼續預言摩押的結局,可分為三部份:
- 16:1-5:摩押投奔猶大而得拯救;
- 16:6-12: 但仍當受審判;
- 16:13-14審判將在三年內應驗(相信是指主前715/714年)
16:1-5—藉猶大得拯救
(1) 先知呼喚逃到西拉(即亞拉伯之Petra) 的摩押人把羊羔奉給錫安,除了是表示降服外,還可有什麼重要意義?
(2) 逃亡的摩押會從那處得蔭庇?
(3) 他們會從誰得拯救?(16:5)
(4) 這預言在屬靈方面有什麼重要性?
16:6-12—摩押仍要面對審判
(5) 這段怎樣論到摩押的繁榮?
(6) 這段又如何反映摩押將受的災殃?
(7) 他們受審判的原因是什麼?(16:6, 12)
(8) 這預言給世上列國的信息是什麼?
16:13-14—清楚的預言審判的時間
(9) 這樣清楚的指出審判來臨的時間,原因是什麼?
(10) 以雇工的契約為喻的目的是什麼?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你們當將羊羔奉給那地掌權的,從西拉往曠野,送到錫安城的山。」(賽16:1)
我們剛思想到以賽亞竟為摩押要受的審判哀傷(賽15),現在以賽亞繼續的為摩押哀哭(16:9) 。但是同時他卻給摩押極具盼望的信息。在這一章的開始,他就吩咐摩押要「將羊羔奉給那地(即錫安) 的掌權的」(16:1) 。
摩押原是畜牧理想之地(民32:4) ,但這個吩咐不是單指摩押要奉貢物獻給錫安為投誠的禮物,乃因為這坐在大衛寶座是以慈愛和誠實作王的。(那當然是指基督耶穌)。故此,獻上羊羔更是敬拜和贖罪的舉動。
正如由第13-23節所論到的列國,摩押是作全地的代表,是因它極其的驕傲(16:6) 和敬拜偶像(16:12) 而被神審判的。
是的,自從始祖亞當因想似乎自以為神,要把神從自己的生命和這地上推出而陷入罪中。這種心態在今日的世人中是更變本加厲,且會持續到主再來。
至於偶像的敬拜,不但在落後的角落仍是盛行,就是在文明的世界也是一樣。當然,世人更是以財富、享樂和成就為他們的神和偶像。但那在以賽亞時代較為不太清晰的佳音,今天藉主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就清楚的表明出來了。可惜的是,世人絕大部份仍不願意以基督為他們的主和救主。因此,他們要受審判要比這裡形容摩押要遭受的更可怕。但同時,若然他們願意「將羊羔奉給」那在錫安掌權的,他們便得著赦免。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緊接著摩押的默示,是論大馬色的默示;但其重點是指向以色列,也包括猶大在內。藉著宣告向列國的審判,這帶希望的信息是穿插在整個默示中:
17:1-6—論大馬色的默示
(1) 大馬色(即亞蘭的首府—見7:1-9、特別是7:8) 因與以色列結盟攻打猶大,因而其堅固的城堡成為審判的中心:
a. 這京城會變成什麼?
b. 「亞羅珥」是「永久」的意思:這些永久的城市又會變成什麼?
c. 神亦容許他們有餘民:神怎樣比喻這些餘民?
d. 為什麼?
17:7-8—以色列的悔改
(2) 因著列國和以色列本身所遭的審判:
a. 「那日」以色列會有什麼改變?
b. 在論到他們的悔改時,為何特別稱神為「造他們的主/Maker」和「以色列的聖者」?
c. 為何特別指出他們不再仰望的是「自己指頭所作的」?
17:9-11—以色列仍難免受審判
(3) 雖然至終以色列會悔改,但悔改前的審判是難免的:
a. 雖然「堅固城」是指以色列或是亞蘭,難以斷定,以色列求助於亞蘭卻肯定是徒勞無功的:
i. 這裡怎樣特別論到神與以色列的關係?(17:10)
ii. 他們倚靠亞蘭帶來什麼結局?
17:12-14—被用來審判以色列者同樣要面對審判
(4) 這默示以什麼來作敵人入侵的比喻?
(5) 這默示又以什麼來作敵人命運的比喻??
(6) 讀到這裡,你會發覺這默示是多元化的,其總意是什麼?
18:1-7—論古實—即今天的伊索匹克;在以賽亞時代,剛開始統治埃及:
(7) 古實被稱為快行的使者是因為他們擁有快捷的蒲草船:
a. 他們被差向誰作使者(18:2, 3 —見下註)
b. 他們帶的信息是什麼?(18:4-6)
(8) 不論這踐踏人的是誰,當神使他們和世人謙卑時,會產生什麼後果?(18:7及19:25)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
1. 因為17:5提到利乏音谷(位於耶路撒冷之西南)作為榮耀消失的記號,相信這默示是論及以色列、也論及猶大。
2. “日像” (17:8) 是指“亞舍勒/Asherah” 、即迦南人敬拜的至高神“El” 的配偶,亦即他們的女神……是以樹為徵記、也有以柱為徵記(NICOT, Isaiah 1-39, 352) 。
3. 學者對於這些「高大光滑的民」是誰,眾說紛紜。有些認為既然17:12和18:1同以「唉」為開始,相信是仍指亞述(或入侵以色列的「多民」) 。但這既然是某一「民」,而古實與埃及為鄰,而埃及確以河見稱,也是古代人所畏懼的;按愚見,這「民」相信是指埃及。不過更重要的是,這默示至終不是論及一民而已,乃是給予「世上一切的居民」(18:3) 。
「以法蓮不再有保障;大馬色不再有國權;亞蘭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賽17:3)
我們較早前讀到亞哈斯和他的百姓怎樣因聽到北國以色列和亞蘭要聯手攻擊他們時,「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7:2) 。誠然,他們的懼怕也不是全無根據的,因為以賽亞在這裡稱亞蘭的城堡為「亞羅珥」,即「永久城市」的意思。不過,以賽亞立刻的告訴我們,亞蘭像地上所有的列國一樣,要面對神的審判;不但如此,「亞蘭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 (17:3) 。
是的,就是以色列,他們原是「肥胖的身體,心漸瘦弱」(17:4) ;結果在主前722被亞述所消滅了。
這不是單單對全地的君王的警告,也是對凡崇拜人或是自己的成就,而不歸榮耀給他的「造物主」的警告。人的榮耀必要消滅,就是在其榮耀的高峰,在與神榮耀相比,一定黯然失色—就像這美麗的詩歌所提醒我們的:
“當轉眼仰望耶穌,
定睛在祂奇妙慈容,
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
世俗事必要顯為虛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是一段非常奇妙有關埃及的默示,不但論到埃及的審判,竟更預言埃及會「使地上的人得福」:
19:1-15—埃及的審判
(1) 「乘駕快雲」是什麼意思?(19:1)
(2) 埃及人的心消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偶像戰兢是什麼意思?
(3) 19:2-4—政治方面
a. 埃及的內政會有什麼事故發生?(19:2, 4—見下註)
b. 他們會向什麼求助?結果如何?(19:3)
(4) 19:5-10—在經濟方面
當尼羅河—這埃及的經濟命脈—乾涸時,民生會受到什麼影響?
(5) 19:11-15—埃及無計可施
a. 這是什麼原故?
b. 誰要負責任?
19:16-22—猶大的位份
(6) 第16節用什麼來比喻那日的埃及人?何解?
(7) 神會使用誰來驚嚇埃及?(19:17) ?
(8) 在歷史上,神曾怎樣使用以色列來使埃及驚恐?(參出12:33)
(9) 但這一次的驚恐卻帶來出人意外的後果:
a. 五個埃及城市(有解經者指出埃及大小城市共三萬個) 會說迦南(即希伯來) 的方言,又指著耶和華起誓是什麼意思?(註:沒有解經者真正明白那稱為滅亡城是什麼意思,故此坦白承認我們不曉得其意思是最穩妥。)
b. 埃及地會有為耶和華築的壇,和邊界有祂的柱(monument) 是什麼意思?
19:23-25—神會被世人尊崇
(10) 埃及通往亞述的大道是指什麼?是為何而設?(參約14:6。註:徒9:2; 19:9, 23之「道」是指 “the Way” —道路的「道」)
(11) 為何把以色列連上埃及和亞述為地上之福?
(12) 他們怎樣成為世人之福?
(13) 神怎樣稱呼這三個民族?(19:25) 是什麼意思?
(14) 既是這樣,我們當如何看今天的埃及和亞述(即伊拉克) —這些不信基督的回教國家?
(1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解經家Keil and Delitszch 提供以下資料解釋這預言是怎樣應驗:“在埃及Sais這地方發生的革命引至伊索匹克政權倒塌;繼而的「十二省分組成的政府/Dodekarchy」其實就是「這國攻那國」的現象。埃及實質上,在伊索匹克政權倒塌後(即主前695年)分成十二個小國,直至Psammetichus在主前670年掌權,統一了這十二個省份。這Psammetichus……是個嚴厲、無道的暴君。”(K&D, 232)
「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賽19:25)
埃及誠然有它值得自豪之處。它是極古的文化之一,昔日的金字塔至今仍穩立不動,是古代建築卓越成就的標誌。就是在聖經的歷史中,埃及是耶和華神施行最眾多和厲害的神蹟之地(見出7-14) ;也是主耶穌在世時,腳掌曾踏之地,是祂為幼兒時逃難棲身之處(太2:13-18) 。在早期教會,更是不少著名的教父,如奧古士丁的出生地。
可惜的是,今天的埃及是一個回教國家,對國內的10%基督徒百姓(包括Coptic和福音派信徒)多有逼迫。但以賽亞卻在這裡預言神會顯出比以前更大的神蹟:就是埃及要敬拜耶和華(19:23) ,更要「使地上的人得福」(19:24) 。更希奇的是,他們要連同另一個回教國家,就是亞述(即今天的伊拉克) 一同敬拜神(19:23) 。
這裡的信息正好給我們今日在懼怕回教急劇的擴張,和回教極端份子的威脅中,一個提醒。一方面,我們要謹記主耶穌的吩咐:「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太10:28) 。不但如此,我們需要為他們禱告,知道有比前更大的神蹟要發生,叫如埃及和伊拉克的回教國家,不但歸向神,且要成為全地的祝福!
或許,你會問:為何神會賜福給這些世世代代逼迫,甚至殺害神的兒女的人呢?我們不可忘記,基督耶穌也正是為他們而死的;而且,以賽亞提醒我們,他們與神的關係:「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19:25)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20:1-6—埃及與古實命運生動的預言
(1) 這默示的歷史背景是什麼?(亞實突是非利士五個重要城市最北的一個)
(2) 神吩咐先知怎樣去發出這預言?為什麼?(參下註)
(3) 神希望藉著古實和埃及的命運叫以色列領略什麼真理?
21:1-10—對巴比倫的默示:第9節清楚表明這默示是論到巴比倫的。在古時幼發拉底河被當地人稱為「海」。值得注意的是,這預言相信是主前700年代末期所發出的,而巴比倫是在主前605年左右才正式成為霸權,跟著就攻取並消滅耶路撒冷;不過也在主前539為瑪代波斯所滅:
(4) 這默示開始時怎樣形容巴比倫的勢力?(21:1)
(5) 這默示又是怎樣形容巴比倫的敵人呢?(21:2)
(6) 先知看見這默示時產生了什麼反應?(21:3-4) 為什麼?
(7) 第5節的預言怎樣與但以理書第5章的記載吻合?
(8) 神吩咐先知去設立守望的來帶出巴比倫的滅亡:這異象最終是為誰而傳講?(21:10) 其信息是什麼?
21:11-12—論以東的默示: 雖然學者不能肯定「度瑪」是指誰,但默示的內容因提到西珥—即以掃的住處(創36:8-9) ,及後正式為以東人所佔有(K&D, 250),故此是論及以東的。
(9) 先知要問守望者什麼問題?
(10) 藉著這守望者的回答,這默示所表明的是什麼?
21:13-17—論亞拉伯的默示:按解經家Oswalt所言,底但和提瑪是亞拉伯沙漠西北面基達地的城市(NICOT, Isaiah 1-39, 400).
(11) 因著巴比倫王Nabonidus(即但以理書第5章的伯沙撒王之父親) 在主前552年立提瑪為他的行宮,亞拉伯相信是巴比倫的聯盟:
a. 這與巴比倫的聯盟導致什麼後果?
b. 這裡清楚的論到「一年」的原因何在?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埃及和伊索匹克當時是一個國家”(K&D, 243) 。“當伊索匹克的Shabako在主前714把上、下埃及統一後,他立刻向(亞述的)Sargon發動叛變…..這叛變的(聯盟) 主要帶頭的城市是(非利士的)亞實突。原先Sargon在那裡立了效忠他的王……但在主前713被罷免,由Yamani代替……亞述便立刻發動攻擊,使Yamani逃到埃及,亞實突在主前711也被攻取了。埃及……被謙卑後,把Yamani帶上綑鎖,把他送到亞述。” (NICOT, Isaiah 1-39, 382-3)
「那時,這沿海一帶的居民必說:看哪,我們素所仰望的,就是我們為脫離亞述王逃往求救的,不過是如此!我們怎能逃脫呢?」(賽20:6)
在以賽亞的年代,雖然猶大國總比北國以色列好,其中的王多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是他們在敵人入侵時,卻往往是把持不定信靠神的心。
在遭到以色列和亞蘭的合攻時,我們知道猶大王亞哈斯就求助於亞述。雖然以賽亞以十二章的篇幅來提醒猶大(第1-12章) ,甚至以無以倫比的彌賽亞的預言來鼓勵亞哈斯;我們知道王仍然選擇求助於亞述(王下16:4-9) 。更可怕的是,亞哈斯要仿效亞蘭,建造了亞蘭敬拜偶像的壇(王下16:10-17) 。
希西家雖然比亞哈斯好,卻仍是把持不定信靠神的心。在亞述持續的威脅下,他曾選擇了求助於埃及(30:1-5) 。
就在這情況下,神藉以賽亞發出對埃及和古實的預言,藉著非利士的亞實突的失守來作例子,警告猶大不要倚靠埃及和古實。這事例相信是指主前713-711的事故(NICOT, 383) ,亦即希西家在位的時期。為了叫希西家相信這預言的真確性,神更要以賽亞藉著「露身赤腳行走三年」來表達出來。感謝神,希西家確與亞哈斯有別,他聽從先知的勸導而經歷到神從亞述手中奇妙的拯救(王下19:35-37) 。
我就想到作神僕人的,許多時候我們傳的信息是遭到拒絕的;但在神的憐憫底下,也有聽勸的。但只要我們忠於所托,神便得到榮耀—不聽勸的至終嘗到管教、聽勸的得到祝福。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一章是對耶路撒冷的默示。其總意似乎是說:耶路撒冷並不比列國好。
22:1-4—城市滅亡的形容
(1) 那時:
a. 城中的人是怎樣死亡的?領袖會遭到什麼的命運?
b. 這裡所形容的是什麼情景?
c. 為何先知拒絕受安慰?
22:5-11—亞述之強大(以以攔和吉珥為代表)
(2) 敵人的入侵是怎樣的厲害?
(3) 耶路撒冷試圖怎樣防守?
(4) 結果怎樣?
(5) 何故?(22:11)
22:12-14—百姓對先知警告的回應
(6) 神怎樣吩咐百姓?
(7) 他們的回應是什麼?為什麼?
(8) 換來的是什麼後果?(22:14)
22:15-25—舍伯那的罪和藉以利亞敬的預言
(9) 神以王的家宰舍伯那為例責備眾領袖(參王下18:18):
a. 舍伯那作為王的家宰承擔什麼重任?
b. 為自己鑿墳墓為何是罪?
c. 為何他是主人家的羞辱?
d. 他的終局是什麼?
(10) 舍伯那要被以利亞敬所取代—這裡所言似乎超越以利亞敬其人和當時的情況。請細思以下各點:
a. 他要作誰之父?這是什麼意思?
b. 他肩負的是什麼?(參9:6)
c. 那是什麼的鑰匙?(見啟3:7)
d. 他被釘穩在什麼地方?
e. 什麼會被掛在其上?這是什麼意思?
f. 既是這樣,這「僕人」是誰?
(11) 為何「這僕人」會被砍斷?(參53:8;但9:26)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使異象谷有潰亂、踐踏、煩擾的日子。城被攻破,哀聲達到山間。」(賽22:5)
「異象谷」是什麼意思?解經者的意見是不一致的;但卻認為一定是指耶路撒冷,因為這默示的內容在這方面是清楚的。不過,我是同意一些解經者以「異象谷」為負面的稱呼;因為默示的內容主要是負面的,叫猶大知道,他們並不比列國好。
其實這默示的內容正顯出耶路撒冷是失去了異象的。就如箴言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29:18) ,正是耶路撒冷的情況。以賽亞用了二十多章的篇幅來呼喚他們悔改,「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吃肉喝酒,說:我們吃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22:13) 。一方面作領袖的,以舍伯那為代表是「主人家的羞辱」(22:18) —不理國家的事務,只顧為自己掘鑿華美的墳墓(22:16) 。這個原是神親自向它顯現、又差眾多先知傳言的「異象谷」,現在成為「無異象谷」。無怪神在憤怒中說:「這罪孽直到你們死,斷不得赦免!」(22:14)
可幸的是:直到他們死亡—即耶路撒冷在主前587年的滅亡後—那藉著以利亞敬的應許,就是那「手拿大衛鑰匙」(啟3:7)的基督的死(即22:25所言的砍斷落地?) 和復活,赦罪的救贖就臨到耶路撒冷;不但是耶路撒冷,更是全地。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一章的默示是有關列國的審判的總結—以東面的巴比倫為開始(即第13章) ,現以西面的推羅為結束:
23:1-14—推羅的滅亡
(1) 在第1-3節中,我們知道推羅經商的伙伴包括了他施(相信是指西班牙) ,基提(即塞蒲路斯/Cyprus) ,西頓(其鄰近、後期取代了它的城市) 和西曷(相信是指埃及) :按這裡和第6-8節的描述,你可以領會推羅是怎樣發達和重要的城市嗎?
(2) 推羅生意的伙伴會怎樣回應推羅滅亡的消息?
(3) 推羅原是因它的港口而發達:
a. 第10節預言它經濟方面有什麼轉變?
b. 隨著迦南地的保障被拆毀(23:11) ,推羅生意的伙伴,如西頓和基提,將也受到什麼影響?
(4) 推羅應從巴比倫的命運學到什麼功課?(參下註)
23:15-18—推羅的復興
(5) 這裡推羅的遭遇與耶路撒冷有什麼相似之處?(見代下36:21)
(6) 為何神仍以妓女來喻推羅?
(7) 推羅末後所得的要歸誰?這是什麼意思?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註:巴比倫是在以賽亞時代之後才毀滅亞述的。但在以賽亞的時代:“亞述(曾) 攻陷了(巴比倫) 城,破壞了宮殿,移為平地。這裡所預言的可能是指撒珥根/Sargon在710年之勝利,但最可能的是指西拿基/Sennacherib在689更澈底的勝利。” ” (NICOT, Isaiah 1-39, 434-5)
「是萬軍之耶和華所定的!為要污辱一切高傲的榮耀,使地上一切的尊貴人被藐視 。」(賽23:9)
一個小小的推羅國,竟然在聖經預言中被詳細的論說。我們不曉得推羅古城有多大,但及後遷到小島的新城則只有二平方英哩;連同週圍屬它的城鎮,也只有七平方英哩。希奇的是,神藉著以賽亞給推羅的默示,來總結祂對列國審判的宣告(即第12-23章) 。更重要的是,神以推羅為例,「為要污辱一切高傲的榮耀,使地上一切尊貴人被藐視」(23:9) 。
是的,推羅是以自己的榮耀而高傲,也自以為尊貴。不少的國家因它而致富(23:2) ;它的美麗海港使大小船隻出入,甚至遠自他施(相信是指西班牙) 。甚至埃及(即西曷) 也倚靠它把莊稼運到全地(23:3) 。推羅的財富聞名到一個地步,連尼布甲尼撒所也垂涎,用了十多年來圍困它(主前586-573年) 。至終,當時的推羅王棄城,帶同財寶逃到西面一哩左右的島上。這新城卻至終逃不過亞歷山大帝的魔掌,在主前332年被攻陷了!
雖然以上是我從圖書館的歷史書中讀到的世界史,但以賽亞提醒我們,這些絕非偶然,乃是神所策劃的,「為要污辱一切高傲的榮耀,使地上一切尊貴人被藐視」(23:9) 。換句話說,發生在推羅身上的,照樣已發生,也繼續會發生在凡以自己的成就而高傲,不歸榮耀給神的—不論是邦國或是個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在對列國宣告了審判的預言後,跟著(即由第24至27章) 先知的信息是集中在神對全地的主權和得勝。第24章首先論到全地一起的命運:
24:1-3—降禍給全地
(1) 第1節以那四個動詞來刻畫全地要受的審判?
(2) 審判的結果是什麼?(24:3)
(3) 第2節的重點是什麼?
24:4-13—全地的荒涼
(4) 第5節論到全地荒涼的原因,請用點時間來思想:
a. 地被污穢是什麼意思?神所創造的天地原是怎樣的?
b. 神立律例和律法的原意是什麼?地上人類如何廢了它們?
c. 神與人類建立了什麼永約?(參創1:28-30;9:1-17) ?人類又怎樣背棄了這永約?
(5) 既背了永約,地上人類要受到什麼咒詛?
a. 第6-9節的重點是什麼?
b. 一個各家關門閉戶的社會是什麼的一個社會?
c. 第13節以什麼來作地上全然荒涼的比喻?
24:14-16—全地竟敬拜神
(6) 這些讚美要從何處來?
(7) 他們為什麼稱以色列的神為那「義者」?(24:16)
24:17-23—神掌權
(8) 然而,在這讚美之前,全地要遭受的審判是叫先知驚懼的:
a. 24:16-17怎樣形容這慘情?
b. 24:18-20, 23再加上什麼描述?
c. 神在全然掌權時,除了地上君王要受懲罰外,還有誰?(24:21)
(9) 這一章的預言對以賽亞當時的聽眾主要的信息是什麼?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又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賽24:5)
在結束對列國的預言時,第24章的信息似乎是總結地向全地發出審判的裁定。24:5就把這判決的原委總結起來:
- 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我們都知道,當神起初創造天地時,由第四日起,每日都「看著是好的」;更在造男、造女後說「甚好」(創1:18, 21, 25, 31) 。是的,神所創造的都是全然美好、無罪的。一切按祂旨意、為祂榮耀而被造。可惜的是:亞當犯罪,使罪進入世界,破壞了這「甚好」的世界、污穢了地。今日,我們這亞當的後裔,繼續犯罪、破壞、污穢這地;
- 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神藉摩西所給予我們的律例典章是反映了神聖潔、公義、正直、好憐憫、和慈愛的屬性。遵守它們便叫人能在和平中享受神的創造。雖然這些律例是給予以色列人的,但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人的「心裡」有神所給予的是非之心,充份了解明白神律例的精義,更藉著祂所造的萬物,知道神的永能和神性,是無可推諉的(羅1:20; 2:14-15) 。但全人類選擇了犯祂的律法、廢了祂的律例;
- 他們背了永約:自從創造天地之後,神就與人立約—祂答應藉著所造的來供給我們所需,我們卻要治理祂所創造的(創1:28-30) 。祂是創造主,我們是被托管的,可惜我們背了約,不甘被托管的位份,反而要「如神」(創3:5) 。
- 人類雖然背約,神仍是守約的神:在洪水過後,祂重新堅定祂供給我們所需的應許(創9:3) ,但吩呼我們要遵守祂的律例,特別是不可吃帶血的肉(創9:4);祂更應許不再以洪水來毀滅地(創9:11) 。神雖然守祂的約,世人卻繼續的背約,繼續要「如神」,甚至想奪取祂的榮耀。藉著巴別塔的建造,要以人的成就為傲,不以神為主宰(創11) 。
是的,神的裁判是對的、是公義的。昔日如是、今日亦然。這不信的世代正向著以賽亞所預言的審判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