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會繼續研讀舊約以西結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二鷹之比喻:這給被擄百姓的比喻是以「二」為題材—二鷹、二樹、二媒介(屬地與屬天的)和兩個相反的終局(滅亡與盼望)—這些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信息,摧滅被擄者對西底家能成功背叛巴比倫的希望:
(1) 神為何特要藉著比喻來傳祂的信息?
(2) 第一隻鷹(17:3-6)
a. 這鷹有什麼特別之處?(17:3)
b. 這鷹折去什麼?(17:4)
c. 把它栽在什麼地方?(17:5)
d. 這被栽的枝子在新的地方景況又如何?(17:6)
(3) 這比喻的解釋(17:12-14)
a. 第一隻鷹喻指誰?(17:12)
b. 第4節所言怎樣得到應驗?(參王下24:10-16)
c. 第13-14節再作什麼補充?(亦參王下24:17)
(4) 第二隻鷹(17:7-10)
a. 從對二鷹的形容,那一隻是更強大?
b. 這曾被第一隻鷹所栽種的樹欲作什麼舉動?為什麼?(17:7-8)
c. 神就此發出什麼問題?為什麼?(17:9-10; 可參今天的引言)
d. 神如何回答自己的問題?(17:9-10)
(5) 這比喻的解釋(17:15-21)
a. 第7-8節的話怎樣得到應驗?(17:15-21; 見王下25:17)
b. 欲求助於埃及的結果怎樣?(17:17; 見王下24:7)
c. 神以毀約來論到耶路撒冷與西底家的滅亡:
i. 這裡論到的是什麼約?(17:15, 16, 18, 19, 20)
ii. 為何神把兩約相提並論?
(6) 新樹的應許(17:22-24)
a. 這新樹是誰栽種的?
b. 與前樹有何相同和分別之處?(試把第22節與第4節作比較;亦參賽53:2所論的嫩枝)
c. 這枝要被栽於何處?(17:23; 參賽2:2ff所論到的聖山)
d. 這裡如何描繪這新的國度?(17:23-24) 以賽亞書2:2-4如何為此經文作解釋?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他輕看誓言,背棄盟約,已經投降,卻又做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脫。」(結17:18)
神藉著二鷹的比喻清楚的摧毀那些在以西結時代被擄者對西底家能脫離尼布甲尼撒的軛之夢想。在這信息中,神多次指出西底家之罪包括對尼布甲尼撒背約的惡行。
作為神子民的君王,西底家不順服這外邦的王豈不是當作的事嗎?何況,這盟約明顯是「不平等條約」,為何不能背棄?
其實,先知耶利米已多次清楚的告訴西底家,敗在尼布甲尼撒手中是神的定意,也是他和百姓對神悖逆的審判,故此他須順服尼布甲尼撒的管治(參耶32:26ff; 38:17-23)。以西結更藉著這比喻顯示神在這事上的心意是要賜福給他和猶大國(17:5-6) 。故此,他背棄與巴比倫的盟約,也就是背棄與神立的約(17:19-20) 。
是的,往往我們是藉著向人守諾來表明我們對神守約,因為作為神的兒女,我們與人立的約,都是在神面前立的。這不但包括我們的婚約,就是商業的契約和與僱主所簽的合約。若然我們毀約,這些責備西底家的話同樣適用於我們:“他輕看誓言,背棄盟約……必不能逃脫。”(17:1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要了解這段信息的背景,請先參閱下註。
18:1-4—宿命論的俗語(Proverb)
(1) 子承父孽的俗語(18:1-2)
a. 這些被擄的百姓常引用的俗語是怎樣說的?(18:2)
b. 與摩西律法的教導是否吻合?(見申24:16)
c. 與出埃及記20:5和民數記14:18是否相似?為什麼?
d. 你認為這些被擄的人為何愛引用這俗語?
(2) 在神冗長的回應中,祂把什麼真理表明?(17:3-4)
a. 祂施行公義的原則是什麼?
b. 在此先表明:“世人/every living person or soul/都是屬我的” 是什麼意思?
18:5-9—義人之例
(3) 若要被稱為義,義人的義需在生活那些層面活出來?
a. 18:6a (參申12;2, 13-14;出20:3-11之第一至第四誡)
b. 18:6b(參出20:14之第七誡;利15:24; 18:19; 20:10, 18;申記22:22)
c. 18: 7-8 (參出20:15-17[第八至十誡]; 22:26-27;利19:13; 15:11; 23:19-20等)
d. 18:9 (利18:1-5; 申26:16-19)
(4) 為何神要如此詳盡的列舉義人活命需有的表現(其實是十誡的要求)?
18:10-13—逆子之例
(5) 這逆子行了什麼惡?(18:11-13)
(6) 如此詳列他的惡行有什麼用意?
(7) 你認為義人竟出逆子之原因何在?
(8) 這逆子要得什麼結局?(18:13)
(9) 這例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18:14-18—逆子竟出義子
(10) 這義子所行的是什麼義行?(18:15-17)
(11) 如此詳列他的義行有什麼用意?
(12) 你認為這兒子見父親惡行而竟不受污染的原因何在?(18:14)
(13) 這兒子要得到什麼結局?(18:17b)
(14) 這義子之例:
a. 對你有什麼意義?
b. 對當時被擄者有什麼重要信息?
(15)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中文和合本把原文nepes譯作「人」,亦可譯為「活人、生命或靈魂」。“耶和華在此不是單指非肉體的部份而說,(靈與體的)二分法對希伯來人是陌生的” (NICOT, 562)。解經家Alexander認為:“在這段信息耶和華不是論到靈魂的生死,因為全段是以摩西律法的約作為背景的。這約不斷重複的指出:那遵守的就得肉身存活(並享用應許地);不聽從的就要肉身死亡(參利26;申28:58-66; 30:15-20)。要明白這章的信息必需知道這背景。在舊約時代,永生是因信將臨的彌賽亞而得的(見創15:6)。” (Alexander, 60)
「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呢?”」(結18:2)
以上的俗語似乎在猶大快要亡國時很通行,因為以西結和耶利米(耶31:30)都有提到。這俗語明顯是神所憎惡的,因為早藉著摩西律法,祂已指出:“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凡被殺的都為本身的罪” (申24:16)。現在祂藉以西結再次的澄清這個原則(結18:20)。
這再次澄清的原因是明顯的。這次被擄的百姓從不自我省察,單把他們所遭遇的困境—特別他們的被擄—歸咎於他們的列祖。換句話說,正如這俗語所言:是列祖因罪所吃的酸葡萄,叫他們今日嘗到牙酸倒了的惡運。他們當然是大錯特錯的了!
當然列祖悖逆神,但他們也繼續如是;正因這原故,神要清楚向他們詳列義人的義行(18:5-9),和惡人的惡行(18:11-13),好叫他們自我省察。其實,在這信息之後,神還逐代的數算他們的惡行,包括了這被擄的一代在內(見第20章)。
不過,在這信息中,我們看到神不是單單的指出他們不承擔責備和其宿命論的錯誤,其實更包括了鼓勵的信息,希望他們能像那逆子的後人,雖然是眼見父親的惡行(18:14),卻能因懼怕而不照樣去作;也因此不至死亡,反能存活(18:17)。意思是要:你們是可以不同的!惟時尚未晚!
故此,我們不要被現今的「原身家庭」理論所影響,以為重蹈前人的覆轍是免不了的。使徒保羅就清楚的告訴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林後5:17)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8:19-20—百姓的抗議
(1) 對神這公平的處理父與子的生命,百姓的反應是什麼?(18:19)
(2) 他們這反應豈不正是他們愛引用的俗語的相反嗎?你說是嗎?(18:2)
(3) 這樣作相反的論調的原因是什麼?(與民14:18可有關?)
(4) 神怎樣回應他們的抗議?(18:20)
(5) “義人的善果” 該譯為“義人的義”: 按創世記15:6,亞伯拉罕是如何被稱義的?
18:21-24—再說兩例
(6) 不會太遲(18:21-23)
a. 如果一個人行如18:11-13所言的惡,尚會悔改回轉嗎?為什麼?
b. 如果這樣的人真的悔改又如何?(18:22)
c. 你見證過這樣回轉的人嗎?(見路23:39-43之例)
d. 你認為神就赦免這樣的人公平嗎?為什麼?
e. 神怎樣解釋?(18:23)
(7) 不要太肯定(18:24)
a. 一個像18: 5-9所形容的「義人」會棄義,行18:11-13所形容的惡嗎?
b. 為什麼?(可參下註)
c. 如果這樣的人真的行惡又如何?(18:24)
18:25-32—百姓的頑抗
(8) 神對他們的俗語(18:2) 和他們抗議(18:19) 已作了詳盡的回答,為何他們仍堅持說:“主的道不公平” ?(18:25)
(9) 神怎樣對他們的頑抗作出回應?(18:25b, 29)
(10) 在18:26-28神重述的要點是什麼?
(11) 神最後的呼籲(18:30-32)
a. 18:30怎樣總結這段信息?
b. 他們能作出真正的改變的鑰匙是什麼?(18:31)
c. 今日神同樣向世人作出什麼呼籲?(18:32)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主耶和華說: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結18:32)
解經家Daniel Block稱以西結書第18章為“以西結書中少有的篇幅,其信息是如此清晰,並帶著歷久常新的信息” 。故此,容許我摘譯他對這章的反思:
“首先,以西結推翻了任何容許人把自己命運歸咎別人之罪與報應相連的理論……
以西結推翻了任何指神是隨意和反覆無常的理論。祂是以不變的道德原則來治理祂的宇宙……
以西結推翻了任何以神是好審判和死亡的理論。祂的福音清楚應許著盼望,也清楚宣告神是站在生、不站在死的那邊—這盼望也存在在審判的警告中。其實,這些警告不是單在乎提醒我們所走的道路的危險,也同時指示我們走向逃生的路。神的憐憫與恩典勸導男女接受這道路,悔罪而在祂裡面得生……
以西結推翻了任何鼓勵先知去傳取悅群眾信息的理論。絕望者需要盼望的信息;落在自掘墳墓困境的人需要得見神憐憫的異象。若會眾需要拒絕「廉價恩典」的理論,神僕就需要先作榜樣。人對恩典的領會是與對罪的敏感成正比的。一個專著律例和死亡的先知不能叫人生命得益處。那些犯這些錯誤的人需要聽到悔改的呼籲……
以西結推翻了任何宣稱神已與以色列毀約的理論。對被擄的聽眾而言,這約當時是暫停了;但在神懇切呼籲全國悔改和復興的背後,是神對祂子民不變的約。祂已許諾,祂正在等待他們作出回應。” (NICOT, Ezekiel, 589590)
請細心慢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向被擄者(作為以色列的代表)發出呼籲後,現在神以哀歌形式向以色列王發出信息:
19:1-9—哀歌之一:小獅之比喻
(1) 神如何形容這母獅?(19:2)
(2) 這小獅長成為怎樣的獅子?(19:3)
(3) 列國聽見其名聲作出什麼反應?(19:4)
(4) 這被拿到埃及的獅子是誰?(見王下23:34)
(5) 繼而生的另一小獅長成為怎樣的獅子?(19:6)
(6) 與第一獅相比下,這獅的勢力與影響是怎樣的?(19:7)
(7) 列國怎樣對待這獅子?(19:8-9)
(8) 誰是這第二獅子?(參王下24:12; 25:7)
(9) 一般看這母獅為以色列/猶大,第一小獅為約哈斯、第二小獅為約雅斤(雖然西底家與這比喻內容更吻合)
a. 這比喻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b. 為何要以哀歌形式來表達?
19:10-14—哀歌之二:葡萄樹之比喻
(10) 神如何形容母樹?(19:10-11)
(11) “可作掌權者的杖/scepter” 是什麼意思?
(12) 這大樹遭到什麼命運?(19:12)
(13) 這樹的現況是怎樣?(19:13)
(14) 與以西結時猶大的景況怎樣相同?
(15) “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 是什麼意思?(19:14)
(16) “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 是什麼意思?
(17)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當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結19:1, 14)
這哀歌既是神吩咐以西結作的,其內容當然是出於神,雖然我們不曉得誰來配上音樂的。無論如何,神吩咐作出哀歌是不尋常的。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神以哀歌來道出以色列和猶大的命運,而內中竟沒有一般的責備或警告的信息呢?
神吩咐以西結為這兩位君王(相信是指約哈斯和西底家—見王下23:31ff; 25:7)作哀歌是合宜的,因為
- 在約哈斯身上所發生的可以說是猶大國國難的開始;是舉國當哀慟的。這哀歌亦為西底家如野戰般的被鈎到巴比倫,又如葡萄樹被拔出、栽到曠野乾旱無水之地。這些在作這哀歌時尚未完全的應驗,是要等到耶路撒冷被毀,西底家被擄才得全部的實現。但不論是已應驗的、或將要成就的,確是全國當哀慟的。這樣的信息早已被宣告多次,是時候把之作為哀歌,好使藉著哀樂,使信息深入人心,產生當有的哀傷。我相信這是神揀選作哀歌的主因,好叫祂所揀選的國、所愛的民能真正領會可悲的終局。
- 同時我相信,神吩咐以西結作哀歌,是因為這正是祂的哀歌:
• 祂是那位在眾獅中揀選並賜福以色列的(19:2);
• 祂是那位保守、興起以色列每一君王的,使他們咆哮,震動遍地的(19:7);
• 祂更是那位撒網、捉拿,吹掉果子,焚燒葡萄樹,以致沒有可作掌權者的杖—表明以色列亡國的終局!
神既然是“不喜悅死人之死的”(18:32) ,祂豈會不為所揀選的國之毀滅、祂所愛的百姓之滅亡而哀傷呢!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第十八章清楚顯示被擄的百姓不願承擔導至國難的罪,神要推翻他們的俗語似未收效;故此現在指出他們與列祖都要承擔罪過:
(1) 上次神在那年日藉著異象向以西結顯現?(見8:1)
(2) 既已把責備、毀滅的信息多次傳講,為何這幾個被擄中的長老還要藉以西結來求問神?
(3) 他們這舉動表明什麼?
(4) 神給他們立刻的回覆是什麼?(20:3)
(5) 在連連吩咐以西結要審問他們之餘,神就數述他們列祖的罪,由在埃及地那一代開始(20:4-12)
a. 神於那時正式揀選以色列的?(20:5; 出2:23)
b. “起誓” 原文是“舉起手來” ,是彰顯大能之意(因為神還需向天地舉手起誓嗎?):神在埃及地如何顯出大能?這揀選有什麼甚寶貴的應許?(20:5; 參出8-12)
c. 神如何形容要給他們的地?(20:6)
d. 在埃及為奴之時,他們的屬靈情況是怎樣的?(20:7)
e. 在經歷神的應許和祂大能的彰顯後,他們有否改變過來?(20:8)
f. 為何神仍照所應許的帶領他們出埃及?(20:9-10)
g. 在帶領他們出埃及後,:
i. 神賜他們什麼好叫他們因此活著(意思是能活在並享受應許地)?(20:11; 申30:16)
ii. 神賜他們什麼,叫他們成為聖?(20:12)
iii. 為何稱之為證據(sign) ,使他們成聖(即分別為聖給神之意)?(20:12是出31:13的引述)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主耶和華如此說:當日我揀選以色列,向雅各家的後裔起誓,在埃及地將自己向他們顯現,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結20:5)
雖然「出埃及」的事蹟是人所共知的,以西結在第20章所得的啟示卻給我們對這以色列歷史性的時刻有多一點的認識:
- 這是神公開對普世表明祂揀選雅各的後裔、以色列民的時刻(申7:6-8)。因此,若沒有出埃及這段事蹟,也就沒有以色列的存在;神對亞伯拉罕應許藉著他的後裔作萬國祝福的話,也就沒有得應驗;
- 揀選雅各的後裔,與祂承諾作他們的神是分不開的;神對這約的承諾使神在以色列民悖逆的歷史中,始終沒有丟棄他們:
- 這約是藉著起誓而立的,故此是不能被毀的;
- 神所揀選賜給他們的地,不但是“流奶與蜜之地” ,更是在萬國中最有榮耀的(或譯最美之地—20:6)。今日的巴勒斯坦地在歷代的戰爭中和以色列悖逆神的摧殘之下,當然已是今非昔比。但這段經文給我們知道,這地原是何等的美麗。在靈意上,我們也可以領會到,那些愛主的人,實在已住在世上最榮耀、最美麗的神的居所;
- 原來,在埃及為奴的四百年中(創15:13;徒7:6),以色列已忘記了他們祖宗的神,轉而敬拜埃及的偶像(20:7)—或許,這給我們解釋到摩西為何要逃離埃及,原因是以色列民已全不認識耶和華,以致在摩西重回埃及,以耶和華的名大行神蹟時,百姓也不大願意跟從他;
- 神之所以屢次沒有在怒中毀滅以色列人,是因祂說:“我卻為我名的緣故沒有這樣行,免得我名在他們作住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20:9) 。這故然是神不容許祂的名受辱之故,但其實更是為列國至終都能認識祂,歸向祂之故。
神既如此厚愛和恩待了以色列,無怪祂拒絕這些跟隨列祖、繼續悖逆祂的長老們的求問。不過,今日我們同樣要自省:神藉著祂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向我們所顯的厚愛豈不是比向以色列民更大、更深嗎?我們是否與昔日的以色列家有別?或是仍像他們走悖逆祂的路呢?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0:13-17—出埃及的世代
(1) “以色列家卻在曠野悖逆我” (20:13)
a. 這在曠野的第一代列祖悖逆神的惡行中最顯著的是那兩件事?(見出30和民14)
b. 亦參出埃及記16:27有關干犯安息日之例。
(2) 神本欲如何處置他們的悖逆?(20:13a; 見出32:10和民14:12)
(3) 為何神卻沒有這樣行?(20:14, 17; 見出32:12和民14:12-16)
(4) 神沒有立刻毀滅他們,卻起誓要怎樣審判他們那一代的人?(20:15; 民14:26-35)
20:18-26—在曠野長大的世代
(5) 神給予新一代機會,吩咐他們不要仿效上一代:
a. 祂提醒他們與祂有什麼特別關係?(20:19)
b. 祂並特意要他們遵守什麼?(20:19-20)
(6) 這在曠野的第二代與上一代有分別嗎?(20:21)
(7) 這在曠野的第二代的列祖悖逆神的惡行中最顯著的是那兩件事?(可參民16-17那兩大惡行和民15:32之干犯安息日之例)
(8) 為何神又沒有立刻全然毀滅他們?(20:22; 民16:22, 46-47)
(9) 神雖沒有立刻毀滅他們,卻起誓要怎樣審判他們?(20:23-26)
(10) 請細讀這些審判的話:這些話是在那世代和怎樣得應驗的?
20:27-29—住在應許地的世代
(11) 這些得進住在應許地的與列祖有別嗎?(20:27)
(12) 這裡特別指出這世代的人什麼罪?(20:28-29)
(13) 在以上不同世代的列祖中,你認為那一代的罪是最甚的?為什麼?
(14) 這樣的數述,對以西結時代被擄的人有什麼提醒?
(1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你們說:我們要像外邦人和列國的宗族一樣,去事奉木頭與石頭。你們所起的這心意萬不能成就。」(結20:32)
在責備那些到以西結面前求問的長老時,神把歷代以色列家的罪一代、一代的詳列,由在埃及為奴的列祖,算到被擄的世代。在數算他們惡行之餘,祂指出他們悖逆的個中原因是:“你們說:我們要像外邦人和列國的宗族一樣,去事奉木頭與石頭” (20:32) 。其實,這也是今天許多人選擇拒絕信主的個人原因。
相信你也有我同樣的經歷,就是在向一些似乎很誠心慕道的人傳福音時,他們卻至終拒絕接受耶穌作個人的救主。他們不是不信聖經是神的話,也不是不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為他們死而復活,能賜他們永生。他們的難處是在乎不能放棄他們的偶像,包括心中的偶像。他們覺得主的福音太狹窄了。他們希望能信耶穌,同時又可繼續去做自己隨時愛作的事。換句話說,他們希望能愛神,同時又能愛世界。
這也是那少年長官到耶穌面前的心態—他希望得永生,卻仍想保留他心中的偶像,就是財富(可10:21)。耶穌說這是不可能的。使徒約翰也見證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 (約壹2:15)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0:30-31—對求問長老的回答
(1) 神用了以上20多節來解釋祂為何要這樣回答這些長老:
a. 祂的回答是什麼?(20:31b)
b. 這回答的原因是什麼?(20:30-31a)
c. 看來現在這被擄的世代與列祖在別嗎?為什麼?
20:32-44—不朽、嚴肅的愛的信息
(2) 神在此指出他們悖逆個中的原因是什麼?(20:32a)
(3) 神對他們這心意作出什麼回答?(20:32b) 這話是什麼意思?
(4) 為要使他們不能拜偶像(而單以祂為神)
a. 神要怎樣治理他們?(20:33)
b. 神要把這些被分散的百姓聚集到那裡?(20:35)
c. 那地被稱為“外邦人的曠野” (20:35-37; 參下註)
i. 在那處神要怎樣作?(20:35b-36)
ii. 為何稱這刑罰的過程為“從(牧人的)杖下經過” ?(20:37)
d. 刑罰的目的(10:38)
i. 什麼使祂被約(covenant) 所拘束(bond) ?
ii. 這過程要成就什麼?
iii. 既仍在神的約中,為何卻不得歸回以色列地?
(5) 20:39-44—最後的復興
a. 為何神仍容許他們繼續事奉偶像?(20:39)
b. 因著神絕對的主權,以色列至終會怎樣?(20:40-42)
c. 使徒保羅如何給這終局作解釋?(見羅11:26-28)
d. 讀到這終局時(20:42-44)
i. 今日這些已歸故土的以色列人該怎樣回應?
ii. 我們從這章對神有什麼認識?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外邦人的曠野” 相信不是指某一個地上的地方,乃是指以色列離開神,在列國手中的經歷;這經歷從歷史的角度持續到今天。但那好消息是,神從來沒有忘記祂的約、沒有全然丟棄他們。這信息以他們得重返錫安、聖山作結束,這正是彌賽亞、基督耶穌再臨之時會得應驗的。
「我必使你們從杖下經過,使你們被約拘束。」(結20:37)
在研讀以西結書第20章的信息時,我察覺到一個重複的事情。我不是指這章信息所指出的,以色列人世代的重複他們對神的悖逆;這固然是事實。我所指的是神每次看到那世代的以色列人悖逆祂時,祂總是發怒要毀滅他們,但及後總沒有實行。神就這樣解釋說:“為我名的緣故沒有這樣行,免得我名在他們所住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20:9, 14, 22) 。
這固然是祂不全然毀滅以色列家的原因,也因著至終列國都能認識、敬拜祂(賽2:2-4)。不過,祂有一個深一層的原因的。這原因在祂嚴言責備中已道出來:“雖然如此,我眼仍顧惜他們,不毀滅他們”(20:17) 。雖然他們是絕對該受毀滅受審判的,神卻是守信的神。祂不因他們的悖逆而背棄自己與祂百姓所立的約。故此,對凡屬祂的,神的責備(就是如斯在以色列家如此嚴厲的審判),最終的目的不是在乎毀滅,乃是在乎引導我們悔改歸向祂。故此,祂也說:“我必使你們從杖下經過,使你們被約拘束” (20:37) 。
是的,以色列永遠是祂的羊。就是牧人要用杖責,他們的大牧人會細心的留意,使他們不致全然的毀滅。祂給那杖責定了時間與程度上的界限。
同時,這責備的杖是要把他們帶回所立之約中。“拘束” 是指被困鎖的東西,像鎖鏈。不過這裡所要指出的,是不容許走出祂所立的約之外。是的,神與他們立的是永約!
當看到以色列家仍在這審判的杖之下,我們就該知道神是要至終把他們帶回這約的拘束之中。到那時,正如神所應許的:“所有以色列的全家都要事奉我” (20:40)。
那時,不但是以色列榮耀的時刻,也是我們在基督裡所存榮耀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