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會繼續研讀舊約以西結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以色列將來得復興的應許,現在再藉著這兩個信息來被肯定:
- 37:1-14—以色列(枯骨)的復活
- 37:15-28 —一國、一王的預言
37:1-14—以色列(枯骨)的復活
(1) 遍滿骸骨的平原(37:1-3)—這平原之所在地不詳
a. 骸骨遍佈的是平原是什麼顯示?
b. 當先知在骸骨四圍走過後,他觀察到什麼?
c. 神就骸骨向先知問什麼問題?
d. 照常理,先知會怎樣回答?
e. 先知卻怎樣回答?為什麼?
(2) 要向骸骨發預言(37:4-6)— 吩咐骸骨復活
a. 骸骨復生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b. 是什麼叫這些骸骨復活過來?(參創2:7)
(3) 先知照吩咐發預言(37:7-10)
a. 為何會有響聲?(可參約翰福音3:8)
b. 四個步驟中那三個先得成就?(37:8)
c. 最後的步驟怎樣才得成就?(37:9-10)
d. 第四個步驟何以不與首三個一起成就?這意味著什麼?
e. 第9節指出這些人死亡的原因是什麼?
f. 他們卻在復活後變成什麼?(37:10)
(4) 異象的解釋(37:11-14)
a. 這些骸骨是誰?(37:11)
b. 在賜下這異象時,「以色列全家」是在什麼景況中?(37:11;參下註)
c. 這異象的解釋是什麼?(37:12-14)
d. 以色列人現在既已重回國土,並在1948年復國:
i. 這異象那些方面已得著應驗?
ii. 有那方面尚待應驗的?
(5) 你認為這預言中最奇特之處是什麼?為什麼?
(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以西結書有關以色列復興的信息始於第33章(直至第39章);33:21是這段惟一有明確記載的得默示的日期,就是被擄後的第12年。故此,到那時,耶路撒冷已失陷超過一年了; 而北國在差不多150年前已滅亡了。
「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結37:12)
骸骨復活的預言相信是以西結書最著名的經文。神清楚的指出,這些枯乾的骸骨“就是以色列家”(37:11) ,並預言“這些骸骨極其枯乾”(37:2 —以色列確已自主前586年亡國),他們會復活過來,重回以色列地。這部份的預言已藉著以色列在1948年復國應驗了。一個已滅亡超過2,500年的國家能重新復國:這是如假包換的神蹟!
不過這「復活」的預言明顯的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骸骨先加上筋、再長肉、後有皮掩蓋;氣息則要再稍候才進入這軀體之內。故此,雖然以色列已神蹟地復國,重回故土,卻仍沒有神的生命。這有待神在末後把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那時“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11:26)。
這預言和應驗對我們今日的信徒同樣有重要的提醒,就是不能看任何人為無可救藥的,
“因為在神是沒有難成的事。如果神能把筋和肉加在骸骨身上,使其復活,祂確能使那些我們以為已全然敗壞、在神面前完蛋的人挽回過來。” (Charles Swindoll, The Living Insights Study Bible, 826)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37:15-28 —一國、一王—以西結被吩咐作出另一戲劇性的演譯:
(1) 先知要在兩根木杖上分別寫上什麼?(37:15-16)
(2) 寫上後,還要怎樣作?(37:17)
(3) 他這舉動會帶來什麼反應?(37: 18)
(4) 在神的回答中,祂表示是誰拿著這兩根木杖的?(37:19b)
(5) 木杖的接連是什麼喻意?(37:22a)
(6) 二國連合的應許(37:22-23)
a. 枯骨的異象已表達了什麼應許?
b. 這裡再補充的是什麼應許?
(7) 一王的應許(37:24-25)
a. 這王是誰?(37:24a)
b. 為何也稱這王為牧人?(37:24; 參34:11-16, 23)
c. 這王與先前所有以色列的王有什麼分別?(37:24-25)
(8) 平安的約(37:26-28)—若與34:25-29所載平安的約作比較是有意思的:
a. 34:25-29的約之重點是什麼?
b. 這裡的重點又是什麼?
c. 神「設立聖所直到永遠」有什麼重大意義?(37:28; 參啟21:1-4)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結33:32)
我最近讀到一首以「以西結」為題材的一首詩,覺得很有意思。作者特別用以西結的遭遇(特別是33:32所形容的)與基督徒似乎徒然的事奉相比,來鼓勵每一個走先知路的神的僕人。容許我嘗試把它繙譯出來:
故此,古代的先知先賢,
你已把你的哀情直言;
世人所不歡迎的眾先見,
歷代豈不與你有同感。
雖然世代已不斷的變遷,
卻仍沒有靜聽或明白的;
仍看所唱的為娛樂的技藝,
所發的警告為娛樂的演技。
枷鎖、譏誚和惡意
仍是今日先知的回報。
照樣,當那至聖者,
穿上肉身之袍;
眾人擁擠跟隨至高者,
要得每天的食糧,
但卻是耳沉、目昏,
未能得著祂的神能;
徒以作夢之言看待。
祂對耶路撒冷的哀哭;
儆醒禱告亦徒然,
軟弱門徒竟昏睡。
但不論你是誰—不可畏縮阿,
要為神偉大的使命分別為聖;
在祂超越的目光下,
未來與今日並無分別!
在這狹窄有限的年日以外,
遍佈眾先知遺留的腳踪,
越過天使所走廣闊的天際,
溶入神永恆無盡的年日!
普世是聽眾!一切被造物
是你內裡真理的見證人!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2)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以色列全然復興的應許到第38-39章以歌革的侵略與滅亡為終極:
審判歌革的預言(一)
(1) 誰是歌革?(38:1-3; 參下註一)
(2) 歌革的聯軍(38:4-6)
a. 神如何形容歌革的軍旅?
b. 加入他軍旅的尚有什麼人?(參下註二)
c. 鈎住腮頰是什麼意思?(38:4)
(3) 召集攻打以色列(38:7-9)
a. 這裡顯示這爭戰是什麼時候才發生的?(38:8,參啟20:7ff)
b. 在那時候,以色列是在什麼景況中?(38:8-9)
c. 這大軍要怎樣對待以色列?(38:9)
(4) 侵略的動機(38:10-16)
a. 是什麼使以色列成為他們的目標?(38:10-12)
b. 示巴、底但(即東西亞拉伯沙漠的民族)和他施(相信是指西班牙)這些以商業為重的人要問歌革什麼問題?(38:13)這是什麼意思?
c. 歌革誠然是自負,並想趁以色列無備之下(是指千禧年在基督作王時)搶奪財寶:
i. 是誰作出這一切的安排的?
ii. 祂要成就什麼?(38:16)
(5) 歌革聯軍要得的審判(38:17-22)
a. 歌革攻擊以色列的事情是否不可預料的事?(38:17,請參閱今日的靈修小篇)
b. 神對列國的忿怒的彰顯:
i. 38:19是怎樣的形容出來?
ii. 對被造的生物有什麼影響?(38:20a)
iii. 對其他被造之物有什麼影響?(38:20b)
iv. 歌革聯軍要遭到什麼禍患?
(6) 這審判要顯出什麼?(38:23)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一:在作基督徒的初期,我多次聽到和讀到末世的講論,都確定的指到歌革就是蘇聯。其實誠實的學者都承認不能確知歌革是指誰說的。雖然不少學者傾向認為歌革的名字多是源自呂底亞(Lydia)的王Gyges的名字,但其實連這個也是缺乏可靠的證據(Alexander, 121)。約瑟夫就把瑪各(這在創10:2曾被提及的名字)與黑海和裡海一帶的塞西亞人聯上關係。羅施、米設相信是現今土耳其地區的人。
註二:歌革龎大的聯軍是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包括東面的波斯、南面的古實(即伊索匹克)、西面的弗(即利比亞)和北面的歌蔑(黑海以北之地)和陀迦瑪(即亞美尼亞人)。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在古時藉我的僕人以色列的先知所說的,就是你麼?當日他們多年預言我必帶你來攻擊以色列人。」(結38:17)
雖然神清楚的論到歌革是祂在古時藉(眾)先知已所說的那位,我們卻無法曉得神是指著那些預言而說的。神雖是以反詰方式來問歌革,明顯的答案是肯定的。解經家Keil就此作出以下的分析:
“神雖然指出在古時祂已藉先知論到歌革,這並不等如歌革的名字要被提到;乃是說古時先知預言那將要興起與以色列為敵,並要被神忿怒的審判所毀滅的就是歌革……這句話的用意不在乎指出那些早期預言如此提到,乃是要指出歌革與他所召來的軍旅,對神的子民和他們的地土的攻擊,並非是偶然、預料不到的事;這也並非與對以色列復興和得平安的應許有衝突。至終這是指古時那些先知而說的話,就很難斷定。撒迦利亞(12:2, 3; 14:2, 3) 不會是其中一位,因為他是被擄以後作先知的,是以西結以後的先知。不過,我們可以聯想到約珥書 4:2, 11ff;以賽亞書 25:5, 10ff, 26:21;耶利米書 30:23, 25和所有早期曾預言有關耶和華(審判列邦)的日子的先知。” (K&D, Ezekiel, 335)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審判歌革的預言(二)
(1) 降禍予歌革和他的地(39:1-6)
a.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歌革是誰,但從39:2我們可知他是從那方向而來?
b. 他和他的軍旅要在何處被滅?(39:4)
c. 什麼災難要臨到他的故土和沿岸的海島?(39:6—火通常是戰火之意;海島是遙遠之地的代名詞—Keil)
(2) 焚軍械(39:7-10)
a. 以色列怎樣褻瀆神的名?(見36:20)
b. 消滅歌革聯軍如何顯出神的聖名?(39:7-8)
c. 在消滅歌革聯軍後,須多久來焚燒其軍械?(39:9)
d. 這表示什麼?
e. 與以賽亞書2:4的預言相比,有何相似和分別之處?
(3) 集體的埋葬(39:11-16)
a. 那裡是歌革埋葬之處?(以色列東面的是那個海?)
b. 該處被稱為哈們(即眾多之意)歌革谷(是先前敬拜摩洛,使兒女經火之處—見耶32:35):要多久才完成埋屍?(39:12)
c. 這日子如何使他們得名聲?(39:13)
d. 把地潔淨的步驟包括什麼?(39:14-15)
e. 藉著收屍使地潔淨尚有什麼深一層的意思?(39:16)
(4) 神為飛鳥擺設筵席(39:17-20)—以吃祭物為喻
a. 誰被邀請赴宴?(39:17a)
b. 筵席是在何處擺設?(39:17b)
c. 菜單包括什麼?(39:17c, 19)
d. 誰是筵席的主人?(39:19)
e. 藉此,神要刻畫一幅什麼圖片?(試與啟19:17-18作比較)
(5) 應許的總結(39:21-29)
a. 這事件對列國有什麼影響?(39:21)
b. 這事件對以色列家有什麼影響?(39:22)
c. 對以西結當時的聽眾—在巴比倫被擄者—和對今日的列國該有什麼信息?(39:23-24)
d. 這裡總結神給以色列的祝福(39:25-29)
i. 帶領他們歸回(39:25a, 27b, 28b)
ii. 要憐憫他們(39:25b, 28c, 29a)
iii. 為自己聖名發熱心(39:25c, 27c)
iv. 以色列要忘記以往的罪(39:26a—NIV把「擔當」譯為「忘記」,按上文下理是較可取)
v. 安然居住(39:27a)
vi. 將靈澆灌以色列家—永生的應許(39:29b)
在屬靈的真諦上,我們外邦信徒如何承受了以上的福氣?
(6)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人子啊,你要向歌革發預言攻擊他……」(結39:1)
有關歌革攻打以色列的預言,究竟會發生在什麼時候,真是眾說紛紜。不過,在查考較現代的解經家時,我發覺他們許多都單是以事論事般的分析以西結書第38-39章,提供不少背景的資料和詳細的文法及用字的分析,卻避而不談千禧年或與啟示錄密切的關係,好像不想損害自己學者的聲譽。
我們既非學者,可以不用顧慮這方面。但我們仍需要聽Alexander的提醒:如果要按正意明白這段信息,就該“(1) 循文法—歷史釋經一般的途徑,(2)切合以西結書38-39章的細節,不要有所忽略,(3)讓以西結這段經文顯示的時間作主導,和(4)盡量不作猜測” (Alexander, 123)。
基於以上的原則,Alexander表示在眾多的解釋中,他最接受的是以下的意見:
“最後一個提供的答案是指以西結書38-39章所預言的事是在千禧年後發生的。這見解的強處是在於啟示錄20:8那裡清楚論到歌革和瑪各。雖然一般解經家拒絕這見解,但那一節是不能被輕忽的辭句。以西結書38-39章與啟示錄20:8的用詞是相同的。一般釋經的原則要求我們把兩處經文連在一起,因為在這兩處以外,聖經從未提到歌革和瑪各—除非我們有很強有力的證據來否定其相關性。「安然居住」也與這見解吻合。因為以西結一般是用這詞句來形容千禧年的;而且與啟示錄20章的事件是發生在千禧年的未期。千禧年中的列國會見證到歌革的滅亡,這正應驗以西結書38: 16, 21-23; 39:7, 21。而且會有足夠的時間把兵器焚燒和屍骸收拾,這也與那時地的潔淨的預言沒有衝突。以色列的興盛確是千禧年的一部份(參賽11, 35)。” (Alexander, 127)
不過,Alexander自己的見解是認為
“以西結書38-39章是啟示錄19:17-21和20:8雙重的應驗。啟示錄19章 —撒但主要利用的那獸的滅亡(與結28:1-10相似);啟示錄20章—撒但、歌革的滅亡(與結28:11-19相似),這些以色列的仇敵欲作最後的嘗試來奪取神選民以色列的地土。這雙重的應驗是藉著兩件相似與這最終和最大的仇敵有關的事情的發生。前者可以說是後者的先兆。” (Alexander 12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以西結書以一個極榮耀的異象作結束,就是看到神的榮耀重回聖殿,並居住在祂百姓之中。不過這末段的經文(由40-48章)同時是聖經中最難解的經文之一。我們既是以靈修性讀經—意即藉著反思經文來親近神—我們就不花時間鑽研神學的理論,只集中思想能明白的部份。不過,為要幫助我們有較準確的思維,請參考這幾天(即《每日靈修指引》第五年、第278-280日) 的靈修小篇所引述較可靠的釋經指引。
(1) 這默示是何時賜給先知的?(40:1)
(2) 這賜下的時刻有什麼重要性,特別是對被擄的聽眾?
(3) 神選擇在什麼地點來給先知看到這異象?(40:2)
(4) 選擇這地點可有什麼重要意義?(參 17:22, 23; 彌 4:1 和賽2:2)
(5) 使者手中拿著什麼?(40:3)
a. 一般舊約的異象中,手拿準繩意味著什麼(參哀2:8;摩7:7)
b. 但這裡的主旨有什麼不同?(亦參耶31:39;亞2:2;啟21:15ff)
(6) 使者給先知什麼吩咐?(40:4)
(7) 量度的器具(40:5)
a. 試與所羅門的聖殿量度的單位作比較(見代下3:3)
b. 二者有何分別?
c. 這裡刻畫其分別有什麼用意?(解經家Block指出,這裡用的一肘是等如20.5吋,不是舊肘的1.5呎)
(8) 這樣詳細的量度,雖然對我們的意思不大,也會產生紛亂的感覺:請按下圖的指引來逐點的慢讀,不妨也化肘為呎,對這新殿的建築稍作了解:
a. 殿的牆(40:5)
b. 朝東的外門(40:6-16; 見圖表之A)
i. 門檻(30:6)
ii. 衛房、門檻等(40:7)
iii. 門廊(40:8-9)
iv. 東門內
1. 門的本身(40:11)
2. 衛房門的牆(40:12)
3. 衛房的距離(40:13)
4. 廊子與牆柱(40:14)
5. 東門內的長度(40:15)
6. 柱子是以什麼作裝飾?(40:16)
c. 外院(40:17-19)
i. 共有多少房間?(40:17; 見圖表之J)
ii. 外院有多長?(40:19)
d. 朝北的外門(40:20-23)
i. 與東門設計與尺寸相同(40:20-21)
ii. 有七層臺階(40:22; 顯示東門同在七層臺階)
iii. 東門與北門的距離(40:23—有170呎之長)
e. 朝南的外門(40:24-27)
與東門和北門的設計與尺寸相同
(9) 反思的問題:
a. 如此詳細尺寸的形容可有什麼用處或意義?
b. 除說明尺寸以外可有叫人將來建殿的吩咐?
c. 對那些被擄的聽眾可有什麼信息或作用?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注意:當我們閱讀各種測量值時,遵循下面的圖表(圖 1. 聖殿大院)會很有幫助。
「在神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邊有彷彿一座城建立。」(結40:2)
至於以西結所看見的新聖殿的異象該如何解釋,解經家Alexander的提醒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相反地,如果我們願意(1)把先入為主的觀念放下,(2)確信經文是準確的啟示,和(3)依正常的文法—歷史—文化的釋經的途徑來處理,我們會發現這段經文不是想象中那裡困難的” (Alexander, 129)。他繼續把自己對這異象的解釋作以下的分析:
“一個正常的文法—歷史—文化的釋經方法不是會把所有解經的困難除掉,但餘下的問題會不多,包括(1)以西結書40-48章與啟示錄21-22章的關係,(2)千禧年(尚需)獻祭的問題,和(3)以西結書40-48章的末世性(字面或靈意)的解釋。
最開始要解決的是以西結書40-48章在聖經(末世)預言的位置。許多很棒的解經家認這幾章是形容啟示錄21-22章所記載的永恆景象;而其他同樣很有資歷的聖經學者則認為以西結的異象屬於千禧年時期。我同意後者的意見,是基於詳細查考和比較以西結書40-48章與啟示錄21-22章而得的結論。
兩段雖然有相似之處,—如耶路撒冷城有12個門,並都寫上以色列12支派的名字,得啟示者都是從高山見異象,並有使者用準繩來量度建築物,和有水從東而流出醫治那地;但是兩者的分別更大,確定了它們的無關。
例如:兩處都形容到河(47:1-12; 啟22:1-2) 。但以西結的是從聖殿(非耶路撒冷)流出;啟示錄的是從耶路撒冷和神的寶座流出。神的寶座在以西結書是位於聖殿(43:7);在啟示錄則位於耶路撒冷。雖然兩處的耶路撒冷本身沒有聖殿(48:8-22; 啟21:22) ,聖殿與聖城在以西結書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在啟示錄中根本沒有聖殿的存在。
不論我們如何試圖解釋聖城的形象,兩處聖城的尺寸實在不同(48:30-35; 啟21:15-17) 。在以西結的異象中,以色列各支派的分地是以海作西面的界限;在啟示錄中,海也不再有了(7:15-20; 啟21:1b) 。這些不同之處足以把兩段的解釋分別出來。” (Alexander, 130-131)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40:28-46—殿院內部的設計
(1) 內院的門(40:28-37;圖表之B):試慢慢的閱讀
a. 內院的南門(40:28-31)
b. 內院的東門(40:32-34)
c. 內院的北門(40:35-37)
d. 它們的設計與尺寸大概與外院的門相同,惟一不同的是它們有八層的臺階(40:31, 34, 37)
這可有什麼屬靈的意味?
(2) 北門獻祭用的屋(40:38-43)
a. 這裡是供祭司作什麼用途的?(40:38; 見圖表之H)
b. 其他的桌子作什麼用途?(40:39-41)
c. 鑿石桌子又有什麼用途?(40:42)
(3) 祭司屋(40:44-47;見圖表之G)
a. 朝南的供誰用?(40:45)
b. 朝北的供誰用?(40:46)
c. 內院有多大?(40:47)
d. 祭壇在那裡?(40:47b,見圖表之C)
(4) 殿前的廊子(40:48-49) —使者帶先知進到聖殿的本身,以廊子為開始:試錄下尺寸
a. 兩邊的牆柱(40:48a)
b. 兩邊有牆(40:48b)
c. 廊子本身的尺寸(40:49)
d. 祭司如何到廊子的?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並要放在心上。我帶你到這裡來,特為要指示你;凡你所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結40:4)
“Alexander(“以西結書”pp. 945-46)認為以西結書第40-48章是形容千禧年,而啟示錄第21-22章則是永恆的景象;前者是‘初熟果子’ 的縮影,是後者的開始。以西結異象中的獻祭,是‘時代論’ 堅持千禧年中獻祭的基礎。由於有學者根據新約因基督已作一次過的獻祭,就絕對反對任何再需獻祭的說法,他就為(千禧年中的)獻祭作出重新的定義。與其看這些獻祭有任何「功效」—惟有基督” 所獻的能贖罪”,他看這摩西律法的祭為‘圖案的教訓’ ,是彌賽亞的工作的預表。既然以西結(異象中)的獻祭是回顧同一件事,它們是屬於記念性‘圖案的教訓’……
雖然如此……第40-48章最合適的解釋似是屬「觀念性/ideation」的。先知的重點不是物質地理,乃是屬靈的真諦。像先前的異象一樣,歷史性的事件是從神學的層面來形容,釋經者須把異象放在觀念的價值上。在以西結承擔先知的位份之始,耶和華坐在基路伯之上的寶座的異象,早已保證祂在巴比倫被擄人中的同在(1:1-28a)。他吞吃書卷的異象是指出接受這屬神的啟示和親身經歷信息的重要性(1:28b-3:15)。眼見聖殿中可憎的事和神的榮耀離開聖殿是認同尼布甲尼撒毀滅耶路撒冷的公允和神學性的原因(8:1–11:25)。骸體復活的預言不是指個別性的復活,乃是以色列至終因神的吹氣而得復興的宣告。
以西結40-48章雖然比以上的例子更複雜、廣闊,對它的解釋需與以上一致。先知在這裡把屬需的真諦向他的百姓預先介紹出來。37:26-27已論到耶和華會永久的住在祂百姓中;現在的異象緊接他們的歸回,繼續這主題而具體的形容那屬靈的真諦……在形容這新以色列的屬靈的結構時,耶和華宣告要把他們以往的過犯盡除,重新建立恆久、健康的神治的國與地的關係。以西結這最後的異象是屬靈最高的理想:就是耶和華在錫安那裡……故此,以西結就為保羅屬靈的殿的講論立下了基礎。在這新約中,就是外邦人的群體也能變成永生神的殿(林前3:16-17)。而且,藉著神的靈個別的內住,每一個基督徒都成為神所居住的殿(林前6:19)。” (NICOT, Ezekiel, 503, 505-6)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使者繼續作出量度
41:1-4—殿的內部
(1) 聖所的量度(41: 1-2):試錄下
a. 兩旁柱的寬度(41:1)
b. 入口的寬度(41:2a)
c. 兩旁的牆的尺寸(41:2b)
d. 聖所本身的尺寸(41:2c)
(2) 至聖所(41:3-4)
a. 試錄下:
i. 入口和牆的尺寸(41:3)
ii. 至聖所本身的尺寸(41:4)
b. 至聖所該有什麼擺設?(可參來9:3-5)
c. 為何卻全不提及?
(3) 殿牆與圍殿房屋(41:5-12)—試錄下
a. 殿牆的厚度(41:5a)
b. 圍殿房屋的寬度(41:5b; 見圖表之I)
c. 圍殿房屋有什麼特色?(41:6-7)
d. 圍殿房屋的根基與外牆的尺寸(41: 8-9)
e. 空地的尺寸(41:10-11)
(4) 殿西的房子(41:12;見圖表之E)
a. 它有多寬?
b. 有多長、多厚?
(5) 殿的範圍的尺寸(41:13-15a)
a. 殿、空地和房子各有多長?(41:13)
b. 東面有多寬(41:14)
c. 西面的房子和兩旁的樓廊共多長?(41:15a)
(6) 裡面的裝飾和擺設(41:15b-26)
a. 裝飾(41:15b-20)
i. 內部主要作遮蔽牆的材料是什麼?(41:15b-16)
ii. 牆上雕上什麼?(41:17-18, 20)
iii. 這些基路伯有什麼形象?(41:18b-19)
b. 擺設(41:21-26)
i. 那木壇有什麼功用?(41:22)
ii. 被放在那裡?(參希伯來書9:1-2)
iii. 那兩扇的門刻上什麼?(41:23-25)
iv. 廊的兩邊都有什麼?(41:26)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他帶我到殿那裡量牆柱:這面厚六肘,那面厚六肘,寬窄與會幕相同。」(結41:1)
“來到以西結書第41章,不少現 代讀者覺得這段聖經過於冗長和沒有意義。再者,這裡形容的聖殿和儀式是與律法和其他(經文)絕然不同。但是在死海古卷中的一著名書卷卻給我們曉得聖殿和其 中的禮儀對古時的猶太人是何等的重要。而且,也給我們知道,他們是何等盼望得到聖殿的儀式新的異象。這書卷被稱為《殿之卷/Temple Scroll》。
這內有66欄得保存的《殿之卷》(命名為 11QTemple)是死海古卷中最長的書卷。其作者不詳,但寫作日期可能早至主前5世紀,最遲也是主後1世紀的作品。按一般的估計,它是主前一世紀的作品。
內容是按出埃及記34章到申命記的律法記載而重新被整理的,包括在耶路撒冷建殿,獻祭、潔淨和仿似申命記內條例的指示。這書卷的特點在乎它採用拉比釋經的方法(稱為midrash)來處理摩西五經難解之處,從而產生新的合一的律例。
這 重寫的摩西五經不是單單意譯或重申律法的正典,相反地,作者作出多處刪去或增添,為要使這些古法迎合他的群體的理念。這書卷很澈底的修改節期的日子,並增 添了聖經沒有吩咐的聖節日。建殿的指示雖然近似以西結的聖殿,但卻與聖經其他的記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摩西對百姓的說話,由第三身改為第一身;這 就把這書中的吩咐變成從神的口而出。
這樣的釋經使部份學者認為Qumran的群體(即 死海古卷所屬的群體)看《殿之卷》與舊約聖經正典有同等的權威。從某個角度來看,《殿之卷》是律法的新釋或新例。似乎相信有一過渡、新建的聖殿和禮拜要取 代現時的聖殿,直至彌賽亞時代的來臨。這《殿之卷》有不少錯誤的宗教觀念,甚至有些是屬荒謬的,都反映了兩約之間猶太宗教的發展。相信這《殿之卷》代表了 他們中較偏激的少數。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領會到聖殿的設計、儀式和聖節日是古時猶太人極看重的。對現代的讀者來說,這些細節過於繁瑣,但這是我們與他們的世界之別。當時的律例禮儀是對古猶太人教導教義的媒介。從某個角度來看,像這殿之卷一類的文獻的存在,有助我們對以西結書41-48章的了解。一個有關聖殿和其中的儀式的新異象,是向以西結早期的讀者指示新紀元的將至。《殿之卷》雖給神的百姓錯誤與荒誕有關將來的異象,但以西結給予我們正統、合乎正典的異象,他是在同一個文化世界和使用如《殿之卷》同類的法規。任何對以西結41-48章的解釋,必須考慮到古代以色列人對聖殿的形容(雖然對我們是困惑的)所持的觀念。” (Archaeological Study Bible, 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