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會讀完阿摩司書,並研讀舊約最短的書卷,俄巴底亞書。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由第七章開始到末了,是以阿摩司所見五個異象作為根據寫出。今天首先思想首三個異象:
7:1-3; 4-6—第一、二個異象
(1) 第一個異象是以色列種植方面的損失:
a. 是誰策動這蝗蟲之災?
b. 既是這樣,你認為天然的災難(i) 一定是,(ii) 有時是,(iii) 或是從來不是神審判人的工具?為什麼?
c. 但這異象中不會受損壞的是誰的種植呢?
d. 最受損害的是什麼人?
(2) 第二個異象是火之災:
a. 這第二個的災害在那方面比第一個更甚?
b. 誰是那策動者?
(3) 為何先知向神請求,並基於什麼原因?
(4) 神兩次是怎樣回答先知的代求?為什麼?
(5) 神是全知的,為何神要向先知顯示這兩個異象?
(6) 我們從這兩事件中可以向先知學到什麼功課?
(7) 我們又可以看到神那方面的屬性?
7:7-9—第三個異象—神以牆來作以色列的比喻
(8) 按準繩建築的牆是什麼的牆?
(9) 現在為何神又用準繩來量度它?
(10) 為何在量度之後,所宣告的審判是臨到(a) 邱壇,(b) 聖所(眾數) 和(c) 耶羅波安的家?(可參利26:30; 王上 3:2; 12:25-31)
(11) 為何這次先知卻不為民代求?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求你止息;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摩7:5)
神從南面的猶大呼召阿摩司來到北國,向以色列說預言。連續七章,我們讀到先知向以色列發出嚴厲的信息,責備他們眾多的罪惡,包括虛假的敬虔、拜偶像、驕傲和不公義。他的信息更包括了嚴厲和逃避不來的審判。不過,這些都是直接從神得來的說話。但到了最後的三章,神改用一連串的異象來更生動的描述將臨到以色列的審判。
是的,圖片往往勝過千言;我們就讀到先知在目睹首兩個異象時,驚惶到立刻向神為以色列哀求:「主耶和華啊,求你止息」(7:5)
作為牧羊人和修理桑樹的農夫,阿摩司比一般人更充份明白這兩個審判的可怕。雖然王帝仍能享用他的收割,但升斗市民就會因蝗禍陷入絕境。故此目睹第一個異象時,阿摩司是驚惶萬分的。
第二個異象是更厲害的火的災劫;叫人立刻想到所多瑪和俄摩拉的結局。無怪,先知立刻向神懇求,叫祂停手!
其實,這正是神把這兩個異象向阿摩司顯示的原因。神雖然恨惡罪惡,但祂不是憎惡祂所造的人。就是到了以色列人罪惡滿盈之時,神是盼望有人為以色列人代求的。就是在使用先知代祂傳達責備、審判的信息之餘,神更盼望祂的僕人同時能了解祂憐憫的心懷。這正是阿摩司所了解的。
直到今日,神仍然尋找了解祂憐憫罪人心懷的人,能為這將臨審判的罪惡世人代求的人!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我們雖然多次參閱列王紀上12:25-31, 請再看一次來了解亞瑪謝是誰:
a. 為何他會被阿摩司的話語所激動?
b. 若然是你,你會對阿摩司的話語有什麼反應?
(2) 為何他要向王告狀?所告的是否屬實?
(3) 似乎王沒有對亞摩司採取任何的行動?原因可能是什麼?
(4) 亞瑪謝於是惟有直接警告先知(7:12-13) :
a. 為何叫先知停止發預言不夠,還叫他逃走(get out) ?
b. 言下他怎樣醜化阿摩司作先知的原因?
c. 但同時他豈不是反映出他作祭司的原因嗎?你說對嗎?
d. 第13節的話怎樣定了亞瑪謝的罪?
(5) 阿摩司的回答(7:14-15) :
a. 為何阿摩司要指出他的原職是什麼?為何要指出自己不是先知的出身?他真的不是先知嗎?
b. 他要指出的要點是什麼?
(6) 阿摩司發出審判的話(7:16-17)
a. 這審判的話是指向誰說的?
b. 你認為是否過於嚴?為什麼?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摩7:14-15)
表面看來,亞瑪謝與阿摩司同是耶和華的僕人,但實質上,二人是有天淵之別。
一方面,亞瑪謝這祭司是繼續陷民於罪,負責引導以色列人在伯特利以金牛犢為耶和華的去敬拜(王上12:25-31) ,重蹈亞倫在曠野的覆轍(出32:2-4) 。相信他可能根本不是利未人,是沒有資格當祭司的。
談到祭司的資格,我曾因律法把祭司定為世襲的制度而感到困惑:只有生下為利未人才能當祭司?但當我想到神是全知、全能的神時,祂當然是完全掌管著每一個人的出生—沒有一個人的出生是偶然的。在母腹中,神已認識我們(詩139:13) 。故此,凡生為利未人的,都非偶然的,是神的計劃、是顯明神對他的揀選,要他來事奉祂。故此,作祭司並非是一個賺錢或維生的職業,乃是一個信心的事奉—要完全仰賴神,以神為他唯一的產業的事奉(民18:20, 23) 。
相反地,這真正、單單的事奉耶和華的阿摩司,他的原職根本不是作先知的。但他卻從神得到清楚的呼召,故此他就放下他作牧人和修理桑樹的工作,當起先知來。明顯的,他遠道來到伯特利作先知是沒有薪酬的,是100%信心的事奉。這正是全職事奉神的僕人的榜樣:
- 我們作傳道者不是為維生;
- 我們也必須有清楚的呼召;
- 我們是完全憑信心和信服來承擔這職事。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第四個異象—神以夏天(已熟) 的果子為喻:
(1) 以夏果示來阿摩司是什麼意思?(參珥3:13)
(2) 雖然這結局已到,神仍怎樣稱呼以色列?(8:2)
8:3-8—罪和審判的宣告
(3) 「那日」的審判(一):
a. 為何特別提到「殿中的詩歌」?
b. 第三節所宣告的審判可怕在那裡?
(4) 同樣可怕的罪:
a. 第4節所指出的是那類的罪行?
b. 月朔與安息日皆是停止工作,敬拜神的時刻:
i. 他們是帶著什麼的心情守節和敬拜的?
ii. 這裡顯示出他們與神的關係到底怎樣?
iii. 與今日我們在崇拜時那些現像相似?
c. 第5節下半節所形容的在今天的社會是否仍屬普遍?何以見得?
d. 第六節的罪又如何?
e. 為何神說祂「必永不忘」這些罪?
(5) 審判的比喻:神以什麼來喻將臨的審判?其重點是什麼?
8:9-10—「那日」的審判(二):
(6) 白晝變黑夜是什麼的審判?(參太27:45; 啟6:12; 8:12)
(7) 為何以喪獨子比喻這日子?
8:11—「日子將到」:另類的審判
(8) 因沒有耶和的話而饑渴不是好的嗎?
(9) 為何是一個審判?
(10) 為何神要使他們找不著?
8:13-14—「當那日」
(11) 連年青的男女也發昏是表明什麼?
(12) 第14節再提到的是什麼罪?
(13) 他們的終結是什麼?
(14) 請停下來,重溫這章所論到的種種罪行:
a. 屬神的子民現在變成怎樣的社會?
b. 可怕的審判是否與他們的罪相稱?
(1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能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
較早之前,阿摩司已預言神要以饑荒來作以色列的審判(5:16-17; 7:1-2) ;但現在他宣告另一種的饑荒來作審判—「非因無餅」,也「非因無水」,「乃因不聽(或譯聽不到)耶和華的話」。這句話看來很矛盾:
(1) 若這個饑荒是引至人去“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 (8:12),這豈不是祝福?何來是咒詛?
(2) 如果人真的渴求要聽神的話,神豈不會按祂在舊約已應許的去行嗎:“但 你 們 在 那 裡 必 尋 求 耶 和 華 ─ 你 的 神 。 你 盡 心 盡 性 尋 求 他 的 時 候 , 就 必 尋 見”( 申4:29) ?
要明白這個審判,或許最恰當的是看看以色列亡國後的歷史。我們知道在主耶穌降世成人之前,以色列人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是再沒有神的啟示、沒有知先的。這一段時間,聖經學者稱之為「四百年的緘默期」。連同他們北、南國相繼的滅亡,以色列知道這是因著他們得罪了神而得到的審判。
從尼希米記的記載,我們知道他們這些被擄歸回的人,總括而言,是真的離開偶像的敬拜、也定意與鄰邦在社交上隔絕,甚至不再與他們通婚。也因這原故,我們聽不到主耶穌在這些方面對他們的責備。
其實,在主降世之前,猶太人對彌賽亞的來臨,和神國的降臨是真有極殷切的盼望的。不少在那時代出現的次經(Apocrypha) 是充滿著這方面的熱衷;但在這四百年神卻是緘默的,再沒有興起先知。為什麼呢?其原因可以藉著他們怎能對待主耶穌的身上,可以看得清楚。其實他們真正的盼望,不是在乎神國的降臨,乃是在乎以色列國的復興(見徒1:3, 6) 。他們對神話語的渴慕,不是反映他們的悔改,乃是要顯出他們的自義。
可惜的是,直到如今,他們也沒有改變。就是當神不再緘默,更是藉著祂的兒子向他們說話(來1:1-2) ,他們仍然「卻尋不著」(摩8:12) 。這誠然是個咒詛!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最後的異象
(1) 這最後的信息是以「主站祭壇旁邊」為開始,其重要性何在?
9:1-4°死亡的審判
(2) 這裡的審判,主要的對象是什麼人?
(3) 這裡怎樣刻劃出把神變為仇敵的人要面對的審判可怖之處?
9:5-6—審判的必然
(4) 這裡論到神與天地有什麼關係?(9:6)
(5) 當祂摸這有罪的世界時會帶來什麼後果?(9:5)
(6) 這些與祂的名為耶和華有什麼關係?
9:7-10—餘民的應許
(7) 9:7是神發出的一個問題:
a. 這裡論到以色列與所列的邦國有什麼相同之處?
b. 其實與列國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8) 這裡用篩子作比喻的重點是什麼?
(9) 但在這盡行毀滅的宣告中,神在此作了什麼重要的應許?(可參摩5:15, 賽 10:20-22, 羅11:5)
9:11-15—重建國度的應許
(10) 為何說所重建的稱為大衛倒塌的「帳幕」?
(11) 使徒雅各是怎樣領會9:11-12?(見徒15:13-18)
(12) 既是這樣,以色列卻已在1948年,經過二千六百多年後復國;這裡所形容的豐盛是喻意或是實況?為什麼?(參賽65:21-24)
(13) 請停下來,重溫全書的要點。你能怎樣應用所得的提醒在你的生命中?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9:11)
當我讀到一些較早期的解經書,就是在1948年以色列復國前所寫的,對阿摩司這裡對以色列復興的預言的解釋時,我感到有點意外。
就如十六世紀著名的改革領袖加爾文,他認為阿摩司這最後一段的預言是應全以喻意解釋;特別對被擄會歸回的預言,應當只能「在基督裡」應驗,而不會按字面的應驗(見Calvin’s Commentaries, Vol. XIV, 412-413) 。
至於我愛讀的十九世紀著名保守派的解經者Keil & Delitzsch就說:“這句話不是指百姓從被擄的歸回,乃是指從苦難與不幸中轉變成興盛和得到救恩。”(K&D, 223)
誠然,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至終是要藉著「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得以應驗,而且這國度確是神的國度,藉著主耶穌所完成的救恩,叫凡信祂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能「歸回」。這正是使徒雅各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中,引用阿摩司這段話所申明的:「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這 話 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徒15:13-18) 。
既然阿摩司這最後一段預言,至少在以色列歸回的那件事上是按字面的應驗了,這是否說,其餘的預言同樣可以在靈意和實質上一同的應驗呢?
以我愚見,這重建的大衛帳幕當然是那永遠神的國度,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救恩所重建的。但與此同時,神同樣的要叫以色列人在物質上,也能有享受重未經歷過,真的以神為王的地上國度一段的時期,然後才引進那永遠、屬天的國度。這就是一些解經者所認為,會在啟示錄所說的「千禧年」時應驗的(啟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