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閱申命記23:24-25和出埃及記31:12-17。你認為門徒是否真的干犯了安息日呢?為什麼?
(2) 耶穌為門徒答辯的理由是說
a. 門徒根本沒有干犯安息日?
b. 還是安息日的條例不再適用呢?
(3) 「聖經手冊」把舊約律法分析為三大類:
a. 禮儀(有關敬拜和宗教禮儀和禮節) —已被主耶穌的救贖大功所滿足(參閱來10章)
b. 民事(有關社會的秩序) —如任何國家的民事法例,按需要而增減(如罰款因貨幣的改變也有所更改)
c. 道德(反映神的屬性) —不能改變,因為神的屬性絕不改變。
按這分類,安息日的條例屬於那一類?安息日的條例的精義是什麼?
(4) 耶穌舉了數個不同重點的例子:
a. 撒母耳記上21:4-6的重點是什麼?
b. 祭司在殿中的事奉包括不少禮儀上的工作,「在安息日更是加倍」(Barclay) 。這例子的重點是什麼?
c. 祂與殿和安息日的關係。這重點是什麼?
(5) 主耶穌在此再引用何西阿書6:6。你還記得祂在不久之前已引用過這話嗎?兩處的引用有何相關之處?
(6) 耶穌在此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舊約的律法呢?對今天信徒的教會生活有何影響?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舊約律法如何處罰干犯安息日的人?(參閱出31:14。) 為何如此嚴厲?
(2) 細味第10節是一個怎樣的問題?(除耶穌以外,誰能醫治這人枯乾的手呢!)
(3) 耶穌的回答怎樣再次解釋先前在第7節所說的話?
(4) 耶穌既然苦口婆心的解釋,為何法利賽人仍有第14節的反應呢?
(5) 馬太在此引用以賽亞的話如何合宜?耶穌如何彰顯祂的:
a. 不爭競:祂需要爭競嗎?
b. 不喧嘩或揚聲:這裡形容的耶穌是怎樣的人?
c. 壓傷的蘆葦:為何以蘆葦為例?為何人要折斷它?
d. 將殘的燈火:為何以此為例?人通常如何處理將殘的燈火?這裡所形容的耶穌是一位怎樣的神?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剛施行肉身上的醫治後,現在主耶穌再施行靈界的神蹟--趕出污鬼。群眾的反應為何特別的熱烈?他們對「大衛的子孫」有何認識?
(2) 如果你是群眾之一,你可以對這神蹟作什麼不同的解釋?
(3) 你的解釋是否也包括法利賽人的解釋?為什麼?
(4) 為何他們認為耶穌是靠鬼王趕鬼?
(5) 如果你是耶穌,你會怎樣回應?
a. 嚴責他們?
b. 再行一神蹟來證實?
c. 甚至行一個審判性的神蹟?
d. 再忍耐地勸戒他們?
耶穌的回應屬那一類?
(6) 耶穌在第25-26節用什麼理由來糾正他們?
(7) 換句話說,撒但的國是團結的。相比之下,神的教會又如何呢?
(8) 你現在曉得為何地上的教會如此輭弱、無能力嗎?作為教會的肢體,你有當作的工嗎?
(9) 耶穌繼而發出幾個警告:
a. 第30節是個怎樣的警告?人對耶穌基督可以採取中立的態度嗎?為什麼?
b. 第31-32節又是個什麼警告?為何把聖靈與人子有所區別?
c. 第36-37節又是個什麼警告?為何說閒話的後果如此嚴重?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閱前數章,看看法利賽和文士已目睹什麼神蹟。他們為何還要多看一個?這一個與以前的對他們可有什麼分別?
(2) 你經歷或目睹過神蹟嗎?如果有,為何你稱之為神蹟呢?
(3) 耶穌怎樣責備他們的請求?為何這樣的請求會顯出他們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呢?
(4) 耶穌為什麼以約拿在魚腹中來比喻自己?
(5) 耶穌以那世代與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相比,用意何在?為何因此可定那世代的罪?我們現今的世代又如何?
(6) 為何更以污鬼附身為例作個相比?
a. 那世代如何因耶穌的出現得乾淨?
b. 為何裡面卻是空閒的?
c. 終被八惡鬼所附!
(7) 我們的世代是否不同,還是一樣呢?為什麼?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當家人到訪時,耶穌正在作什麼?
(2) 為何家人要在外邊等候,不進來聽道?
(3) 他們到訪的目的可能是什麼?
(4) 耶穌的回答是否有點不近人情?
(5) 對別人說:「看哪!我的母親……」豈不是更無禮?為何祂要如此?
(6) 祂要指出的是什麼重要真理?
(7) 祂這些話對你今天有何意義?
(8) 天主教徒會用第50節之言說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因信稱義的道理是錯的,並指出耶穌常傳“work righteousness/行為稱義” ,你可以怎樣回答?
a. 你可參考約翰福音6:28有關耶穌對 “work/作” 的解釋;
b. 亦參考羅馬書3:28, 4:1-2; 5:1; 10:10及加拉太書2:6; 3:1; 3:24。
(9) 你怎樣了解第50節呢?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當那一天/The same day」有沒有特別的意思?
耶穌的名聲和聚集到他那裡的群眾大增,而耶穌似乎主要用比喻教訓眾人;馬太在此把其中一些記錄下來。第一個便是撒種的比喻。第1-9 節是比喻的本身,第17-23 節是解釋。在解釋比喻時,我們要集中在比喻的中心意義,切勿妄解細節,除非耶穌自己清楚告訴我們。
(2) 除聽眾對所聽的道有四個不同的反應外,“種子”的本身如何把傳福音的事工貼切的表明出來?
(3) 在你傳福音撒道種時,有否經歷這四個不同的反應?
a. 落在路旁的被撒但奪去:
i. 撒但是怎樣奪去道種的?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b. 落在石上枯乾的:
i. 既因為道而遭患難,你是否就應勸他暗作門徒?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c. 落在荊棘裏的:
i. 耶穌說荊棘代表什麼?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怎樣行?
d. 落在好地土上:
i. 什麼是好土?
ii. 作為撒種的你可以把人的心土作“好”的準備嗎?
(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奧秘”在新約聖經中一般是指神救恩的計劃在耶穌出現時才顯明出來。既是這樣,耶穌怎樣解釋祂祇用比喻來教導眾人?
(2) 耶穌在此將門徒與猶太群眾作比較,在馬可福音更說群眾是「外人」
a. 為什麼說他們是外人?(在什麼之外呢?)
b. 門徒既是在「內」的,他們「有」什麼,以至還要加給他們?(所加的是什麼?)
c. 這猶太群眾原「有」的是什麼,卻要被奪去呢?
(3) 群眾聽而不明,看而不曉得的是什麼?
(4) 按第15節所言,是誰之過?
(5) 雖然如此,如果他們真的回轉,就會怎樣呢?
(6) Tom Rees曾說:“把黏土硬化,和把臘熔化都是同一個太陽。”這句話怎樣幫助你了解第15節所引用以賽亞書6:9-10的話?
(7) 為何耶穌說門徒是有福的呢?今天,我們是比他們更有福嗎?為什麼?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