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古人的遺傳」是歷代猶太教的領袖在摩西律法以外所加添的口傳條例,到主後三百年才被正式編成,命名為Mishnah的有關律法條例的書。 猶太人以這些條例為事奉神的準則,結果是把人與神真正的關係變成外表規條化的宗教。
(1) 法利賽人和文士老遠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的原因何在? (見可7:1ff)
(2) 從這事件的記載,他們所著重的是
a. 耶穌的教訓?
b. 耶穌的異能?
c. 耶穌的生命?或是其他方面?
(3) 你以為他們的存心正確嗎?為什麼?
(4) 他們以什麼藉口來代替孝敬父母?此舉之罪有多嚴重?
(5) 你可以聯想到今天在愛主的基督徒中三個類似的錯誤嗎?用來支持這些錯誤的理由是什麼?
(6) 耶穌對他們的評價又是什麼?(參閱第8節) 這罪對他們的敬拜和所獻的祭有何影響?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門徒似乎很介意耶穌冒犯了法利賽人(NIV譯offended) 。為什麼?門徒的心「正」嗎?
(2) 為何稱法利賽人為領路的瞎子?神會容忍他們嗎?
(3) 我們可能在什麼方面或情況下也作了領路的瞎子?
(4) 耶穌似乎對彼得在第15節之問題有點不耐煩。為什麼?(這與他們在第12節對耶穌的提醒有關嗎?)
(5) 耶穌清楚的說明:「入口的不能污穢人」。這豈不是與舊約的律法相違(參閱利11章) ?祂曾說:「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太5:17)。你可以怎樣把二者銜接起來?(參閱林後3:6)
(6) 老實的說,你能否忍受別人不洗手就吃飯呢?下一次你遇見同樣事件,你當有的態度是什麼?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若主是奉差遣祇去尋找以色列的迷羊,為何祂選擇行走在推羅西頓這外邦之地?祂真是如此被差遣嗎?
(2) 這希臘婦人稱祂為「主阿,大衛的子孫」。這表明她對耶穌有什麼認識?
(3) 耶穌為何一言不答?從門徒的反應,他們怎樣領會(interpret)祂的沉默呢?
(4) 「打發她走」是什麼意思?是憐憫之言,還是不耐煩之意?
(5) 耶穌表面上說了極苛刻的話(相信是猶太人的諺語,其實也是說出門徒的心態),但這番話亦已道出若干有關耶穌的真理,你能看得出嗎?
(6) 這婦人似乎不介意主對她所發的羞辱之言。除了愛女心切的原因之外,她所表現的「信」,與當時的猶太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她是信神的能力?是信神的愛?還是……?)
(7) 這婦人藉此事應學到什麼功課?門徒呢?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馬可福音分別在第6和8章清楚的記述耶穌兩次分餅的神蹟,兩次的時間和地點明顯是不相同,在8:19-20節更清楚的提到兩次是不相同的事件。
在這段馬太的記載中,
(1) 眾人究竟有多餓?為何耶穌不早些供應他們?這三天祂究竟在作什麼?
(2) 耶穌特別道出眾人的境況,用意應何在?
(3) 我們在祂身上可學到什麼功課?
(4) 如果你是門徒之一,已曾目睹五千人被餵飽的神蹟,你會怎樣回答主?
(5) 與上次相比,今次他們所有的餅和魚是較多還是較少?從他們在第33節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門徒們有怎樣的心思?
(6) 請回想你過往在極困難或困乏中經歷神拯救的神蹟,和你怎樣焦慮的經過。如果歷史重演,你是否就會絕不焦慮呢?為什麼?
(7) 解經家一般不太注重兩次收集零碎的器皿籃子與筐子的分別,卻同意兩次都有極多剩下的零碎是有其意義的。你以為意義何在?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法利賽人求神蹟是要怎樣試探耶穌呢?
(2) 耶穌其實已行了極多的神蹟奇事,為何法利賽人仍要求看「從天上顯的」神蹟?難道對法利賽人而言,主耶穌所行的神蹟還不算是「從天上顯的」嗎?
(3) 如果耶穌真的在他們面前行一「從天上顯的」神蹟,他們是否就信服祂呢?
(4) 明顯地,他們的問題並非在乎有神蹟與否,甚至不在乎他們是否有分辨力。按耶穌在第4節所言,他們的問題是在乎什麼呢?
(5) 「邪惡、淫亂」的世代是什麼意思?
(6) 耶穌在第5-6節欲以實物為教材,門徒卻想錯了什麼?為何他們會如此?為何換來耶穌這樣嚴厲的責備?
(7) 他們早應從兩次分餅的神蹟學習到什麼?耶穌提到零碎的用意何在?
(8) 「酵」是什麼意思?(參閱路12:1及林前5:6-7)
(9) 如果法利賽人的酵是假冒為善,撒都該人的酵該是不信復活了。那麼,門徒的酵又是什麼?你的酵又是什麼?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該撒利亞腓立比是希律的兒子作分封王時按該撒和自己的名為這城命名的。到此,門徒跟從主已有一段的時刻、親眼看見祂行的神蹟、親耳聽到祂的教訓、目睹法利賽人的反對、和親身與主相近;就在此時,耶穌開始向他們顯露祂要受死的計劃。
(1) 眾人一般以耶穌是誰?
(2) 被認為是以利亞或耶利米已是極尊貴的身份,為何還不足?
(3) 為何耶穌繼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中文聖經沒有譯出這問題是以「但」作開始。你以為為何要說「但」呢?
(4) 彼得若單認耶穌為基督(即彌賽亞) ,這是否足夠?為什麼?
(5) 今天眾人一般以為耶穌是誰?眾人對認識耶穌的對與錯是什麼?
(6) 你又怎樣呢?你說耶穌是誰?
(7) 按主所言,彼得何以得到這認識?你又是從何而得你的答案?
(8) 「彼得」是(小)石之意;磐石當然是大石。要明白這段的意思,請翻閱約翰福音20:23,在此耶穌向眾門徒重複祂說的話。故此,彼得是個代表!如果是這樣,彼得代表誰呢?也在代表什麼?
(9) 第18 節是耶穌首次提出「教會」這名稱,原文是指「一群被召出來的人」。如果你是門徒之一,當你第一次聽到耶穌用這名稱時:
a. 你腦海中會出現一個什麼意念或圖像?
b. 為何這群人被喻為要被建造的建築物呢?
c. 磐石是什麼意思?為何這建築物需要磐石?彼得既為代表,誰會作磐石?(參弗2:20)
d. 這「教會」將會面對什麼挑戰?
e. 耶穌在第19節 所言,是指「權力」或是「功用」?為什麼?
f. 一個靈魂的命運是誰去斷定和怎樣斷定的呢?(命運是指能否得永生和赦罪)
g. 這樣,什麼是「天國的鑰匙」?
(10) 從初期教會的歷史來看,使徒們怎樣使用這鑰匙?
(11) 作為這「教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怎樣使用這鑰匙?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馬太福音16:17 告訴我們彼得對主的認識與其他人有別,乃是「在天上的父」所啟示的。除這以外,你認為還有其他因素嗎?
(2) 彼得雖然答對了「耶穌是誰」,但他對「基督」(即彌賽亞) 的理想是什麼?他以為作彌賽亞的門徒是什麼一回事?
(3) 第22節的原文是「責備」。彼得是以什麼身份,竟敢責備耶穌?
(4) 為何主稱他為撒但?按第23節,彼得怎樣成為絆腳石?
(5) 「跟從」是什麼?「跟從」又不是什麼?
(6) 請試為以下每點下定義:
a. 捨己
b. 背起他的十字架
c. 跟從主
你有否照所下的定義去做呢?
(7) 跟從祂與「救」和「喪掉」生命有何干?人若「賺得全世界」,是否就一定「賠上自己的生命」?
(8) 不同的譯本為這段設立不同的標題。NIV是「作門徒的代價」,JB是「跟從耶穌的條件」,TNIV是「十字架的道路」。那你呢?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