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人不是來聽道,反而把小孩子給耶穌「摸」呢?(見可10:13)
(2) 門徒責備他們可有理嗎?你會如此嗎?
(3) 耶穌已是忙碌不已,為何還願意費時為小孩子禱告?你以為祂會為他們禱告什麼?
(4) 進天國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參閱約3:16或類似經文)
(5) 「正是這樣(指小孩) 的人」與得救的信心有什麼關係?
(6) 耶穌「給他們按手」。是象徵式的舉動,還是有實質的意義?
(7) 我們應如何對待家中和教會中的小孩子?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從符類福音(可10:17-22;路18:15-17)對這事件的記載,我們知道這跑到耶穌面前來的人既年青又富有,且是個官。
(1) 根據他向耶穌提出的問題和他發問時的態度,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以為他這樣誠心追求永生該有什麼結果?
(2) 為何一般人總把行善與永生並談(包括佛教、摩門教和天主教)?
(3) 耶穌指出「只有一位是善的。」用意何在?
(4) 為何主耶穌單列出十誡的後六誡?(見出埃及記第20章)
(5) 那人回答:「這一切(耶穌提到的六條誡命)我都遵守了。」你認為他在說實話嗎?理由何在?(請留意耶穌在可10:21之反應。)
(6) 既是這樣,為何那人仍問「還缺少什麼」?若你能像那人,自覺已守誡命,你仍會有缺少之感嗎?
(7) 「作完全人」是什麼意思?(參太5:48)
(8) 據耶穌所言,他尚欠什麼才會得永生?那與他缺少未被提及的四條誡命有關連嗎?
(9) 耶穌並不是對每一個與他相遇的人都呼召他們跟從祂的。撒該就是一個好例子。即使他們不像十二使徒那樣的跟從,仍是主的門徒。然而,耶穌卻要求這人跟從他,更是要他像十二使徒那樣撇下所有的一切來跟從他。這樣一來,你對得永生和作耶穌基督門徒有什麼認識呢?
(10) 那年輕人為何憂憂愁愁的離去?他為何事憂愁?
(11)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為何耶穌用駱駝穿過鍼的眼來形容財主進入神的國的難度呢?這樣說是言過其實,還是事實就是如此呢?財富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夠成為人進神的國的攔阻呢?請藉那年輕的官來思考這些問題。
(2) 為何門徒說:「這樣誰能得救」而不是:「這樣那會有財主能得救」呢?這顯出門徒對財富有什麼了解?
(3) 更重要的是:財富仍是你與神的阻隔嗎?請誠實地自問。
(4) 財富既是如此強而有力地攔阻人進神的國,「在神凡事都能」又是什麼意思呢?神會怎樣動工使我們得拯救呢?
(5) 為何彼得要提到,他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耶穌了?彼得期望耶穌作出怎樣的回答?他得到所期望的回答嗎?為什麼?
(6) 相信我們都同意耶穌的回答:信主的人「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30)但「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你會同意嗎?耶穌是從不說謊的。這樣該怎樣解釋第30節的話呢?
(7) 那麼「天上的財寶」又是什麼?為何耶穌以此鼓勵那年青人?(19:21) 耶穌成功嗎?你又如何?「天上的財寶」對你有作用嗎?為什麼?
(8) 今天你對跟從基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背景:這一個比喻應由19:30開始,至20:16止;兩節是以括弧式的引出在前、在後的主題。這段也是耶穌對彼得在19:27所言的回應。
(1) 請翻到19:27,重新思想彼得所發這問題真正的含意。
(2) 在這比喻中,最先進葡萄園工作的人的埋怨是什麼?與彼得的態度有什麼相似之處?
a. 彼得撇下的「一切」包括什麼?(參19:29)
b. 與其他門徒像撒該相比,分別何在?
c. 彼得言下之意是否覺得自己所犧牲的比別人大,故此所得的賞賜也該如此?
(3) 耶穌藉著這比喻給彼得什麼答案?
(4) 最先進園工作的人,像彼得一樣,對天國的標準有何誤解?(參閱弗2:1-9,看看如果我們各人都要得的該是什麼?)
(5) 在天國裡,有比永生更大的賞賜嗎?
(6) 按這比喻,那些人閒站的原因是什麼?(見20:7) 是誰之過?
(7) 按這比喻,工錢是從後來的先付(20:8) 。其實誰先得工錢重要嗎?
(8) 究竟「前、後」的意思是什麼?
a. 是地位的輕、重?
b. 是賞賜的先、後?
c. 是進園作工的先、後?
d. 是付出的多、少?
e. 還是……?
(9) 在天國中還有先、後之分嗎?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耶穌不單預言自己要受苦,更把細節在此說出來;祂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又交給外邦人;被定死罪;被戲弄;被鞭打,被釘十架和最後要復活。如果你是門徒之一,你會比前兩次 (即16:21和17:22-23) 聽到主要受難多知道什麼?最令你注意或扎心的是什麼?
(2) 為何耶穌向十二個門徒如此詳細宣講呢?
(3) 祂所得的回應是什麼?
(4) 他們的回應雖然「離譜」,但也反映了他們的信心,對嗎?
(5) 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是忠心跟從主到十架底下的婦女之一(太27:56) 。你以為是誰的主意去這樣求耶穌的呢?(兩位兒子有多大年紀?)
(6) 誰應為這請求負責?(參閱20:22)
(7) 他們所求的是什麼?是什麼引發他們這樣求?為何這對他們如此重要?(誰是他們競爭的主要對象?)
(8) 在那程度上他們是曉得所求的是什麼?
(9) 為什麼他們說能喝主的杯呢?
(10) 他們能嗎?為什麼?
(11) 「你們必要喝」是單指二人,還是包括其他的門徒,甚至你和我?(參閱約15:20)
(12) 其他的門徒怎樣回應這事?他們的惱怒合理嗎?是否反而顯出他們與二人其實是一樣?為什麼?
(13) 耶穌說,人的國與神的國的主要分別何在?為何要有這分別?
(14) 我們是否可以為要為大,而刻意作僕人呢?為什麼?
(15) 作為神國的子民,我們當有的態度是什麼?
(16) 我們是要學主的榜樣,但甚少要賠上性命。那麼,我們怎樣能活出像主捨己的榜樣呢?
(1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你對在主耶穌的時代身為瞎子的有什麼認識?
(2) 同行的許多人看見過耶穌行神蹟嗎?他們豈不是想看神蹟嗎?為何他們嚴嚴的禁止那瞎子發聲呢?我們從這群眾身上學到什麼功課?
(3) 耶穌問瞎子的話是否多餘?為何不是多此一問呢?
(4) 今天若耶穌問你:「要我為你作什麼?」你會怎樣回答?(用些時間來認真思想這個問題。)
(5) 你會期望耶穌應允你的要求嗎?為什麼?
(6) 這瞎子的信心有何特別之處?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假想你是被差出去牽驢駒給耶穌的其中一個門徒,請你在當晚寫下當天早上的日記。
(2) 這個經歷對你有什麼意義?這經歷是必須有的嗎?為什麼?
(3) 試想像自己就是這頭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直到彌賽亞騎著你進入耶路撒冷。如此經歷給了你什麼屬靈的功課?(留意如「主要用它」的話。)
(4) 請翻閱詩篇118:25-26 和撒迦利亞書9:9-10。群眾現今的反應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5) 他們以為很快在耶路撒冷會發生什麼事?
(6) 在此情此景之下,十二個門徒的期望又會是什麼?
(7) 耶穌以萬王之王的身份進入他自己的城,這與當時的希臘或羅馬帝皇進城有何分別?
(8) 為何耶穌不選騎一匹俊馬而偏選一頭驢駒呢?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特別在跟隨主方面)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