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這登山變像的經歷對耶穌三個愛徒而言會怎樣影響他們
a. 對耶穌是誰的認識及
b. 對人子要死亡這預告的接受?
以上兩個思想有助你明白為何他們仍在「議論從死裡復活是什麼意思」嗎?
(2) 門徒先問耶穌有關以利亞為何要來的問題,卻換來耶穌的反問:「經上不是(原文是為何)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既是這樣,耶穌的意思是祂與以利亞有共通之處。這共通點是什麼?(與9:13有關嗎?)
(3) 請細讀9:15。眾人一見耶穌(祂還未說一言、未動一手)都甚希奇(amazed) 。何故?(與出34:29之事相似嗎?)
(4) 請細味耶穌在9:19所說的幾句不大耐煩的話。是對誰說的:
a. 對門徒?原因何在?
b. 對眾人?原因又何在?
(5) 耶穌是全知的,故此祂的問題是教導的一部份。那麼,祂問那父親的問題的用意何在?(9:21)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耶穌重複那父親的話:「你若能?」(原文沒有「信」字)
(2) 那父親立時的回答甚是矛盾:原文是:「我信,幫助我的不信!」(I believe, help my unbelief!) 他說「我信」是信什麼?他說「不信」又指什麼?這句話其實是什麼意思?
(3) 耶穌終於把鬼趕出來。這與他的信或不信有關嗎?為什麼?
(4) 耶穌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換句話,門徒過往趕鬼是靠什麼?(參6:7-13) 他們有沒有禱告?「禱告」代表什麼?為何在趕(這類)鬼的事上如此重要?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9:31 的「於是」,原文是「因為」(可參NIV, KJ, NASB:“because/for”)。由此,你可以從耶穌身上學個什麼功課?
(2) 耶穌所言雖是沉重的,為何門徒不敢問?一般人在面對一些極重要的但必須澄清的問題時,卻「不敢問」,原因何在?
(3) 到此,門徒已聽到耶穌多次的提及自己將受苦難,為何門徒竟然會在此情此境爭論誰為大?這爭論有沒有可取之處?
(4) 既然耶穌說:「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我們是否就要拼命的作服事人的,又故意取最低微的位置(或刻意不作有名份的事奉崗位),就會在耶穌的眼前為大呢?為什麼?
(5) 為何耶穌以「接待」小孩子來表明祂這句話的真義?接待小孩與接待成人的分別何在?
(6) 耶穌基本上是說:接待「小孩」=接待「耶穌」=接待「天父」。這個真義應如何影響你的生命,包括你在教會中的生活?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約翰為什麼禁止別人奉主名趕鬼?這是什麼心態?你有類似的心態沒有?
(2) 9:41 這一杯水的比喻怎樣能更正約翰的心態?
(3) 不少人(包括基督徒在內)懷疑有沒有地獄的存在。耶穌在這段重複的談論如何回答這些懷疑?請按耶穌在這段的描寫,為地獄下一定義。
(4) 缺手、缺腳、缺眼是刻意用誇張手法的比喻(hyperbole) 。其主要的信息是什麼?
(5) 鹽是主耶穌愛用的比喻,在此要表明我們當「彼此和睦」。請解釋二者相關之處。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到了耶穌的時代,猶太人早已莫視摩西有關「離婚」的教訓,而與當時的世界看齊,產生了「什麼都可作理由」的離婚程序(Any-cause divorce。參Instone-Brewer’s Divorce, p. 55)。似乎當時仍有少數的法利賽人不同意,極力想挽回摩西休妻的律法。
(1) 如果這是這些法利賽人試探主的動機,他們是否成功?為什麼?
(2) 他們雖然對離婚有像摩西律法般的嚴謹,但對婚姻仍存著什麼錯誤的觀念?
(3) 「二人成為一體」怎樣反映神對婚姻的期望?也怎樣支持耶穌在10:11-12 之結論呢?
(4) 請留意,這一段祇是耶穌對休妻的教導的撮要,並不在乎澄清休妻的每一方面(如沒有提到馬太福音19:9「若不是為淫亂」的例外)。雖然如此,馬可(在聖靈感動下)所記載的撮要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5) 今天對你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人不是來聽道,而是把小孩子帶來要耶穌「摸」他們呢?門徒責備他們可有理嗎?
(2) 就算門徒做錯了,為何耶穌要「惱怒」呢?
(3) 進天國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參約3:16或類似經文)
(4) 「像小孩子」與得救的信心有什麼關係?
(5) 耶穌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是象徵式的舉動,還是有實質的行動?
(6) 我們應如何對待家中和教會中的小孩子?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從符類福音對這事件的記載(太19:16-22;路18:18-23)我們知道這跑到耶穌面前的人既年青又富有,且是個官。根據他向耶穌提出的問題和他發問時的態度,你認為他的為人如何?你以為他誠心追求永生該有什麼後果?
(2) 耶穌一方面接受那人跪拜他,一方面指出「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用意何在?
(3) 那人回答:「這一切(耶穌提到的六條誡命)我從小都遵守了。」你認為他在說實話嗎?理由何在?(請留意耶穌聽到他的回答後立時的反應。)
(4) 出埃及記第20章列出十條誡命。為何耶穌問他是否遵守誡命時只引用後六條而不提及首四條呢?
(5) 那人在承受永生的事情上缺少「一件」,那是什麼?他缺少的「一件」與未被提及的四條誡命有什麼關連?
(6) 耶穌並不是對每一個要信祂的人都要每天二十四小時的跟著祂走路,撒該就是一個好例子。即使不像十二使徒那樣拋棄一切的跟從,他們仍是主的門徒。然而,耶穌卻要求這人像十二使徒那樣撇下所有的一切來跟從祂。這樣,你對作耶穌基督門徒有什麼認識呢?
(7) 那年輕人為何憂憂愁愁的離去?他為何事憂愁?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