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馬可藉著彼拉多的口,重複說了同樣的話三次,你有否留意到?
(2) 彼拉多是否相信耶穌是「猶太人的王」?你怎樣知道?
(3) 耶穌似「猶太人的王」嗎?為什麼?
(4) 馬可說,「祭司長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解了來」。他們究竟嫉妒耶穌什麼?我們由此可以看到「嫉妒」是何等可怕的罪。你同意嗎?
(5) 馬可說彼拉多對耶穌覺得希奇,並試圖釋放他,但聖經仍要他對耶穌的死負責(參徒4:27) 。彼拉多究竟犯何罪?
(6) 當群眾按規矩要求彼拉多釋放一囚犯時,他們是否想釋放耶穌?他們至終呼叫「把他釘十字架」是犯了什麼罪?
(7) 無罪的主的死亡,郤換來一個罪大惡極的重犯得釋。這是什麼徵記?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兵丁們召齊全營來戲弄耶穌。他們所犯的罪包括什麼?
(2) 對主耶穌而言,這些連串的戲弄,容易忍受嗎?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3) 馬可詳述西門的家人,看來初期教會是認識他或他的兒子的。這突然被拉夫的經歷對西門有何意義?這經歷是否真的偶然?
(4) 你曾否有「被迫背十字架」的感受?你應如何處理這些「十字架」?
(5) 你對「十字架」這刑具和刑罰有何認識?請試加以形容。(可上網到Wikipedia 之類的網站尋找資料)
(6) 為什麼耶穌拒絕接受「沒藥和酒」這類的麻醉藥?
(7) 在此,馬可重複提及對耶穌的指控:「猶太人的王」。這樣重複有何重要性?
(8) 主與罪犯同釘包含什麼意義?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按這段經文的描述,欺凌辱罵主的,包括了什麼人?
(2) 他們各人所犯的罪是什麼?
(3) 請翻到馬太福音4:5-7,將耶穌當時受魔鬼的第二個試探,與這段第29-33節所受的挑釁作比較。你以為那一個是更大的試探呢?為什麼?
(4) 從午正到申初(即下午三時)「遍地都黑暗了」。這現象是否偶然?為什麼?
(5) 請仔細思想第34節(即詩22:1):
a. 耶穌是否因要應驗預言而喊叫?還是因極度的痛楚而喊叫?
b. 這句話所表明的是什麼的痛楚?
c. 你曾否有被神「離棄」的感受?
(6) 你是否真的相信,如果你是世上唯一的罪人,主耶穌仍會為你掛身在十架上?(若你有所懷疑,可參路15:3-7)
(7) 今天對你主要的教訓是什麼?可以怎樣行出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記載主耶穌在世受難的最後一刻時,馬可藉著幾件事情和一些人物來證明祂是誰:
(1) 殿的幔子:
「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路加福音23:46及約翰福音19:30告訴我們耶穌最後呼喊的內容。馬可把這呼喊與殿的幔子裂為兩半聯在一起,其重要性何在?對你個人而言又有什麼重要性?
(2) 百夫長:
為何「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斷氣,就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一般解經家按歷史的記載,相信這羅馬的官長是德裔人。作為被派去控制猶太人的官差,他的信心有何可貴之處?
聖經藉這外邦的長官所言,怎樣更顯出祭司長、文士和百姓的罪?
(3) 婦女們:
為何除約翰以外,只有女性的門徒目睹耶穌受死的情景?
按馬可的描述,這些婦女遠遠目睹什麼?試形容她們的感受。
她們對主寶貴之處何在?
(4) 在記載耶穌在地上最後受難的經歷,馬可給我們看到這些不同的人物:
a. 因嫉妒而殺害耶穌的宗教領袖
b. 與宗教領袖「串謀」的彼拉多(徒4:27)
c. 喊著「把他釘十字架」,無知的群眾
d. 濫用職權,戲弄主的兵丁
e. 被強迫背主十架的西門
f. 與主同釘的兩個強盜:一個臨終得生、一個死仍不悔
g. 過路人成為魔鬼的工具去試探主
h. 外籍的百夫長竟信耶穌是神的兒子
i. 婦女們遠遠的觀看耶穌受難最後的一幕
那一個叫你感受最深?為什麼?
(5) 今天對你主要的教訓是什麼?可以怎樣行出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耶穌被埋葬:「在古時,一個死囚的羞辱不是因行刑而終止。羅馬的法律不但以死刑來奪去他的一切尊嚴,就是連安葬之權也操在官長的手中。(不過) 按猶太人的規矩,被釘十架者的屍體須在日落前被取下埋葬……免得地被沾污。」(NICNT, Mark, 580)
(1) 有關亞利馬太的約瑟其人,請參看路加福音23:50-51。
a. 為何聖經形容他是「放膽」的去求耶穌的身體?
b. 我們怎樣看出一個人是「等候神國」的呢?
c. 你是否這樣的人?旁人能察覺到嗎?
d. 雖然路加福音似乎為他申辯,你以為約瑟怎樣看主這樣的死?
e. 是什麼驅使他去求領主的身體?
f. 此舉怎樣再叫以賽亞書53章的另一預言應驗呢?
(2) 你對這人有何評價?如果是你,你會像他這樣做嗎?為什麼?
(3) 試把路加福音2:7所記主的出生,與這裡15:46所記主的死相比,兩處的類同和分別之處是什麼?你對這個對比有什麼感受?
(4) 匆匆的埋葬之後便是安息日了:
a. 安息日的原意是什麼?(可參出31:12-18)
b. 你以為約瑟與婦女們怎樣渡過這安息日的呢?
c. 這個安息日有什麼重大的屬靈意義?
(5) 今天對你主要的教訓是什麼?可以怎樣行出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若你是這些婦女中的一位,試形容復活清晨之前兩天心中的感受?
(2) 同樣,若你是四散的門徒中的一位,試形容復活清晨之前兩天心中的感受?(可參看第10節)
(3) 這些婦女為何要去膏耶穌?膏了之後又如何?
(4) 若你是這些婦女中的一位,看見大石輥開,會有什麼反應?為何見到那少年人而「甚驚恐」?
(5) 若你是這些婦女中的一位,聽到「祂已復活」這句話,會有什麼反應?她們的反應又如何?為什麼馬可說她們是「逃跑」的離開墳墓?為什麼當時「甚麼也不告訴人」?
(6) 門徒又如何?他們對婦女的故事有什麼反應?為什麼會如此?
(7) 那少年人說:「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為什麼他們總是不信?
(8) 今天對你主要的教訓是什麼?可以怎樣行出來?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耶穌先向兩個藉藉無名的門徒顯現,後來才向十二門徒(猶大除外) 顯現呢?
(2) 既已有眾多的見證人,為何這些最接近主的門徒仍不相信?過去兩天的經歷對他們的身、心、靈帶來什麼厲害的創傷?
(3) 耶穌如何論到他們的不信?是否有點兒太苛責?
(4) 把馬可所記載的「大使命」與馬太福音28:16-20 相比。兩處的重點有何不同?
(5) 請把兩處串連在一起,重寫更完整的「大使命」。
(6) 有些信徒以為我們應照主所應許的拿蛇並喝毒物,結果招至死傷。為什麼?是因:
a. 這些應許祇適用於初期信徒?
b. 神蹟奇事仍隨著我們,祇是形式不同?
c. 神蹟奇事不是為我們而設,乃是為叫人信主而有?
d. 其實不信者悔改、信主是更大的神蹟。
你以為以上那個答案較合宜,或是另有原因?
(7) 馬可說,主「坐在神的右邊」是什麼意思?
(8) 馬可用第20節來結束整本福音書。這一節有何重要之處?
(9) 今日你對跟隨主得到什麼提醒?作為主的門徒你可以怎樣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