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第1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1-5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請翻閱申命記23:24-25和出埃及記31:12-17。你認為門徒有否真的干犯了安息日?為什麼?

(2) 耶穌為門徒答辯的理由是說

a. 門徒根本沒有干犯安息日?

b. 還是安息日的條例不再適用呢?

(3) 耶穌認為大衛所作是否合乎律法?若不合乎,耶穌以什麼理由來支持大衛所作的是對的呢?

(4) 這理由又怎樣能適用在門徒吃麥穗的事情上?

(5) 按出埃及記31:12-17的吩咐,守安息日的原意是什麼?

(6)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是什麼意思?

a. 這對門徒在安息日所作的有什麼重要性?

b. 這對安息日的律例本身有什麼重要性?

c. 這對我們今天有什麼重要性?

(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2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6-11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干犯安息日的處分是什麼?(參出31: 14)

(2) 為何要這樣嚴峻?

(3) 文士和法利賽人竟事先窺探耶穌。這表明什麼?

(4) 他們該明白誰才能醫治這人枯乾的手嗎?

(5) 細思主耶穌在第9節的話:

a. 祂著意的是什麼才合安息日條例,還是安息日的真正意義呢?

b. 按耶穌所言,安息日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6) 為什麼祂先有此一問,然後才醫治?

(7) 為何這些法利賽人仍感憤怒?他們把安息日變成了什麼?

(8) 在記述同樣的事件時,馬可告訴我們,耶穌「怒目」向著他們(3:5) 。原因是什麼?

(9) 你可想到在自己和教會中間,可有什麼事情會叫主耶穌「怒目」看我們的呢?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3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12-19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主耶穌需要從眾多的門徒中,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即被差派的) 呢?(參可3:14-15所提到被選立的使徒的三個重任)

(2) 這些被選立的使徒又是怎樣看自己的位份呢?(可參徒1:21-26)

(3) 他們對教會的建立有什麼重要性?(見弗2:19-20)

(4) 請翻到啟示錄21:14。約翰在異象中看到新耶路撒冷的情景,可以給你對這些使徒的位份有什麼進一步的了解?

(5) 在選立這十二個人之前,耶穌作了什麼?

(6) 為什麼?

(7) 耶穌固然早知猶大是會出賣祂的,何故仍揀選他呢?你認為主耶穌在這選立的過程中是否有所掙扎?

(8) 既然使徒的位份是如此重要和極其尊貴的,猶大本可以有什麼選擇?你說可惜嗎?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4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20-26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一章餘下的記載,與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甚為相似(參太5) ,但其地理環境和時候是明顯不同的。「傳道者採用同樣或不同的材料來講不同的信息,特別是在沒有手稿的情況下,是常見的」(Morris, 138) 。在思想這段「平原寶訓」和與「登山寶訓」作比較時,我們還要留意:馬太和路加在聖靈感動下把耶穌所說較冗長的講道作撮要的報導,而路加更清楚指出當時的主要對象是門徒,即已作出跟從耶穌的決定的人。

6:20-26這第一段既以禍福作對比,就讓我們把每對作比較:

有福的

有禍的

貧窮的人 -神國是他們的

富足的人 -已受安慰

饑餓的人 -將要飽足

飽足的人 -將要饑餓

哀哭的人 -將要喜笑

喜笑的人 -將要慟哭

被恨和拒絕的人 -得天上大賞賜

人說為好的 -像假先知的看待

(1) 貧窮、饑餓、哀哭者有什麼共通處?

(2) 富足、飽足、喜笑者有什麼共通處?

(3) 以上6類人或情況又有什麼共通處?

(4) 一般而言,你會認為貧窮、饑餓、哀哭者是有福的嗎?為什麼?

(5) 為何主耶穌稱他們為有福的呢?他們有什麼共通處叫他們為有福的呢?

(6) 一般而言,你會認為富足、飽足、喜笑者是有禍的嗎?為什麼?

(7) 為何主耶穌稱他們為有禍的呢?他們有什麼共通處叫他們為有禍的呢?

(8) 是否富足的較難進神的國?(見路12:21; 18:24-25)

(9) 是否不幸者較容易進神的國?為什麼?

(10) 歸根究底,作為主耶穌的門徒是因什麼成為有福的呢?

(11) 在舊約歷史中,先知一般受到怎樣的看待?為什麼?

(12) 為何作主門徒也會受到相同的待遇?

(13) 作主門徒受到被恨惡和拒絕,要得的賞賜是什麼?

(14) 既是這樣,主耶穌在這裡所論的禍福是屬地的,還是屬天的?

(15) 既是如此,按這小段的信息,作主門徒的徵記該是什麼?

(16)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5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27-36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為何主耶穌在教訓門徒要愛仇敵之前,加上「你們這聽道的人」這句話?

(2) 如果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們真的要聽從我的」,你意下如何?

(3) 我們都有不喜歡的人,為何主耶穌卻論到我們的「仇敵」呢?

a. 按第27-29節所舉的例,「仇敵」的定義是什麼?

b. 既是這樣,你有仇敵嗎?

(4) 主耶穌在此舉出具體的例子:是什麼攔阻我們去

a. 善待那些恨惡(要傷害)我們的人呢?

b. 為那些咒詛(當眾侮辱)我們的人祝福呢?

c. 為那些凌辱(逼害)我們的人禱告呢?

(5) 除了肉身的痛楚外,為何我們不願轉臉由人打呢?

(6) 除了財物的損失外,為何我們不願連裡衣也由人拿去呢?

(7) 主耶穌以第31節作這小段的總結:

a.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不會恨惡、咒詛或凌辱別人的,更不會打人或搶奪別人的東西的,你可以怎樣把第31節的原則應用出來呢?

b. 如果有人真能像耶穌在第27-29節所教訓的行出來,你可以怎樣形容這樣的人?

c. 你願望遇見這樣的人,並接受這樣的恩慈嗎?

d. 你曾否領受過這樣的恩慈?(見第36)

(8) 既是主的門徒,我們自然是「至高者的兒子」(6:35) ,我們與「罪人」(即未蒙天父赦罪的) 的分別該包括什麼?(6:32-36)

(9)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6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37-42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這一小段似是「平原寶訓」的零碎摘錄:

(1) 6:37-38: “廣闊的胸懷

a. 對別人的錯誤,我們的判斷可有兩方面:(a) 意見上的成立,(b) 對該有的審判的斷定。你認為主耶穌在這裡所論的是那一類?

b. 按第37節,若然我們對所判斷的(特別是作在我們身上的罪) 是肯定的話,該怎樣做呢?

c. 如果我們不願饒恕人,會帶來什麼後果?

d. 如果我們實在沒有力量去饒恕,怎辦?(“不願沒有力量有分別嗎?)

e. 路加沒有說明「給人」是指給什麼。但除了給人「饒恕」,你還聯想到什麼?

f. 你曾否經歷過第38節的應許?試描述。

g. 你曾否有相反的經歷,即因「少給」而「少得」呢?

(2) 6:39-40:瞎子領路

a. 如果我們「學成了」,就會像我們的主耶穌,也就不會作瞎眼的領路者。「學成了」是什麼意思?(不少譯本繙為「完全了/perfected)

b. 作為牧者、領袖或主日學老師,我們怎樣才能避免作瞎子領路?

(3) 6:41-42: 眼中梁木

a. 主耶穌為何使用「誇張法」來論這事?是否真的誇張了嗎?

b. 「假冒為善/hypocrite」的定義是什麼?

c. 主耶穌似乎沒有直接吩咐我們不要看弟兄眼中的刺,乃是叫我們「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而,當我們先察覺和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時,會怎樣影響我們對弟兄眼中的刺的感受呢?

(4)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7日

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6:43-49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路加以耶穌所說的兩個(相對式) 比喻來結束這「平原的寶訓」:好樹與壞樹 (6:43-45) ;好根基與壞根基(6:46-49)

(1) 這兩個比喻所指的是那兩類人?

(2) 6:43-45: 好樹與壞樹

a. 聽眾既都是門徒,這比喻是叫他們去分別其他人(特別是傳道者) ,還是作自省用?為什麼?

b. 用「果子」比喻真我的那個重點?

c. 既然一切是從心發出(正如箴4:23所言)

i. 我們可以用外表的行為來掩飾真我嗎?為什麼?

ii. 我們可以用說話來掩飾真我嗎?為什麼?

(3) 6:46-49: 壞根基

a. 西洋諺語說:「你只能偶爾騙人,卻不能長久都騙人」。你認為這話有理嗎?

b. 就算我們能瞞騙別人一段時間,主耶穌在此指出,我們的真我會在何時被顯出來?

c. 這裡所說叫我們根基受衝擊的「大水」是指什麼呢?

d. 在你所認識的人當中,動搖他們信心的「大水」是什麼?

e. 他們與主的關係倒塌有什麼原因?

f. 當我們稱耶穌為「主」時,我們同時在承認什麼?

g. 請停下片刻,省察自己的生命,有沒有全然遵行主吩咐的地方?

(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